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消费品有关的追溯的法规和标准_第1页
国际上消费品有关的追溯的法规和标准_第2页
国际上消费品有关的追溯的法规和标准_第3页
国际上消费品有关的追溯的法规和标准_第4页
国际上消费品有关的追溯的法规和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上消费品有关的追溯的法规和标准欧盟如何实施食品追溯欧盟通过实施可追溯制度,确保食品从生 TOC o 1-5 h z 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追溯检查,有效提高了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效 率,并对食品行业从业者形成了有力约束。在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1月制定的基本食品法中,可追溯性被解释为:在生产、加工及 销售的各个环节,对食品、饲料、食用性动物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 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欧盟基本食品法第18条明确要求,凡是在欧盟销售的食品 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 动物,以及其他所有计划用于或预计用于制造食品或饲料的物质,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所有阶

2、段都应建立可追溯性制度。除了基本食品法,欧盟其他一些法规也对食品可追溯性提出 了要求。比如,第852/2004号法规规定,饲养动物或生产以动物为 原料的初级产品的食品业从业者,必须保存有关信息的相应记录;第89/396号法规规定,食品必须作标记以确定批次;第1830/2003号法 规还对转基因欧洲:追溯体系助破“马肉疑案”在比利时和荷兰,熏马肉是一道地方名菜,不失为尝惯了各类牛肉烹调的欧洲食客们的另类之 选。但2013年一场轰动全欧洲的“马肉风波”,却让不少欧洲人至 今闻“马”色变。当年英国超市出售的意大利牛肉面及牛肉汉堡中, 掺入价格低廉的马肉,这样“挂牛头卖马肉”的欺骗行径已严重触犯 欧盟

3、的相关规定。然而,东窗事发后,欧盟极其迅速地侦破了这起马 肉案。原来,上世纪90年代,英国疯牛病疫情肆虐,欧洲大多数国家 因此都制定了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规定, 其中就包括建立食品可追 溯系统。该系统于2002年起正式生效,要求成员国强制执行可追溯 制度。比如,动物产品的源头追踪、饲料及饲养操作等信息都必须对 消费者公开。除食品来源,送达日期、供应商、客户订单等信息也都 必须填报并归入欧盟数据库。基于这一整套缜密的追溯系统,马肉案一经侦查,生产、加工、 配送等各环节嫌疑商便一一浮出水面。 此外,一旦某环节出现食品安 全风险,欧盟也能迅速召回问题食品。以牛肉为例,欧盟畜体身份和登记系统规定所有的

4、欧盟产牛肉产 品都应包括:该牛的出生国别、出生日期,育肥国别、与之相关的其 他畜体(如该牛的父母、子女)的引用数码标识,屠宰国别、日期以及 屠宰厂标识,分割包装国别以及分割厂的批准号, 是否在欧盟成员国 生产等重要信息。这头牛从出生、喂肥、迁徙,到屠宰(或自然死亡)的“一生”都 要进入欧盟的数据库,该牛所在的农场注册信息同样需上报当地监管 部门。目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农户都按规定,自家畜出生起就给打 上耳标,标示出生地及日期等关键信息,并通过条形码将这些信息录 入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有些成员国还别出心裁设臵了其他信息搜集工具, 比如动物护照等。以德国为例,一头牛的护照至少应包含出生日期、

5、来源地、耳标号码以及所有者姓名、地址。“欧盟2005年还额外拨款120亿欧元(1欧元约合6.87元人民币) 用于支持食品可追溯项目,尤其重视矿泉水、肉类、蜂蜜及谷物方面 的可追溯研究。”欧盟负责食品安全事务的新闻发言人艾丽丝这样告 诉本报。记者曾走访距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60公里的一家养有135 头奶牛的有机农场。农户丹尼向介绍:欧盟的监管越发严格,但操作 程序却在简化。“会有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但我们坚持每天都严格 自检。如果哪头牛生病,会马上隔离并提交资料到数据库,十分方便。 如果我们不主动报告,一旦抽查结果不合格,或者将来源自我们农场 的产品出现问题再追溯回我们农场,处罚会非常严厉。”

6、欧盟向来以严苛的食品安全条例及人性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著称,但马肉风波中不法之徒屡屡得手的背后,又折射出现有体系仍存在弊端。比如,欧盟28个成员国各国的检测体系及执法力度存有差异,食 品加工链一旦牵涉多国,就容易被无良商家从中捕捉可乘之机。此外, 另一个疏漏在于,“马案”爆发前,欧洲差不多已有 10年没检测过 牛肉是否含有马肉DNA欧盟成员国的监测力度仍有提升的空间。美国:库存记录成追溯“关键证据”美国媒体向来曝光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及时,大型连锁超市压力很 大,因为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这些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损失最 为惨重,毕竟食品生产厂家可以换个品牌东山再起, 但超市可没那么 容易重新建立信任

7、。2012年来自印第安纳州某农场的哈密瓜查出有 沙门杆菌污染,结果哈密瓜到处滞销,长达好几个星期。所以大型超 市积极主动去确认食品来源,以确保食品安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 餐馆倒是热衷标明食品来源,以此作为卖点,特别是高级餐厅,喜欢 标榜与本地有机农场合作,以示支持本地农业,而且新鲜无公害。据统计,美国有15%勺食品来自国外:水果主要来自南美洲地区, 大米来自南亚地区,茶叶来自东亚地区 ??其中,高达80%勺海鲜都是 进口产品。这样广泛的跨国界食品交易,使追溯食品成为极其复杂的问题, 高度依赖于科技。美国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规则制作一 维条形码、二维码和射频识别标签(RFID)等

8、,用于追溯食品来源以及确定它们处于物流 系统的哪一个环节。不过根据美国健康和人力署的研究标明, 只有大 概12.5%左右的食品中所有的成分都能追溯到起源,这还远远不够。 有专家建议,为了给厂家更大的压力,应该普及智能手机,如果消费 者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获得食品的详细信息, 相信食品厂家更愿意仔细 记录食品来源。“9 11”后,出于反恐需要,美国政府加强了食品追溯工作。200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恐怖主义法令”,要求美 国所有的食品厂家在2006年12月前,必须能够通过批次号、代码或 者任何其他信息记录办法来追溯所有原料来源和去向(至少到上一级 和下一级),这个规定涵盖了美国国内生产和进口的食品

9、。美国食品 和药物管理局(FDA)会随机要求厂家提供这些信息,如果他们在24小 时内无法回应,则面临罚款。2011年,“食品现代化和安全法案” 又给予了 FDA更大的权利,可以强制企业回收有问题的食品,并且要 求FDA建立一套食品追溯的中心系统。为此,FDA委托一家非政府组织一一美国食品基数协会(IFT)进行 了试点研究。IFT进行了两项食品追溯测试,一类是蔬菜(试点为西 红柿),另外一类是原料追溯(试点是存在于包装食品内的鸡肉、 花生 酱和碎红辣椒粉)。这些食品都曾在2005年到2010年间发生过污染 事故,因此有研究价值。研究团队接触了上百家机构,包括美国农业署、各级政府食品安 全调查和公

10、共健康部门、食品业行会、消费者组织、餐馆、农场和大 型食品加工厂等,模拟了一系列追溯情况。研究发现,厂家的库存记 录在食品追溯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各个厂家不同的记录方法应 该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在出现问题时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食品的 出处,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者和厂家的损失。直到今天,FDA还在呼吁更多的合作,共同建立这套从政府到企 业的各级食品追溯系统。消费品安全改进法2008(CPSIA)多项重要规定于8月14日实 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于规例实施当日或之后出售的专为 12岁或以下 儿童而设产品,含铅量限制由百万分之六百下调至百万分之三百。 家 具、玩具及其他儿童产品面漆的含铅量限制亦于

11、8月14日实施,由 百万分之六百减至百万分之九十。 事实上,除非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认为标准难以实行,否则CPSIA的含铅量标准于2011年8月14日前将 进一步降至百万分之一百。生产商须于主要为12岁及以下儿童而设的消费品加上追溯标签,或其他明显的永久标记。这项规定适用于8月14日或之后制造的产品,8月14日之前生产的存货毋须有关标签, 仍可继续出售。上述标记必须可让生产商、零售商及消费者断定产品 的生产商或私家品牌商、生产地点和日期,以及该批产品的资料(如批次、生产序号及其他识别特征)。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并无规定划一 的追溯资料展示方式,只要求生产商自行判断,制作最适合业务和产品的标签。安全委员

12、会拟于产品回收方面引用 追溯标签条文,酌情决定是否惩罚不守规的生产商。若属初犯,而且 生产商并非故意漏掉所需资料,委员会未必会施以惩罚。近期,消费 品安全委员会于联邦纪事内公布儿童产品中触摸不到的零部件最 终裁决,并于8月14日生效。CPSIA包括一项豁免儿童产品中触摸 不到的零部件含铅量限制条款。此外,最终裁决亦提供指引,订明儿 童产品中触摸不到的零部件定义。最终裁决包括决定儿童产品的零部 件是否不能触及的多项程序。例如:美国联邦法典第16章第1500.48至1500.49条所指的可触及性探棒,会用来评估儿童产 品的含铅部件是否可以触及。美国联邦法典第16章第1500.51至1500.53条

13、所述的使用及滥用测试,会用来评估产品被儿童合理使用 和滥用时,其含铅部件是否可以触及。儿童产品的含铅量部件若是由 布料包覆,而该布料并通过合理使用及滥用测试, 则视作不能被儿童 触及,除非该产品或产品部分的某边尺寸不足5厘米。此外,8岁以上儿童以一般幼童不懂的方法(例 如使用工具)故意拆散产品,在评估含铅零部件可接触性时不在考虑 之列。最后,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须于 8月14日前展开规则制定程序, 并咨询消费者团体以及生产供 5岁以下儿童使用的12种特定育婴产 品制造商的意见。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展开规则制定程序后,必须每6个月颁布最少两项产品类别标准,产品类别优先次序由委员会决定。 标准必须与现存的

14、自愿标准大致相同,但若委员会认为更严格的标准 可进一步减少产品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则可收紧标准。消费品安全委 员会必须定期检讨及修订上述标准,以确保产品符合最高安全水平。 此外,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已提出议案,为上述特定育婴产品制定登记 规则,咨询期截至9月14日为止。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正着手处理多 项与外国出口商及美国进口商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宜。委员会于7月16日通过建议,拒绝对用于儿童产品的水晶及玻璃珠豁免含铅量限 制。美国服装鞋业协会(American Apparel an120;d FootwearAssociation)、美国零售协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安

15、全实惠童装联盟(Coalition for Safe and Affordable Children wear)、人造首饰业协会 (Fashion Jewelry Trade Association)以及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 (Footwear Distributors and Retailers of America)于7月31日联署去信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主席 特南鲍姆(Inez Tenenbaum)要求于8月中至下旬举行会议商讨上述 决定。特南鲍姆表示,委员会执法时会以常识判断,集中处理主要为6岁及以下儿童而设的水晶及玻璃珠产品。不过,行业协会并不认为 执法方式为会员提供实际帮助,希望

16、法例可澄清以下多个问题,包括 零售商现时能否销售供7岁或以上儿童使用的水晶产品;是否需要合 格证书才可销售用于7至12岁儿童产品的水晶零部件;消费品安全 委员会会否拒绝调查有关含水晶莱茵石的 7至12岁儿童产品的投诉;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会否与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合作,释放仅因水晶部 件超出含铅限制而现受扣押的适合 7至12岁儿童使用产品;为7至 12岁儿童而设的水晶莱茵石产品是否可供外销出售;水晶莱茵石执 法时,会否遵从首饰或其他产品的年龄标签; 含铅标准是否凌驾于州 法律加州及明尼苏达州已为儿童首饰制定标准 )。另一方面,消费品 安全委员会于7月24日投票通过,批准7家合格评定机构成为“防 火

17、墙”第三方化验所,其中两家为中国化验所。所谓“防火墙”第三 方化验所,是??制,但已采取防止利益冲突措施以免受到不恰当影响。 最后,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表政策声明,说明零部件内的邻苯二甲酸 盐测试问题。CPSIA第108条已禁止使用若干类邻苯二甲酸盐。CPSIA 订明,由2月10日起,不得售卖、分销及进口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乙 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或邻苯二甲酸丁苯酯(BBP) 浓度超过0.1%的儿童玩具及儿童物品。可以放进儿童口腔的玩具及 物品,若含有浓度超过0.1%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 甲酸二异癸酯(DIDP)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暂时亦不得售卖、 分销及进口,直至最终规定公布为止。此外,根据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的定义,“儿童玩具”是“由生产商设计以供 12岁或以下儿童玩耍 时使用的消费品”。儿童护理产品,即“生产商专为协助 3岁或以下 儿童入睡或进食,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