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候南北温差大课件_第1页
我国气候南北温差大课件_第2页
我国气候南北温差大课件_第3页
我国气候南北温差大课件_第4页
我国气候南北温差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气候1月的黑龙江漠河1月的海南岛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50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一、气温特点(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阅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找出:1 在图中找出漠河与海口的气温值, 计算漠河与海口的气温差,并与1月温差比较2 全国大多数地方(青藏高原除外) 夏季气温普遍达到多少度?一、气温特征(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黑省北部16海南岛28南北温差约12o C 我国7月气温最高最低的地区分别在哪里?分别是什么原因?最高:吐鲁番盆地原因:盆地地形,沙漠广布吸热快,晴天多日照强最低:青藏高原原因:

2、海拔高,气温低。阅读32页课文,找出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并在上熟记温度带的分布。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划分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二、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气温对农业的影响热量光照昼夜温差讨论南北气温的差异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水果 作物熟制建筑物饮食服装温度带范围10作物熟制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16008000160034003400450045008000一年一熟,春小麦、马铃薯等一年一熟

3、,春小麦、大豆、玉米、亚麻、甜菜等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油菜或冬小麦、棉花一年三熟,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不同的温度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反映在农业上,有耕作制度的不同和作物品种的不同。六个温度带的比较寒温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热带高原气候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一年一熟(青稞)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秦岭淮河以南(即我国东南部)云南和台湾的南部和海南省青藏高原2000荒漠一年三熟(水稻)热带季雨林一年两熟(水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一年一熟针叶林80004500 800016003400 45

4、001600 3400二年三熟一年一熟分布范围10积温作物熟制主要自然植被东北和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小结: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区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2、夏季:4、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二、温度带2、划分依据:1、温度带: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3、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一、气温特征(一)冬夏气温分布特征及成因1、冬季:特点:成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纬度位置:冬季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高,昼长也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南方比北方多.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最热处:海南岛、台湾南部最冷处:黑龙江漠河一、气温特征(一)冬夏气温分布特征及成因2、夏季特点:成因: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纬度位置:夏季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高, 但南方白昼却比北方短,得到的太阳辐射相差不大.南方受夏季风程度强,阴雨天多;北方受夏季风程度弱,晴天多;最热处及成因:最冷处及成因: 模拟实验一、太阳高度1、手电筒2、太阳高度集中大分散小多少模拟实验二、太阳高度、昼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