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 语 文第二 单 元第 6 课 之 定 风 波 教 案 新人 教 版必修 4教学目的.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 怀。.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教学重点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教时安排1 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听听这些词句是谁写的一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是苏轼的名句。 苏轼, 我们并不陌生, 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二、了解作者,知晓背景(点击投影)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此时苏轼
2、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东坡志林说: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事实上,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这“余独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
3、吗?三、解词释句,整体感知.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教师小结.强调下列词语的意思: (点击投影)( 1)芒鞋:草鞋。( 2)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3)料峭:形容微寒。.背诵课文.层次结构上片写雨中的情景和心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 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 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莫听” 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 胜过骑马, 风雨有什么
4、可怕的呢?实际上是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以“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比, 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轻松。 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 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无官一身轻” 。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 ,当时并无蓑衣,而“烟雨”则是江湖上烟波浩渺、 斜风细雨的景象, 故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轼想退隐江湖、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 “任”字含放任自由之下片写雨后的情景和心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三句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 余悸尚未完全
5、消尽、 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晚境或尚有望等既达观又复杂的心情。“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句表面上似 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 “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 “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 显然, 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逸。全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上片落笔镇定心态,意归闲散江湖,下片落笔欣慰心态,意归飘然世外。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景物层次、意绪走向都十分清晰。.内容述评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谪黄州时的基本心境: 一是泰然自若、 旷达处之;
6、二是意存归隐、宽慰自解。“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就是身处危难之中仍泰然自若的鲜明写照。 他曾在给李之仪的书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遭迫害,受贬谪,被人推搡谩骂,无人识其是官,竟觉得这是可喜之事;由此种奇异心态可以体味到,苏轼当时的心胸旷达到何种程度。意存归隐是这首词的主要情感倾向。上片情怀,指向“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片情怀,收在陶渊明的“归去” ,上下一致,心意之所归都是隐逸江湖。上片说“竹杖芒鞋轻胜马” ,下片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理相承,都表现出对
7、官场险恶的厌弃,这无疑是作者意欲归隐的动因。而过片中的“醒”字,则隐含着诗人历经政治磨难而终于醒悟的意味。其临江仙中“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这一名句, 就产生在这首 定风波 之前不久,可见在被贬黄州这段时期内, 归隐的意向确实在苏轼的思想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他祟尚老庄哲学,深受禅学影响,颂扬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因而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苏轼一生始终没有真的归隐过,这说明,即使严遭挫折,他的基本思想还是在儒家的用世观念界内。因此,对苏轼的归隐意向,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宽慰, 这充分体现出苏轼淡薄功
8、名的宽阔胸襟和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四、品味语言,鉴赏形象.讨论: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点击投影)明确: 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 拄着竹杖, 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 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 莫 听” 、 “何妨” 、 “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 , 其“独不觉” ,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思考: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点击投影)明确: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 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五、学习
9、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讨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点击投影)明确: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 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讨论:即景生情、以小寓大的写法。明确: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景象, 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而且这个“大”是难以穷尽的:不仅有遇雨、吟啸、竹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晚照这一系列历历在目的自然真景, 还有苏轼仕途坎坷、 遭贬黄州、 渔樵杂处、 放浪山水, 乃至隐居山林、 啸傲江湖、 一蓑烟雨、超然物外等一系列在想像中展开的社会人生景象, 不仅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 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 在痛苦中旷达自解、 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 而且渗滤出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双方同意离婚协议之法律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能源设施安防监控工程项目合同
- 2024医疗器械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大连智能锁产品测试与质量控制合同
- 2024年度学校教学楼照明改造合同
- 2024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合作协议
- 2024年多功能砂浆添加剂采购合同
- 2024年全球贸易合作伙伴协议
- 2024年口腔门诊部员工合同模板
- 痤疮护理课件教学课件
- GA 1800.1-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1部分:电网企业
- 企业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课件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课件
-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 颈脊髓损伤-汇总课件
- 齿轮故障诊断完美课课件
- 2023年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大班社会《特殊的车辆》课件
- 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讲座课件
- 早教托育园招商加盟商业计划书
- 光色变奏-色彩基础知识与应用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修绘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