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思考摘要今天,人们往往把“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名词简称为一个词:“科技”,尽管这种简 称正确与否有待认真推敲,但他确实表明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无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还是从技术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看,抑或从科学与技术本 身的关系看,技术都高于科学。因此,应当把对技术的规划与研究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关键字:科学;技术;科技;联系;区别;理论剖析现代社会是技术起根本作用的时代。技术的高度社会化、普及化、一体化 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的发展,技术的未来就是人 类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把对技术的规划与研究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1.科学、技术的
2、区别及联系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 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 生产的主要要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 与社会有种种互相关系。马克思把科学看作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对于技术,马克思认为,技术是从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技术的 进化史是伴随着劳动的进化史的。技术的定义可总结为: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 经验或者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其本质可定界为 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改造作用。技术与科学是有区别的。从性质看,科学活动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发现和阐明 客观
3、规律,增加知识财富,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技术活动则是为了改造和利用世 界,创造人工自然,增加物质财富,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从任务看,科学的根本任 务是解释因果性和揭示可能性;技术的根本任务是设计方案、规定程序、实现功 能、达到现实性、追求理想性。从过程看,科学活动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物质到 精神的过程;技术活动是从一般到个别、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从目标和结果看, 科学活动是从多样性到一元性的过程;技术活动则主要是从一元性到多样性的过 程。从衡量标准看,科学的根本标准是真理性,即人的思想必须与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相一致、相符合;技术的根本标准是功利性它追求可行、有效、实用以满足 人类的需要。同时,技
4、术与科学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科学依赖技术。“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成立要经过技术的检验,技术是检验科学理论是否正 确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科学的发展要靠技术提供物质手段,特别是科学实验 和仪器设备都需要技术发展来提供;科学的发展需要技术的不断推动,技术是科 学发展的动力,为科学发展提供经验材料和认识课题。另一方面,技术也依赖科学, 技术的形成要有科学的根据,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指明发展方向和道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科学与技术历史悠久,首先作为一种独特的实践活动它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其次它在社会中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其发展的不平 衡。整体上看,在近
5、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前,技术的发展先于科学,技术是科学之 母,科学源于技术,是技术实践的经验总结。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后,科学在整 体上出现了先于技术的发展格局。其明显的表现是,科学上先有重大发现,技术上 才有重大突破,科学成了技术之父,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延伸和应用。这种格局几乎 一直持续到现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 “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现代结构 模式,加速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密切了,科学日益技术 化,技术日趋科学化,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清楚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由于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国际环 境不同,会产生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6、技术高于科学在现代,在科学与技术的总体关系中,不是科学高于技术,而是技术高于科 学。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科学为人类提供改造自然的可能,而技术则将变可能为 现实。科学和技术本应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然而日本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即技术先进而科学落后,并以此不协调的矛盾形象 跨进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这似乎很令人难以理解或难以置信,然而却又是一 个不容怀疑的客观事实。日本古代科学几乎是“一片空白”,经济贫困,曾经是“亚 洲的最后进国”,然而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经过仅仅一百年的时间,就在1968 年使国民生产总值一举超过西德,成了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走
7、完了西方国家大约需要二百年的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速 度最快的国家5在世界的一切奇迹中,日本的进展是最大的奇迹。科学和技术在整体上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在本质 上是思维与存在之关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从这种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技术 在根本上是优于并高于科学的。首先,技术的复杂度要比科学大的多。科学研究往往是在绝对纯化和理想化 的条件下进行的,绝对理想化的模型是其研究对象。而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庞大的 人工自然物,它必须把科学研究中被舍弃的因素和关系一一,恢复起来,加以综合 考虑。自然科学在探求必然联系的时候,可以撇开偶然因素,而技术的设计、制造、 研制则必须综合
8、地考虑偶然因素,防患于未然。同时,一项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 不仅要综合应用多门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多门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科学 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系统地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到统筹兼顾, 发挥整体效益。所以,技术活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综合性,其复杂性、艰巨性是 科学无法比拟的。其次,技术要比科学重要的多。人类可以没有科学,但却一刻也不能没有技 术。技术实践是人类本己的和永恒的活动方式。离开了技术实践,也就取消了人 类本身。因为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是实践,实践活动的根本方式是技术。从这种意 义上说,正是技术创造了人类。更为重要的,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充满多种意
9、想不到的艰难和曲折的。克服一个个艰难曲折的不是科学,而是 技术,是技术实践、技术经验、技术理性和技术精神。再次,技术的影响力远比直接得多、现实得多。“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 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列宁的话正 体现了技术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基于此特点,技术高于并优于科学。多莉的降生 震惊了世界,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克隆技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范围之内,它的影 响力跟前者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最后,从技术理性与科学理性的关系看,没有技术,也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先 验性构造并决定着现代科学。科学正是从人类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世界的认 识。技术理性是一种把自然设计成控制和组
10、织的潜在工具及材料的技术先验性, 现代技术正是在这种技术的先验性下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现代自然科学也是 在这种技术的先验性下发展起来的。很明显,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盛行着一种将自 然体验成可演算和控制的原材料的技术理性精神。现代自然科学描述自然时将自 然预先设定的方式,说明它是在技术理性所构成的地平线上产生和展开的。技术高于科学,意味着科学哲学转向技术哲学,实践论走向技术论,实践唯物 主义深化到技术唯物主义,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重大的课 题。4.技术的战略地位技术高于科学要求我们应该把对技术的规划与研究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
11、作用的高新技 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在经济、科技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有中国特色、可持续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效益型增长方式、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 支撑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是实施“科教兴国”。而高新技术产业化则是“科教兴 国”的根本途径,即高新技术产业化居于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 “中介”战略地位。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过 渡的转型期,国民经济发展直接面临双重任务,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日 益明显,必须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谋求一席之地,取得竞争优势; 二是面对产业结构(
12、包括产品结构、投资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低位化问题,必 须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因此,充分实现高新技术产 业化的“中介”战略地位,是关系到我国在新的世纪能否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 发展,提升国际地位的重大问题。高新技术的产生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 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摆在全党全国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讲的创新型国 家,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应是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高、 创新环境好、创新制度完善、创新人才辈出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的 还是技术上的创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缺乏全面 有效的支撑服务,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这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瓶颈制约。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就是着眼企业这一创新主体而作出的一项重 大部署。其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创新要 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 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这一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参考文献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水路旅客运输服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2年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题B卷-附解析
- 年度聚醚多元醇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110KV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 幼小衔接阶段师资培训方案
- 新能源车生产的MES系统方案
- 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和截污管道管网修复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 零售店铺经营策略方案
- 高校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方案
- 城市建设脚手架安全规范方案
- 护士读书分享《唤醒护理》
- 银行纪检委员纪检工作报告
- GB/T 27021.1-201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1部分:要求
- GB/T 22796-2021床上用品
-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中间表模式接口相关-住院与his-adt方案
- 临床PCR检验的室内质控方法课件
-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优质课课件
- 作文讲评-“忘不了……”课件
- 深基坑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日宪法知识科普宣教PPT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