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_第1页
高三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_第2页
高三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_第3页
高三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时间:30分钟满分: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6分)囚 鸟秦羽墨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产粮区监督收粮,住处被安排在一个粮站。这工作说闲不闲,说忙不忙,闲来无 事我四处转悠,我喜欢秋后湖区的这种厚重感。乌鸦、麻雀、八哥以及未来得及南飞的白鹤,不失时机地占领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无 所不在。有的稀稀拉拉在田里闹腾,有的整齐地排在电线杆上。最远处,小山丘上金黄的橘子等着人 去摘。这一切在夕阳的笼罩下浑然一体,像一匹绸子,声色光影成了嵌在绸子上的花纹。这是一幅各 得其所安然自得的景象,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是,作为旁观者

2、的我,却是孤独 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我准备开门。先是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翅膀发出的“扑扑”声。推开门一看,只见一只 比麻雀大一点的灰褐色的鸟在卧室里挥舞着翅膀。这间卧室空旷无比,是由粮站活动室临时改造而 成,腾出来给我住的。两边有十几扇玻璃窗子,其中一扇半开着。显然,这个不速之客是从那扇半开的 窗子闯进来的。它为我的突然出现所惊吓,不停地寻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不断传来喙和爪子撞击玻璃的声 音濒繁而急促,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我机警地把门合上,并把那扇半开的窗子也关紧。“今晚有鸟做伴”,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夜里只有孤灯相伴,着实有些寂寞。 我尽力摆出一种和平相

3、处、互不干扰的姿态,妄图消解它对我的恐惧。它的逃离行动持续了大约十 几分钟,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未绝望。它一会儿立 在椅背上,一会儿又站到窗帘后面,躲躲闪闪的,不时试探着什么。无疑,眼前这只鸟,在它看来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它的眼神告诉我,它有着这样的担忧。透过玻 璃窗它能看到那个只剩下一半的太阳,还有在田里自在觅食的众多同类:一墙之隔,它却面对着一个庞 然大物人!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有形的石子和无形的绳锁(墙壁),哪一样 不致命?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

4、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在远胜于鸟!吃晚饭时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晚饭味同嚼蜡,毫无滋味。我边想着边推开门,灯亮的时候, 看见那个小家伙,立在离我最远的椅子上。显然,此时的它,对我的存在已经习惯,只是对突然亮起的 灯感到不适,百无聊赖地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一如往常,我早早地半躺在床上看小说。“孤独即自 由“,一个月了,我就这么打发时间,挑灯夜读已成习惯。想起小时候放学回来,常到田间地头帮大人做事,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做功课点的是煤油灯, 母亲借着灯光给我和哥哥做鞋、补衣。在母亲看来,吃尽苦头,终于等到我和哥哥大学毕业,以为将有 一个转机,彻底改变眼前的境况。没想到

5、,意外接连发生,先是哥哥的腿受重伤,因为没钱耽误了手术; 再是父亲离开了我们。工作的不如意,债务的烦身,我犹如卧室之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 世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一个卧室,一个人,一盏灯,加一只突如其来的鸟,这是一幅完美油画的构成。夜是静的,人是静的, 鸟是静的,仿佛连灯光也显出静态来。但,静不是这幅油画的真实底色。画的背面,压抑着烦躁、恐惧, 被束缚感,像是透过纸背面的颜料。一切的不安和恐惧都是由这背后的力量引起的。鸟飞进卧室,这 是一场“安静的战争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粮站就被鸟所占据。太阳已经把光线搁在 我的床脚,我起床,看见那个小东西又在

6、用喙不断冲撞玻璃。窗台上到处站满了鸟,对面房子上的爬山 虎里也有鸟在跳来跳去,其中不少是它的同类。几根曲折的炊烟将大地摇醒过来,不远的小山丘上,早 起的农民已经在摘橘子。那只鸟肯定比我更早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有点残忍,在这个飞翔和饱食的季节,羽1它囚禁了整整 一晚。我打开窗子,只听见“嗖”的一声,它就飞了出去。我在窗前愣了一会儿神,它没有划出一条我期 待的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选自华夏散文,有删改) L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末尾的“厚重感”指第二段描写的秋后湖区“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各 得

7、其所安然自得”的状态。B.囚禁“我”的外在因素有“我”工作不如意、哥哥受伤、父亲离世、债务烦身、家境贫寒、母亲的期 望没有实现等。C.“我”对这只鸟经历了“今晚有鸟做伴”的喜悦,到因鸟被囚“空负翅膀”而引起“我”的烦心,到自觉“残 忍”负疚而放飞它等情感变化过程。D.第二天,外面的窗台上到处站满了鸟,“我哦飞那只“被囚”的鸟儿,是想让它与同类一起觅食。解析:|d项是想让它与同类一起觅食”的说法不准确。根据文意,“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工作者 放飞这只鸟,原因是与囚鸟产生了共鸣。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画线部分的句子,既坦陈了“我”当时的精神状

8、态,又为下文“我”“囚”鸟的行为埋下了伏笔,是 作者的匠心之笔。B.囚鸟在文中是指被困在房间里,“我”不让其飞出去的小鸟。由被困鸟儿的举动联想到“我”自身的生 活状态,使“我”与鸟儿产生共鸣。C文章在叙述一只鸟的故事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物我紧密结合,寓情于物,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独 特的感悟。D.文章语言朴实,叙事简洁,抒情自然真切,无论从鸟儿角度还是从自身角度展开的心理描写,都具有拨 动心弦的艺术力量。答案:|A解析:|a项,应为“又为下文我不囚鸟的行为埋下了伏笔”。35寸点题|本文写鸟实则写人。请概括出文中所写的鸟与“我”的相同点,并作简要阐释。(4分) 参考答案:|都被囚禁。鸟误入房间

9、被囚于房内我大学毕业却被不如意的工作囚于粮站、不如意 的生活囚于困境。都在努力挣扎。鸟努力找出路想逃离囚房我”为不如意的人生苦苦挣扎,都“越 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都需要有自己的天空。“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解如此题考查对两个形象共同点的概括。鸟的特点是显性的被关在房内,苦苦挣扎找不到出路, 需要自由的天空。“我”的特点是隐性的被困在说闲不闲、说忙不忙的粮站,寂寞孤独;“我家庭 贫困,在困境中挣扎,找不到出路;“我”也需要自由的天空。4卜寸点题|鸟是被人囚禁的,而“我”却是被自己囚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我咽禁自己的三 种表现。(6分)参考答案:|认识不到位。对工作不

10、安心,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工作中的问题、对人生的变故没有 理性地看待。工作不勤勉。睡到被鸟叫醒,人是“懒洋洋的”,业余时间闲逛、闲看,没有深入思考研 究工作。精神不积极。在困难面前没有积极作为,抱怨多于行动,”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 (其他答案或其他说法,合理都可得分)龌好从文中看,“我”的“被囚禁”主要是“我”认识上存在问题。对工作不热情,认为粮站的工作是“说闲 不闲,说忙不忙对工作不勤奋,溜溜逛逛,睡到被鸟叫醒;对困境的抱怨多于摆脱的努力,虽渴望自由 的天空却没有走出勇敢的一步。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16分)到平江路去范小青在一个阴天月寻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

11、去了。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 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 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 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 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 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

12、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 离我们远去的老街。这就是平江路了。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 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 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 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 故事的清香。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 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早年顾

13、颉刚先生就住在这里,他从平江路着眼,写了苏州旧 日的情调:一条条铺着碎石子或者压有凹沟的石板的端直的街道,夹在潺演的小河流中间,很舒适地躺 着,显得非常从容和安静。但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叫苏州城浮动起来。因此苏州是调 和于动静的气氛中间,她永远不会陷入死寂或喧嚣的情调。以前来苏州游玩的郁达夫也议论过这一 种情况,他说这街上的石块,和人家的建筑,处处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衢,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夺示过 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这是从前的平江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仍然能够感 受到昨天的平江路的脉搏是怎样的跳动着。我们一边觉得难以置信,一边就怦然心动起来

14、了。现在,我是踏踏实实地走在平江路上了。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着的时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他们的家里看一看,这是老房子, 所以一无遮掩的,他们的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开展着,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能够看得很清楚,我 不要跷探他们的生活,只是随意的,任着自己的心情去看一看。他们是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在旧的房子 里,他们在烧晚饭,在看报纸,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业,也有房子是比较进深的,就只能看见头 一进的人家,里边的人家,就要走进长长的黑黑的里弄,在一侧有一丝光亮的地方,摸索着推开那扇木 门来,就在里边,是又一处杂乱却不失精致的小天地,再从备弄里回出来,仍然回到街上,再往前走,就渐 渐地

15、到了下班的时间了,人多了起来。一个妇女提着菜篮子,另一个妇女拖着小孩,你考试考得怎么样? 她问道。不知道,小孩答。妇女就生气了,你只知道吃,她说,小孩正在吃烤得糊糊的肉串,是在小学门 口的摊点上买的,他的嘴唇油光闪亮的。就这样走走,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头。但到平江路随便地这么走一走,心情就会起一 点变化的,好像原本心里空空的,但是这么一走,心里就踏实了,老是弥漫在心头的空空荡荡、无着边 际的感觉就消失了。我不是在平江路出生和长大,但是走一走平江路,就好像走进了自己的童年,亲切 的温馨的感觉就生了出来,好像世世代代就是在这里生活的。在宋朝的时候,有了碑刻的平江图,那是整个的苏州城。现在在

16、我的心里,也有了一张平江图,这 是苏州城的缩影。这张平江图是直白和坦率的,一目了然,两道竖线,数道横线。这些横线竖线,已经 从地平面上、从地图纸上,印到了我心里去,以后我便有更多的时间,有更任意的心情,沿着这些线,走, 到平江路去。(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工作者意在感慨时代变化之快,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B.世俗的生活在平江路弥漫着,人们在旧的房子里过着平淡的日子,作者在平江路上走走,心里就踏实 了,涌起亲切温馨的感觉。C.文章写了作者在平江路散步的一次经历,其间穿插对苏州旧貌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

17、苏州悠久历史 和古典文化的眷恋和怀念。D.最后一段,“平江图”有宋时苏州城的缩影,这刻意保留的平江路是旧时生活的“碑刻”,这时“平江路” 一词更增添了新的含义。量A解析:|a项“无所适从”理解有误。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昔日到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古典韵味,表 达了对苏州古城的热爱、怀念之情。B. ”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作者将平江路比作了“历史的碑刻沉睡”让人感受得到作者对文化 流失的叹息。C.文章第段插入顾颉刚对苏州旧日情调的描写和郁达夫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平江街区 的特色。D.文章以“

18、去平江路”起,以“到平江路去”止,中间多次写到“走在平江路上;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语言亲 切自然,又富有文化韵味。解析于作者将平江路比作了 历史的碑刻”有误,应为“作者将一个一个的巷名、巷子比作历 史的碑刻.文章第段说,“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 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结合全文,分析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承上启下。承接前文对苏州在现代化进程中现状的表述,引出下文对承载着苏州历史记忆 的这一老街区的描写。流露出因为这种现状而产生的失落,也包含着对平江路得以保存而感到的庆 幸和欣慰。解桐本句处于文中,要从结构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1)文章题目是“到平江路去”,文中也有多处文字关涉“去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