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水下考古工作规程(征求意见稿)总则水下考古组织管理水下考古调查水下考古发掘考古资料管理考古资料刊布出水文物保护水下考古安全体系附则附 录 总则第一条 为提高水下考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制订本规程。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在中国管辖水域内进行的所有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活动。第三条 水下考古工作应服从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从事水下考古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第二章 水下考古组织管理第四条 水下考古调查或发掘项目,应按照国务院文物
2、行政部门的许可要求,备齐相关材料并履行报批手续;从事水下考古的单位和个人,应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授予的资质和资格。第五条 申请从事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单位,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授予的水下考古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3名以上取得水下考古领队资格的人员。(二)有从事出水文物保护的专业人员。(三)有从事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所需的基本技术设备。(四)有保障文物安全的设施和场所。(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六条 从事水下考古的人员,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授予的水下考古领队资格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水下考古培训,并考核合格。(二)具有田野考古领队资格,中
3、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称。(三)从事水下考古工作3年以上,参与水下考古项目不少于5项。(四)正式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和1篇以上水下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第七条 水下考古资质单位应该承担以下职责:(一)审核水下考古方案,按规定组织水下考古项目的申报、汇报和管理工作。(二)指定水下考古项目领队,并负责管理、指导和监督水下考古项目领队的工作。(三)负责出水文物及其他水下考古资料的审查、登录、保管、保护和移交。(四)制订并落实水下考古项目的安全措施,及时上报重要发现和安全事故。(五)组织进行水下考古成果的宣传和水下考古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第八条 水下考古项目实行领队负责制度。水下考古领队应该承担以下
4、职责:(一)主持制订水下考古方案、文物保护预案和各项安全预案,组织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二)按照考古执照许可的内容实施水下考古项目,协调项目各技术系统的正常运作,根据情况变化合理微调考古方案,确保水下考古工作严格遵守本规程。(三)认真执行各项工作预案,保障人员、文物和设备的安全。(四)及时上报重要发现和安全事故。(五)及时完成水下考古项目工作报告,并提出对水下文化遗存的保护、保存建议。第三章 水下考古调查第九条 水下考古调查的任务是寻找、确认、登录和研究水下文化遗存,为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一)水下文化遗存按照形成方式可区分为水下遗址和水下文物地点。水下遗址应具有原生文化堆积
5、,水下文物地点仅有次生文化堆积或散落文物。(二)水下考古调查按调查性质分为普查和重点调查。(三)水下考古调查应尽量选择避免损伤遗址文化堆积和水下文物的技术。第十条 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应提前做好调查准备并制订调查方案。(一)调查前应尽可能收集拟调查水域的已有文物线索、考古成果、文献档案、海图、影像资料等,以及该水域的地质、气象、水文、潮汐等环境资料。(二)根据调查目的和文物保护的需要,以及拟调查水域的环境特点,编制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包括申报单位、调查队伍组成、人员分工、工作时间与计划、调查范围、工作目标、调查方法、安全措施和文物保护预案等内容。(三)根据拟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设备并做好
6、相应的物质准备,包括交通运输、探测定位、潜水减压、资料采集、文物保护等设备和经费、急救、通讯、生活用品等。第十一条 针对水下文化遗存的考古调查应记录调查对象的所处环境、性质、位置、范围、堆积状况、年代、文化特征和现状评估等基本内容。(一)水下遗存所处水域的具体环境特点应该详细记录。(二)应甄别水下文化遗存的形成方式,对于水下遗址还应进一步判断其所属类型。(三)测量并记录水下文化遗存的地理坐标数据,并标注在海图或者测绘图上。(四)根据遗物分布区域、已暴露文化堆积的位置综合判定水下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必要时可运用水下考古钻探或遥感探测技术进行辅助判定。(五)堆积状况包括堆积层次、深度与厚度、质地与
7、色泽、暴露的遗迹与遗物等内容,可通过直接观察断面或利用钻探技术获取堆积状况的信息。(六)年代和文化特征可以参考测年数据、遗迹和遗物特点进行综合判断。(七)对水下文化遗存的保存现状进行初步评估是考古调查的重要内容。第十二条 水下考古勘探是水下考古调查的重要手段,勘探主要包括遥感探测、人工潜水探摸和钻探等方式。(一)遥感探测是进行水下考古勘探的首选方式。提倡对同一调查区域使用多种不同设备进行遥感探测,遥感探测结果应以人工潜水探摸或者借助潜水仪器进行视觉探测的方式加以核实。(二)提倡使用无损伤的水下考古勘探技术,对于已局部暴露的水下文化遗存应慎用钻探。(三)对于被水底淤积物覆盖的水下文化遗存,可采用
8、钻探或局部的淤积物清除技术进行勘探,但应严格控制钻探和揭露面积。第十三条 水下考古调查记录应是客观、全面和科学地反映调查背景、工作过程和调查对象的资料,包括文字记录、测绘记录和影像记录三种形式。(一)文字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记录表、钻探登记表、考古物探记录表、潜水记录表等。测绘记录包括记录水下遗址位置的海底地形图、水下遗址分布图、重要水下遗迹和出水文物的平剖面图、遥感探测数据图等。影像记录包括水下遗迹、遗物的摄影、摄像资料等。(二)水下遗迹和遗物应进行编号记录,文字记录应尽可能详细规范。(三)调查区域、探孔位置以及水下文化遗存的坐标、范围、重要遗迹和遗物的位置等信息应尽可能标注在大比例尺的海
9、图或者海底测绘图上。(四)水下文化遗存的全貌、重要局部、水下文物和重要的调查工作过程等应进行影像记录。(五)调查资料应及时登记、存档,并录入数据库。(六)调查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必须向省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提交调查工作报告,并提出对水下文化遗存的保护建议。第四章 水下考古发掘第十四条 原址保护进行水下遗址保护的首选方式。当水下遗址面临被破坏的危险而无法实行原址保护时,可选择水下考古发掘的方式进行保护。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应按照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许可要求制订发掘方案,并做好发掘准备。第十五条 进行考古发掘前,应首先根据遗址特点和埋藏环境设立测量基点。重要水下遗址应设置永久性的基点。(一)依托基点建立水
10、下三维测绘坐标体系。(二)发掘过程中各测点数据的采测,应是相对于基点的三维坐标数据。第十六条 探方发掘法是进行水下考古发掘的基本作业方法。(一)探方是人为设定的考古发掘工作单位。(二)探方的布设应与遗址三维坐标系统相一致,各探方的编号应该唯一、简洁。(三)探方的发掘和发掘记录的汇总由考古领队根据工作任务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四)探方大小可视水下遗址类型和环境情况确定,进行沉船遗址发掘时无需保留隔梁和关键柱。(五)需要了解水下文化遗存的堆积层位和结构时,可采用探沟进行解剖。第十七条 水下考古发掘的原则性要求包括:(一)根据土质、土色、包含物的变化及参考其他相关现象来区分考古作业单位。(二)堆积单位
11、是水下考古发掘的最小作业单位,考古过程中应按照堆积形成的相反顺序逐一发掘各堆积单位。沉船船体的发掘,可按照先船体内部后船体外部的顺序进行。(三)应注意分析堆积单位间、遗迹间、以及遗迹和遗物间的关系,协调考古发掘进度。处理面积较大或者较复杂的遗迹现象时,应采取分部揭露的方法或者先进行探沟解剖。(四)发掘完毕后,应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选定合适方式保存、保护水下文化遗存。第十八条 水下发掘资料的采集要满足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一)遗物分为人工遗物和自然遗存。人工遗物应全部采集,人类遗骸、陆生哺乳动物骨骼一般应全部采集。海洋动物遗骸和植物遗存可抽样采集。水体、沉积物等环境分析样本需适量采集。文
12、化堆积样本可通过钻探技术进行柱状采集。根据研究和保护的需要,遗迹、遗痕也可以采集。(二)遗物应按堆积单位进行编号采集,重要遗物和遗迹现象在进行采集前应做好测绘和影像资料记录。(三)堆积单位内的包含物应进行过滤筛选,滤网的孔径和尺寸可根据遗址类型和遗物特点确定。(四)所有采集品必须有相应的包装措施和详细的标号记录。抽样采集时应记录抽样方式、采样位置和采样方式。(五)水下文化遗产保存环境的物理指标信息,如流速、流向、潮汐、水温、深度等应及时测量并记录。(六)采集的遗物应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分类保存。(七)进行沉船船体采集时,应根据船体保存情况、埋藏环境和文物保护需要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采集方
13、式,并及时做好测绘和影像资料记录。第十九条 发掘记录对发掘过程、发掘对象等内容的记录,应做到全面、科学、客观。(一)发掘记录包括文字记录、测绘记录和影像记录,三种记录在内容和形式上互为补充,构成统一的记录体系。文字记录包括工地日记、探方日记、遗迹单位总记录、探方总记录和潜水记录表、减压记录表、发掘记录表、遗迹编号记录表、影像记录表、遗物登记表、样品登记表、入库登记表等。测绘记录应包括遗址地形图;发掘区总平、剖面图;探方总平面图、分层遗迹平面图、四壁剖面图; 遗迹平、剖面(侧视)图等。影像记录包括摄影资料、摄像资料和遥感资料等。(二)记录中指代单位的符号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编号不得重复,给出后不得
14、更改。(三)发掘记录应以纸质和数字化形式分别登录、保存和管理,共同组成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四)发掘资料应分别按照遗迹单位、探方和发掘区三个层次进行汇总,统一存档。遗迹单位资料包括遗迹单位总记录;遗迹平、剖面(侧视)图,细部结构图;发掘记录表、遗迹登记表、样品登记表及各种其他形式的记录等。探方资料包括探方日记、探方总记录;探方总平面图,四壁剖面图,各层下开口遗迹平面图,地层关系系络图;影像、测绘、采样登记表及各类其他形式的记录等。发掘区资料包括工地日记;发掘区总平、剖面图,发掘区地层关系总系络图;遗物、遗迹编号登记总表,影像、测绘及采样登记总表及各类其他形式的相关记录等。第五章 考古资料管理第二
15、十条 发掘过程中应设立临时库房,指定专人负责每天的发掘物资、出水文物、各类样本和发掘记录等的出入库管理工作。第二十一条 考古资料管理应建立并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一)发掘结束后,发掘物资、出水文物、各类样本和发掘记录等应及时清点、核实并移交给组织考古项目实施的水下考古资质单位负责管理和妥善保存,任何个人不得私自保存。(二)特殊资料须树立保密意识,严防泄密。(三)移交和接收各类资料必须履行交接手续,并记录在案。第二十二条 出水文物的处置,应在考古报告发表后,由实施项目的水下考古资质单位提出方案报省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第六章 考古资料刊布第二十三条 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结束后,应及时进行
16、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并建立资料库。(一)全面校核水下考古工作期间获取的记录资料。按原始记录按单位清点遗物并进行必要的修复。测绘或文字记录发现错误时,应另纸勘误,严禁直接改动原始记录。(二)根据考古类型学原理对遗物进行观察、分类、统计和记录等整理工作。遗物整理的记录包括文字、测绘、影像和拓片等形式。每件文物标本都应填写器物卡片。(三)及时送检考古工作期间获取的人类学标本、动植物遗存、年代学和环境学样品、文物标本等。(四)根据遗物整理结果重新检验考古发掘期间对堆积单位间和遗迹单位间相互关系的判断,并将整理结果、经验教训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编写成整理工作报告。(五)按遗迹单位汇总各种整理的资料和发掘
17、记录,建立资料库和电子数据库。第二十四条 在发掘资料整理完成后,应根据遗址发掘计划及时编写、发表年度发掘报告、阶段性发掘报告或者发掘报告。考古调查和发掘报告应在考古项目结束后三年内完成。(一)发掘报告必须客观、准确、科学、系统。(二)发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下遗址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与既往工作、发掘经过与发掘方法、文化堆积与年代分期;遗迹与遗物;编写者的认识;相关专业技术报告等。第二十五条 考古资质单位应根据发掘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制订并实施新闻宣传方案,并通过媒体宣传、专题展示等多种手段积极向公众宣传水下考古成果、普及水下考古知识、提高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七章 水下文物保护第二十六条 水
18、下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应制订针对性的出水文物现场保护预案,应配备必要的现场保护设备和出水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第二十七条 出水文物应根据材质进行分类保存和保护。进行各类出水文物保护时,要注意采集其埋藏环境和附着生物样品信息,并及时做好出水文物实验室保护的准备和转交。对出水文物的保护处理应有完整的档案记录。第二十八条 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完成后,考古资质单位应对发掘区域进行保护性回填,并对根据水下遗址的价值和保存情况提出保护建议供文物行政部门参考。第八章 水下考古安全体系第二十九条 水下考古项目申报材料中应包括由考古资质单位制订的有针对性的人员、设备和文物的安全预案。项目获批后,由考古领队负责组织各项安全
19、预案的实施;第三十条 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应设立潜水安全监督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制订并认真执行潜水安全监督制度和潜水减压制度,所有水下考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潜水作业的基本原则和安全准则。第九章 附则第三十一条 本规程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 录一、水下考古作业技术要点 (一)水下遗址测绘 (二)水下考古调查 (三)水下考古发掘二、采集及取样要点 (一)出水资料采集及取样的要求 (二)出水资料采集及取样的种类 (三)出水资料采集及取样的方法 (四)出水资料采集及取样的数量三、记录要点 (一)水下考古记录的基本要求 (二)文字记录要点 (三)测绘记录要点 (四)
20、影像记录要点四、资料整理要点 (一)记录资料汇总与存档 (二)采集遗物及样品的整理(三)建立资料库与电子数据库五、文物安全要点(一)出水文物的保存管理要点(二)出水文物的现场保护要点六、潜水安全要点(一)潜水作业要点(二)减压安全要点一、水下考古技术要点(一)水下遗址测绘1、水下遗址测绘是为了获取反映水下遗址所在水域水底地貌或者遗址结构特征的地形图,其内容至少应包括等深线、水底基岩和沉积物、航道、测量控制点、重要地物(如灯塔、钻井平台、水中管线等)等信息。2、水下遗址测绘必须首先建立三维测绘坐标系统,重要水下遗址应设立永久性的水下测量控制点。大型水下遗址可设定多个测量控制点,建立起有效的测量控
21、制网,以满足水下遗址各个区域测量精度的需求。3、测量控制点的定位可根据需要选择一般定位技术或电子定位技术。一般定位技术适用于靠近陆地的各类水下遗址,所用技术和设备相对简单,如全站仪定位等;电子定位技术适用于远离陆地的水下遗址,包括雷达定位、GPS定位等方法。3、水下遗址地形图的绘制可充分利用各类已有资料,包括大比例尺海图、遥感扫测影像图(例如航空影像图、卫星影像图、声学或光学扫测影像图)等,但必须与遗址的三维测绘坐标系统建立起有效关联。4、水下遗址地形图应选择大于1:10000的大比例尺地图,提倡使用矢量电子海图或自行测绘的水底地形图。5、水下遗址测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相关规定
22、,做好保密工作。(二)水下考古调查1、普查(1)普查是对一定水域开展的全覆盖式调查,目的在于全面搜寻、记录调查水域内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普查方式适用于面积较大且无明确水下遗存线索的水域,可根据拟调查水域的面积和环境特点设置不同的调查区。(2)普查应注意工作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全面性。项目开始前应根据调查水域的自然环境和水文状况制订工作方案、组织队伍、配备设备并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3)普查工作中,应首先按照工作方案设定的路线,使用遥感探测设备对调查水域进行全覆盖式扫测。为提高扫测数据的判读精度,建议对同一扫测路线尽可能选用不同种类的遥感设备进行扫测。扫测数据反映出的水下调查疑点,应以人工探摸的方
23、式加以核实。对于潜水员无法到达的水域,有条件的可利用水下机器人(ROV)、小型潜艇等设备进行目测探察。(5)遥感探测主要包括磁性探测法、声学探测法、光学探测法等。利用磁性进行遥感探测的设备有金属探测仪、磁力仪等;利用声波进行遥感探测的设备有回声测深仪、旁测声纳、多波束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等;利用激光或其他光波进行遥感探测也是进行水下扫测的重要技术。遥感探测设备应与定位设备配套使用。(6)遥感探测和人工目测结果须由负责操作的专业人员填写水下考古调查记录表,由项目领队审核后输入相关数据库,并将表格和资料整理归档。(7)对于发现水下文化遗存的地点,应做好文字、测绘和影像记录。2、重点调查(1)重点调查
24、是针对有明确线索的水下遗址或者地点进行的考古调查。(2)重点调查应在全面收集已有线索(如考古成果、文献档案、陆地走访资料等)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探测手段确定水下疑点,并通过人工潜水探摸或借助潜水仪器进行视觉探测来确定水下遗存相关信息的调查方式。(3)进行水下遗址的重点调查,目的是掌握水下遗址或地点的环境特征、分布范围、堆积状况、功能结构、文化性质和保存状况等信息,从而建立水下遗址或地点的档案信息,为水下遗址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资料。(4)水底遗物采集、地层剖面清理和钻探是了解水下遗址信息的常用手段。重点调查的结果应填写水下遗址勘察记录表,重要遗迹和遗物应标注在大比例尺的纸质或矢量水底地形图。(5)
25、以潜水探摸方式进行的水底遗物采集,应重点采集能够反映遗址功能、年代和文化面貌的典型遗物,同时应该注意不同类型遗物的分布范围和密度。潜水探摸可选择基线搜寻法(Swim-Line Search)、圆周搜寻法(Circular Search)和拖拽搜寻法(Towed Search)等不同方式。(5)利用水底挖泥、抽泥或吹泥等手段清理并观察地层剖面,可了解水下遗址的文化堆积层次并推断遗址的性质和保存状况。地层剖面的观察结果,应有完整的文字、测绘和影像记录。(6)为了解水下遗址的存在环境、堆积状况或分布范围等信息,可进行必要的钻探,但应严格控制钻探面积和探孔数量。进行钻探时,应测量探孔的三维坐标,将其位
26、置标注在水下遗址地形图上,并填写钻探记录表。(三)水下考古发掘1、探方发掘(1)探方是进行水下考古发掘的基本工作单位。可根据水下遗址文化堆积状况和水体能见度来确定探方大小。一般情况下,探方常使用1米1米、2米2米等尺寸。水下探方按材质分为软式和硬式两类,可根据需要选择。硬式探方可预制构件,然后在水下进行拼接安装。探方框架上应设置测量的刻度标志。1米1米探方适用于文化堆积现象复杂或者水体能见度较差的水下遗址发掘;2米2米探方适用于文物堆积现象简单或水体能见度较好的水下遗址发掘。(2)探方的方向应与水下遗址的三维测绘坐标系统保持一致,一般应按正方向布设。针对特殊地形环境和特殊类型遗址的发掘时,也可
27、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探方方向。(3)探方编号应与遗址分区及三维测绘坐标系统建立关联,编号方式要求简明、唯一。探方编号的完整格式为“年度水下遗址所在县(市)汉语拼音首字母水下遗址名称首字母区号T探方号(三维测绘坐标系统纵轴号横轴号)”。沉船遗址探方编号可采用“年度沉船遗址拼音缩写T探方号(三维测绘坐标系统纵轴号横轴号)”。(4)根据水下考古发掘的特殊性,发掘过程中应及时绘制探方四壁剖面图,一般无须保留隔梁和关键柱。(5)探沟是探方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主要是解剖、探察堆积层位关系,作业方法与探方相同。2、地层堆积的发掘水下遗址的地层堆积发掘方法原则上与田野考古的地层堆积发掘方法相同,具体操作可参考田
28、野考古工作规程。3、沉船遗址的发掘(1)对于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沉船遗址,应视实际情况采取原地发掘保护,或者通过整体迁移的方法实现异地发掘保护。(2)进行沉船遗址的原地发掘时,应首先清除沉船上覆的淤积物和凝结物。(3)发掘探方可按正方向或参照沉船的轴向进行布设;不同的沉船舱体可作为独立的堆积单位进行考古发掘。(4)发掘中应特别注意船货的空间结构、码放和包装方式等信息的采集、记录;起取舱内文物时,应对隔舱板和其他船体结构进行及时的物理加固。二、采集及取样要点(略)注:水下考古采集与采样方式与田野考古相同,具体要点可参考田野考古工作规程附录二采集及取样要点。三、记录要点(一)水下考古记录的基本要求
29、1、水下考古记录是对工作过程和工作对象的描述,为考古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水下考古记录可参照田野考古记录的基本方式和原则要求。2、水下考古记录应客观、真实、全面、系统。3、水下考古工作记录应及时完成,即当日工作结束或每项潜水任务完成后,相关记录须尽快完成。(二)文字记录要点1工作日记(1)工作日记主要用于记录水下考古工作过程。所有参加水下考古工作的专业人员均需撰写相应的工作日记。(2)采用表格等文字记录形式难以详细阐释和涵盖的内容也应记入工作日记。(2)工作日记主要包括工地总日记和发掘日记等。工地总日记主要用于记录水下考古发掘工地的总体工作过程。工地总日记由考古领队撰写,包括日期、
30、天气、海况(潮汐、流速、能见度等)、人员安排、潜水任务、潜水安全总结、遗迹现象发掘情况、遗物采集情况、各种记录的完成情况、发掘总体进度、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及记录者、记录时间等内容。发掘日记主要用于记录发掘期间每天具体的水下考古发掘的工作过程。所有参与发掘工作的专业人员均应撰写发掘日记,主要包括日期、天气、海况(潮汐、流速、能见度等)、工作人员、工作任务、任务完成情况、对遗迹现象的判断、重要遗迹遗物的示意图、各种记录的完成情况等内容。2记录表格水下考古记录表格分潜水记录表、调查记录表、发掘记录表、出水文物登记表和各种统计表等。潜水记录表应由潜水安全监督如实填写,该表格不但是工作记录的组成部分,更是
31、出现违规潜水或潜水事故时选择减压治疗方案的原始依据。其他表格由领队根据分工或工作需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填写。(三)测绘记录要点1、测绘记录是通过测量、绘图手段记录测点、遗迹及遗物的空间位置、形状和结构特征等信息,表现为测绘数据记录和平面图、剖面图、侧视图等图形记录。2、数据记录为手工或仪器记录的测点二位、三维数据。图形记录包括发掘区总平面图、剖面图,探方总平面、各层下开口遗迹平面图、四壁剖面图,遗迹平、剖面(侧视)图。剖面图剖线和侧视图的视角应在平面图上明确标示出来,剖面(侧视)图应与平面图保持相同比例。(1)发掘区总平、剖面图主要用于记录每个发掘区的遗迹现象和地层堆积信息等内容,比例尺不应小于
32、1/50。探方总平面图、各层下开口遗迹平面图、四壁剖面图主要用于记录单个探方内的遗迹现象和地层堆积信息等内容,比例尺不应小于1/20。遗迹平、剖面(侧视)图主要用于记录单个遗迹的形状结构和堆积状况,比例尺不应小于1/10;结构复杂的单体遗迹需绘制构成该遗迹的功能单元的平、剖面(侧视)图。(2)推荐使用1:1矢量测绘图的形式绘制上述图形记录。3、测绘图的绘制要求:(1)平面图须在图上注明两个以上测点的三维坐标,有高程变化处须注明高程值;剖面图及侧视图须注明高程值,并在对应平面图上标注剖面或侧视面的位置。(2)每幅测绘图都须注明图号、图名、比例、图例、绘图方式、绘图日期、绘图者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3、3)发掘过程中对发掘对象的判断如有变化,应重新绘图,但原图应保留。4、应尽量选用高精度的测绘仪器,如具有高精度差分GPS、电子全站仪或遥感测量设备等。测绘点的坐标应与遗址三维测绘坐标系统一致。5、所有测绘点坐标均应详细记录,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统一管理、存档。6、水下遗迹测绘主要有摄影测量、现场手绘和声学测量等方式。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测绘精度,建议使用摄影测量方式。(1)摄影测量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从正射校正后的数字影像中获取遗迹/遗物空间数据和矢量图像的测绘技术。进行摄影测量时,测量控制点的数量和分布必须满足图像校正精度的要求,其位置及坐标应标示在测绘图上。应尽量使用镜头变形曲率较小的相
34、机进行垂直拍摄。校正后的正射相片按比例缩放后,在计算机中直接进行软件成图或进行矢量描绘成图。(2)现场手绘是仪器测量和手工绘图相结合的测绘记录方式。使用标示度量数值的固定框架(常用1米1米)进行二维测量,是常见的手绘测绘方式。测量点之间进行连线时应保留测点。避免对手绘图纸进行过多修饰。(3)声学测量是利用高精度海洋声波反射技术和三边测量原理进行的测绘记录方式。这种测绘方式适用于面积较大、堆积情况相对简单的水下遗存的测绘工作。(四)影像记录要点1、影像记录是使用照相机、摄像机等摄影器材记录调查、发掘过程和水下遗迹、遗物等信息的一种记录方式。2、工作过程的影像记录包括遗址调查发掘前后遗址的全景、工
35、作人员合影、不同发掘阶段的工地全景、各探方发掘过程、重要遗迹发掘过程、重要样品采集过程以及其它重要工作场景等影像资料。3、遗迹现象的影像记录包括遗迹发掘前后不同角度拍摄的摄影资料,应尽可能全面反映遗迹单位的形态、结构特征,遗迹重要的局部特写。(1)同一拍摄对象应在同样拍摄条件下拍摄高清度数码片和HD质量的录像。(2)重要遗迹和考古发掘区应直接拍摄或者通过照片拼接的方式获取全景照片。如需通过照片拼接方式获取全景照片时,应按照影像正射校正的技术要求,获取正射影像照片。(3)所有影像资料应做完整记录。数码影像资料还需分类建档,并与电子资料库建立关联。四、资料整理要点 (一)记录资料汇总与存档(略)
36、(二)采集遗物及样品的整理(略)(三)建立资料库与电子数据库(略)注:上述三项内容均与田野考古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考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对应章节五、文物安全要点(一)出水文物的保存管理要点1、考古调查、发掘现场应建立出水文物临时库房。临时库房应具备保存文物的相应条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有条件的还应配备安全监控系统。2、出水文物入库要履行交接手续、详细填写入库登记表,并按类别妥善保管。文物出库应经领队批准并履行必要的出库手续。3、临时库房无法满足出水文物保存、保管的条件时,应及时将出水文物转入具备条件的地点存放。(二)出水文物的现场保护要点1、出水文物现场保护的基本要求:(1)调查
37、或发掘现场应有开展出水文物保护的空间,配备基本的保护设施、材料和专门的保护人员。(2)文物现场保护处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数据须保留文字、绘图和影像的记录资料。(3)文物出水后,应根据材质进行分类分装存放,并进行保存状况评估,易碎文物应与坚固文物分开储存。(4)不宜现场处理的出水文物,应进行有限清洁并维持适当的保存环境,并尽快转运到有条件的场所或实验室进行保护。转运过程中,文物要置放在适当和利于保护、运输的包装材料中。2、陶瓷类文物出水陶瓷类文物的现场保护主要包括器物表层凝结物或附着物的去除、现场脱盐处理与现场修复三方面内容。(1)进行器物表层附着的凝结物或附着物处理前,须对凝结物或附着物进行采
38、样预留,并对文物所在水域的水样进行取样,以备样品结构、成分以及可溶盐测试。凝结物信息提取要规范,应以绘图、影像和文字等多种方法综合记录信息,提倡利用X探伤、工业CT等手段记录、描述残损状况。凝结物去除提倡使用机械法,出水文物现场慎用化学法,建议只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化学试剂。(2)进行陶瓷类文物的现场脱盐处理前,须对拟脱盐处理的文物开展摄影、绘图和文字的记录工作。考古现场可进行轻微损坏或表面完好的陶瓷器脱盐,提倡采用去离子水浸泡,也可用自来水浸泡处理;对于严重损坏或表面剥离现象严重的陶瓷器,避免立即使用淡水进行脱盐,要逐步降低浸泡液的含盐量,实行梯次置换。要留取水样、定期换水、做好记录,以备实验
39、室分析测试使用。(3)进行陶瓷器类文物的现场修复时,应保持残片潮湿,拼接方法和胶黏剂应具有可逆性。修复过程应进行相应的绘图、摄影和文字记录工作。3、金属类文物水下考古发掘的过程中,金属类文物的腐蚀速率会因保存环境的改变而加快。因此,现场保护工作应贯穿金属类文物发掘、出水的全过程。(1)糟朽金属类文物的起取与加固糟朽金属文物的起取过程中应使用支撑材料,避免引起器物变形或损毁。加固时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材料,使用物理加固材料时也应避免使用聚乙烯醇纤维(PVA)或绷带等易收缩的材料,避免造成金属类文物的物理损伤。小体积糟朽金属类文物的起取,可使用可溶性尼龙材料进行加固;体积较大的糟朽金属类文物,可使用聚
40、乙烯薄膜、硅橡胶或薄层石膏包进行加固、起取。(2)金属类文物的现场保护处理金属类文物发掘出水后,应立即进行摄影、绘图和登录工作,可采用海水保湿的方式延缓进一步腐蚀。金属类文物的现场保护应根据材质和保存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4、有机类文物(1)应注意有机类文物的埋藏环境,应及时提取水体、淤泥、附着物、寄生物等样品,并及时进行摄影、绘图和文字记录工作,为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起取或运输大型饱水木构件时,应使用新木板或金属支架作为支撑,所有的构件均需支垫,着力点应在支撑物上。(3)出水有机类文物须保持饱水状态、避光保存。短时间保存可使用海水,长时间保存建议使用淡水,并加入真菌和细菌灭杀剂,防止发
41、生进一步的生物破坏。六、潜水安全要点(一)潜水作业要点1、水下考古项目的潜水工作岗位至少应包括项目领队、潜水安全监督、潜水员和应急潜水员四个岗位。2、所有的潜水人员都必须持有有效的潜水资质证书。3、水下考古项目中潜水作业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水深超过40米的水下考古项目必须配备减压舱,原则上每名潜水人员在24小时内不进行重复潜水;水深超过60米时,原则上不实施人工潜水作业。(2)风力超过5级或水流流速超过0.6米/秒时,原则上不允许进行潜水作业。(3)使用SCUBA系统进行潜水时,应根据潜水深度选择适宜的气源和呼吸器,并严格执行预先制定的安全减压方案。(4)潜水人员身体或心理状况不适宜潜
42、水,或者饮酒后恢复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的,不允许进行潜水。(5)不符合最低配员要求时,不允许潜水;(6)作业船舶或设施正在移动,时不允许潜水;4、水下考古项目应制订潜水安全应急预案,并成立潜水安全应急机构。(1)潜水安全应急机构的主体是潜水安全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统一指挥考古项目的潜水应急救援工作,包括指定专人配备应急医疗用品、救援器材和通讯设备,指定应急潜水员,设置潜水医生、组织现场急救等。(2)常见的潜水安全问题包括溺水、绞缠、氧中毒、氮麻醉等。当溺水发生时,应迅速将溺水者抢救出水,并同时通知医护人员组织就地急救;如溺水者呼吸、心跳皆已停止,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情况严重的,应尽快转移到条件较
43、好的医疗单位进一步救治。当绞缠发生时,应立即停止工作,自行或者由潜伴协助解除绞缠后迅速出水。潜水医生应根据潜水人员的水下停留时间,选择相应的减压方案。当潜水人员发现潜伴可能存在氧中毒或者氮麻醉的危险时,应立即协助潜伴出水,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检查。(二)减压安全要点1、潜水人员应根据工作情况选择适当的减压方案,尽量采用水下减压和水面减压相结合的形式。2、进行水下减压时,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潜水深度设立间隔为3米的多级水下减压站;(2)水下作业完毕后,潜水人员应按照减压表规定的速度上升,并在每个减压站按规定的时间停留减压。(3)上水出水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44、潜水员必须进行保健减压或治疗减压:(1)潜水作业的水深超过20米,且连续潜水作业时间超过15天的;(2)进行潜水作业后出现潜水病症状的;(3)潜水人员从事不规范潜水作业的;(4)潜水安全监督或者潜水人员认为须进行保健减压治疗的。4、保健减压治疗应按照水面减压的相关规定及程序,由潜水医生或专业医院负责进行。附表一潜 水 工 作 记 录 表 底册号 第 页项 目天气风 速风 向水 深浪 涌流 速流 向能 见 度水 温时 间年 月 日盐 度潜水安全监督应急人员记录者编 号姓 名潜水方式潜水时间气瓶压力工作任务任务完成情况入水出水时长入水出水12345678910备注附表二考 古 物 探 记 录 表底
45、册号 第 页项目名称工作日期工作单位网 格 号调查范围海 图 号天 气风 速风 向水 深浪 涌流 速航 速记录者物探设备设 备 名设备型号操作者主要技术参数物探结果编号物探影像判读潜水探摸结果综合判断遗物采集情况编号名称类型数量采集地点备注附表三水 下 遗 址 调 查 记 录 表底册号 第 页遗址名称编 号海 图 号网 格 号调查范围遗址位置地理座标N E H附近陆岸/岛屿名称、距离深 度(米)水底地貌与环境:(地形、地貌、深度、淤积物、植物、动物等)水文状况:(流速、流向、潮汐、盐度、能见度、水温等)以往工作状况遗址状况面 积 (米)遗址类别文化层深度 (米)厚 度 (米)遗迹遗物文化内涵保
46、存状况文化性质与年代剖面清理状况标本采集文化遗存自然遗存水体标本动植物标本沉积物标本其它标本遗址评价及工作建议调查人员调查日期备注附表四堆 积 断 面 清 理 记 录 表年度: 工作单位: 表格流水号: 第 页 共 页遗址名:遗址编号:日期:天气:断面描述: 编号: 长度: 厚度: 方向: 倾斜度:清理地点: 编号: 宽度: 深度: 座标: 层位关系描述:性质编号堆积描述堆积形状土色土质致密度包含物其它形状描述剖面形状口部底部深(厚)度其它遗物采集人工遗物陶瓷器石器金属器有机质文物自然遗存水体样本沉积物绘图号:照相号:记录者:记录时间:核对者:附表五钻 探 记 录 表年度: 遗址名: 钻探区域
47、: 共 页 第 页 探眼编号: 坐标: N_ E_ H_ 堆积编号 深度 堆积描述 0cm堆积性质 表层淤积物 备注_土色_ 土质_ 致密度_ 堆积性质_ 包含物_ 采集遗物_ 备注_土色_ 土质_ 致密度_ 堆积性质_ 包含物_ 采集遗物_ 备注_土色_ 土质_ 致密度_ 堆积性质_ 包含物_ 采集遗物_ 备注_土色_ 土质_ 致密度_ 堆积性质_ 包含物_ 采集遗物_ 备注_土色_ 土质_ 致密度_ 堆积性质_ 包含物_ 采集遗物_ 备注_土色_ 土质_ 致密度_ 堆积性质_ 包含物_ 采集遗物_ 备注_土色_ 土质_ 致密度_ 堆积性质_ 包含物_ 采集遗物_ 备注_备注:钻探方式: 记录者: 钻探日期:核对者及意见: 附表六 水 下 考 古 发 掘 记 录 表年度: 遗址名: 发掘单位: 第 号探方号单位号记录日期绘图号照相号自备照相号记录者层位关系: 打破:叠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构老年人社工实务》课程期末考试(A)卷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鉴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视唱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资产公司垫资协议书范本模板
- 吉林艺术学院《材料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类)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大米原材料供应合同范本
- 《供应链管理》教案 张静芳 第7章 供应链运输管理;第8章 供应链数字协同
- 黄金提纯厂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普通高中生招生计划书
- 2024年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汉语拼音课件趣味拼音
- 《物理气相沉积》课件
- 双拥工作策划方案
- 药事管理与法规-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高端矿泉水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活性污泥过程建模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校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