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附件:山东省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导则一、总则本导则适用于山东省各市、县(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及智慧化升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消除各种“城市病”。坚持节约资源。结合各市、县(市、区)经济实力和现状,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权责一致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协调创新,加强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数据共享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快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二、基本要求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应符合数字化城市管理信
2、息系统系列标准要求,符合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要求,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须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已建成的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本导则涉及的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包含体制机制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据建设以及平台管理制度建设。配套硬件优先选用各市、县(市、区)现有云环境资源,网络优先选用电子政务外网,便于部、省、市三级联网。各市、县(市、区)可结合工作需求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升级建设监督指挥中心场地配套设施。各市、县(市、区)可结合工作需求,优化配备信息采集员、中心坐席人员及管理人员。三、建立健全智慧化城市管理监督机制(一)健全智慧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机构各市、县(市
3、、区)应在原有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基础上,根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建立健全智慧化城市管理监督机构,实现高位监督和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将智慧化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党委政府经济社会考核目标体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在部件、事件管理基础上,增加市政、园林、环卫、城管执法等行业内容,充分发挥监督、指挥、调度、考评、决策分析能力。(二)夯实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机构改革后各地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将网格化管理事项和责任扩展提升,把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城管执法、广告监管、渣土监管、停车管理等纳入到网格化巡查、处置、监管、评价体
4、系中;对网格化管理流程进行改造,通过信息化手段,立足各类问题的管理现状及特点,优化、简化流程,提高问题发现、派遣、处置、办结的效率,以适应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的实际需求;在现有网格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重点工作,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和体系,实现全流程监管和评价。1、监督机制保持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的日常巡查机制,保障发现问题常态化机制;结合运行成效,可新增信息采集员同时段核查机制,确保核查质量;可新增相似案卷判断机制,避免同一问题重复上报;可新增非采集区域管控机制和限时段管控机制,提高问题上报的质量。应充分运用物联网感知、视频智能识别等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拓宽市民参
5、与城市管理的途径;推进与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业务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城市管理效能。2、派遣机制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手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扁平化派遣、双流程派遣、跨区域派遣、同时段派遣、主协办派遣、多部门派遣等机制,实现业务流转智能化,降低人工投入,提高派遣效率。3、处置机制基于处置部门职责现状,在现有处置力量基础上,可探索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格处置体系,实现信息化处理、编码、建库。针对疑难问题,建立多部门协同作战、协同处置工作机制。针对反复发生问题,坚持源头治理,可建立处置部门重点巡查保障机制。4、考核机制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基础之上,结合本地城市管
6、理工作的考核需求,扩展建立市政、园林、环卫、城管执法等专项的考核机制和事项,并实现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与专项考核的融合共享。5、公示机制通过政府网站、公众号、报刊等媒体渠道,定期对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数据进行公示,公示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考核结果和公告通知。6、管理机制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实施机构管理制度,包含但不限于日常管理机制、人员管理机制、平台运行维护机制及应急保障机制等。(三)加强优化人员队伍建设1、信息采集员队伍结合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需求,应组建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议市场化运作;信息采集员在原有工作职责基础上,可承担创城、创卫等其他专项活动的信息采集工作。2、中心坐席队伍在原有工作
7、职责基础上,结合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需要可适当增加坐席人员,建议市场化运作,受理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感知报警、视频智能识别以及社会监督等途径发现的问题。3、网格处置队伍结合处置网格划分原则,充分考虑各处置部门管理现状,探索划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格体系,每级应指定具体网格处置人员,联动处置问题。4、督查考核队伍结合管理要求、信息采集队伍、管理区域现状,组建第三方督查考核队伍,负责对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形成督查考核结果,纳入考核。四、建设标准(一)省级智慧化管理平台以综合监管为目标,以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为依据,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须包含住建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内容;与
8、各市城市管理日常运行、事件部件、物联感知资源、视频监控资源等数据对接,对全省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监管、考评、行业指导。按照住建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建设省级对接接口,响应部级平台要求,共享相关数据。建设省厅与设区市平台接口,实现市级各类数据实时、有效上传。1、业务指导系统政策法规模块。汇聚、共享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标准规范等。行业动态模块。汇聚地方推送的城市管理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执法保障、工作机制等信息,以及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实等工作动态。经验交流模块。汇聚地方推送的城市管理典型经验、做法,通过平台向各地推广典型案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监督检查系统指挥派遣
9、模块。按照省厅工作部署,向各市推送工作部署安排,提出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工作反馈模块。省级平台、市级平台接收工作任务,按照规定要求上报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监督通报模块。实时查看各地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线上督办和线上通报。3、综合评价系统评价指标管理模块。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5个方面,对评价指标的类别、名称、说明、权重等要素进行配置管理,形成评价指标库。评价任务管理模块。基于评价指标库,按评价目标生成评价任务,并分发评价任务,根据评价任务要求进行现场评价,回传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生成模块。构建各类评价任务的评价模型,基于评价模型、评价周期,按需求自动生成月度、季度、年度评价报
10、告。评价结果采用文字、图表等可视化形式表达。4、数据交换系统从省级平台、市级平台获取城市管理基础数据、部件事件监管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相关行业数据、公众诉求数据和网络舆情数据等。5、应用维护系统根据管理需求,对组织机构、人员权限、业务流程、工作表单、功能参数等事项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应用维护系统包括机构配置、人员配置、权限配置、流程配置、表单配置、系统配置等功能模块。6、行业监管感知平台建设省级行业监管感知平台,统一接口规范和标准,实现与各市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城管执法等物联感知设备的对接,实现全省物联感知一张图、预警一张图、调度一张图。鼓励各市探索应用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智
11、能监测设备,安装道路、桥梁、路灯、井盖、给排水、供热、供气等智慧市政安装监管物联感知设备;建设环卫作业车辆、公厕、垃圾中转站、消纳场、餐厨垃圾等智慧环卫监管物联感知系统;建设针对古树名木、公园、绿地等智慧园林监管物联感知系统;建设渣土、广告、停车等专项业务物联感知系统,为全省城市管理领域的监管提供实时、动态的监控数据。7、公众服务分析平台建设省级公众服务分析平台,统一接口规范和标准,重点分析公众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全省城市管理重点、难点、堵点、热点问题,分析问题类型、重点区域、公众热点趋势等,指导各地市不断提高对公众问题的处置效率及满意度。8、视频监控联动平台基于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采用视
12、频技术、互联网技术、GIS技术,对接全省城市管理相关摄像头资源,形成省级视频监控联动一张图,为暴雨、暴雪、台风、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提供全省城市管理领域的应急联动支撑。(二)市级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1、业务指导系统市级平台的业务指导系统按权限共用国家平台的业务指导系统。2、指挥协调系统依据山东省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等系列标准,对数字化城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解决数字化城管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拓宽城市管理问题发现途径,畅通市民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上报途径;拓展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和城管执法等平台功能及模块;建设“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
13、格处置体系相关功能及模块;建设符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要求的数据共享交换功能及模块;建设公示功能及模块,实现与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对接。3、行业应用系统(1)市政公用监管建设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形成专题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道路、桥梁、路灯、井盖、给排水等设施设备的家底数据全摸清。包含数据更新模块,保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建设网格化巡查系统,基于四级网格体系,实现对行业部门日常巡查、作业、反馈、考核的全监管,有效保障行业处置效率和水平;建设决策分析评价系统,实现支撑安全隐患相关的决策分析;建立运行、监管、作业、考核等指标管理体系,为行业监管的信息化、标准化提供支撑;建设物联感知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快
14、速有效的发现问题,为精确指挥调度提供技术依据。各地应结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适当选择物联感知及视频监控设备。智慧道桥监管子系统建设城市道路、桥梁基础数据库,实现一桥一档、一路一档,明确管理单位,结合城市管理问题,为道路、桥梁养护计划和预算支出提供依据;建立日常巡查考核机制,动态掌握道路、桥梁的运行情况、病害情况,确保安全可控;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对道路、桥梁养护作业情况进行专项考评,有效提高道路、桥梁问题的排查、处置效率。智慧照明监管子系统建设照明监管数据库,实现对路灯、景观灯、箱变等数据全摸清,直观了解全市照明概况;根据天气、季节等制定灵活智能的亮灯控制策略,实现城市照明资源的节能优化;对
15、路灯的日常巡查养护进行管理,强化日常运行维护,提高城市照明管理水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对路灯终端灯具升级改造,安装单灯控制设备,实现单灯控制。通信中断、亮灯率过低、集中器在线率低等情况能自动告警,实现对路灯的“遥控、遥测、遥调”,有效确保城市照明亮灯率、设施完好率等指标满足考核要求。智慧井盖监管子系统结合现有地下管线数据,在不重复普查的前提下,对各类井盖进行关联确权,明确井盖权属,避免井盖权属不清导致的错派、乱派、反复派遣等问题;井盖类问题反复出现区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借助位移、倾角传感器等实现对重点区域市政井盖的实时监测,避免井盖因被撬开、偷盗等带来的危害;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井盖
16、监测预警,将告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附近信息采集员、养护人员进行确认,调度相关部门尽快维修,最大程度的降低井盖因破损、丢失、被盗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加装防坠网、警示牌,有效避免因井盖问题导致的人身安全问题。智慧排水监管子系统建设排水设施一张图,将与排水业务相关的地理数据、设施数据、监控监测设备、业务数据以及管道检测等所有信息展现在地图上,通过“排水一张图”实现数据和业务上的直接交互,根据不同的业务权限,更加清晰的管理区域内的排水情况;建设排水资产管理模块,管理排水相关的备件,如井盖、雨水箅子、水泵、排水管等相关信息及出入库情况;建设排水管网隐患排查模块,直观分析排水管道健康情况;有条件的市、县(
17、市、区),通过加装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对排污口、泵站、管道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指标监测,提高排水预警能力、调度效率;建设管网巡查养护模块,实现对排水巡查的网格化监管和指挥调度。市政公用监管子系统通过与已有的行业系统进行对接,掌握供水、供热、供气等各类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公众关注的各项指标实时监测;根据公众服务标准和各运行指标预警阈值,实时报警并推送至相关单位及养护人员快速处置、反馈,降低公众投诉率,提高满意度;对各类服务单位热线受理及处置情况进行监管,形成统一考核标准,有效提高服务质量。(2)环境卫生监管实现对市容环卫作业、餐厨垃圾运输和生活垃圾分类等智能化管理。依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通过与
18、环卫车辆GPS设备、车载视频设备等对接,实现对环卫作业车辆的实时管控,对城市道路保洁、垃圾清运、事件处置等环卫作业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实现自动统计作业工作量、违规作业自动报警等。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垃圾箱、公厕、中转站、收集点、处置场(处理厂、焚烧厂、填埋场等)等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并结合GIS技术,实现一张图展示环卫基础设施及运行情况;对接监控摄像头,实时查看环卫基础设施、场地的运行情况,实现管理智能化。环卫在线资源管理子系统通过车载设备及前端物联网设备,对各类环卫机械化作业车辆的作业状态、实时位置、作业次数、作业轨迹、作业里程及作业过程进行监管。对环卫工作人员的作业状态进行记录,
19、同时对作业模式进行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智慧公厕监管子系统通过市民通APP、公众号、小程序等为市民提供公厕导航服务;对公厕卫生状况进行动态、实时监测,精确调度一线人员清扫作业,为公厕清扫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确保环境卫生状况良好。餐厨垃圾收运管理子系统对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的来源、去向、产生量、是否满溢、清运量、处理量等进行实时在线监管,同时对是否按时收运、是否按照收运路线工作、收运过程是否规范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子系统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设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从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运输、垃圾分类处理
20、等方面着手,对垃圾分类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监管,并结合管理需要,建立专项考核模块。(3)园林绿化监管对城市绿地、林地、公园等统一监管,建立集网格化巡查、常态化管养、考核评价于一体的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摸清城市园林绿化家底,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量化评估和动态监管,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园林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对城市公园、绿地、树木、雕塑、设施等数据进行普查、整合,建设基础数据库,并结合GIS地图进行展示;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实现对数据的动态管理;建设辅助决策分析功能,对绿地覆盖率、绿化率、覆盖半径等进行分析,辅助决策和展示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评审指标;建设园林
21、知识库,借助二维码、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通过市民通APP、公众号、小程序等,为市民提供共享服务,普及园林知识;建设园林工程管理功能,对各类工程资料进行电子化管理,并关联各类行政审批数据。园林养护管理子系统基于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园林日常养护管理模块,实现对巡查、受理、协同、考评的精细化管理;基于各类园林资源的养护需求,建立巡查、浇水、施肥、剪枝、撒药等作业计划,指挥一线人员作业;建设园林应急管理模块,实现园林部门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突发应急上报处置及应急事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专项子系统基于普查数据,实现对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等各类区域的专项监管,明确职责和养
22、护作业计划,实施精细化监管。城市公园专项子系统基于普查数据,实现对城市公园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公园名称、位置、面积、责任单位等;对公园作业人员、车辆等进行有效监管;对公园建筑、喷泉、座椅、垃圾箱、厕所、雕塑、湖泊等实现专项监管;可接入视频监控对公园实现实时视频监管。古树名木专项子系统基于普查数据,将古树名木数据登记入库,主要信息包括古树名称、拉丁学名、科、属、古树等级、冠幅、胸径、树高、树龄、管理单位、古树地址等;基于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查考核机制;建立古树名木的养护任务管理;有条件的可安装物联感知设施和视频监控设备,对古树周边的温度、湿度、PH值、土壤含氧量、倾斜、光照、风向等
23、实现有效监管和预警调度。(4)城市管理执法基于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本区域统一的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提升执法工作效率。同时,智慧化城管平台要加强与城管执法系统的关联性,强化业务联动和数据共享,推进执法大数据应用,实现对执法事件的预测分析,辅助执法宏观决策。建立法律法规编码体系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结合权责清单梳理法律法规,对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结构化编码处理,执法人员选择相应执法事项后,系统自动关联法律条文、罚则等,提高办案效率。同时也可作为日常学法、用法的工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实现执法办案、法制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通过标准化、常态化的工作模式,依托移动端+PC端的“两端
24、”应用模式,并与山东省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网络运行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让办案质量更有保障,法制业务开展更顺畅。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事前监督。按照行政处罚法要求,将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处罚、执行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从源头上约束和规范执法行为;对执法文书进行精细化管控,避免文书的代签、漏签等不规范现象,实现事前监督;结合自由裁量权规定,通过对法律法规的拆分,对违法行为性质、罚则进行限定,确保执法行为的公正、公平。事中监督。利用执法记录仪、录像机等电子设备,对执法过程中的音视频、图片等资料信息实时上传,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可通过音视频查阅查看案件的办理详情,便于对执法案件的监
25、督和评查。事后监督。依托平台运行产生的数据资源,对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案件、适用法律法规等从各个维度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推动法制审核贯穿执法全过程围绕城市管理执法业务流程,设置法制审核结点,以执法机构负责人、法制机构负责人、分管领导等三级审批为核心,实现法制审核全过程监督。全方位、多维度的执法监督考核建立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数据资源中心,对执法人员、执法案件、权责清单、适用法律法规等以时间、空间、数量等维度进行聚类分析、研判,为部门“三定方案”、权责清单修订和地方立法等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为部门人员量化考核、依法行政考核等提供实时动态数据支撑。建立移动互联的全业务办理移动终端打造基于移动互
26、联的移动执法APP,涵盖所有执法工作生态圈,通过移动化、扁平化、实时化的业务终端,实现对执法活动全过程跟踪记录,提升日常执法工作效率,确保执法工作依法进行,有据可查。关联诚信体系平台将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重大违法行为、不履行处罚处罚决定的失信行为纳入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5)渣土运输管理建设渣土运输管理系统,对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消纳场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利用轨迹监控、视频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渣土运输过程实时跟踪与精确取证,有效避免渣土处理、运输作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建设渣土运输专项处置模块,通过与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强化对渣土运输的监督、执
27、法和考核。(6)户外广告管理通过建设户外广告信息数据库,结合监管工作需要,实现对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立、运营、维护、变更、拆除等全周期精细化管理。通过与城管执法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强化对户外广告的监督和考核,便于城管执法人员开展监督检查。(7)城市停车管理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车位检测器、智能道闸、车牌识别一体机等前端物联设备对城市公共停车资源进行智能化改造,进行一体化运营监管。通过城市APP、公众号等方式,让市民方便快捷了解目的地及附近停车场车位数量、收费标准等,引导车辆合理停放,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缓解城市停车压力,降低道路交通拥堵。通
28、过接入日常运营数据,实现各类音视频信息、运营数据信息等的直观展示,提升运营管理的态势感知能力;依托热力分布,停车网格布局,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展示,为城市治理拥堵决策提供数据支撑。4、城市管理公众服务系统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开发公众号、APP等公众服务小程序,拓宽市民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上报渠道,并接收市民求助信息,同时为市民提供公园、公厕、车位等服务信息,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与互动性,了解社会舆情。5、数据汇聚系统加强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共享,建设数据标准规范,包括通用数据字段标准、元数据编码标准、信息资源分类标准、数据接入标准、数据资源目录梳理、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数据服务标准和数据生命周期管
29、理标准等内容;建设数据交换系统,支持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交换以及业务协同,涵盖数据抽取、转换、校验、加载等功能;建设数据融合系统,包括数据字典、质量监控、去重合并、安全管理等;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管理、服务监控、安全管理等;建设数据计算中心,实现数据实时计算、历史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消息服务等;建设数据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目录管理、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等管理;建设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检索、展示等;建设数据监控展示平台,实现对数据总量、共享情况、数据专题、告警数据等的实时展示分析;建设接口监控平台,实现各类对接接口运行情况的实时展示、预警分析。6、数据交换系统市级平台按照国家
30、平台、省级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要求,开发相应的数据接口,通过对接方式上报数据。(三)县(市、区)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各县(市)可结合本部门职责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情况,开发建设独立的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市级开发建设的子系统;市辖区可直接利用市级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二级平台运营,并根据部门职责拓展子系统。五、综合数据建设(一)行政区划数据依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对市辖区、街道、社区等数据进行采集,建议每一至两年协调自然资源等部门对数据进行更新。(二)网格数据依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对万米单元网格责任网格、处置网格等数据进行划分,建议每一至两年对数据进行更
31、新。(三)地理编码数据依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对地理编码数据进行普查,建议每一至两年对地理编码数据进行补测与更新。(四)部件、事件数据依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对部件、事件数据进行普查,建议每一至两年进行补测与更新。(五)行业专题数据依据管理要求,对市政、园林、环卫、执法、广告、渣土、停车等专题数据进行普查,专业数据应满足专项平台使用。六、平台管理(一)日常管理建立日常维护管理机制,对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业务数据、运行保障等做好技术支持;建立日常系统需求审核、漏洞解决机制;建立应用程序、数据自动备份管理机制;建立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巡检机制,对存储、网络、系统漏洞、安全隐患等问题
32、进行解决与排除。(二)应急管理建立应急管理处理机制,做好必要的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数据恢复、应用恢复、网络恢复等工作。应建立特殊时期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保障机制,确保特殊时期平台安全、平稳运行。七、平台建设方案各设区市、县级市的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县、区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由设区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评审。建设方案经评审通过后,应严格按照方案落实,遇有重大调整事项,须及时报方案评审机构审批。平台建设应当包括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城管执法、渣土运输、户外广告等子系统,且涵盖国家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所包含的子系统八、平
33、台验收(一)材料准备1、管理模式文档包括机制体制建设、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相关工作手册、考评制度、管理制度等2、建设过程文档包括应用系统开发、数据普查、软硬件运行环境、网络建设、信息安全、场地等全过程技术文档。3、总结性文档包括项目竣工报告、建设总结报告、试运行情况、运行成效等方面的综合汇总文档。(二)竣工验收按照项目建设内容、要求,组织专家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作为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验收结算的依据。(三)模式验收各设区市、县级市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平稳运行6个月后,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312-2020)
34、和本导则规定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九、保障体系(一)政策保障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提供支持;通过专项会议落实相关工作,统一指挥调度,有效推进。(二)资金保障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要建立与建设规模、管理标准等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并进行动态调整,对标全国先进管理城市,为智慧化城市管理提供资金保障。(三)人才保障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要充分总结本地数字城管平台建设运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强化智慧化城市管理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内联外引,形成素质过硬、结构优化、分布合理、总量充足的管理人员队伍。(四)技术保障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应组
35、建本地专家队伍,做好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运行的指导和培训工作。附件:山东省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标准总则为指导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规范建设,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智慧化管理平台工作体系,增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的设计、建设、运行验收和维护。智慧化城市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和集约高效的原则,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887计算机场地
36、通用规范GB/T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14395城市地理要素编码规则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GB/T15629.3信息处理系统局域网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GB15629.11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GB15934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连电线组件GB/T18233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Z24294信息安全技术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施指南GB/T25068信息技术安全技
37、术IT网络安全(所有部分)GB/T28035软件系统验收规范GB/T28827.1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844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52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31240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布缆的路径和空间GB/T3150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GB/T34982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3780.2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技术规范第2部分:功能和性能GB/T33780.3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系统和数据接口GB/T31168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30428
38、.1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30428.2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30428.32016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3部分:地理编码GB/T30428.42016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4部分:绩效评价GB/T30428.5201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5部分:监管信息采集设备GB/T30428.7201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7部分:监管信息采集CJJ/T3122020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1062010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T3152009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GB
39、-T30428.6-201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6部分:验收CJJ27-2012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184-2012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GBT505632010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建城2016235号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术语和定义CJJ/T106规定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城市管理相关基础数据、日常运行数据、相关行业数据等资源,实现国家、省、市联网互通、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的信息平台。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构建集感知、分
40、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管理模式,实现城市“泛感知、智应用、大数据、网格化、精细化”的综合管理。3.3家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部署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省级平台、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对全国城市管理工作履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等职能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省级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部署在省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国家平台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对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履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等职能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简称省级平台市级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对接国家、省级平台,联通县(市、区)平台,横向整合或共享城市
41、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全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监督指挥平台,简称市级平台。智慧化城市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城市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水平,综合体现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指标集合。网格化管理基于数字城管单元网格,划分基础网格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情、组织和单位等信息进行监控、采集、立案、办案、结案的管理过程。责任主体城市管理中承担管理、处置、执法、监督的权利义务相对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城市管理责任主体主要分为管理、处置、执法、监督四个责任主体。协同工作将信息收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
42、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环节相关联,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等之间的日常工作和相关信息协调一致的行为。单元网格城市管理监管的基本管理单元,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城市管理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信息采集监督员在责任网格内巡查,将监管信息拍照、填表并定位,或执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发送的信息核实、案件核查、专项普查等指令,按要求对监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核对并上传的过程。信息上报监督员在责任网格内巡查,将监管信息(问题)拍照、填表、定位并上传的过程。管理部件城市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
43、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简称部件。事件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现象和行为城市管理监管问题由监督员或公众发现并报告的管理部件丢失、损坏问题和事件问题的统称。监管信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部件、事件及其他与城市运行相关信息的总和。案件需要处置的城市管理监管问题。信息采集监督员在指定网格内巡查、上报案件,以及对案件状况进行核实核查的专门人员,简称监督员。公众举报除监督员上报外,通过其他途径反映案件的方式,包括电话、网络、媒体曝光、领导批示、信访等。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
44、、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信息,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3.21应急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城市管理领域的突发事件,在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处置过程。系统建设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平台应采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应用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形成业务覆盖、数据集中、统一管理、综合应用的城市智慧化管理格局。管理模式构建监管分离的业务组织体系,编制精细化的管理分类体系与工作手册,组建基层网格队伍,采用“四步闭环”的业务处置流程,如图1所示。
45、1步闭环自动上报分派核査结案考核刚介图1管理模式通过智慧化城管前端智能设备自动上报、案件自动分派处置核查结案、考核评价的四步闭环高效处理流程,实现城管案件由被动发现到主动上报,自动流转处置,真正意义上做到城市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促进智慧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新兴技术应用随着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普及,许多新兴信息技术也逐渐应用在城市管理中,像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正是由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城市管理的认知、同时也解决了城市管理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大数据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全省各市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每天产生大量的案件,管理部门要想了解这些案件的来源,采取根源
46、治理的措施,那么必须对海量的数据来源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问题原因,采取根源治理,杜绝后患。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利用Al智能分析技术,实现把“人脸识别智能分析”和“违章自动识别预警”等功能,应用到城市管理和执法领域,实现利用智能化手段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型,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不可篡改性等特点。在城市管理中的执法取证记录和行政许可记录中充分的利用了区块链的不可逆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形成可查、可信、可用的证据链,增加城市执法的公正、公开和透明。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
47、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运行用非常广泛,各行业利用前端传感设备采集数据、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实时监管。总体架构概述智慧化城管总体架构以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及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包含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展示层以及网络安全和标准规范体系等,如图2所示。APP融台应用子岳焼強斗:站理子甜协同1:作子貼綿啊紀青子鞭轻用雄庐亍菸岳基删遡0子羽廉會評林子幽召苕坏卫子衆蛇習卵删舷力下tr且斥筑智鎭序士子至蜿:七昔時t?即t轴轉市濒览営務焼卫卑位子累醜应怂抬挥頓践子慈毎姬酿窖子琢*执怯子期户
48、外广舌ss咋子聲圧“用1;,坨吾讨:打i/裁担莖統彻菲画理羁嶽执陆请的站另析妄疣杏匣弓檢子丟規百够礙库rj网搭化综合豐浬平舍做孫感知平台云计轻平台应用层公更嫦辭算盖监测器礎童带光健NB-toT我位计W&G/WHI弓氮监测漑视领专阚屉算也扬沁测据地磁图2总体架构图感知层感知层通过摄像头、井盖监测器、液位计、气象监测器、扬尘监测器、地磁等前端感知设备,实现智慧城管建设的智能感知和数据采集。传输层传输层是感知层与数据层信息资源连通、交互的通道,通过高速宽带光网、NB-loT、4G/5G/WIFI、视频专网及其他传输载体实现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数据层数据层是系统平台运行所必须的数据库群,应包
49、含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应包含地理空间数据、实有人口数据、企业法人数据、房屋数据及证照数据等基础数据。专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应包含市政设施数据、环卫数据、城管执法数据、园林绿化数据、城市部件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及其他数据等专题数据。平台层平台层包含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及云计算平台。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应满足对智慧城市管理网格的划分及综合管理。物联感知平台应满足城市物联设备接入及管理,对接并提供数据,支持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服务单位建设设备接入管理。云计算平台应具备云计算及其服务能力,为智慧城管的各行业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应用层应用层是在网格化
50、综合管理平台、物联感知平台及云计算平台基础之上,通过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执法、环卫、照明、市政、园林等智慧城管对象。展示层展示层通过大屏、PC、手机等载体,将智慧城管各行业指标和数据,以及智慧城管的运行情况进行展示。数据一般规定智慧城管信息系统数据宜包括基础数据和监管数据。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应采用时空基准。智慧城管信息系统监管数据应随信息采集进度同步生成;应采取安全措施,原始数据不得被修改、截留和泄露智慧城管信息系统监管数据应作为月度通报依据保存,保存期限应符合信息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规定。部分数据的保存期限应符合下列规定:a)信息采集、案件处理数据保存期限应大于三年
51、。b)服务器端各行业系统在线监测的数据保存期限应大于1年。c)视频监控设备采集数据保存期限应大于15天。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应包括事件、部件普查数据、人员、设备基本信息数据、月度、年度考核信息等。监管数据应包括各业务系统对人员、车辆等在线监测数据、案件信息采集数据、案件处置进度及处理反馈等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数据按照国家标准,数据库的设计(表、字段、键等)和数据库的管理(数据的读取、校验、审核等)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6.2.2数据内容及代码应符合GB/T2260、GB/T14395的要求。6.2.3应建设地理空间数据库。实现对城市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等方面
52、信息的存储、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功能。6.2.4应建设市政设施主题库。包括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市政设施养护维修。道路设施管理、桥涵隧设施管理、公共停车场管理、排水设施管理、照明设施管理等。6.2.5应建设环卫主题库。包括环卫规划、环卫设施建设、市容保洁等管理。主要包括全区垃圾桶分布、公厕分布、清扫道路、中转站等。应建设城管执法库。包括案件管理。执法队伍管理、执法绩效衡量案件质量管理、执法档案管理等内容。主要包括执法人员基本信息、岗位信息、装备信息、休假信息、纪律考核信息、案件基础信息、案件执法档案信息等。应建设园林绿化库。包括园林绿化规划、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养护等管理。主要包括全区绿地分布
53、、名木古树、花架花钵、行道树、公园规划等。应建设城市部件数据库。应实现对城市部件的基础地理、地理编码、行政区划、网格、管理部件等信息存储、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功能。应建设视频监控数据库。实现对治安管理、公共交通、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视频监控信息的存储和统一查询功能。应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应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属性信息(种类性质、规格、归属单位、用途等)、编码信息、地理空间信息(位置、埋深、覆土深度等)等的存储、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功能。数据规范山东省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要实现省市县三级对接,为了减少对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定义不准确等现象,对城市管理主要业务系统的部分变量进行了统一定义,请
54、参照如下:a)建设智慧环卫子系统请参照附录(表1-表4)。b。建设智慧园林子系统请参照附录(表5-表7)c。建设智慧照明子系统请参照附录(表8)d。系统升级时,行标转换国标请参照附录(表9)系统功能城市指挥协调系统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符合CJJ/T106-2010的要求。应能够实现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绩效考核”等闭环管理。应能够接收、办理和反馈国家和省级平台监督检查系统布置的重点工作任务。应与国家平台和省级平台应急管理功能对接。业务指导系统业务指导系统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验交流等功能模块。应共用国家平台的业务指导系统。行业管理系统各业务
55、系统应与数据汇聚系统对接。7.3.1智慧园林子系统智慧园林子系统应实现园林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来提高园林维护和管理的效率、妥善进行园林的建设;通过建立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对历年的资料进行分析,最终能够实现为办公管理、综合评价、定量分析、管理决策等提供服务。并符合以下规定:a)能够对城市的绿地资源进行动态的管理,实现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和园林绿化应急管理等功能。b)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工作人员的工作报表以及考勤记录等,最终形成个人的绩效评分,从而形成良好的奖惩机制,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高效管理。c
56、)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城市智慧园林的企业单位进行一体化管理,包括企业人员统计、车辆管理、设备管理、作业区域管理以及承接项目管理等。d)能够对绿地、古树名木、行树、独立树、护树设施、花架花钵、雕塑、街头座椅、绿地护栏、绿地附属设施、喷泉等绿地设施实现设施管理、设施远程控制、网格化管理、设施查询统计、设施数据更新等功能。e)能够提供养护规程库、病害防治库、虫害防治库、行业专家库、绿化企业库等园林知识库,为园林绿化养护提供了有利的参考。7.3.2智慧环卫子系统智慧环卫子系统应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GIS技术、GPS技术、单元网格技术、数据库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实
57、现对环卫人员、环卫车辆、环卫设施、生活垃圾清运、环卫工作监督考核和移动终端的管理。智慧环卫子系统应实现对环卫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进行记录,系统可实现对人员位置进行实时定位、人员作业过程实时监控、历史作业轨迹回放、人员考勤自动记录、考核评价等功能。包括保洁人员、清扫人员等:a)应实现通过智能手环实时查看环卫人员位置,行动轨迹,以及工作状态,通过智能化终端设备实时掌握环卫人员作业的动态变化。从而实现快速的人员调度,保证工作的顺畅。b)应具有将环卫人员基础信息录入数据库,便于管理功能。c)应具有任务管理功能。通过对环卫人员的工作分配,划分区域,将人员工作的安排情况在平台上显示,为人员工作执行和监控提供
58、数据依据。d)对迟到、早退、旷工等违规情况进行后台预警和跟踪,及时将对应的预警信息通知监控中心,与考勤系统结合以便日后查询、追溯。e)应具有数据分析统计的功能。f)具有发布公告、消息等功能,及时通知环卫人员,保证新任务的快速、准确、全面的分发,保证工作的快速执行。智慧环卫子系统应实现对环卫道路作业车辆(洒水车、清扫车、隔离栏清洗车、垃圾收运车等)的作业状态进行记录并可进行实时对讲调度管理,同时对作业模式进行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现对作业车辆位置信息、作业状态、作业工艺的实时监控、划分作业车辆工作区域、规范作业效果、车辆历史行驶轨迹回放、车辆费用、状态统计、自动形成作业车辆考核评价等
59、功能,同时满足车辆的远程调度及实时对讲功能:a)应具有规范作业车辆用车流程,做到申请-审批-岀车-归还的闭环化用车管理。b)可以实时查看作业车辆的位置信息,行驶轨迹,作业状态以及作业工艺等。c)可按作业车辆、作业人员、作业路线进行设置,通过预设作业路线,实现作业路线的信息化管理。d)可完成对作业状态的信息采集,并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管。e)应具有实时采集作业车辆行驶里程、油量,结合车辆速度、作业情况、作业路段信息,统计车辆作业油耗,及时发现偷油漏油情况,提出油损报警,减少成本支出。f)应安装车载视频监控,实现对道路作业效果进行实时拍照,便于管理核查。g)应具有短信报警功能。h)应具有对指定车辆
60、的调度功能。i)为每辆作业车辆建立单独台账,进行数据化管理。j)应具有作业量统计分析功能。智慧环卫子系统应实现针对辖区内垃圾桶、公厕、中转站等公共环卫设施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对设施分布可视化管理、对设施状态实时监控、对可清理的设施实现自动提醒并规划路线、安排清运等功能:a)应具有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功能,实现动态管理。b)应采用地图方式和列表方式展示管理数据。c)可实现公厕自动监管。d)应实现对重点部门进行视频监控点布防。e)应实现环卫基础设施统计分析功能。智慧环卫子系统应实现辖区内生活垃圾的清运过程信息化监管。实现对生活垃圾箱分布可视化管理、对生活垃圾清运过程实时监控、对生活垃圾清运线路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明礼貌演讲稿三篇
- 2024-2030年食物加热盘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电动车多功能开关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度全方位品牌推广合作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合同:专利质押融资协议
- 零售公司翻新施工合同
- 庐阳云计算课程设计
- 危险作业审批管理制度
- 动物插画色彩课程设计
- 2024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业品牌保护合同范本3篇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南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塔吊试题(有答案)201506
- 医用氧气安全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5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第16讲含参单调性讨论、极值和最值(原卷版+解析)
- 浙教版(2023)五下信息科技第14课《循环结构(二)》教学设计
- 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 Developing ideas 教学设计
- 4.1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智能算力快速发展对电力供需的影响分析报告:储能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实验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