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2018-2022北京八下语文期末汇编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五小题。【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
2、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注:佐领地方官员。绠(gng)绳子。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格物
3、推究事理。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i 一寺临河干 干: ii 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 就: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特汲须修绠耳 静以修身B蒸远能举其名 有仙则名C不知其二者多矣 其真无马邪D棹数小舟,曳铁钯 曳屋许许声(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i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ii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翻译: (4) 【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答: (5) 【乙】文中“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一联诗句使我们了解了乌鲁木齐城水源的走向
4、源自于地理特点,由此你想到的能体现某地区地理或物候情况的古诗文语句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乙】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选自杜牧阿房宫赋)注释:纷奢:繁华奢侈。锱(z)铢:比喻细微之量。古代以十粒黍的重量为铢,六铢为一锱。椽(chun):放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庾:粮仓。直栏横槛:或直或横的栏杆。独夫:指秦始皇。含贬义,谓暴虐之君,众叛亲离。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
6、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1)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为公 奋发有为B日益骄固 固不可彻C女有归 归心似箭D是故谋闭而不兴 夜不闭户(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i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ii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 结合【甲】【乙】两文,简析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i 故人不独亲其亲ii 男有分(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 下列选项中关于“大同世界”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中倡导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社会属于大同世界,人们有工作,有依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没有恶念恶行出现。B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属于大同世界,孙悟空在那里自称为“齐天大圣”。众猴对他俯首称臣,体贴照顾。孙悟空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C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属于大同世界,那里人们平等相处,生活富足,没有苛捐杂税,兵灾战乱,百姓安居乐业。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属于大
8、同世界,那时候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为社会无私奉献。(4) 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让人不由得想起桃花源记中“ , ”这两句话。阅读下面节选自礼记学记的【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
9、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注】唐:功劳,名词作动词。节目:节,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目,树木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说:同“悦”。叩:敲,打。从容:同“舂( chng)容”,即撞击。i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能自反也 反:ii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及其久也 及:(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皆进学之道也/渔人甚异之B又从而怨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不知其善也/然后尽其声D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以其境过清(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善学者,师逸而功倍。(4)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进学之道。【甲】文提出了 的观点;【乙】文谈到“学”的方法
10、是 ,“教”的方法是 。(第一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三小题。【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正义)【乙】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释】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节目:树木枝干交接处纹理不顺的部分,本句中比喻难处。相说以
11、解:互相脱离并分解,喻指先易后难,逐渐解决问题。说,通“脱”,脱落。(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i 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ii 及其久也 及: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i 学学半 翻译: ii 此皆进学之道也 翻译: (3) 【甲】文主要告诉我们“ ”(用原文回答)的道理,【乙】文画线句告诉我们提问题要“ ”(用自己的话回答)的道理。(4) 在谈论做学问的道理时,【甲】文以“食佳肴”作比,【乙】文用“攻木”“撞钟”作比,使人易于理解。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答: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面四小题。 【文段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12、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乙】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文
13、段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1) 解释下列语中加点词的意思。i 未果,寻病终 寻: ii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2) 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良田 无论B绝境 问津C问讯 间隔D交通 妻子(3)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
14、: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乙】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断绝了来往。 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4)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答:阅读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
15、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16、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独子其子 妻子邑人B天下为公 不足为外人道也C盗窃乱贼而不作 其中往来种作D大道之行
17、 渔人甚异之(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 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特征,桃花源记则写出作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记所描绘的哪些社会生活场景,分别再现了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怎样的特征。(4) 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増强说理的气势;桃花源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请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自怡园记(节选)查慎行 相国明公之园,在苑西二里自癸酉夏末来谒公于郊园,则草之茁者丛,木之花者实,槐柳交于门,藤萝垂于屋。洲有葭菼,渚有蒲莲;凫雏雁
18、子,鱼鲔鳞介之属,飞潜游泳,充牣耳目之前。窅然以深,若入岩谷;旷然以远,如临江湖,久与之居而不能舍以出也。【注】相国明公:即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癸酉:干支之一,本文指 1693 年。谒:进见。葭菱(tn):芦获。诸:水中小块陆地。凫:野鸭。鱼鲔(wi)鳞介:泛指鱼类及有鳞甲的水生动物。充牣:充满。窅然:深远貌。(1)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癸酉夏复来谒公于郊园 复前行B鱼鲔鳞介之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若入岩谷 若听茶声然D久与之居 鲁直居左(2)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窅然以深”中“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B悄怆幽邃C视端容寂D旷然以远(3) 这则短文多用对偶句式,上下句
19、涉及的内容相对,句式基本一致,增强了表意效果。依据其句式特点,完成下列题。i 用现代汉语补充下句翻译。槐柳交于门,藤萝垂于屋翻译:槐柳的枝条在门前交错, 。ii 我们所学的其他文言文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对偶句,请写出任意一组句子。(4) 短文描绘了作者重游自怡园所见之景,并表达了自己游园的心情。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是 。阅读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大道之行也 大
21、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必为己B其中往来种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C大道之行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独子其子(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渔人对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经历的事情,桃花源中
22、的人都感叹惋惜。理解:桃花源中的人已经与外界隔绝多年,听到渔人的讲述后,因为没听说过汉朝和魏晋而惋惜不已。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理解:渔人再寻桃花源却不得,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也间接地表明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世界。C.【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翻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理解:在大同社会中,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3) 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都表达了古人对 (填四字短语)的向往和追求。二者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桃花源记主要运
23、用叙述和 的表达方式,大道之行也则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4) 有同学读完以上两篇文言文之后,不禁感慨道:“桃花源就是大同社会的样子啊!”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对他这句话的理解。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问题。【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苟变食
24、卵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来。”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即从子思之言而用苟变为将。(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一)【注】子思:孔子的孙子,名伋,字子思,战国初期哲学家。卫侯:指卫慎公。苟变:战国时卫国人。乘: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赋:征收。官人:任人为官。杞梓:指优质的木材。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1) 同学们交流文言文学习的经验,
25、整理出如下成果。请将他们的成果补充完整。i 文言文学习要新旧联系,根据已掌握的文言词语推测出它在陌生句子中的意思。例如:【甲】文中“一食或尽粟一石”和“ ”中的“食”都是“吃”的意思,“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食”和“ ”中的“食”都是“喂”的意思;根据以上所学并结合上下文,可以推测出【乙】文“食人二鸡子”中的“食”是“ ”的意思。ii 文言词语的意思在成语中多有留存,学习文言词语可以和常见成语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例如:在【乙】文“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中,“闻”有“听见”的意思,我想到的带有“闻”字且字义相同的成语是: 。(2) 【甲】文中三处划线语句的末尾都有“也”字,依据上下文对
26、其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嘲讽 谴责 痛惜B痛惜 嘲讽 谴责C嘲讽 痛惜 谴责D痛惜 谴责 嘲讽(3)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人才问题。【甲】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寓了作者 ;【乙】文通过子思劝谏卫侯的故事,告诉我们用人要“ ”(用原文回答)。阅读核舟记,完成下列各题。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2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壸,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
28、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 学习文言文,要重视文言词语的积累。请阅读核舟记,按要求完成积累卡片。通假字(1 个) 一词多义(1 组) 古今异义(1 组) 词类活用(1 处)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染。(2) 核舟上,最生动的就是东坡、鲁直、佛印、右舟子、左舟子五个人物,请你细品描写这五个人物的文字,将“最潇洒奖”“最率真奖”“最专注奖”中的任意一个奖项颁给其中一人,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写一写你颁奖的理由。(3) 王叔远
29、的技艺甚高,魏学洢在核舟记中用“ ”两字来概括。由下面【链接材料】可知,黄履庄的高超技艺,是用文中的一个“ ”字来形容的。王叔远和黄履庄都可谓是 (填写一个赞美他们的成语)。【链接材料】 黄履庄,少聪颖,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有删改)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三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甲】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30、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乙】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 竹树环合 循环往复B可百许头 可歌可泣 势不可当C不可久居 居高临下 居心叵测D记之而去 委而去之 扬长而去(2) 翻译文中两处
31、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翻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理解:作者听到动听的水声,内心欢快,但被竹林阻隔,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乙】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翻译:小石潭岸边像犬牙一样交错不齐,不知它的源泉在哪里。理解:小石潭岸边石头很多,形状也并不整齐,所以找不到水的源头在哪里。(3) 无论是江河湖海,还是小池深潭,都可能因一双慧眼、一支妙笔而有了情感,有了境界。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柳宗元、曾巩和孟浩然各自借眼前水景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链接材料一】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
32、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选自曾巩墨池记,有删改)注:【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荀伯子】南朝宋人。【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信】果真,确实。【链接材料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答: 阅读马说,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
33、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是马也”中的“是”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填序号)自以为是是非之地年年如是回头是岸是可忍,孰不可忍(2) 在反复诵读马说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文中有三个句子的结尾语气词“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三位同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理解:这句写的是千里马被埋没的不
34、幸遭遇:遭受屈辱,沦落庸常,最终在屈辱中死去,不以日行千里著称。所以此处的“也”应读出作者对千里马的无限痛惜之情。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理解:这句写的是千里马“食不饱”的严重后果,而这都要归于“食马者”的无知。此处的“也”,与“安”构成反诘问句,应读出对无知的食马者的愤慨。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理解:“其真无马邪”与“其真不知马也”形成设问,为食马者进行辩解,认为“食马者”埋没千里马另有原因,所以此处的“也”,应该读出同情的语气。(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两小题。 材料一: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
35、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上:唐太宗。封德彝(568627):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材料二: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
36、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理:加工雕琢玉石。i 马说一文中食马者对千里马“天下无马”的论断,与材料一中“ ”(填原文语句)的论断在本质上相同。ii 我们从材料二与马说中读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进行简要陈述。答: (4) 有人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过分夸大了“伯乐”的作用,如果是“千里马”,即使没有“伯乐”,最终也会脱颖而出。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阅读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完成下面四小题。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
37、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38、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必为己B其中往来种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C大道之行也 不足为外人
39、道也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独子其子(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渔人对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经历的事情,桃花源中的人都感叹惋惜。理解:桃花源中的人已经与外界隔绝多年,听到渔人的讲述后,因为没听说过汉朝和魏晋而惋惜不已。【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理解:渔人再寻桃花源却不得,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也间接地表明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世界。【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翻译:财物,厌恶把它
40、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理解:在大同社会中,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3) 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都表达了古人对 (填四字短语)的向往和追求。二者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桃花源记主要运用叙述和 的表达方式,大道之行也则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4) 有同学读完以上两篇文言文之后,不禁感慨道:“桃花源就是大同社会的样子啊!”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对他这句话的理解。阅读马说,完成下面四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41、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是马也”中的“是”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填序号)自以为是是非之地年年如是回头是岸是可忍,孰不可忍(2) 在反复诵读马说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文中有三个句子的结尾语气词“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三位同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理解:这句写的是千里马被埋没的不幸遭遇:遭受屈辱,沦落庸常,最终在屈辱中死去,不以日行千里著称。所以此处的“也”
42、应读出作者对千里马的无限痛惜之情。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理解:这句写的是千里马“食不饱”的严重后果,而这都要归于“食马者”的无知。此处的“也”,与“安”构成反诘问句,应读出对无知的食马者的愤慨。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理解:“其真无马邪”与“其真不知马也”形成设问,为食马者进行辩解,认为“食马者”埋没千里马另有原因,所以此处的“也”,应该读出同情的语气。(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两小题。 材料一: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
43、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上:唐太宗。封德彝(568627):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材料二: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44、和氏之璧。【注释】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理:加工雕琢玉石。i 马说一文中食马者对千里马“天下无马”的论断,与材料一中“ ”(填原文语句)的论断在本质上相同。ii 我们从材料二与马说中读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进行简要陈述。答: (4) 有人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过分夸大了“伯乐”的作用,如果是“千里马”,即使没有“伯乐”,最终也会脱颖而出。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答: 答案1. 【答案】(1) i 河岸ii 靠近(2) D(3) i 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ii 伊犁城中没有井,(当地人)都出城
45、从河中取水。(4) 示例 1:他们都能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逻辑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合理推断。示例 2:甲文中,老河兵有多年治河经验,他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石兽逆流而上的结论;乙文中,驻守伊犁的佐领了解当地情况,合理分析了土、树、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此处有水可以打井的结论。(5) 示例 1:门前流水尚能西示例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 【答案】(1) B(2) i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ii 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呢?(3) 上下同心同德:社会公平公正;官吏爱护百姓;百姓
46、安居乐业;人们友爱无私。【解析】(1) A.前者“是”,后者“作为”。B.都是“顽固”之意。C.前者“女子出嫁”,后者“回家,回归”。D.前者“被抑制”,后者“关闭”。故选 B。(2) i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恶”:厌恶。“身”:自己。ii “奈何”:为什么。“取”:掠取。(3) 简析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可分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47、所长”“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等正面论述,“秦爱纷奢”“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等反面论述,即可归纳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做到上下同心同德,社会公平公正,官吏爱护百姓,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友爱无私等。(一)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
48、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二)译文: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
49、(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3. 【答案】(1) i 以亲。ii 职分,职守。(2)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 B(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析】(1) i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
50、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亲:以亲。ii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分:职分,职守。(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毎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本题需要注意,与:同“举”,推举。(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 项错误,“大同社会”提倡天下为公,人人平等,B 项中“众猴对他俯首称臣”与“大同社会”的宗旨不符合,故选 B。(
51、4) 方法一: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意思是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幼童能顺利地成长,据此可知桃花源记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方法二:【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务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
52、谋私利。因此奷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4. 【答案】(1) i 反思ii 等到,到(2) C(3)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4) “教学相长”(或“学学半”);善问;善答【解析】(1) i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反就是反思、反省。ii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及就是等到的意思。(2
53、)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C 的其都是代词,答案选 C。(3)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全面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善:善于。逸:老师省力。(4)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梳理相关信息,再找到原文理解意思进行分析。第一空对应“教学相长”,第二空对应“善问”,第三空对应“善答”。译文甲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
54、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下手,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
55、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5. 【答案】(1) i 自我反思ii 等到(2) i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ii 这些都是增进学问(推进学习)的方法。(3) 答案:教学相长示例:循序渐进(先易后难)(4) 示例:学习就像逆水行船,一定要努力前进,否则就会退步。6. 【答案】(1) i 不久ii 动词,以.为亲(2) D(3) 【乙】(4) 示例 1: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
56、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示例 2: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7. 【答案】(1) A(2)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3) 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欢快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大同”社会老人能终其天年,幼童能顺利成长的特征;桃花源记中村民热情招待渔人的情形再现了“大同”社会人们的关系和睦、融洽的特征。(4) 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简捷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
57、,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这些对偶句,从多个角度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说理有气势,唤起人们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之情。桃花源记全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但文章多处细节表现了故事的真实性。例如文章描写的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让人感到真实;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寻访,进一步渲染了故事真实的气氛。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子:子女B.为:是/为:对C.作:兴起/作:劳动D.之:用于主谓间,无实义/之:代词,它(2) 本题考查文言文
58、语句的翻译,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本题需要注意,交通:交错纵横。(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句话相对应;桃花源记中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与大道之行也中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相对应。根据以上内容作答即可。(4) 方法一: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说理的气势,所以需要在文中找出相关对偶句进行说明,并指出这些对偶句所表达的主题;桃花源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需要在文
59、中找出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再进行分析即可。方法二:译文: 在大道施行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务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东晋太元(公元 376-396)年间,武陵有
60、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学年教学工作总体规划计划
- 风湿免疫科护士工作总结
- 2024年版权质押合同:某文学作品
- 2024年度学校夜间守护岗位服务合同3篇
- 有关《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的教案
- 2024年度专业推土机租赁及运输服务合同3篇
- 有关光电检测课程设计
- 燃烧和爆炸教学课程设计
- 2024年智能温室育苗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3篇
- 感恩节教育学生精彩讲话稿范文(8篇)
- 胆石症教案完
- DIN-EN-ISO-2409-CN国际标准文档
- 公务员面试辅导(共75张PPT)
- 老化测试记录表
- 金属齿形垫片安全操作规定
- 涂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新设备、工装、量具和试验设备清单
-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详解)
- 小学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少代会
- 拍卖行业务管理制度拍卖行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