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课件_第1页
明清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课件_第2页
明清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课件_第3页
明清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课件_第4页
明清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督教与中西文化Christianity and Sino-Western Cultures第二讲 明清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引言1552年12月2日的晚上,弗朗西斯沙勿略,这位打开日本信仰之本,并梦想着在中国也做出同样业绩的耶稣会士,在一个叫作“上川岛”的小岛上死去了。与此同时,在广东的监狱里,葡萄牙的囚犯在痛苦地呻吟,神秘的中国禁闭着大门。广东有限贸易之谨慎的开放始于1554年。葡萄牙人在中国南海岸的一个小半岛上定居下来,建立了一个叫“Macao”的社区。这就是“澳门”。澳门在西方与东方的历史上注定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并且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位于上川的沙勿略之墓范礼安(Alessandro

2、 Valignano): 进入中国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调整我们的策略,采取一种与迄今为止我们在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方法。耶稣会耶稣会(拉丁原名 Societas Jesus, S.J.),又称耶稣连队 ,1535年8月15日由西班牙依纳爵罗耀拉 ( Ignace de Loyola )为因应当时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成立,获得罗马教廷教宗的许可。耶稣会最主要的任务是教育与传教,在欧洲兴办许多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除是耶稣会人才外,也活跃于政界与知识份子阶级,著名的如笛卡儿。 利玛窦(Matteo Ricci)利玛窦的令人钦佩之处,在于以他的性格和经历,实践了由范礼安开始的新的传教政策。他在中国的全部生活

3、是一部有非凡的忍耐力和高超智慧的记录。1552年,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城(Macerata),家里是当地的名门。利玛窦一直在一所耶稣会开办的中学学习。十六岁时来到罗马,在圣汤多雷亚的学院学习预科,并于1571年的圣母升天节那天加入了耶稣会。1572年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师从数学家克拉乌学习天算,其时范礼安也是他的老师。1577年利玛窦获准赴远东传教。1578年3月24日,他从里斯本出发乘船和其他14名耶稣会士一起前往印度传教。一路上绕过好望角,途经莫桑比克,在9月13日到达印度果阿。他在印度和交趾支那传教四年。其间在果阿的神学院还学习了人文学科,1580年7

4、月26日晋升为司铎后,又学习了神学。 1581年,罗明坚神父向东方总巡察使范礼安举荐了利玛窦。1582年(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达澳门。 1583年,利玛窦获准与罗明坚神父入居广东肇庆。他们对中国官员自称来自“天竺” 。利玛窦解释来中国的原因:“我们是从遥远的西方而来的教士,因为仰慕中国,希望可以留下,至死在这里侍奉天主。”为了传教,他们从西方带来了许多用品,比如圣母像、地图、星盘和三棱镜等。其中还有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利玛窦对中国文明非常称赞:除了还没有沐浴“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 同年8月在

5、肇庆建立了“仙花寺”,开始传教工作。 1584年,利玛窦制作并印行山海舆地全图,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利玛窦利用解释各种西方事物的机会,同时介绍了他们的天主教信仰。1589年(万历十七年)夏天,利玛窦移居韶州。在瞿太素的帮助下,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第一卷。在韶州,利玛窦攻读四书,并首次将之译为拉丁文。通过与中国上流社会人士的接触,利玛窦发现自己先前的佛教僧侣装扮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并不受到尊重,社会地位也比较低下。在征得范礼安的同意后,从1594年起,利玛窦开始蓄发留须,并穿起了当时儒士的服装。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利玛窦抵达南昌。1596年9月22日,因成功地预测了一次

6、日食,使他很快成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另外,他在这一年用中文写了一部谈论友情的著作交友论,并意外地获得中国士人的欣赏。 1596年利玛窦被范礼安任命为耶稣会中国教区的负责人,全权负责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他在写给耶稣会的报告中解释了自己出名的理由:一是因为当地从没有见过外国人;二是利玛窦的记忆力非常好,以至于许多中国人都想学习,他也因此用汉语写了一本西国记法的书来介绍他的记忆方法;三是他能够运用四书五经来宣讲基督教的教义;四是他的自然科学知识;五是传说他会炼金术;六是有人向他求教基督教。 1598年6月25日,利玛窦与郭居静神父同王忠铭一起离开南昌奔赴南京。7月初,他们一行到达南京,9月7日抵达北

7、京。当时正值日本侵犯朝鲜,爆发万历援朝之役,利玛窦作为外国人无法在北京久留,而且又遇到了财政上的困难,仅住一个多月便只好返回,次年2月6日再度到达南京 。在南京居住期间,利玛窦通过瞿太素的帮助,结交了不少名士,如南京礼部侍郎叶向高、思想家李贽、徐光启等。当然这主要还是人们对于他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倾慕。在南京利玛窦还与一位三淮和尚(即大报恩寺僧雪浪)进行了一场辩论,在这次辩论中,利玛窦凭借其科学性的思辨明显占了上风。他还在正阳门(今光华门)内洪武岗西崇礼街(今尚书巷)建成内地第四座天主教堂,他在城西罗寺转湾的住址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天主教堂石鼓路天主教堂。1600年5月18日(万历二十八年),利玛窦带

8、着庞迪我神父和准备好献给皇帝的礼物再度赴京,并于1601年1月24日抵达北京。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方物,得明神宗信任。同年,明神宗下诏允许利玛窦等人长居北京。之后利玛窦在北京以丰富东西学识,结交中国的士大夫。常与宾客谈论天主、灵魂、天堂、地狱。同时编撰新书,包括以中文写成的二十五言等,得到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尊重。到了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1610年5月11日(万历三十八年)利玛窦病逝于北京,赐葬于平则门外的二里沟。逝世前指定龙华民 接任教会中职务。从一开始起,利玛窦的这一信念就越来越明确,即他第一位的任务不是扩大受洗教徒的人数,而是为天主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赢

9、得可接受的一席之地。他的目标不是简简单单地在抱有敌意的社会的边缘建立一定数目的天主教团体,他更注重于建设一个中国天主教文明。这需要使天主教尽可能深入地进入中国人生活的主流。这样,经过一个渐进的川剧天主教理想和观念的过程,使人们的头脑适应于接受天主教的信息;经过一个对天主教持同情、赞成之心的人们的联系的圈子的拓宽和发展,使中国人的心灵做好接受天主教的充分准备。经过这样一个和平的灌输与传播的过程,让天主教潜移默化的影响静静地发生作用,这才是转化工作真正完成了。他的方法的不同点,在于更注重待人处世的态度:即尊重中国的人民和文化,并以真挚的、谦逊的精神处世,使自己能够适应于所处的环境。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10、利玛窦的传教方法来源于他基本上是正确的分析,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如果天主教要想深入地进入中国的生活,它必须从儒家学说中寻找一些接触点。如果想要得到人们以赞同的态度倾听,利玛窦就必须说服学者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即朱熹的哲学,完全的唯物主义和彻底反对天主教的世界观,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先秦早期儒学。为此他尝试着以求助于儒学早期经典著作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他采取与早年教会的神父们接受希腊思想同样的态度来面对孔子的思想:尽力保存它所包含的自然真理的全部基本观点,增加它所缺少的有关自然界的其他科学原理,介绍包含在天主教中的、由其教义所揭示的超自然真理的全部新秩序。传播天主教的利玛窦开始在学会成员中宣讲科

11、学和哲学,这两者都是为了给具有影响力的天主教创造出一种有接受能力的气氛的目的。传教士们在科学领域一定要有好的声望,不然会影响到天主教的传播工作。许多有价值的友谊,首先是因为利玛窦的声誉和其他的耶稣会士教授新的科学真理而赢得的。许多对于有着宗教教师声望的利玛窦可能会持冷漠态度的中国学者,但是面对一位著名的科学大师,利玛窦的力量却是不可抵御的。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即如果在科学方面有了共同兴趣的蓓蕾,很容易开出共同信仰的花朵。即使圆满的结果没有成为现实,至少能为信仰赢得富于同情心的帮助与保护。利玛窦认为,从今以后的策略更应注重智力传教。在京城,并以北京为起点,建立一个遍布全国的高层友好人士网络,

12、同时也要在大众中传播天主教。与之相伴的、间接地受益于该策略的传播福音的工作和吸收天主教徒的工作,也要同时在北京和其他省份展开。总的方针有了,执行的方法是:静静地渗透和在文化上的适应;要摒除“欧洲人主义”;与欧洲人,特别是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的接触,要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传教工作需要的资金可以从中国获得。只要在资金上还须求助澳门,就要“小心从事,尽量少用”;当在天主教教义上不存在妥协问题时,避免同中国人的偏见和猜疑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传教的工作要“慎重、不声张,用好的书籍和有理性的辩论向学者证实我们教义的真实性,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宗教是没有害处的,只会给帝国带来好的朝政和平安德局面”;在发展天主教徒时

13、,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天主实义 这本书没有涉及到我们神圣信仰的所有奥秘。所有的奥秘只有慕道者和天主教徒才需要得到解释。书中只讲了几条用不深奥的、依靠自然的判断就能证实和理解的基本概念。因此这本书适用于天主教徒,也适用于非天主教徒。在我们神父一时还到不了的边远地方的人们,也可以看懂它,为接受其他的奥秘做准备。接受这些奥秘是要靠信仰和智慧的。这本书讲了一些这样的道理:宇宙间有一天主,创造了万物,并使万物生存下去;人的灵魂是不朽的,来世要为善与恶而受到天主的奖惩;灵魂转移到他人的身体里和动物里是荒谬的尽管这本书没有对中国的各教派进行直接的驳斥,它还是用无可辩驳的理由和对那些与事实相矛盾的中国人的观点

14、的评论,来摧毁它们的根基在本书的结尾部分,对耶稣基督降临到世上,拯救和教诲世人一事做了解释,还力促中国人向神父们寻求更为详细地讲解真理教义的书籍。利玛窦著作天主实录:利玛窦翻译了罗明坚编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起名为天主实义,亦名天学实录。几何原本(译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 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二十五言:关于天主教道德信念、准则和修养的书。 畸人十篇:利玛窦同十位中国士大夫的对话集。 交友论:这是利玛窦所写的第一部华文著作。 西国记法:一本介绍利玛窦本人如何能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的书。 辩学遗牍:16

15、35年出版,收录了利玛窦以天主教观点与袾宏和尚及其门生虞淳熙关于佛教观点交流的信件。 同文算指:介绍欧洲算术,根据克拉乌维斯所著的实用算术概论(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1583年)译成。测量法义:关于应用几何、测量,由徐光启笔录,附勾股义。 圜容较义:李之藻笔录。 浑盖通宪图说:天文学知识,李之藻笔录。 利玛窦的功绩带着西学而来的利玛窦开展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一共有一百五十余种的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利玛窦撰写的天主实录以及和徐光启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不仅带给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

16、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心、外切、几何、星期等等词汇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中国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而且问世后不久,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介绍到了日本。该地图使得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观念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华行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戍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利玛窦到北京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中对利玛窦的评价: 利玛窦神父最大的贡献是在“文

17、化交融”的领域上。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使中国人得以认识耶稣基督,让福音喜讯与教会能在中国文化里降生由于利玛窦神父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使他成为大“汉学家”,这是以文化和精神上最深邃的意义来说的,因为他在自己身上把司铎与学者,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 利玛窦同时代的人:艾儒略艾儒略(Julio Aleni,15821649年),字思及,意大利人。明朝(13681644)末年来华传教士。他1600年加入耶稣会,1610年到达澳门开始传教。1613年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于江苏、陕西、山西、浙江等省。1620年,他与其他传教士以

18、及一些中国教徒合作,编译出版了一系列西方学术著作,如职方外记、西凡学等。1625年他被邀请到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广泛结交了当地的上层知识分子,宣传西方思想,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人们称为“西来孔子”。在他的努力下,天主教传入福建,并且由他来负责教务。1641年,他担任了耶稣会中国传教区南方会长,负责管理南京、江西、浙江、四川等省的教务。1648年又担任了耶稣会中国传教区会长。1649年在福建省去世。艾儒略重新绘制的利玛窦的万国全图,艾儒略的名字题于左上角 艾儒略所画的耶稣出生图,1637年 艾儒略的万国全图中的插图与文字,1620年 利玛窦同时代的人:汤若望汤若望 (Johann Adam Sch

19、all von Bell) ,1592年(一说1591年)5月1日生于科隆的贵族之家 。1619年受耶稣会派遣,在法国神甫金尼阁的带领下到达澳门。明朝天启二年(1622)进入广东。同年十二月二十五(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崇祯三年(1630),由礼部尚书徐光启疏荐,供职于钦天监。崇祯七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又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明亡后,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顺治元年十一月,命掌钦天监事。次年,他将崇祯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零三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 顺治帝亲政后,先后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并赐号“通

20、玄教师”(康熙时为避讳,改“通微教师”)。康熙三年(1664),受杨光先控告而入狱。康熙四年,京师地震,免死羁狱,获孝庄太皇太后特旨释放。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病死于寓所。 皇帝谕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级又加一级,掌钦天监印务事,故汤若望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汤若望,来自西域,晓习天文,特畀象历之司,爰锡通微教师之号。遽尔长逝,朕用悼焉。特加因恤,遣官致祭。呜呼,聿垂不朽之荣,庶享匪躬之报。尔有所知,尚克歆享。 利玛窦同时代的人:南怀仁南怀仁(16231688年,字敦伯,比利时人),清朝16441911)初年到达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16

21、41年加入耶稣会,1659年来到中国。最初在陕西传教,不久被朝廷邀请到首都北京,帮助著名传教士汤若望为政府修订历法。1664年曾经因为反对天主教中国官员的陷害,被关入监狱,不久又被释放。 1668年他再次得到皇帝的重用,任命他为政府天文部门和制定历法的负责人。由于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朝廷授予他很高的官职。1680年他协助政府制造大炮,获得皇帝的极大赏识。1676年,他参与了中国政府和俄国进行外交交涉事务,担任翻译。1688年南怀仁在北京去世。 利玛窦同时代的人:卫匡国卫匡国(16071661),字济泰,意大利人,原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明清之际来华的耶苏教传教士,是一位颇有国际影响的杰出的汉学家、

22、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卫匡国三十七岁到中国,先后至浙江兰溪、杭州、绍兴、南京、福建、广东传教。著有中国历史十卷、 鞑靼战纪。比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在地理上他运用科学方法绘制。并撰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新地图册及世界新地图、中国新地图,另外尚有中国文法、逑友篇,卫匡国行实、中国耶苏会教士纪略等著作。把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介绍给欧洲诸国,起了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位于杭州的卫匡国墓利玛窦同时代的人:白晋又作白进,字明远。法国人。1678年入耶稣会,为法王路易十四选派第一批来华耶稣会士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夏,抵浙江宁波。次年初由南怀仁推荐来京。三十二年,康熙帝

23、派他携带赠送法王的珍贵书籍四十九册,回国延聘传教士来华讲授科学。三十八年,白晋率领数学教师和传教士巴多明(16651741)等十人返北京。四十五年,康熙帝派他出使罗马教廷,因故未能成行。四十七年,奉命与费隐(16731743)、雷孝思(16631738)、杜德美(16681720)等教士赴各省测量绘制皇舆全图,历时九年而成。又曾奉康熙帝命研究易经,著有易经总旨。他还著成康熙帝传(Portrait historique delEmpereur de la Chine,1697年,巴黎),献给法王。除对康熙帝的文治武功简要叙述外,对其品德、性格、生活、爱好等方面都作了详细介绍。有英、荷、德、意、拉

24、丁文译本。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年),上海县徐家汇人。早年曾看到过山海舆地全图,对利玛窦十分仰慕。1600年春,徐光启在南京见到利玛窦,相谈甚欢,利玛窦向他讲解天主教教理。1603年,徐光启在南京接连8天研究了利玛窦所著天主实义,由罗如望神父施洗入教,取圣名“保禄”。1604年,徐光启参加会试,考中进士,随后进翰林院为翰林庶吉士,官拜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1605年秋,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成为中西科技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另外,徐光启还著有农政全书。 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李之藻李之藻(15651630年),字振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1594年中举,

25、1598年中进士,曾任工部水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河道工部郎中、广东布政使、光禄寺少卿等职。1611年受洗,取教名良(Leo)。李之藻很早就向利玛窦学习天文,地理和数学等自然科学,还与利玛窦先后合译并出版了浑盖通宪图说、同文算指,圜容较义等著作。晚年编辑刻印了中国天主教最早的一部天主教丛书天学初函(1628年)。这部丛书收集了传教士和中国天主教徒撰写、翻译的西方科学和天主教著作共计20种,分“理”(宗教)和“器”两篇,在当时流行一时。 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杨廷筠杨廷筠(15571627年),仁和人,1592年中进士,1598年升任监察御史,后因官场失意,称病告归。居家讲学期间,对佛教产生强烈

26、兴趣。从传教士郭居静和金尼阁那里接触到天主教后受洗,取教名弥额尔。由佛入耶之后的杨廷筠表现出了强烈的宗教热情。佛教徒专门写文章批评他,杨廷筠一一予以反驳,留下甚多护教、传教著作,如代疑篇、代疑续篇,流传甚广。 天主教在各地的传播1625年,王丰肃在韩霖和韩云两兄弟的建议下来到山西绛州。在绛州,王丰肃创建了中国传教史上第一所孤儿院。在他去世时,山西省有了102个天主教团体,8000多名天主教徒。其中200多人是考取了功名的。1635年,方德望神父被派到陕西,一直工作到生命的终结。在他去世时,陕西有了12000名天主教徒。1639年,年已高龄的龙华民神父将天主教带入山东。1637年,何大化(Ant

27、onio de Gouvea)创建了湖广省的第一个天主教团体。1640年,利类思将天主教介绍到四川省。天主教在各地的传播这些年里,天主教取得最大发展的是上海的传教中心。1637年,潘国光被派到这里传教。在这以后的二十八年里,这儿的福音传播事业得到了持续的成功。巴笃礼在1650年的报告里写道:上海“有了一万八千到两万名天主教徒,成为全国最出色的天主教中心之一”。潘国光成功的很大原因归功于徐光启的孙女徐甘地大(1607-1680)。她算得上是非神职天主教女性的首领。潘国光留下的一百三十五座教堂和小礼拜堂中的大多数,之所以能建成,使出自她的慷慨捐助。天主教在各地的传播1632年,太监庞天寿和其兄弟由

28、龙华民主持了洗礼,天主教由此进入宫廷。1635年,另一位姓王的德高望重的太监接受了天主教。通过他,汤若望着手在宫廷妇女中间播散福音的种子。王太监发展的第一个天主教徒取名凯瑟琳(Catherine)。1637年,在最高等级的女官中有三名是天主教徒。她们是:以其出众的道德和才华赢得皇帝信任的唐娜阿加斯(Donna Agatha),非常热心的唐娜叶列娜(Donna Helena)和唐娜伊萨贝拉(Donna Isabella)。一名叫卢斯亚(Lucia)的天主教徒属于第二等级。另外四人西西丽亚(Cecilia)、西兰尼(Cyrene) 、西丽亚(Cyria)和扎克拉(Thecla)是第三等级的成员。有

29、八人属于第四等级。还有二人是唐娜阿克尼斯(Donna Agnes)和唐娜安东尼亚(Donna Antonia),是侍奉过几朝皇上的。她们都曾是第一等级的,但是因为年老已经不做事了。南京教案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礼部侍郎署南京礼部尚书沈榷三次参奏在华天主教传教士与白莲教有染,图谋不轨,徐光启上疏辩护不果,七月王丰肃、谢务禄(Alvarus de Semedo 后改名曾德昭)等外国传教士在南京被逮捕,后被押解澳门。十二月庞迪我、熊三拔等人从北京被押解澳门。这是明朝末年西洋传教士在华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破邪集 憎恨天主教的原因包括:天主教是标新立异的新事物,在儒学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天主教所讲的

30、内容;天主教不承认皇帝是最高的精神权威;天主教断言,它的道德体系要优于正统儒家所主张的经典的五种关系,同时也比后者更为全面和广博。1617年阴历八月,沈榷以礼部的名义签署了一份告知南京百姓的庄严的文告。他直言,反对“谎称是信仰天主宗教的人,和那些引导愚蠢者走向叛乱的人”;天主教在中国是被禁之教;严禁百姓膜拜“耶稣,被野蛮的传道者说成是天主降生成人的人”;严禁受洗、严禁礼拜日和节日的聚众;中国必须延续祖上传下来的宗教。沈榷只是在南京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而且这里的胜利也不是永久的。被逐到澳门的传教士只有四位,其中的两位后来又回到了中国。在勇敢、忠诚的中国朋友的帮助之下,其他地方的传教士仍旧留在了明帝

31、国。尽管在以后的几年里,他们不能自由行动,可是传教的工作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由沈榷发动的这场“南京教案”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是,与同时代的一些国家相比,17世纪明朝的中国人几乎称得上是文明的典范。就在当时,日本的天主教徒因为他们的信仰,在倍受折磨中死去;欧洲的天主教徒们在想当长的时期里受到了刑讯,他们还在宗教的名义下自相残杀杨光先与汤若望案1664年9月15日,杨光先向礼部递上了一份文件。在文中,他指控汤若望数项罪状:天文历书中有错误,遍及全国的传教士以测绘地图的方式反对国家,以及向人民灌输不良信仰等。另外,杨光先还增添了一条罪状,即指控汤若望在1658年确定襁褓中夭折的荣亲王(董鄂妃所生之子)

32、葬礼日期时,选择了不吉利的日子,念了咒语,以致造成了董鄂妃的早死,甚至还殃及了顺治皇帝。1664年11月12日,摄政大臣鳌拜把四名耶稣会士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和安文思投入监狱。为此,一场天文历法的测试展开,汤若望等人胜出。但杨光先仍不死心,著不得已集,申述了其与天主教和欧洲天文学斗争的理由。传教士利类思则写了四卷本的不得已辩来反驳他。中国礼仪之争“利玛窦规矩”:利玛窦决定指祖先崇拜只是尊敬祖先的世俗仪式;只要不掺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他又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英语的“God” 或拉丁文的 Deus),并指“上帝”概念早已在存在中国上古文献。 1610

33、年,利玛窦去世,死前指定意大利人龙华民接任教会中职务,龙华民成为引发“礼仪之争”的第一人。他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进入中国,先在韶州传教,1609年入北京,对利玛窦的思想和传教方法有不同看法,但利玛窦死后才提出。当他接任中国耶稣会总会长后,主张废除“天”、“上帝”、“天主”、“灵魂”等词,一律采用译音,并天是指苍苍之天,而“上帝”并不是代表造物主,主张把Deus译为“陡斯”。也有人主张只许用“天主”,而不能用“天”与“上帝”之称。中国礼仪之争1628年,在华传教士亦曾在江苏嘉定举行会议,讨论敬祖及Deus的译名问题。与会者意见很不一致,但最终认为敬孔祭祖问题应沿用“利玛窦规矩”;对于译名

34、,则主张采用龙华民一派的音译。1631年1月2日或3日,多明我会的高奇才神甫从菲律宾抵达中国福建北部的福安,正式开始对华传教,接任的黎玉范神甫向教廷报告,指责耶稣会宽容中国信徒祭祖、尊孔,终引起罗马教廷介入。中国礼仪之争1643年,多明我会士黎玉范返回欧洲,向罗马教廷传信部提出十一个问题,控告耶稣会士:一、中国信徒是否应与其它天主教徒同例,每年举行认罪及圣餐一次?二、教士对妇女行洗礼时,可否不用口津及盐,以及免除过量之涂油?三、中国信徒如放债时,是否允许其征收百分之三十的利息?如系以放债为生,在其皈信天主之后,是否让其继续经营此种营业?四、是否允许中国信徒向社会祭神典礼捐献财物?五、中国信徒是

35、否可以参加政府举行之祭典?六、中国信徒是否可以参加祭孔典礼及丧葬祭拜之仪?七、中国信徒是否可以参加祭拜祖先牌位之典礼及举行其它祀祖仪式?八、在对中国人举行洗礼之先,应否告其天主教之教义绝对禁止敬拜偶像及举行其它祭典?九、中国信徒尊敬孔子,可否用“圣”字?十、中国信徒在其会堂中所悬匾额,对于皇帝应否用“万岁”字样?十一、对于中国非信教徒,可否举行弥撒典礼?”中国礼仪之争1645年9月12日,罗马教廷经教皇英诺森十世批准,发布通谕禁止天主教徒参加祭祖祀孔,但到了1651年,耶稣会教士卫匡国到罗马向教皇申辩,1656年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决定准许耶稣会士照他们的理解参加祭孔等活动,只要不妨碍教徒的根本信

36、仰。这两道矛盾的命令反映教廷对这一争论仍未有结论。英诺森十世亚历山大七世中国礼仪之争1667年,因“历狱”而被羁押在广州的包括耶稣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会士共23人召开了一场长达四十天的会议,讨论在华传教的方针,最后通过的决议之一,是遵守1656年教皇的裁定。多明我会士闵明我始终持不同意见,在获释后立即返欧,并于1676年在马德里出版中国历史、政治、伦理和宗教概观 (Tratados historicos, politicos, ethicos y religiosos de la monarchia de China)一书上册,三年后又出版下册,抨击在华耶稣会士的传教方式。罗马的耶稣会总会于

37、是紧急将该书寄至中国,并要求各地的会士传阅并提供驳斥的论据。罗马教廷经过讨论,决定不更改1656年的命令。 中国礼仪之争1687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法国耶稣会士白晋以修订历法的名义赴华,在北京建立法国耶稣会。该会成员大多反对所谓“利玛窦规矩”。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是1653年成立的传教机构。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3月26日,巴黎外方传教会的阎当主教打破各方妥协,在他所管辖的福建代牧区内,发布了禁止中国教徒实行中国礼仪的禁令。这一原本纯宗教学术的问题,逐渐演变成为清王朝和梵蒂冈之间的国家政治之争。梵蒂冈在1701年(康熙四十年)和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先后派铎罗和嘉乐两位特使来华,期间罗马

38、教廷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禁教令。中国礼仪之争1704年11月20日,教皇克雷芒十一世(Pope Clement XI, 1700年-1721年在位)发出禁约,规定:一、西洋地方称呼天地万物之主用“斗斯”(Deus God) 二字。从今以后,总不许用“天”字,亦不许用“上帝”字眼,只称呼天地万物之主。二、春秋二季,祭孔子并祭祖宗之大礼,凡入教之人,不许作主祭、助祭之事,连入教之人,并不许在此处站立,因为此与异端相同。三、凡入天主教之官员或进士、举人、生员等,于每月初一日、十五日,不许入孔子庙行礼。或有新上任之官,并新得进士,新得举人生员者,亦俱不许入孔庙行礼。四、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许入祠堂行一切之礼

39、。五、凡入天主教之人,或在家里,或在坟上,或逢吊丧之事,俱不许行礼。六、凡遇别教之人行此礼之时,入天主教之人,若要讲究,恐生是非,只好在旁边站立,还使得。七、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许依中国规矩留牌位在家。要立牌位,只许写亡人名字。以上我虽如此定夺,中国余外还有别样之理,毫无异端,或与异端亦毫不相似者,如齐家治国之道,俱可遵行。今有可行与不可行之礼,俱有教王之使臣定夺。有与天主教不相反者,许行,相反者,拒决断不许行。”中国礼仪之争公元1715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又颁布“自登基之日”(the Bull Exilladie)的通谕,重申必须绝对遵守1704年的禁令,否则将受逐出教会的处罚。所有传教士必须

40、宣誓服从。 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罗马教廷帕特使多罗来华,1707年多罗在南京发布禁令,康熙令将多罗押往澳门交葡萄牙人看管。1710年,多罗死于澳门监狱中。康熙四十四年(1707年),康熙帝为澄清中国礼仪之争,派遣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樊守义随行。他们将康熙皇帝关于多罗来华及中国礼节问题和西洋教务问题的旨意,详细向教皇呈述。教皇不愿艾若瑟返回中国,至1718年,罗马教皇收到康熙皇帝朱笔文书,方才放行。中国礼仪之争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阅取罗马教廷特使嘉乐所带来的“自登基之日”禁约后说: “览此条约,只可说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况西洋等人无一通汉书者,说言议论,

41、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条约,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钦此。” “嘉乐八条” :一、准许教友家中供奉祖宗牌位;牌位上只许写先考、先妣姓名,两旁加注天主教孝敬父母的道理。二、准许中国对于亡人的礼节;但是这些礼节应属非宗教性质的社会礼节。三、准许非宗教性质的敬孔典礼。孔子牌位若不书写“灵位”等字,也可供奉,且准上香致敬。四、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或亡人棺材前叩头。五、准许在丧礼中焚香点烛,但应当声明不从流俗迷信。六、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或亡人棺材前供陈果蔬,但应当声明只行社会礼节,不从流俗迷信。七、准许新年和其它节日在改正的牌位前叩头。八、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焚香点烛,在墓前供陈果蔬。”但这并没有使康熙皇帝改变主意,传旨曰:“中国道理无穷,文义深奥,非尔等西洋人所可妄论。”克莱芒十一世本笃十四世中国礼仪之争1721年3月,嘉乐离华返欧。1733年,北京的两位主教向教徒宣布“嘉乐八条”及1715年教皇通谕,令其遵守。1735年,教皇克雷芒十二世(Pope Clement XII, 173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