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基本概念课件_第1页
力学基本概念课件_第2页
力学基本概念课件_第3页
力学基本概念课件_第4页
力学基本概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力学基础 第一节 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刚体及平衡与运动 1)刚体 理论力学所研究的物体仅限于刚体。所谓刚体是指无论受到什么样的力作用绝对不发生变形的物体。换句话说,刚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其体内任意两点间距离都不会改变的物体。 严格地说,绝对不变形的刚体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坚硬的钢铁,在力的作用下也总要或多或少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但是,这种微小的变形对平衡问题的研究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把受力物体假定为刚体,就能使理论力学所研究的问题大为简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刚体的平衡条件只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若将处于平衡状态的

2、刚体看成变形体,其平衡状态将不一定保持;但是,如果变形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若将它看成刚体,则其平衡状态不受影响。 2)平衡与运动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刚体的运动有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即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 虽然刚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刚体的运动形式怎样复杂,都可以看成是这两个基本运动形式的组合。 刚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刚体上任一直线始终与原来的位置保持平行,则刚体的这种运动称为刚体的平行移动,简称平动。 刚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刚体内(或延伸部分)某一直线始终保持不动,则刚体的这种运动称为刚体的定轴转动。保持不动的那条直线称为固定转轴。 所谓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

3、相对于周围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是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某一物体的平衡状态,必须指明它是相对于周围哪一物体而言的。目前,我们所讨论的平衡,一般都是指相对于地球的平衡。 2、力的概念 力是力学中一个基本量。 1) 力的含义: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3)力是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原因。 2) 力的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以及力使物体发生变形,称为力的效应。其中,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而力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应,则称为力的内效应。 3)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 (2)力的方向; (3)力

4、的作用点。 实践表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这三个要素。在力的三要素中,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改变,都能改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力的等效条件: 力的等效条件是力的三要素均相同。 力矢: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和作用点的矢量(或称向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定位矢量,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力的表示:在力学中,力矢量可用一条具有方向的线段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方位和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通过作用点沿力方向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力的单位:力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牛顿(N)或千牛(kN)。 3、力矩的概念在力学中,力对某点之

5、矩(简称力矩)是量度该力使物体绕该点的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在平面力系中,力对于一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其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该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力臂)的乘积。平面内,力对一点之矩只取决于力矩的大小及旋转方向。do 力矩的正负号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为正;反之为负。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kNm)。力矩的性质: (1)力对某点之矩不仅取决于该力的大小,同时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2)力对任一点之矩,不会因该力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因为此时力和力臂的大小均未改变;(3)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4)互成平衡的一对力对

6、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 在力系中,所有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汇交力系;所有力的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系,称为平行力系;所有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也不全部相互平行的力系,称为一般力系(或称任意力系)。 在力系中,所有力的作用线均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所有力的作用线不全部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空间力系。空间任意力系是最一般的力系。 如果某一力系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个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若一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可用另一个力系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则这两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 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这

7、个力称作这个力系的合力。力系中的各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工程上常见的力有: (1)重力:地球吸引物体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2)弹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变形时,将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形状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使物体发生变形的外力方向相反;在弹性限度内,变形越大,弹力越大;变形越小,弹力越小;变形消失,弹力就消失。 (3)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则接触面上就有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永远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如果力的作用范围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一个点,这种力

8、就称为集中力。若力的作用面积较大,力就不能看成是作用在某一点上,不能用集中力来表示,这种力称为分布力。 4、力偶的概念 力偶也是力学中一个基本量。 1)力偶的定义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共线的两个力,称为力偶。 在力偶作用面内,力偶使物体产生纯转动的效应。 2)力偶的三要素: (1)力偶矩的大小; (2)力偶的转向; (3)力偶的作用平面。 力偶的作用面:力偶中两反向平行力的作用线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 力偶臂:力偶中两反向平行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力偶矩: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偶臂的乘积,称为力偶矩。国际制单位中,力偶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kNm)。

9、在平面内,力偶矩是代数量。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完全取决于力偶的三要素,即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的作用平面。因此,力偶的等效条件为:力偶的三要素均相同。 力偶的基本性质: (1)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均为零,所以力偶无合力,即力偶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只能用另一个力偶来平衡。也就是说,力偶不能与力等效,只能与另一个力偶等效。 (2)力偶对物体只有单纯改变旋转运动的作用,而无平移的作用。 (3)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仅仅取决于力偶的三要素,而与力偶的作用位置无关,即力偶可在作用平面内任意移动。对刚体而言,力偶还可以在与力偶的作用面平行的平面间任意移动。(4)在力偶三要素不改变的条件

10、下,可以任意选定组成力偶的两个等值、反向、平行力的大小或力偶臂的长短。 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共线的两个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偶,称为力偶系。 在力偶系中,所有力偶的作用面均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偶系,称为平面力偶系;所有力偶的作用面不全部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偶系,称为空间力偶系。 如果某一力偶系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个力偶系称为平衡力偶系。 若一个力偶系对物体的作用可用另一个力偶系代替,而不改变原力偶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则这两个力偶系称为等效力偶系。 如果一个力偶与一个力偶系等效,则这个力偶称作这个力偶系的合力偶。 对于空间力偶问题,由于各力偶

11、作用面在空间的方位不同,力偶矩就不能用代数量而必须用矢量来表示,称为力偶矩矢。力偶矩矢垂直于力偶作用面即沿力偶作用面的法线方向,指向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以蜷曲的四指表示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转向,伸直的拇指为力偶矩矢的指向,它的模等于力偶矩的大小。 对刚体而言,力偶矩矢是一个自由矢量。 二、 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公理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二力平衡公理揭示了作用于物体上的最简单的力系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对刚体来说,这个条件是必要

12、且充分的;但对于变形体来说,这个条件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比如船舶吊杆的钢丝绳,在起吊重物时,钢丝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拉力可以平衡,当受到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就不能平衡了。 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是两个力必在作用点的连线上。二力构件的概念在力学的受力分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FAFBACB双铰链刚杆约束AB14 约束和约束反力二、 静力学公理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者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

13、刚体的作用效应。(如图) 推论 (力在刚体上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其作用点可以沿作用线在该刚体内前后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该刚体的作用。=F1 = F2 = FFABFABF2F1F1AB13 静力学公理 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以得到一个重要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上任意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并由此可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 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定理-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对平移点之矩。力的平移定理是一般力系的简化基础。 需要注意的

14、是,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和力的可传性原理、力的平移定理都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力的平移定理FAOF F AOF M=因此: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平移到刚体上的任意一点,但必须附加一力偶,其附加力偶矩等于原力对平移点的力矩。 dd 静力学公理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A 公理三(力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任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为作用于同一点的一个力,即合力。合力的矢由原两力的矢为邻边而作出的力平行四边形

15、的对角矢来表示。F1F2FR矢量表达式:FR= F1+F213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三(力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任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为作用于同一点的一个力,即合力。合力的矢由原两力的矢为邻边而作出的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矢来表示。AF1F2FRAF1F2FRAF1F2FR力三角形法13 静力学公理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力系简化的重要基础。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力的合成法则,也是力的分解法则。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需要指出的是,力沿某轴方向的分力与力在该轴上的投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大小不一定是相等的。力沿某轴方向的分力是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力的分解的,而力在某

16、轴上的投影是按力的投影法则来进行的。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适用于任何物体。 静力学公理推论2 三力平衡汇交原理:刚体受三个力相互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推论(三力汇交定理) 当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时,设其中两力的作用线相交于某点,则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也通过这个点。F1FF2A=证明:F1F2F3A3AA2A113 静力学公理F3FA=A3F1F2F3A3AA2A113 静力学公理推论(三力汇交定理) 当刚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时,设其中两力的作用线相交于某点,则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也通过这个点。证明: 静力学公理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

17、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依存、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公理中的两个力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个公理概括了自然界中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它表明一切力总是成对地出现的,有作用力就必有反作用力,它们彼此互为依存条件,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决不可认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这与二力平衡公理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同

18、。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静力学公理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将保持不变。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三.约束和约束反力 机械中的构件总是与周围的物体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件的运动总是受到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构件所制约。比如,转轴受到轴承的限制,滑块受到导板的限制,起吊的重物受到绳索的限制等。 一个物体的运动受到周围物体的限制时,这些周围的物体就称为约束。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为反力。 约束限制物体的运动,使其沿某些方向的运动被阻挡,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工程中约束的种类很多

19、,对于一些常见的约束,按其特性可以归纳为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和固定端约束等几种基本类型。 一般来说,物体受到的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主动力(或载荷),如重力、使物体运动的驱动力等;另一类是约束对物体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约束反力。当物体受到主动力作用后,将对周围的约束产生作用力,而各个约束将以等值、反向、共线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该物体,这类力既是约束力又是反作用力,故称约束反力。 一般情况下,约束反力是由主动力的作用所引起的,它随主动力的改变而改变。由于约束限制物体在某一方向的运动,故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静力学中,主动力往

20、往是给定的,而约束反力是未知的。因此对约束反力的分析,就成为受力分析的重点。由于约束使物体在某一方向不能运动,故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根据这一性质,可以确定约束反力作用线的位置及指向。 (1)概念约束:能限制物体某些运动的其它周围物体。约束反力(反力):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作用。 反力的作用点是约束与非自由体的接触点 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反力的大小总是未知的。在静力学中可以利用相关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 约束和约束反力(2)约束的基本类型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 光滑铰链约束 固定端约束 约束和约束反力柔性约束及其反力FT柔性约束特点:柔软易变形,

21、只能承受拉,不能承受压。柔性约束只能限制非自由体沿约束伸长方向的运动而不能限制其它方向的运动。约束反力:只能是拉力,作用在与非自由体的接触点处,作用线沿柔索背离非自由体。 柔绳、链条、胶带构成的约束14 约束和约束反力F1F2链条构成的约束14 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光滑接触面约束及其反力FN 光滑面约束特点:无论两物体间的接触面是平面还是曲面,只能承受压而不能承受拉,只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法线方向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运动。约束反力:垂直于接触处的公切面(即沿着接触面的法线方向),而指向非自由体。 光滑接触面约束14 约束和约束反力FFF14 约束和约束反力FF光滑圆柱铰

22、链约束实例14 约束和约束反力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实例14 约束和约束反力光滑接触面约束实例14 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光滑铰链约束及其反力FN 光滑铰链约束特点:两非自由体相互联接后,接触处的摩擦忽略不计,只能限制两非自由体的相对移动,而不能限制两非自由体的相对转动的约束,包括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和活动铰支座三种类型。约束反力:通过铰链中心,大小、方向均未确定。一般用一对通过铰链中心,大小未知的正交分力来表示。但其中二力构件、活动铰支座的反力方向是可以确定的。光滑圆柱铰链约束ABFAB14 约束和约束反力3.约束和约束反力 中间铰链约束FyFx固定铰链支座光滑圆柱铰链约束14 约束和

23、约束反力F3.约束和约束反力 固定铰链约束3.约束和约束反力 活动铰支座FF活动铰链支座光滑圆柱铰链约束14 约束和约束反力14 约束和约束反力3.约束和约束反力固定端约束及其反力FN 固定端约束特点:一杆插入固定面的力学模型,如车刀与工件分别夹持在刀架和卡盘上,都是固定不动的。约束反力:固定端既限制了非自由体的垂直与水平移动,又限制了非自由体的转动,故此在平面问题中,可将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反力简化为一组正交的约束反力与一个约束反力偶。AB插入端约束FAyFAxMA14 约束和约束反力遮 雨 蓬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对物体的运动(包括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常常要分析某一

24、构件受哪些力的作用,在这些力当中哪些力是已知的、哪些力是未知的,它们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等等,这种对物体受力情况进行的分析,称为受力分析。 在受力分析中,把所研究的物体称为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它的轮廓图形,称为分离体。再在分离体上画出物体所受的全部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个画有物体所受全部力的分离体图,称之为物体的受力图。取分离体、画受力图的整个过程即为受力分析过程。 受力分析过程的步骤,可大致归纳如下: (1)根据问题的要求确定研究对象,并将所确定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即取分离体或取研究对象; (2)分析画出作用在分离体(研究对象)上的主动力,如重力、载

25、荷等; (3)分析画出作用在分离体(研究对象)上的约束反力,主要要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的限制属于哪一类约束,根据约束的性质画约束反力,指向未定的可暂时假设; (4)最后作全面检查,对于研究对象绝不能人为地多加一个力,也不能少画一个力。 4.受力图 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正确地画出构件的受力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画受力图的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分离体; 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 3.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约束反力。 画物体系的受力图时,通常应先找出二力构件,画出它的受力图,然后再画其他物体的受力图。当画物体系中某个物体的受力图时,只画其他物体对此物体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4.受

26、力图例 1-1 一重为G的球体A,用绳子BC系在光滑的铅垂墙壁上,试画出球体A的受力图。GADBCGADBFTFNFAFBACB双铰链刚杆约束AB14 约束和约束反力CABABFAFB双铰链刚杆约束14 约束和约束反力受力图正确吗?CABABFAFB双铰链刚杆约束14 约束和约束反力4.受力图例1-2 如图所示三铰拱桥,由左、右两半拱铰接而成。设半拱自重不计,在半拱AB上作用有载荷F,试画出左半拱片AB的受力图。 4.受力图4.受力图 例1-3 如图曲柄冲压机工作简图,皮带轮重为G,冲头C及连杆BC的重量忽略不计,冲头C所受工作阻力为Q。试画出带轮A、连杆BC、冲头C和整个系统的受力图。 4.受力图4.受力图4.受力图BCAGABWFWBGABCAFMFMMMGCGCFFAXFAYAEFW1FFFECGBHEW1AFD解:1. 物体B受力图。2. 球A受力图。3. 滑轮C的受力图。FHFGCGHIFC W2FDBD例11 在图示的平面系统中,匀质球A重W1,借本身重量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滑轮C和柔绳维持在仰角是的光滑斜面上,绳的一端挂着重W2的物体B。试分析物体B、球A和滑轮C的受力情况,并分别画出平衡时各物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