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十篇_第1页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十篇_第2页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十篇_第3页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十篇_第4页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十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十篇导语: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以下是橙子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欢迎阅,土 介.一FX.读参考。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的,作者是小说作家罗贯中,所以书中的人物在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因为是小说,故事经过了作者的加工。书里把许多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如:勇猛善战的张飞和赵云,义薄云天、宁死不降的关羽,爱民如子的刘备,神机妙算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和凤雏先生庞统等等。整本书围绕了三国的君主曹操、刘备、孙权的斗争来写的。 他们都自立为帝, 想平定天下, 斗了个你死我活,结果却被晋王司马炎统一了。看完这本书, 里面的英

2、雄人物好像就浮现在我眼前, 我从书里学到了很多很多,从这些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很多。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刘备和诸葛亮等回到新野后,立即封诸葛亮当军师, 两人一起吃饭, 一起睡觉经常彻夜不眠地讨论国家大事,诸葛亮对形势的精辟分析使刘备十分佩服。诸葛亮又叫刘备、 赵云领兵在博望山下迎击曹军, 一开始只许败,不许胜,等关羽、 张飞烧掉曹军粮草才前后夹攻。诸葛亮又叫关羽取预备引火之物,等曹军进入山后,立即放火。只听四周喊声震天,一排排火箭射了下来,不一会,四周变成了一片火海,这时,刘备和赵云率领兵马杀了过来。我从中感受到刘备很器重诸葛亮。诸葛亮很聪明,足智多谋,有很棒的见解,安排十分妥当

3、,很厉害!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单福胸有成竹。他对刘备说: “不能让曹军入境,关云长率军从左迎击,张飞率军切断曹军的后路,主公和赵子龙率军正面迎敌。 ”由于单福调遣得当, 刘备的军队大获全胜, 曹将吕旷、 吕翔被杀,三千兵马被活捉。刘备更加信任单福了。曹军主将曹仁听说先锋被杀, 率领大军杀向新野, 在城外摆了个“八门金锁阵” 。 单福叫赵云破了 “八门金锁阵” , 又把曹军打得大败。曹仁带着残兵败将回到许昌,向曹操汇报说: “有个叫单福的人当了刘备的军师,这人足智多谋,十分厉害。 ”我读了这些片段后,感受到单福很有才华,很聪明,能力大,足智多谋,令我佩服不已。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有一年夏天, 曹

4、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 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 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 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 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 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 “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

5、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 我们快点赶路, 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 孙权拥兵东吴, 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

6、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 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 杨慎词云: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

7、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 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 !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 “挟天子以令诸

8、侯” , 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 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 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 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 在

9、危急时刻急中生智, 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 在某些时候, 刘备毕竟也是 “官” 场之人, 心思紧密。 但他的用人之心, 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 “若嗣子可辅, 辅之, 若其不才, 君请自取。 ” 这一招可真歹毒。 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 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必善用心计的刘备一定是贻笑九泉了吧! 若这不算, 那么吕布之死又怎么解释呢?作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为又何以成英雄呢?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 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 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

10、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 !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 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 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 最终他的逝世, 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其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

11、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 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三国演义读书笔记7 我家有许多藏书,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 三国演义 。每当我翻开那本厚厚的书时,总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关云长是一个: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汉寿亭侯) ,他的出场是温酒斩华雄

12、, 后斩袁绍名将颜良、 文丑, 令众诸侯听得其名都闻风丧胆,后来不幸被曹操俘虏, 但后来一得知旧主刘备在袁绍部, 立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来跟随刘备打遍天下。张飞, 字翼德, 黑脸, 落腮胡子, 他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军近百万, 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 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的时候,在瓦隘口用巧计捉住蜀中名将严颜,并用诚心降服了他。说到赵云, 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单骑救主, 在曹操百万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和刘备之妻甘夫人,砍死敌将五十多名,砍倒大旗两面,并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

13、说到马超,他可谓是忠、孝、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说到黄忠, 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 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亮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三国演义 中的人物写得十分细腻, 而写计谋却比它还略胜一筹。在官渡大战中,一开始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粮缺,而袁绍兵精粮足,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实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 正当曹操只有几

14、天粮草时, 袁绍降士许攸献策率三千轻骑直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曹操用此计果然打败袁绍,威名远扬,灭袁绍二子后,终于统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战中, 水军都督周瑜和诸葛亮都知要火攻, 这是江东名士庞统到了曹军中故意献上了连环计, 诸葛亮预测到傍晚会有东南风,可一举攻破曹军,但必须有一个人去诈降,这是老将黄盖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将曹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在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军事要地街亭失守诸葛亮闻讯大吃一惊,这是西北角魏军已经杀过来了,诸葛亮立即将城中旗帜放倒,大门敞开, 自己在楼上弹琴。 司马懿来后大惊, 没过一会儿就退兵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三国演义在每一场战斗中,用尽了各

15、种各样的谋略,浮现出一个个骁勇的武将,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辩士,在一起斗志斗勇,将每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三国演义中如果将一个个谋略去掉, 那剩下的只不过是打打杀杀, 如果将一个个人物的神情、话语去掉, 那剩下的就更没劲了, 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们在三国演义中的分量是多大了。 我从这里还学会了许多写人的方法, 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话语, 而忽略了另一个写作要素神情, 在三国演义中往往只要用一个人的某一个神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让我们学会了描写人物要有典型性。 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上,比如说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作者把诸葛亮描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许多史料记

16、载中,诸葛亮并不象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我一时之内还无法将三国演义讲完, 俗话说得好: 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来看看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 我今天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印象。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的人物, 也是十分奸诈的人。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 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

17、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 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 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 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 做人不能太狡诈。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 他以至仁至义, 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 还带着百姓逃命, 他管理一个新野, 或是徐州, 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

18、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一同创建事业, 这才是成功之道。 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 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 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 致使败给了兵力较

19、少的曹操。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 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 因为忠言逆耳利于行。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 ,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 “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 “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 。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 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 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 不然也不会败了。 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 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 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 致使后

20、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 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 也给我许多启示。 那些贪财, 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 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 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 曹操也有点好色, 张绣投降后, 曹操在营中寻乐, 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 也得不到好结果。 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

21、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三国演义中, 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 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 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 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 “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 “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

22、他日,王问禅曰: “颇思蜀否?”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 求见禅, 曰: “王若后问, 宜泣而答曰: 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 无日不思。 ” 会王复问, 对如前。 王曰: “何乃似郤正邪! ”禅惊视曰: “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 酒至半酣, 司马昭谓贾充曰: “人之常情, 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 “颇思蜀否?”后主曰: “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

23、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 赐住宅, 月给用度, 僮婢百人。 刘禅为表感谢, 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 个个泪流满面。 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 “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 “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 “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 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 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

24、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 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 “ 你说的一点不错呀! ”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 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 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 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