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 引言 二十世纪30年代Morris, Carnap, Peirce等的符号学研究。 “废物箱”解决语义学、句法学不能诠释的现象。 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科地位得到确认。 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1977)。 国际语用学会(IPrA)成立(1986);2005年月第9届年会 代表人物Levinson(1983), Leech(1983), Brown & Levinson (1978/1987)等。 90年代以后, Mey(1993, 2001), Verschueren (19
2、99), Thomas (1995), Sperber & Wilson (1986/1995), Blakemore (1996, 2002), Marmaridou (2000),Carston (2002)。 当代语用学的发展(90年代后期、本世纪初以外): (以研究议题为主线) a. Handbook of Pragmatics: Manual (Verschueren et al. 1995) b.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Pragmatics (Mey 1998) c. The Handbook of Pragmatics (Horn & Ward 2004
3、) 2d. Journal of Pragmatics,Pragmatics等(2000年以来)。e. 部分语用学新著(如Carston 2002, Levinson 2000, Marimaridou 2000, Recanati 2004等)。2. 研究视野的扩大化 80年代初,Levinson (1983)率先提出指示语、会话含意、命题、言语行为、会话结构等以语用-语言现象为重点的议题。 Leech (1983)提出以礼貌为核心的人际修辞原则等社交-语用研究,将焦点转向信息传递以外的人际关系,进一步拓展了语用学的探索范围。 狭义的语用观语用学研究的主流 广义的语用观 a. Verschu
4、eren(1986,1989,1995,1999)等坚持语言使用的语用功能综观论及语用学研究的综观论。 b. Mey(1998, 2001)等也主张泛式的语用研究; 微观语用学与宏观语用学之分。3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Pragmatics (Mey 1998),除传统议题以外,收入了人工智能、认知技术、电子邮件交流、人-机互动、超文本(hypertext)、远程信息处理等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还包含广播、喜剧、新闻编写、(大众)传媒、新闻发言、摇滚乐等与媒体有关的议题;涉及阶级语言、批判的语言意识、解放语言学(emancipatory linguistics)、霸权及
5、其语用(注)、意识形态、语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权力与语言、社会阶层等问题,都涉及语言使用与诸多现象的语用观。可见,语用学研究越来越边缘化。注:语用学刊物Pragmaitcs在2003年(Vol. 13, No.1)就权威或霸权(hegemony)及其语用问题进行过专题讨论,属于语用学与社会学、政治学、语言民族文化学(linguistic ethnography)等之间的交叉研究。4 再如,根据The Handbook of Pragmatics (Horn & Ward 2004)的如下议题,可略见语用学研究重心的变化: 第一部分涉及狭义的传统议题:含意、前提、言语行为、指示语、限定性与非限
6、定性用法; 第二部分涉及语用学与话语(或语篇)结构问题,涉及主题与焦点、信息结构、话语标记语、话语(或语篇)连贯、指代、省略的制约与事件参照、非句子的语用、言语行为的语用等; 第三部分涉及语用学的交叉研究,涉及语用学与语法学、语义学、语言哲学、语言习得、计算语言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以及词汇、语调的语用功能与表现; 第四部分涉及语用与认知,主要议题包括关联理论、明示与隐含信息、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语法构建的语用特征、自然语言理解中的默认推理等。5可见,以传统议题为主线的局面已被打破,出现了多议题、多视角、多学科融汇的研究格局,日益体现其有关语言使用的语用综观论。3语用学的跨面研究 交叉研究日
7、渐凸显 语用学与语法(如Green 2004) 语用学与句法学(如Goldberg 2004) 语用学与语义学(如Recanati 2004a, 2004b) 语用学与词汇学(如Blutner 1998, 2004) 语用学与语言习得/学习(如Rose & Kasper 2001, Kasper & Rose 2002)语用学与计算语言学(如Jurafsky 2004)等6交叉研究举例:31 话语/语用标记语一种微观语用研究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或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属于语用语言的微观研究。 属于语法边缘化现象。 类别问题。比如(1)话题
8、标记语(如speaking of );(2)对比标记语(如on the other hand);(3)阐释标记语(如above all, in addition);(4)重述标记语(如in other words,put it in another way);(5)推导标记语(如as a result,in short);(5)信源标记语(如allegedly, reportedly);(7)语态标记语(如ironically,strictly speaking);(8)评价标记语(如fortunately, sadly)等。它们所起的作用是语用引导与标记,且具功能的多样性,因此有学者直接将它
9、们称为“语用标记语”(Andersen & Thorstein 2000, Brinton 1996)。 1998年,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 30, No. 8)研究专刊。7 20012003年,Journal of Pragmatics上就多次出现以此为对象的微观语用语言研究。如:Norrick (2001)分析了话语标记语well和but ; Schourup (2001) 重新思考了well的语用功能; Erman (2001)以语料库为基础, 对比分析了you know时的语用差异; Chen & He (2001)分析了语用标记语dui bu dui
10、 (对不对)的语法意义和交际功能;Tree & Schrock (2002)探讨了you know和I mean的多功能性; Macaulay (2002)比较了you know的使用;Fuller (2003)讨论了you know, like, oh, well, Yeah, I mean等的语用标记功能; Cuenca (2003)研究了重述标记语(reformulation markers) 。 2004年,该刊又出现了如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探索:well (如Mller, and (如Dorgeloh), on the other hand (如Bell), that is, in o
11、ther words (如Murillo)等话语标记语、插入成分(如Grenoble),以及please (如Wichmann)等礼貌标记语、汉语中完成标记语guo le (过了)(如Pan & Lee)。832 词汇语用学一个新兴的语用学分支 1998年第一次出现的新概念(Blutner 1998) 涉及语用学与语义学, 尤其是认知语义学、词汇学、社会语言学等之间的界面。语用收缩:指某一词语所编码的意义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所指,是其意义在特定语境中所指范围或含义的缩小,如 “My furniture was broken”;“I wrote a book”等。语用扩充:包括原型意义的语用弱化、
12、延伸,指话语理解中某一词语或结构的原型意义或编码意义的语用弱化,取其在特定语境条件下非刻意的延伸意义,包括类别的延伸与扩展,如“Iraq didnt become Vietnam during the Gulf war”;“Roger Federer is the next Sampras”; “The man is an ox.”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义或结构理解时的选择方向、如何通过话语中某一特定词语或结构去触发语用推理、选择待释项等。 Blutner (1998, 2004), Fischer (2000), Lasersohn (1999), Wilson (200
13、4) ,Recanati (2004)等。933 语言习得/学习研究中的语用学介入不断拓展的交叉研究 Kasper与Rose (2001, 2002)相继推出了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和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等。语用能力的“可教性”与“可学性”。 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中学习者可利用哪些机会培养、提高语用能力?(2)如果缺乏语用知识的讲授,学习者是否可以发展目标语的语用能力?(3)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同作用? Barron (2003)提出如下问题:(1)当二语学习者在目
14、标语的社区中度过一定时间后,其语用能力与二语标准之间是否会出现趋同?趋异?(2)目标语文化接触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增加还减少语用迁移?(3)二语的语用能力发展是否存在阶段性?等。10 语用能力的评估与测试也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议题。 Hudson(2001)提出语用能力的三种评价手段:直接测量、半直接测量和自我评价 Brown(2001)描绘了语用能力测试的六种方法:书面完型填空、多项选择完型填空、口头完型填空、角色扮演、自我评价和角色扮演自我评价等。 语用输入、语用引导也是近年渐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如Takahashi (2001), Yoshimi (2001)。 英汉语学习中的语用迁移、语用-语
15、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对比。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期刊)。4语用与认知的日益结合 Sperber & Wilson (1995), Marmaridou (2000),Carston (2002),Sperber (2004)。 Francisco Yus Ramos收集的关联理论研究文献,网址: 。 以理想化的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简称ICM)。1141 模块与语用推理论认知语用学涉及的焦点问题 输入模块(input modules)、输出模块(output modules) 中枢系统(c
16、entral system) 语用模块(pragmatic module)、语用代码(pragmatic code) Carston, Sperber, Wilson等对模块论进行了反驳:(1)语用信息的处理依赖语境因素; (2)语用模块论不能合理解释话语理解中的不确定性; (3)有时交际并非只有借助语言代码才能实现。 Recanati (2004b), Wilson (2004a) 42 实验语用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实验语用学(experimental pragmatics)是最近在语用学研究中才出现的。 “它集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神经心理学于一体,以实验为手段,重点探索言语行为、含意理解与
17、推导、说话人意义等的认知基础。” (Noveck & Sperber 2004)12 新书Experimental Pragmatics (Noveck & Sperber 2004) 将语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整合起来;心理语言学等与言语交际有关的实验方法还未被用来检测现有的语用学理论。 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语用假设、语用现象等进行实证,分析对象包括间接性言语行为、语用推理与照应等,揭示信息处理的认知基础。 2005年4月14-16日英国剑桥大学将召开主题为“实验语用学:揭示会话的认知基础” 的研讨会, 代表包括认知学家。 美国Palgrave出版公司于2003年、200
18、4年推出了语用、认知与语言三者结合的丛书,如Optimality Theory and Pragmatics (Blutner & Zeevat), Linguistic Meaning, Truth Conditions and Relevance (Iten), Saying, Meaning and Referring (Frpolli)等,都涉及语用信息的认知,包括信息处理中的优选、语用推理与照应、意义及其最佳关联性等。 可见,语用学越来越不是一种狭义的单向研究,更多地体现出学科的交叉性、探索方法的多样性。 1343 优选论的尝试一种形式化的语用研究 优选论(optimality th
19、eory,简称OT)诞生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 创始人为音系学家Alan Prince 和认知科学家Paul Smolensky。 它最初用于音系学研究,后渐被借用到句法学、语言习得研究之中。 它赞同且秉承普遍语法的几个基本原则:(1)自然语言既有内容普遍性,也有形式普遍性; (2)自然语言受制于内在普遍原则的支配; (3)语法的可能范围是受到限制的; (4)原则和参数模型可用来解释具体语言的多变性。 OT假设:语法输出是最优的,输出过程是一个优选过程。在OT中,语法的最终目的并非寻求绝对合格的输出,它必须具备解决普遍限制冲突的能力,以便从众多的候选输出中选择最优项作为输出,这是优选论的实质。
20、 14 以上表明, 语法中存在某种选择机制, 优选过程就是输入和输出的选择过程,并遵循一定的形式化公式C1C2Cn, 其中涉及待选项的逐个排查, 直到最后确定最佳待选项。类似过程与关联语用论的话语理解过程存在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从多个待选项中进行选择, 确定一个最佳/最优项的过程; 不同的是, 它们遵循不同的原则,关联语用论遵循的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 Blutner & Zeevat(2004)等学者将优选论和语用学研究结合起来, 推出了优选论与语用学(Optimality Theory and Pragmatics) 议题包括:“重读代词的理解”、“焦点识别的优选化”、“优选论语用学与管约现
21、象”、“小品词前提触发语、语境标记或言语行为标记”、“输入-输出信息的非匹配性”、“非歧义编码的优选论状态”、“关联性与双向优选论”、“优选论句(语)法的结构”、“瑞典语中指示选择的多样性” 等。 探索重点是待释项的确定及其待选项的优先问题,及认知制约因素。15 类似研究在于尝试优选论与语用学研究的某些结合 。 会话含意、关联性、语用异常、语法化、结构相似性等均出现了新的解释,为语言现象的语用研究展现了新的探索路向与方法,拓展了语用学的视野。44 隐喻研究的认知语用趋向 隐喻、借代或转喻、反讽、反诘等,已非语言学新兴议题,多被视为不同的修辞现象。 A. 隐喻 关于隐喻及其应用,已召开五次国际研
22、讨会。 2004年, Journal of Pragmatics (No.7) 出现了一个研究专刊,主要议题包括隐喻的体验性/感受性、隐喻的语篇特征与隐喻的识别或理解、隐喻与转喻(借代)之间的关系、隐喻的民族文化语用观(ethnopragmatics)也称跨文化语用观 及语义分析、隐喻与翻译、隐喻分析的方法论。 触及隐喻的认知,比如隐喻的体验性与影射、概念隐喻及其认知识别程序等;还包括隐喻的语言功能、概念功能和交际功能等。16近来,隐喻研究中已提出隐喻翻译的认知观与认知途径(如Schffner 2004)。 Gibbs(1994)等将隐喻视为一种概念结构认知隐喻;认知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隐喻性话
23、语的理解再也不被看成是字面信息的推算过程,人们开始从Grice, Searle等理论以外去寻求新的解释,因为他们没能成功地对隐喻的属性进行解释,也未揭示其使用理据与表达力。 另外,说话人为什么使用隐喻性话语,从而增加听话人信息理解所付出的认知努力等,常规的语言学解释已难令众服。 Levinson(1983)也认为,隐喻的语言学解释很可能存在不完备性。 17 为此,Sperber & Wilson (1986/1995), Pilkington (2000)等从认知语用学出发, 认为隐喻仅是语言使用中的非刻意用法,同弱陈、夸张、转喻等一样, 属于常见的随意用法。 “随意言谈”(loose tal
24、k)指言语交际中话语信息传递的非字面用法, 也即某一话语所传递的交际信息并非是其一对一的字面意义, 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松散现象, 其理解需要语境介入、语用加工或推理。比如, “他是个诸葛亮”可喻指“他很聪明”或“他很有智慧”。 作用并非传统的文体功能或修辞效果, 而意在传递诗意效果(poetic effects)一种语境效果; 理解涉及在认知上寻找或构建关联性的语境假设, 最终获取隐含信息与说话人的交际用意。总的来说, 隐喻研究的认知语用取向是目前语用学关注的新趋势。再如, Wilson (2004), Carston (2002)。 就应用而言,关注最多则是其可译性、语言与文化迁移性在隐喻中
25、的体现,以及隐喻翻译中的替代、意译或删拆等。18 B. 转喻/借代(metonymy)“I like Shakespeare.” “There is a Picasso in the room.”K.Panther & L. Thornburg (2003) Metonymy and Pragmatic Inferencing四大部分: (1) 认知和语用学中的转喻;(2) 转喻推理和语法结构;(3) 转喻推理与语言变化;(4) 不同语言中转喻推理主要议题包括:(1) 转喻的认知操作与语用含意(cognitive operations & pragmatic implicature);(2)
26、转喻的概念合成(conceptual blending);(3) 语用推理的转喻基础(metonymic basis of pragmatic inferencing);(4) 转喻构建体(metonymic construals);(5) 语言行为的转喻编码/解码 (metonymic coding of linguistic action)等195文学语用学应用语用学的发展文学语用学(literary pragmatics)仍属于语用学的跨面研究, 也是其应用语用学的发展。语用学的方法和原则不单只普遍地应用于语言学各核心学科(音位学、句法学等)和边缘学科,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与理解话语有关的
27、所有领域:应用于文学、修辞学的研究;言言交际的实用性研究;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诸方面结合的研究:语言教学、人-机对话、人际交往(直接对话和间接对话)中的障碍研究;失语症人的语用能力研究,等。最早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中后期, 如van Dijk (1976)认为语用学和文学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 Pratt (1977)借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文学语篇中语用信息的表达; Leech等(1981)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小说、诗歌、戏剧等语篇的语用文体特征。随后, 文学语用学得到较快发展, 多部专著相继面世, 如(Hickey 1989), Shell (1991), Rudanko (1993), Mey
28、 (2000), Richardson (2002)等。 文学语用学的出现: 一是语言学, 尤其是语用学研究的扩展与延伸, 借用其方法与视角, 对文学语篇进行语用研究; 二是文学研究, 尤其20是文学批评的进一步拓展, 传统的文学批评只关注语篇本身, 而忽略读者及阅读行为, 因此批评的视角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 此外, 文学语用学的出现还可为文学翻译, 尤其是文学语篇的可译性等提供重要启示。 定义而言,存在如下纷说。Verdonk(Shell 1991)认为,文学语用学就是借用语用学的方法与原则,对文学语篇语言进行解释,尤其是作者和读者之间所进行的交际行为、交际信息的传递及所选择的语言形式与结构
29、、结构与功能的非对等性;Pilkington(ibid)指出文学语用学就是探讨文学交际的本质,并认为文学研究不能仅限于语篇的解释与评价,应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关注文学语篇的理解过程,描写与分析文学语篇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取效;Mey (2000, 见后页)认为,文学语用学研究作者(即语篇创作者)如何通过语言使用与读者(即语篇消费者)进行合作与体验,获取所期待的语用效果。 据此, 语篇生成与语篇解读具有言语交际的动态特征, 都是互动的交际过程, 这是文学语用学的一个基本特征。21“Literary pragmatics studies the kind of effects that authors
30、, as text producer, set out to obtain, using the resources of language in their efforts to establish a working cooperation with their audiences, the consumers of the texts. Such efforts rely on a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s of use of those resources, when directed at a particular audienc
31、e among the consumers of the literary work.”“These pragmatic effects cannot rely on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involved alone; what is required beyond those linguistic techniques is a thorough exploitation of all the contextu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use of those linguistic items.” (J. L. Mey, When voices Clash: A Study in Literary Pragmatics. Mouton, 2000: 12) 22 探索路向, 两种主要趋向: (1)内向型研究: 关注语篇中语言结构以外的语篇意义, 比如指示语、言语行为、话语结构的语用分析; (2)外向型研究: 关注的重点是文学语篇交际的复杂性、作者与读者的社会文化属性, 以及影响语篇交际与理解的社会文化因素等, 而非简单的信息编码与解码, 这体现了文学语篇所具有的社会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建标准化厂房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古诗鉴赏技巧》课件
- 《产品维护安全知识》课件
- 过零丁洋-文天祥-课件
- 《沁园春·雪》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2025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 2015年云霞昆明中考满分作文《语文课上》
- 《企业经营实战模拟》课件
- 《仓库管理基础知识》课件
- 幼儿园秋季卫生保健工作总结(4篇)
- 手术室的人文关怀
- 2024年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计划模版(4篇)
- (三级)工业机器人运用与维护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农贸市场通风与空调设计方案
- 辅导员年度述职报告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复习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全册)
- 四年级英语上册 【月考卷】第三次月考卷(Unit 5-Unit 6) (含答案)(人教PE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