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价八年级语文(问卷)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落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镇(街)、学校、试室号、姓名、座位号及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再用2B铅笔把对应准考证号标号涂黑。2.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问卷上。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圆珠笔、

2、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附加题得分计入总分,但总分得分不超过120分,超过120分以120分计算。5.考生要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交回问卷和答题卡。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小题,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鲜腴(y) 载途(zi) 怅惘(chng) 相辅相成(chng)B.褶皱(zh) 龟裂(gu) 粗犷(kung) 前呼后拥(yng)C.募然(m) 亘古(gn) 荫蔽(yn) 惟妙惟肖(xio)D.屹立(q) 教诲(hu) 炽热(ch) 挑拨离间(j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3、提跋 目眩神迷 严峻 穿流不息 B.漂移 轻歌曼舞 挚爱 以身作则C.屏障 不修边副 浩瀚 消声匿迹 D.欺侮 不知所错 褪尽 风云变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让人喜闻乐见的“天宫课堂”向中小学生们展示了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B.疫情防控政策深入人心,群众在接种点井然有序地排着队参加核酸检测。C.春天如期而至,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千株桃花齐盛开,游人纷至沓来。D.因为暴雨红色预警,某校学生现场实习活动戛然而止,从线下转到线上。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已经于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B.自

4、今年开馆以来,作为文化新地标的花都新图书馆吸引了学生、教师和市民前往打卡。C.广州市花都区开通了三条“国安号”公交专线,向广大乘客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D.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家长们需要依法带娃了。5.精美的灰塑、珐琅、打铜、瑞岭盆景、钉金绣裙褂作品、美味的黄豆酱、嫁女饼、利农蒸酒、虎虎生风的白眉拳、刚柔并济的太极拳、乐韵悠扬的粤剧粤曲这些都是“花都非遗”。花城中学拟举行以“花都非遗,校园宣传”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周,你作为学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请完成下列各项任务。(8分)(1)【任务一:演讲标题我拟写】请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个形象生动的国旗下演讲稿标题。(2分

5、)题目: (2)【任务二:宣传活动我设计】为扩大宣传,请你围绕此次活动主题设计两项具体活动。(2分)活动一:办粤剧文化手抄报活动二:_活动三:_(3)【任务三:非遗传人我邀请】学校计划邀请广州花都洪拳传人谭老师于6月30日下午3:00来校为同学们介绍“花都洪拳”,你作为学生代表去邀请,你将怎样说?(4分)二、(1小题,8分)6.古诗文默写(8分)(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礼记虽有嘉肴)蒹葭萋萋,_。(诗经莱葭)_

6、,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2)人生如诗,诗文中亦包含着文人对待万物和自我的态度。请你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感悟诗句背后的人生智慧。(4分)人生态度名句出处乐观豁达四海一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忧国忧民广济天下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志趣高洁坚守理想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三、(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8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

7、,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三军可夺帅也 B.心乐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凄神寒骨 林寒涧肃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俶尔远逝,往来禽忽。(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2分)A.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来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B.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景物的特征,竹树环合的小潭、参差披拂的树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等,绘就成一幅幅美妙图画。C.作者善用凝练语言,仅“坻”“的”“嵁”“岩”就写出近岸卷石形态各异的特点,仅“过清”就体现出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D.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山水游记,作者柳宗元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的对象,是借荒远之景,含蓄地暗寓贬谪之怨、抑郁之情。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

9、病复作,则不可款先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联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遽(j):退速。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病复作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唐太宗“居安思危”的表现。(2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2分)(2)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四、(8小题,3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材料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场地设施是基础。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国家出台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统筹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各级地方政府也将全民健身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搭建居民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近日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相当于未来三年再新增37255个标准足球场的体育场地面积。未来,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成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11、的重要基石,也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构筑有力的支撑。(摘自2022年4月6日新闻联播)材料二4月29日,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发布,依据意见高标准提出到2025年广州要基本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体目标包括:新建更多公共体育设施,“10分钟健身圈”更加便利;经常参与锻炼人数不少于860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2.5名,体育产值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广州市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底,广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54平方米,相比计划提出的2.6平方米的目标差距不大。记者就“10分钟健身圈”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以

12、越秀区为例,居住在东湖彻道的王小姐就表示,附近的越秀区全民健身中心、二沙岛体育公园、二沙岛江边健身步道等,已经基本满足“10分钟健身围”的要求。(摘自2022年5月09日天目新闻)材料三近年来,有关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和体教融合的文件陆续出台,提倡健康第一的教有理念,号召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北京大学,从晨跑、夜跑到覆盖四季的校达会,运动是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体育不能只围着各种测试转。”学校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说,“学校建立了54个体育类社团、46支代表队,能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专项上获得更系统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

13、意识到把学生培养成终身运动者的重要性。这与意见所倡导的方向不谋而合。开展高质量学校体育活动是“培养终身运动者”的重要基础,其根本是实现体育和教育的全面融合。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乘枢认为:“要在学生日常体育教育中以项目为载体、以比赛为手段,通过教会、勤练、常赛达到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摘自2022年6月6日人民日报)材料四刘畊宏为什么火了?线上健身指导这些年本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两年多前开始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大推高了大众的居家健身“刚需”,促进了“直播+健身”业态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健身博主。这一次,在上海居家隔离的健身达人刘瞬宏,和妻子每周五天通过同络平台直播燃脂健身操,

14、无疑再次击中了人们渴望通过健身增强免疫力、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神经,给众多有意愿、有时间居家健身的人提供了免费的“教材”和指导,怎会不大受欢迎?刘畊宏一人的直播间就能够带动上千万人“动起来”,其话题性和影响力充分说明了健身达人尤其是健身“网红”的示范带动作用。刘畊宏的健身直播在专业的同时还不枯燥,他把健身动作和本草纲目龙尊等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歌曲结合,寓专业健身于快乐运动,从而降低了“门槛”,哪怕是健身“小白”也不“望而生畏”。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而言,刘畊宏的成功之道值得借鉴。(摘自2022年4月29日河北日报)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已出台文件统筹全民健身

15、场地建设,地方政府也规划搭建居民15分钟健身圈。B.2021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41平方米,虽未达标却比上一年增长了65.1%。C.我国目前基本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D.广州市2025年基本建成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标准不低于国家意见的标准。13.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计划提出统筹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搭建更便利的10分钟健身圈,2025年体育产值总规模达到2500亿元。B.越来越多学校已开展高质量学校体育活动,实现了体育和教育的全面融合,这与意见所倡导的方向不谋而合。C.北京大学钱主任认为学校体育不能只围着各种

16、测试转,应通过“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D.截至2018年底,广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54平方米,计划2025年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14.下列表述不能构成“刘群宏健身直播间火了”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两年多前开始蔓延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大众居家健身需求大大增长。B.刘畊宏直播提供的免费“教材”和指导切合了居家者通过健身增强免疫力的意愿。C.健身达人刘畊宏在上海居家隔离的期间,和他的妻子坚持每周五天跳燃脂健身操。D.刘畊宏网络直播健身操,融合健身动作和耳熟能详的歌曲,寓专业健身于快乐运动。15.身为广州市民,请你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为推动

17、广州全民健身发展提四条可行的建议。(4分)(二)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619题。(17分)味蕾的记忆丁帆人在不同时空中,对食物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味蕾的记忆往往是喜新厌旧的,一种制作再精细的美食,如果成为你每天的家常便饭,你也会厌倦的。但是,它有时也是会“喜旧厌新”的,因为在特殊环境中吃到的食物会给味蕾打上深深的特殊印记。最深刻的味蕾记忆就是我16岁下乡插队时几次反差极大的“猎食”行为。我把从南京带去的香肚蒸熟以后,请端着饭碗“跑饭”的邻居们品尝,他们竟然吃不出来这是用何种原料做成的食物,只是惊讶“世界上竟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他们一生在粗茶淡饭中度过,没有见识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烹饪制作,

18、他们往往会像阿Q一样想象城里食物的“异味”,哪怕是去集镇上吃一盘炒肉丝,都感叹厨师的手艺精湛,因为那是截然不同的风味。城里的食物不仅是炫耀的资本,同时也是一种味蕾游历的奇妙感觉,这就是乡下人眼中的“城乡差别”。而当一个“城里人”品尝到乡下原始风貌的食物时,他的味蕾记忆也会产生一种永恒的定格。大麦黄了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尝到元麦(大麦的一种)粉调制的面糊糊时,我惊讶当地农民为什么将它当作“壮猪”的饲料。那种特别的异香在我的齿间游荡了好几天,之后每每想起那种味道,就像有只无形的手撩拨着我的心弦,让人意犹未尽,以至于几十年来始终念念不忘。一手端着一碗稀溜溜的元麦糊糊,一手抓着馒头或卷饼,就着小鱼热成菜

19、或大头菜丝,这种粗粝的乡村美食便成为苏北平原留在我的味蕾上的永恒记忆。何谓“相思”,何谓“乡思”?或许味蕾上的记忆胜过万千言语的抒情。秋收季节,第一次尝到用新米“农垦58”熬的大米粥,那股清香留在我16岁的味蕾记忆里,挥之不去。我无法形容那种留在齿间的“天物”味道,为了天天都能吃到“新来”的味道,我用知青下乡第一年领的供销粮陈年中熟米与乡亲们兑换“新大来”,就有邻人说我傻。因为“新大来”水分大,且出饭率极低,当时对饥饿的农民来说,吃饱饭才是人生第一位的大事,“新大来”固然好吃,但好吃能扛饿吗?这或许也是另一种眼光里的“城乡差别”。自从离开农村,就再也品会不到那种“新来”的味道了。虽然现在物流非

20、常发达,“新大来”源源不断地流到人们的饭桌上,但是,过去那种“新大来”的异香再也找不回来了,是品种出了问题,还是味道记忆出了差错?我不得而知。在时间的年轮里,我寻找昔日的“乡思”与“相思”;在广袤的空间中,我在寻觅城与乡的坐标味蕾的记忆在时空交错中瞬息万变,是食物基因发生了突变,还是人对自然的感觉渐渐迟钝?近20年来,人们从对美食的餍足中爬将出来,去寻找昔日农家菜的口味,却很难有所斩获,就是因为人们难以理解美食的哲理是人与生存环境的辩证关系。我插队的地方是作家胡石言笔下的宝应水乡,不要以为水乡的农民没有肉吃就可以天天吃鱼,其实,除了娶亲和节日待客,他们平时是不吃鱼虾的,尤其是螃蟹,更无人问津,

21、因为腥而无肉。平时不吃鱼虾,一是因为鱼虾需要用热油去腥,非一般人家享用得起;二是逮到大鱼就卖掉,给那些有油的人家去享用,于己而言,也算是赚一笔补贴家用的不菲外快。只有剩下的小鱼小虾,人们才会拿回家与大咸菜一起熬制,那样咸菜就会变得酥烂,如果加入适量的油,起锅时再撤上一把蒜苗,那一定是下饭就粥的上好小菜。那时当地流行的一句烹饪诀窍就是“油多不坏菜”,然而,谁家有油呢?那个年代,用油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家庭贫富的试金石。由这道菜衍生出来的另一道水乡不上台盘的“鲫鱼烧成莱”,便水远留在我的味蕾记忆中,也成为我食谱里的家常菜。将鲫鱼用油煸至焦黄起泡后红烧入味,再倒入煸炒好的大咸菜或雪里蕻,好熟后,用大碗

22、盛好,在寒冷的天气下将它冻起来,鱼和成菜,美味可兼得也!及至今日,我偶尔还会下厨去重温昔日味蕾留下的那份记忆。也许,人类的饮食在进化过程中,逐渐被阶梯式的“差序格局”所包围。在不同的时空里,饮食者究竟是在吃文化,还是在满足本能的需求,这的确是一个关乎生存哲学的问题。(摘自南方周末2021年7月22日,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平日吃“粗茶淡饭”,村民才认为香肚是精细的美食。B.我初尝元麦糊糊觉得异香,是因为味蕾的“喜新厌旧”。C.秋收季节村民和我换粮,是因为我的供销粮比新米好吃。D.我偶尔做“鲫鱼烧咸菜”,是因为味蕾的“喜旧厌新”。17.结合文

23、段,从修辞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那种特别的异香在我的齿间游荡了好几天,之后每每想起那种味道,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撩拨着我的心弦,让人意犹未尽,以至于几十年来始终念念不忘。18.文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19.请你结合全文谈谈对“人在不同时空中,对食物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这句话的理解。(6分)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五、(1小题,50分)20.作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敢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提到青春,你会想到什么?请你以青春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