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标教材培训_第1页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标教材培训_第2页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标教材培训_第3页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标教材培训_第4页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标教材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标教材培训稿第六章 四大地理区域第一节 地理区域的类型与划分“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标准”把握这条标准要求学生要很具体地描述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主要包含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域,本节只是让学生描述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其它可以在四大地理区域都认识完之后最终落实。“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比较,本节课只大致比较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其它在第二、三节学习。教法建议:自学和启发提问法本节课第一个标题,是让学生知道这一册书讲的是区域地理。它的内容非常简单

2、,可以让学生先自学,然后老师总结:中国地域广阔,各地之间差别很大,有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的地方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地;有的地方是草原,有的地方是海滨;有的地方经济发达,有的地方经济落后;等等多举些例子,让学生明白我国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很多不同的地理区域。最后结合实际出几道题,我以南庄为例:南庄镇位于平原,位于流域,位于气候区,位于省市(县级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区域的类型。本节课第二个标题,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划分依据,能够简单说出各区域间的差异。因为图6-1-3、6-1-4、6-1-5是上册学过的内容,我们能够加以利用,所以可以通过学习行动,采取板画简图,提问启发

3、的教法,让学生自己找出分界线和差异。其中学习行动2第()小题的第2问南方和北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活动差异太大,太多,初中生不好回答,也回答不完整,需结合本课的地图改造一下: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降水有什么明显差异,使得南方和北方从这里截然分开?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北方一月平均气温低,南方一月平均气温高;北方年降水少,南方年降水多这样简单的回答上,应引导学生:北方一月平均气温低,低到多少度以下,北方降水少,少到多少毫米以下,南方降水多,多到多少毫米以下。让学生回答非常具体,不仅有利于把课讲细,讲深,也可以减轻下一节课的负担。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标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3)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标准”要求的把握(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包括两点:首先是指“秦岭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也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这条标准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其次是通过“秦岭淮河”南北差异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

5、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要求学生要很具体地描述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主要包含的地形区。“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可以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比较,四大地理单元中的任何一个,包括的范围都很大,其内部的自然地理差异也很大,这是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掌握的。(3)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要求学生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差异对农业生产、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影响教法建议:竞赛法北方和南方的差异有几十个,多而且杂。但大部分内容上册学过,许多知识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而且大多数差异是因为气候的不同造成的。所以本节课我围绕气候,把这些差异,全部设计成问题,主要通过竞赛的方法,调动学

6、生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新知。问题设计尽量遵行两个原则:联系实际,围绕气候。比如北方和南方的植被差异,除了在图上填出南北方的4种森林外,我设计的问题还有:我们北方的大多数树木,比如学校的杨树、桐树、槐树,冬季为什么要落叶?而南方大部分树木不落叶?再比如北方和南方的耕作制度差异,我设计的问题中除了南北方的耕作制度外,还有:孟州市的耕作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一年三熟?帮助学生分析南方和北方差异的原因,从而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差异对农业生产、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影响。当然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不是绝对化的,比如我们也常吃米饭,北方很多地方也产水稻等,要向学生说明。第三节 我国四大地理

7、区域的划分“标准”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2)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标准”要求的把握(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要求学生要很具体地描述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主要包含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域。“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可以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分别说明,最后再总结对比其气候特点的差异(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条标准是指以自然环境差异为基础,说明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本节主要表现在对城镇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重点

8、对比西北地区的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教法建议围绕板书上课,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当堂记忆。第一个标题,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故事或诗句导入。后边可把春风引伸为东南季风,可以让学生明白本区为非季风区。板书如下:河流植被范围(省区)地形干旱城镇农业位置(山脉界线)位置(山脉界线)高寒城镇河流地形位置(山脉界线)新能源农业范围(省区)本课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边学习边板书。西北地区先组织引导学生看图6-3-1,找出西北地区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再完成学习行动1中的()、()两小题,就比较容易了。然后总结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深居内陆;周围高山环绕,地形闭塞,所以

9、降水稀少,再做第()小题,总结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然后再做第()小题,与第2题,总结降水量、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最后做第3题,分析河流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青藏地区的教法大致相同,在用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后,用板书一目了然的显示出来,把本课的所有知识串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最后一个标题: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比较简单,但其中的牲畜和地名学生不熟悉,可以利用图片和表格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内蒙古牧区多为草原牧场,新疆多为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牧区多为高寒牧场,为什么西北多为灌溉农业,而青藏多为河谷农业,即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10、,让学生明白地形、降水等自然地理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第7章 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第一节 黄土高原“标准”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关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需要重点关注其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的区域,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其降水相对较少和降水季节差异大的气候特点,这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11、着重要的影响。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形特征是沟壑纵横,要求学生除了能够描述地形特征,还要理解其成因。另外,黄土高原上的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特征及相互联系也要了解。关于黄土高原的气候,教材中虽然没有提供相关的地图或图表资料,但是,气候对当地的地形特征、成因以及环境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议教师进行适当补充。“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本专题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如,位置影响气候,气候影响植被;植被覆盖率影响水土保持;地形特征影响水土保持;降水强度影响水土保持;黄土土质以及人为破坏植被、开矿修路等影响水土保持等。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这里不仅要求学生知道问题是什么,还要

12、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否则,学生就不能理解黄土高原环境治理的生物、工程措施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杜绝过度放牧的实际意义。教法建议本课内容不难理解,可以采取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提问启发的方法,问题设计尽量简单且步步深入。我设计的问题是:1、黄土高原为什么叫“黄土”高原?2、这么多黄土从哪里来的?把书中的引伸为西北风3、这么多黄土为什么停留在这里?东被太行山阻挡,南被秦岭阻挡,自然引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东到太行,南到秦岭,西到乌鞘,北到长城。然后让学生在图7-1-1上描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下面顺势让学生找出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于黄土高原。4、让学生观察图7-1-2和7-1-8,黄土高原的地表特

13、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很有可能按书本回答,但不管怎么回答,一定要引导到“沟特别多”上。5、是什么原因造成黄土高原那么多的沟,那么支离破碎的地表?6、水土流失的必须有能冲走土的水和能被水冲走的土,那黄土高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黄土又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自然原因能加大流水的冲刷力度?7、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什么人为原因原因吗?8、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9、人类知道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危害,可为什么还要毁林毁草开荒呢?10、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哪些成功的治理方法?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标准”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运

14、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4)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5)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6)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7)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包含11个省区。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的位置都在长江沿岸而且都有较大支流注入长江的地方。对地形的描述特征要求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地图分清上游和中下游地形的差异,上游以山地、盆地为主,中下游

15、以丘陵、平原为主,不同的地形特点可以发展不同的产业。本节的产业分为农业和工业,都由发展条件、发展状况、发展问题三部分组成,重点是工业。农业比较简单,不再详述。工业是在矿产、能源、位置等基础上分析四个工业区产业布局的条件,然后根据产业结构的差异归纳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最后了解沿江地带污染问题逐渐加重,认识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的位置说明河流对城市发展的有利促进作用,河流对农业的影响等,当然本节课最主要的表现是长江便利的航运对经济的纽带和辐射作用。纽带指长江沿江地带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连接起来。辐射指把本区的优势

16、向南北辐射。运用地图观察河流、地形、资源等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即可看出它们的分布特点。本区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包括: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水旱灾害、污染严重等,成功经验主要包括:防护林、水利工程等。教法建议运用读图分析法,即通过读图,完成相应的学习行动,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读图7-2-1,完成33页学习行动,这里需要先复习长江上、中、下游的化分及长江水系。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省区,用笔描出它的范围。再找出主要城市、支流、湖泊,地形,引导学生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归纳总结上游和下游在景观和产业上的差异。二、其它教学方法大致相同,有几点需要注意、农业要先复习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37页第1

17、题第()小题,不仅找出工业地区,还要找出每个工业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第()小题“从资源角度分析西部两个工业地区主要工业部门的形成条件”,可以细化为攀枝花为什么可以发展钢铁工业,六盘水为什么可以发展煤炭工业,宜昌、重庆为什么可以发展电力和冶金工业?这时可以先复习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再解释什么叫冶金。3、辐射作用要从基础、方向和意义三方面分析,第一,辐射的基础: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第二,辐射的方向:通过众多支流、铁路等由本地带向南向北辐射,北到华北,南到华南;第三,辐射的意义: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促进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标准”要求(1)运用地

18、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5)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6)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起了巨大的作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借着先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充分开发利用与海外特有的经济联系,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大

19、量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互补性强,教学中可通过分析内地和港澳地区各自的优势(内地的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地价、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港澳地区的优势: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丰厚的资金。),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教法建议主要采用对比教学法。根据这个教学方法,我改变了本课的教学顺序。由深圳的发展历史、巨大的经济问题、最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导入新课,咱们南庄

20、镇什么时候也能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呢?激发学生兴趣。不仅深圳发展迅速,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在飞速发展,它们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呢?看图7-3-4,做47页学习行动1,然后讲解:外向型经型经济及其优势。为什么本区有哪些南庄没有的优势,导致外向型经济发展这么快?先看看珠江三角洲在哪里?看图7-3-1,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行动,引导方法比如深圳、珠海的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好处?可以改为如果南庄临香港,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完成学习行动,教师板书总结学生就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自然优势。然后完成46页学习行动,举例讲清楚什么是对外开放,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21、总结本区对外开放的人文优势。进一步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发展意义,并用南庄镇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好的桑坡村类比,巩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速度。讲解桑坡村现在的困境和转型,进而延伸到珠江三角洲地区,让学生明白挑战其实也是机遇,更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活力,并理解产业调整的方向。第四节 振兴中的工业区东北三省“标准”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3)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4)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

22、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对“标准”要求的把握标准1、2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找到、记住即可,这里三个省的省会也要记忆。标准3是本课的重点,主要指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和交通条件,特别是煤、铁、石油的主要分布城市,是下面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决定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性质,决定了东北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路途。标准4中是根据矿产、交通枢纽等的分布在图中标出东北三省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并根据矿产等因素分析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以此归纳东北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标准5是在标准4

23、的前提上总结出来,即东北的工业是在资源的基础发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出现,原地踏步的东北不可避免的衰落了,那么改进产业结构,重新进行产业布局就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策略。教法建议可以按照“优越的条件曾经的辉煌无奈的衰退改造与振兴”的顺序讲解本课。重点是煤、铁、石油的产地的记忆,可以尽量让学生一次性背会,为下面的工业城市、工业部门等打下基础。难点是东北工业基地振兴中“发展”、“改造”、“建设”三句话的理解,“发展”的是原来没有的或比重不大的工业部门,而后两个是在原有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的上“改造”和“建设”。第五节 祖国西部开发的宝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要

24、求(1)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3)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4)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5)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6)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7)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8)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9)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标准”要求的把握标准1是下面7个标

25、准的总概括,新疆是我国西部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它的开发主要包括农业的开发和能源的开发等。本区保护生态环境主要指防止土地荒漠化。要求学生运用图7-5-1,找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深居亚欧大陆中部,地处我国西北边疆。地形以高山和盆地为主,山脉与盆地南北相间排列,有“三山夹两盆”之称。要求学生运用图7-5-2得出:本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较大,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联系西北地区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有高山阻隔,来处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进入。要求学生通过地图、联系实际理解:受到气候的影响,河流较少,流入沙漠不远即消失或注入内流湖,成为内流河。受到气候

26、影响,城市和铁路沿水源比较充足的山麓地区分布。受到气候的影响,绿洲多分布在山麓和沿河地区。受气候影响,形成绿洲农业,瓜果口感香甜。新疆的农业主要分布在绿洲,最具特色的当属长绒棉和瓜果。能源开发中最重要的西气东输,其次是煤、石油和风能。西气东输起止点、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意义都需要学生记住。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课主要表现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用些生活经历补充。教法建议:孟州人生活中的新疆导入:平时生活中,我们都见过新疆的哪些特色产品?学和可能只说些水果等吃的农产品,老师还可以补充:长绒棉和天然气等。然后以到新疆摘棉花到新疆吃葡萄新疆的天然气

27、三个内容讲解本课。讲一个南庄人9月份到新疆阿克苏摘棉花的事,比如水不够喝,滴灌,不能洗澡、清早结冰等。怎么去新疆呢?新疆在哪呢?看图7-5-1,做60页学习行动()、()。总结描述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用彩色粉笔画出简图“三山夹两盆”,加深学生记忆。在新疆摘棉花为什么带的水不够喝,棉田用滴灌呢?看图7-5-2,让学生分析气候,从而理解新疆干旱的气候特征。这时让学生找到目的地阿克苏,看看新疆的城市和铁路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在塔里朩盆地内部?接着完成61页学习行动()后,提问与气候有什么关系?接着做61页学习行动3,总结: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

28、要区域,也是人口和城市的主分分布区。这里晴天多,光照充足,有水浇灌,种植大量棉花。每年810月吸引百万采棉大军。展示葡萄干等(最后当奖品奖给回答最积极的学生),补充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之乡。提问:新疆的瓜果为什么这么甜?让学生理解影响区域农业的气候因素。让学生观察校外北庄村的天然气管道,看图7-5-12完成65页学习行动,归纳西气东输的意义,然后补充煤、石油和风能。最后用62页第一段结尾。第八章北京和港澳台第一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标准”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对“标准”

29、要求的把握(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关于北京的地理位置,除了要了解其与各种地形区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与其他行政区的位置关系,还要了解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首先,北京背靠群山、面向平原的位置,交通咽喉地带,对其成为古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其现代化的大都市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北京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对北京的气候有直接影响。(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主要是指地图和图表其地形、气候、河流等状况。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是认识北京的基础,北京的自然环境对北京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关于

30、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以及城市建设成就,从知识层面上看,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过去、现在,并展望未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上看,是要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建设祖国、保护祖国历史文化和环境质量的积极情感。教法建议以“我到北京去旅游” 为标题讲解本课;1、怎样去北京?学习北京的位置、地形和地势。2、什么时候去北京?学习北京的气候。3、到天安门看升旗。学习北京的职能。4、到北京看长城。学习北京悠久的历史。5、北京的雾霾。学习北京城市建设成就。6、长大后建设北京。展望北京的未来。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标准”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运用地图

31、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4)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降水分布概况。(5)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6)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对“标准”要求的把握标准1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能够表述港澳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主航道附近,交通便利。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的深圳、珠海为邻,与内地紧密相连。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澳门主要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标准2、3是通过学习行动,让学生得出地狭人稠的结论,为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主要方法有填海造陆和建

32、高层建筑。香港虽然土地非常稀缺,但仍保留有大片绿地,这种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观念值得借鉴。标准4主要是指通过图表中香港的降水量,分析其缺水原因:面积狭小,无法形成河流湖泊。标准5、6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区旗和港澳历史的学习,理解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然后了解香港和祖国内地各自的优势,香港和内地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教法建议:从历史的角度讲港澳一、屈辱的历史:讲解港澳被葡萄牙和巩固占领的历史。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割走当时还是一个小渔村的香港?二、香港的位置优势: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港、澳的位置和范围,并做出简要的评价。三、港澳的回归和一国两制:让学生记住洗刷耻辱的时间,明白一国两制的原因和意义,了解区旗的含义。四、香港的飞速发展:人口越来越多,让学生通过与上海的比较得出人多地狭,让学生寻找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填海造陆、建高层建筑、向地下发展等。除了用地紧张以外,香港用水也非常紧张,让学生看香港气温年变化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