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1页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2页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3页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4页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梁瑜霞目 录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第四章 李 白第五章 杜 甫第六章 中唐诗歌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九章 晚唐诗文第十章 唐代传奇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一)隋的短暂统一(581_618)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只有短短37年历史的隋王朝随即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二)唐代的社会状况1.唐代历史的分期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3.唐代的社会矛盾1.唐代(61

2、8907)历史的分期唐代社会可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可分为初唐、盛唐,后期又可分为中唐、晚唐。前期是走向鼎盛的时期,后期虽有所衰落但还是保持着比较强的国力。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总体上说唐代社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体现了一种盛世气象。唐代针对六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豪门士族的庄园制经济,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商业、手工业和交通业也日益发展,城市也日益繁华。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儒、释、道思想的自由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都显示着开发的文化心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思想

3、文化环境。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3.唐代的社会矛盾但是,唐代后期由于,土地兼并、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社会矛盾的渐渐积聚,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而走向了灭亡。(三)五代的社会状况历史进入五代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五代:后梁、李存勖在洛阳建立后唐、石敬瑭推翻后唐在开建立后晋、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在开封建立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刘俨在广州建立南汉、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吴国、李昪灭吴建南唐、钱镠在杭州建立吴越政权、马殷在潭州建楚国、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政权、高季兴在荆南被奉为南平王。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尤其是

4、南唐和后蜀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一)隋代文学概况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之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二)唐代文学概况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1、唐代诗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

5、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1.1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1.1.1初唐前期诗歌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上官仪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

6、,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1.1.2初唐后期诗歌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盛唐诗歌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70)。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出现了以王维、孟

7、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顶峰。中唐诗歌 中唐从代宗大历五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70-835)。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大历至贞元年间为钱其。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贞元以后为后期。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8、。晚唐诗歌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2、唐代散文概况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035人,作品有2万余篇。 初唐文 初唐时期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

9、,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盛唐文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出现运散入骈的趋势。天宝以后,前有萧颖士、李华、元结,后有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反对骈俪文风,主张宗经复古,写作古文,虽未完全摆脱骈文的积习,但渐渐地改变着文风,也成为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先驱。中唐文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0、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晚唐文晚唐时期骈文复兴,小品文兴起。出现了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为代表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晚唐骈文又成为文坛主流。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

11、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其中李商隐为唐代骈文大家。(三)唐代传奇、变文、词1.传奇。小说方面,继承和突破了六朝志怪小说,吸收了野史杂传的因素,创造出了唐代传奇的新形式,开辟了“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的新时代。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都是著名的作品。2.变文随着佛教的传播又诞生了韵散相间、诗文结合、逐段铺叙、有说有唱的通俗文体变文。3.词.词的创作也出现在唐代,它由民

12、间到文人,由初创到成熟。文人的创作从盛唐到中唐就有零星的作品,晚唐的温庭筠才专力进行词的创作,是晚唐诗人中写词最多的作家。此外,还有由唐入蜀的韦庄也是重要的词人。二人被称为“温韦”,对后来的词影响较大。五代文学(907960)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客居前蜀的波斯族词人)、欧阳炯等。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的总集。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李煜最高。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境界、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一节 隋代诗歌第二节 初唐诗歌第三节 陈子昂第一

13、节 隋代诗歌一、隋代诗歌概况:1.作家构成 2、南北文学合流二、代表作家作品:(一).卢思道(二).薛道衡(三).杨素(四). 隋炀帝一、隋代诗歌概况:1.作家构成 2、南北文学合流1.作家构成: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统一后,作家基本由南人和北人两部分组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许善心、王胄、虞世基、虞世南、虞自直等。2、南北文学合流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之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

14、过渡的趋势。 南北文人各自带着地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不同风格而入隋,并逐渐形成合流。而在和流的过程中逐渐向南朝注重辞采、讲究形式的方向发展。隋代诗歌在边塞诗的写作和诗歌的形式、格律上较有成就。有一些诗歌开唐诗的先声。二、代表作家作品:隋代文学成就较高的作家是: (一).卢思道 (二).薛道衡 (三).杨素 (四).杨广(一)卢思道1.生平2.诗文成就3. 从军行赏析1、卢思道的生平卢思道() 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年时跟邢邵学习,曾在北齐任给事黄门侍郎;北周时授官仪同三司,后来又任武阳太守;隋初为散骑侍郎。事迹见北齐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史本传。 2、卢思道的诗文成就: 原有集

15、30卷,已佚。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27首。多写于北齐、北周时期; 纤艳多文采,不少是游宴酬赠之作。 全隋文存其文10余篇。今传明人辑卢武阳集1卷。2.1卢思道诗歌特点诗长于七言,对仗工整,善于用典,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在北朝后期和隋初有较高地位。代表作听鸣蝉篇抒发客愁乡思,讥讽长安权贵“繁华轻薄”的生活,词意清切,寄托较深,曾受到庾信的赞赏。 从军行描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讽刺武将邀功求赏,是一首较好的边塞诗。 2.2、从军行赏析: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

16、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2.2.1从军行的北方特点该诗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已略具初唐歌行格调,为一代先声。但是,与梁、陈文人的歌行体落笔常在“思妇”一边不同,此诗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情实感,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

17、人重气质的特长,历来为人称道。 3.南朝诗风的影响此外,卢思道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也发生变化。棹歌行、美女篇、夜闻邻妓、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虽难免由此而陷于轻艳,却体现南朝诗风的影响。 4.卢思道的文其文以劳生论为最著名,文中揭露北齐、北周官场中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颇为生动传神,被今人钱钟书誉为北朝文“压卷” 之作。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等史论,通过亲身经历,论二代灭亡之原因,也具识见。(二)薛道衡( 540609)1、薛道衡的生平:2、薛道衡的文学成就3.薛道衡的诗歌特点1、薛道衡生平: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薛道衡少孤,好学。13岁时,

18、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播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后为炀帝所杀。 2、文学成就: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3.诗歌特点薛道衡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其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如与杨素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代表作昔昔盐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

19、脍炙人口,甚至传说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杀害的原因。小诗人日思归含思委婉,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三)杨素(544606)北方诗人一向以南方诗歌为典则,但杨素则稍为特别。他本身是一个豪杰式的人物,心雄志大,不可一世。他的诗今存多为五言,风格“雄深雅健”(清刘熙载艺概)。诗中虽亦有些细巧的文笔,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之类,为南朝诗中所常见,但过于艳丽的词汇,却是很少用的。而且从每首诗的总体气象来看,无论是写边塞题材,还是向至友叙旧述怀,都寄寓了一种人生的悲感,诗境苍凉老成。 1、杨素的生平: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仕北周,以平定北齐

20、功封成安县公。隋书,封越公,官至太师。他的诗在精警凝练之中,有一种劲健质朴的气息。隋书本传说他“词气宏拔,风韵秀上”,和当时所流行的齐、梁轻薄淫靡的诗风有所不同。2、作品賞析:2.1出塞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2.1.1出塞其二赏析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在诗中表现得更为真切。該詩在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

21、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2.2赠薛播州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夐。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2.2.1 赠薛播州赏析該詩虽为思念友人薛道衡的述怀之作,也有一种真挚悲凉的情思和深雄雅健的气质,直诉别离悲情,不加藻饰而感人至深。(四)隋炀帝楊廣(569618)1、隋炀帝的生平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3、隋炀帝的作品賞析1、隋炀帝的生平:杨广即隋炀帝,小名阿摩。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文帝次子,母独孤氏。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后阴谋争夺其兄杨勇的太子之位,于开皇二十年(600)得逞,立为太子。文帝暴卒,

22、遂即位称帝。他为了控制江南,满足自己的游乐生活,于大业元年(605)广征民夫,兴修运河,使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而沟通。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事迹见隋书本纪。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 ,于是爱好梁陈宫体。隋书经籍志着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2.1隋炀帝的诗歌内容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頗有一些清丽明快之作。但他也有显示帝王之尊的雅体,“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如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及白马篇 2首。清代沈德潜认为这类作品“气体自

23、阔大,而骨力未能振起”,“比陈后主胜之”(古诗源)。由于他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他又有精工的诗句,如“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回”(春江花月夜),明代胡应麟以为“绝是唐律”(诗薮内编),对初唐近体发展有一定影响。3、隋炀帝作品赏析(1)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其二:夜露含花氣, 春潭漾月輝。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诗题出自宫体,情调却类于南朝民歌,能写出清丽明净的江南风物之美。这使隋炀帝创作的乐府诗,高出他身边文臣的应诏奉和之作。他以天子之尊成为文坛领袖,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自娱的

24、生活方式,使诗歌创作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2)杨广的野望诗的影响: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黏蓑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此词显然化用隋炀帝杨广的野望,单以字数计,杨广之诗的百分之七十都被秦观使用。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渊源也在此。第二节 初唐诗歌一、初唐宫廷诗人唐朝开国初期,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

25、劲质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化的倾向。一、初唐宫廷诗人1、贞观诗人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北方文人以关陇士人为主,入唐后多为史臣。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主掌贞观诗坛的唐太宗李世民() ;成就最高的是魏征。1.1贞观诗人的文学主张 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诗教说影响较大,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因此而否定诗的声辞之美,从而为唐诗在艺术上的发展和新变留下了馀地。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说:

26、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1.1.1 “贵于清绮”与“重乎气质”解这种“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的提出,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其身边文人的一种共识。所谓“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则是一种缺憾。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是

27、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也正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 2 “上官体”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但当时的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创作实践,对律诗对偶形式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3“文章四友”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有“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较高,在律诗的形式探索上下过不少工夫。4.“沈宋”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还

28、有与“文章四友” 同时而稍后的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前期在武后的宫廷中,后期被贬斥到荒远之地。沈、宋对诗歌的主要贡献是在律诗的“研炼精切,稳顺声势 ” ,“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上,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的学者宗之,好为“沈宋”。二、王绩、与“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一些生活经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作家,在诗歌的创作上,显示着不同的创作特点。这类诗人以王绩、“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专节讲授)为代表。1王绩王绩:590(一说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王绩生活在隋、唐之际,或仕或隐。他的诗歌主要是抒写隐者的自我排解和娱情山水田园的淡泊心

29、境。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意境,在宫廷诗风风靡一时的初唐诗坛上卓然不群。他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其代表作野望,已具备了唐诗的格调,是典型的五律。2“初唐四杰” 指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虽然年辈不同,但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 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创作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2.1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

30、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2.2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

31、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2.3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手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3.四杰作品讲读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总体评价2.章句讲析3.艺术特点1、总体评价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是王勃在长安时送友人杜少府入川赴任所作。这首送别诗之所以高人一筹,不

32、仅在于它的艺术性,更在于它的高昂向上的格调和旷达的胸怀及真挚的情感。2章句讲析1首联,以想象的笔法,凌空落笔,既写出了长安的形势和四川长江一带的风貌,也点出了送别之地和宦游之处。景象开阔,气势雄伟,属对精工,也为全诗奠定了昂扬向上的基调,很有气势。颔联由对仗转为散句,点明送别题意,转入了离别的心境和情绪的描写,但表达得却十分含蓄。章句讲析2 颈联又宕开送别话题,凭空挺起,以豪迈的诗情,写出了情理交融的精警诗句,表现出了豁达爽朗的胸襟和豪迈昂扬的气概。此句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诗句,但更为工整而凝炼、深沉而精警。 尾联又由豪情的抒写转入平和的共勉而作结,这里仍是化用曹植

33、诗句“忧思成疾疢,毋乃儿女仁”,但诗意显得更为旷达。3艺术特点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首联属对精工,颔联以散调承之,颈联又是工对,尾联又以散句作结。结构布局的安排又造成层次的起伏承转和情感的起伏变化。诗歌意境开阔,风格清新爽朗,一洗齐、梁以来绮丽浮艳之风,也一变已往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了豁达爽朗的胸襟和豪迈昂扬的气概。二、骆宾王在狱咏蝉1、创作背景2、作品内容分析3、艺术特点分析1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时作者任侍御史,因上书论事触怒武则天,被诬下狱。诗人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物抒怀之作。 此诗是骆宾王所作的一首著名的咏物诗,但并非单纯咏物,而是在咏物

34、中寄托着抒怀。2.作品内容分析1:首联 破题。前句点出“咏蝉”,并且蝉是秋蝉,带有悲凉的色彩;后句点出“在狱”,借用典故抒写自己因为囚禁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和愁苦的心境。以蝉兴起,引起情思,自然而巧妙地将咏物与抒怀结合在一起。作品内容分析2颔联 前句怨蝉,后句伤己。怨蝉不该玄鬓高吟,伤害我这被囚禁的白发人。此联用“那堪”与“来对”构成流水对,又不着痕迹地运用典故,“玄鬓”与“白头”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曲婉地传达出了作者凄凉的伤感之情。诗句含蕴深刻但意在言外。作品内容分析3颈联 表面上全是咏蝉,说蝉在露重、风多的环境下难以奋飞和吟唱,实际上是用比体来写自己的艰难险恶的处境。“飞难进”暗喻自己有志难骋

35、,“响易沉”暗喻自己的言论受到压制,可谓寄托遥深。作品内容分析4尾联 手法与颈联相同,也是表面咏蝉实是喻己。借蝉餐风饮露的高洁来喻托自己品性的高洁,然而却不被人信,满腹的冤屈向谁表白。以反问句结束全篇,留下余味让读者体会。3艺术特点分析此诗最主要的手法是咏物与抒怀有机的结合。全诗的构思紧紧围绕咏物抒怀而进行,前两联是先咏物,后抒怀,后两联是表面咏物,暗里抒怀。围绕咏物抒怀作者主要采用了寄情志于物象的手段,取蝉为象,以物喻人,可谓是达到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的物我合一境界。此外,诗歌用典自然贴切,格律严整,对仗工稳。因此,此诗以咏物抒怀的高度艺术技巧,成为初唐五律的著名诗篇第三节 陈子昂一、陈子

36、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陈子昂著名的与左史东方虬(修竹篇)序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理论主张:他一方面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他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是复古旗帜下的革新。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其革新主张的实践。他的代表作品有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对现实

37、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验,有着充实的思想内容。陈子昂的诗歌艺术在艺术上,一反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的纤弱浮艳的诗风,继承了诗经、“汉魏风骨”、“正始之音”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他的诗歌语言古朴简练,风格刚健雄浑,是有意识地扬弃和矫正齐、梁以来诗风,确实具有建安、正始的遗风。陈子昂诗歌的表现手法在表现手法上,善用比兴寄托,实践了他的“兴寄”主张。陈子昂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彻底地抛弃的浮艳积习,为唐诗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3初唐末期诗人张若虚以一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评价见备注)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千古传送的名作。3.1“吴中四士”在初

38、盛唐之交的诗坛上,出现了四个“文词俊秀,名扬上京”的诗人,这就是被称为“吴中四士”的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他们都富有诗、书才华,个性旷达不羁,追求自在闲适生活,不甘封建礼教的束缚的风雅之士。 虽然他们的创作风格各异,但都对盛唐诗歌新的风貌的建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且有些作品是千百年来人们广泛传诵的名篇。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派第二节 边塞诗派第一节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田园诗产生的原因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三、孟浩然四、王维一、山水田园诗的产生的原因1、经济因素2、思想文化因素3、文人的审美趣味4、文学自身因素1、经济因素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

39、、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2、思想文化因素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3、文人的审美情趣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4、文学因素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比较六朝与唐代山水诗的差异)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

40、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盛唐山水诗歌的特点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三、孟浩然(一)孟浩然的生平:(二)孟浩然诗歌的主要内容:(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四)过故人庄赏析(一)孟浩然的生平(689_740)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

41、未如愿,失意而归。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是盛唐时代唯一一位布衣终生的大诗人。(二)孟浩然诗歌的主要内容 有孟浩然集四卷,诗歌260多首,五言律诗近半,七言诗沾10首。全唐诗编诗二卷。山水、田园、隐逸幽栖、送别、牢骚为主要题材。1、山水诗 孟浩然一生漫游过许多地方,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有的诗在山水景物描写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有的诗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情怀;有的诗在赞叹山水的同时又夹杂着落寞失意的情绪。孟浩然是一个孤傲的人。由于心情孤寂,他笔下的山水也不免染上一层清冷的色彩。如宿建德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42、。2、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其田园诗以过故人庄为代表。3、隐逸诗孟浩然的隐逸诗,描写自己的幽栖生活,表达洁身自好的志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三)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清新自然,不尚雕饰。2、气象雄浑,境界阔大。3、富有生活气息。4、语淡而味浓1、清新自然,不尚雕饰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2、气象雄浑,境界阔大 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

43、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3、富有生活气息 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4、语淡而味浓 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 ,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如春晓用语极为平淡自然,而明媚的春光中,又透露着伤春的意绪。又如宿建德江在移舟日暮、野旷江

44、清的景色里抹上了“客愁”的孤寂心绪。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四)过故人庄赏析1、总体评价2、突出的艺术特点3、章句分析1、总体评价 这首诗是孟浩然田园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篇以故人邀请作客为内容,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了朴实真挚的友情。2、突出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朴素的白描手法,把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人际的淳朴诚挚的友情融合一气,创造出了恬静闲适的意境。 此诗浑然天成,妙在篇法。沈德潜称此诗“篇法之妙,不见句法”(唐诗别裁集)。它不追求锤字炼句,只以平淡自然的家常语,对被邀、访问、辞别作了一番简略的平平叙写,便觉一往情深,真可谓词浅而情深

45、,语淡而味浓,的确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3、章句分析首联。起笔平平叙述,故人鸡黍相邀,似家常语极为平淡自然地点题开篇。颔联。写途中所见自然风光,由近及远,画面层次分明,句式工对,色彩明丽,而“合”、“斜”两个动词的运用使画面又有生动感,整个画面显得清静而幽雅。颈联。前句交代环境,后句写宾主欢饮畅谈农事,透视着田园生活的意趣和亲切的友情。尾联。写临别表示重阳节再来赏菊,淡淡的两句透视着主客的亲密关系和诗人作客的愉悦心情。诗歌通篇都用叙述描写的手法,没有直接的抒情,然却洋溢主客的深情厚谊,也体现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四、 王维(701-761)(一)王维的生平:(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46、:(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四)王维的作品赏析(一)王维的生平(701-761): 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从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半官半隐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曾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接受伪职天宝十四载()安史乱起,至德元年(),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

47、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禅诵为事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 王维的前后变化 王维的一生以40岁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早年关心社会现实,向往开明政治,由于张九龄的罢相,李林甫擅权,他在40岁以后就过上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由于“陷贼為官”,安史之乱后更加消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是其处世哲学。(二)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1、边塞诗 :2、游侠诗:3、山水田园诗: 1、边塞诗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 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

48、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 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2游侠诗与当时许多想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才士一样,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他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边塞诗1其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则云:“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声调高朗,气魄宏大。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外,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观猎、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边塞诗2其使至塞上云: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49、,都护在燕然。 以英特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透露出诗人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 3、山水田园诗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描写自然山水,表现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诗中有画”:2、“诗中有禅”3、“诗中有声”4、炉火纯青的语言 1、“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

50、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2、“诗中有禅”王维中年后皈依佛教。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3、“诗中有声”王维工于音律,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是绘声绘色的“有声画”。 王维特别善于捕捉和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1、。”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都是以声音表现清幽寂静的境界,是以动衬静,“诗中有声” 的典范。诗中有声2维是以诗人的灵感,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力,禅家的意趣把握山水,创作山水田园诗的,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是中有禅,诗中有画,而且,都是有声画。总之,王 4、炉火纯青的语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四)王维的作品赏析1、山居秋暝赏析2、观猎赏析3、渭川田家赏析一、山居秋暝赏析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具有代表性

52、的作品。它描绘了山村秋天雨后傍晚清新恬美的山林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乐于归隐山林的生活意趣。2章句分析首联点明地点、季节、时间、天气,概括地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背景,并且点明了“山居秋暝”这一诗题。颔联写景,诗人以画家的眼力去捕捉秋景意象:月、松、泉、石,从动、静、声、色不同的角度给以描绘。颈联由景及人,诗人抓住了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从听觉到视觉描绘了纯朴的山村生活.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外物的描写转入内在心志的书写,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情志,揭示了全诗的主旨。3本诗的艺术特点3.1本诗最明显的艺术特点是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突出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作者以画家的匠心布勒画面,

53、既有背景的布置,又有精彩的写景镜头,而且景中有人,恬美的秋日晚景中点缀着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动场景,使画面顿时鲜活起来。3.2融入隐逸情怀其次,更重要的是诗人把隐逸的情怀、淡泊悠闲的心境和高远雅洁的志趣,与自然恬淡的外在形象描写完全巧妙地融铸为一炉,给形象注入生命的活力。3.3动静结合其次,诗人写景状物,体察入微,以动静结合,声色并用的手法予以细致地表现。如“空山”、“新雨”、“竹喧”、“莲动”都体现了细致的感受;颔联静中有动,颈联纯写动态,“明月”、“清泉”着重色彩,“竹喧”、“莲动”着重声态,色彩与声态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生动性。3.4语言风格此外,诗歌构思精巧,语言凝炼,风格清新

54、,意境优美。四、王孟之外的山水田园诗人(一)裴迪的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二)儲光羲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三)常建的山水园歌創作(四)祖咏的山水田园歌創作思考题1、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的比較2、分析渭川田家观猎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竹裏舘等。 第二节 边塞诗派一、边塞诗派的产生的原因二、边塞诗派的内容三、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一)高适(二)岑 参一、边塞诗派的产生的原因1.对外交流增多,边塞战争不断2.文人多从军边塞,建功立业3.前代同类诗歌的影响一、边塞诗派产生的原因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2.文人多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盛

55、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文人边塞生活的机遇和经历大大增加,由此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3.前代同类诗歌的影响此外,前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的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二、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1.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2.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3.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民族交流和融合。三、边塞诗的主要艺术成就盛唐边赛诗大多格调

56、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四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代表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此外王维、李白、杜甫的边塞诗成就极高。(一)高适( ) 1.高适的生平: (1)前半生失意困顿(2)后半生官运亨通 2.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1)早年的诗作里颇多不遇的悲慨: (2)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为主(3)他的农村诗中也有关怀人民疾苦之作。3.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1)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 (2)境界阔大、形象鲜明。 (3),语言的概括力很强

57、.1.高适的生平: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但是,高适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前半生困顿失意,甚至流浪他乡,以渔樵为生;后半生官运亨通,以至于出将入相,拜官封侯。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1)前半生失意困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后寓居宋中近十年,贫困落拓。(2)后半生官运亨通天宝八载(),他因有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

58、至蜀,拜谏议大夫。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2.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1)不遇的悲慨:但他仕途畅达的最后十年作诗并不多,大部分作品是安史之乱以前写的。在高适早年诗歌中还有一些抒发怀才不遇之作,颇多不遇的悲慨.其宋中别周梁李三子说:“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1)不遇的悲慨2在宋中十首其一中,他对历史上梁孝王广揽人才之事的不再有感慨不已,吟唱道: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1)不遇的悲慨3高适诗中,颇多寓壮气于苍凉之中的慷慨悲歌,如古大梁行:“暮

59、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又如送蔡山人: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悲歌声里,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急于用世的雄心。 (2)边塞诗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为主,其中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有的表达自己对立功边塞的理想和追求;有的反映军中矛盾。塞下曲抒写了诗人向往立功边疆的壮志豪情。蓟中作、蓟门五首在描写战争的同时又批评了朝廷的政策。燕歌行1燕歌行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中主要反映了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和军中将帅的骄奢,也歌颂了战士忘我杀敌的爱国精神和男儿立功绝域的英雄气概,以及对征人、思妇的同情。燕歌行2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

60、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作者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情形是有看法的,亦不讳言征战的艰苦,但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燕歌行3艺术特色其一、虽然此诗多用偶对,却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以纵横顿宕、骨力沉雄、刚健浑厚、慷慨悲凉取胜。其二、直抒胸臆,夹叙夹议;多用写实手法,较少夸张手法。其三、偏重主观感受,较少对景物进行细致地描写,也不使用寓情于景的方法,而是饱含真情,意胜于辞。(3).农村诗他早年的的农村诗歌中也有关怀人民疾苦之作。他对天灾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