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保护区划报告_第1页
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保护区划报告_第2页
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保护区划报告_第3页
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保护区划报告_第4页
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保护区划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0 第一章概况1自然地理及地形地貌1 HYPERLINK l bookmark2 地理位置1 HYPERLINK l bookmark4 地形地貌1第三水源地概况1 HYPERLINK l bookmark6 第二章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3 HYPERLINK l bookmark8 水文气象3 HYPERLINK l bookmark10 区域水文3 HYPERLINK l bookmark12 区域地质构造4 HYPERLINK l bookmark14 区域地下水类型及分布52.5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7 HYPER

2、LINK l bookmark18 第三章水源地水质评价11水源地水质现状11 HYPERLINK l bookmark20 地表水水质评价11 HYPERLINK l bookmark24 第四章县城供水现状与用水分析16 HYPERLINK l bookmark26 县城供水现状16 HYPERLINK l bookmark28 需水预测16 HYPERLINK l bookmark30 供水保证程度分析18 HYPERLINK l bookmark32 4.4目前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18 HYPERLINK l bookmark34 第五章水源地保护区划的目的及任务20 HYPERLINK

3、 l bookmark36 水源地保护区划的目的20 HYPERLINK l bookmark38 水源地保护区划的任务20区划的依据21 HYPERLINK l bookmark40 法律法规21 HYPERLINK l bookmark42 技术规范及标准21 HYPERLINK l bookmark44 有关规划22 HYPERLINK l bookmark46 有关技术报告22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22 HYPERLINK l bookmark48 技术路线22 HYPERLINK l bookmark50 工作内容23区划范围24 HYPERLINK l bookmark52 第六章水源

4、地保护区划分的思路及原则25 HYPERLINK l bookmark54 总体思路25 HYPERLINK l bookmark56 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原则25 HYPERLINK l bookmark58 划分依据26 HYPERLINK l bookmark60 水源保护区范围26 HYPERLINK l bookmark62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和要求26 HYPERLINK l bookmark64 保护区总体规划范围27 HYPERLINK l bookmark66 一级保护区29 HYPERLINK l bookmark70 二级保护区32 HYPERLINK l boo

5、kmark74 准保护区34 HYPERLINK l bookmark76 第七章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37 HYPERLINK l bookmark78 建立水源保护区37 HYPERLINK l bookmark80 7.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内容38 HYPERLINK l bookmark8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设立位置41 HYPERLINK l bookmark8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构造42 HYPERLINK l bookmark8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制作44 HYPERLINK l bookmark8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的管理与维护44 HYPERLINK

6、l bookmark90 制定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44 HYPERLINK l bookmark92 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监督管理机制45 HYPERLINK l bookmark94 建立水源地监测预警系统46 HYPERLINK l bookmark96 建立健全水源地安全保障应急机制47 HYPERLINK l bookmark98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与教育47 HYPERLINK l bookmark100 应急保障措施47 HYPERLINK l bookmark102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48 HYPERLINK l bookmark104 结论48 HYPERLINK l b

7、ookmark106 建议49 HYPERLINK l bookmark108 参考文献51 第一章概况自然地理及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位于葫芦河华池县林镇乡黄渠村梁沟门组,集水区域包括二将川、荔园堡川,含南梁、山庄、林镇乡,其地理位置为:东径10821,57,北纬3619/47。取水口距华池县城44km。地形地貌华池县地貌属陇东黄土高原残塬丘陵沟壑类型,境内残塬、梁峁发育,残塬、山脉、川台、沟壑兼有。第三水源地地形以梁峁为主,梁面多为鱼脊状,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长数公里,广为天然次生林和森林草原覆盖。山岭多属子午岭山系,有铁边山和老爷岭两大段,均由陕西省定边县延伸入境。区域内主要有二

8、将川、荔园堡川、大风川、豹子川。第三水源地概况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作为县城集中供水备用水源地,位于葫芦河林镇乡黄渠村梁沟门组,距华池县城44km。计划在葫芦河梁沟门新建水库一座,设计库容95万m3,梁沟门水库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1,57;北纬:3619,47,集水面积512.8km2;梁沟门以上有二将川(流域面积km2)和荔园堡川(流域面积269.2km2)两大支流加入。葫芦河发源子午岭林区,流经山庄、林镇乡,梁沟门以上年径流量1241.5万m3/a,其中二将川径流量587.1万m3/a,荔园堡川径流量654.4万ms/a。经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10年6月27日取样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

9、法进行评价,葫芦河水质地表水W类水质,矿化度494mg/L,石油类超标3.4倍,应加强石油类污染治理。1、水源地名称:华池县第三水源地2、水源地位置:华池县林镇乡黄渠村梁沟门组3、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供水工程包括新建中型水库一座和提水泵站若干级及供水管线等,将葫芦河地表水通过管线输送到华池县城,解决华池县城远期供水问题。该水库设计库容95万m3,年调水量300万m3;总投资15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第二章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气象区域水文气象与华池县水文气象特征一致,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春干旱、寒冷持续时间长;夏季升温快,气温高,持

10、续时间短,秋季降温快,阴雨较多,初霜来得早。年平均降雨量530mm左右,年平均气温8.1C,无霜期160天左右,日照时间充分,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光能富裕,利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气温低,可抑制作物呼吸消耗,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和籽粒形成。总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温凉干燥,降雨分布不均,霜期长,自然灾害频繁。区域水文华池县河流水系较为发育,子午岭以东主要以葫芦河为主,其支流有二将川和荔园堡河、豹子川等。葫芦河发源于本县紫坊畔乡庙沟村和刘坪村及南梁乡高台村,在林镇以上有二将川(流域面积241.7km2)和荔园堡川(流域面积269.2km2)两大支流。葫芦河地处子午岭林区,流经山庄、

11、林镇乡,于东华池出境。葫芦河在本县境内河长46km,主河道比降6.7%。,流域面积1190.2km2,出境径流量2881.1X104m3/a。2003年12月对林镇乡黄渠沟水源地、堡子沟水源地(两水源地均系山前岩石裂隙潜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水质化验结果为II类,矿化度402mg/L,灌溉系数14.9,可以灌溉,经一定的生活用水技术处理,可满足生活饮用;2004年12月28日华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林镇乡黄渠沟水源地、堡子沟水源地水质进行化验分析。依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评价,综合评价分值F=0.71,通过与地下水综合评价水质级别表对照,林镇乡黄渠沟、堡子沟水源地地下

12、潜水质量为I类,水质优良;根据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平凉分中心2010年6月27日检测结果报告可知,华池县第三水源地地表水质为W类水质,石油类超标3.4倍,这说明近年来区域地表水受到污染,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根据地表水水质检测结果可知,林镇乡梁沟门水源地地表水化学需氧量为14.3mg/L,总硬度为150mg/L,矿化度494mg/L,氯化物含量为22.2mg/L,硫酸盐含量为30.0mg/L,重碳酸盐220mg/L,总碱度205mg/L,PH值8.9。区域地质构造华池县地质构造属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位于天(池)环(县)向斜的东翼,该向斜西翼陡、东翼宽缓,对于白垩系各岩组的厚度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使

13、该地层中部厚,东西两翼较薄,为地下承压水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于一定时期、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它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即每层地层都反映出它的成因、时代和环境。因此,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类型的地层具有不同的特征。 华池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自下而上):下白垩系(K1)、第四系(Q1-4)的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区域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在水文地质剖面上,以地下水面为界,可分为包气带和包水带。自地表到地下水面之间的岩层为包气

14、带,空隙中既有空气,又含有地下水,这部分地下水称为包气带水;在地下水面以下的岩层为饱水带,这一带的空隙中充满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包气带水存在于包气带中,可分为非重力水和重力水两种。非重力水主要指结合水和毛细水,这种水不能直接被人们取用,它是植物的补给水源。包气带中的重力水受气候影响较大,久旱则枯竭,雨后又出现,是一种临时性的地下水,常称之为上层滞水。因包气带水对饮用水源影响小,所以华池县第三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对包气带水量不做计算。根据全县地质结构、含水层性质、赋存条件及动态状况,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两大类型。潜水包括河谷冲击

15、层孔隙潜水、河间黄土层空洞、裂隙潜水、基岩分化壳潜水。承压水包括环河组承压水4)、华池组承压水3)、宜君洛河组承11压水(K1+2)。1一、潜水区域内各川道沟谷基准面之上的第四系潜水,包括河谷区冲积层潜水和河间梁峁区黄土层孔洞裂隙潜水。由于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结构的综合控制,其赋存形式主要有:1、河谷冲积层孔隙潜水:指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积层潜水。主要分布于子午岭以东二将川河谷之中。2、河间黄土层孔洞裂隙潜水:指上更新统至中更新统黄土层潜水,分布于河、沟谷基面以上,黄土残塬、黄土梁峁区的土层孔洞裂隙中。因境内地形陡峻破碎,埂、梁面积较小,河谷深切,基岩裸露、黄土层分布不连续,没有统一的潜水

16、面,含水体只在地形地貌有利的位置形成,并在谷地以泉的形式排出。3、基岩风化壳潜水:指下白垩系风化段潜水。古风化岩层在河谷及支沟中普遍出露,是一套砂、岩和泥岩互层,以裂隙含水为主的孔隙、裂隙风化壳潜水。它在境内平面上构成统一的潜水层,在上复无隔水层时,它的分布与新生界潜水有较密切的水力关系。该潜水层是一非均质的含水层、裂隙发育较充分,厚度较大,一般在3050m,有利于潜水的赋存和运移。在广大的沟间地区,因为上复地层较厚,基岩风化程度比河谷区弱,裂隙发育程度差,厚度较小,一般在1030m,潜水的赋存条件也相应较差。该层潜水补给主要以降水为主,由降水补给的水分,一部分通过泉水的形式排出,一部分继续下

17、渗,补给基岩以下的潜水。其次它还接受地表水的沿途下渗补给。基岩风化壳潜水的富水性,河间区较差,泉水流量一般较小,平均约15ma/d,在一些支流的下游,个别泉水的涌水量也有1030ma/d的,水质比较复杂,矿化度为0.260.9g/L。二、承压水本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陕甘宁盆地的向斜部位,即天(池)-环(县)向斜的东翼。在岩相上为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地层岩性为砂岩与泥质岩互层(洛河组除外)。这为区内承压水的普遍分布和赋存提供了地质构造一地层结构条件。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区内承压水层可分为环河组、华池组、宜君洛河组。1、环河组承压水(K4):该组含水层是以裂隙含水为主的孔隙承压1水,是一组泥岩和

18、砂岩相间的地质结构,具有层次较多,相互重叠的沉积特征。因垂直方向上裂隙的发育,使地下水位呈无压的自由水面,潜水的下部裂隙微弱,构成了稳定的承压水面。2、华池组承压水(K3):该含水岩层组是一套砂岩与泥质岩互层,1岩性岩相具有一定的变化,分布在环河组以下。在垂直方向上层次较多,互相重叠,在水平方向上泥质岩常是断续分布,从区域来看,仍属于一个稳定的隔水层,加之垂直方向上无良好通道,使该组承压水具有多层性。在境内的埋深主要受地形构造控制,大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浅变深。据原有资料记载,子午岭以东、东华池、九只窑口段河谷地段的顶板埋深小于100m;水质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变差,其矿化度为0.465

19、.84g/L。3、宜君洛河组承压水(K1+2):分布在华池组之下,其范围大致与华1池组一致。该组厚度在200440m,为单一的疏松而稳定的中粗粒砂岩。在水平方向上东细西粗,在垂直方向上,上细下粗,埋深一般在250m以下。富水性比华池组承压水好,但水质较差,水的化学类型为SO2-盐型,4矿化度一般在15g/L。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华池县区域内各个地貌单元的第四系潜水和下白垩系各含水岩组潜水及承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是受地形地貌部位、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埋藏条件控制的。由于控制因素不同,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与径流排泄的过程有所不同。(一)潜水补给、径流、排泄形式(1)冲积层潜水的补给

20、主要是大气降水。冲积层潜水主要分布于二将川上游平坦而开阔的河谷一、二级阶地,岩性疏松,潜水位较浅,有利于降水的垂直渗透。每次大的降水都会使潜水位很快上升,据资料统计其幅度达到5-10cm。汛期发生洪水时,水位升高对河流两侧的冲积层潜水形成倒灌补给;枯水期下游河段冲积层接受上游段潜水径流的流入补给;河谷两侧黄土层潜水常年侧向补给。潜水径流方向大体与河流斜交,并汇集于河床以基流的方式排泄于二将川河谷下游。在无隔水泥岩存在的下白垩系基岩裸露地段,一部分直接下渗补给基岩风化带潜水,另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2)黄土层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降水。因区内地形地貌形态复杂,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也因地而异。降水

21、补给的多少在地层岩性和地质结构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在地形开阔平缓地带,如黄土残原和沟脑掌形洼地更有利于降水的汇集和下渗,具有较良好的渗入、补给条件。而在地形陡峻的梁峁部位,降水入渗补给就很少了,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集于河谷。这种黄土潜水一般径流途程短而坡降大,运动快,常在沟谷以泉的形式排泄。因而这种局部含水体的潜水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征。(3)基岩潜水的补给虽然也以降水为主要来源,但处于不同地貌部位的潜水,接受补给方式是不同的。在河(沟)床基面之上河间梁峁区的基岩裸露部位,风化强烈,裂隙发育,降水可以直接通过裂隙下渗,而谷岸以上的梁峁坡地部位,上覆不同厚度的松散堆积物,降水

22、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通过第四系垂渗。在下伏无隔水层时补给基岩潜水后,一部分沿基岩裂隙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其余部分则沿基岩裂隙下渗补给河谷基面以下的潜水。当基岩面之上有隔水岩层分布时,则阻碍第四系垂渗的降水,在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之处成为第四系局部含水体,且与下伏潜水无水力联系。河(沟)床基面之下的潜水除受上述降水部分补给外汇,同时还受地表水沿程渗入补给。此外,虽风化带以下的泥质岩层在区域上属隔水岩层,但在局部地段由于泥质岩层的不连续性或垂向裂隙的存在,而沟通了上下含水层,致使深部高水头的承压水通过裂隙或透水“天窗”越层顶托补给上部风化带潜水。潜水径流方向与现代地形相一致,沿层面和裂隙径流

23、流入沟谷,并由河谷上游向下游运动排出境内。(二)基岩承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形式华池县区域内下白垩系基岩承压水的分布和赋存是受区域地质构造、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和埋藏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控制的结果。它们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有相同之处,即它们同属一个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天(池)-环(县)向斜的东翼,具有一套相类似的地质结构和地层岩性。但因地形地貌、埋藏条件的差异,不同含水岩组承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承压水的补给主要是水平径流补给,一方面承压水接受来自东北部区外潜水区降水直接补给后,沿含水层以1-2%。的水力坡降自东北向西南运动,同时又以1-2%。的水力坡降在高水位的作用下沿含水层

24、由北偏西向南偏东方向运动流径区内,最后泄出区外。另一方面,隔水层是相对的,因泥质岩分布的不连续性,存在局部性的“天窗”式的地质结构,使高水位的下层承压水通过细微裂隙或透水“天窗”向上顶托补给上层。可见,承压水在水平上具有承压-自流盆地的一般补给、径流、排泄的水文地质特征,又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顶托补给。同时也说明了区内下白垩系各承压含水岩组承压水的总的补给和运移规律。第三章水源地水质评价评价资料由甘肃省庆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平凉分中心提供,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方法采取单因子法和综合评价

25、法。水源地水质现状根据以往资料显示,葫芦河干流及其支流水质较好,均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类及III类以上水质。根据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平凉分中心2010年6月27日检测结果报告(见表3-1)可知,华池县第三水源地地表水质为W类水质,石油类超标3.4倍,这说明近年来区域地表水受到污染,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根据地表水水质检测结果可知,林镇乡梁沟门水源地地表水化学需氧量为14.3mg/L,总硬度为150mg/L,矿化度494mg/L,氯化物含量为22.2mg/L,硫酸盐含量为30.0mg/L,重碳酸盐220mg/L,总碱度205mg/L,PH值8.9。地表水水质评价(1)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26、准(GB38382002)11类和III类水质标准分别评价。(2)评价项目色、混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砷、镉、六价铬、铅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3)评价方法采用污染分指数(Ii)和综合污染指数(P)进行污染程度分级评价。计算公式:污染分指数(Ii)Ii二Ci/COIipH=0max综合污染指数(P);(c/c)(err)P=io最大io平均式中:Ci污染物实测浓度值CO污染物评价标准值IipHpH污染指数C0maxpH评价标准最大值c0pH评价标准的平均值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1、III类

27、水质标准值为评价标准值。水质污染程度分级根据综合污染指数(P)的大小,按表3-2进行水污染程度评价。根据地表水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硝酸盐、挥发酚、总氰化物、氯化物、总砷、总磷、六价铬、汞、镉、铅、铜、锌、石油类、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大肠菌群、氨氮、矿化度等27项参数作为评价因子,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118号18个检测项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3-3,综合污染指数P为1.51,根据地表水污染程度分级表(见表3-2)可知华池县第三水源地水质为中度污染,

28、检测水样为地表水W类水质,石油类超标倍。表3-2地表水污染程度分级表综合污染指数(P)级别5.00严重污染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结果报告表3-1甘水环检(平凉)2010036号样品名称华池县林镇乡梁沟门第三水源地目-B项编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标准号含量单位1pH玻璃电极法GB6920-1986&9无量纲2溶解氧碘量法GB7489-19877.2mg/L3高锰酸盐指数酸性高锰酸盐指数法GB11892-19891.96mg/L4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GB11914-198914.3mg/L5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GB7488-19870.2mg/L6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19870.

29、14mg/L7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19890.046mg/L8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GB7484-19870.58mg/L9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7485-19870.007mg/L10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19870.008mg/L11氰化物异烟酸一吡唑啉酮比色法GB7487-19870.004mg/L12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GB7490-19870.002mg/L13石油紫外分光光度法SL93.2-19940.22mg/L14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0.005mg/L15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SL355

30、-2006260MPN/L16硫酸盐铬酸钡分光光度法HJ/T342-200730.0mg/L17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GB11896-198922.2mg/L18硝酸盐氮紫外分光光度法GB7480-19870.046mg/L19总硬度EDTA滴定法GB7477-1987150mg/L20水温温度计测定法GB13195-199122.0C21电导率电导仪法SL78-1994499“S/cm22钙离子EDTA滴定法GB7476-198720.2mg/L23镁离子EDTA滴定法GB7477-198724.1mg/L24碳酸盐酸滴定法SL83-9420.5mg/L25重碳酸盐酸滴定法SL83-94220m

31、g/L26总碱度酸滴定法SL83-94205mg/L27矿化度重量法SL79-1994494mg/L样品名称林镇梁沟门第三水源地样品来源庆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监测单位甘肃省水环境检测中心平凉分中心收样时间2010-6-27监测时间2010-6-28项目编号测试项目单位标准值监测值单项评价单项评价Ii1pH无量纲698.9合格0.932溶解氧mg/L57.2合格3咼锰酸盐指数mg/L61.96合格0.334化学需氧量mg/L2014.3合格0.725五日生化需氧量mg/L40.2合格0.056氨氮mg/L10.14合格0.147总磷mg/L0.050.046合格0.928氟化物mg/L10.58合

32、格0.589砷mg/L0.050.007合格0.0710六价铬mg/L0.050.008合格0.1611氰化物mg/L0.20.004合格0.0112挥发酚mg/L0.0050.002合格0.2013石油mg/L0.050.22不合格4.4014硫化物mg/L0.20.005合格0.0115粪大肠菌群MPN/L10000260合格0.0316硫酸盐mg/L25030合格0.1217氯化物mg/L25022.2合格0.0918硝酸盐氮mg/L100.046合格0.0019总硬度mg/L15020水温C2221电导率US/cm49922钙离子mg/L20.223镁离子mg/L24.124碳酸盐mg

33、/L20.525重碳酸盐mg/L22026总碱度mg/L20527矿化度mg/L494I(平均)0.52P1.51单位:mg/l林镇梁沟门第三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表3-3第四章县城供水现状与用水分析县城供水现状华池县城现状供水系统由东沟(第一水源)和鸭儿洼沟(第二水源)两部分构成。东沟(第一水源)供水工程建于1986年,水源为柔远川东沟地表水,供水规模为1000m3/d。该工程于2000年进行扩建,水源为东沟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源在县城以东2km的东沟王家砭坝引水;地下水在东沟6km范围内打深井6眼,通过输水管线将地下水送至水厂。2004年又在自来水厂修建一座3万m3蓄水池,用以调解洪水季节和

34、冬季缺水矛盾。经过两次扩建,柔远川东沟水源地设计供水能力为4500m3/d,年供水能力为164.2万m3/a,现状供水能力为78.2万ms/a。鸭儿洼沟(第二水源)供水工程建于2008年,水源为鸭儿洼沟地表水,为小(二)型水库,总库容64万m3,兴利库容38万m3,死库容26万m3,设计日供水能力为3300m3/d,用D400PE管将水自流引入水厂,处理后经一级泵站直接将水提至塬面高位水池,通过供水管道自流输送至县城并入供水管网,每年向华池县城供水120.5万m3,现状供水能力116万m3/a,两水源地向县城年供水194.2万m3,基本能解决县城现状需水要求。需水预测根据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

35、甘肃省人民政府200480号文件),结合华池县用水现状,对全县用水水平及用水效率分析评价。城镇居民用水定额:四类地域A户型住宅用水定额60L/人d、B户型住宅为77L/人d、C户型住宅为100L/人do按地域华池县为四类地域,远景规划住宅为C户型,其城镇居民用水定额为100L/人d。工业用水万元产值用水量定额为85m3/万元,根据华池县近10年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分析估算,2015年、2020年县城工业产值将达到3100万元、4150万元。由于供水设施设备逐年老化,漏水逐年增加的特点,分析估算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城镇居民用水与工业用水量的20%计算。市政景观娱乐用水量按城镇居民用水量和工业用水

36、量的10%计算。随着县城扩建,以及工业园区的规划修建,用水量将不断增加,经分析2015年增加用水量按城镇居民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10%计算。华池县城近远期需水预测为:2010年县城人口为3.95万人,城镇居民用水量144.18万m3、工业用水量23.80万m3(2010年华池县城工业产值按2800万元计算)、漏失水量33.60万m3、景观娱乐用水量16.80万m3、总用水量218.38万m3。预测2015年县城人口为4.2万人,城镇居民用水量153.3万m3、工业用水量26.35万m3、漏失水量35.93万m3、景观娱乐用水量17.97万m3、县城扩建及工业园区用水量17.97万m3,总用水量

37、251.54万m3。预测2020年县城人口为4.6万人,城镇居民用水量167.9万m3、工业用水量35.28万m3、漏失水量40.64万m3、景观娱乐用水量20.32万m3、县城扩建及工业园区用水量20.32万m3,总用水量284.46万m3。根据华池县水资源调查评价(2006)分析计算,地将川流域面积241.7km2,地表水资源量为587.1万m3,荔园堡川流域面积269.2km2,地表水资源量为654.4万m3,两河流线型迭加在第三水源地取水口水资源量为1241.5万m3。除去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农业用水及难以控制的洪水弃水量,实际上可利用水资源量为403万m3,占地表水资源量的32.5%

38、左右。通过以上分析,第三水源地向华池县城调水300万m3在水源上能够得到保证。供水保证程度分析从用水预测分析得知,2010年华池县城日平均用水量为5982m3/d,年用水量218.38万m3,2015年日平均用水量6974ms/d,年用水量251.54万m3;2020年日平均用水量7793ms/d,年用水量284.46万ms/a。东沟水源地保证率95%时,来水量只有82万m3/a,实际年取水量78.5万m3/a;鸭儿洼水库每年向华池县城供水116万m3/a,两水源地联合稳定供水194.5万m3/a,2010年缺水量23.88万m3,缺水率为12.3%;2015年缺水量57.44万m3,缺水率为

39、29.5%;2020缺水量89.96万m3,缺水率为46.3%。通过第三水源地及供水工程的修建,可满足需水要求。目前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1、地下水水量严重不足、水质恶化。2000年县城供水工程扩建时,打6眼深水井,日出水量2328m3。到2006年,日出水量已下降到不足500m3。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含盐量由原来的1290mg/L增加到2006年的3600mg/L,使水处理成本大幅度提高,经电渗析出盐后合格水量每天只有200m3。因此,该地下水源已不能作为县城居民生活饮用水源。2、地表水水量不能保证。每年的7、8、9月份属暴雨季节,地表水含沙量高,水厂蓄水池的调节能力有限,供水中断

40、的现象时有发生。11月至次年2月为河流封冻期,地表水可供水量有限,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3、用水量增加。华池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县城扩建,以及工业园区的规划修建,城区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华池县城供水可研报告分析,2020年平均日用水量5448ms/d,年用水量为198.9万m3,根据已建成供水水源可供水量194.5万m3,2020年缺水量4.4万m3,缺水率2.2%。随着东沟第一水源地超量开采,可取水量逐年减少;鸭儿洼沟第二水源地降雨量逐年有减少的趋势,未来水量因此而减少,加上县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用水量将不断增加,缺水问题更加

41、突出,。梁沟门水库建成后,实现向华池县城年调水300万ms/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满足华池县城用水要求。第五章水源地保护区划的目的及任务水源地保护区划的目的华池县境内地表水资源匮乏,全县水资源总量仅为1.0834亿m3,其中自产径流量为0.9978亿m3,人均水资源量748m3,亩均水资源量116m3,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2393.1万m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182m3,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极为突出,仅有的几条河流和沟道,均因水量小、水质差,不能开发利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县城居民生活饮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大,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水质污染加剧,河道及流

42、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县城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身心健康。为了切实解决县城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计划在林镇乡黄渠村梁沟门自然村设立第三水源地,供水工程包括修建中型水库一座,设计库容95万m3,集水面积512.8km2;修建泵站提水工程和输水管线。为了切实保护好县城第三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特委托庆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第三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和保护范围,按照水源保护的有关规定制定保护措施。水源地保护区划的任务1、调查水源地及其外围的环境地质条件。2、调查和收集水源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规划资料。3、调查和评价水源地水质状况。4、提出水源地保

43、护区的区划依据、范围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区划的依据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日)。(5)水利产业政策(1997年9月4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3年3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3年9月29日)技术规范及标准(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

44、3)。(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5)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文件(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有关规划(1)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2)华池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3)华池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005年。(4)甘肃省华池县第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区划报告,2006年。(5)华池县“十二五”水资源配置规划,2010年。(6)华池县“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潜力

45、分析报告,2010年。有关技术报告(1)华池县水资源调查评价,2005年。(2)华池县水资源开发及利用分析报告,1995年。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华池县饮用水第三水源保护区划分按照以下技术路线开展工作:(1)资料收集。收集华池县辖区内的水文气象及水文地质、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生态与环境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掌握已编制和正在编制的流域和区域以及城乡水资源规划;搜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农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与环境建设治理等方面的规划成果;收集地下水相关的各类科研和试验的成果。(2)饮用水源地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调查水源地位置和供水量,结合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46、等已有成果,分析评价华池县第三水源地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对华池县第三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已建、在建、拟建国家大型建设项目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对水源地的潜在影响,提出受到建设项目影响的供水井的封闭、迁移方案,以及备用水源地的规划建议。(4)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水质状况,补给和开采条件,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计算确定一级保护、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的范围、面积及界线,提出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5)成果汇总与协调。依据划分结果,编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表,绘制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图。(6)成果上报与审查。

47、编写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文字报告,完成相关图件的编绘工作,完成成果上报和审查。工作内容(1)调查水源地及其外围的环境地质条件。(2)调查和收集水源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有关资料。(3)调查和评价水源地水质状况,分析水源地附近及周边区域污染物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4)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计算分析确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面积及边界控制条件,提出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5)提出对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措施和建议。区划范围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保护区划范围为:南起梁沟门水库取水口以下400m、塌泥沟脑、子午岭一线,北至轳辘峁、石咀子沟脑、九条岭、老洼沟口与南梁乡窨子沟、金岔

48、沟水源地相接,东至滚子湾、高昭沟梁、大架梁、大峁梁一线,西至子午岭、墩梁、南沟与山庄乡山庄村水源地相接、王岭子山一线,总保护面积192.5km2(其中二将川136.7km2,荔园堡川54.5km2,葫芦河1.3km2)。第六章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思路及原则总体思路为保障华池县城居民饮水和工业用水安全,在水源的布局上,以华池县整体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协调好水源地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要求,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分类划分,对不符合水源保护要求的水井油井一律进行封闭、迁移,对符合保护要求的按照划分的保护区范围进

49、行保护。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最为宝贵的资源。华池县第三水源地水质为W类、石油类超标3.4倍。石油开采因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地表水易受污染,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措施切实保护水源地。(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水源地保护区应根据本县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水库运行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3)水质达标原则。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源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应当达到国家地表环境质量标准的III类水质标准。(4)保护区范围最小原则。在确保水源水质不受污染

50、的前提下,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尽可能小。(5)因地制宜原则。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华池县第三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水源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防止水源附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直接污染;应足以使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在向取水点输移(或运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情况,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划分依据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采用经验法进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然后再与规范提供的保护区范围经验值进行比较,确定水源地安全

51、约束条件,通过综合分析,最后确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范围。6.4水源保护区范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和要求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由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院起草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月9日批准,自2007年2月1日起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2、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源地,必须控制其一级保护区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要求;二级保护

52、区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要求,并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准保护区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并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一级保护区范围一般在取水口向下游不小于100m,沿河道向上游不小于1000m范围内河道水域,左右岸为5年一遇洪水所淹没的区域;二级保护区一般在取水口向下游不小于300m,沿河道向上游不小于3000m,左右岸为一级保护区水域向外10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有防洪堤的河段二级保护区的水域宽度为防洪堤内的水域。具体划

53、分考虑水源的补给来源、河流水系、污染源控制、地形特点等。准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的基础上,根据流域汇流情况,保护区污染源分布情况,考虑河流水系、地形等综合因素,一般按照流域集水面积确定,对于较大流域,按照汇流情况、地形等确定保护范围。3、水源地保护区划要尽可能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统一安排,合理规划,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区总体规划范围1、根据二将川、荔园堡川水域和流域河谷特点及水质条件,将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见附图),按照保护区确定的水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保护区总体范围为南起梁沟门水库取水口以下400m,塌泥沟脑、子午岭一线,北至轳辘

54、峁、石咀子沟脑、九条岭、老洼沟口一线,东至滚子湾、高昭沟梁、大架梁、大峁梁一线,西至子午岭、墩梁、南沟、王岭子山一线,总保护面积192.5km2(其中二将川136.7km2,荔园堡川54.5km2,葫芦河1.3km2)。2、总体保护目标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的径流条件,使地表水在汇集的过程中不因人为因素而产生水质恶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华池县城供水需求。一级保护区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8-2005)的要求;二级保护区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11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水标准(GB5749-2005)

55、的要求,并且能够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准保护区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5)的要求,并且能够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3总体保护措施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2)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废弃物,已有的垃圾场限期清除。运输有害有毒物质、油类、粪便的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等措施。(4)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5)禁止在保护区内新布石油开发井

56、和进行石油勘探作业。(6)禁止在保护区内新施工地下水开采井和石油注水井。(7)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剧毒捕杀鱼类。(8)加强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一级保护区1、一级保护区范围梁沟门水库原坝顶高程1265.0m,经洪水频率计算分析,5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167.8m3/s,洪水位为1262.7m,梁沟门水库坝址横断面图见图6-1。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5年一遇洪水淹没区,陆域范围为5年一遇洪水位以上300m陆域。南起梁沟门水库取水口以下200m、算账沟沟口以上1000m,北至荔园堡川河底高程约1270m的夏家沟口,东至聖泉沟口以

57、上1000m、河沟门沟口以上1000m一线,西至二将川河底高程约1270m的黄渠。一级保护区面积7.30km2。其中二将川2.88km2,荔园堡川3.67km2,葫芦河0.75km2。保护区内无石油生产井、注水井,无工矿企业;保护区内有华池至林镇、南梁公路穿越,有良种场和农村居住户。一级保护区控制面积和控制点坐标见表6-4-1及附图。2、保护目标防止地表水在汇集过程中,将有毒有害物质和病原茵进入水体、污染水源。使一级保护区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6-4-1华池县第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控制范围及面积一览表水源地名称一级保护区编号面积(km2)保护区控制坐标多边形顶点编号东径北纬华池县第三水源地

58、HSY7.3HSY110821z47361912HSY21082056361928HSY310844362047HSY41082119362029HSY51082104362141HSY61082148362156HSY71082215362044(GB3838-2002)II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8-2005)的要求。3、保护措施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限期拆除。(3)禁止堆放和存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和其它废弃物。(4)禁止设置油库及从事钻探与地下放炮作业。(5)禁止新布石油开采井、注水井和进行石油勘探作业

59、,已有的油井要限期停采,严密封堵油井,已有的注水井应做好止水隔离工作,防止污染地下水。(6)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养鱼活动。(7)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人类活动。(8)加强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减少水土流失。(9)在水库的水域外围设置隔离栏,以确保人畜饮用水安全。(10)保护区内已建成公路应设置隔离带,防止路面污染物进入水源。二级保护区1、二级保护区范围经洪水频率计算分析,1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402m3/s,洪水位为1264.3m,梁沟门水库坝址横断面图见图6-1。二级保护区范围按10年一遇洪水淹没区水域(除一级保护区水域)和1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3000m包围陆域(一级保护

60、区陆域除外)控制。根据流域汇流情况确定保护范围,保护区域内各主要河流包括跑子沟、梁沟门沟、算帐沟在一级保护区边界外沿河道向上游延伸2-3km,此范围山脊线以内的流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南起梁沟门水库取水口以下300m,北至墩儿梁、河沟门、河沟门沟脑一线,东至聖泉沟脑、跑子沟脑一线,西至谭家庄、高崾岘梁、金家湾一线。二级保护区面积45.3km2,其中二将川25.8km2,荔园堡川19.2km2,葫芦河0.3km2。保护区内无石油生产井、注水井、无工矿企业,保护区内有华池至林镇、南梁公路穿越,有部分村、组村民住户和耕地。二级保护区控制面积和控制点坐标见表6-4-2及附图。表6-4-2华池县第三水源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