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ICS 91.140.10CCS P 46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2972022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技术规程2022 - 07 - 07 发布2022 - 10 - 06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3/T 32972022目次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术语和定义2基本规定3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设计3热负荷计算3户式空气源热泵机组选型4辅助热源4输配系统4分布式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设计5热负荷计算5热源站设计5输配系统6供暖末端设计6辐射供暖6散热器供暖8风机盘管供暖8电气与控制8一般规定8配电系统8控制系统9施工安装9一般规定9施工组织109.3 安装10调试与验
2、收11一般规定1110.2 调试11I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DB23/T 3297202210.3 竣工验收13运行与维护13一般规定13系统运行13系统维护14附录 A(资料性) 供暖末端设计选型15典型供暖地面构造图示15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20散热器散热量28散热器数量修正方法29风机盘管供热额定值31附录 B(规范性) 验收表格32IIDB23/T 3297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
3、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爱科德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福德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寒地黑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宏宇环保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沈阳明盛颐恒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青岛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青岛哈船惠今能源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方舟国际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住房公积金管理
4、中心。张晓萌、林木森、叶盛辉、刘心怡、宋宇、刘军、赵昕。III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倪龙、王芃、姜鑫、韩兴旺、孔德军、郑雪晶、李彦海、于冰、刘远辉、尹承昕、李德欣、李天普、刘光、冯玉刚、张俊英、吕芳玉、赵密升、李现河、陈启、王昕、于磊、雷朋飞、唐刚山、王伟、魏文哲、张林华、王松庆、王志国、王强、韩志涛、李丽娜、汪涛、徐林彤、刘旭晨、DB23/T 32972022IVDB23/T 32972022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设计、分布式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设计、供暖末端设计、电气与控制、施工安装、调试与验
5、收、运行与维护。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空气源热泵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13754 供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GB/T 18837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 19232 风机盘管机组GB/T 25127.1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 25127.2 低环境温
6、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 机组GB/T 29044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74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
7、73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 5134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T 81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JB/T 13573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1DB23/T 32972022JGJ 142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 174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GB 5015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air 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以空气为低位热源,由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输配系统、供暖末端组成的供暖系统。3.
8、2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household air 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以单台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名义制热量不大于35kW)为热源,为单独用户供暖的系统。3.3分布式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 distribu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central heating system以多台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名义制热量大于35kW)群组布置作为分布热源,集中制备供暖热水,通过循环水泵由热媒管道输送至多个热力入口、热用户的供暖系统。3.4低环温热水机组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water heatin
9、g unit采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直接制备热水的机组。3.5低环温热风机组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ir heating unit采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直接制制备热风的机组。3.6低环温多联式热风机组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multi-connected air heating unit采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制取热风的多联式机组。3.7有效制热量 effective heat production根据冬季供暖室外温度修正,并减去机组结霜除霜过程引起的制热量损失后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热量。3.8平衡点温度 balance poi
10、nt temperature建筑的供暖热负荷与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量相等时所对应的室外温度。3.9水力模块 water hydraulic module在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中,安装于低环温热水机组与供暖末端之间,包含制冷剂-水换热器、循环水泵、定压装置和过滤器等部件的一体化组件。3.10缓冲水箱 buffer tank设置在低环温热水机组和供暖末端之间,储存热水并能够增加系统水容量的装置。3.11群组布置 group layout低环温热水机组多台组合为一组,并采用相同的集中控制策略的一种布置形态。2DB23/T 32972022基本规定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时,应优先选用能效高的设备,进行技术
11、经济性分析和碳排放分析,并应按平衡点温度确定是否设置辅助热源。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热源可采用低环温热水机组和热风机组,并宜符合下列规定:当连续供暖时,热源宜选用低环温热水机组;超低能耗建筑宜选用低环温热水机组。选用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最低启动温度宜比当地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低 10 以上,且性能参数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空气源热泵机组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供暖热负荷和辅助热源设置情况确定空气源热泵机组容量;根据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修正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有效制热量。热水供暖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的选择应做技术经济比较。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不宜大于45 ,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5 。分布式空气
12、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不宜小于45 , 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 5 。空气源热泵机组室外机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5015 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保证进风与排风通畅,群组布置应采取避免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短路的措施;应避免受污浊气流对室外机组的影响;应设置在对噪声敏感建筑物噪声干扰较小的位置,当机组的噪声在周围环境超过现行国家标准 GB 3096 的规定时,应对机组采取有效的降低或隔离噪声措施;设置在楼顶或裙房顶上时,应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室外机布置应留出日常检修与维护空间;室外机组应有防积雪措施;应设置安装、维护及防止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备安装在屋面或外墙时,应根据设
13、备运行重量校核结构荷载。供暖设计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GB 50736 和GB 50019 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采用辐射供暖末端时,供暖热负荷计算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JGJ 142 的有关规定。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室内末端宜采用低温辐射供暖末端。空气源热泵热水供暖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计算供暖热负荷时应对间歇运行和户间传热等因素进行修正。房间热负荷 Qr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r=Qj+Q+Qx(1)3DB23/T 32972022Q=qA(2)Qx=Qj(3)式中:Qj房间基本热负荷(W),按本规程 4.7 条的规定进行计算;Q房间的户间传热附加耗热量(W)
14、,如下确定:无邻户的独立住宅Q=0;联体别墅等住宅,两户之间仅有个别房间存在共用内墙时,可仅计算该房间的内墙传热量,其它房间Q=0;多层和高层住宅Q按式(2)计算; Qx房间间歇供暖附加耗热量(W);q房间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附加耗热量(W/m2),多层和高层住宅可取 q(57)W/m2;A房间使用面积,即围护结构内表面包围的房间地面面积(m2); 考虑间歇供暖的附加系数,住宅可取 0.30.4。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按全面辐射供暖的热负荷乘以表 1 的计算系数的方法确定。表1 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计算系数供暖区面积与 房间面积的比值KK0.75K=0.55K=0.40K=0.25K0
15、.20计算系数1.000.720.540.380.30户式空气源热泵机组选型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机组采用低环温热水机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25127.2 的规定。应选用具有变频调节功能的机组;应选用空气源热泵分体式机组。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机组采用低环温热风机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8837 或现行行业标准 JB/T 13573 的规定。当采用低环温多联式热风机组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选用具有变频调节功能的机组;应根据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长和高差对制热量进行修正。辅助热源当采用平衡点温度选取空气源热泵机组容量时,供暖室外
16、计算温度小于平衡点温度时,应设置辅助热源。辅助热源应采用电热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低环温热水机组的电热装置应安装在供水管路或缓冲水箱内;低环温热风机组的电热装置应安装在室内机上,或采用分体式电热供暖装置。输配系统输配系统应进行水力计算。水管路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管路应在最高点设置排气阀,最低点安装泄水阀;回水总管上应设置补水阀;在系统补水管路中,宜安装带有防漏水保护功能的自动补水装置;4DB23/T 32972022应采用带有阻氧层的塑料或不锈钢等材质的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736 的有关规定。水力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供、回水管上应设置关断阀门,
17、并应采用柔性连接管;回水管上应设置过滤器;膨胀罐应设置在循环水泵吸水管段;应设置在环境温度不小于 5 的室内辅助房间,并应满足检修、排水的要求。水力模块中的循环泵选型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应满足系统设计供暖工况所需流量和扬程的要求;对于添加防冻液的系统,应根据防冻液的浓度和性质对系统循环流量和阻力进行修正;可选用离心泵,在噪音控制严格的区域应选用屏蔽式水泵;供暖系统不能满足化霜、除霜期间室内温度稳定时,应设置缓冲水箱。缓冲水箱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根据供暖系统的要求和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确定水箱容量;应采用闭式水箱;宜安装在回水管上。分布式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居住建
18、筑采用分布式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应按连续供暖计算设计热负荷。热负荷计算应符合GB 50736 和 GB 50019 中的规定。采用辐射供暖末端时,室内设计温度应比对流供暖末端的设计温度降低 2 。热源站设计热源站的供热面积不宜大于 150,000 m2。热源站应采用低环温热水机组,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T 25127.1 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当设计供水温度大于 55 时,宜选用复叠机组或 CO2 为工质的热泵机组。机组宜并联连接,串联连接的机组应具备单级运行条件。空气源热泵机组群组的融霜应符合下列规定: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连续制热运行中,融霜时间总和不应大于一个连续制热周期的 20;
19、结霜工况下,机组群组不应同时融霜;融霜水应采取有组织排放或收集措施;融霜水管道应保温,并设置防冻措施。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群组的布置除应符合 4.6 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机组群组应抬高布置,基础顶面高出地面不应小于 500mm;上出风机组群组布置不应大于 2 层,且每层高度不应小于 2.5m;机组群组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 10m;机组群组主要维护间距不小于 1.5m。当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小于平衡点温度时,应设置辅助热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辅助热源的选择应满足与空气源热泵联合供暖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要求;5DB23/T 32972022具备多种辅助热源时,应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既有建筑
20、供暖改造项目应根据建筑已有供暖末端形式,选取适宜的辅助热源。输配系统输配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CJJ 34 的规定。供热管网的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热源站、供热管网、供暖末端均应采用直接连接;应采用闭式双管制;应采用枝状形式。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管网管径和循环泵选型。输配系统的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主干线的推荐比摩阻不应大于 100Pa/m;支线管径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且比摩阻不应大于 400Pa/m,管内流速不应大于 3.5m/s;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大于设备和管道的允许压力,且不应小于 10kPa;循环水泵运行时,循环水泵入口压力不应小于 50kPa。最不利用户的资用压头应考虑
21、用户系统安装过滤装置、计量装置、调节装置的阻力损失。供热管网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和供热计量前提下,应减少建筑物热力入口的数量;直埋敷设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T 81 的规定;热力入口宜设置在室内。系统耗电输热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89 的有关规定。补水和定压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 34 的有关规定。供暖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且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736 的有关规定。供暖末端设计辐射供暖辐射供暖系统的末端设计、设备材料选择和室温控制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JGJ 142 的有关规定。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时,房间地表面
22、平均温度宜按表 2 采用。表2 地面辐射供暖地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环境条件适宜温度最高限值人员长期停留区域252729人员短期停留区域283032无人员停留区域354042辐射供暖系统供水、回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供水温度不宜大于 45 ,且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 3 ;6DB23/T 32972022供水温度不应大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室外供暖设计温度下能够达到的最高水温。供暖地面可采用混凝土填充式、预制沟槽保温板式、水泥砂浆预制填充板式和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供暖地面的构造做法应根据其设置位置和加热部件的类型确定,不同类型供暖地面构造做法可按本规程附录A.1
23、 选用。供暖地面的构造应由下列全部或部分组成: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防潮层(对与土壤相邻地面);绝热层;加热部件;填充层;隔离层(对潮湿房间);面层。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或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面作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供暖地面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当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地面作为辐射地面时,应设置绝热层。设置绝热层时,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潮湿房间的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的填充层上、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面层上,应设置隔离层。绝热层热阻和厚度,填充层材料和厚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142 的规定;供暖地面面层热阻宜小于 0.05m2K/W;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的
24、加热部件,其填充层和面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铺设找平层;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面层找平层。预制沟槽保温板辐射供暖地面直接铺设木地板面层时,在保温板和加热管之上应铺设一层均热层;采用供暖板时,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设输配管的部位应铺设填充板;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时,分水器、集水器与加热区域之间的连接管,应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中;当地面荷载大于供暖地面的承载能力时,应由土建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加热管、分集水器和环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供暖地面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
25、和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加热管内的水流速度不宜小于 0.25m/s,且不大于 0.6m/s;加热管敷设可采用回折型、平行型、双平行型等布管形式,绕行时不得小于管材的最小弯曲半径。加热管宜采用等间距布置,靠近外墙的间距也可适当减少。对于既有住宅增设供暖设施的房间,在安放落地家居的位置应减少加热管的敷设;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大于 8 路,分、集水器断面流速不宜大于 0.8m/s;户内各主要房间应单独设置环路,同时使用的较小房间可做同一环路。连接同一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各环路的长度宜接近,各分支环路加热管长度不宜大于 120m;分水器前应设置过滤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清洗
26、供暖系统时使用的旁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且管径不应小于连接分水器和集水器的进出口总管管径。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应按本规程附录 A.2 计算,并应考虑家具遮挡对地面散热的影响。7DB23/T 32972022散热器供暖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根据供暖系统的压力要求确定,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736 和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散热器选择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选择轻质的钢制、铝制或铜铝复合散热器,不宜采用铸铁散热器;散热器宜布置在外窗台下,也可按使用要求布置在外墙其他部位或内墙侧;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安装防护罩,其他建筑的散热器应明装。散热器连接支管应安装
27、恒温阀。散热器应选择适用于本规程第 4.5 条给出的供回水温度下运行的形式。散热器散热量应按本规程附录A.3 计算。散热器数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736 中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散热器连接形式、安装方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和进出口温度等因素进行修正,散热器数量的修正应符合附录A.4 的规定。当供暖系统采用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面积的修正。风机盘管供暖下列供暖房间宜采用风机盘管供暖:有供暖和空调需求;有快速升温要求;间歇供暖。风机盘管规格应根据房间热负荷、设计供回水温度等确定,性能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GB/T 19232 中有关规定。风机盘管供热额定值可按本规
28、程附录 A.5 计算,宜按风机盘管中档风量性能进行选型设计。以供暖为主的风机盘管宜采用立式落地布置;当采取顶棚安装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优化室内气流组织,减小温度梯度。电气与控制一般规定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电气系统应采用独立回路供电,并应设置计量装置。对于分布式集中系统,热泵机组、循环水泵和辅助热源应分项计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应设置控制装置,应设置自动控制系统。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电气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应包括防雷设计、防电击设计、防干扰设计。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机组和辅助热源宜分别采用独立回路供电;配电箱(柜)设在室外时应选择防护等级IP54 以上的室外型箱(柜)体。
29、线路敷设及箱盘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布线用导管宜采用金属导管,通讯及信号传输线路应与交流电源线路分开敷设;配电导体应采用铜芯电缆或电线,配电导体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1348 的有关规定;8DB23/T 32972022箱盘配线、连接导线及配线箱内端子排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303 的有关规定。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电气系统安全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配电线路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故障保护、过电压及欠电压保护等装置;空气源热泵机组、水泵、风机应装设漏电保护、相间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过负荷、断相或低电压保护等安全保护措施;辅助热源
30、应设置漏电保护、相间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等安全保护措施。控制系统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1348 的有关规定。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监测和控制点表;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线缆的选型、位置以及安装要求;电控调节阀的选型及流通能力计算;控制点参数设计值和工况转换边界条件;控制策略;防冻报警和自动保护;通讯接口应采用标准通讯协议。分布式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的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室外空气温度,必要时监测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室内空气温度;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重要节点的供、回水压力;供热量;电功率与耗电量;空气源热泵机组、循
31、环水泵、辅助热源、调节装置等设备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手/自动状态参数。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节能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系统可根据室外气象参数、供暖末端供热能力和室内需求负荷进行供水(或回水)温度设定值的再设定;系统和空气源热泵机组均可按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控制,并对启停时间进行优化调整;空气源热泵应采用除霜自控策略;风机盘管可采用电动水阀和风速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施工安装一般规定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274 的有关规定。空气源热泵室外主机、多联机直接冷凝式室内机和制冷剂管道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JGJ 174 的有关规定。电气系统的施工安装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还
32、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303 的有关规定。室内末端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242 和GB 50738 的有关规定。辐射供暖系统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JGJ 142 的有关规定。9DB23/T 32972022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使用的材料、构件和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设备和材料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并应符合 GB 50411 的有关规定。施工组织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齐全;完成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并已完成技术交底;具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33、;施工现场具有供水、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设备的基础应平整,设备基础已验收。施工图图纸会审应符合下列规定: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施工图进行会审,主要检查工程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对照检查施工图,对设备、预留套管、管线及控制面板的安装位置和标高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后应协调修改;图纸会审应形成会审记录,并由各相关单位会签,涉及需要修改图纸的部分,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施工图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工程内容、关键工序和施工难点进行交底。技术交底应形成交底记录,经相关方共同签字并整理归档。施工图技术交底应包含下列内容:系统原理、设备运输及吊装、室外主机安装
34、、水箱安装、水力模块安装、供暖末端安装、管道及附件安装、电气安装、管道及设备防护与保温和系统联动试车的质量标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冬雨季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等。安装施工之前,施工单位技术及现场负责人员应进行现场踏察。现场踏察应细致、全面,如有异议,应及时与有关单位沟通确认。踏察应包括下列内容:施工图纸与现场状况是否一致;明确设备(室外主机、缓冲水箱、水力模块和集分水器等)基础的安装位置,供暖末端的安装位置,管道(循环管、制冷剂管和冷凝水管)的走向及管道预埋套管的位置;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及其它设施、场地是否具备施工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编写,建
35、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核。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工期网络计划、现场施工组织及管理、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人员、机具和材料等施工计划。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施工所用的管材、管件及防冻液的运输、存放应采取保护措施。安装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机组安装间距应确保进风与排风通畅和不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设备应安装在经过设计、有足够强度的水平基础之上;屋面上的设备基础应设置在结构楼板上,基础顶面高于屋面应不小于 500mm;室外机组安装时,应采取隔振措施;室外机组、配电箱(柜)、水泵等机电设备应设置室外防护措施。10DB23/T 32972022管道和管线穿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
36、时,应按建筑防水、节能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室外敷设的电气管线、接线盒、出线口均应做防水防护处理。设置在室内的水力模块、水箱、水泵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挂墙安装时,墙体和连接件应能够承受设备运行重量,连接应牢固可靠;热水水箱和底座间应设绝热措施;有振动的设备应采取隔振措施。室内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管道接头不应埋设在墙体和地面之内;管道外包保温装饰材料时,应便于检修;管件与管材焊接处,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水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安装过滤器,振动设备进出口宜采用柔性连接;供暖管路的最高处应设放气阀,系统最低处应设泄水阀;空气源热泵机组或循环水泵的进出口应具备压力表
37、接口。除地面下敷设的供暖输配管和加热管外,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管网、制冷剂管道、膨胀水箱等在室外或不供暖房间设置时,应采取保温措施。电气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机电设备及材料的防护及验证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提供的电源应与铭牌及产品安装说明书要求的电源一致;电源的安全性。设备的保护器件选择及接地安装应按产品及设计要求进行整定和接线到位;导线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除现行国家标准允许的插座连接外,所有线路导体两端均应直接固定在设备相应的接线端子上, 接线端连接应可靠;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应符合产品、设计及施工验收规定;控制面板和室温控制器应避免振动,并牢固固定在墙面上。调试与验
38、收一般规定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制定调试和试运行方案,在调试和试运行合格,并验收后交付使用。调试与验收应按本规程附录 B 要求填写有关内容,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调试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应在施工完毕后,且具备正常供暖和供电的条件下进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包括水压试验、冲洗试验、系统设备单机试运行、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系统联合调试和试运行。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242 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水系统的阀门、散热器、风机盘管、换热设备和分集水器等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水系统管路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11DB23/T 329
39、72022水压试验应在管道安装完成并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试压完成后应及时将水排尽,必要时采用压缩空气吹扫低点处的存水;水压试验水温应在 5 40 之间,试验压力符合设计要求;辐射供暖盘管应在隐蔽前和隐蔽后分别进行水压试验。冲洗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对水系统不同环路逐一进行冲洗试验,冲洗后应保证管路及设备中的水及冲洗液排尽;充水及防冻液应在系统冲洗和试压完毕后注入,防冻液浓度应满足防冻要求;防冻液可按照浓度或密度进行配置,配制过程中,应根据防冻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空气源热泵机组应进行单机试运行,单机试运行应满足设备技术文件的有关规
40、定,做好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试运行期间应详细记录机组的相关运行状态参数。水泵、风机和风机盘管等设备应进行单机试运行。水系统调试和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应在管道水压试验和冲洗试验、水系统各设备单机试运行完成且合格之后进行;供水干管流量测试结果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 10%。风系统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对风管进行严密性试验;应在风系统各设备单机试运行和风管严密性试验完成后进行风系统风量调试,总风量实际测试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 10,各风口的实际测试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 15。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联合调试与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系统负荷不宜小于设计
41、负荷的 60,运行机组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值的 80;联合试运行和系统性能检测时间不应小于 8h;机组的设定温度应与设计工况一致。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联合调试和试运行应对下列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室内空气温度;机组进出水温度;机组电功率和耗电量;相关联房间噪声值。分布式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联合调试和试运行检测参数除满足 10.2.10 条规定外,还应对下列参数进行检测:室外空气温度和湿度;机组水流量;水泵、辅助热源等耗电设备的电功率和耗电量;系统供热量;水泵的水流量和进出口压差。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联合调试和试运行的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内空气温度满足设计要求;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值不应小于设计
42、温差的 80,测试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耗电输热比应符合设计要求;12DB23/T 32972022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89 的规定;供暖房间噪声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18 的有关规定;对于辐射供暖系统,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142 中的有关规定。竣工验收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242、GB 50243、GB 50303 和 GB 50411 的规定。竣工验收资料应包括附录B 规定的验收表格及下列文件和记录:图纸
43、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主要设备、材料、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备和管道的安装和检验记录;水系统冲洗和试压试验记录;设备单机试运行记录;系统调试与试运行记录;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对使用方进行必要的交底或使用培训。工程质保期不应少于两个供暖期,并应保证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运行与维护一般规定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正式运行前,必须保证热泵主机、制冷剂系统、水系统、配电系统和末端设备等检验、调试及验收合格。系统正式运行前,安装调试人员应结合随机说明书及现场设备向使用方做交底说明。空气源热泵供暖
44、系统运行应具有运行与维护的规章制度及日常运行的记录文件。空气源热泵机组工作环境应持续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调适和检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应有记录。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冬季不使用或检修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不运行季节应进行满水保养, 定期检查是否满水。系统运行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29044 的有关规定。辐射供暖敷设加热管的部位应对用户有明显提示,防止损坏加热管。系统运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前,应对系统进行试运行,确保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按工况变化调整运行模式和设定参数,并检测室内空气温度是否满足用户
45、要求。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时,空气源热泵机组、水泵和换热器等管路连接口应确保无渗漏。设备、阀门、附件及管道的绝热外表面不应结露、腐蚀或虫蛀。13DB23/T 32972022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时,应确保室外机进风与排风通畅,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不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系统运行期间,融霜水和冷凝水应排放合理。系统运行噪音应符合相关规定。辐射供暖系统每年首次运行时,应确定阀门开启,过滤器无堵塞,确保系统空气排尽。风机盘管运行应根据供暖和空调要求,调节百叶,优化室内的气流组织,减少温度梯度。系统运行时,室内散热器不应遮挡。分布式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供暖季运行时宜采用自动化调节,并应符合下列
46、规定:应采用热源站处集中调节、建筑热力入口的局部调节和末端设备单独调节相结合的联合调节方式;热源站宜采用等温差调节-质调节-间歇调节方式;水泵宜变频运行,并宜采用最不利末端支路压差控制。系统维护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期前后,应对主要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查维修。检修系统设备、附件和管道的表面是否整洁,无明显锈蚀。绝热层应无脱落和破损,无跑冒滴漏和堵塞现象。系统自控设备和部件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定期校验、维护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系统运转出现异响和振动应及时维修,室外换热器应定期清扫;并保持机组环境清洁。供暖前应对末端设备及连接部位进行严密性检修。地面辐射供暖加热管应两年冲洗一次。风机盘管百叶
47、应调节灵活,定期清洗积水盘,清洁过滤网。系统维修应有完整记录和维修档案。14管路系统应维护阀门正常工作,正常排气、补水和泄水;应定期清洗过滤器。DB23/T 32972022附 录 A(资料性)供暖末端设计选型典型供暖地面构造示意图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构造可按图A.1和图A.2设置。图A.1 采用泡沫塑料绝热层的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构造图A.2 采用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混凝土填充式热水供暖地面构造15DB23/T 32972022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构造可按图A.3图A.6设置。图A.3 采用发泡水泥绝热层的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构造图A.4 与室外空气或不供暖房间相邻、木地板面层的预制沟槽
48、保温板供暖地面构造16DB23/T 32972022图A.5 与土壤相邻、木地板面层的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构造图A.6 与供暖房间相邻、地砖或石材面层预制沟槽保温板热水供暖地面构造17DB23/T 32972022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构造可按图A.7图A.11设置。图A.7 供暖房间相邻、木地板面层的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图A.8 供暖房间相邻、地砖或石材面层的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图A.9 与供暖房间相邻、潮湿房间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18DB23/T 32972022图A.10 与室外空气或不供暖房间相邻、木地板面层的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构造图A.11 与土壤相邻、木地板面层的预制轻薄供
49、暖板地面构造19DB23/T 32972022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当采用PE-X管,加热管公称外径为20mm、导热系数0.38W/(m K)、填充层厚度为5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层导热系数为0.041W/(mK)、厚度20mm时,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可按表A.1A.4取值。表A.1 面层为水泥、石材或陶瓷热阻R=0.02(m2K/W),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m2)平均水温()室内空气温度( )加热管间距(mm)500400300200100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351664.418.
50、472.618.881.819.491.420.0100.721.01857.716.765.017.073.217.481.718.189.919.02051.014.957.415.264.615.672.116.179.316.92244.313.149.913.356.013.762.514.268.714.92437.711.342.411.547.611.953.012.258.212.8401682.323.193.023.6105.024.2117.625.2129.826.51875.521.485.321.896.222.4107.723.3118.824.42069.71
51、9.677.620.087.520.697.921.4107.922.42262.017.969.918.278.818.788.119.497.120.42455.216.162.316.470.116.878.317.586.318.34516100.627.9113.828.4128.629.4144.330.4159.632.01893.726.1106.026.7119.727.5134.328.5148.530.02086.924.498.224.9110.925.6124.426.6137.427.92280.022.690.423.1102.123.7114.424.7126.
52、425.92473.220.982.721.393.321.8104.522.7115.723.95016119.132.6134.933.3152.734.2171.635.7190.137.518112.230.9127.031.5143.832.4161.533.8178.935.520105.329.2119.229.8134.830.6151.531.9167.733.52298.327.4111.328.0125.928.8141.429.9156.531.52491.425.7103.526.2117.026.9131.328.0145.329.45516137.837.4156
53、.338.2177.139.5199.441.0221.243.118130.935.7148.436.7168.137.5189.239.1209.941.120123.934.0140.534.7159.135.7179.037.2198.539.122117.032.2132.632.9150.133.8168.935.2187.237.124110.030.5124.731.1141.132.0158.733.3175.935.120DB23/T 32972022表A.2 面层为塑料类材料热阻R=0.075(m2K/W),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m2)平均水温( )室内空气温度(
54、)加热管间距(mm)500400300200100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351654.419.359.719.865.220.370.821.176.122.01848.717.453.517.958.418.463.419.168.119.92043.115.647.316.051.616.456.017.060.117.72237.513.741.114.044.914.448.715.052.215.62431.911.835.012.138.212.541.412.944.313.4401669.324.37
55、6.224.983.425.690.626.697.427.81863.622.469.923.076.523.783.124.689.325.62057.920.663.621.169.621.775.622.581.323.52252.318.757.419.262.719.768.120.573.221.42446.616.851.117.255.917.860.718.465.219.2451684.529.392.930.0101.831.0110.832.1119.233.51878.827.486.628.194.829.1103.230.1111.031.42073.025.6
56、80.326.287.927.195.628.1102.929.32267.323.773.924.381.025.288.126.194.727.22461.621.967.622.474.023.180.524.086.625.0501699.834.3109.935.1120.436.4131.237.7141.339.41894.132.5103.533.3113.534.3123.635.7133.137.32088.330.697.131.4106.532.4115.933.7124.835.22282.528.890.829.599.530.4108.331.6116.633.0
57、2476.826.984.427.692.528.5100.729.6108.430.95516115.339.3127.040.3139.341.8151.943.3163.845.218109.537.5120.638.5132.339.8144.241.3155.543.120103.735.7114.236.6125.337.9136.639.3147.241.02297.933.9107.834.7118.335.8128.937.2138.938.92492.132.0101.432.8111.233.9121.235.2130.636.821DB23/T 32972022表A.3
58、 面层为木地板材料热阻R=0.1(m2 K/W),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m2)平均水温( )室内空气温度( )加热管间距(mm)500400300200100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向上供热量向下传热量351651.119.655.420.159.920.764.421.468.622.31845.817.749.718.253.718.757.719.461.420.22040.515.843.916.247.516.751.017.354.318.02235.313.938.214.341.314.744.315.247.115
59、.82430.012.032.512.335.112.737.713.140.113.6401665.124.670.725.376.526.282.227.187.728.21859.722.864.923.470.224.275.525.080.426.02054.420.959.121.463.922.168.722.973.223.82249.119.053.319.557.620.161.920.866.021.72443.817.147.517.551.318.155.218.758.819.5451679.229.786.130.593.331.6100.432.6107.134
60、.01873.927.980.328.686.929.593.530.699.831.92068.526.074.426.780.627.586.728.692.529.72263.124.168.624.774.225.579.926.585.227.62457.822.262.722.867.923.573.024.477.925.4501693.634.8101.835.7110.337.0118.838.3126.839.91888.233.095.933.9103.935.1111.936.3119.437.82082.831.190.031.997.533.1105.034.2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商业企业购销合同印花税税率调整与税务风险防范协议
- 2025年度代付农民工工资保障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公司法人挂名品牌授权合同
- 2025年度劳动仲裁调解协议范文:智能制造领域员工纠纷处理指南
- 2025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澳大利亚数字商务消费者见解报告(英文版)-Wunderkind
- 2025年度宅基地永久转让与农村旅游项目投资合同
- 2024大众养老金融调研报告-太平洋保险
- 2025年度家庭紧急救援服务家政合同范例双方
- 2025年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工贸企业春节复工复产方案
- 【道法】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民办中学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
- 2024年初三数学竞赛考试试题
- 20G520-1-2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 2024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试卷
- 计量泵的维护和修理知识培训讲义
-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
- 幼儿园中班开学第一课
- 招商人员薪酬及提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