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技术规程0706_第1页
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技术规程0706_第2页
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技术规程0706_第3页
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技术规程0706_第4页
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技术规程07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LB.XXXXX-XXXXICS FORMTEXT 65.020.20CCS FORMTEXT B62 FORMTEXT 53 FORMTEXT 云南省地方标准DB FORMTEXT 53/T FORMTEXT XXXX FORMTEXT XXXX FORMTEXT FORMTEXT 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发布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实施 FORMTEXT

2、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STYLEREF 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 * MERGEFORMAT DB 53/T XXXXXXXX STYLEREF 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 * MERGEFORMAT DB 53/T XXXXXXXX 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的品种选择、环境与设施、肥水、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原切花玫瑰的基质栽培。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3、于本文件。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DB53/T 63 主要鲜切花产品等级DB53/T 105 主要鲜切花种苗和种球产品等级DB53/T 996 HYPERLINK /link?m=baUHc6jZBgMf0u3VDcobb32AlOY1IP4Y/77oRKs76OD9mVonHG7BnBRBBHoP7JgS5CtmC5AzjgvNjd9Rzpj9yl3q1re3JxsPNas8BkE/bID+5+YGkq5mT7v3p12hO5P5c09azkuGQ5xrKLzEC0txSmHLZM4iwLlxf t /_blank 切花月季设施无土栽培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

4、适用于本文件。高原切花玫瑰cutting rose of highland宜生长在高原地区,海拔为1 600 m 2 500 m,北纬为2326,用作切花种植的玫瑰。营养枝vegetative branch特指切花植株上通过折枝或扭枝后高度低于花桩的枝条。肥水控制循环系统fertilizer control system通过施肥机用清水稀释肥料母液,配制成可溶性离子浓度(Ec值)和酸碱度(pH值)适宜的灌溉液进行灌溉,并将灌溉回收液通过过滤、杀菌、稀释、调节pH值等,配制为EC值、pH值适宜的营养液后再次进行灌溉利用的系统。营养叶trophophyll指切花玫瑰植株的叶片,玫瑰的叶片为羽状复叶

5、,主要为植株生长提供光合、蒸腾作用。基质substrate用于帮助植物根系固定,并为水肥、空气存储提供环境的各种有机、无机材料。品种选择选择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中抗以上、产量高的品种做为高原基质栽培的切花玫瑰品种。环境与设施产地环境自然环境年平均气温为14 17 ,极端最高气温为30 35.7 ,极端低温为-2 6.2 ;年平均日照为1 900 h2 200 h,年平均降雨量为700 mm1 200 mm,海拔为1 600 m2 500 m。产地条件土地平整,水、电、路网通畅。水源条件宜按照7 L/m2d计划灌溉水供给。露天水源酸碱度pH值为5.07.5,地下水源酸碱度pH值应8.5,可溶

6、性离子浓度EC均宜0.5 ms/cm,且水源中碳酸氢根离子HCO3-含量应305 mg/L。设施宜为钢结构塑料薄膜大棚,大棚肩高4 m6 m,顶高6.5 m8.5 m,据地块条件,单跨宽度可为8 m或9.6 m。顶部和侧面开窗,宜为电动控制,顶部开窗应避开迎风方向,且通风比例应不低于30%。大棚四周应设置30 cm宽散水,散水外设置排水沟。棚内宜配置温度、湿度和遮阳等调控辅助设备。肥水肥水控制循环系统宜选择自动施肥机建立肥水控制循环系统,工作液Ec值和pH值应稳定一致。滴灌系统每条栽培槽宜铺设2条滴灌带,滴头向上,滴头间距15 cm20 cm。或铺设1根滴灌管,开孔安装4个滴箭,开孔间距15

7、cm20 cm,滴灌带和滴箭应具备压力补偿功能及防滴漏功能,灌区滴灌点出水均匀。肥料选择选择各元素之间不发生拮抗反应、不会引起pH值剧烈变化、对灌溉系统腐蚀性小的单体水溶肥。施肥与水分管理根据植株生长情况以滴灌方式浇施灌溉液,附录A给出了水肥母液配方的进一步信息。夏秋季,棚内温度为25 35 时,灌溉液EC值为1.5 ms/cm、灌溉次数为8 次/天,单次灌溉时长为4 min/次。冬春季,棚内温度为15 25 时,灌溉液EC值为1.8 ms/cm、灌溉次数为5 次/天,单次灌溉时长为3 min/次。当棚内温度15 时,灌溉液EC值为1.8 ms/cm、灌溉次数为2 次/天,单次灌溉时长为3 m

8、in/次。回收液占灌溉液的25%35%。定植定植前准备栽培槽宜选择1 mm厚聚丙烯材料栽培槽,离地设置,栽培槽顶部距离地面40 cm60 cm。栽培槽宽30 cm40 cm,高25 cm30 cm的,槽间距90 cm100 cm。栽培槽应有支撑并固定,宜选用空心砖加石棉瓦组合作为栽培槽的支撑,并用铁皮或绳子固定。栽培槽底部应铺设直径5 cm10 cm的碎石等颗粒状虑水填充物。每行栽培槽应设置0.5%1%的坡度,可利用地面坡度或种植槽支架产生坡度。基质宜选用脱盐椰糠做为基质,椰糠pH值为5.06.0,EC值应0.3 mS/cm。椰糠使用年限为5年7年,超过使用年限后宜作为普通有机肥还田。种苗定植

9、定植时间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但应避免高温、强光时段。种苗选择选择根系健壮、营养叶为5片复叶、芽点正常、无病虫害的种苗。定植方法定植穴深度6 cm,直径4 cm。按营养叶以平行于槽边略向槽心的位置放入穴中。将顶芽露出基质外,底芽埋在基质内。双行交错定植,株距15 cm20 cm。定植密度宜在5 000株/亩(667 m2 )6 000株/亩(667 m2)。栽培管理温度棚内白天温度25 30 ,夜间温度15 18 ,现蕾后,温度应维持在13 15 。湿度棚内白天相对湿度50%60%,夜间相对湿度80%。当昼夜温差超过12 时,应注意避免夜间湿度过大而造成病害。光照白天光照强度40 000 lux8

10、0 000 lux,夜间补光至6 000 lux10 000 lux。晴天光照超过100 000 lux时,应及时遮光,阴天宜在夜间补光。苗期管理定植后管理定植后管理应符合DB53/T 996的规定。去除顶端优势当植株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时,应及时摘心,摘心操作应符合DB53/T 996的要求。压枝当植株二次摘心后出芽重新长出花头,当植株高度达到45 cm65 cm时宜进行压枝处理。切花枝压枝后7 d14 d后,植株长出基部花芽时,保留发育好、粗壮的2个5个花芽培养为切花枝,其余花芽应及时抹除。花期管理抹侧枝及时清除单头玫瑰切花枝腋芽萌发出的侧枝。切花枝采切和留桩第一茬切花枝为一级花枝,选择粗壮的

11、枝条留下2个腋芽,较弱的枝条不留桩,直接剪切或留作营养枝。第二茬切花枝由二级花枝和一级花枝组成,在一级花枝上萌生的花枝称为二级花枝,将二级切花枝采切后留1个腋芽,一级花枝留2个腋芽,留桩长度应让所有切口基本在同一个平面。第三茬及以后采切时,在留1个腋芽的位置进行采切,重点培养一级、二级、三级切花枝。留桩时应保障每个切花枝有充分的空间。营养枝管理在切花产花时期,应保持营养枝的数量和健康程度,适时选择一些弱枝培养成为营养枝,方法见。在距离栽培基质2 cm3 cm处的枝条基部顺时针扭曲下压,注意折断枝条木质部不能破坏枝条韧皮部,使枝条向基质槽外壁向下弯折。夏季营养枝过密导致切花枝较弱、田间操作受阻时

12、,应及时疏剪;春季及时清除枯枝和黄叶。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及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主要病害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根癌病等。主要虫害主要虫害包括蚜虫、螨类、蓟马、鳞翅目幼虫等。农业防治适时进行梳枝整形,改善通风条件,调控棚内温、湿度,避免长时间高温高湿,及时清除田间感病植株体,并符合DB53/T 996的要求。物理防治设置诱虫板、诱捕器、杀虫灯等设施参照DB53/T 996的规定执行。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制剂等措施。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的要求

13、。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采收及采后处理采收时间春、夏、秋季每天早晚各采收1次,冬季每天上午采收1次。采收方法按季节、品种、采后运输距离和市场需求控制花朵开放度。高于留出的腋芽0.5 cm1 cm处切花,切口为平切。采后处理预冷切花宜在5 min内插入含有保鲜剂的容器中,并尽快放入冷库中预冷。预冷温度2 4 ,预冷相对湿度85%90%,预冷时长为4 h48 h。分级、包装经预冷处理后按照DB53/T 63、DB53/T 105的规定进行分级、包装。贮藏分级、包装后可重新添加保鲜剂 ,并尽快入库中贮藏。短期贮藏,冷库温度8 10 ,相对湿度70% 80%为宜,贮藏时间不超过

14、2 d。长期贮藏,冷库温度1 2 为,相对湿度90%为宜,期间应避免频繁开关冷库,冷藏时间不超过30 d。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覆盖品种选择、定植、苗期、花期、采收及采后处理等阶段,记录范围包含时间、天气、温度、湿度、肥水配方、施肥量及农艺措施等方面。附录C给出了记录表的进一步信息。 STYLEREF 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 * MERGEFORMAT DB 53/T XXXXXXXX STYLEREF 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 * MERGEFORMAT DB 53/T XXXXXXXX (资料性)水肥母液配方母液配方1母液配方1适用于营养需求旺盛期,具体见表A.1和表A.2。母液配方1-A罐(1 000

15、 L)中文名及分子式分子量(Da)用量(kg)硝酸钙Ca(NO3)24H2O23647.2硝酸镁Mg(NO3)26H2O25615.4EDTA铁钠3671.03母液配方1-B罐(1 000 L)中文名及分子式分子量(Da)用量(kg)硝酸钾KNO310120.2硫酸镁MgSO47H2O2469.84磷酸二氢钾KH2PO41365.4磷酸二氢铵NH4H2PO41152.3硫酸铵(NH4)2SO41322.64EDTA锰钠3890.39EDTA锌钠3990.16EDTA铜钠3980.16硼酸H3BO3620.074钼酸钠Na2MoO42H2O2420.0484母液配方2母液配方2适用于后期花朵上色

16、,具体用量见表A.3和表A.4。母液配方2-A罐(1 000 L)中文名及分子式分子量(Da)用量(kg)硝酸钙Ca(NO3)24H2O23637.7硝酸钾KNO310120.48EDTA铁钠3671.03母液配方2-B罐(1 000 L)中文名及分子式分子量(Da)用量(kg)硫酸钾K2SO417413.92硝酸镁Mg(NO3)26H2O10112.5磷酸二氢铵NH4H2PO41159.2EDTA锰钠3890.39EDTA锌钠3990.16EDTA铜钠3980.16硼酸H3BO3620.074钼酸钠Na2MoO42H2O2420.0484 STYLEREF 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 * MERGE

17、FORMAT DB 53/T XXXXXXXX STYLEREF 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 * MERGEFORMAT DB 53/T XXXXXXXX (资料性)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常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防治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常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见表B.1。高原切花玫瑰基质栽培常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防治常见病害危害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方法白粉病首先从中上部开始,在叶片、花蕾及嫩稍上发生。初期叶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出现白色粉末状霉点,随后着生一层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全部有白粉层。嫩叶染病后翻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叶柄及嫩稍染病时膨大,反面弯曲,幼叶展不开;老叶则出现圆形或不规则

18、的白粉状斑,但叶片不扭曲。为专性寄生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株/芽上越冬。分生孢子萌发适温17 25 ,5 以下、32 以上受到抑制。发病湿度范围宽,环境相对湿度大于97%分生孢子萌发率高。使用50%嘧菌酯3 000倍液和25%戊唑醇乳油3 000倍液喷洒于植株正反两面。霜霉病在叶、新稍、花上发生,初期叶上出现不规则淡绿斑纹,后扩大并呈黄褐色和暗紫色,最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渐次扩大蔓延到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潮湿空气,病叶背面可见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叶片容易脱落,腋芽和花梗部位发生变形,出现病斑,严重时新稍基部出现裂口,沿切口向下枯死,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芯为灰白色,新稍和花感染时,病斑与

19、病叶相似,病斑略凹陷,严重时叶萎蔫脱落,新稍腐败枯死。为专性寄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或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孢子囊萌发温度5 27 ,最适温度为18 ,高于23 萌发率降低。病原孢子从叶背面的气孔侵入,侵入时需要有小雾滴或水膜存在,侵入过程2 h3 h左右;侵入后温度在10 25 ,空气湿度大于85%时,经过18 h开始形成新的孢子囊。降低夜间湿度,交替使用氰霜唑、精甲霜灵和霜脲氰进行药物防治。表B.1(续)常见病害危害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方法灰霉病叶片发病初期为叶缘叶尖水渍状小斑,光滑稍有下陷,后期叶片变色,密生灰色霉点;花蕾上发生时花不开放,花蕾变褐色腐烂脱落;花受侵害时出现小型火燎状斑点,

20、不久变成大型褐色斑腐烂,花瓣变褐色皱缩腐败;植株受侵害时在茎节中间腐烂,枯萎而死。温暖潮湿环境下侵染部位长满灰色霉层,一般症状发生在花瓣、有伤口的茎、叶和嫩枝病菌以菌丝或菌核潜伏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浸染,周年发生。繁殖温度2 21 ,最适15 ,空气湿度大于85%和叶片上有水膜是发病的必要条件,1 d2 d即可发病。1.温棚室中注意通风,保证大棚内湿度70%,减少叶面湿润时间;2.防止大棚薄膜、水槽直接滴水于植株;3.及时清除病残,减少侵染来源,应从染病部以下处剪去;4.交替使用嘧霉胺、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等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根癌病在近地面或根茎部位接穗、芽体剪口处或附近

21、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呈木质结节状,导致玫瑰生长不良、叶小株矮,花瘦弱或不开花。属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病害,以病残体或土壤中的根癌农杆菌通过水流、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剪口侵入。最适瘤体形成温度为22 ,低于10 时不表现症状。1.选用抗病玫瑰品种;2.定植前种苗用1 500倍松脂酸铜消毒处理;3.发现病株及时挖出集中无害化处理,并更换该病株根际基质或用300倍10亿孢子枯草芽孢杆菌处理。蚜虫蚜虫集中在花蕾、嫩稍及嫩叶,幼叶集中在叶片背面危害,少数在老叶片危害,受害花蕾、幼叶、嫩稍不易伸展。蚜虫大发生时排泄大量蜜露,易发生霉污病。成蚜和若蚜在叶芽和叶背取食越冬,2月3月早春在月季新稍嫩叶上繁殖,

22、危害嫩稍、花蕾及嫩叶。3月4月平均气温20 ,相对湿度70%80%时繁殖最快,5月为第一次发生危害高峰期。9月10月为第二次发生危害高峰期。在冬季蚜虫的危害较轻。1.每次剪花高峰过后剪去有蚜虫的枝叶;2.化学药剂防治用敌敌畏和拟除虫菊脂类烟雾剂防除,每2天7天一次;3.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同时使用敌敌畏和高效氯氟氰菊脂。表B.1(续)常见病害危害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方法蓟马蓟马是刺吸性昆虫,蓟马通过刺吸花瓣吸取养分。花瓣受害轻时不易被发现,为害重时开始从花瓣有粉色或红色不断扩大的斑点,甚至花瓣变褐,花朵逐步萎缩成球状,切花失去商品价值。蓟马以各种虫态在月季上越冬,每年高峰期从3月11月,特别在高温期间危害比较严重;12月至次年2月危害减轻。蓟马生长繁殖较快,在20 25 温度下,完成一代需要25天28天。1.用敌敌畏和拟除虫菊脂类烟雾剂防除,每2天7天一次;2.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同时使用5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花蕾喷雾,浓度为2 000倍;3.喷雾时间以晴天10点至下午4点间为好。鳞翅目幼虫成虫在叶片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