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_第1页
结核性脑膜炎_第2页
结核性脑膜炎_第3页
结核性脑膜炎_第4页
结核性脑膜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sis meningitis 李温琼 2016年2月一、结核性脑膜炎的概念与发病机制二、结核脑膜炎疾病的分期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四、结核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五、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六、结核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七、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和预防。八、结核性脑膜炎的随访观察。内容提要一、结核性脑膜炎的概念与发病机制(一)概念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1)在肺外结核中大约有5%15%的患者累及神经系统,其中又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约占神经系统结核

2、的70%左右。 (2)最严重的一型,常在结核感染后1年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60%见于3岁婴幼儿。 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 抗痨药物问世以前死亡率100%,自然病程一个月。 自普及卡介苗接种和应用抗痨药物以来,本病发病率明显降低,预后亦有所改善。 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不当,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仍较高,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一、结核性脑膜炎的概念与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1.血行播散结果,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 2.脑实质或脑膜的结核病灶破溃,TB菌蛛网膜下

3、腔造成。 3.脊椎、颅骨、中耳或乳突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侵犯脑膜。一、结核性脑膜炎的概念与发病机制 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分类方法,结脑可分为以下3 期: 1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无意识模糊、无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2期:脑膜刺激征、轻度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如脑神经麻痹) 、运动功能异常; 3期:惊厥或抽搐、昏睡或昏迷、严重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如瘫痪或全身麻痹)二、结核性脑膜炎的分期(一)临床表现 多起病隐匿,慢性病程,也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缺乏结核接触史,症状往往轻重不一,其自然病程发展一般表现为:1、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2、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

4、高: (1)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在早期由于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脑积水所致。颅内压多为轻、中度增高通常持续12周。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 (2)晚期蛛网膜、脉络丛粘连,呈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多明显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出现去脑强直发作或去皮质状态。3、脑实质损害: 如早期未能及时治疗,发病48周时常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如精神萎靡、淡漠、谵妄或妄想,部分性、全身性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昏睡或意识模糊;肢体瘫痪如因结核性动脉炎所致,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

5、瘫、交叉瘫等;如由结核瘤或脑脊髓蛛网膜炎引起,表现为类似肿瘤的慢性瘫痪。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4、脑神经损害:颅底炎性渗出物的刺激、粘连、压迫,可致脑神经损害,以动眼、外展、面和视神经最易受累,表现视力减退、复视和面神经麻痹等。5、老年人TBM的特点:头疼、呕吐较轻,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约半数患者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结核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脑梗死的较多。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二)诊断依据1、患者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如肺结核病史。2、多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3、主要表现: 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差、脑膜刺激征阳性,

6、病程后期可出现脑神经、脑实质受累表现,如复视、肢体瘫、昏迷、癫痫发作、脑疝等。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胸部X片可见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感染证据。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二)诊断依据5、CSF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O或以上,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常为50-500106/L;蛋白增高,通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见结核菌。6、头颅CT或MRI主要表现为脑膜强化,也可发现梗阻性脑积水、脑梗死、结核球等。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一)药物治疗1、抗结核治疗(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

7、: 异烟肼(isonicotinyl hydrazide, INH)、利福平(rifampicin, RFP)、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或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链霉素(streptomycin, SM) 儿童因乙胺丁醇的视神经毒性作用、孕妇因链霉素对听神经的影响而尽量不选用。四、结核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与对症治疗(一)药物治疗2、皮质类固醇: 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伴局灶性神经体征和蛛网膜下腔阻塞的重症患者,可减轻中毒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及减轻脑水肿。 成人常选用泼尼松60mg口服,34周后逐渐减量,23周内停药。四、结核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与对症治疗(一

8、)药物治疗3、药物鞘内注射: 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有早期椎管梗阻、肝功能异常致使部分抗结核药物停用、慢性、复发或耐药的情况下,在全身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辅以鞘内注射,异烟肼0.1g、地塞米松510mg、-糜蛋白酶4000U、透明质酸酶1500U,每隔23天1次,注药宜缓慢;症状消失后每周2次,体征消失后12周1次,直至CSF检查正常。 脑脊液压力较高的患者慎用此法。四、结核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与对症治疗(一)药物治疗4、降颅内压: 颅内压增高者可选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甘油果糖或甘油盐水等,同时需及时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四、结核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与对症治疗(二)对症治疗1、惊厥处理: 1)止惊首选安定 0.1-0.3mg/Kg.次(3g/L)呈正相关。 老年TBM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全身情况差,合并症较多,病死率较高;HIV感染并发TBM的病死率更高。TBM死因常规多器官功能衰竭、脑疝等,幸存者可能遗留后遗症,如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发作、视觉障碍和眼外肌麻痹等。七、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预防(二)疾病的预防 1.主要原则是增强体质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 2.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 3.新生儿及儿童按要求积极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