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学案_第1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学案_第2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学案_第3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学案_第4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0.2 师说学习目标: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主张,了解时代背景,积累文化常识。2.掌握文言实虛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疏通文意。3.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训练思辨能力。4.辩证思考本文的现实意义,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学习重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习难点:思考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囯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

2、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三)字词: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

3、“授”,传授,讲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一词多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则耻师:(动词 拜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 军队)【之】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

4、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人称代词,他们的)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乎】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1.师者,所

6、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

7、.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4.无贵无贱 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气 今:道理6.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7.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8.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10.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11.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介词结构后置学于余耻学于师不必贤于弟子3.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8、惑也其可怪也欤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隹,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四、探究新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围绕这个中心,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接着,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

9、,以士大夫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在第3段中,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最后一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蠕“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2、在文中,作者认为“传道受业解惑”这三者是怎样的关系?明确: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主要是儒家思想,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指儒家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

10、”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就需要“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3、怎样理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明确: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目的是恢复自孟子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因为如此,他把“传道”视为老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受业”“解惑”,都与此有关:“业”即“道之文”,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解惑”也是为了“明道”。由此可见,“师道”是贯串全文的主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个判断就是对上述内容的高度概括。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这一句有什么特点?明确:本句运用了一种

11、古代修辞手法合叙。按相承关系此句应理解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小学;惑之不解或不焉大遗。其意实为:句读之不知,则师焉;惑之不解,则不焉。就是说,不知道句读的从师,不能解答疑惑的反而不从师。这种句式一般称之为“双提分承”(合叙)。这种句子显示出书面语言精加工的特色,有一种严谨精致的美。5、韩愈所讲的“师”是否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明确:韩愈所说的师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6、师说在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陋习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进步的思想,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明确:进步性

12、: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职能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观念:从师即学道,唯“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

13、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局限性:作者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所论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士大夫之族”本就应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高明,这表现了他的阶级局限性。他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之书”“习其句读”,也是片面的。7、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是否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为什么?明确: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古代虽提倡尊师重道,但在封建社会“官本位”意识中,老师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到了唐代,士族子弟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在这种恶劣风气盛行的情况下,韩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疾呼“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现代社会,教育有了空

14、前发展,我们更要“不耻相师”,因此这篇文章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课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一)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15、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三)杨时,字中立,南剑

16、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煕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颜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

17、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搞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不畏时俗

18、,敢为人师。他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已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颍昌向程颢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译文:_(2)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额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译文:_5.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

19、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参考答案:1.A2.B3.B4.(1)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要点:“以是”“暇”“挈挈”)(2)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颖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主张现在向南传播了。”(要点:被动句,师、目、道)5.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一)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给别人当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当今时代,没听说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

20、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恰好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疲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责备吗?不仅我会被责备,人们也会因此責备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