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劝学》《师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1.gif)
![10.《劝学》《师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2.gif)
![10.《劝学》《师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3.gif)
![10.《劝学》《师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4.gif)
![10.《劝学》《师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22a66b8a768e99e4593e21cd65a817e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劝学 师说 同步练习一、情景默写1(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_”印证了这句话。(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提出“_”的观点。2名句名篇默写。(1)“青,_,_”体现了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2)“_,_,_”三句借助挺直的木头变弯后,即使晒干也不能复原这一现象,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道理。3(1)“_,_”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的道理。(劝学)(2)“_,
2、_”两句强调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劝学)(3)“_,_”两句强调要想成为有学问、有修养之人,必须时时自我检视。(劝学)4(1)“_,_”两句强调空想不如学习。(劝学)(2)“_,_”两句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劝学)5名句名篇默写。(1)作者把他踮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往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_,_”。(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6名句名篇默写。(1)课文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连设四喻展开论证,第一个比喻是“_,_,_”。(2)“_,_”两
3、句说明君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3)作者通过分析“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_,_”。7(1)“_,_”两句借助高山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2)如果“_”,那么就能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3)“_,_”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也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_,_;_,_”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8名句名篇默写。(1)“_,_;_,_”四句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2)“_,_”两句用雕刻作比
4、,正面说明坚持的作用。(3)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强调“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拿刀刻东西却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反之,“_,_”。(4)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9(1)“_,_”两句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求学的人即使自身有优势也不可用心不专。(2)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10(1)师说中,韩愈开宗明义地提出了“_”的论点。(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点明老师的职能的句子是“_,_”。(3)作者以反问的形式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_,_?”(
5、4)“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本文中所说的“_,_”一致。11名句名篇默写。(1)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_,_”。(2)师说中阐明应向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学习的句子是“_,_,_”。(3)师说中认为从师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比自己年龄大、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一类人可以当作老师,“_,_”这类人也可以当作老师。(4)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小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也要以之为师:“_,_,_。”12(1)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2)师说中“_,_”两句表明择师不以身份和年龄为标准。(3)师说中
6、用“_,_”两句,揭示了“道”与“师”存在的一致性,为人们选择“师”确立了标准。(4)师说中,作者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_,_,_,_”的从师的标准。13名句名篇默写。(1)师说中对耻于从师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学于师”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2)师说中用“_,_”两句指出了古之圣人在才智上与一般人的差距以及他们对从师的态度。(3)师说中“_,_”两句指出了今之众人才智远低于古之圣人的状况和不肯从师学习的心理。14(1)作者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的错误态度。(2)从师态
7、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向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_,_。”(3)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向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_,_”。15(1)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_,_”。(2)师说中,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对自身“_”。(3)师说中用“_,_”两句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和自己所说的老师有着本质的区别。16(1)韩愈所说的“师”
8、,有其独特含义,“_,_”两句明确指出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教人学习文章断句的教师。(2)师说中,“_,_”两句指出了人们在学习上面临的两种问题。(3)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小惑从师、大惑耻师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糊涂透顶的,即“_,_”。17(1)师说中,韩愈对“师道之不复”的具体表现进行勾勒描写的句子是“_,_,_”。(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3)师说中揭示士大夫不愿从师的心理的句子是“_,_”。18(1)师说中表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2)师说中“_”一句表现了“士
9、大夫之族”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轻视;但“_”,令人奇怪。(3)师说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师与“士大夫之族”不从师的结果进行对比,用“_,_”两句来批评不愿从师的士大夫。19名句名篇默写。(1)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_,_,_,_!”(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后,接着运用“_”的事例加以论证。(3)韩愈师说中用“_,_”两句对圣人和其所从的老师进行评价,以实例证明了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20(1)师说中,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来论述要虚心向每一个人学习的道理的句子是“_,_”。(2)师说中作者认为
10、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贤能,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这是“_,_”的缘故。(3)作者论及“圣人无常师”时列举了孔子的诸位老师及孔子的言论,得出的结论是“_,_,_,_,_”。21名句名篇默写。(1)韩愈师说中,赞扬李氏子蟠能冲破时俗,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表明自己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奖掖之心。(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二、非选择类22翻译语句。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23翻译语句。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11、。24翻译语句。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晋书羊祜传25翻译文言语句。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三、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_、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持久的学习倦怠容易使学生_,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做事情都缺乏信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_。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
12、学恐考与害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有了以上行为,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_,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2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能为力茫然失措漠不关心长此以往B有心无力茫然失措掉以轻心积微成著C无能为力茫然若失掉以轻心长此以往D有心无力茫然若失漠不关心积微成著2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虽然会对学生造成比
13、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B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C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D这尽管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肯定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2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可改写成“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既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也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四、语言表达29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付老师做寿。付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岁高龄还在做学问。付
14、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拙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30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送宗伯乔白岩序王守仁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战!”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
15、:“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
16、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有删改)【注】交警:以交情之深而给予忠告。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B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C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D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
17、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3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宗伯,同宗的大伯,是王守仁对乔白岩的敬称,将其视为同宗的前辈,以表达内心的敬仰。B南都,明朝初年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南京作为陪都,亦被称为南都。C耄,古时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有时引申为昏乱之义,常和“耋”组成“耄耋”一词。D四部,一般指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的为学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
18、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就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D王守仁认为为学的根本在于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辞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35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做学问?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 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19、时,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如(1)中的中心论点,(2)中的“活到老,学到老”,(3)中的“孔子对学习的认识”等。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2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有、槁暴、挺、。3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1)中需要注意“木”和“金”,
20、(2)中注意“省察自己”,(3)中注意“自我检视”。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博”“省”“知”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4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中需要抓住“空想”“学习”,(2)中需要注意结合“对比”“思而不学”等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终”“须臾”要理解字义去记忆。5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跂、博、须臾。6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臂、生、善。7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善成德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焉(2)德(3)跬、
22、至(4)跬、至。8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骐骥、驽、锲、镂、埃、黄。9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跪”“鳝”“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0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人非生而知之者
23、 孰能无惑【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受”“孰”“惑”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1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惑、矣、闻、固。12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解析】【详解】本题主
24、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庸”“贱”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矣、惑、犹、焉、耻。14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
25、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耻”“愚”“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5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焉”“教”“授”“读”“惑”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6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
26、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授”“读”“惑”“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7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族”“聚”“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8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解析】【详解】
27、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羞”“谀”“齿”“欤”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9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齿、智、欤、郯、苌弘、襄、聃、贤。20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
28、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第(1)题根据“引用孔子的话”“虚心向每一个人学习”可推知答案;第(2)题根据“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的缘故”可推知答案;第(3)题根据“列举孔子的诸位老师及孔子的言论”“结论”可推知答案。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则(2)术(3)是故。21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拘、嘉、贻、传、皆。2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
29、五十间房屋。【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以”,因为;“履正”,释义为躬行正道;“素”,平素,一向;“为作”,造作,建造;“为作屋五十间”中,“五十间”是数量词,修饰中心词“屋”, 正常语序为“使军兵为作五十间屋”,是定语后置句。23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中出现了标志词“之”“者”,且符合“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交于孟祥”是“缙绅”的定语,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交于孟祥之缙绅;“为”,创作;“记”,作(一篇)记,写记。24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
30、用偷袭的方法。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将帅,(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克日”,解释为约定或严格限定(期限);“掩袭”,意思是突然袭击;“谲诈”,意思是谲诡狡诈;“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中出现了标志词“有者”,符合“中心词+有者”的格式,“欲进谲诈之策”是修饰中心词“将帅”的定语,是定语后置句;“醇酒”,味浓,香郁的纯正的美酒。25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中,“三百顷”是数量词,修饰中心词“赐田”,是定语后置句,正常
31、语序为:三百顷赐田;“夺”,夺取;“止”,停止。26A27C28学习习惯的养成比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更重要。原句使用“不仅而且”,表现递进关系,表述更准确。【解析】26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无能为力:意思是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有心无力:意思是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结合“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分析,语境主要讲面对问题时的感觉,选用“无能为力”。茫然失措:指心中没有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茫然若失:指神情迷茫,好像丢失了什么。文段中指的是找不到对策,应选用“茫然失措”。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掉以轻心:表示对某种问题漫不
32、经心,不当回事。文段中指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应选用“漠不关心”,长此以往:意思是长久这样下去。积微成著:意思是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结合“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等分析,此处应该是长久这样下去,选用“长此以往”。故选A。2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上文说的是“习得性无助”的具体表现,下文说的是“消极影响”,从承接上文的角度看,选用的句子应后说“消极影响”,据此排除A项。又因为“学习倦怠现象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实,不能用表假设的“即使”,据此排除B项。D项,“肯定会”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28本
33、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结合“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分析,文段讲的是学习倦怠的危害,表现为课堂上不积极,对课堂所学内容掌握不好,而更大的危害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两者之间用递进关系表述更好。29“光临”改为“回到”;“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拙作”改为“大作”;“高足”改为“学生”;“欣慰”改为“高兴”。【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此处用于“我们”,使用不恰当,可以改为“回到”。“健在”,指健康地活着,“至今健在”用在此处很明显不符合祝寿的场合,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拙作”是谦辞,用于称
34、自己的作品,此处应用敬辞“大作”。“高足”是敬辞,用于称呼别人的学生,用在此处不恰当。“欣慰”的含义是“喜欢而心安”,老师出书和学生心安关系不大,用在此处显得不谦逊。30(示例)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进一步修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认真观察图片,根据箭头指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学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也就是说,该图描述的是“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图片可知
35、,“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按照生活逻辑,对个人发展进行规划,应先认知自我,所以流程的第一步是“环境分析”“自我分析”,说明顺序应从上到下。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确立“发展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订“操作策略”,进而就是“ 评估反馈”。最后根据“评估和反馈”的信息,在结束后进行进一步修订。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即可,不超过90个字。注意两点:一是并排方框中的内容不要有遗漏;二是最下端“评估”“反馈”旁边的箭头指向最上端,循环性的结构要在文字中体现出来。31A32A33B34(1)在一年内让全乡的人屈服,三年内城中没有可以和我相当的,学习果真是贵专的啊!(2)先生的年纪只
36、有武公的一半,功业却可以成倍,先生可要无愧于武公啊!35做学问,要专,要精,要正,要诚心诚意;学无止境,做学问不应当受到年龄的限制(或:学无止境,做学问要坚持终身学习,生命不息,钻研不止)。【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的前半部分句式较整齐,有重复的结构“学则谓之学”,“则”前后内容关系紧密,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D项。后半部分,借助虚词“也”表判断,“也”后需要断开,排除B项。句意:学下棋也以作党,学辞章也叫作学,学道也作学,但是它们的结果太不一样。道,是大路,此外便是荆棘丛生的小路,很少有人能够到达大路了。故选A。3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
37、,“同宗的大伯”错误。周礼谓春官之长为大宗伯,掌礼制,爵为卿。唐六典谓大宗伯相当于礼部尚书,小宗伯相当于太常少卿,春官府上士相当于礼部员外郎。后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少宗伯为礼部侍郎的别称,少宗伯即小宗伯。明清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故选A。3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只要真正做到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错误。结合“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分析可知,王守仁认为专于道才算专,精于道才算精,精于辞章而不精于道,辞章和技能虽也从道中来,但若只以辞章和技能卖弄,距离道就远了。故选B。34本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