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工程相关法规_第1页
985工程相关法规_第2页
985工程相关法规_第3页
985工程相关法规_第4页
985工程相关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工程的意见 教育部、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69142.htm t _blank 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工程建立工程的意见 2004-06-02 教重20041号 根据国务院同意的教育部中关于“继续实施工程,努力建立假设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程度研讨型大学的决议,为确保年“工程的顺利启动和实施,到达预期建立目的,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继续实施“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开展程度的标志。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加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需求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程度研讨型大学。建立世界一流大学,

2、也是振奋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需求。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立足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做出了我国要建立假设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英明决策,这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立目的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程度跃升,实现跨越式开展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对于认识世界、探求真理、处理人类面临的艰苦课题,对于我国培育和培育高层次发明性人才,构筑国家创新体系,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相互交流和自创,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

3、重要作用。 三“工程一期建立效果显著,调整和优化了学校的学科构造和学科方向,快速集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充实了师资队伍,提高了高层次发明性人才的培育质量,获得了一批接近或到达世界先进程度的研讨成果,加强了所建高等学校的整体实力,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程度的提高,为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积累了一定阅历,奠定了较好的根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建立做出了重要奉献。 四国外实际证明,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需求良好的根底和较长时间的建立与积累。虽然经过多年建立,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正在减少,但是建立假设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义务,需求不懈努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在高等学校管理和运转机制

4、、科技创新才干、人才队伍建立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要继续实施“工程,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努力实如今我国建成假设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程度研讨型大学的目的。 二、总体建立思绪 “工程建立的总体思绪是:以建立假设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程度研讨型大学为目的,建立高等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牢牢抓住本世纪头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表达特征,发扬优势,坚持跨越式开展,走有中国特征的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应着重贯彻以下原那么: 一坚持以国家目的为导向。瞄准世界先进程度和国家艰苦需求,增进国家中心竞争力,处理国家建立的艰苦问题,经过“工程的建立,为全面建立

5、小康社会做出艰苦奉献。 二坚持改革和创新。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改革,为“工程建立的各项义务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三坚持重点建立与整体统筹相结合。遵照科学开展观,要统筹和协调长久目的与近期义务、人才培育与科学研讨、学科建立与平台构筑等关系,综合集成推进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程度研讨型大学进程。 三、建立目的在“工程二期建立中,稳定一期建立成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程度研讨型大学进一步奠定坚实根底,使一批学科到达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程度,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建成假设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经过管理体制创新,运转机制创新,积极探求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的新机制。 培育

6、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程度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 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立,重点建立一批“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促进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构成和推进学科建立。 四、建立义务 一机制创新 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的要求,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以顺应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的需求。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竞争、流动为中心的人事管理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分配鼓励机制,构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吸引和稳定拔尖人才,充分发扬聪明才智的气氛。 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根底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方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转机制,以顺应现代科学开展综合化趋势。 建立以投资效

7、益为中心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二队伍建立 提供优越的研讨条件和配套保证条件,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先进程度的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和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4410.htm t _blank 大学高级管理人才,注重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的培育和进修,经过提高程度、营造气氛、严厉培育等多种途径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构成一支以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1707926.htm t _blank 博士生和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1788.htm t _blank 博士后为生力军的创新力量,加快建

8、立一支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程度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 三平台建立 以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现代化建立艰苦需求为导向,以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145919.htm t _blank 学科建立规划为指点,围绕国家艰苦根底研讨、战略高技术研讨和艰苦科技方案,整合、建立一批高程度的“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与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881635.htm t _blank 国家实验室、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1217337.htm t _blank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讨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讨中心等国

9、家创新平台建立方案有机衔接。在平台建立中,要加大学科构造调整力度,拓展学科开展空间,促进学科交叉,推进资源共享,组建高程度学术团队,建立开放、共享、竞争、高效的管理和运转机制,建立、改善平台的教学、科研条件和根底设备。经过平台建立,大力提高所建高校的创新才干和处理国民经济建立中的艰苦科技问题的才干,加强承当国家艰苦义务、开展高程度国际协作的竞争实力,促进学科优化和交叉,构成一批艰苦科技成果和世界一流学科,在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中发扬重要作用。 围绕国家、区域社会开展、经济建立中的艰苦问题,建立一批跨学科、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开放性的“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10、的交叉、互渗与交融,孕育和催生新的学科研讨领域和研讨方法,构成一批可以处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艰苦实际及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效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力、为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效力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中心。 四条件支撑 加快建立公共资源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立配置合理、设备完备的教学科研用房。加强教学科研信息化、数字化环境建立,构建基于现代教育实际和教育技术的教学科研环境。使所建高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库和自动化程度在整体上接近或到达国际先进程度。继续改善所建高校的教学科研根底设备。 五国际交流与协作 建立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协作研讨的环境,聘请世界著名学者

11、来校讲学、协作研讨,与世界一流程度的大学或学术机构开展本质性协作,建立高层次人才结合培育及研讨基地,开展高程度的国际协作科研工程,召开高程度的国际学术会议,加大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力度,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五、建立资金与组织管理 一“工程建立资金由多方共同筹集,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地方和企业筹集资金共建有关“工程学校。其中中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队伍建立,其他资金可根据学校“工程建立规划进展安排。“工程专项资金的分配、运用和管理,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加强“工程建立的组织管理。教育部、财政部成立“工程指点小组和任务小组

12、,协商决议工程建立中的艰苦方针政策问题和总体规划。指点小组和任务小组下设办公室,详细担任“工程建立的日常任务。有关高等学校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担任本校“工程规划和实施。 三“工程指点小组和任务小组根据“工程建立目的和义务,从学科程度与覆盖面、高程度科学研讨、高层次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进入“工程建立学校的根本条件,即学校在优势领域的数量和程度等方面居于全国前列。 四有关高等学校按照一致部署,根据“工程的总体目的和义务,结合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7757.htm t _blank 学校的开展战略规划、学科建立和师资队伍建立规划、校园建立规划,编制学校“工程建

13、立可行性研讨报告和“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立工程论证报告;“工程指点小组和任务小组办公室按照一致规划和规划,组织有关战略和学科专家对学校申报的“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进展审核,经过公平竞争,确定建立工程。在此根底上,对学校“工程建立可行性研讨报告进展专家论证;学校根据专家意见修正可行性研讨报告,完善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立项后安排建立。 五教育部、财政部将加强对“工程建立工程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价,并根据检查、审计、评价的结果,对有关高等学校的工程和资金进展调整。建立工程完成后,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六

14、、985工程大学的最高党政指点的任命机制 985工程高校中,除了中国海洋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湖南大学等6所学校,其他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都是由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结合任命,中组部传达,是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3148560.htm t _blank 中央部属高校的佼佼者,其他的中央部属高校由教育部直接任命大学校长、校党委书记。 “985工程研讨生教育培育机制改革阐明一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开展,我国根本建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培育类型多样的研讨生教育体系,构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研讨生培育方式,研讨生教

15、育规模 显著添加,构造逐渐优化,培育质量得到根本保证。 但是,随着我国由方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完成和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的不断深化,在传统体制下构成的研讨生教育管理和调控机制曾经不可以 很好顺应新情势下研讨生教育开展的需求。宏观、微观协调配套的长效质量保证机制、规模调控机制和构造调整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研讨生教育经费、招生方案等资 源的配置和运用效益还需求进一步提高,研讨生教育的规模和构造还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及时、有效地进展调整,研讨生培育与科学研讨任务的严密结合还需 要进一步加强,指点教师和研讨生的创新积极性还有待于充分调动和提高。 在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不断加

16、大国家对研讨生教育投入的同时,重点推进培育单位内部的研讨生培育机制改革,是构建研讨生教 育质量保证机制、规模调控机制和构造调整机制的重要微观根底,对于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促进研讨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改革研讨生培育机制,就是要进一步统筹培育单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以建立科学研讨为主导的导师担任制和导师资助制为中心,改革研讨生选拔 机制,优化研讨生培育过程,加强指点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研讨生奖助制度,实现研讨生教育规模、构造协调开展,全面提高研讨生培育质量。 二改革任务的进展情况 在教育部、财政部的推进和支持下,研讨生培育机制改革试点任务获得了较大进展。

17、自2006年开场,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研讨生培 养机制改革的试点任务;2007年,实行培育机制改革的高等学校增至17所;2021年,改革已推行到47所设置研讨生院的高等学校;方案至2021年, 改革将推行到全部中央部委属院校,同时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省属高等学校开展改革试点任务。 国家安排培育机制改革专项资金,对改革任务给予支持。 三改革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实施改革学校贯彻了我部关于培育机制改革的原那么和要求,以提高研讨生培育质量为目的,紧紧围绕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担任制和资助制这一中心, 普遍实行了下述一些改革措施并获得了初步效果: 1.强调科研主导。经过导师资历遴选考核

18、、招生方案分配、导师依托科研任务为研讨生提供资助和助研岗位等机制,实现科学研讨与研讨生培育的严密 结合。学科和导师对科研任务注重程度和争取科研工程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2明确导师的责任、权益,实行研讨生培育质量导师担任制。在要求导师对研讨生负有资助和指点责任的同时,赋予导师在招生和培育过程中更多的权 力,调动了指点教师严厉要求、悉心指点的积极性。 3合理配置招生方案。采取与科研义务、科研经费挂钩以及调整导师资助规范等方法,有效调控导师招生数量和学科或学院的招生规模,优化了学 校的研讨生培育构造。 4完善研讨生奖助体系。本着“学校多出一些,教师多筹一些,学生多得一些的思想,经过奖学金、助学金、各

19、种创新与扶持基金等途径,以及实行 动态评定和导师参与评定等机制,提高对研讨生的奖助覆盖面和奖助强度,强化奖助的鼓励作用,研讨生的生活保证程度和学习、科研积极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5根据学校学科规划和开展战略,针对不同窗科的特点实行不同的改革政策。如对根底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给与倾斜和扶持。 6对改革研讨生培育方式进展探求和尝试。由于培育机制改革以科研主导、导师资助等政策的导向和影响,很多培育单位都对研讨生培育方案进展修订 和调整,更加注重研讨生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了解,强化对研讨生科研才干的培育和训练。也有的单位加大了“直博生和“提早攻博生的比例,希望这些学生能尽 能够早地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讨

20、,添加研讨生对科研的奉献。部分培育单位还对硕士研讨生按照学术型、运用型等进展分类,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研讨生的目的 定位和培育要求,按照分类对课程体系和培育流程进展优化调整。 7推进了研讨生教育国际化。经过设置专门基金,鼓励和支持研讨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协作,加大与国外一流大学结合培育以及吸引国际知 名高校学生来校攻读学位的力度。 8经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对国家、学校、导师三方面资金的统筹管理,试点单位对研讨生培育的投入力度普遍加大,经费管理和运用效益得到进一 步提高。 “985工程关于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一实施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的目的和意义我国于1978年恢复招收研讨生,1981年开场实行

21、学位制度;截至目前,已授予博士学位24万余人,授予硕士学位180万余人。经过30年的 改革开展,曾经建立起了学科较为齐全、构造根本合理的具有中国特征的学位与研讨生教育制度,培育了一大批各条战线的高层次骨干力量,为我国的现代化建立事 业作出了奉献。 近几年,研讨生教育规模继续快速增长,毕业研讨生和在校研讨生都突破了百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研讨生教育大国。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崛 起的新情势下,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国家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展,研讨生教育必需加快改革步伐,不仅要培育大批人才,更要把任务重心转移到提高培 养质量,特别是提高研讨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才干方面上来,积极自动顺应国家

22、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从研讨生教育大国向研讨生教育强国的转变。 为此,教育部从2003年开场实施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其目的就是要深化探求新情势下研讨生教育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顺应的研讨生教育体制和运转机制;加强研讨生培育基地建立,改善培育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研讨生科研创新鼓励机制,营造创新 气氛,强化创新认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才干的培育;努力使我国研讨生培育质量和研讨生教育的整体程度尽快接近或到达兴隆国家程度,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 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底。 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实施几年来,经过发动和组织有关研讨生培育单位和管理部门承当

23、全国性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工程的方式,在真实提高研讨生培育质 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教学改革和优秀人才培育,改革研讨生培育方式等方面进展了有益的探求,逐渐构成了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全国研讨生暑期学 校、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研讨生国内访学以及建立研讨生创新中心等一批稳定的品牌工程,为推进我国研讨生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开展发扬了积极作用。 二实施概略及主要效果 2003-2007年,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共投入经费8000万元,同意100多家单位承当了300多个工程,内容涉及研讨生课程建立、教材建 设、教学改革、学术活动、素质教育、实际才干培育、培育机制改革、应考制度改革、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开放实验

24、室建立、研讨生导师培训等多个方面。工程承当 单位中,不仅包括部属高校,还包括科研院所、省属高校,以及各级研讨生教育管理部门。这些工程的举行,遭到了宽广研讨生和培育单位以及研讨生教育管理部门 的高度认可和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举行这些工程,提高创新才干、保证培育质量的观念已逐渐浸透到了研讨生教育战线的各个方面;在社会、 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初步营造出了鼓励和支持研讨生创新的良好气氛。 1、五年来,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共举行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41个、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3个,论坛主题涉及各大学科门类,征集博士生学术论文近3 万篇,参与的博士生达1.1万余名。并且随着论坛影响的逐渐扩展,

25、得到了境外博士生以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参与论坛学术交流的境外博士生和专家人数逐 年递增,国际影响不断扩展。此外,各研讨生培育单位也积极组织校内、校际间的博士生学术论坛。如清华大学已构成学科、院系及全校范围等不同规模的博士生学 术论坛,目前已办100多期,2005年还胜利举行了由博士生本人组织的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这些论坛经过博士生间的学术交流、高程度专家为博士生学术报 告所做的点评、知名学者的精彩专题报告以及其他学术活动,有效地开阔了博士生的视野,丰富了博士生的知识,启发了创新思想,在提高博士生创新才干和培育质 量方面发扬了积极作用。 2、五年来,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共举行全国研讨生暑期学校

26、66个,开设课程700余门,举行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900余次,参与学员1.2万余 人次,授课教师1500余人次,其中为暑期学校授课的院士近200人次,境外专家学者近500人次,约占授课教师一半比例。国内外知名专 家学者参与讲学,显著提高了暑期学校的办学程度,不仅扩展了暑期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加强了境内外学位与研讨生教育的交流与协作。实际阐明,全国研讨 生暑期学校的办学方式和运转机制是可行的,办学效益非常突出。举行全国研讨生暑期学校,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研讨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提高教学程度、科研程度和 研讨生培育质量,也有利于推进培育单位之间相互成认学分,促进研讨生教育的交流与协作。 3、从2005年开场实施的研讨生国内访学工程,进一步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地加强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一批高校精心组织本校重点学 科、重点实验室制定对外开放、接受访学的方案和管理方法,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五年间合计接纳博士生访学600余人。访学研讨生经过接纳单位提供的条件和指 导,产出了一批好的科研成果,发表了许多高程度学术论文。 4、从2003年开场,研讨生教育创新方案依托已有较好根底的教学科研平台,同意建立了55个以开放、共享、自主创新为特点的研讨生创新中心, 为研讨生特别是跨学科研讨生提供了学术交流、跨学科协作、实现创新思绪的场所。各高校也把研讨生创新中心作为改革研讨生培育方式、加强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