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域管理复习_第1页
空域管理复习_第2页
空域管理复习_第3页
空域管理复习_第4页
空域管理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AO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国际民航组织NATSNational Air Traffic Services英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ECACEuropean Civil Aviation Conference 欧洲民航理事会I FRInstrument Flight Rules 仪表飞行规则VFRVisual Flight Rules目视飞行规则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美国联邦航空局EUROCONTROL 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theSafety of Ai

2、r Navigation欧洲航行安全组织RNAVArea Navigation 区域导航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所需导航性能ADS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动相关监视CPDLCController Pilot Data link Communications 管制员/飞行员数据链通信NASNational Airspace System美国国家空域计划ATCAir Traffic Control空中交通管制AMSLAbove Mean Seal Level平均海平面高度以上IASIndicated Air

3、Speed 指示空速AGLAbove Ground Level 距地表以上MSLMean Seal Level平均海平面高度FUAFlexible Use of Airspace 空域灵活使用EATCHIPEuropean Air Traffic Control Harmonization Integration Program欧洲空中交通管制协调和一体化项目CDRConditional Route 条件航路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航将全国管制空域作三级划分飞行管制区/飞行管制分区/机场飞行管制区民航将全国管制空域作四级化分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进近终端管制区和塔

4、台管制区民航空域结构现状如下空域现状我国除台港澳地区外划设了 8个飞行情报区和三亚1个飞行责任区27 个高空管制区1个中低空管制区19个进近管制区和1个终端管制区航路现状1航路网我国现有代号航路304条其中国际航路95条国内干线航路26条地方航路183条航路总里程为133, 812公里其中国际航路55, 521公里基本形成了国际地区干线国内干线和地方支线三个层次的航路网结构根据亚太地区航行规划要求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划设的国际 地区 航路网连接 我国43个国际机场和世界各大重要城市国内干线航路网覆盖我国最为繁忙的省会以及沿海发达城市机场2区域导航R N AV Area N avi gat i

5、on航路和新航行系统FAN S Fut ureAi r N avi gat i on Syst em 航路我国负责提供空中交通服务的三亚飞行责任区内划设了 4条R N AV航路L642M 771 N 892和P901这些R N AV航路是以所需导航性能R N P R equi redN avi gat i on Perf orm ance 为基础的航路7我国西部高原地区划设了 FAN S航路L888此航路利用自动相关监视AD SAut om at i c D ependent Survei 1 1 ance和管制员/飞行员数据链通信C PD LCC ont rol 1 er Pi 1 ot D

6、 at al i nk C om m uni cat i ons等技术提供空中交通服务此航路是欧洲至东南亚地区的干线航路之一这些航路的实施是R N P/ R N AV AD S以及C PD LC技术在我国成功应用的范 例并将得到逐步的推广和应用1.2. 3. 2我国空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的最高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于 1964年由国防部1977 年2000 年2001年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相继修订颁布空域管理的基本原则在200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中有了明确的规定131空域管理应当维护国家安全兼顾民用军用航空的需要和公众利益统一规划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空域2空域

7、的划设应当考虑国家利益飞行需要飞行管制能力和通信导航雷达设施建设以及机场分布环境保护等因素3航路航线等具体空域的划设由管理使用单位提出方案相关单位进行批准总结出我国空域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如下:空域管理体制不顺空域管理方式落后空域条块分割严重四军民航飞行冲突大五缺乏全国统一的空域管理综合数据信息系统一是空域管理信息缺乏有效沟通二是军民航空域管理信息静态的多而动态的少空域管理缺乏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儿个方面 的工作建立统一的空域管理体系建立适应国情的空域管理理论研究体系建立空域管理数据信息一体化系统分发空域战略预战术战术管理层相关常见的技术有空域设计技术空域评估技术空域灵活使用技术

8、和空域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总体目标是,通过5至1 0年的全面建设和深化改革,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建立 起科学的理论体系、法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一 整套既有中国特色乂符合低空空域管理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具体实施分3个阶段,2 0 1 1年前为试点阶段,在局部地区进行改革试点,探 索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奠定基础;2 01 1年至2 0 1 5年底前为推广阶段,在全国推广改革试点,逐步形成政府监管、 行业指导、市场化运作、全国一体的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2 0 1 6年至2 0 2

9、0年为深化阶段,进一步深化改革,使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机制先进 合理、法规标准科学完善、运行管理高效顺畅、服务保障体系完备可靠,低空空 域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主要完成以下任务,一是按照管制、监视和报告三类空域划设低空空域,区分不 同模式实行分类管理试点;二是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空空域管理法规标准 体系,为改革提供法律支撑;三是改进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运行管理和服务效率; 四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推进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五是以国家投资为主,鼓励 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航空服务站,合理构建航空服务保障体系;六是建 立健全飞行人员培训机制,加强相关资质审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七是加强低 空飞行

10、安全监控和管理,建立完善飞行违规处罚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八是建立 评估监督机制,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低空空域管理水平。理论培训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空域相关法规和标准;2、空域划设与使用协调程序;3、空域分类和空中交通服务;4、空中交通服务区域划设;5、传统航路航线的划设;6、区域导航航路的划设;7、重要点的设置;8、空域数据的质量与管理;9、空域容量评估方法;10、空域灵活使用方法;11、飞行程序设计基本知识;12、导航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二)实践练习应当包含以下训练内容:1、航路航线的划设;2、管制区域的划设;3、空域管理工具软件的使用;4、空域管理评估软件的使用。法规:中华人民

11、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五条本法所称民用航空器,是指除用于执行军事、海关、警察飞行任务 外的航空器。第七章空中航行第一节空域管理第七十条 国家对空域实行统一管理。第七十一条 划分空域,应当兼顾民用航空和国防安全的需要以及公众的利 益,使空域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利用。第七十二条空域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第七十九条 民用航空器不得飞越城市上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起飞、降落或者指定的航路所必需的;(二)飞行高度足以使该航空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离开城市上空,而不致危 及地面上的人员、财产安全的;(三)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获得批准的。第八十六条在距离航路边界三十公里以内的

12、地带,禁止修建靶场和其他可 能影响飞行安全的设施;但是,平射轻武器靶场除外。在前款规定地带以外修建固定的或者临时性对空发射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 获得批准;对空发射场的发射方向,不得与航路交叉。第一百八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 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第二条凡辖有航空器的单位、个人和与飞行有关的人员及其飞行活动,必须遵 守本规则。第三条 国家对境内所有飞行实行统一的飞行管制。第四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领导全国的飞行管制工 作。第七条 组织与实施飞行,应当按照飞行预先准备、飞行直接准备、飞行实施

13、和 飞行讲评等阶段进行。飞行阶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各航空管理部门自行规定。第二章空域管理第十一条 空域管理应当维护国家安全,兼顾民用、军用航空的需要和公众利益, 统一规划,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空域。第十二条 空域的划设应当考虑国家安全、飞行需要、飞行管制能力和通信、导 航、雷达设施建设以及机场分布、环境保护等因素。空域通常划分为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和空中 危险区等。空域管理和飞行任务需要的,可以划设空中走廊、空中放油区和临时 飞行空域。第十三条 空域的划设、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备案手续。第十四条 机场飞行空域应当划设在航路和空中走廊以外。仪表(云中

14、)飞行空 域的边界距离航路、空中走廊以及其他空域的边界,均不得小于10公里。机场飞行空域通常包括驾驶术(特技、编队、仪表)飞行空域、科研试飞飞 行空域、射击飞行空域、低空飞行空域、超低空飞行空域、海上飞行空域、夜间 飞行空域和等待空域等。等待空域通常划设在导航台上空;飞行活动频繁的机场,可以在机场附近上 空划设。等待空域的最低高度层,距离地面最高障碍物的真实高度不得小于600 米。8400米以下,每隔3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8400米至8900米隔500米为 一个等待高度层;8900米至12500米,每隔3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12500 米以上,每隔6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机场飞行空域

15、的划设,由驻机场航空单位提出方案,报所在地区的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级航空单位或者军区空军批准。相邻机场之间飞行空域可以相互调整使用。第十五条航路分为国际航路和国内航路。航路的宽度为20公里,其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航路的某一段受到条件限 制的,可以减少宽度,但不得小于8公里。航路还应当确定上限和下限。第十六条航线分为固定航线和临时航线。临时航线通常不得与航路、固定航线交义或者通过飞行频繁的机场上空。第十七条 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上空,可以划设空中禁区、临时空 中禁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别批准,任何航空器不得飞入空中禁区和临时空中禁 区。第十八条 位于航路、航线附近的军事要地、兵器试

16、验场上空和航空兵部队、飞 行院校等航空单位的机场飞行空域,可以划设空中限制区。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其 他地区上空划设临时空中限制区。在规定时限内,未经飞行管制部门许可的航空器,不得飞入空中限制区或者 临时空中限制区。第十九条 位于机场、航路、航线附近的对空射击场或者发射场等,根据其射向、 射高、范围,可以在上空划设空中危险区或者临时空中危险区。在规定时限内,禁止无关航空器飞入空中危险区或者临时空中危险区。第二十条 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空中危险区的划设、变更或者撤消,应当根 据需要公布。第二十一条 空中走廊通常划设在机场密集的大、中城市附近地区上空。空中走廊的划设应当明确走向、宽度和飞行高度,并兼

17、顾航空器进离场的便 利。空中走廊的宽度通常为10公里,其中心线两侧各5公里。受条件限制的,其 宽度不得小于8公里。第二十二条 空中放油区的划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临时飞行空域的划设,由申请使用空域的航空单位提出方案,经有 关飞行管制部门划定,并通报有关单位。国(边)境线至我方一侧10公里之间地带上空禁止划设临时飞行空域。通用 航空飞行特殊需要时,经所在地大军区批准后由有关飞行管制部门划设。第二十四条在机场区域内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护机场净空的规定,禁止在 机场附近修建影响飞行安全的射击靶场、建筑物、构筑物、架空线路等障碍物体。在机场及其按照国家规定划定的净空保护区域以外,对可

18、能影响飞行安全的 高大建筑物或者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飞行障碍灯和标志,并使其保 持正常状态。第二十五条 在距离航路边界30公里以内的地带,禁止修建影响飞行安全的射 击靶场和其他设施。在前款规定地带以外修建固定或者临时靶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批 准。靶场射击或者发射的方向、航空器进入目标的方向不得与航路交义。第二十六条修建各种固定对空射击场或者炮兵射击靶场,必须报国务院、中央 军事委员会批准。设立临时性靶场和射击点,经有关飞行管制部门同意后,由设 立单位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大军区审查批准。固定或者临时性的对空射击场、发射场、炮兵射击靶场、射击点的管理单位, 应当负责

19、与所在地区飞行管制部门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并制定协同通报制度; 在射击或者发射时,应当进行对空观察,确保飞行安全。第二十七条升放无人驾驶航空自由气球或者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系留气球,须 经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批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空中交通管 制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拟定,报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实施。第三章飞行管制第二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飞行管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统一组织 实施,务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第二十九条飞行管制的基本任务是:(一)监督航空器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飞行,维护飞行秩序,禁止未经批准

20、 的航空器擅自飞行;(二)禁止未经批准的航空器飞入空中禁区、临时空中禁区或者飞出、飞入 国(边)境;(三)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四)防止地面对空兵器或者对空装置误射航空器。第三十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按照飞行管制责任划分为:飞行管制区、飞 行管制分区、机场飞行管制区。航路、航线地带和民用机场区域设置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终端(进 近)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及其毗连的公海的上空划分若 干飞行情报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86号第四条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 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空中交

21、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空中交通服务、空 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第七条 空域管理的任务是依据既定空域结构条件,实现对空域的充分利 用,尽可能满足经营人对空域的需求。第八条 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应当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严密组织、严格管理、严守规章制度。第四章空域第八十三条 空域分为飞行情报区、管制区、限制区、危险区、禁区、航路 和航线。第八十四条 各类空域的划分,应当符合航路的结构、机场的布局、飞行活 动的性质和提供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第一节飞行情报区第八十五条飞行情报区是指为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而划定范围 的空间。第八十六条 飞行情报区内

22、的飞行情报工作由该区飞行情报部门承担或由 指定的单位负责。第八十七条为了便于对在中国境内和经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由我国管理的 境外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全国共划分沈阳、北京、上海、广 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香港和台北十个飞行情报区。(sanya)第八十八条 为了及时有效地对在我国飞行情报区内遇险失事的航空器进 行搜寻援救,在我国境内及其附近海域上空划设搜寻援救区。搜寻援救区的范围 与飞行情报区相同。搜寻援救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援救 民用航空器规定执行。第二节管制空域第八十九条 管制空域应当根据所划空域内的航路结构和通信、导航、气象、 监视能力划分,以便对所

23、划空域内的航空器飞行提供有效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第九十条管制空域分为A、B、C、D四类。A、B、C类空域的下限应当在 所划空域内最低安全高度以上第一个高度层;D类空域的下限为地球表面。A、B、 C、D类空域的上限,应当根据提供空中交通管制的情况确定,如无上限,应当 与巡航高度层上限一致。第九十一条A类空域为高空管制空域。在我国境内6600米(含)以上的 空间,划分为若干个高空管制空域,在此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按照仪表飞行 规则飞行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第九十二条B类空域为中低空管制空域。在我国境内6600米(不含)以 下最低高度层以上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中低空管制空域。在此空域内飞行的航

24、空器,可以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如果符合目视飞行规则的条件,经航空器驾 驶员申请,并经中低空管制室批准,也可以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并接受空中 交通管制服务。第九十三条C类空域为进近管制空域。通常是指在一个或几个机场附近的 航路汇合处划设的便于进场和离场航空器飞行的管制空域。它是中低空管制空域 与塔台管制空域之间的连接部分,其垂直范围通常在6000米(含)以下最低高 度层以上;水平范围通常为半径50千米或走廊进出口以内的除机场塔台管制范 围以外的空间。在此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可以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如果符 合目视飞行规则的条件,经航空器驾驶员申请,并经进近管制室批准,也可以按 照目视飞行规则

25、飞行,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第九十四条D类空域为塔台管制空域,通常包括起落航线、第一等待高度 层(含)及其以下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和机场机动区。在此空域内运行的航空器, 可以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如果符合目视飞行规则条件,经航空器驾驶员申请, 并经塔台管制员批准,也可以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第九十五条 管制区应当按照规定划设,并应当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批 准。第三节危险区、限制区、禁区第九十六条 危险区、限制区、禁区是指根据需要,经批准划设的空域。第九十七条 飞行中的航空器应当使用机载和地面导航设备,准确掌握航空 器位置,防止航空器误入危险区、限制区、禁区。第九十八条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应当严密监视飞行中的航空器动态,发现航 空器将误飞入危险区、限制区、禁区时,应当及时提醒航空器,必要时采取措施 予以纠正。第九十九条 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应当掌握并适时向航空器发出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