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15 强化训练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15 强化训练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15 强化训练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15 强化训练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15 强化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15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改元宝鼎。 吴主以陆凯为左丞相,万彧为右丞相。吴主恶人视己,群臣侍见,莫敢举目。陆凯曰:“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猝有不虞,不知所赴。”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 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凯上疏曰:“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昔汉室既衰,三家鼎立;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地危险塉确,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此观之,足明民心与天意矣。令国无一年

2、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大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来,乃有千数,此耗财之甚者也。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臣愿陛下省息百役,罢去苛扰,料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国家永安矣。”吴主虽不悦,以其宿望,特优容之。 九月,诏:“自今虽诏有所欲,及已奏得可,而于事不便者,皆不可隐情。” 戊戌,有司奏:“大晋受禅于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如虞遵唐故事。”从之。 冬,十月,丙午朔,日有食之。 永安山贼施但,因民劳怨,聚众数千人,劫吴主庶弟永安侯谦作乱,北至建业,众万余人,未至三十里住,择吉日入城。遣使以谦命召丁固、诸葛靓,固

3、、靚斩其使,发兵逆战于牛屯。但兵皆无甲冑,即时败散。谦独坐车中,生获之。固不敢杀,以状白吴主,吴主并其母及弟俊皆杀之。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当破扬州。”故吴主徙都武昌。及但反,自以为得计,遣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 十一月,初并圜丘、方丘之祀于南北郊。 罢山阳公国督军,除其禁制。 十二月,吴主还都建业,使后父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留镇武昌。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滕后之宠由是渐衰,更遣牧居苍梧,虽爵位不夺,其实迁也,在道以忧死。何太后常保佑滕后,太史又言中宫不可易。吴主信巫觋,故得不废,常供养升平宫,不复进见,诸姬佩皇后玺绂者甚众,滕后受朝贺表疏而已。吴

4、主使黄门遍行州郡,料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后宫以千数,而采择无已。(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猝有不虞,不知所赴 虞:欺骗B发兵逆战于牛屯 逆:迎,抵抗C固不敢杀,以状白吴主 白:禀告D虽爵位不夺,其实迁也 迁:放逐(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景帝以来,乃有千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丙午朔,日有食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C在道以忧死 作师说以贻之D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名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中国第

5、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B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本文中代指前代历法。C戊戌,即戊戌年。古人干支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本以纪日,后又用以纪月纪年。D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两千石,在秦汉时期,地方郡一级的政权机关长官郡守的年禄是二千石,后世常常以二千石来代指地方郡守级的官员。(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B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

6、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C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D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主居于武昌,扬州百姓逆流而上提供物资,在没有发生灾荒的时候,就已经使百姓精力用尽;又奢侈无度,国无大事,已经国库空虚了。足见,吴王昏庸,劳民伤财。B吴主左丞相陆凯忠言直谏,进言吴王减免劳役、捐税,减少宫女,严格选官,然而未被采纳。C吴主庶弟协同山贼犯上作乱,终被活捉,吴主杀死了孙谦及其兄弟、母亲,不念亲情。D吴主迷信巫术而又好色无度,后宫女子上千依然不断选人入宫。(6) 把文言文

7、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 ii 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 iii 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父淑,度辽将军,有名于边。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弟。稍迁荆州刺史。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击黄巾贼于宛

8、,破之。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注,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 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卒于官。(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注】龚胜、鲍宣:皆西汉末官员,有名望。王莽执政,鲍宣不肯依附,被王莽指使人诬陷,自杀。龚胜辞官归乡,王莽代汉后强征其

9、入朝为官,龚胜拒不受命,绝食十四日而死。此处徐璆自比于龚、鲍,而将袁术比作王莽。(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敢闻命 闻:听B悉征案罪 征:追究C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 假:借D不队七尺之节 队:同“坠”(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相威临 斧斤以时入山林B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 客有吹洞箫者C及还许,上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昔苏武困于匈奴 燕王欲结于君(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B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

10、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C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D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4)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解释为征召、荐举,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盛行于汉代。B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可佩带在身,印绶是官爵的凭证,故常借指官爵。C司徒,官职名,周时为六卿之一,西汉后期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改为司徒,后世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D匈奴,亦称“蛮”,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战国时多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5) 下

11、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璆年少时就博学多才,被公府征召,举荐高职。逐步升迁做了荆州刺史。B徐璆不因张忠是太后姐姐的儿子而徇私枉法,但也因此被张忠捏造无端之罪,后戴罪征敌,破贼后被免官。C徐璆以龚胜、鲍宣自比表达必死的决心,使袁术不敢强逼,后又把所得到的袁术盗取的传国玉玺交给了汉献帝。D徐璆以身为国,为官期间,威风大行,能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气,所以皇帝派他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时,曹操愿意把丞相位让给他。(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ii 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7) 结合

12、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概括徐璆为官的特点。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青莲阁记汤显祖 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心神如在。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掩映,止此长江一带耳。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 始有广陵李季宣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宗其仪表。达人有后,爰发其祥。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柷将之,曰:“以为汝子。”觉而生季宣, 以名。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

13、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投以山东济阳长。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 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君慨然岀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则归而从太公。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

14、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时, 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海风江月,千古如斯。吾以为青莲阁记。(选自季国平汤若士小品)【注

15、】李季宣,名柷,仪征人。曾任山东济阳令,后辞官归里。六德:六项道德标准,即“知、仁、圣、义、忠、和”。(1)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觉而生季宣 觉:省悟B处嬉而神清 嬉:喧哗C为贾患之媒 贾:招致D终致吾臣而为子矣 致:致仕(2)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始有广陵李季宣焉觉而生季宣, 以名处世同 海鸟 才气凌厉一世A乃 所 于 而B乃 因 于 其C然 因 若 其D则 所 若 而(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B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

16、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C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D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4) 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季宣年少聪慧,刚满学龄基本上就可以背诵骚雅中的很多诗篇,15 岁的时候就可以写文章了。B李季宣雄心侠气的风度品格不为官场所容,最终辞官跟随父亲一起生活。C李季宣为人光明磊落,喜欢接待宾客,大家如果看不到他会沮丧懊恼。D李季宣喜欢谈论方外神仙之事,经常和他一起交往的朋友们都对此感到惊讶。(5) 下列对文本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言说李白是金粟如来的

17、后世,在给文章增添一层神秘色彩的同时,更是为后文写李季宣的卓尔不群做铺垫。B李季宣出生前,他的父亲梦到一位神仙手持柷来演奏仙乐,于是待李季宣出生后为他取名为“李柷”。C作者认为,李季宣之所以抑郁不伸,是因为当时社会“灭才情尊吏法”,如果李白生在李季宣所处的时代,其才情也是无处施展。D本文内容上,虽以“青莲阁记”为题,却是写李季宣为主,李白为辅。结构上首尾呼应。(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五经师其讲授,六德宗其仪表。ii 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iii 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五小题。武

18、昌九曲亭记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出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

19、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赡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陂陁(tu):高低起伏,不平坦。乱流:横渡江水。褰(q

20、in)裳:提起衣服。(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B万物无以易之 易:容易C皆效于左右 效:显现D而同委于臭腐 委:归,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兹欲以成吾亭耶B行于松柏之间/譬之饮食,杂陈于前C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D车马之迹不至/子瞻与客入山视之(3)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

21、/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了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泛舟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

22、之情。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ii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尚宫。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兵者,圣人

23、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

24、诸侯慑服,权非轻也。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祸于越,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耗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

25、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律书)(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王不易之道也 易:改变B刑罚不可捐于国 捐:捐献C遂执不移等哉 等:同样D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伯:称霸(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26、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 见犯乃死,重负国C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他两个月依次为仲、季。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腊月。B猥,谦词,等于说“辱”,指降低身份,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C国,西周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诸侯封地均称国;经春秋兼并到了战国,大诸侯们纷纷僭越称王,也称国;汉初封给异姓王的国,不少占有多郡之地

27、。D晋国,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公元前 376 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4)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的一项是 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侯,结和通使,休宁北陲ABCD(5)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

28、万物的根本。B不可挽救的世儒不明大势,不权轻重,强调不用武力,结果国家削弱,甚至君亲受辱,国土失守。C司马迁认为文帝能顺应民意,使百姓安心生产,百姓安不思乱,汉文帝堪称孔子赞美的那种有德君子。D夏桀、殷纣、秦二世灭亡原因是穷兵黩武不知止足,贪得之心不能停息;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讨伐叛党,统一疆土。(6)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故 百 姓 无 内 外 之 徭 得 息 肩 于 田 亩 天 下 殷 富 粟 至 十 余 钱 鸣 鸡 吠 狗 烟 火 万 里 可 谓 和 乐 者 乎(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

29、夷险阻,救危殆。 ii 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 iii 朕岂自谓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几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已,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

30、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

31、,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岭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诚慎。寻与中书侍郎禇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與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毎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増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

32、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那邢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

33、“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威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诚无爱惜,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至是,太宗谓群臣曰:“自两汉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远者,非有大功,如汉之贾、泽,并不得受封。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以养已之亲属。”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

34、县公。(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注】隐太子:是李世民之兄李建成。(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罄竭心力 罄:尽B致之幕府 致:招,安置C卒用玄龄之策 卒:士卒D赏当其劳 劳:功劳(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君幸于赵王B各尽其死力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C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35、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岭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B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C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

36、/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D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据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隐太子将要发动兵变时,唐高祖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秘密进内阁商量大事,使秦王李世民得以顺利成为皇太子。B资治通鉴唐纪一段中,唐太宗重用房、杜二人,善用房玄龄的谋略与杜如晦的决断,让他们密切合作,组成合力来辅佐自己,史称“房谋杜断”。C贞观政要卷三一段中,面对堂叔李神通对封房杜二人国公的质疑,唐太宗以汉代萧何作比,论公行赏,得到诸位功臣的认可。D以上一、二段文字,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房玄龄珍

37、惜人才,不计出身;用人宽泛,取人所长,不求全责备。(6)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ii 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iii 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答案1. 【答案】(1) A(2) A(3) C(4) D(5) C(6) i 吴主于是听凭陆凯注视他(吴主自己),而对别人依然如故。ii 如今曹、刘不实施“仁政”,都被晋占有,这就是近在眼前的,十分明显的证据。iii 此外,您身边的臣子,大多没有什么才能,他们结成帮派互相扶植,陷害忠良,埋没贤才,这都是些损政害民的人

38、。【解析】(1) 虞:预料、意料。(2) A副词,表转折,竟然;B助词,不译/代词,他;C连词,由于、因为/连词,表目的,来;D代词,那些/代词,它。(3) “戊戌,即戊戌年”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九月”“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等分析可知,应该是戊戌纪日。(4) “无一年之蓄”“有离散之怨”分别对应的主语是“国”“民”,“民”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AB 项;“为”是做的意思,“苛急”修饰“为”,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断开,排除 C。(5) “吴主庶弟协同山贼犯上作乱,终被活捉”错误。施但胁迫了吴主庶弟、永安侯孙谦作乱。(6) i 【参考译文】吴国改年号为宝鼎。吴主任命陆凯为左丞相,万彧为右丞

39、相。吴主憎恶别人注视他,群臣朝见或在一旁侍候,没有人敢抬眼看他。陆凯说:“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突然发生了意料不到的事情,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吴主于是任凭陆凯注视他,而对别人却依然如故。吴主居住在武昌,扬州的百姓逆流而上提供物资,异常劳苦,再加上吴主奢侈无度,使得国家和人民都穷困匮乏。陆凯上疏说:“如今四周边境都没有战事,应当致力于休养民力,积蓄财富,然而(您)却愈发穷奢极欲,还没有发生灾难但百姓的精力已尽,还没有什么作为但国库的资财已经空虚,我私下为此感到痛心。从前汉室衰微,三家鼎立;如今曹、刘不实施仁政,都被晋所占有,这是近在眼前的、十分明显的证据。我蠢笨无知,只是为陛下珍惜国家

40、而已。武昌地势高险,土质薄,多山石,并非帝王建都的地方。况且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回建业死,不在武昌居。由此看来,足可以证明人心与天意了。现在国家仅有不足一年的储藏,百姓有离散的怨言,国家这棵大树已经渐渐露出了根本,而官吏却致力于苛刻催逼百姓,没有人体恤百姓。大帝的时候,后宫的女子以及各种织工,人数不足百人,景帝以来,竟然已经上千,这就使资财的耗费非常严重了。此外,您身边的臣子,大多没有什么才能,他们结成帮派相互扶植,陷害忠良,埋没贤才,这都是些损政害民的人。我希望陛下减省、停止多种劳役,免去苛刻的侵扰,清理、减少宫女,严格选拔官吏,那么就会使上天喜悦百姓归附,国家长久安定了。”吴

41、主虽然不高兴,但由于陆凯的名望大,就对他特别宽容。九月,晋武帝下诏书:“从现在开始,即使诏令有要求以及已上奏并获得批准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有不便之处的,都不得隐瞒实情。”戊戍日(二十三日),主管官员上奏称:“大晋受到魏的禅让,应当一概沿用前代历法与车马祭牲的颜色,如同虞舜遵循唐尧旧制一样。”晋武帝听从了这一意见。冬季,十月初一,出现日食。永安山贼施但,趁百姓劳苦有怨言,聚集了民众数千人,劫持了吴主庶弟、永安侯孙谦作乱。他们向北到建业,徒众有一万余人,离建业不到三十里时驻扎下来,选择吉日进城。施但派使者以孙谦的名义召丁固、诸葛靓,丁固、诸葛靓杀了使者,发兵在牛屯迎战施但。施但的兵士都没有盔甲,立

42、时就被打败而逃散了。孙谦独自坐在车子里,被活捉了。丁固不敢杀他,把情况禀告吴主,吴主连同孙谦的母亲及弟弟孙俊都杀了。当初,望云气的人说:“荆州有帝王之气,应当能攻破扬州。”因此吴主迁都到武昌。等到施但造反,吴主自以为预言应验了,就派遣数百人击鼓喧哗进入建业,杀了施但的妻子儿女,说:“天子派荆州兵来打败扬州贼。”十一月,晋开始把冬至在圜丘祭天、夏至在方丘祭地的仪式合并于南郊和北郊。晋罢免了在山阳国的监督卫队,解除了对山阳国的禁制。十二月,吴主又把国都迁回建业,派皇后的父亲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留下来镇守武昌。朝廷中的官吏因滕牧是显贵的皇亲,都推举他,让他向上谏争,滕皇后因此逐渐地失去了恩宠。吴主又

43、让滕牧去苍梧居住,虽然没有削夺他的爵位,实际上是把他放逐了,他在半路上由于忧郁而死去。何太后时常护佑着滕后,太史又说皇后不可更换。吴主信巫术,所以滕后没有被废,日常供养在升平宫,不再朝见吴主,宫中的姬妾很多人都佩戴着皇后印玺绶带,滕后却只是接受大臣们的朝贺和上奏的表疏而已。吴主派遣宦官走遍了州郡,挑选官员家中的女子,只要是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大臣家里的女儿,每年都要申报姓名年龄,到了十五六岁就要进行考察、检选,没有被选中的才可以出嫁。后宫女子已有上千人,吴主仍然不断地挑选新人入宫。【知识点】乃、其、天干地支、计量商贸常识、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文言断句、作家作品和文体特点、一般文言实词、文言文翻

44、译、之2. 【答案】(1) C(2) B(3) A(4) D(5) D(6) i 徐璆到荆州后,检举(揭发)上奏张忠贪赃一亿多,指派冠军县令呈递文状到大司农处,来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ii 当他前往京师任职时,在路上被袁术所劫,(袁术)把上公的职位授给徐璆。(7) 为官正直,不畏权势;忠于皇帝,有节操远见。【解析】(1) 印绶是官员任职的凭证,不可能是“借”的,故此处“假”应是“给予”,例如成语“假以时日”。(2) 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按照。C.代词,代国玺/助词,用在时间词后,凑足音节不译。D.表被动/和、跟、同。(3) 张忠担任南阳太守,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

45、“张忠为南阳太守”中间不能断开;“臧”是通假字“赃”,和后面“罪数亿”是一个整体,即贪赃数亿,中间不能断开。(4) 匈奴是北方少数民族,亦称“胡”“胡虏”,“蛮”为南方少数民族别称。(5) 徐璆忠于国家,为官政绩良好与“皇帝派他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曹操愿意把丞相位让给他”不构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7) 【参考译文】 徐璆字孟玉,是广陵海西人也。父亲徐淑,是度辽将军,在边境很是闻名。徐璆年轻的时候博学多才,被公府征召,举荐高职。逐步升任至荆州刺史。当时,董太后姐姐的儿子张忠担任南阳太守,依仗权势骄纵,贪赃数亿,徐璆到这个地方任职,太后派遣中常侍把张忠托付给徐璆。徐璆回答说:“臣只为国家,不敢

46、听命。”太后非常生气,立刻征召张忠做司隶校尉,来胁迫徐缪。徐璆到荆州后,检举(揭发)上奏张忠贪赃一亿多,指派冠军县令呈递文状到大司农处,来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又上奏有贪赃的五郡太守及属县官吏,全部抓捕追究问罪,(因此)威风大振。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在宛抗击黄巾贼,大败敌人。张忠怨恨徐璆,与诸多宦官诬陷徐璆,徐璆于是戴罪征敌。有打败敌人功劳,得以免官回家。后来再次被征召,升任汝南太守,转任东海相,在那里施行教化。 汉献帝迁都到许地,征召徐璆任廷尉。当他前往京师任职时,在路上被袁术所劫,(袁术)把上公的职位授给徐璆。徐璆于是感叹说:“龚胜、鲍宣,是什么人啊?我像他们一样抱着必死之心!”(于是

47、)袁术不敢逼迫他。袁术死后军队被攻克,徐璆得以盗回国玺,等到回到许地,呈上国玺,并送还之前被授予的汝南、东海二郡的印绶。司徒赵温对徐璆说:“您遭此大难,还能保存这些东西?”徐璆说:“以前苏武被困匈奴,没有丢弃七尺符节,何况这方寸大小的印呢?” 后来被任命为太常,派他持节出使去任命曹操为丞相。曹操要把丞相之职让给徐璆,徐璆不敢接受。最后死在官任上。【知识点】人物分析与评价、通假字、文言文翻译、其、官职爵位、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文言断句、一般文言实词、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历史常识、之、以3. 【答案】(1) A(2) B(3) D(4) A(5) D(6) i (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

48、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ii 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iii 皇帝和臣子们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解析】(1) 觉:梦醒。(2) 该处应表示顺承关系,选“乃”。该处应表示顺承关系,选“因”。该处应表示并列关系,选“于”。该处应为人称代词,选“其”。(4) 文中“弱冠,能为文章”,弱冠是 20 岁。(5) 文章只是写李季宣,所涉及的李白,跟李季宣不是主次关系。写李白就是为了引出主人公。(6) iii 【参考译文】 李青莲是谪仙人,金粟如来的转世,确实是这样的。“海风吹不断,江

49、月照还空”,他的心神如同和风月同在。考察他的经历,游览峨眉山,在洞庭湖扬帆,在浔阳卧居,在青城山醉酒,孤高放纵的情怀与长江一带山水景物彼此掩映衬托,只是在这长江一带罢了。他的流风遗韵于是越来越远,八百年后,才开始有广陵李季宣。 季宣的父亲乐翁先生,是有道德的人。他处于喧闹之中神情清朗,休息时也庄严肃穆。(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出类拔萃的人有后代,能够发扬他的美徳。他梦见有人演奏着天帝宫中的仙乐,在江庭徘徊把柷交给他,说:“把这作为你的儿子的名字。”醒了后生了季宣,因此用柷做名字。季宣生下来有出奇的资质,上学的年龄,离骚大雅小雅千数篇,几乎能够背诵。二

50、十岁,能写文章。他的文章像云霞风雨雷霆,辞藻精神飘逸,于是恭敬地学习圣贤书,名声在河岳间传播。多次入京应试,有地位尊贵的人怜惜他,说:“古代曾经听闻有平素喜欢简政清刑,无为而治的(地方官),你没有这种心意啊。” 季宣奉命出仕,担任山东济阳县令。他用侍奉父亲的态度侍奉君主,也用侍奉君主的态度侍奉父亲。三年的时间,获得了很好的名声,简政清刑,百姓安乐。但是他雄心未泯,任侠之气还猛烈,如同海鸟一样处世,世俗之人惊叹他的风采。他的为人招致灾祸,文字招来别人的抨击。他意气激昂地离开神武门,登上泰山吴观峰长啸着说:“假如我只喝扬子江中泠泉的水即不做官),(怎么会被人追逐)又何必绕华不注山三圈呢!并且双亲健

51、在,最终让我这个臣子致仕,尽做儿子的孝心啊。”就回家追随太公。各位堂兄弟埋怨他,他在江边从容自在,端着酒杯眺望美景,倾听(江水之声),谈论的都是隐居世外的事,恭顺的像这样。 起身看亭阁所处的地方,有最美的景色。江南的各座山,郁郁葱葱湿润光泽,让人欣喜如同世外桃源。(季宣)夷平堂屋,开发贫瘠的土地,其上建起层楼。眺望远处可以赋诗,居于这样的清幽之地可以读书。不是仙佛通隐美妙之音的书,都不读。但是季宣为人伟岸俊朗,横绝一时,喜欢结交宾客。芜城真州,是原来天下的中心,四方的游人,车马船帆不断绝,如果整条江上见不到季宣,游人就神色沮丧懊悔。因此季宣每天和天下游学的士人交往,一起诗酒娱情,尽兴吟咏,极尽

52、他们的兴致。他经常游览金山、焦山、北固山,谈论方外神仙之事。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一起为亭阁的匾额命名叫“青莲”。 季宣感叹说:“我不敢这样啊。我有一位朋友,是长江以西的清远道人,试着去问问他。”我听说了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啊!古代和现代的人不能相提并论,是那时代不同啊。世上有有情的天下,有有法的天下。唐代人受到陈、隋的流风遗韵的影响,皇帝和臣子们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假如让李白生在现在的世界,(一定会)漂泊零落,尚不能得到一个中等的县来治理,他确实遇到了有情的天下啊。现在天下大多毁灭

53、才情,尊崇吏法,所以季宣抑郁不伸,屈居于这里。假如生在李白的时期,他的才气凌厉一世,倒骑毛驴,龙巾拭面(的事),难道值得称道么!” 海风江月,千年来就是这样的啊。我以之写成了这篇青莲阁记。【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人物分析与评价、乃、其、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一般文言实词、于、文言文翻译、文言断句4. 【答案】(1) B(2) B(3) D(4) A(5) i 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开辟出它所占据的地方,亭子才得以扩大。ii 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在外(处世)不受到指责,就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解析】(1) 易:替换,换取。(2) A.介词,因/介词

54、,用来;B.介词,在;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助词,的/代词,代“古木”。(3) “好客而喜游”的主语为“子”,“二三”做“子”的定语,根据句意,此处不能被断开,故排除 A、C 两项;其次,“子瞻”为主人公,句意为“听闻子瞻到来”,后面是对前文所提及的好客者迎子瞻的描写,此处应断开,故排除 B 选项。(4) 应为子瞻不觉得到齐安已经很久。(5) ii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丛中,寂寥清静,

55、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裏着幅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竞至忘记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

56、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欣赏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阴面和阳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个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树干很粗壮,有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眼看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开辟出它所占据的地方,亭子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

57、子瞻游览各地,遇可攀登的山,可泛舟的水,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赡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共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佳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道菜对人有益,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

58、觉得惭愧,在外(处世)不受到指责,就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知识点】一般文言实词、而、文言断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之、于5. 【答案】(1) B(2) A(3) B(4) A(5) D(6) 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7) i 兵事,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险局面的工具。ii 下自含齿戴角的兽类,遇到外物的侵犯,尚且要与它角力反抗,何况是怀有好恶之心、喜怒之情的人呢?iii 朕怎么能自以为有能耐呢?【解析】(1) 捐:抛弃、除去。(2) A.连词,就,那么

59、;B.动词,到,与“至”对照,意义相同/副词,才;C.动词,顺应/介词,经由;D.所字结构,的事物/“为所”,表被动。(3) 猥:众多,引申为“总”。这里不做谦辞用。(4) “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的意思是:天下不能没有诛杀和征伐。主张以德化世,不该用兵;是过度施行“诛伐”的后果;汉文帝无意于征伐之事,可排除 BCD。(5) “汉文帝贻误战机,未能讨伐叛党,统一疆土”错,由原文第九、十段可知汉文帝无意于“征伐”之事,司马迁因此称颂他是孔子赞美的有德君子。(7) iii 【参考译文】 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六律对于兵家尤其重要,所以说“

60、望敌气就可以知道吉凶,闻律声就能占验决定胜负”,这是百代不变的法则。 武王伐纣时,吹律管听声音来占卜吉凶,推算自孟春至季冬的音律(哪个月出师伐纣才能胜利),军队主杀之气(有利于出师伐纣)相合的音律,以宫音(所配的月份出师)为最好。同声气的事物相互依从,这是事物自然的道理,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兵事,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险局面的工具。下自含齿戴角的兽类,遇到外物的侵犯,尚且要与它角力反抗,何况是怀有好恶之心、喜怒之情的人呢?欢喜就有爱心产生,愤怒就会施加暴打,这是人性情的必然道理。 以往黄帝时有过涿鹿地区的战斗,来平定炎帝造成的灾害(五行中属于火的灾害);颛顼有与共工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