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果与措施_第1页
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果与措施_第2页
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果与措施_第3页
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果与措施_第4页
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果与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辽河南部与教来河以东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年均降水450毫米左右,丘科尔沁沙地间滩地面积较大,低湿地较多,植被组合复杂而茂密;在东部边缘的西辽河与东辽河汇流地 区,水热、土地、生物等资源十分充足,是农、林、牧的高效生产区。今后应对土地利用进 行更科学的合理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并营造防护林,或进行草田轮作,增加牧业生产比重, 使农、林、牧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全面综合发展。在西部广,大坨甸地区,适宜耕种的 土地较少,只能利用一小部分作为农业用地。总之,教采河以东沙地,除东部边缘外,其余 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宜过大,并营造防护林,增加植被。对流沙要尽快采取植物治沙 措施或栽植防风固沙林加以

2、治理。其二西拉木伦河南部与教来河以西地区。这里气候逐渐干旱,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流沙 面积增大,沙丘间滩地数量少,面积小植被覆盖度较低,由光沙蒿、乌丹蒿等沙生半灌木群 落及一年生的先锋群落组成最基本的植被类型,灌丛和疏林都不发达,仅在老哈河以东有一 些榆树疏林分布。沙地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20%,其中流动沙丘占7%,半固定沙丘占7%, 固定沙丘占6%。本小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危害较重。今后发展方向应以牧为主,林牧结 合;对固定沙丘和甸子地草场进行轮牧,严禁滥垦、滥牧;对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进行围封, 建立草库伦、基本草牧场和稳定高产的粮料基地;对流动和半固定沙丘进行人工补播和飞播 沙生植物,

3、并栽植灌木和乔木;选择适宜地段,营造以锦鸡儿为主的灌木饲料林柳灌等经济 林和杨柳用材林;逐步形成乔、灌、草结合,带、网、片配置,建立林牧经济区,达到治理 沙害、发展生产的目的。其三老哈河与教来河的中上游地区,基质转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沙地面积不大, 约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1%。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比较温和湿润。河谷 滩地可作农业用地;陡坡应种草植树。科尔沁沙地北部,即大兴安岭东南侧山前的低丘漫岗 及西拉木伦河、查干木伦河、乌尔吉木伦河、呼虎尔河、霍林河等洪积平原上的沙地治理, 应从这里的自然条件出发。该区地带性土壤为暗栗钙土,草原植被为优势群系,灌丛化草原 为常见群落,

4、大都已开垦为农田,沙丘多集中于河流中下游一带,沙地面积267万公顷,占 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3%,其中流动沙丘占5. 5%,半固定沙丘占20%,固定沙丘占 27. 5%。从治理角度,此区可分东、西两个小区。在西半部,即西拉木伦河与新开河西北 部沙地,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42%,其中流抄占5%,半固定沙丘占15%,固定沙丘占 22%。这里的天然草原是良好牧场。今后应加强基本农田和草原建设,对不合理的耕地, 应退耕还林还牧;对退化的沙化草场,采用围封和人工种植优良牧草,逐渐恢复草场生产力; 对现有森林资源应加强保护和抚育,同时要建立农田、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 林,因地制宜营造薪炭林和灌

5、木饲料林,逐步扩大森林覆盖率,发挥其综合效益。在东半部,即新开河与西辽河之间的冲积平厘,由于历史上河水频频改道,形成了冲积沙堆与河流故道的低湿地交错分布的景观特色。沙地镶嵌其上,占科尔沙沙地总面积的11%。这 里沙地面积少,流沙比例小,水土条件优越,是重要的农业区,现在农田防护林已成林网。 今后在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同时,应扩大林牧比重;对现有草甸可建立基本草牧场或粮料 基地,促进猪、羊、肉牛的饲养;在搞好防护林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多种林种; 促使农林牧结合、协调发展,可建设成为岭东沙地的高效经济区。从上述科尔沁沙地变迁史和成因中,我们得到的启悟是多方面的。第一,对沙区经济建设要有生态

6、意识,我们 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并不优越,在开发时,必须克服随意性,在那里搞经济建设必须以生态建 设为主线,要搞无污染的工业,搞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第二,要搞沙产业,沙地的自然环 境不同于其他地区,要搞成套的、有特色的沙产业,以发挥沙地的优势。第三,对沙区的开 发建设要有辩证观。科尔沁沙地的土地资源丰富而多样,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储量大, 便于开发利用,且光热充足,雨热同季,生长期长,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如 何开发利用这里的土地资源,使它变成经济优势,则需要有新思路新观念,即必须牢固对立 辨证的开发观,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好原生植物基础上做一些合理的开发。在沙 区内开展生态农

7、业、生态林业,开发林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得当,沙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财 富来源,而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不注重保护,不考虑生态平衡,盲目地掠夺性的开 发利用,沙地资源不仅不能成为优势,而且完全是劣势了。第四,树立新的发展观。由“掠 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性开发”。长期以来,对沙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实行竭泽而渔的掠夺 式开发,对沙地资源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实施沙地开发与治理,必须注意以资源与 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重要前提,既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 益为代价,要对沙地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封沙育草,发展 乔灌草药相配合、农牧林副经相协调的具有

8、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第五,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特色经济、绿色产业。科尔沁沙地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植被景观比较多样、污染 较轻的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综合发展农 林牧各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草产业、沙产业、旅游产业、畜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在中国,人们把由于干旱等恶劣的气候条件自然形成的荒漠称为“沙漠”,将人为活动造 成的沙漠称为“沙地”,以此加以区别。所以,当地人通常把科尔沁沙漠叫做“科尔沁沙地”。与地球温室化一样,沙漠化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大环境问题。然而,由于日常生活 中我们不会面临沙漠化带来的直接威胁,所以很难实际体会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

9、,不 仅要“想”办法,还应该到当地去走一走,亲眼看一看,通过实际行动,加深对沙漠化的认识 和理解。传统的治沙方法之一,就是草方格。草方格是一种用稻杆和麦杆组成的格子状固沙网, 将草方格埋进沙中,可以有效阻止黄沙的蔓延流动。这种被誉为“天然之网”的草方格是中国 内陆地区修建横穿沙漠地带的铁路时为了防止黄沙覆盖铁轨而想出的办法。将收集来的稻杆或麦秆分成束。将成束的稻杆、麦秆铺平、铺匀是关键。用铁铲将草杆插进沙土里。格子形状的草方格完成。草方格不仅能阻止黄沙的流动,还能固定住被风吹来的植物种子,对光秃地带的草木生 长和防止沙尘飞扬效果显著。沙地被草方格固定住之后,就可以放心地栽种树苗了。科尔沁沙地主

10、要处在农牧交错带,它的形成有三个自然方面的原因:生态环境脆弱;土 壤机制不稳定;风势强劲,而且风的作用与干旱季节是同期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春季地热 和水回升缓慢,不利于环境的恢复。中科院沙漠所奈曼研究站站长赵哈林说,科尔沁地区的 沙化,更多的是自然因素,它使得科尔沁沙地对人类的扰动十分敏感。从历史上环境变化的 情况看,在科尔沁地区,凡生产经营活动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时期,植被总是逐渐恢复,而 以种植业为主的时期,环境总是趋于恶化,沙漠化急剧发展。这是因为草地畜牧业对环境的 扰动较小,而种植业对环境的扰动则比较大。与西北地区的沙漠相比,科尔沁沙地有其优越之处:水资源丰富。在沙丘上,你把手伸 进沙子

11、,能感到下面是湿润的。优越的条件引来了大批的开垦者,长期以来,滥垦、滥牧的 现象十分普遍。按道理,开垦耕地应选择甸子地,但现在早已侵入牧业的生态系统。农民所 烧柴草21%以上是从草场上砍的,这样算下来,平均每户每年要破坏3公顷草地。水利建设 也有弊端,由于水库较多,导致河流干枯,形成土地的次生盐渍化,而许多沙带分布在河流 的下风向;同时,由于灌溉用水较多,使草场、林地更加缺水。科尔沁的片片牧场,难道要被白沙覆盖?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赵哈林认为,科尔沁沙地算是容易治理 的,只要停止破坏,半流动的沙丘五年就能变样,整个科尔沁地区有个20年左右就能恢复 生态。在这里种草栽树成活率

12、很高。那么,怎样才能使科尔沁地区的沙化逆转呢?首先,科尔沁地区大多数旗县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35人,在这种人口密度下, 最容易形成粗放的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具有破坏性的轮闲耕作制的发展,人地关系变得十 分简单和脆弱,容易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不能有效地调整生产方式和耕作方式,就很难 扭转沙漠化的迅速蔓延。因此有关专家认为,在科尔沁地区,应彻底消除轮闲耕作,发展集 约式精细耕作;增加作物种类,消除单一种植结构,发展粮草轮作、间作、套种,以养促用; 发展畜牧业规模舍饲经营。第二,采取有效措施稳固土壤机质,减少有害营造力因素的作用。在植树造林、封沙育 草的同时,以其它方式增加地面覆盖,如秸秆还田

13、和种植春小麦等;冬春季节加强灌溉,增 加土壤的水分含量。第三,土地、降水、植被等,既是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有关的自然因素,又是农林牧业 生产赖以发展的可再生资源,对其应加以保护、培育、改良和合理利用,提高持续生产能力。 如对天然植被进行保护和改良,使之不断更新复壮;对天然草进行合理放牧,确定合理放牧 强度,划区轮牧;开发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防渗渠道,发展滴灌、喷灌、渗灌等,进行作物 合理配置。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科尔沁沙地确实正在发生大面积的逆转,发生逆转 的多为70年代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沿交通干道 两侧和农田、村庄周围大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网,在沙

14、漠化逆转比较大的地区如赤峰、翁牛 特、敖汉等旗市,造林面积都很大;奈曼旗章古台苏木去年一年便形成主副林带74条,构 成100个网格。为了治理沙漠,一些地方还建设了穿沙公路。在奈曼的巴苇穿沙公路上,我 们看到路边的沙丘的边沿部分,都被人们以掩埋秸秆的方式固定住了,而且栽上了易成活的 灌木。二是大规模人工种草,退耕还草,通辽市去年完成退耕面积58万亩,种草169万亩, 划定禁垦禁牧区;同时,该市还严格限定人均耕地数量,超过限定数量的耕地和15度坡以 上的耕地,要求全部退耕还草。三是对牲畜实行了圈养,或划定区域定时放养,有的地方基 本上根绝了山羊等对草地破坏较严重的牲畜。“管蹄子、封坨子、种甸子,已

15、成为科尔沁地 区农牧民的口号。赵哈林认为,科尔沁沙地治理的下一步,是坚持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因为 单纯强调生态保护是不够的,对广大农牧民也是没有吸引力的;应该让他们在环境治理的同 时得到效益,这样的治理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从1994年开始,科尔沁的荒漠化情况不断恶化,森林面积也一度降到了 5.2%,国家 为此采取了专门的绿化对策。通过多年的努力,科尔沁地区2006年的森林覆盖率恢复到了 17 %,今后我们将为实现森林覆盖率25 %的目标继续努力。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效显著通辽市位于科尔沁沙地腹部,总土地面积8891万亩。地形地貌属 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气

16、候属北温带大 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无霜期为90至150天,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 毫米。植被类型主要由干旱草原植被构成;水系以西辽河水系为 主,境内有大小河流40多条,自然湖泊600多个。全市共辖5旗1 市1县1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 310万,其中蒙古族140万, 占全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4,是我国蒙古族最集中的地区。经济 类型属于以农为主农牧并举的经济类型区,2006年度,全市粮食 产量85.8亿斤,牲畜存栏1364万头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3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23: 39: 38。财政收入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82元和3794元。一、科尔

17、沁沙地治理进展情况及成效通辽市沙地面积4086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是 科尔沁沙地的核心。历史上,通辽地区是水草丰美的疏林草原。 建国以后,由于人口、政策、气候、传统生产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使通辽地区成为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到上世纪80年代 末期,沙化土地发展到总土地面积的77.6%。沙漠化直接威胁人民 群众的生存,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严峻的现实,从上个世 纪80年代初开始,通辽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与风沙危 害进行抗争。特别是近几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三北”防护 林、退耕还林工程的历史机遇,围绕“创建绿色工业城市”的发 展定位,全力推进防沙治沙,以年均完成

18、造林160万亩,封山(沙) 育林100万亩,综合治沙400万亩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目前,全 市森林面积达到1964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达到了 1235万亩,森 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8.9%提高到现在的22.04%。2500万亩沙地、900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900万亩农田、1100万亩草 牧场得到了林网庇护,治理区初步构建起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 合、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生态防护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据中科院监测数据显示,近十年间,科尔沁沙地在通辽市范围内 的沙漠化面积减少了 1155万亩,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 度的良性逆转。我们在防沙治沙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

19、)落实责任制,为防沙治沙提供领导保障多年来,通辽市各级党委、政府将防沙治沙工作纳入重要议 事日程,把生态建设作为通辽市最大的基础工程认真组织实施,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票否决的“两个一”领导责任制,切实把 生态建设作为硬性目标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真正做到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全党动员, 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良好氛围。(二)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提升防沙治沙总体水平在认真抓好国家“三北”四期、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的同时,市和各旗县市区都结合实际,确定辖区生 态建设重点工程,一抓五年不变。19992003年,全市实施了“5820”工程

20、,五年高质量完成造林保存面积642万亩;2004年, 又实施了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百万亩”示范工程。工程规划 利用5年时间,在全市生态区位比较重要、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比 较严重的区域,建设100万亩综合治沙示范工程;在沿河两岸和平缓沙区建设10 0万亩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四年 来,高标准建设“双百万亩”工程224万亩(其中商品用材林105 万亩,防护林119万亩),在两大工程的带动下,全市防沙治沙实 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重建设轻管理向全面质 量管理转变。(三)不断活化机制,推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通辽市积极鼓励、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防沙治沙,把科 尔沁沙地治

21、理列为对外招商引资的基础项目,出台了关于加强 招商引资造林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非公有制防沙治沙的优 惠政策。将拍卖、租赁、承包以及无偿划拨宜林沙荒地治理开发 的使用年限放宽到3050年,流动半流动沙地延长到70年,并且 允许继承、转让和抵押。在商品用材林建设中,推行“先卖后造、 边造边卖、先造后卖”的机制,明晰了 “林木”的权属,解决“建 设”与“管护”的关系。通过不断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所 有者、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了防沙治沙由政府推着走 的向各类经营主体争着干新局面。全市在连续干旱和资金严重不 足的不利条件下,每年造林都在16 0万亩以上。(四)坚持科学防沙治沙,提高生态建设

22、成效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要求,不断加大科技 支撑力度,探索、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防沙治 沙质量。科学地确立了 “两结合、两为主”(即:乔灌草相结合, 以灌草为主;造封飞相结合,以封为主)的生态治理方针。根据 不同的立地条件,总结推广了“两行一带”、生物经济圈、近自 然林、植物再生沙障、山区小流域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 合等12种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在造林技术上,研究、推广、应用 了机械钻孔造林、容器苗雨季造林、使用生根粉、保水剂造林等 10余种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这些模式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 了防沙治沙的综合效益和质量。(五)坚持依法治沙,不断巩固和扩大建设成果

23、在防沙治沙中严格贯彻执行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 原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监督,严厉打击乱垦滥牧、乱捕滥 猎、乱采滥挖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市委、政府出台了关 于全面实行禁牧,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生态畜牧 业的意见、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决定以及市人大常委 会做出的关于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定等 一系列配套政策,把舍饲半舍饲、划区季节性禁牧作为防沙治沙 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改变传统的粗放型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向 以舍饲半舍饲为主的生态畜牧业转变,为林草植被自然修复创造 条件,为防沙治沙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坚持自然修复与 人工恢复相结合,切实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及封

24、禁保护区建设。目 前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了 1092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 积的12.1%;建设封禁保护区4处,260万亩。通过自然保护区和封 禁保护区的建设,不仅使通辽市境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保 护,而且有效地遏制了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的进一步蔓延。(六)坚持治沙治穷相结合,大力发展林沙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统筹协 调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加大了林沙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利用,大力 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加大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全市有木 材经营加工企业698家,年注册加工能力200万立方米,实际加工 量近10 0万立方米,产值4亿多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商

25、品用材林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建设面积达1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 500多万立方米,百万亩沙地林木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实 施,以沙地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已形成规模,效益显著。同时, 依托资源优势,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鼓励农牧民群众建立 沙地生态经济圈,搞林下养殖业、林下间作农作物,全市农牧民 的平均林下经济收入每年可达120元。已初步形成了以种养加、产 供销为主的林沙产业发展格局,全市的林产业产值每年达20多亿 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沙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通辽市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着许多 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投入严重不足,防沙治沙工作任重道远。通辽市是科尔

26、 沁沙地的主体地区,是全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但多年来,国家 在通辽市的生态建设项目和投资一直比较少。目前,全市有沙质 耕地、坡耕地400多万亩,“三化”草牧场3000多万亩,还有未治 理的沙化土地近3000万亩,水土流失地900多万亩。这部分土地立 地条件差,加之连年干旱,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平均亩治理成 本在200元以上。如果按照现在国家的投资规模,科尔沁沙地全面 治理至少还需要200年。沙地得不到治理,沙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就 得不到改善,全市生活在沙区的70%以上蒙古族人口和80%以上的 贫困人口致富达小康就无从谈起,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关系到民族地区的

27、团结稳定。二是治理成果依然脆弱,存在二次沙化的趋势。多年来,通过人 工建设新形成的植被刚刚进入恢复生长阶段,植物群落稳定性差,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特别是连年的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植物成活、生长十分困难,个别地块的人工林出现连片死亡的现 象。如果不加强生态建设成果的管理,就有可能导致人工建设的 植被衰败死亡,20多年的生态建设将前功尽弃,再次演变成沙化 土地;三是人为隐患仍然存在,生态保护难度大。通辽市畜牧业 比重大,且大部分牲畜集中在山沙两区。由于多年持续干旱,饲 草产量逐年下降,导致人(畜)地矛盾愈加突出。尽管采取多种 禁牧措施,仍存在着偷牧、滥牧现象。另外,随着近几年国家惠 农政

28、策的出台,农牧业生产成本降低,农畜产品价格攀升。农牧 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滥垦现象有所抬头,对生态保护构成较大 威胁。加之持续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无法自我修复,使临界于沙 化与非沙化土地之间的科尔沁沙地,渐变成新的沙化土地。二、今后一个时期防沙治沙工作打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住国家启动全国防沙治沙 规划(2005-2010年)的战略机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 创新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依法治沙,全力抓好国家 重点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沙区特色产业,推进通辽市沙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防沙治沙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紧紧抓住通辽市被列为“全国 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示范区”的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采取综合措施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 植被,尽快使仍在扩展地区的土地沙化趋势得到遏制,尽快使己 治理地区的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尽快使广大沙区的生态状况明显 改善。到2010年,通过划定封禁保护区,完成防沙治沙任务4920 万亩,其中林业治理任务520万亩,草原防治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