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第1页,共32页。内容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六.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挑战第2页,共32页。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第3页,共32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第4页,共32页。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5页,共32页。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

3、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第6页,共32页。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第7页,共32页。5.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

4、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第8页,共32页。 1991年11月,在十一届八中全会上指出要“加快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启了我党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走向行动的新局面。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 1996年,“九五”计划(1996-2000年)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为国家的两项基本战略,并以这两项战略来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第9页,共32页。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存首位,提

5、高资源利用效率” 2002年中共十六大会议上强调: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将其确定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第10页,共32页。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新任务。 2012年,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提出要“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11页,共32页。 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

6、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三五”计划,这是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 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第12页,共32页。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第13页,共32页。 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2

7、.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第14页,共32页。3.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 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转变 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着力抓好五项工作: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深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

8、境问题;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第15页,共32页。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才、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16页,共32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

9、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第17页,共32页。2.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资源问题:人口 耕地 淡水 森林 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污染 臭氧空洞 荒漠化问题 2015年,北京城区上一次出现沙尘暴还是在2002年3月20日,此次大范围沙尘暴是近13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强沙尘天气。第18页,共32页。 2015年11月23日, 甘肃尾砂泄漏重大突发环境事故引发陕西水污染被污染的水源第19页,共32页。大气污染严重,北方冬季雾霾严重第20页,共32页。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10、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第21页,共32页。推动节能减排 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第22页,共32页。发展循环经济 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

11、排放和产业技术链接技术,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第23页,共32页。加强宣传教育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要提倡从我做起,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家庭和公民的自觉行动国家重视环境投入社会倡导环境建设企业重视环保生产个人重视环保生活第24页,共32页。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问责监督机制 在宏观规划、制定政策、经费投入上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明确导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第25页,共32页。六.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挑战-雾霾启示录第26页,共32页。 讲到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

12、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 。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雾霾启示录第27页,共32页。1952年伦敦遭遇“雾都劫难”第28页,共32页。伦敦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经验 1.政府部门重视环境保护,以加大投入和加强立法方式不断改善和规范污染空气的生产、生活方式。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文件。 2.英国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以伦敦市区的地铁系统为例,自1856年伦敦市首条地铁线开建至今,伦敦地铁站的数目已超过273个,站间距离平均为1.5公里,站与站之间步行可以方便到达。 3.自2003年开始,伦敦市对于私家车进入市中心征收拥堵税,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