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绩分析的方法课件-2_第1页
四成绩分析的方法课件-2_第2页
四成绩分析的方法课件-2_第3页
四成绩分析的方法课件-2_第4页
四成绩分析的方法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成绩分析的方法常规平均分、标准差、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人数、排名、分数段良好率、得分率、最高分、最低分、名次段、成绩等级、百分等级、Z分数、标准分扩展达标平均分、达标贡献值、超均率、比均率、综合水平、虚拟科目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小题指标、选择率、题组分析、注意系数 指标体系allcom四、成绩分析的方法分析报告学生1、学生分析报告、学生小题对照表班级2、班级分析报告、班级学科汇总报告学校3、总体分析报告、学科分析报告、学科汇总分析分析报表班级1、小题分、分数段、小题分析2、学生成绩、各科综合学校1、小题分、分数段、分数段对比、基本指标、名次段分布、综合指标、小题分析、小题平均分对

2、比、小题掌握情况分析、学科分组分析2、学生成绩、平均分对比、各科综合、学科分析 分析报告、分析报表allcom四、成绩分析的方法原始得分小题分、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分数段、分数段对比、名次段分布成绩统计基本指标、平均分对比、学科分析、各科综合、综合指标答题统计小题分析、小题掌握情况分析、小题平均分对比、学科分组分析注:1、红色报表表示可横向对比报表 2、报表文件组织根据对象范围 分析报表分类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学生 原始分、百分等级、Z分数、标准分、成绩等级、平均分、超均率、比均率、排名、达标贡献值、注意系数群体 人数、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满分率、零分率、得分率、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

3、、低分率、超均率、比均率、排名、标准差、综合水平、达标贡献值、注意系数 分数段分布 名次段分布考试 人数、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满分率、零分率、得分率、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标准差、达标平均分、达标贡献值、难度、区分度、信度 分数段分布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 集中量(平均分)(群体、考试、试题、题组) 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常用的集中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平均数是使用广泛,也较为简单易懂的一种集中量,它能反映一组数据资料的某种水平。 平均数集中代表性好,由于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缺点:受极端数据影响较大。 差异量 差异量是描述数据间彼此差异程度的统

4、计量,差异量可分为绝对差异量和相对差异量。绝对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相对差异量有差异系数。 标准差具有反应灵敏、计算简单等特点,所以应用最广泛。allcom CV = * 100%S:标准差X:试题原始分数 :该试题原始分的平均数N:参试人数五、主要指标说明 标准差(群体、考试、试题、题组) 标准差是反映一个群体的考生分数之间离散程度的指标。它与平均分一起使用,决定了某次考试分数分布情况。S值越大,表示部分考生离平均分的“差距越大”,也就是分数分布较广;S值越小,则分数分布较窄或说“集中在平均分附近”。 差异系数(群体、考试、试题、题组) 在进行不同组间离散程度比较时,适用于单位相同、

5、平均数相近的情况。如果各组数据单位不同,或虽然单位相同但平均数相差甚远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这时应使用差异系数。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原始分:是考试后直接从卷面上得到的分数。标准分:是通过原始分转换而得到的一种地位量数, 它反应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 Z:Z分数 X:原始分数 :原始分的平均数 S:原始分的标准差 通过转换后得到的标准分Z在一般情况下都带小数,而且会出现负值,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还要对Z分数进行线性变换(T变换): T = 500 + 100 * Z (T分数) 如果原始分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要求,则要先进行正态化处理,再转换为标准分,转换后的分数称为

6、正态化标准分。(百分等级查表) 标准分(学生、群体、考试、题组)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 成绩等级(学生) A、B、C、D等级制 按分数转换:500 按人数比例转换:50% 按名次转换:500# 百分等级(学生) 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计算方法是把考生各科的原始分在全体考生中从高到低排序。算出每一个原始分以下的考生占全体考生总数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数就称为百分等级。 通过百分等级计算标准分 排名(学生、群体、题组) 班排名、校排名、考试排名 同分同名 等值排名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 综合水平(群体) 平均分*1 + 优秀率*2 + 良好率*1.5 + 及格率*1 - 低分率*1

7、人数(群体、试题) 参加人数、全体人数 平均分(学生、群体、考试、试题、题组) 1卷、2卷、全卷 最高分(群体、考试、试题、题组) 附加分的情况 最低分(群体、考试、试题、题组) 移除0分(忽略缺考)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 优秀率(群体、考试) 按分数转换:500 按人数比例转换:50% 按名次转换:500# 默认80%的分数 良好率(群体、考试) 按分数转换:500 按人数比例转换:50% 按名次转换:500# 默认按70%的分数 及格率(群体、考试) 按分数转换:500 按人数比例转换:50% 按名次转换:500# 默认按60%的分数 低分率(群体、考试) 按分数转换:500 按人数

8、比例转换:50% 按名次转换:500# 默认按40%的分数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 分数段分布(群体、考试) 人数、比例、人数累计、累计比例 =120 ; 105-120 ; 60 名次段分布(群体、考试) =51 得分率(学生、群体、考试、试题、题组) 分值 / 满分值 * 100%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 超均率、比均率(学生、群体) 超均率(比均率)是一个反映某分值超出(或低于)整体水平的程度的数值,常用于进行纵向比较。 超均率 = ( 班级平均分 全体平均分 ) / 全体平均分 * 100% 比均率 = 班级平均分 / 全体平均分 * 100%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难度

9、难度(考试、试题、题组)1、难度的涵义 难度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既可反映试题本身的复杂程度,又可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状况。同一试题,在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中使用,所得的难度值不一定相同。2、难度的计算 难度实为考生的平均分得分率(用P表示)。 (1)客观题难度计算:P = R/N (2)主观题难度计算:P = (PH + PL)/2 (3)通用的难度计算:P = 得分率 P值越大,试题越容易,相反,P值越小,试题越难。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难度3、难度评价标准 学校的考试,其试卷难度一般控制在0.70.8之间为宜,因为这样考试有利于测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对不及格率也有较好

10、的控制。但当难度0.9为优秀试卷,0.7=R=0.9为较好试卷,R0.7为优秀试卷,0.4=E=0.7为较好试卷,E0.4为不合格试卷。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效度6、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 A、测验的构成(要素);B、测验实施(过程);C、被试主观状态;D、估计效度所依循的效标; E 、测验样本。 其中测验的构成(包括试题的难度及分布、试题长度、编排方式、试题内容等)对测验效度的影响最大。由于它是由命题者掌握或决定的,因此,提高测验效度关键在于提高命题者的命题质量和命题水平。7、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 A、科学控制系统误差;B、精心编制测验量表;C、适度扩充样本的容量和代表性;D、合理处理效度和

11、信度的关系;E、妥善地组织测验;F、适当增加测验长度。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 根据测验或考试总分数的实现目标(如上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等目标分数值),按各科试题难度系数的比例分配计算出的各科目标分数值: 在某次考试中,针对某个实现目标,某个考试群体的各科成绩所发挥作用的大小,参试群体可以是个体考生、某班考生、某校考生或某一类考生。贡献值成功地把某群体在此次考试中各科目所作贡献大小量化了,同时也成功地把每个考生各科目贡献大小量化了,它具有可比性,因而具有评价作用。 达标平均分(考试)达标贡献值(学生、群体、考试)R:该科目达标平均分权值 D:实现目标原始分数值 Pi:各科目试卷难度 P:

12、该科目试卷难度C:达标贡献值 Z:参试群体科目原始分平均分 R:科目达标平均分权值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本A上线分数(理科)557分语文理数英语理基物理109104991381070.530.510.480.690.52难度达标平均分102108102135104某校平均分-743-3-3达标贡献值allcom五、主要指标说明如:某校考生有251人,其中总分达到重点线的有164人,上重点线率为 65.34% 。科目语文理数英语理基物理上有效分人数9015818984200上有效分率35.9%63.0%75.3%33.5%79.7%科目语文理数英语理基物理命中人数8113715080154命中率90.0%86.7%79.4%95.2%77.0% 学科命中率allcom五、主要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