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教学课件:发热2_第1页
小儿推拿教学课件:发热2_第2页
小儿推拿教学课件:发热2_第3页
小儿推拿教学课件:发热2_第4页
小儿推拿教学课件:发热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热第1页,共83页。小 儿 常 见 病发 热第2页,共83页。小儿发热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小儿肛温高于37.8度,或舌下温度大于37.5度,腋下温度大于37.4度时为发热。通常以腋温为标准。第3页,共83页。小儿体温调节特点小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比较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汗腺发育不全,所以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产热和散热容易发生不平衡,体温容易波动。第4页,共83页。小儿体温调节特点小儿时期的发热可以是生理反应,也可以是病理征象。小儿发热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时病情虽然很严重,但是并不一定发热。相反,有时高热不退,而病情并不很重。第5页,共

2、83页。发热的分度小儿发热体温3637度为正常体温37.3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热3941度为高热超过41度为超高热。小儿生理性发热一般不高于正常体温0.5度,多出现在小儿剧烈运动,哭闹,饮食后。第6页,共83页。科 学 认 识 发 热发烧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正常情况下,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不会因为天气温度的高低而改变。当体内遇到异物,如病毒细菌等,机体就会出现免疫抵抗,体温调节中枢上移,基础体温升高,就出现了发烧。发烧的目的就是把免疫系统全部动员起来,免疫细胞活跃起来了,杀菌能力就会增强。所以发热并不是坏事。第7页,共83页。负面影响头痛,肌肉酸痛,厌食,全身不适增加机体氧耗量高热惊厥神

3、经系统损伤第8页,共83页。药物过度干预 退烧针、退热药药物副作用、干扰诊断延误病情 滥用激素退热感染扩散掩盖病情生命危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掌握应用指征关键:安全有效第9页,共83页。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病因复杂,据统计有200多种疾病可表现发热。第10页,共83页。西医发热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以由于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引起;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烧。预防注射。3个月-4岁的孩子由于高烧,体温高于39度可出现热性惊厥,所以对孩子发烧应引起重视第11页,共83页。发热的

4、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1、体温上升期 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上升。2、发热持续期 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3、体温下降期 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体温下降,恢复正常。第12页,共83页。小儿发热的诊断急缓、诱因、热度、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头痛、咳嗽、腹泻、腹痛、尿痛、皮疹等)病史(传染病、动物接触、用药史)体征(营养、意识、淋巴结、五官等)第13页,共83页。发 热 的 分 型外感发热食积发热惊吓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第14页,共83页。外感发热 1、风寒束表,风热犯卫,是邪侵袭,六淫之邪。2、疫疠之气。外感发热是人体正气与病邪(六淫,疫疠之气)相互斗争的病理变化反应,由于外

5、感病邪侵犯肌体,人体卫外之气能对其起到抵抗作用,邪正相争于肌表,故而发热。第15页,共83页。病机 1发病外感发热一般起病急骤。2病位外感导致发热,其入侵人体的途径,多由皮毛或口鼻而入。由皮毛肌腠而入者,循经由表而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疫毒之邪,多由口鼻而入,充斥于人体,循卫气营血而分属于上、中、下三焦之脏腑。3病性以热毒为主,也可有温热夹湿及湿热者,伤寒次之。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即所谓“阳胜则热”。 第16页,共83页。4病势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外感发热早期多表现有头面咽喉热毒壅盛之症状,渐次邪热弥漫。由表入里,从上而下,易伤津耗液。 第17

6、页,共83页。5病机转化发热的产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因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阴阳的转化消长发生障碍,此时正气未衰,邪正相互作用,表现为邪气对正气的损伤和正气与邪气的交争,阳的一方偏盛,发生阳气偏盛的热性病变而表现发热为主,伴有恶寒、口干等。鉴于邪热疫毒其性猛烈,故见起病急,传变快,热势高等实热之证。发热病变,以阳胜为主,其病机变化最易化火。火热充斥体内,进而伤津耗液,故在整个热病中都以温热伤津,阴液耗损为特点,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火炽伤阴之病理反映。再者热毒之邪过盛。邪毒内传,营血耗伤,因而临床上易于发生神昏、出血的变证,即称之为逆传,来势凶险,预后较差。如果正气虚衰,加之热灼阴液,

7、外感高热可久治不愈,或转化成气虚、阴虚之长期低热。 第18页,共83页。辨证要点(诊察热型 )(1)发热恶寒 发热恶寒是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外感发热,寒热并作,其恶寒虽近衣被而不减。内伤发热亦可有恶寒的情况,但多为寒热间作,近衣被则恶风寒自罢。 2)寒热往来 一阵寒,一阵热,一天一次或数次发作,称为寒热往来。 (3)但热不寒 外邪传里,即由表热变成里热,出现但热不寒、心烦口渴、舌苔转黄等表现。外感气分实热以四大症状为特点:大热、大汗(蒸汗)、大渴(喜冷饮)、脉洪大。若外感热入营血,则以高热而伴神昏谵语、舌红绛兼有斑点或斑疹隐现、脉数为特征。 第19页,共83页。(4)潮热 潮热多以内伤阴虚

8、发热多见,但外邪入里,阳明腑实热结,亦可出现潮热,其特点为:日晡热盛,但头汗出,腹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老黄厚。 第20页,共83页。外感的发热特点表证:(1)发热恶寒或有恶风(外邪袭表,正邪相争)。(2)半表半里:寒热往来,发无定时(是正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斗争的一个相搏阶段,正胜邪退则发热,正衰邪进则寒)(3)疟疾: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定日。(4)里实热: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内热充斥,热蒸于外)。第21页,共83页。辨寒热真假 在发病之中,当热极或寒极之际,可出现与其本病之寒热不符合的寒热真假之象,即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之象。临证时必须详细询问病情,参合脉证加以辨别。 (1) 真寒假热 身虽热,而

9、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喜热饮;脉虽数,而不鼓指,按之乏力,或微细欲绝;苔虽黑而润滑。(2)真热假寒 身虽大寒,而反不欲近衣被;口渴而喜冷饮,胸腹灼热,按之灼手;脉滑数,按之鼓指;苔黄燥起刺,或黑而干燥。 第22页,共83页。治疗原则 根据发热的不同病机辨证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根据证候之不同,合理采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清泻脏腑、滋阴退热之法,清除邪热,调和脏腑。 第23页,共83页。1清热解毒 此法为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贯穿于本病的各个阶段,是顿挫热毒,防止传变的关键,也是保护阴津的重要措施。运用此法,还应按病证性质与其它治法相结合,清热法中有清宣透热、清热除湿、清热通淋、清热利胆、清

10、热凉血活血、清热开窍等。对于本病运用清热法治疗,尤应配合透邪之法,不可一味寒凉碍邪。 第24页,共83页。2通腑泻下适用于热病腑实之证,常以泻下与清热相结合,为外感发热的常用治法,通过泻下可以去热、去积、存阴、利气,从而达到“泻热”的目的。下法之意,重在祛邪,不宜迟,不宜早,总以及时为要,遇表解里实,选用承气诸剂,釜底抽薪,顿错热势,常获良效。 第25页,共83页。3养阴益气本法为与清热解毒、通腑泻下等攻邪法相对立的另一治疗大法。一般而言,本法对外感发热并无直接的解热作用,但热毒之邪,必伤阴液,又易耗气,至于原有宿疾或年老体虚患者,因其邪盛正虚,气阴损伤,极易发生逆变,因此,养阴或益气是外感发

11、热证中扶正法的主要内容。 第26页,共83页。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由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发热。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表现为低热,亦可表现为高热,或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不升高。 第27页,共83页。病因 1情志内伤 恼怒抑郁,所愿不遂致肝失条达,肝气郁滞,郁而化火而致发热;或忧愁思虑过度,耗伤脾气,损及心血,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发热。 2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或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蕴阻于内而发热,或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发热 。3.久病气虚血弱 久病、重病或素体虚弱,耗伤元气,阳气虚弱,浮越于外则发热;各种血证慢性失血,久病心肝血虚,脾

12、虚气血生化不足等因素均可致阴液亏损,水不制火,虚火内炽而发热。 第28页,共83页。病机 1发病皆因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或肝郁瘀血,或脾虚痰湿者,均可引起本病发生,一般发病较缓慢。2病位病位在脾、胃、肝、肾。3. 病性以虚为主,常可虚实夹杂。4病势总的趋势为初期病在气血,以气血亏虚,渐可气损及阳,血虚及阴,而致阴阳为病。在脏多可由脾及肾,或由肝犯脾而渐及于肾。 第29页,共83页。5病机转化 本病临床上有虚实之不同。因于气郁、血瘀、食积所致者属实,为实火、实热;因于阴阳气血亏虚所致者属虚,为虚火、虚热。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兼夹、转化。 第30页,共83页。辨证要点 1、气虚:低热易汗,多

13、于早晨发作。2、阴虚:午后低热,日久不能解或热势不扬,蒸蒸发热或五心烦热3、阳虚:身热按之不甚,反肢冷欲盖衣被。4、食积:发热突然,似外感或午后发热。5、火郁:自感发热,扪之烙手日久不退。第31页,共83页。鉴别诊断 二者虽均有发热,但发热特点、起病形式、病程长短及伴随症状、转归预后诸方面均不相同。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引起,起病急,病程短,传变快,变化多。发病多高热,手背热多于手心,多兼实证,脉象有力,舌苔变化大多白或黄苔,病程中后期舌质红绛等变化。一般为持续发热,常伴恶寒、头痛、鼻塞、脉浮等症,及时适当治疗则邪除热退,预后多数较好。内伤发热 有内伤病史,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变化少,

14、多数低热,手心热于手背。多虚证,脉象多无力,舌苔无明显变化,舌质淡红或红绛等变化。经治疗后,病情多数可逐渐好转,亦有迁延反复,少数甚则病重难愈,预后不良。 第32页,共83页。治疗原则 内伤发热不外虚、实、虚实夹杂3类,临床以虚者为多。治疗时当详辨有余不足,予以补不足,祛有余之治。 第33页,共83页。风寒发热症 状: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咽喉微红,痒,淡红舌,薄白苔。指纹红。 治 则:解表散寒退热 处 方:平肝清肺,天河 水 一窝风, 头部四大手法,风池,艾灸大椎 。 第34页,共83页。五分钟推拿法穴位:清天河水,补肾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逆运内劳宫,平肝,清

15、心,清肺,一窝风,两扇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穴,揉耳后高骨。第35页,共83页。风 热 发 热症 状: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 则:解表祛风散热 处 方:平肝清肺退六腑, 头部四大手法配拿风池。第36页,共83页。五分钟推拿法处方:平肝,清心,清肺,清天河水,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阳重分阴,运水入土,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一窝风,两扇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揉风池,揉肺俞,肝俞。点刺:肝顶,心顶,肺顶,耳尖。第37页,共83页。风寒入里化热症状:高热,恶寒,头痛眩晕,四肢

16、酸痛,咽痛大便干结,小便发黄,舌苔薄黄或黄白相间,舌头红赤。处方:表里双解。取穴:平肝,清肺,六腑,天河水,一窝风。头部四大手法,捏脊(倒七正三)。第38页,共83页。五分钟推拿法平肝,清肺,清胃,清补脾,清心,取清取天河水,清补补肾阴,分阴阳重分阴,运水入土,腑三关一,逆顺逆八卦,顺逆顺内劳宫,一窝风,外关。头部四大手法,捏脊(倒七正三)。第39页,共83页。伤食发热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第40页,共83页。食 积 发 热症 状:高热,以夜暮为重,腹部及热,纳呆, 呕吐

17、酸腐,口渴,腹胀痛,便秘或泻下 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 治 则:消食导滞清热 处 方:清脾胃,清大肠 ,退六 腑,四横纹。 配合顺时针方向摩腹, 下推七节骨。第41页,共83页。第42页,共83页。五分钟推拿法取穴:清脾胃,补脾(少)平肝,清肺,清心,清大肠,清小肠,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运水入胃,腑三关一,逆八卦,顺内劳,四横纹,板门,横门刮至中指端,逆揉艮宫。内关。顺时针摩腹,分腹阴阳,下推七节骨。第43页,共83页。惊吓发热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第44页,共83页。惊 吓 发 热症 状:高热不退(体温一般在39.

18、5-41度之间) 惊悸不安,神识昏迷,伴呕吐,腹痛, 上午轻,下午、夜间重,耳冷或热,神门 脉搏动明显。 治 则:安神镇惊, 滋阴退热或助阳退热。 处 方:平肝清肺,天河水,二马 或阳池,二马,平肝。 偏方贴敷:杏仁,桃仁,江米,葱白, 栀子五种各七个,捣烂贴敷 在孩子手心,脚心,前心。第45页,共83页。五分钟推拿法补脾,清天河水,补肾阳,分阳,上三关,揉二马,顺运内八卦,阳池,神门 ,小天心,揉足三里,揉百会,揉厥阴俞,肾俞,正捏脊。(惊恐伤阳)平肝,清心,清肺,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总筋,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腑三关一,小天心,神门,掐五指节,捻手背。揉厥阴俞,肝俞,肾俞,倒捏脊。(

19、惊恐伤阴)第46页,共83页。注:如持续热不退,可采取两耳尖,两耳垂三棱针点刺出血或三棱针点刺两手肝顶,心顶出血。第47页,共83页。虚劳 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既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第48页,共83页。气虚发热气虚发热则是由于患儿素体脾胃虚弱,中焦气虚,健运失职,不能输布精气,导致虚热内生第49页,共83页。气虚发热症状: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高或低,伴有气短懒言,饮食不香,腹胀便溏,面黄或苍白无神,神疲乏力,舌淡苔白。 治则:健脾益气,佐以清热 处方

20、:三关,补脾,平肝,天河水。百会,正捏脊。第50页,共83页。五分钟取穴补脾,清补肺,平肝,清天河水,补肾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揉百会,揉脾俞,肾俞,正捏脊。第51页,共83页。阴 虚 发 热症状:午后或入夜低热,伴有颧红,盗汗,口干,五心烦热,便秘,舌红少苔。小便黄。 治则:滋阴降火,清热。 处方:逆二马,平肝,天河水,清补脾。第52页,共83页。五分钟取穴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揉总筋,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平肝,清心,清肺,补脾,搓擦百会,揉太溪,三阴交,涌泉,倒捏脊。第53页,共83页。出痘疹 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

21、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凈,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 第54页,共83页。孩子长牙齿发烧 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第55页,共83页。药物热任何药物均可产生药物热发热开始于药物治疗7-10天停药后24-72小时缓解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和嗜酸细胞增多。第56页,共83页。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2、

2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温水擦浴已及药物降温。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第57页,共83页。发烧的护理当小儿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下时,家长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不必处理,如轻易退热,可减低机体抵抗力,并可掩盖病情扰乱疾病的发展规律,对诊断治疗不利。但发热持续过久或过高,可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健康恢复,因此对高热应适时采取降温措施。第58页,共83页。孩子发烧不能捂事实上,越捂体温越高。所以,孩子发烧,第一时间要解开患儿的衣服来散热。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温

23、水擦浴,水温应微高于体温,主要擦洗患儿的手心、足心、腋下、腹股沟等处,但时间不宜长,防止再次受凉。第59页,共83页。重点提醒酒精擦身降温的方法比较危险,现在基本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因为用酒精擦身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家长掌握不好很容易令患儿休克。第60页,共83页。第61页,共83页。第62页,共83页。对待发热家长应该做到适当提高室温适当减少孩子的穿盖多让孩子饮水或液体多饮水多排尿,保证孩子排便当体温超过38.5度时服用退烧药第63页,共83页。第64页,共83页。经验总结风热发热相比较风寒发热热难退一些,从治疗的反馈来看,小儿推拿加上食疗是完全可以退烧的:平肝清肺都要做,发低烧37

24、-38度,可加清天河水;发中高烧38-39度时,可取天河水;发高烧39度以上可取天河水和退六腑,并伴咽喉痛时在少商、商阳刺血、咽喉不痛可在中冲穴刺血。以上也可加个补肾水穴。只要小儿发热时不恶寒(就是不爱盖被子),就可直接用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煎服,不过夜喝)直到完全康复;如恶寒鼻塞,可边用艾叶泡脚边服葱姜汤发汗,还可预防烧退后的咳嗽,并多饮黄豆水(黄豆五十粒浓煎,6岁以上的孩子可直接饮豆浆)养中气。用食疗的方法来治愈感冒后,孩子的元气阳气不会受损。第65页,共83页。重点提醒v发热中高热的,要询问家长是否有惊厥史,如有,严阵以待,可不治。v发烧的原因很多,比如SAS,支原体感染、甲流等,当

25、你用小儿推拿无法退烧时,建议到医院查血。v推拿完后,有时会因汗出而慢慢退热,但往往四五个小时左右体温会出现再次升高的现象,如汗出热还会退。要提前跟家长说清楚。v如果你分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就按风热推。很多小孩发烧的时候,没任何症状(无鼻流清涕,也不打喷嚏)。v如果推拿或退烧后,孩子手脚冰凉,体温偏低,则有可能退多了,则需推三关或揉外劳宫救逆。v特别是没有推拿经验的初学者,我都不建议直接用小儿推拿退高热,因为风险太大,太危险 !v当你小孩用推拿退烧后,发生了许多并发症,比如:口腔溃疡,拉肚子等,那说明退烧不彻底或者是推拿太过。v小儿推拿和退烧药不能同时吃, 如果是伴有咳嗽比较严重的中高热

26、,一定要及时用听诊器听诊,如有哮鸣音等状况,不要耽误,可让其直接去医院诊治。第66页,共83页。无休止的哭闹已达几小时极度兴奋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如爬行、走路出现皮疹或紫色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瘀斑嘴唇、舌头或指甲床发紫位于小儿头顶部的前囟向外隆起颈部发硬剧烈头痛下肢运动障碍,比如瘸腿,运动时疼痛明显呼吸困难惊厥第67页,共83页。退热神水组成:石膏50克,芒硝20克,寒水石20克。方法:用此水做推拿介质或擦患儿手心,脚心,额头等处,或泡脚,泡澡,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来增加疗效。适应症:阳明腑实证。第68页,共83页。伤食发热马某,3岁半,2014年1月10日由家长抱着急匆匆来诊。主诉持续发热3

27、天,腹胀严重,腹痛纳呆,食欲差,无其他外感症状。查体:唇红,腹胀,舌尖边红,舌苔厚腻微黄,小便清长,大便不通。孩子哭闹严重,精神烦躁异常,就诊前喂食消炎,退烧药无效。问诊得知父母3天前曾经带孩子吃自助餐过量,于是诊断为食积发热。治则:消食导滞,泻热通便。取穴:逆八卦,清脾胃,六腑,清大肠。第69页,共83页。次日来诊,家长心情急迫诉说大便未下,依旧持续性发烧,舌苔反而变得白厚。心存疑惑,详细问诊,问诊过程中观察到孩子左脸比右脸发红明显,并问其刚从老家来的奶奶孩子的异常情况,奶奶诉说孩子脾气比平常大多了,自助餐后喝冷饮,冰淇淋等大凉之物。心中疑惑大解,改穴位:顺八卦,补脾,外劳宫,平肝(重做10分钟),清天河水,清大肠。第三次来诊,家长喜诉大便已下,便后半个小时烧渐退,现体温正常,食欲好转,精神正常,嘱咐其家长少量喂食,续推三次以健脾和胃,巩固疗效。第70页,共83页。案例倩倩,女,6岁,已经连续两天高烧不退,整夜出虚汗,嘴唇很红干裂却不喜欢喝水,体温基本都在39度以上,最高上到40.6度,整个发烧过程都是迷迷糊糊,头晕身软,发烧前大便两三天一次,发烧后一天一次,黄色条状,有腹痛现象。因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