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课件_第1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课件_第2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课件_第3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课件_第4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概念 二、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参数 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五、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六、普通砼配合比设计实例一、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概念 1. 砼是由胶凝材料、水、粗细骨料、外加剂、外掺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拌合、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要求,确定出能满足工程要求组成材料用量。 3.尽管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和施工的要求不同,但就配合比设计而言,共同的实质问题是确定四项原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对比关系即水与水泥(水灰比)、砂与石(砂率)、水

2、泥浆与骨料之间的对比关系。四项原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1.水与水泥2.砂与石3.水泥浆与骨料 C W S G 4.混凝土标号 是指混凝土按标准方法成型,标准立方体试件(200mm200mm200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28d所得的抗压强度值,单位为kgf/cm2(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小值与较大值之差超过较大值20%时,舍去最小值,以剩余的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5.混凝土强度等级 是指混凝土按标准方法成型、标准立方体试件(150mm150mm150m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

3、度95%以上)养护28d所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以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N/mm2)表示。 如: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20MPa,其强度等级表示为C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当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做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无效。) 6.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混凝土标号的换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标号10-2 7.混凝土强度与齡期的关系 龄期是指混凝土强

4、度增长所需的时间。 强度与龄期的关系:使用硅、普硅水泥,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R340%R28 R76070%R28 R28达到设计强度。 8.砂率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在骨料(砂+石子)总量中所占的质量百分率。影响砂率的一般因素为: 砂率随粗骨料的粒径增大而减小;随粒径减小砂率应增大。 细砂时砂率小,粗砂时砂率应增大。 卵石时砂率小,碎石时砂率应加大。 水灰比小时砂率小,水灰比增大时砂率应增大。 水泥用量大时砂率小,水泥用量小时则砂率应增大 (6)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时:适当增大 (7)对薄壁构件:取偏大值 8.水灰比 /水胶比: 系混凝土拌合用水质量与混凝土中胶结料总质量之比 水泥混凝土中影响强

5、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合理的水灰比既能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又能满足施工和降造要求9.相关概念强度平均值:可反映混凝土总体强度的平均水平,但不能反映混凝土强度的波动情况。 标准差:是衡量混凝土强度波动性(离散性)大小的指标,此值愈大,说明强度的离散程度愈大,混凝土质量愈不均匀。 变异系数Cv:也是用来评定混凝土质量均匀性的指标,Cv愈小说明混凝土质量愈均匀。强度概率的分布规律 混凝土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许多影响质量的因素都是随机的,因此混凝土强度也应是随机变化的。对某种混凝土经随机取样测定其强度,其数据经整理绘成强度一概率分布曲线,一般均接近正态分布曲线 曲线高峰为混凝土平均强度的概率。以平

6、均强度为对称轴,左右两边曲线是对称的,表明对称轴两边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强度测定值愈接近平均强度,其出现的概率愈大;离对称轴愈远,即强度测定值愈高或愈低,其出现的概率愈小,并逐渐趋近于零。曲线与横坐标间的面积为概率的总和,等于100。曲线上的拐点与强度平均值的距离为强度的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愈大,强度分布曲线又矮又宽,说明强度离散程度大,即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5强度保证率 强度保证率是指混凝土强度总体中,大于和等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标准值的概率P。在正fcu态分布曲线上以阴影面积表示,如图所示。低于强度等级值所出现的概率即为不合格率(Q)。 如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标准值为,实际测出的混凝土强度平

7、均值为fcu,则可通过下式求出概率参数(或保证率系数)t,再由表查出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也可以根据保证率系数和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方程式,求出强度保证率P()。强度正态分布曲线 混凝土配制强度 9.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的四个条件: 强度(设计 要求) 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一般包括混凝土的抗裂性、护筋性、耐蚀性、抗冻性、耐磨性及抗碱-骨料反应性等。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等确定。) 拌合物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满足混凝土拌合物搅拌、运输、泵送、捣实等要求) 经济合理1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过程术语:1、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280

8、0kgm3的水泥混凝土。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l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90ram的混凝土。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 6、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 7、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的混凝土。 8、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9、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l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10、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l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

9、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二、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为使砼强度保证率不小于95%,必须使砼的配制强度高于设计强度等级。 1.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2.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条件:(1) 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2) C30级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3.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计算标准差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2.5MPa;当混凝土强

10、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a; (3) 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 混凝土强度 等级 C20 C20C35 C35 (MPa) 4.0 5.0 6.0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1、用水量 2、砂率() 3、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耐久性要求)4、外加剂、外掺量使用5、砼最小含气量(耐久性要求)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1、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A.水灰比在0.400.

11、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表选取。 中砂时:取平均值 细砂时:增加510kg(kgm3) 粗砂时 减少510kg(kgm3) 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作相应调整。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拌合物稠度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项目 指标 10 20 31.5 40 16 20 31.5 40 坍落度(mm) 1030 190 170 160 150 200 185 715 165 3550 200 180 170 160 210 195 185 175 5570 210 190 180 170

12、220 205 195 185 7590 215 195 185 175 230 215 205 195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表 B.水灰比小于0.40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按下列计算: A. 表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外加剂的减水率()。(3).外加剂

13、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2.混凝土砂率的确定 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坍落度为1060mm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灰比按混凝土的砂率()表选取(2) 坍落度大于60mm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砂率()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3) 坍落度小于10mm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水灰比(wC)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 10 20 40 16 20 40 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

14、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 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 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 混凝土的砂率()表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砂率表选用要点: 中砂:用表中值 细砂:相应地减少 粗砂:相应地增大 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时:适当增大 对薄壁构件:取偏大值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3.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耐久性要求) 当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

15、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限制表 环境 条件 结构物类别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kg) 素混凝土 钢筋 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1.干燥环境 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部件 不作规定 0.65 O60 200 260 300 2.湿 环 境 无冻害 高湿度的室内部件 室外部件 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中的部件 0.70 0.60 0.60 225 280 300 有冻害 经受冻害的室外部件 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中且经受冻害的部件 高湿度且经受冻害

16、的室内部件 0.55 0.55 0.55 250 280 3003.冻害和除冰剂的潮湿环境 经受冻害和除冰剂作用的室内和室外部件 0.50 0.50 0.50 300 300 300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4.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确定 通过试验确定。 应符合(GBJll9)、(JGJ28)、(GBJl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8046)等的规定。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5. 砼最小含气量(耐久性要求)的确定 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引气剂的掺入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并经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的规定;混凝

17、土的含气量亦不宜超过7。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应作坚固性试验。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粗骨料最大粒径(nm) 最小含气量() 40 25 20 4.5 5.0 5.5 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表含气量的百分比为体积比)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步骤: 1.计算配制强度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 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初步配合比。.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骨料状态说明: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

18、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 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 1.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水灰比按下式计算(强度等级小于C60级): 回归系数 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1.当无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值可按下式确定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 定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水泥强度等级 回归系数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回归系数和应根据工程所使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 (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下表采用。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石子品种 系数 碎 石 卵 石

19、a 0.46 0.48 b 0.07 0.33回归系数a 、b选用表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2.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根据经验确定 查表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3.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按下式计算: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4.混凝土的砂率 根据经验确定 查表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5.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 (1).重量法 :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砂率();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其值可取23502450kg (2).体积

20、法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c0 水泥密度(kg/m3),可取29003100 kg/m3: g0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s0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w0 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取1五、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一) 试配 1.试配条件 2.试配测试内容 (二)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1.强度调整与确定 2.容重调整与确定(一).试配1.试配条件 试配时:使用的原材、搅拌方法应与混凝土生产相同。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骨料最大粒径31.5mm及以下,拌合物

21、数量不应小于15L;骨料最大粒径40mm及以下,拌合物数量不应小于25L。2.试配测试内容 (1) 拌合物和易性: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并检测拌合物的表观密度(kg/m3) (2) 基准配合比:w/c不变,满足和易性的拌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为基准配合比。 (3) 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

22、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4)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制作试件时应检验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5) 强度试验: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时试压。 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养护28d强度或按现行国家标准(二)、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1. 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相对应的灰水比,并应按下列

23、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1) 用水量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 (2) 水泥用量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3)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调整后确定。 2.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1) 计算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 (2).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式中: 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3.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当二者之

24、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 4.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可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六、普通砼配合比设计实例例1: 某工程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最小截面为300mm,钢筋最小间距为60mm。设计强度等级C25。施工要求不混凝土坍落度为4060mm。原材料:水P.O32.5R,密度3.1g/cm3;砂为中

25、砂,表观2.60g/cm3;石子采用卵石,最大粒径40mm,表观密度2.65g/cm3;水采用饮用水。机械搅拌,振动成型。1.初步配合比计算 (1)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查表,取=5.0MPa (2) W/c 若水泥实际统计富余系数=1.09 由于该结构是正常的居住或办公房屋内部件,根据JGJ55的要求最大水灰比不得大于0.65,故计算水灰比0.44符合要求 (3)确定用水量: 卵石,坍落度4060mm, 1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参照表选用=165kg 由于该结构是正常的居住或办公房内部件,根据JGJ55要求最小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60kg,故计算水泥用量375kg符合要求。 (4)确定砂率 参照

26、表砂率表的选用范围2631,现取=30 (5)计算砂、石用量 用体积计算 联立方程,求得: 砂子=556kg 石子=1298kg2确定基准配合比 按照初步计算配合比,计算出25L (根据JGJ55最小搅拌量)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材料的用量: 水泥0.025375=9.38kg 砂子0.025556=13.90kg 石子0.0251298=32.45kg 水0.025165。4.12kg 搅拌均匀后,实际测得坍落度值为55mm,粘聚性、保水性均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基准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水=375:556:1298:165 3.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根据规范要求,配制三个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

27、并留置试件。三种水灰比分别为:0.39、0.44、0.49。试件标准养护28d,进行强度试验,得到混凝土试配强度,见下表:WC 试验强度 (MPa) WC试验强度(MPa) 0.39 45.9 0.4436.9 0.49 31.2/ 按图求出与试配设计强度322MPa相对应的水灰比为0.47。符合要求的配合比为: 用水量: 165kg 水泥用量: 351kg 砂用量: 556kg 石用量: 1298kg 混凝土拌和物实测表观密度为2388kgm3。计算表观密度: = 351+165+1298+556=2370kgm3 2% 实测强度一水灰比关系 故不需要调整。 试验室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

28、:砂:石:水351:556:1298:165=1:1.58:3.70:0.47 验证试验 设计过程结束五、利用相关成果进行配合比设计实例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前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要确定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各种材料用量,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仍然依据三大法则,但也有不同之处。 1. 水灰比(或灰水比)法则 根据这一法则确定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将矿物细掺料当作胶结材的一部分因此计算的应该是水胶比(或胶水比)。 2. 最大密实度法则 该法则的基本思路是各项材料互相填充空隙,以达到混凝土密实度最大,换言

29、之就是各项材料的密实体积总和等于1M3绝对密实的混凝土,即: V水泥+V掺合料+V砂+V石+V水+V气 = 1M3的混凝土。 根据这一法则可确定配合比中的浆集比与砂率,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与经济性。 3. 最小单位用水量法则 根据这一法则,可在水胶比一定及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确定能满足混凝土工作性的最小用水量,这和普通混凝土中的恒用水量法则相似。 对高性能混凝土,由于骨料最大粒径和坍落度的波动范围很小,(分别是1025mm与1822cm),而且坍落度还可通过调整高效减水剂来控制,因此普通混凝土的恒用水量法则对高性能混凝土就不太适用,而改用最小单位用水量法则,但出发点两者是相同的。 根据上

30、述三大法则,可以初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胶比、浆集比、砂率与最小单位用水量这四个最基本的参数,再通过一定的方法,根据经验和试配确定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用量。 (二)配合比设计方法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较多,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各国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设计方法,而且都是经验试验法,虽然各国的设计方法各种各样,但都遵循上述三大法则,所以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述三大法则,这是基础,方法很多,下面只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供参考。 该法也是一个经验试验法,具体思路是将混凝土按密实体积分为两大部分: 该法也是一个经验试验法,具体思路是将混凝土按密实体积分为两大部分: 胶结材料

31、浆体 = 水泥 + 水 + 外加剂 + 掺合料 骨料基体 = 砂 + 石子 需要确定的参数为:水胶比、用水量、浆集比、砂率、外加剂掺量、掺合料掺量。 具体步骤是先计算空白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根据经验初步确定外加剂与细掺料的掺量,通过流动性的试验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再经过强度与耐久性试验调整,确定试验室理论配合比,最后通过含水率的换算确定施工配合比。 1. 计算初步配合比 (1)配制强度(fh) 标准差按本单位历年的统计资料确定,若无统计资料,一般可按 = 6Mpa取用,资料证明,C50与C60级的配制强度应不低于强度等级的1.15倍。C70和C80级的配制强度应不低于强度等级的1.12倍。

32、施工配制强度仍按fh = fou + 1.645*计算。 (2)水胶比(W/J)可按新的强度公式计算, 际强度 = 1.13f标 。fc水泥实 或按下表,选用 表1 强度与水胶比关系 强度等级C50C60C70C80C90C100水胶比0.370.330.340.300.310.270.280.240.250.210.230.19配合比计算 (3)用水量(W) 可根据强度等级按下表估计 表2 用水量与强度的关系强度等级C50C60C70C80C90C100用水量(kg/m3)185175165155145135 (4)胶结材用量B 根据相关资料,C50与C60级混凝土中胶结材总量550kg/m

33、3, C70与C80级混凝土中胶结材总量600kg/m3。 (5)砂率(SP) 可根据胶结材总量按下表选用。 表3 砂率与胶结材的关系 胶结材总量(kg/m3)400450450500500550550600砂率(%)40383634 大量统计资料显示,C60C120级的高性能混凝土,砂率多在3444%之间,C80C100级的混凝土砂率集中在3842%之间,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砂率有减少趋势,对有弹性模量要求的混凝土,砂率不宜过大。根据相关资料,砂率宜选用2834%。 (6)砂、石用量(S,G) 对高性能混凝土推荐按水泥浆实体积与骨料实体积之比为35:65的关系,以及选定的砂率,建立下列方程

34、来计算,即 解方程即可求出砂、石用量。 也可按假定表观密度法(假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2480kg/m3)或绝对体积法计算。 2. 确定基准配合比 在初步配合比的基础上,假定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通过混凝土施工性能(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可泵性等)的试验加以确定。 高效减水剂的掺量随品种不同而不同,一般为胶结材总量的0.51.8%,可先采用1%试拌,逐步调整,最后确定最佳掺量。 经验表明;粉煤灰可超量取代水泥,超量系数为1.21.4。适宜的取代水泥量为25%,磨细矿渣、沸石粉、硅灰,单掺时,均可等量取代水泥,其适宜取代量分别各为1530%,710%,57%,根据相关资料,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胶结材总量

35、的30%,磨细矿渣不宜大于50%,沸石粉和硅粉都不宜大于10%,使用复合掺合料时,其掺量总和不宜大于胶结材总量的50%。 具体操作时,高效减水剂一般可选定三个掺量,比如:1.0、1.1或1.2%试配,掺合料可选定粉煤灰二个超量系数,即1.1、1.3试配,列出方案表,逐一进行试验比较,优选出最佳配合。要注意的是,粉煤灰超量取代水泥后,可能要减少部分砂子用量,对坍落度损失太大,或可泵性指标达不到要求时,还需掺入缓凝剂或引气剂等其他外加剂或调换减水剂品种,所以试配调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 确定理论配合比 利用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制作试件进行强度和耐久性(抗渗、抗冻或其他项目)的试

36、验。一般的作法:是选定三个水胶比(在已定的水胶比上下0.02选定),制作强度试件和耐久性试件,试验后再确定合适的水胶比,若新确定的水胶比和原先的水胶比相差很大,尚需对配合比略加调整。 4. 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这和普通混凝土相同,不必重复。例2:掺高效减水剂、粉煤灰 工程某高层建筑,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泵送施工,坍落度1820cm,钢筋间距密集,粗骨料Dmax20cm。 选用的原材料:PO 52.5水泥,密度c = 3.10,河砂为中砂,Mx = 2.90,表观密度s = 2.60,碎石,Dmax = 20cm,表观密度g = 2.70,高效减水剂为NF,粉煤灰为I级,密度f = 2.20

37、,施工单位的标准差 = 6.0MPa。 配合比设计: 1. 计算初步配合比 (1)配制强度fh: fh = fou +1.645 = 60+1.6456=60+9.87=69.8770 (2)水胶比(W/J) 按公式 (3)用水量(W0) 根据C60查表2得:W0 = 175kg/m3 (4)水泥量(C0) (5)砂率(SP) 根据C = 565kg/m3查表3得:SP = 34% (6)砂、石用量(S0、G0) 根据水泥浆实体积与骨料实体积之比为35:65的关系和已选定的砂率,可建立下列方程; 解之得:S0 = 588kg G0 = 1143kg 若按假定表观密度2480kg/m3计算得S0

38、 = 592,G0 = 1148,若按绝对体积计算,得S0 = 582,G0 = 1131,可见,三者相差不多。 通过上述计算得:1M3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水泥C0 = 565kg 水W0 = 175kg 砂S0 = 588kg 石G0 = 1143kg 共计:2471kg 2. 确定基准配合比 先初步确定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结材的1%,I级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数c为1.2。水泥取代率c为25%, 则高效减水剂用量J = 1%C0 = 5651% = 5.65kg。 则取代水泥的粉煤灰用量F = C0c = 5650.25 = 141kg, 此时的水泥用量C为C = C0F=565141 = 424kg。 粉煤灰的总用量Ft = cF = 1.2141 = 169kg。 取代砂的粉煤灰用量(即超量部分)Fe = FtF = 169141 = 28kg。 粉煤灰取代水泥虽然重量相同,但由于粉煤灰的密度比水泥密度小,取代的体积比水泥的大,就必需减去一部分砂子来调平,这一部分体积差 。因此计算超量取代砂的体积VS时,应加上这部分体积差,即 换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