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 服装学院 -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08060828 :荣晓受国际直接投资开展历程的影响,以往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多倾向于从兴旺国家企业的视角进展。近年来,有关开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表达出与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对国外文献回忆的根底上,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两种视角进展比拟分析,进而探讨了中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趋势。 一、关于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的理论研究 企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获得迅速开展是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其中,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否一样,可以籍由理论研究的比拟反映出实践中存在的
2、差异。 一传统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的相关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的传统理论主要是从兴旺国家的视角出发进展研究,如垄断优势理论、部化理论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都阐述了在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降低营运本钱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独特动机。其中,垄断优势理论以构造性市场的非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为前提,认为市场非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部化理论以Coase的产权理论为根底,将制度分析推广到国际畴,认为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寻求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进展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决定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因素有三方面,即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以及部化优势
3、,这就是著名的OLI式;Knickerbocker的寡占反响论则从寡头之间的博弈行为来分析跨国公司之间的穿插直接投资行为;Caves提出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巨大波动主要与汇率变化有关,强币国的资本化率要高于弱币国。因此,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强货币国家具有较高资本化优势的厂商将向弱货币国家进展直接投资。 以上理论较多关注国际直接投资过程中的营运本钱或交易本钱,而无视了跨国公司全球营运网络本身可能产生的利益与时机。Kogut提出了多国网络理论假设,着重分析了企业通过跨国经营网络所提供的营运弹性而产生的相对于东道国企业较多的优势;Buckley和Casson指出,弹性不仅
4、是公司战略的一局部,而且是区位优势的主要因素。根据多国网络假设理论,国际化涉入效果的评估是通过衡量企业持有的具有价值的实质选择权的组合;Doukas&Travlos主,这些选择权只能由跨国公司取得并运用,却不能被投资人取得并买卖。因此公司的价值应该增加以反映这些选择价值权的增加。由于这些实质选择权数目的增加,跨国公司的价值应该随着更高的国际化水平而增加。 从有关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理论的开展来看,部化理论和多国网络理论得到了国外诸多学者和文献的支持。 二开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的相关理论 随着开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兴起,研究开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的成果也逐渐丰富和
5、完善起来。 美国经济学家LouisR.Wells所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开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Wells认为,兴旺国家的技术在市场容量比拟小的开展中国家无法取得规模优势,因此开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与母国市场特征密切相关的低生产本钱及低价策略;二是为小市场需要效劳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因此,即使是技术、规模在全球不具有比拟优势的开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技术再生途径参与国际直接投资。此外该理论还指出种族纽带和保护出口市场也是开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民族文化的特点成为开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 W
6、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对开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英国经济学家SanjayaLall进一步指出,尽管开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为规模小、标准化和劳动密集型,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在的创新活动,所以本质上不同于从兴旺国家引进的源技术。因此,开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小规模生产条件、相似市场需求与一样收入水平国家中具有一定的特有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可以带动对其他开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甚至通过对成熟技术的创新还可以促进其对兴旺国家的直接投资。 二、关于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理论研究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是伴随着战后跨国公司海外扩的步伐开展起来的,随着企业国际
7、直接投资方式的不断深入与多样化开展,诸多学者陆续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运营阶段进展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 一传统国际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相关理论 美国学者VernonRaymond创立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该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Vernon认为,当产品特性根本趋于稳定,生产本钱趋于下降时,从国生产、国消费进一步扩展至国生产、海外消费,最终开展到国外生产、国外消费是有利可图的。因此,企业生产地点的选择会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开展有所变化,尤其是后两个阶段中国际直接投资将取代国际贸易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结果,从而绕开贸易壁垒,充分利用东道国当地相对较低的生产成Bartlett和Ghoshal提
8、出了产品创新接近市场通过竞争降低本钱三位一体的跨国投资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一模式修正了传统国际投资理论,验证了兴旺国家企业基于产品、技术、核心竞争力在国际间转移的特征,对生产运作外乡化战略、产品差异与外乡化改造及在东道国建立研发基地等从理论上进展了论证和归纳,探讨了通过全球生产、标准化和合理化降低本钱的跨国投资模式。 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以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实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边际产业扩论。小岛清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拟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展,从而有利于利用东道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继续原来的出口导向型生产,并进一步促进投资国产业构造的
9、升级和优化。小岛清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雁行模式理论有密切的联系。后者说明了在一个由开展水平各不一样的国家组成的地区中,较先进的国家如何通过依次转移逐渐失去比拟优势的产业,从而推动本国和东道国的工业化。日本学者山田荣作在比拟美国和日本企业全球化过程时,依据Vernon学说把美国的企业全球化过程具体划分为在兴旺的国外市场设立销售网点、在兴旺的国外市场设立生产网点、在开展中的国外市场设立销售网点以及在开展中的外国市场设立生产网点四个阶段。 二开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相关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界有关国际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研究逐渐涉及到开展中国家。约翰邓宁提出和开展了投资开展周期理论,
10、这被看作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开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邓宁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取决于经济开展阶段与OLI式两个方面。具体来说,随着经济的开展,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即直接投资输出减直接投资输入之差)具有周期性规律,其间将经历四至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只承受较少的国际直接投资,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净直接投资为0或负数。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之间,对外直接投资量仍然是零或很少,净对外直接投资呈负数增长。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在这一阶段,本国吸引的国际直接投资量仍然大于其对外直接投资,不过
11、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净直接投资为0或负数。第四阶段,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此时国家OLI式中的优势明显,其净对外直接投资必然呈正数增长,并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五阶段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仍然大于零,但绝对值已经开场下降。与前四个阶段相比,第五个阶段受经济开展阶段的影响程度大大减弱,而更多地取决于兴旺国家之间的穿插投资。邓宁指出,开展中国家从第二或第三阶段开场,可以从本身的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部化优势出发,进展国际直接投资。 Cantwell和Tolentino进一步从微观形态研究开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并提出技术累积技术改变理论,从技术累积角度出发解释开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
12、从而把对外投资动态化和阶段化。他们认为,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是一国生产、企业开展的根本动力,而开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具备特有的学习经历和组织能力优势,其技术累积效应的发挥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累积增长相关联,即随着开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其国际直接投资流出不仅总量增长,而且速度加快、时间提前。同时,Cantwell和Tolentino认为,开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下面的开展顺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利用种族联系进展直接投资;随着海外投资经历的积累,种族因素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向其他开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在经历积累的根底上为获得更为复杂的技术,开场向兴旺国家投资。 小泽辉智的动态
13、比拟优势投资理论认为,各国经济开展水平具有阶梯形的等级构造,开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模式必须结合工业化战略,对经济开展、比拟优势和国际直接投资三种因素进展综合分析。为了激发国家现有和潜在的比拟优势,并使其最大化,开展中国家应从纯吸引外资转变为向海外进展直接投资,这种转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第二阶段是外资流入并向国际直接投资转型;第三阶段是从劳动力导向型、贸易支持型的海外投资向技术支持型的国际直接投资过渡;第四阶段是资本密集型的资金流入和资本导向型对外投资穿插开展阶段。该理论不仅强调开展中国家在不同开展阶段以不同模式参与跨国投资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选择原则和实现步骤
14、,进一步丰富了开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相关理论。 三、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比拟 综上所述,国外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一般会因母国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即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两种视角。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限,之前的理论更多的关注兴旺国家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之后的视角则逐渐延伸并适用到开展中国家。 一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的比拟 兴旺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在投资动机方面更为关注全球市场与比拟优势,对此,国学者景华认为,跨国公司依其动机不同可划分为市场开拓型、生产基地型、资源获取型、知识提取型、风险躲避型和利润重心型六种不同类型。雁
15、秋也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优势型FDI和学习型FDI两类。优势型FDI是以发挥相对竞争优势、转移边际产业、促进国产业调整为目的进展的投资,主要针对兴旺国家的国际企业。学习型境外投资是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历、带动国产业的升级、创造新的比拟优势为目的而进展的投资,主要针对开展中国家的国际企业。 二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比拟 从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运营阶段来看,邓宁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取决于经济开展水平与OLI式两个方面。兴旺国家多处于第四或第五个阶段,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兴旺国家之间的穿插投资较为普遍。开展中国家尽管从第二或第三个阶段进展基于OLI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但其
16、净直接投资仍为0或负数。对此,国学者红忠、高敏雪和颖俊、储小俊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统计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展了趋势分析和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开展周期的第二阶段而非按GDP对应的第三开展阶段,并指出中国企业目前应该大力开展国际直接投资。 此外,兴旺国家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基于产品、技术、核心竞争力在国际间转移的特征,通过全球生产、标准化和合理化降低本钱进展跨国投资,并依次转移逐渐失去比拟优势的产业,从而推动本国和东道国的工业化。而开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基于特有的学习经历和组织能力优势,逐渐实现从劳动力导向型、贸易支持型的海外投资向技术支持型的国际直接投资过渡,因此其
17、投资区位的开展顺序往往与兴旺国家呈相反的态势。 四、对中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启示 作为开展中国家,中国企业开展国际直接投资的时间较晚,深度和广度也相差甚远。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企业开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加快中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开展很快,已成为开展中国家中流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截至2006年底,中国5000多家境投资主体共在全球172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近万家,国际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906.3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750.2亿美元。 可见,单就总量而言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净额与兴旺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18、,如果考虑到GDP因素,中国与开展中国家也存在着显著差距。2006年,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流量、存量的2.72%和0.85%,位于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13位,这与我国的经济大国地位并不相称。因此,进一步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仍是该领域的重点。 二识别并利用多国网络的营运弹性 根据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市场的不完全性能够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多的系统化优势,因此对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以及部化优势的关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过程中的营运本钱或交易本钱。 同时,中国企业必须重视跨国公司全球营运网络本身可能产生的利益与时机。这种营运弹性主要包括:通过不同国家间的资源转移、决定*些生产要素的输入来源以及利润分配的地点,而在不同的部门间或具有市场不完全性的国家间产生的套利能力。从2005年开场,中国对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开场超过亚洲地区其他国家,跃居第一,占流量总额的52.6%,投资主要流向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就能说明这一问题。另一方面,2006年我国企业90%的非金融类投资分布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从区域分布看过于集中,不利于更为广泛的利用全球区位优势,也限制了通过多国网络营运弹性来获利的能力。 三选择稳健的国际直接投资运营策略 一般来说,企业海外投资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