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新第七章界址点测量_第1页
地籍新第七章界址点测量_第2页
地籍新第七章界址点测量_第3页
地籍新第七章界址点测量_第4页
地籍新第七章界址点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界址测量本章重点内容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2.界址点测量外业作业方法与注意事项3.界址点坐标计算(极坐标法和交会法)7.1 界址点坐标7.1.1 界址点坐标的定义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7.1.2 界址点坐标的意义1.确定宗地地理位置、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2.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意义上的保护作用,恢复界址点的法律依据3.方便管理、规划设计7.1.3 界址点坐标精度依据: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国一般为35cm日本分为6个等级我国分为3个等级 精度等级界址点位置限差(cm)中误差最大

2、限差甲1甲2甲3乙1乙2乙3271525501006204575150300 日本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要求7.1.3 界址点坐标精度(续)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cm 相邻界址点之间的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10.0地价高地区、城镇外围或街坊内明显界址点二7.515.015.0地价较高的地区,城镇街坊内隐蔽界址点、村庄内界址点三10.020.020.0地价一般地区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1.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2.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3.注意事项界址点测量的

3、作业方法和精度必须符合地籍测量规范的规定。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1m。7.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7.3.1 准备工作1.界址点位资料的准备收集本区的地籍调查表 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根据地籍调查表进行外业踏勘,在适当比例尺地形工作底图上用红笔清晰地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用作地籍测量的外业工作导图。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7.3.2 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1.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6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多于3个方向时应归零,归零差应小于24,对中误差不大于3mm。2.当界址点多于6个时或每测1520个界址点

4、,应以定向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3.用测距仪测距时,两次读数,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cm; 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中心到界址点间的距离的改正。 7.3.2 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续)4.边长记录至0.01m,角度至1,坐标计算至0.01m。横向偏心:如图A,当棱镜与测站的距离、测站与界址点的距离相等时,角度和距离可分开测记。纵向偏心:如图B,当棱镜、测站、界址点在同一方向上时,且棱镜底部紧贴界址点,应加上棱镜厚度 图A图B7.3.2 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续)7.3.3 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1.计算界址点坐标2.反算界址边长3.填写界址点误差表4.计算5.计算宗

5、地面积6.整理资料7.3.4 界址点误差检验 界址点号测量坐标检测坐标比较结果X/mY/mX/mY/mx/cmy/cms界址边号实量边长/m反算边长/m检测边长/m1/cm2/cm备注界址点坐标误差表界址间距误差表7.4 实地测定界址点坐标计算公式7.4.1 极坐标法已知条件:两点坐标A(XA、YA)、B(XB、YB)观测数据:、S求界址点P的坐标P(XP、YP)最常用的测定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基本公式:7.4.1 极坐标法(续)特点及适应范围:精度较高,速度较快。极坐标法与其他定点方法相比,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应用广泛。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效率低,成本高。它

6、适应于规划整齐,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是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7.4.2 交会法1.角度交会法已知坐标: A(XA、YA)、B(XB、YB)观测数据:、求P点坐标P( XP、YP), P点坐标可由前方交会公式计算特点及适应范围该法施测简单,不受距离限制,但外业设站多,工作量大。该法适用于对难以到达或难以量距但又通视的明显界址点的测定。7.4.2 交会法(续)7.4.2 交会法(续)2.距离交会法已知条件: A(XA、YA)、B(XB、YB)观测数据:S1、S2求界址点P的坐标P(XP、YP)基本公式:适用范围:距离交会法施测简单,精度较高,适用于测定二类界址点及原

7、界址点位置的检查和恢复,变更界址点的测定等,在控制点上直接交会的测站点,也可用于一类界址点的测定,但应注意交会角不能太差。7.4.2 交会法(续)PBAS2S17.4.3 内外分点法特点和适用范围:内外分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精度很高,但该法受地形限制,要求已知点的连线必须通视。它仅适用于规则建筑物外侧呈线状排列的界址点的测定。7.4.4 直角坐标法(又称截距法)通常以一导线边或其他控制线为轴线,测出某界址点在轴线上的投影位置,量测出投影位置至轴线一端点的距离。解求步骤:求SAP;求;求AB;求AP;求XP、YP特点及适应范围:直角坐标法施测简单,易懂易做,垂足点的精度不受地界和建筑

8、物离测线相对位置的影响,精度较高缺点是目标点到垂足的距离受获取的垂足点位置精度的限制。在大量的界址点测量中,它仅仅是对极坐标法的补充S2PABP1S1 界址点测定方法的选用1.GPS RTK和极坐标法已成为测定解析界址点坐标的首选方案; 2.定点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区情况、精度要求、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条件、综合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区别对待,灵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7.5 勘界测绘7.5.1 勘界测绘概述1.行政勘界定义是指毗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实地明确勘定毗邻行政区之间的政区界线,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树立界桩、进行测绘、标绘边界线

9、、签定边界线协议书等,运用法律手段将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固定下来,以达到稳定边界且便于管理的目的。2.勘界测绘定义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 它是在确定界线实际走向以后,在实地埋设界桩,测绘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走向工作。7.5.1 勘界测绘概述3.勘界测绘特点 勘界测绘是政府行政行为,其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勘界测绘以规定的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测量的主要对象是界桩及边界线的位置和走向。勘界测绘的最终成果是界桩成果表、边界位置及走向说明、边界线地形图。勘界测绘成果可靠性强,对施测结果有严格检核,界桩及边界线位置和走向施测的误差不允许超出限差。7.5.2 勘界测绘的工作内容

10、及流程1.勘界测绘内容界桩的埋设和测定边界的标绘将双方确定的边界线、界桩的位置准确地标绘在规定的地形图上的工作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是详细表示边界线位置的重要勘界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边界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边界走向是对边界线实地走向的完整描述,是边界协议书的核心内容,以明确描述边界线的实际走向为原则 7.5.2 勘界测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续)2.勘界测绘的流程准备阶段野外测量和调绘内业成果整理各级检查验收成果上交7.5.2 勘界测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续)7.5.3 勘界测绘的技术问题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1.地形图补调注重地物的连续性、充分利用现有成果、精度

11、要求2.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尽量实测、图解要注意精度要求3.边界线标绘标注方法、注重相互关系的正确性4.界桩方位物的选择与测定方位物的选取、量取精度要求7.5.4 勘界测绘各级检查验收及成果上交1.技术设计书2.观测手簿、计算手簿、计算成果、边界线调绘资料、航片等3.界桩登记表、界桩点成果表4.边界走向说明、界址点位置说明、界桩点照片5.界桩点、边界上部分拐点展点图6.边界协议书附图7.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界线与界桩界线与界桩(续)界线与界桩(续)界线与界桩(续)勘界准备中方专家组在勘界实地指导勘界人员辨认界线勘界测绘人员向勘界专家组成员指认条约线位置精密测定界碑位置中方技术人员利用勘界地理信息系统向越方人员演示实地的三维景观影像地图界线观测通过技术手段将条约红线落实到实地雨中进餐勘界成果进行算比对和检查验收勘界协议书边界线地形图湖北省边界湖北有六条省界全长4265千米,分别是:鄂湘线 1440千米 国函2001105号鄂渝线 1049.45千米 国函199856号国函200152号鄂陕线 732千米 国函199881号鄂豫线 1343.18千米 国函2001116号鄂皖线 554千米 国函2001103号鄂赣线 425千米 国函200195号湖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