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1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2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3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4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1页,共49页。【基础回顾】第2页,共49页。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六大要素:大气、_、岩石、生物、_、地形等。2.四大循环:_、水循环、_和岩石圈物质循环。3.三种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_的交换;(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的演化过程;(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_”。水土壤大气循环生物循环物质与能量统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页,共49页。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形成。(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_分布。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带状第4页,共49页。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海陆位置水热第5页,共49页。【易错判断】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

2、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2.水是最容易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地理要素。( )分析:在自然地理各要素中,生物要素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水是比较容易受到人类干扰的自然地理要素。第6页,共49页。3.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 )分析: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4.在迎

3、风坡,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分析:通常情况下,在迎风坡降水量先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又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第7页,共49页。5.山脉的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量并不一定多。( )分析:山脉自然带的数量多少与所处的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在纬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纬度不同的地区相对高度大的山脉,自然带数量并不一定多,如在高纬度地区相对高度大的山脉,其自然带的数量较少。6.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为阳坡,因而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第8页,共49页。7.山地的

4、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谱相同。( )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山地的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谱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第9页,共49页。【核心自查】一、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第10页,共49页。二、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岩性、土壤、水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非地带性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第11页,共49页。第12页,共49页。【术语概览】 让术语化答题成为一种习惯1.自

5、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协调一致。2.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第13页,共49页。3.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水分、水热状况、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非地带性。第14页,共49页。热点考向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典题训练1】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结合下图回答问题。第15页,共

6、49页。(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指出各要素的表现。(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结合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第16页,共49页。【解题探究】1.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有哪些?提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均很大。2.形成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什么?提示:流水侵蚀。第17页,共49页。【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降水稀少,气候的大陆性强,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题,黄土高原地

7、表形态的形成主要与植被的破坏有关。第(3)题,从上面两个实例可以看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且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8页,共49页。【答案】(1)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地表水少;地貌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少。(答出4点即可)(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第19页,共49页。【方法总结】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

8、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20页,共49页。(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第21页,共49页。热点考向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典题训练2】(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

9、然带的关系图示。读图回答(1)、(2)题。第22页,共49页。(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解题指导】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结合OE、OF方向自然带变化的特点,判断出自然带的分异规律。第23页,共49页。【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纵坐标自O到F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自然带、山地自然带和温带自然带,由此可判断出R地位于温带;沿横坐标自O到E自然带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和森林带,由此可判断出R地位于草原带;结合上面分析可知R地所代表的自然

10、带是温带草原带。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自然带、山地自然带和温带自然带,因海拔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是造成该方向上自然带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答案】(1)B (2)A第24页,共49页。【方法总结】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5页,共49页。2.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照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如40S50S安第斯山的东侧临海却分布着温带荒漠

11、带,因而为非地带性。第26页,共49页。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典图再现】第27页,共49页。【信息解读】(1)该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南侧),说明其地处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2)该山脉同类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说明该山脉热量条件南坡优于北坡。(3)该山脉的垂直自然带从热带雨林带一直过渡到积雪冰川带,说明该山脉的相对高度很大。(4)该山脉的积雪冰川带南坡低于北坡。第28页,共49页。【应用指南】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及应用 垂直带谱示意图反映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相

12、比较而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比整体性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而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又是差异性中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对于该类示意图的判读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29页,共49页。1.看自然带高低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阳坡高于阴坡。若知阳坡、阴坡的南北方位,还可以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所示:南坡自然带高为阳坡,即可判断此山位于北半球。 第30页,共49页。2.看基带山体下部的起始带称为带谱的基带,基带反映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也可以推断纬度位置,如上图,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可知此山位于暖温带地区,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3.看自然带谱的多少明确影响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13、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第31页,共49页。(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如珠穆朗玛峰的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因此带谱复杂。4.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1)山体所在纬度(不同山体)纬度低,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自然带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因水热条件不同,不同坡向自然带的分布高度比较复杂,但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第32页,共49页。5.看雪线的高度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影响因素如下:(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

14、拔低。(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读图时要把握主导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纬度低,又是阳坡,但南坡也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南坡的雪线低。第33页,共49页。【实战检验】(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第34页,共49页。(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第35页,共49页。【

15、解析】(1)选C,(2)选A。第(1)题,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第(2)题,从图中山地海拔(接近8 000米)和山麓基带(雨林季雨林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第36页,共49页。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2011年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而2004年之前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不断萎缩。读青海湖流域图完成1、2题。第37页,共49页。1.2004年前青海湖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

16、的影响错误的是( )A.局部地区气候更趋干旱B.荒漠化面积扩大C.河流流域面积缩小D.生物多样性减少2.推断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的可能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生态保护和改善第38页,共49页。沿岸工农业用水大量减少大面积退耕还湖A. B.C. D.【解析】1选C,2选A。第1题,青海湖湖面萎缩,其生态功能降低,会导致局部地区气候更趋干旱,植被退化,荒漠化扩展,生物多样性锐减。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青海湖水量增加;生态保护和改善会使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增加;青海湖为咸水湖,湖水不能用来灌溉。第39页,共49页。 下列各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

17、图完成3、4题。第40页,共49页。3.图中从丙到乙沿途景观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4.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土层深厚肥沃B.乙地呈针叶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高温多雨D.丁地旗状树冠常年湿润多雾第41页,共49页。【解析】3选A,4选C。第3题,从丙到乙体现了从海南到东北的植被变化,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甲地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为了满足水分的需求,植被根系发达,但土层浅薄,多沙质土;乙地纬度较高,植被为了减少蒸发散

18、失的热量,叶子呈针叶状;丙地为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得植被四季常绿;丁地旗状树冠主要是受风和岩石的影响。第42页,共49页。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半球一些著名山脉与山峰雪线高程图第43页,共49页。材料二 中国各地雪线高程等值线图(注:在很多地区因为没有超过雪线高度的高山,图中的雪线高度仅是预测值,而并非真实存在。因此,这幅图有一些地方的雪线分布是推测出来的。)第44页,共49页。(1)根据材料一信息,分析北半球山地雪线分布的大致规律。(2)根据材料二信息,归纳我国雪线高程等值线数值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3)世界上有4个冰川大国,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第四大冰川国,中国有冰川近5万条,冰川面积近6万平方千米。分析中国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形成冰川原因的主要差异。(4)我国A地某学生自A地出发沿ABCD沿线考察,沿途观测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有哪些?第45页,共49页。【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读图即可得出我国雪线高程等值线数值分布的基本特征,该特征的形成主要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有关。第(3)题,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冰川广布的原因主要与它们所处的纬度高有关,我国冰川面积广的原因主要是多高山。第(4)题,联系气候,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到温带季风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