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1页
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2页
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3页
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4页
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PAGE PAGE 14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报 告 名 称: 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学院: 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能动zy1101班 指 导教 师: 郑畅老师 学 生姓 名: 刘鹏、杨文、叶呈炜 学 号:0121105830125、0121105830215、0121105830530时 间: 2013.7.20-2013.8.5 地 点: 武汉理工大学及其周边社区、学校 二一三 年 8 月 6 日网络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前 言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

2、日渐深入,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人群。尤其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青少年网民而言,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使用的增加在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信息和内容等负面影响。如何在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使其更加自主地使用网络、用好网络,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调查报告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查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考察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家庭教育和引导子女上网行为、学校和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措施、社会各界加强舆论监督等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够为

3、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调查介绍一调查背景与目的截至2013年,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54.5%。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人群。尤其对

4、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信息使用的增加,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未成年网民而言,他们很可能会受到网络渠道中不良信息和内容的负面影响。如何在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使其更加自主地使用网络、用好网络,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次社会调查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纸质和网络资源收集统计数据,经过数据分析来考察当前网络发展状况,当前青少年上网行为,以及网络发展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措施、社会各界加强舆论监督、业界制定发展战略等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够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

5、氛围,打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注:1网民:指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2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 25周岁以下的网民。3手机网民:指半年内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4调查范围:指问卷调查范围,本次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武汉理工大学及其周边社区、学校的青少年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12份,有效问卷103份。. 数据分析一、青少年网民规模(参考于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6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12亿,随着青少年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高

6、于整体网民44.1%的平均水平。2013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同比增长8.7%,低于全国19.1%的网民增幅。这主要与30岁以上网民增速加快,网民年龄进一步成熟化有关。同时,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小幅下滑,目前占网民总体的46.3%,但青少年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二、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青少年网民性别分布填写问卷的青少年网民中,男女比例为51.6:48.4,男性青少年网民多于女性青少年网民。这主要与低龄群体男性人口占比更高有关。随着更多的低龄人口进入网民群体,男性青少年网民群体规模也随之逐步增大。2、年龄分布从年龄分布看,93.6%的中

7、国青少年网民在12岁及以上,19-24岁之间的网民最集中,占到47.8%。3、在学状态分布根据问卷所统计出来的数据,在青少年网民中,中学生较多,达38人,占青少年网民的36.9%,非学生人数达29人,占到28.2%;大学生和小学生分别占比22.4%和12.5%三、青少年群体上网行为特征1、初次上网年龄问卷调查返回的数据表明,616岁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比例相当大,占74.1%。1618岁开始接触网络的占20.4%,1824岁才接触网络的占5.8%。本次调查报告重点分析了1316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初中阶段和高中早期阶段,在这一时期

8、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下图为受访者第一次上网在1316岁的年龄曲线。2、上网地点随着互联网络的接入普及,许多家庭和学校都可以上网。通过问卷调查,近88.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家里上网,42.7%的受访者经常在学校上网,33.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到网吧上网。3、上网终端青少年在各类上网设备上的复用比例在增加。青少年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80.6%,稳居上网设备使用率首位。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比例为38.8%,台式机上网的比例为69.9%。4、上网时长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16.2个小时,其中非学生网民上网时长最长,达到25.3个小时;大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5

9、个小时;中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9.3个小时;小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5.5个小时。5、上网目的与内容在上网主要目的和各类网络功能使用频率上,受访者中选择信息获取的占71.8%,选择交流沟通的占76.7%,选择网络娱乐的占77.7%,选择商务交易的占48.5%。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在青少年群体中互联网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应用程度排序为:网络娱乐沟通工具信息获取商务交易。其中,近75.7%的受访者表示玩过网络游戏或正在玩网络游戏;47.6%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14.6%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近67%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

10、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研究结论一、网络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一)积极影响网络的发展之所以迅猛并强烈地吸引青少年,毫无疑问是有它积极的因素在里面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获取信息,帮助青少年求知或学习。近年来,我国已有近万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诸多的网上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此外,以非盈利为目的的一些网站提供学习资料的免费下载,为青少年的解难答惑和知识拓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由于网络的开放性

11、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乐于通过网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和教育,获取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存在无疑为他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求知、学习的最佳途径。2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促进青少年网民个性的发展。互联网是一个向所有网络用户永远开放的自由空间,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囊括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这种信息多元化的特征,能够激发青少年网民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有利于青少年网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其心理潜能的开发。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所包容的信息虽然多,但却缺乏导向性。面对种种不同的信息,青少年必须进行思考,从中筛选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有用信

12、息。在这一过程中,多种信息的不同价值趋向可以有效地开拓青少年的思维,让他们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和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促进其个性的发展。3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拓宽青少年交往的空间。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难免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存在人格分裂的现象。网络的存在与发展为青少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处于“网络社会”之中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结识朋友,在虚拟世界里感受交往的自由乐趣,一方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抑与孤单情绪,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既可以通过与

13、认识的同龄人的沟通,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往和友谊,又可以认识新朋友,给青少年带来新的交往经历,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网上交流方便而轻松,即便是内向的青少年也乐于参与其中,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二)消极影响网络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科技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就日趋凸现出来。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未经筛选和净化的网络内容,不良手机网页,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高使用率等因素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

14、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各方面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导致青少年的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网络色情内容诱发的青少年犯罪行为或动机等等。总体来说,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中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巨大冲突,可能对阻碍青少年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由于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未定型时期,所以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极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由于在国际传播中,传播的信息服务于本国或本区域的政治、经济利益,特别是西方国家意识

15、形态论主义者坚持“冷战”的旧论调,在藏独、台独等问题上的严重歪曲事实,这样必然形成以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这样一来,青少年不可避免地要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往往与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青少年正确价人生观的形成,造成价值观的冲突和迷失。同时,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2未经筛选和净化的网络内容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和威胁。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7.6%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14.6%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

16、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因此可以看出,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由于青少年自身的身心限制,他们缺乏思考和分析能力,面对各种伤害又不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所以,在利用网络实施侵害的这类犯罪行为中,青少年永远是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危害的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的泛滥。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去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17、3网络的虚拟性可能使青少年丧失关爱品格,甚至引发心理疾病。网络交往就是人、机对话,通过网络可以忽略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条件,与另一个不知身份、职业、性别的人安全地进行思想、心灵上的交流。这种交往激发彼此间的神秘感,相对而言,人们更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虚拟的网上交往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与现实生活产生脱节。因为当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网络交往中去,从而导致在现实世界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往往不是积极地去调节、解决,而是选择放弃,转而沉酒于网络交往中,希望在网络中去寻求安慰。以至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对身边的人和事

18、漠不关心,消极地对待现实学习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恋,染上“网络成瘾症”,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问卷调查中近67%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就是例证。4网络游戏成瘾或沉溺的问题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近75.7%的受访者表示玩过网络游戏或正在玩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重要内容,网络游戏成瘾或沉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不良网吧缺乏有效监管,更让这个问题雪上加霜。网络游戏首先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晨说:“过度沉溺于游

19、戏会造成视力下降、失眠、肌肉酸痛、大脑发育受损、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降低、紧张性头疼、焦虑、颈椎病、干眼病等肉体伤害。”“玩网络游戏还会使玩者对现实世界反应迟钝,疏于社交活动而导致性情孤僻;沉溺者即便清楚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无力对自己加以规范,无法有效地控制游戏时间,游戏成瘾后玩家会渐渐失去对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离开游戏后玩家会出现戒断症状,产生严重的空虚感或失落感,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自杀。”这种网络“成瘾”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对于青少年而言,仍然处于增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学好基础知识仍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成瘾”者会在网络游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20、,学习精力不集中,学习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学习障碍。据了解,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5网络的色情、暴力等内容极易诱发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庞杂,加之青少年掌握新知识的好胜心及自律性差等因素,使青少年网络犯罪行为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据公安机关公开发布的数据统计,1999年我国立案侦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增至2700余起,2002年为6600起,2008年为18900余起,平均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这表明,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主要有四种类型:传播色情、暴力、恐怖等网络违法

21、信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权利;非法破坏或者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基于网络的诱因实施盗窃、诈骗、抢劫、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强奸、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二、现象原因分析俗话说“看菜下饭,量体裁衣”,提出干预中学生网络沉迷的策略,首先要对中学生网络沉迷的成因作出恰当的归因分析,合理的归因分析,才可对症下药。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障碍原因分析:青少年独特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懵懂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就造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这时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怪心,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也敢于向新事物挑战,但缺少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使他们走

22、上消极的道路。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别人很好交流的能力,一旦在交际或学习上受挫折之后,便会对现实感到灰心失望,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他们会得到内心多种的需求,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在一次一次的拼杀后得到自信心的最大满足和一定的成就感。QQ和MSN等聊天工具使他们可以尽情的和陌生人谈天说地,而无需任何的顾忌,也无需任何的责任感。他们躲避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内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和慰藉,致使他们在网络中长时间的不断的寻求快乐、成功、满足,由于自控能力很差,一旦接触网络,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成瘾。2.家庭教育的放任现代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的宠爱,但

23、因工作的繁忙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真正的需求,亲子之间缺少内心的交流,孩子内心感觉到孤寂,他们便会转向网络世界中去寻找快乐和刺激。有的父母具有家长作风,不愿意听从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具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无所适从,只有使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使得孩子也只有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去实现自己内心的需求。不管是在粗暴的压制中,还是在百般宠爱下的过度的放任,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这种信号容易导致孩子沉沦在网络虚拟的海洋中,随波逐流,不能自已。3.学校教育模式的落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充斥着整个社会,也使得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德育教

24、育,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创意,没有时代感。随着青少年主题意识的不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不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重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模式的落后。承受着升学压力的学校没有赶上时代的发展,把学生牢牢的束缚在刻板的学习上,让学生在深感压力的同时,却透不过气来,最后终于逃离到网络世界中去释放自己。学校的网络教育也相对的落后,也没有行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管制,使得学生在网络消极方面的影响下迷失了自己。三、建议与对策在飞速发展我国科技化、信息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有效地控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朝着有利于青少

25、年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青少年期跨越了主要的学龄期和工作初期,经历了由父母监管、学校教育到自我管理、社会监督的转变。青少年内部不同群体心理发展成熟度差异较大,其网络使用特点也各异。因此,对不同群体的网民应该区分对待。对于已经成年或工作的青少年网民,应该正确理解和引导其网络使用行为,尊重其网络使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未成年网民而言,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监督。(一)加强青少年自我管理训练,在正确价值观下使用网络首先,由于处于求学和成长的关键期,加之缺乏完全的鉴别和判断能力,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在网络信息选择和使用上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最

26、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辨别善恶美丑能力的教育,帮助其正确处理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过滤和吸取问题。其二,在信息爆炸增长和高速流动的今天,青少年上网群体使用互联网不仅仅是娱乐和休闲的选择,更是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的必备工具。因此应该鼓励青少年的正确上网行为,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典范,发挥互联网促进青少年健全知识,发展技能的作用。其三,应该大力开发和使用帮助青少年健康上网的软件和产品,协助学校和家长对还没有完全自我控制能力的未成年人进行上网指导。(二)三管齐下,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净化青少年上网环境,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中的作用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长作为青少年的启蒙老师和监护人,有义务和责

27、任采取积极措施引导青少年上网行为,随着家庭电脑拥有量的提升,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在家里使用互联网,因此家长在子女的上网行为的管理中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而封闭青少年探索网络世界的脚步;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使用而不加限制。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和合理管理子女的上网行为。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加强正确的网络理念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为学生网民提供绿色上网环境。学校教育在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对于青少年网民的教育学校具有不容置疑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可以把“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内容中, 在学校德育课中增加对青少年进行“网风”“

28、网德”教育及网络法纪教育的新内容,使学生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内容,培养起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网络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利弊的能力。培养有网络责任的人。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现实与虚拟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将“网上”与“网下”结合起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要配备微机室和宽带接入,丰富学校上网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如果学校的网络资源不能及时满足成长中的学生的信息需求,就会将其排挤到网吧,尤其是“黑网吧”等不具备安全上网环境的上网场所,加重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3发挥社会在监督和

29、净化网络环境中的作用。首先,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尽快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当事人进行惩罚,对青少年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规治。我国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新刑法中,对侵害计算机系统的犯罪行为也进行了专门规定。然而,这些法规和规定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在预防和制止网络犯罪方面明显滞后,亟需相关法律出台。其次,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注意通过政策和网络技术着重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过滤不良信息。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经营单位要加强网上管理,发现网吧在网上有违法活动立即采取技术措施断开网上连接,并对网吧提出警告。要严禁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内开设网吧,不得经营电脑赌博游戏,不得将网吧出租或转让他人经营等,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坚持互联网产品及内容的分层分类管理首先,网络文化由于其来源于民间,更具有草根性,借助网络信息的平台流传更快更广。但是未经过滤的网络文化也含有很多不利于青少年的成分,青少年正处于对社会和自身探索的阶段,强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