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宝之首端砚知识(zh shi)100问答1问:砚在我国存在(cnzi)了多年?为什么说砚是“四宝之首”?砚台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lsh),如果商殷时代用瓦片或石片作研墨的工具,也可以称为砚台的话,那么就是3000年的历史了。以端砚而言,始于初唐,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同时它又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从某一个角度、某一范围内反映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艺术水平。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四大名砚之所以为人们称誉,当然有它各自的特征和优点,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风格。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
2、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四宝之首”。2问:端砚起源于何时?关于端砚的源起和传说,专家考证认为端砚自唐朝初年就开始生产了。 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3问:端砚在一开始时是什么样子的,是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在砚上进行雕饰的?自唐朝初年就开始了端砚的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
3、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fngzh),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中晚期,端砚(dunyn)已被列为贡品。4问:为什么称肇庆端砚(dunyn)为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名列中
4、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位居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天下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喜爱和珍藏。肇庆被称为“中国砚都”,是名符其实的。在这里,生产端砚的工厂、销售端砚的商店在随处可见,当地原住民几乎人人提起端砚都能娓娓道来许多有关端砚的故事。肇庆市是中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肇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岭南土著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等等异彩纷呈。肇庆的艺术特色鲜明,尤其是以牙雕、玉雕、竹编、工艺扇具、端砚等位代表,独具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端砚更是被誉为我国”文房四宝”之珍品,四大名砚之首。“端州石
5、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熏。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观宽顽何足云。”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所写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是对端砚历史文化地位的很高评价。5问:肇庆哪些地方产的砚石最佳?早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石主要出产在肇庆市东部和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
6、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肇庆于2004年被授予“中国砚都”称号,之后,端砚制作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端砚精品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极有潜力的制砚新秀。出生何地6问:开采端砚的名坑如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各有什么特点?现在的境况怎样?端砚各名坑有老坑(水岩)、旧老坑洞、新老坑洞等各有特点,下面分开简述一下。老坑-砚石岩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
7、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大西洞与水归洞同称老坑砚石,在色泽上粗看大致一样,其实仔细审视仍可分辨出来。大西洞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蓝;水归洞则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紫。大西洞之冰纹似乎多些,水归洞则相对少些。老坑砚石击之发出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比较有明显不同)。7问:坑仔岩砚石的特点(tdin)是什么?从何时开采的?坑仔岩-又名康子岩(本地(bnd)口音“坑”与普通话“康”音相近,故又称康子岩),亦有人称岩仔坑。它位于(wiy)老坑以南半山这上,距老坑洞约200余米。坑仔岩砚石质优良
8、,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坑仔岩开坑采石历史较长。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治平年间开坑采石以来,历代均有开采。相传咸丰九年采砚石时洞内曾大塌方,造成伤亡。在坑仔岩旧洞口旁不远处还立一石碑镌上“坑土地之神”以志,故有人称坑仔岩为土地坑。从原石碑看,“坑”字之上还有一个字的位置,因为年久日深,字迹剥落,据采石工分析,前人采石事故很多,常有伤亡,坑仔岩尤甚,故立土地神碑以镇邪,或寄托安全感。“坑”字之上很可能是个“砚”字,全碑文应是“砚坑土地之神”。8问:麻子坑是哪年停止开采的?它的砚石质量怎样?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两洞口相隔不过5米,水坑在下,终年浸水,洞内泉水从岩壁不断渗出;旱坑在上,亦
9、为”泉生石中”,不过积水时间比水坑稍短。麻子坑位于老坑之南约四公里处,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水约600米。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上落困难。相传麻子坑得名于一位脸上生有麻子的采石砚工,该砚工在清代乾隆年间发现此坑,并冒险开采,为纪念这位开拓者,人们将他发现的砚坑取名麻子坑。解放后,端砚恢复生产后,麻子坑是最早重新开坑采石的。在进行了半年的准备工作后于1962年底正式开坑。当时的麻子坑洞内坑道低矮,平均只有8090厘米的高度和宽度,很多地方要匍匐而过。进入1990年麻子坑(水坑和旱坑)停止了开采,1990年末有采石工人在麻子坑周围开凿了十多个新洞穴,这些洞穴比较宽敞,
10、配上发电机用以照明,抽水和通风,先后采出不少麻子坑砚石,其中不泛佳石,但这个开采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而是承包式的私人组织行为,开采也是断断续续,总的来说,近几年麻子坑开采不正常,出产砚石不多,佳石更少。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9问:宋坑砚石(yn sh)有什么特点?宋坑-因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取名(q mn)宋坑。但宋坑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有好几处岩洞;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后面的北岭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也
11、有称宋坑为将军坑。据传最早采砚石的是将军坑和盘古坑,将军坑早已砚石枯竭,无开采价值;盘古坑也停采多年了。比较集中开采,砚石产量较大的是伍坑,其次是陈坑和蕉园坑(蕉园坑砚石紫色偏青黄,色泽不够(bgu)油润,但多石眼,人们干脆称它为有眼宋坑);蕉园坑因在鼎湖风景区内,开采受到严格限制。宋坟砚石由于矿区范围宽广,所以石质粗细不等,上乘的宋坑砚石质致密,润滑细腻,下墨快,发墨好,可作高中档的雕花砚材,其余则可制作墨海、淌池等砚台。石质稍粗的宋坑砚石叫紫端。在端溪各坑砚石中,宋坑砚以下墨快而著称,这与宋坑砚石中的”金星点”有关,不过下墨虽然快些,仍比不上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砚石研麻出来的墨汗细腻、油
12、润。要书写奔放、流畅,笔力劲健的大字,用宋坑砚研墨为宜;要画严谨精致的工笔花鸟,人物画和书写工整的蝇头小楷,则用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砚更加合适。经地质部门鉴定,认为宋坑砚石是粉砂质绢云母泥质板岩,为变余泥质结构、平行构造。矿石主要成份为粘土、绢云母、氢氧化铁、石英,微量矿物有电气石和锆石等。宋坑砚采石区大都在北岭山腰,高度在海拨400至500米以上,山坡陡峭,并常常下着毛毛细雨,山泉和山沟特别多,陈坑和伍坑等都在山沟附近,因此宋坑洞内亦常积水,每次采石,必先抽水,清理石屑。宋坑砚石可以常年开采。10问: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的石品花纹都有哪些?老坑老坑的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
13、、玫瑰紫青花、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其中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老坑,尤其是出自大西洞砚石中的鱼脑冻是最理想的,是砚石中最为娇嫩之处,最为难得。鱼脑冻或蕉叶白的周围必定有胭脂晕火捺,最好者是将整个“冻”团团围住。冻内或近边沿处必定有青花,有时还有玫瑰紫青花,这种鱼脑冻是非常罕见的,不要说是完整的白如晴云的鱼脑冻,就是碎冻亦属少见。有专家认为,很有必要将老坑砚石中的“冻”,“晕”和“荡”区分开来,否则就会影响“冻”的真正价值。老坑砚石中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冰纹冻,这也是唯老坑水岩砚石所独有的。古
14、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把“重与轻”,“刚与柔”这两对矛盾统一在一体之中,这是有根据和有道理的。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比原来的感觉要轻些。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老坑砚石的确质地坚实而又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假如用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这些特点是因为老坑砚石的矿物成分主要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同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很大,所以敲击它时发出“笃笃”的木声,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缺少铿锵之声。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作用,所以还有”久
15、用锋芒不退”的优点。老坑砚石长其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是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的缘故,故使老坑砚石如引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效果。坑仔岩坑仔岩砚石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形似鸟兽之眼,乃是端溪各坑中的高级砚材。坑仔岩砚石是含石英粉砂的绢云母泥质页岩。岩性:粉砂泥质结构,致密块状。矿物万分为泥质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赤铁矿、石英、电气石、金红石、绿泥石等微量。站在坑仔岩新洞口前,可
16、谓高瞻远瞩,端溪砚坑和羚羊峡尽收眼底。附近的岩壁上镌刻着无数的碑记和诗文,内容丰富,文词简朴,形式多样,字体端庄,说明当时有不少文人雅士曾亲临坑仔岩游览和考察,如:“一耸奇峰自烂柯,数沟渺水透长波;神仙每玩同相往,我辈常游到此多。”“访游到此见斧柯,文峰对面是青波;端麻水坑人欲采,士农工商可爱多。”也有出自石工之手,虽然说不上好作品,却拙中有巧,直率而亲切。坑仔岩在停滞不前采近百年后,1978年底重新开坑采石,为了避开断层,新开凿高度和宽度为1.8米长90多米的坑道,连接原坑仔岩采石工作面,采出一批批优质的坑仔岩砚石。麻子坑麻子坑如果不认真细看,容易与老坑混同,砚石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
17、捺、猪肝冻、金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石眼等石品花纹,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间有鸲鹆眼、鹦哥眼等佳石,眼中有晕,且作数层,可制成高档砚材。麻子坑砚石层次清晰,石工以为石分三格(亦有叫三层),砚石色泽油润,青紫色略带蓝色,近似老坑砚石的色素,以水湿之观察,色彩丰富斑斓。麻子坑砚石为含硅质的铁质泥质页岩,矿物成份:泥质(水云母为主)、铁质、硅质,少量石英、氢氧化铁及绿泥石;微量矿物有电气石和锆石等。宋坑宋坑砚石由于产石区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所以石质石色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宋坑砚石色泽是紫如猪肝,石色凝重而浑厚,这是宋坑砚石的主要特征之一,古代之宋坑砚大者是这种颜色的,苏轼在孙莘老寄墨诗中就有”
18、端石琢马肝”的诗名,也有人称猪肝色,其表面还有所谓金星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优质宋坑砚石还有火捺,更好的是猪肝冻或金钱火捺。11问:除了上述名坑外,开采(kici)端砚的还有哪些坑?肇庆开采端砚(dunyn)的坑多不胜数,除了最有名的上述几个外,还有朝天岩、梅花坑、绿端、古塔岩、宣德岩、白线岩等。朝天岩 位于(wiy)宣德岩附近,开始采石于清康熙年间,由端溪水拾步登麻子坑,朝天岩是必经之地,且两边距离相当。朝天岩洞不深,洞内宽敞,因洞口大且朝天而开,故名曰朝天岩。朝天岩砚石质地较细腻,砚石呈紫蓝色,有青苔斑点,这是朝天岩独有的。梅花坑 其坑开坑采石始自宋代,原出自岭羊峡以东的高要沙浦典水村附近
19、,故古人称典水梅花坑。目前梅花坑砚石多在肇庆市北郊北岭山的九龙坑开采,据说与宋坑砚石同出一脉。梅花坑洞较深,洞内石分三格,上下格石粗不能作砚材,只有中间一格如无裂缝则可采用。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下墨亦快,但石质与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相比略为粗糙。然而,仍不失为端溪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九龙坑的梅花坑砚石色苍灰微带褐黄,眼多而无睛(无瞳子),眼呈米黄色。绿端 采石始于北宋,关于砚坑的地点,据高要县志云:“绿端石出北岭及小湘江峡(即现在的三榕峡),鼎湖山、皆旱坑。”绿端砚石最早在北岭
20、山附近开采是事实,可能因砚石枯竭,人们就终止于此开采,转移至端溪水一带的朝天岩附近开采,再后绿端砚石与朝天岩砚石混在了一起,即上层为绿端,下层为朝天岩。绿端石色青绿微带土黄色,石质细腻、幼嫩、润滑,最佳者为翠绿色,纯浑无瑕,晶莹油润,别具一格。清纪晓岚在自己的一块绿端砚上镌铭:“端溪绿石,砚谱不以为上品,此自宋代之论耳。若此砚者岂新坑紫石所及耶。嘉庆戊午四月晓岚记。”其砚侧镌诗云:“端石之支,同宗异族,命曰绿琼,用媲紫玉。是岁长至前三日又铭。”纪晓岚对绿端的评价与前辈有所不同,是有一定根据的。目前绿端也是一种较为名贵的端溪砚石之一。史料的记载中很少谈及绿端的下墨与发墨之一,只有提到绿端水坑润而
21、发墨(绿端坑洞原有水坑和旱坑之分),旱坑则没有谈及。近年沙浦苏一村附近亦发现绿端石砚材。绿端虽然是指端州出产的绿石端砚,但绿色的砚石却不是只端州才有,广东恩平县有一种可以雕制成砚的绿石(但下墨不快,发墨也不好),吉林的松花石甘肃的洮砚均为绿石,因此必须加以区别。古塔岩 位于坑仔岩之南,屏风背附近。古塔岩石色凝重,紫色稍带赤,有些部位带紫红,或玫瑰红,色彩有变化,不单调,且看上去油润生辉;石质娇嫩、坚实、滋润;间中会发现石眼,并且有佳眼,但甚少有火捺、蕉叶白等。古塔岩砚石一般可作雕花砚材,我以为它仅次于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完全可与宋坑媲美,有些特别好的甚至可作高档砚材。宣德岩 开坑采石于明宣德
22、年间,故得此名。其石色以猪肝色为基调,略带紫蓝、苍灰,石质也较细腻,幼嫩,仅次于坑仔岩和麻子坑,宣德岩之佳石与麻子坑、坑仔岩砚石不相伯促。但宣德岩砚石多断脉。较难采,佳石亦不多,故目前基本上停止开采。白线岩 位于羚羊峡以西、以北的山岭上,岩洞内分三层,第一层石皮青带翠绿色,质优者可作雕花砚材;第二层叫二格青,多作低档的顺水淌池砚;第三层是青石,质优之青石时有火捺,亦可作砚材。质优白线岩砚石多有白筋暗浮石面上,乍看有点象散碎的冰纹。12问:为什么老坑、麻子坑等名坑的端砚(dunyn)身价日升?端砚(dunyn)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更是不少人心头之结。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
23、近年来很多名坑都已“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du nin),无石可采,所有名坑如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产的端砚身价日升,因为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稀难觅。13问:封坑是否意味着好的端砚将会绝迹?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不可否认,好端砚资源将越来越少,现在销售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卖一块就少一块了,故端砚之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此乃原因之一;再者端砚坊间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难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令人痛恨不己,既爱其石,又实难接受收藏使用。因此,不少人孜孜以求,却难有佳遇,是为心结。14问:目前肇庆市有多少端
24、砚大师,制砚工人有多少?2009年8月,肇庆10位端砚制作大师荣获”首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荣誉嘉奖。至此,肇庆市端砚行业目前拥有职称和称号人数比 2004年翻了5倍,促进了肇庆市端砚行业的发展,人才辈出 ,日后为中华民族工艺美术事业创造更多辉煌。近年来,肇庆市政府和端砚艺术家大手笔擦亮“中国砚都”金字品牌,不断培养高端人才,并重点在端砚设计、雕刻、理论研究、端砚及书画文化传播等方面在全市开展艺术沙龙和各种竞赛活动,吸引了一大批端砚爱好者参与。目前,肇庆端砚从业人员中拥有职称和称号的有205人,其中有一人获得广东唯一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另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5、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10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9人。为了培养更多人才,肇庆市第二技校将开办端砚工艺班,肇庆学院也正筹办高学历专业班。同时政府鼓励端砚老艺人不但要自己雕刻出精美的作品,还要收徒授艺,把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端砚技艺和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端砚(dunyn)先祖15问:古时端砚(dunyn)的形状一般是什么样的?历朝历代有什么不同?从古至今,砚形从简单的箕形、方形到如今品类繁多、式样新颖的各种形状(xngzhun),如斧样、瓜样、卵样、兔样、琴样等等,一直在不断变化。 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以箕形为多,也有八棱形、长方形、方形
26、等形制。 宋代端砚构图简练、刻工浑重、古朴、雅致、玲珑浮凸。 北南宋间叶樾端溪砚谱明确记载端砚式样已达49种。 清乾隆间手工精绘的宋砚谱,收有宋砚49方,亦有详实的记述。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作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16问:端砚是怎样从文房用具演化成既实用又具欣赏价值工艺品的? 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
27、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唐询的砚录,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关于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 在端砚上镌刻砚铭,成为当时风气,一方艺术价值高的端砚,往往是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的综合品。到了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17问:历史上,文化名人赋予(fy)端砚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这有很多,我国历代(ldi)文人雅士都把端砚视为珍宝。 端砚自问世以来,不少人专门从事端砚研究。历代帝王(唐武则天、宋徽宗、宋高宗、清乾隆帝等),名
28、人(柳公权、李贺、褚遂良、刘禹锡,李白、杜甫、米芾、欧阳修、苏轼、岳飞、文天祥、赵孟頫、唐寅、祝允明、纪昀、吴兰修、张之洞等等)写下了不朽的著作(zhzu)和赞美端砚的诗词歌赋,砚铭与题跋。 文人学士对端砚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石质石品、制作、使用与收藏均有详尽的记述和评论。 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得到唐太宗赐给端溪石渠砚,引以为耀; 名相狄仁杰把武则天赐的“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端砚视为稀世之宝,并在砚台上镌刻铭文寄托忠君爱国和坚贞的精神; 宋代名臣包拯在端州任职三年,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离任时”不持一砚归”成为端州人民至今传颂的佳话; 抗金名将岳飞,在端砚亲笔铭文:“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行草
29、大字,以此表明抗金卫国,还我河山的意志和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决心。18问:要了解端砚,肇庆哪些地方最有代表性? 据肇庆市有关部门介绍,要觅得端砚真谛,肇庆有两个地方不能不到,一个端砚陈列馆,再一个就是有“中国端砚第一村”之称的端州区白石村,这里是有千年历史的制砚作坊聚集地。19问:白石村是个怎样的村庄,有什么关于制砚的历史古迹吗? 白石村位于端州区黄岗镇,面向西江,背靠肇庆北岭山,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在白石村288户,1100多人。白石村民世代以砚为生,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清朝末期至解放初期,白石村制砚至为高峰,一大批名砚和名师应运而生,从而奠定了白石村作为“端砚第一村”、端砚的发源地
30、的地位。 顺着环村大道随意行去,到处可以见到,屋门前、瓜棚下、村道旁、厅堂里都有砚工埋头刻砚的场面,活脱脱一幅幅“白石制砚图”。 据悉,从选石、磨石、划线、雕刻到成形,一块端砚的制成少则七八天,多则半年,可见端砚的名贵除了其品质还在于它的手工。遗憾的是,这个古老的村落仅在村尾还保留着大片古屋,窄窄小巷里除了制砚工人劳碌背影外,就只有来回遛达的大狗。在村首则是清一色的小楼房了,只遗下少量几处古迹。 白石村最有名的现存文物是一块端砚生产的碑文。该碑文坐落在堂明端砚厂,穿过两道铁门,“张之洞为开采砚石以贡品事碑”赫然出现眼前。 此碑刻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碑高130厘米,宽83厘米,端砚石质
31、,楷书,竖行阴雕,共1172字。石碑的字迹斑驳,碑前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松柏。 据悉,文革时期,石碑几被毁掉,村民们想尽一切办法,冒着生命危险把它藏起来才逃过一劫。这是目前仅存的有关端砚生产的碑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已被列为肇庆市重点保护文物。20问:白石村有多少家庭(jitng)制作端砚? 目前全村有九成(ji chn)以上家庭从事制砚,较大的制砚作坊超过50家。村子里全是家庭作坊式的端砚制作(zhzu)坊和门前堆如小山般的各类砚石,程八砚坊、郭氏砚堂、程良砚室林林总总的作坊让人目不暇接,有许多在端砚界赫赫有名的民间工艺师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全村每年产砚约8万件,总产值近亿元,人均年收入达
32、1.2万元。据介绍,当地政府正全新包装白石村为中国端砚文化村,其目标是,打造成以端砚文化为依托集端砚制作、研发、展览、旅游为一体的中国砚文化旅游基地、文房四宝的集散地。 端砚保护21问:端砚制作技艺是哪年入选“国家非遗”的?肇庆市还有其它入选的“国家非遗”吗? 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端砚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手工技艺,这是肇庆继获得中国砚都、端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也是肇庆市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2问:为什么入选(rxun)“国家(guji)非遗”的不是(b shi)端砚本身,而是端砚的制作技术?
33、 这是因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更为关注的并非是端砚的物质层面,而是隐含在物质层面之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早在唐代就已确立盛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端砚制作技艺而不是端砚本身。但端砚制作技艺不可能单独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它需要通过端砚这一物质载体表现出来。因此,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砚制作技艺”并不单单是指端砚从采石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的技艺,它是端砚艺人在长期与大自然相处中产生的,包括了与端砚制作相关的各个方面,如行业传统、民风民俗等,是与之相关的历史传承、价值认同、文化观念、口传身授的民间知识等无形文化的整体呈现。23问:端砚有哪
34、些专用词汇? 在端砚的长期使用、鉴赏和珍藏过程中,逐渐产生和惯用(即所谓约定俗成)的许多专用词汇,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砚台 砚的整体俗称,但并非指置砚之台。 2砚堂 又称墨堂,或墨道、砚心,是指砚的中心研墨处。这是砚的核心部位,石质的好坏、使用价值之高低乃至石品花纹观赏,均取决于此。端砚石独有的“鱼脑冻”、“蕉叶白”、“火捺”、“猪肝冻”等名贵石品花纹,在设计和刻制时都尽可能保留在这一部位。3砚冈 指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砚冈向四周渐渐低下去,在研墨过程中墨汗可流向四周低洼处而贮存起来。4砚池 又称砚湖、砚沼、砚海、墨海、墨池、砚泓,是指砚储存墨汗的低洼处,一般都在砚堂之前端或周围。5砚唇
35、又称砚缘,砚堂周围微高的边缘,形成砚的轮廓,犹如砚堂之堤。6砚额 又称砚头、池头。砚的上部较其它三边砚唇更宽,一般是砚的主要工艺雕刻和纹饰的部位,砚的石眼,雕刻设计也尽量安排在这一部位,生在砚额的石眼谓之“高眼”。7砚面 指砚的表面、上面、正面。8砚阴 又称砚背、砚底、砚下、砚后。指砚的背面,或说与砚面相反的底面,人们经常于此镌刻铭记、诗词之类。9砚旁 又称砚侧,即指砚的四周侧面,亦常于这些部位镌铭记、边款。24问:为什么说鉴别(jinbi)端砚是件很难的事? 这是因为端砚名坑众多,常见的亦有十多个,开采(kici)的坑洞随着时间的伸延,有的坑洞砚石逐渐稀少,甚至枯竭,或塌方淤塞,无开采价值;
36、还有些是新开发的坑洞,近些年在沙浦、典水、洮溪一带发现和开采出大批砚石(还未给予它们正名,只统称沙浦石);因此要准确地分辨各个坑洞的端石并不容易,历史上就有以广东恩平的茶坑石冒充端砚石的事。 清梁绍壬撰两般秋雨盦随笔(sub)说:“端砚之辨最难,非生长斯土悉心穷究者不能知也。” 鉴别端砚可以说是一门科学,因为要有各方面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因为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好能掌握开采各坑砚石及刻制端砚技术的实践,而多年、多比较、多分析是最重要的。 鉴别不仅需要(xyo)多实践,也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否则即使是制砚名手,有时也会把砚石搞错。以端砚中的绿端来说,本来是最容易辨别的,但制砚的绿石不是
37、只有绿端,甘肃的洮河石砚、吉林的松花石砚、宁夏的贺兰砚、安徽祁门的一种淡绿石砚、广东恩平也有一种绿石,从色泽来看它们之间非常相似,以致清初的琢砚名手金殿也错把绿端看作松花砚。 此事在清孔尚任亨金薄中曾记载(jzi):“慈仁寺廓下购得(u d)绿端砚,式甚古雅,质尤细润,旁镌绿玉馆家珍,又刻孟端氏,盖九龙山人王绂物也。宋时为玉堂新样,王介甫诗云:玉堂新制世争传,称以蛮溪绿石镌,或即此耳。金殿扬辨是辽东松花江石,较绿豆端色尤旧润。殿扬琢砚名手,供奉内廷,制松花石砚甚颗,予得一小者,名曰春波不啻,径寸之珠矣。” 孔尚任所提到的王绂,是明初人,当时根本没有松花石砚,金殿扬虽是内廷琢砚名手,但因对松花石
38、砚不了解,同时对绿端及松花石的特征没有认真比较和分析,故把绿端误认为松花石砚。绿端与松花石是颇为相似的,吉林松花石在乾隆时就常被人誉为绿端石,盛京通志记载:“绿端石出宁古塔诸河边。” 绿端石是因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而得名,为何会弄到黑龙江宁安县的宁古塔河边?原来松花石的产地正是清祖的发祥地,所以为清王朝赏识。据吉林通志记述:“宁古塔为国家发祥地,犹姬周后稷始封邰,山川深阴,形势完固。” 这可以说是人为造成的混淆,在鉴别端砚时亦要注意。25问:该如何鉴别端砚? 鉴别端砚要从石色、石声等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看石色,要鉴别是出自那个砚坑的端砚,还是要看石色。 端砚石的光泽和滋润是别的砚石不可能有的
39、,这是端砚石的一个重要特征。当然端石的色泽也是相当复杂的,甚至同一坑洞的砚石,在不同年代开采出来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所以除了看石色之外,还要听石的声音,即用手指或木条扣砚石所发出的声音,这种“石声”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别端砚。 鉴别端砚的类别要有重点,最重要是懂得鉴别老坑砚石,因为老坑是端石中最名贵的砚石,也是最难开采的砚石,而出现的冒牌货却又是最多。其次是麻子坑,麻子坑也是名贵品种之一,加上洞口较多,变化较大,故亦容易给人钻空子。为此,在鉴别和鉴赏端砚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分别谈谈石色和石声。26问:端溪砚石中,石色与石质的优劣(yu li)有关系吗? 是的,石色与石质的优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40、石质的优劣、发墨的好坏,往往可以通过石色反映出来,还可以从石色上鉴别是否(sh fu)端溪石,或辨别端溪石的坑洞出处。 因此,石色是鉴别端砚的一个(y )重要的因素。 端砚之色27问:端砚一般多为什么颜色? 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无论是老坑砚石、麻于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28问:为什么古今文人多认为紫色砚石最为名贵?端砚石色并非那样单纯,而且端溪各坑砚石色泽都有差异。乍看起来,端砚石色比较单一,但用水湿石仔细审视,色彩颇为复杂
41、,有些佳石甚至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加上端溪砚石名坑众多,色泽也不尽相同。 很多古人都认为紫色砚石最名贵,这是前人经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的结论。譬如故古人曾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说,认为端石紫色最好,最为名贵。宋叶樾的端溪砚谱有这样的记述:“石性贵润,色贵青紫;干则灰苍色,润则青紫色。”明周天球在他的端溪砚镌上:“色以紫贵,而汝色则苍。” 所以,人往往把名贵的端砚称之为“紫石砚”,或把“紫石砚”。 唐诗人李贺有赞美端砚的诗篇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句;唐刘禹锡有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的诗篇;他们在诗作中均称端砚为“紫石砚”。 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谈到端砚石色云:“
42、世之论端溪者,唯贵紫色,而不知下岩旧坑唯有漆黑青花二种。”又:“端溪中岩旧坑,石色紫如新嫩肝,细润如玉。”他还觉得不够完美,干脆把优质的端砚美其名为“紫玉英”或”紫石英”,如唐皮日休诗有“微润将融紫石英”;宋文同有“砚有紫石英”之说。可见,古人对端砚石的形容和赞美,都离不开“紫色”。29问:端砚石色的形成(xngchng)与什么有关? 端砚石色总色调虽是紫色的,但也有其它颜色,这取决于它所产的地理环境(d l hun jn)和位置。清朱竹垞在说砚中谈到过端砚石色的差异,他说:“上岩者质纯而艳,微紫;中岩者质润而凝,色渐青;下岩者质淡而细,色近白。” 据了解,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
43、紫色,故人们评价(pngji)端石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又如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之分,其石色就不能以紫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就越名贵。 端溪砚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在古砚中也不多见,但在端砚中有一定的位置。宋欧阳修庐陵集有端溪绿端枕诗;清纪晓岗对绿端有很高的议价,他在其绿端砚中镌刻上:“端石之支,同宗异族;命曰绿琼,用媲紫玉。” 白端更是极少数的,近几十年来甚少开采和刻制,有专家认为是由于它不太适合研墨,大都以
44、白端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对于白端砚下面我们还要细说。 除白端外,还有所谓黑端,就更为少见了,黑端不是涂上黑墨的端石,而是端石的一个品种,古时候曾发现过,现在已不大存在了。 事实上,认为其它颜色都不如紫色的名名贵,这种说法并不那么准确和具体。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构成砚石的岩石成分有所差异,致使端溪各坑砚石色泽有所异同,这是合乎情理的。30问:有什么能较准确分辨石色的方法吗? 有的。分辨端砚石色,最好用以水湿石(沉水观之)的方法,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比如一方优质的老坑砚石湿水之后,就会发现在紫蓝色的基调上色彩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其色彩好象从砚石里透出来的,给人一种内
45、在的沉实、凝重、浑重的感觉。31问:那么各坑的色泽(sz)与老坑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麻子坑的色泽基本上具有老坑砚石的特征,但麻子坑的色调要比老坑轻些,还有清晰的层次,有块状条纹,一般(ybn)是斜纹,且底板与石肉间隔明显。 坑仔岩则偏紫微带赤色,色彩(sci)没有老坑砚石那样丰富多彩。 古塔岩砚石则是紫中带微红,红得油润、凝重。 总之,除了绿端石色是翠绿色或翠绿带土黄之外,端溪各坑砚石的基调为紫色,其中有的紫偏蓝、有的紫偏青、有的紫偏红或紫带赤,稍带天蓝,略带天青、青黄、苍灰,有微带褐,如有眼宋坑,即蕉园坑和梅花坑,有浅绿、深紫等色。 另外,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石时代和石层走向的不同,即便是
46、同一坑洞所出的砚石,它的色泽也不完全相同。不仅如此,同一坑洞、同时开采,由于石脉走向或采石工作面不同,其砚石色泽也稍有差别。 如同样是老坑砚石,就有大西洞和水归洞之别,还有明代开采的与清末开采的也有差异,麻子坑亦如是,有旱坑和水坑之分。这样的原因很多,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和端砚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有内在的联系。32问:端砚石眼的颜色取决于坑洞吗? 石眼的颜色,的确与坑洞有一定的关系,但同一砚坑各段砚石的石眼颜色亦有不同,甚至在同一块砚石眼出现的几颗石眼的色泽也会有别。 所以,要准确分辨端石色泽最好是利用自然光,在室内靠近窗户处观察,因为在阳光下或光灯下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端砚之形33问
47、:怎样挑选端砚的形? 在挑选时,可以把砚安放在玻璃板上,看整个砚形砚璞是否平正,然后再看各边线条是否正直、流畅,线条越是简单,其平正就更显重要。这里要指出砚堂是不能上腊的,否则不能研磨。上腊是为了掩盖砚石的瑕疵,或者用腊来“加滑”粗糙的石质,因此上了腊就很难清楚石质的优劣,更无手感可言。 再者,上腊前需要把砚石加热,而端溪砚最忌火烤,久而久之砚石会出现裂纹,故上腊对端砚而言是不可取的。 端砚(dunyn)之声34问:好的端砚(dunyn)石是“扣击(ku j)无声”吗? 鉴别端砚石质的优劣,不仅要察看其色,还要细听其声,就是说要细心辨别“石声”。 敲击物体肯定会发出声音,端砚石当然也不例外。端
48、砚石是石质,扣击时发出清越的石声是毫不奇怪的,实际上却非如此,这才使人感到奇异。 说扣击端砚石无声不大符合实际,端砚石声大致分为金属声和非金属声,非金属声即木声或泥声,此外还有大小之分、厚薄之分、清越与沉闷之分。 人们认为,石质差者扣之发出瓦声和金属声;石质优、细腻、娇嫩者扣之则发出木声或泥声。古人说的“扣击无声”,是有意忽略了好的端砚石发出的声音,事实上并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 有人甚至认为端砚石开采时在水中是软的,采出来后才逐渐变硬,是“邃古之时纯泥凝结地中(成砚石),至人得之琢之砚”,所以扣击端砚石发出的不是石声而是泥声。对于端砚石声,前人留下了很多文字记载。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对端砚石声
49、的看法是“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张海鹏的砚史认为“磨墨无声,贮水不耗”,又称“石细,扣之清越,石嫩,甚者如泥无声”。端溪砚史指出:“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木声拍拍然,金声珰珰然,瓦声玲玲然。老坑皆作木声,麻子坑佳者亦然,余则否。盖石润则声沉,石燥则声浮,清越以长如泗滨之磬者,弗良也。”35问:各坑端砚石的石声有什么不同吗? 扣击端溪老坑以及优质的麻子坑、坑仔岩发出的是木声或泥声,而宋坑、梅花坑、绿端、朝天岩、白线岩、二格青,扣击时发出的声音带铿锵之音,即是石声。更进一步细分的话,各坑砚石所发出的声音亦不尽相同,这与砚石质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坑所以“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是因为它的
50、石质极其细腻,岩石成分主要由水云母类和粘土矿物组成,泥质占很大的比重,其颗粒细小,分布均匀,使砚石质地柔和,故叩击时发木声或泥声。 更确切地分辨,老坑砚石所发的木声是湿木之声,麻子坑、坑仔岩和古塔等则如干木之声。古人称端砚“无声”、“木声”或“泥声”,是指优质砚材之声,至于“磨墨亦无声”,则还须取决于墨,即使是徽墨也要优质油烟或超漆烟墨。除了墨和砚外,还要有人的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所谓“磨墨亦无声”的效果。 端砚(dunyn)之触36问:怎样靠手感去选择(xunz)砚石? 看端砚石质要看砚堂,无论出自端溪哪个坑洞,砚堂石质一要纯净无瑕,二要滋润细腻,这除了凭视觉去分辨外,用手抚摩(fm)砚石也是
51、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砚堂部位,用手心轻按砚堂,慢慢抚摩至砚池。 如果是佳石,其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摩婴儿肌肤的感觉。用手掌来回抚摩,然后用掌心按在砚堂上停留几秒。有人说,好的端石会有一阵清凉的感觉,掌心按处则有小片水气,此为滋润。故古人称端溪老坑(水岩)可以“呵气研墨”,虽然有些夸张,但确有此现象。现在大部分的端砚在成品后上腊(即将砚石加热上腊),加强外观美感和掩盖瑕疵,但砚堂是不能上腊的,否则就影响研墨和鉴赏。37问:为什么说砚台(yn tai)雕刻要“因材施艺”?“因材施艺”是端砚刻制的传统技艺之一,可以反映出作者在审美造型、书法绘画、雕刻(diok)乃至文学艺术的修养和造诣。因此,首先
52、要理解端砚雕刻的目的和手段,端砚的制作不是为雕刻而雕刻,而是有目的的艺术加工,所以因材施艺的问题是端砚雕刻的关键。 有人会认为:优质砚材就要精雕细刻,尽量多花工(hu n);中等砚材在雕刻上可少花些工;下等砚材就可不加雕刻。其实不然,有时正好相反。 一块完美无瑕的优质砚材,应该不加雕饰,稍加磨平就可成为非常高级的端砚平板砚。如果硬要雕刻些什么,不仅是画蛇添足,而且破坏了砚石的完美,大大降低了它的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38问:雕刻对端砚能起到什么作用?雕刻对端砚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对端砚的影响可以与玉石雕刻的重要性相提并论。通过雕刻可以掩饰砚石中的瑕疵,使有瑕变无瑕,这与玉石雕刻十分相似。人们知
53、道,一块偌大的端砚石,尤其是像老坑那样的名贵砚石不可能没有瑕疵或裂痕(砚工谓之痕壳),玉石亦然,特别是名贵的翡翠更是如此。北京的著名玉雕老艺人王树森精心雕刻的一对翡翠玉佩“龙凤福寿”,在香港竞卖了180万元。他谈到他的亲身体验时说,那对玉佩原料是上乘的,颜色艳绿,可惜玉材上布满黑色斑点,是明显的瑕疵。如何变有瑕为无瑕,关键是去脏和突出翠绿。最后他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深刀浮雕的方法,刻制出玉佩上的龙凤、蝙蝠和猛兽,不仅避开并去掉了瑕疵,而且使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喜气盈盈又显得庄重华丽。王树森认为:“作为玉器艺人首先要懂得看料,懂得用料,每块材料的形状不同,色泽花纹也各异,质地也有优劣之分。一件
54、好的玉器要料好、工艺好,这样才能成为宝。”玉雕如此,砚雕也同样。39问:端砚雕刻设计时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端砚雕刻在材料处理、艺术加工的目的和手段方面与玉石雕刻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端砚的刻制,作者也要熟悉砚石材料,首先要懂得砚石出自哪个坑洞,再就是要懂得砚石的石质优劣、瑕疵所在,然后才能做到根据端砚石材的石色、质感、砚石性能、特征和外形进行构思,进行艺术创作。 端砚雕刻从构思至刻制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变有瑕为无瑕”的过程。所以,在雕刻中即使是最完美的设计图,也经常要改动,因为在刻制过程中,遇上烂石、裂痕、铁线或虫口要顺应潮流把它们设计去掉,或以雕刻来掩盖。端砚的创作设计和刻制,要善于因材施艺,
55、有时遇到的砚石材料不是很好,但只要不是“顽石”(即烂石或生钉),就可以用恰当的题材加上雕刻艺术取胜。比如一块中等的宋坑砚石(猪肝色),其色泽浑重、凝重,可以以古钱币为题材,雕刻历代的古钱币,只要设计得当、构图独特、刻工精致,也会令人爱不释手,从而升格为高级端砚。这就说明好的设计题材加上精美的雕刻艺术,可以变低档砚材为较高档的端砚,甚至可以成为精致的工艺品。40问:最具代表性的优秀(yuxi)端砚雕刻有哪些作品?别有洞天砚是变废物(fiw)为活宝的好例子。从废石堆上捡回的原石,利用其虫蛀和瑕疵去设计,在池头山崖雕刻一棵倒挂的老松,整个画面和意境就体现出来了,构图贵“巧”“妙”而不贵繁琐(fn s
56、u)。不会每块砚石都是完美无瑕的,端砚的设计师、刻砚艺人总是将瑕疵用雕刻来去掉或加以掩盖,从而突出优质的部分,以名贵的石品花纹作砚堂。 除石眼外,鉴别端砚的石质优劣、鉴赏端砚的石品花纹都集中在砚堂。41问:如何处理雕刻中的“繁简”问题?关于繁简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刻繁则繁,应简就简,不赞成以繁简来划界线,或者单纯地说简单就好,繁就不好。这里为一些因“繁简”问题在端砚雕刻中引起的误解作一些必要的说明。 有时,我们听到不少人特别是对端砚讲求实用、精于鉴赏的书画家,批评端砚的砚堂太浅了,或是砚堂太小了,或是认为雕工太多了,这种意见单纯从实用的观点来说并不为过,甚至一些设计师和雕刻艺人也会考虑这个问题
57、。 但是,往往“天”不从人愿,所谓“天”即砚石本身不能给予艺术加工的机会。 砚堂要开大一点或开深一些,却遇上瑕疵,烂石和痕壳都冒出来了,佳石就那么一个小范围,故砚堂就只能开那么小了。如果硬要把砚堂开大,即所谓按比例去开的话,反而暴露了砚石的瑕疵,既不实用又降低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是对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高档砚石而言,因为它们的石层、石理和石质变化较大。其他的洞坑砚石则不同,瑕疵极少,不存在这个问题。此外,端砚石的特性和“脾气”有时很怪,从表面看上去好好的石材,凿下去瑕疵就出来了,凿得越深瑕疵可能就越多,面积就越大;有时又出现相反的情况,表面上的瑕疵,凿下去就会消失。因此制砚艺人惟有“因材施
58、艺”,“因石构图”,有些砚的砚堂会开得小些、浅些,有的砚雕刻得繁琐些。 端石眼更是如此,从表面很难看清石眼的位置和数目,常常在凿开后要改变原来的构思和设计。42问:端砚雕刻(diok)越繁琐价值就越高,这说法对吗?这样说是不全面的,繁琐是相对而言的。端砚雕刻中存在的繁琐和堆砌,从清乾隆以来至今仍没有多大的改变。不少(b sho)生产者以为刻工越多,艺术性就越高,经济价值就越大。如果问端砚价钱高的缘故,经营者会说这是砚工花了很长时间雕刻而成的,雕工非常好等等,这是不正确的看法。 此外,还要理解砚刻和石刻的区别,石刻是以欣赏和摆设为主的工艺品,端砚雕刻除了有砚刻的共性外,如有砚堂,砚池(ynch)
59、,砚底,砚侧等,还有端砚的地方特色和端砚作者的个性风格,都不可能雷同。艺术水平的高低、经济价值的大小,绝不能光以“工”的多少来衡量。否则,画蛇添足又作何解释呢?另一方面,繁琐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或是迫不得已的,比如用细腻而稠密的线条去遮盖“浮云”中的烂石,就是端砚雕刻的一种手段。所以,离开端砚雕刻的“因材施艺”,以及端砚石材的特点去评判其雕刻上的繁琐是不够全面的。 欣赏入手43问:欣赏端砚为什么要从砚堂着眼? 我们知道,端砚所以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主要是石质比其他石砚好,因此,挑选端砚时,首先是看该砚的石质。 选择题材、构思、设计和雕刻都要考虑突出端砚石的石质以及名贵的石品花纹。 端砚自问世以来,
60、看一块端砚石质的优劣并不是对整块砚石而言,而主要是看砚堂的石质,其他部分往往不侧重,或可以忽略。至于砚背,无瑕当然好,但从整体来说即使有瑕亦无关紧要,如果砚背瑕疵太多,或痕壳太多,刻砚艺人会把砚背挖空成淌池砚的砚堂般的长方形,可在此镌刻砚铭。 如果砚石中有名贵的鱼脑冻或蕉叶白、天青、冰纹冻等,作者会千方百计将“冻”或“白”留在砚堂中,供人鉴赏,或者利用其作比喻,借题发挥。如日本相浦紫端先生藏的明代“端溪水岩招潮砚”,就是利用砚堂中如浮云状的鱼脑冻喻作潮水卷起的白浪。 砚边的天然虫蛀,稍事加工(纵横直线)构成海岸的岩石,同时又利用鱼脑冻喻作浮云,把圆形的砚堂喻作月亮,将冰纹作飞瀑,就会体现出很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设施零星维修施工合同4篇
- 2025-2030年中国野山杏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豆腐乳市场发展规模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2030年中国肥料制造产业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羊绒产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磷酸一铵行业深度评估规划分析报告
- 高二物理竞赛霍尔效应 课件
- 金融数学-(南京大学)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考核评分表
- 亚什兰版胶衣操作指南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口算除法 人教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6.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20年)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赔偿协议(终端)
-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共1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