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编元代文学元代文学大致可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4年。叙事性文学(戏剧小说)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一、社会概况1、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2、在政治上,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把人分为四等。“人生最快乐的事,杀人性命,夺尽其财产,使其根绝,令其亲友痛哭,淫其妻女”曾是铁木真

2、的伟大理想。3、在思想文化方面,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4、废除科举,至元中期才恢复,但录取方式不公平。5、疆域辽阔,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徐渭南词叙录中说:“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二、文学概况元曲: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中国戏曲发展经历:(一)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期原始歌舞周朝“优人”伎艺汉代“百戏”中之角觝(二)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唐

3、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三)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元杂剧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及方面发展。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南北方戏剧圈:(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

4、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三)

5、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关于“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三、元杂剧的内容和艺术表现(一)题材多样,反映社会生活面广。特别是把大量处在社会底层的人

6、民群众作为正面主人公形象来突出塑造,这是前代文学所罕有的现象。(二)时代色彩鲜明强烈。元杂剧:愤怒的艺术(三)风格流派丰富多彩。开放性、多元化第一章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1、元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2、明臧晋叔元曲选序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3、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4、天一阁本录鬼簿于传末附贾仲明凌波仙吊词: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5、王国维宋元戏曲

7、考: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一)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二)以拜月亭、调风月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三)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窦娥冤: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8、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窦娥的悲剧性格及其意义:窦娥原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希图官府保护她的清白,支持她对地痞无赖的抗争,但无情的拷打使窦娥的思想发生急剧的变化:她由对封建官吏“明如镜,清如水”的幻想变为“覆盆不照太阳辉”的斥责,由“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的无奈叹息变为对天地,实质上是对整个不合理社会的愤怒控诉。窦娥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着作品主题的不断深化,它以一个平凡、善良女子的觉醒揭示了封建社会“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严酷现实,指出了产生窦娥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窦娥冤第三折:全剧的高潮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

9、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写出窦娥作为封建社会陶冶出来的被压迫妇女,随着对黑暗现实的逐渐认识,性格由逆来顺受发展到反抗斗争。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能够自觉地通过美的被毁灭,达到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感受。成功地表现了光照人间的理想。不仅写出感人肺腑的悲,也写出光彩照人的理想,它象划破夜空的闪电般耀眼夺目。望江亭、救风尘: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下层民众奋起自救: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单刀会、西蜀梦:呼唤英豪:英豪被害:谁救天下苍生。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对一个悲剧时代的深刻把握三、关汉

10、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弱者的胜利)(二)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方法)(三)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四)戏剧语言本色当行。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关于王实甫的评论资料: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

11、,绿珠之采莲洛浦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二、西厢故事的演变主要有三个重要阶段:1、最早源于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2、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3、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三、西厢记的思想意义和人物形象反封建战斗性:(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

12、活。(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而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人物形象:老夫人一一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赖婚,拷红,逼试。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佛殿邂逅,隔墙和诗,道场传情,月夜听琴,传简约会,自荐枕席。闹简,赖简。张生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封建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傻角”、“疯魔汉”、“志诚种”;软弱,“银样蜡枪头”。红娘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

13、、张爱情的撮合者。她是剧中最动人的形象。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传书递简,拷红。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司唱)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融化古代诗文中优美词句,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镕铸成自然而华美、本色而当行的曲词。(朱权太和正音谱谓实甫为“花间美人”,“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金圣叹评:“都是绝妙好词,所谓千狐之白,萃而为裘者也。”)口语俗谚之运用

14、,既生动活泼,又清新典雅。对杂剧体制的革新和创造。(打破了一人主唱体例,在某些地方采用了合唱和对唱方式,即使在一折中也不由一人独唱到底,如二本三折是莺莺唱,二折是惠明唱;第三本不由正旦主唱,而由红娘主唱;四本五折由张生莺莺红娘各唱一折,或一折由几人分唱。)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一)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1、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2、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3、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二)优美的戏剧语言。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郭沫若西厢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

15、品之性格:反抗精神,革命,无论如何,是一切艺术之母!元代文学不仅限于戏曲,全是由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女孩儿,总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世的了。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是有生命的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底凯歌、纪念塔。)第三章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一、元前期杂剧作家和作品关于白朴的评论资料;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峨冠博带太常卿,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叶风诗性。得青楼薄倖名,洗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白仁甫之词,如鹏摶九霄,风骨磊,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梧桐雨: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

16、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写战乱平息后,历经患难、失去权位的李隆基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现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凄楚悲凉的心理感受。梧桐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曲文典雅华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墙头马上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颂歌。李千金:渴望爱情和婚姻,无媒自聘,离家私奔,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反驳裴尚书,拒绝裴家父子,注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坚毅而又倔强。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关于马致远的评论资料: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

17、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3、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上:马致远号东篱,元人曲中巨擘也。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汉元帝不自由”: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王昭君:乱臣贼子横行天下时代的牺牲品。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抒情感人,曲文优美。陈抟高卧:一部耐人寻味的神仙道化剧。主人公陈抟身处乱世,指点赵匡胤用兵之道;而当赵匡胤得了天下,他却飘

18、然引退。避祸意识;造语豪俊潇洒关于纪君祥的评论资料: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寿卿、廷玉在同时,三度蓝关韩退之松阴梦里三生事。驴皮记,情意资。冤报冤,赵氏孤儿。编成成传写上纸,表表于斯。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纪君祥之词,如雪里梅花。3、明孟称舜酹江集: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快文发之。读此觉太史公传犹为寂寥,非大作手,不易办也。赵氏孤儿一部历史剧,主要依据史记敷演而成。屠岸贾,邪恶的化身;程婴、公孙杵臼,正义力量的代表。最后以锄奸报仇结局,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意义:1、民族意识;2、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

19、胜邪恶。艺术:1、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2、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康进之李逵负荆:与高文秀(人称“小汉卿”)的双献功堪称元代水浒戏的双璧。石君宝秋胡戏妻:故事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罗梅英:勤劳、善良、具有坚贞操守和顽强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典型。反抗财主李大户的逼婚,表现了坚贞不屈、视富贵如粪土的崇高品德;严词拒绝秋胡调戏,弄清真相后誓与秋胡一刀两断,又显示出其自尊自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艺术:戏剧冲突尖锐;曲词本色泼辣。二、元后期杂剧作家和作品杂剧南移与衰落的原因:(一)大德以后社会安定,科举恢复,一部分文人产生仕进幻想,剧作家中出现脱离现实倾向,

20、作品缺乏前期那种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精神;(二)受南方观众欣赏习惯和南方绮丽文风的影响,剧作家偏重于辞藻形式的追求;(三)杂剧本身体制上的缺陷,如一本杂剧四折一楔子,由一人主唱的形式,对反映复杂的生活内容和表演艺术,都有一定限制。关于郑光祖的评论资料:1、元钟嗣成录鬼簿:(郑)光祖,平阳人,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2、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郑德辉倩女离魂越调圣药王内:“近蓼花,缆钓槎,有折蒲衰柳老蒹葭,过水洼,傍浅沙,遥望见,烟笼寒水月笼沙,我只见茅舍两三家。”如此等语,清丽流便,语入本色。然殊不秾郁,宜不谐于俗耳也。3、明孟称舜柳枝集评:酸楚哀怨

21、,令人肠断。昔时西厢记,近日牡丹亭,皆为传情绝调,兼之者其此剧乎。牡丹亭格调原祖此,读者当自见也。倩女离魂:本事出于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张倩女王文举。从两个方面叙写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倩女的魂魄,代表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二)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艺术:富于浪漫色彩;辞藻俊美,刻画人物细致入微。第四章宋元南戏一、南戏的源流和特点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

22、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南戏的体制特点:(一)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二)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三)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王世贞曲律引:“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二、高明和琵琶记关于高明的评论资料:明徐渭南词叙录:赵贞女蔡二郎,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明徐渭南

23、词叙录: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指成琵琶记)。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创“瑞光楼”旌之。/明魏良辅曲律: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琵琶记:南戏集大成之作。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婚变戏)叙写“子孝”与“妻贤”的内容,但在肯定孝子贤妻的同时,也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展示由于封建伦理而产生的社会悲剧。悲剧意蕴:“三不从”;“忠孝不能两全”。蔡伯喈的两难境地,赵五娘的苦难、不幸与无奈艺术成就:(一)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

24、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糟糠自厌,祝发买葬,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二)双线结构颇具特色。一条写蔡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在家中的种种苦难。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贫富悬殊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常。(三)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赵一线语言本色;蔡一线辞藻华丽。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相协调。三、荆、刘、拜、杀元末四大传奇:又称“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说见王骥德曲律。第五章元代散曲一、散曲的兴起和特点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此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领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散曲的体裁特点: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