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骄阳似火生命蓬勃半路蛙声迎步止,阵阵蛙声,声声蝉鸣,又见荷花别样红。走过春的绚烂,路过初 夏的清凉。晚风来去吹香远,藏薮冬青几树花,树影明灭之间,不觉夏日已深。6月21 日,迎来夏至节气。夏至很古老,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早在公元前七世纪, 古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夏至很热情,三庚不久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 伏天。与此同时,夏至也是生命的旺季,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云:夏至,五月中。夏, 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万物到了此时都生长到了最大、最茂盛阶段, 各种瓜果都开始成熟,动物的繁衍、生长也到了最快的季节。可谓骄阳似火,生命蓬勃。夏至:骄
2、阳似火生命蓬勃(标题即论点。)骄阳渐近,绿意正浓,蛙声蝉鸣中,仲夏已至,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第十个节气一一 夏至。(开篇由物候变化,引出夏至话题。)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作为最早被古人识别确定的节气之一,夏至有着独特而 鲜明的地理特征。先秦时期,人们使用圭表观测日影的长度变化,将一年中正午时表影最短 的一天定为夏至。古人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 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即北回归线附近,所以这一天是北半球夜最短、 昼最长的日子。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天时将逐渐缩短。由此可见,夏至这个名字,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盛夏来临”的意思。月令 七十
3、二候集解中说: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 大而至极也。万物始发于春日,经历了风雨阳光的滋养,此时生长开展到了极致,草木繁 茂,鸟兽壮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构成了四时中最盛大的篇章。三礼义宗中如此解释至 的含义: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 至,故谓之至。夏至这一天阳气到达鼎盛,即将衰退,而阴气在此时萌生,此消彼长,阴 阳开始转换,所以又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由夏至的地理特征,引出并阐释夏至的多重 含义。)在古人眼中,物候变化与阴阳交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 鹿的角向前生,所以鹿属阳兽,夏至阳气始衰而阴
4、气生,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蜩始鸣,夏 蝉生于盛阳,感阴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生于沼泽地的植物,到了夏至,像半夏这 样喜阴的生物开始生长。(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虽然夏至这天阳气最盛、太阳的光照和能量最足,但还不到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俗 话说夏至不过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过了夏至,气温还会继续升高,令人难耐的暑伏天 气才刚刚拉开序幕。江淮地区此时正是阴沉多雨的梅雨季节。假设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缠绵不休的阴雨难免令人心生晦暗,黄梅雨”也常被文人借以抒发 心中愁闷。但对于农人和地里的作物来说,夏至雨水值千金。冬小麦刚刚收获,北方的夏玉米 和
5、南方的水稻正值旺盛的生长期,此时温度高、日照长,植物的需水量大,水热同季将非常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充足的雨水和光照也催生了田间的杂草虫害,所以农谚云:过了夏至 节,锄头不能歇。夏收结束,农人依旧顶着仲夏的湿热劳作在田间,滴下的汗水饱含生命的 不易,也寄托着期望、孕育着收获。(夏至过后气温持续升高,但充足的雨水和光照也寄托 着期望、孕育着收获。)夏至是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自古有在夏至祀地祭祖,以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 获得秋报的习俗。过夏至节的习俗演变至今,我国一些地区仍然保存着在夏至前后拜神祭祖 的传统,人们用新麦制成的面食来供奉祖先,并提供品尝,以表达尝新、感恩、祈求护佑之,也I 0现今
6、流传更广的夏至习俗大概是吃夏至面。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新麦制成的 面条散发着麦香,搭配时鲜过水做成凉面,炎炎夏日食用再舒服不过。杜甫曾将喜爰的槐叶 冷淘(一种用槐叶制作的凉面)写入诗中:“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 投此珠。可见古人与我们一样贪恋清凉美味。除了面条,各地还有其他的夏至食俗,但都 离不开应季尝鲜、清热消夏的本意,渗透着因时而适、顺应天时、天人相应的古老智慧。(夏 至习俗:祀地祭祖、吃夏至面。)阴阳消长,时序更迭,生命随四时流转。夏至时节万物荣极,也正是我们挥洒汗水、 耕耘不辍,在骄阳下感受生命律动的好时节!(总结全文,展望期待。)来源:2022年06月21日光明
7、日报【时代警语】阴阳消长,时序更迭,生命随四时流转。夏至时节万物荣极,也正是我们挥洒汗水、耕耘不辍,在骄阳下感受生命律动的好时节!【思维串联】开篇由物候变化,引出夏至”话题.起【考点精练】.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虽然夏至这天阳气最盛、太阳的光照和能量最足,。俗话说夏至不过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过了夏至,气温还会继续升高,令人难耐的暑伏天气才刚刚拉开序幕。 江淮地区 假设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缠绵不休的阴雨难免令人心生晦暗,黄梅雨”也常被文人借以抒发心中愁闷。但对于农人和地里的作物来说,夏至雨水值千金
8、。冬小麦刚刚收获,北方的夏玉米和 南方的水稻正值旺盛的生长期,此时温度高、日照长,植物的需水量大,水热同季将非常有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充足的雨水和光照也催生了田间的杂草虫害,所以农谚云:过了夏至节, 锄头不能歇。夏收结束,农人依旧顶着仲夏的湿热劳作在田间,滴下的汗水饱含生命的不 易,o.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夏至时节,佳木秀而繁阴,万物自在生长。南宋范成大喜晴诗中写道:连雨不知 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唐刘禹锡竹枝词中也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雨过天晴终有时,又何必囿于一时的阴晴?对于夏至,你有什么独特体验吗?请就此写一段抒情文字,不少于300字。【相关链接】夏至的“至,是什么
9、至?夏至的至,强调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这一天我国大局部地区日照时间为一年中最 长,太阳高度角到达了一年中的最大值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夏至的至是什么意思呢?是到来的意思吗?其实,这里的至指的是极、最,强调 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极致。极致,其中又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北半球白昼时间在一年中最长。夏至当天,除海南等地外,我国大局部地 区日照时间为一年中最长,且昼长均大于夜长,越往北昼越长。如哈尔滨日照时间在16小 时左右,南京可达14小时,即便在海口,也有13小时。第二层含义是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球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日暑, 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夏至这天,太
10、阳光直射日唇的唇针,无法形成影 子以在号面上指示时刻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此时的北半球 太阳高度角最大,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区域。在我国大局部地区,夏至这天,太阳高度角到达 了一年中的最大值。事实上,整个二十四节气都与太阳高度角紧密相关。古人发现,随着太阳的移动,物体 的影子也会相应移动。利用仪器,他们还慢慢发现了日影最短的夏至和日影最长的冬至,并 通过测量相邻两年的冬至时刻,确定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接着,又利用日影长短变化规律, 结合气候寒暑变化规律,确立了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逐渐勾勒出一年 四季的图像。日照时间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那么夏至是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呢?其实,因为光 照时间长、地表太阳辐射充足,夏至时气温确实会比拟高。但夏至之后,因太阳光照将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云计算服务框架合同
- 2024年云计算服务合同及数据处理安全协议
- 2024年广告发布合同(含广告内容规范)
- 2024年婚姻财产分割申请书
- 2024年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合作协议
- 2023年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合作合同
- 2024年保密协议及非竞争条款
- 2023年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坦洲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定制:煤矿通风管道维修合同
- 植物盆栽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中小学天文知识竞赛初赛试卷
- 2024年10月时政100题(附答案)
- 2024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证考试题库
- JJF(苏) 275-2024 测斜仪校验台校准规范
- 【9道期中】安徽省黄山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详解)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带答案】
- 2024年医疗污水处理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 2024年官方兽医考试题库(单选题)
-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制度
- Unit 5 Fun Clubs Section A Pronunciation 1-2e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