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 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第一章项目概要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 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 度、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 进、规模开发,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复垦

2、等各类建设资金, 集中连片、分类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生态 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应坚持以水土流失严重、草原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等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为重点,兼顾农田防护林建设,在资金和项目安排向生 态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通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区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某某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处,总面积 3454平方公里,是某某省第二区 域大县。辖2乡14镇3个街道办事处,29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 46 力O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1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213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亿元,增

3、长13%;地 方公共财政估算收入8.47亿元,增长10.6%;农民人士纯收入10140元, 增长1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0元,增长10%;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达到114.35亿元、83.75亿元,分别增长15.3% 13.5%o按照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将面临着巨大压力。据有关专家分析,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一方面,按照人们生活改善和工业化对粮食消费的预测,全 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7亿吨,比目前增长41%要求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到430kg。农业生产赖以发展的水资源逐步减少。人均水资源径流量将由 2300m3T降到1

4、728m3下降到25%届时,粮食单产必须比目前提高 55姒 上,才能满足2030年人口峰值时的需要。在资源紧缩、需求强劲的背景 下,如何确保21世纪我国食物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 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建设高标准农田。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的通知(财 发201532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地方2016年第一批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农办201570号)、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5)、某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办 公室关于2016

5、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预安排的通知等 文件精神,结合某某实际,对全县有资格参与竞争立项的项目区,制定方 案、公开条件、严格竞争程序和方法,经专家和领导反复实地勘察、论 证,对照项目区选择确定的标准,最终选址于产业结构调整好,水源充 足、开发潜力大、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而又集中连片的回车镇,拟建 项目区辖2个行政村,总人口 2505人,其中农业人口 2505人,项目规划 面积9000亩,在充分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组织有关部 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勘察、理清开发思路、明确建设任务,对 2015年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了初步规划,编制完成了某某省 某某市

6、某某县0.9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项目名称某某县0.9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范围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选择原则,经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后,某某县 0.9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安排在-镇袁庄和北凹2个行政村, 涉及人 口 2505人,治理面积0.9 万亩。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化,服务功能社会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开 发管理规范化,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丹江口库区的绿色屏障,通过优化、 整合和治理现有土地资源,通过水利、道路、林业等工程措施的实施, 使项目区内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

7、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可新增控制水土流失面 积2.5km2,新增林网覆盖面积0.4万亩,项目区林木覆盖率显著提高,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使当地农民年新增效益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17元。项目建设期及进度本项目建设期1年,工程于2016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预计2016年 12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主体工程于 2016年6月底前完成。编制依据及编制过程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29号部长令);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 201

8、5年第一批中央财政农 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农办2013115号);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地方 2016年第一批中央财政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农办201570号);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 200448 号);7、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GB/T18337.1-3-2001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6453.14-2008);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1999 ;10、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11机井技术规范(GB/T 50625-2010 ;12、2015年度

9、某某县统计年鉴;编制过程方案设计分道路交通、水利、林业、经济等专业小组,每小组至少 由一名专业设计人员组成,项目设计前期根据项目区勘察结果由总负责 人对方案进行统一规划,各分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落实,疑难问题 邀请专家做出论证。方案由审查人员进行初审,调整确定方案内容。方 案设计完成以后,由方案设计人员参与项目汇报评审,记录有关审批部 门意见,对文本方案进行修正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建设内容13.1.1水利措施1、排水渠600m2、提灌站23座,配套蓄水池、水泵、泵房、配置柴油发电机组; 其中蓄水池120%座,145m15座,300吊1座,600m1座。3、铺设管道22500米,其中铺

10、设无栓地埋直径160PVCS管管道 6000米,铺设无栓地埋直75PVC塑管管道5000米,铺设有栓地埋直径 75PVC塑管管道11500米;4、潜流坝1座;5、桥涵2座;6、电力线路1.5km。农业措施改良土壤1000亩使用有机肥300吨。林业措施在项目区主干道两侧营造道路防护林,种植垂柳1 000株。田间道路措施新修道路1.5km,路面宽4m路面铺设米石:C25硅硬化道路12km,路面净宽4m,每边路肩宽Q5m。1.3.2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016.15万元。其中:(1)水利措施投资561.05万元,占总投资的55.21%,全部为财政 资金;(2)农业措施投资45万元,占

11、总投资的4.4%,全部为财政资 金。(3)林业措施投资25万元,占总投资的2.5%,其中:财政 资金;(4)田间道路措施费用350万元,占总投资的34.44%,全部为财 政资金。(6)管理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2.5%,全部为财政资金;(7)工程管护费10.1万元,占总投资的0.95%,全部为财政资金。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总投资1016.15万元,其中财政资609.69万元,省级财政配套349.56万元,市财政配套56.9万元。(1)中央财政资金609.69万元,占总投资的60%;(2)省财政配套资金349.56万元,占总投资的34.4%;(3)市财政配套资金56.9万元,占总投资的5.6%;项

12、目效益经济效益该项目工程实施后,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将得到很大 程度的改善,提高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产出率;通过治理可 以使原来未利用地及其他闲杂地变成林地,为区域农业增产、增收奠定 基础,项目实施后可新增直接经济效益 43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加1717元。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提高项目区 居民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通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将使整个区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 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沟壑的治理和地面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使土壤 入渗量增加,减缓地表径流冲刷,有效保护耕地,减轻对下游农业生产 的威胁。项目实施后,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提

13、高了环境容量,缓 解了人地矛盾,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由于产业结 构调整,林果业的发展,果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产值迅速提高,可 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领 域和途径,项目实施也将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 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推动项目区的经济繁荣 和社会发展。生态效益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有机结合,项目实施后可增加林网覆盖 面积0.4万亩,项目区林木覆盖率显著增高,通过各种林木的搭配种 植,使林业种植结构更趋合理,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通过 各类防护林建设,森林植被强大的蓄水、保土、净化环境功能

14、得到充分 发挥,使旱涝灾害减少,将很大程度上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有效地 控制土 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地表水水质不断改善,对维护区域饮水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护水源、保证水质,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提供坚实 的保障。综合结论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 0. 9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符合规划要 求。项目建设以保护和 改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 展为目的,建设目标适中,建设内容合理,方案 设计可行,可操作性强。项目的建设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自然概况地理位置及范围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区选择原则,经有关专家 考察、论证

15、,某某县0.9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区安排在某某县东 南部,距县城35公里处的-镇,涉及袁庄、北凹2个行政村,涉及人 口 2505人,治理面积0.9万亩。水文气象项目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大陆 性气候,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气温15.4C,极端最高气温42C,极端最低气温-14C;年 均 无霜期236天,太阳辐射总量为111.8千卡/cm3,年均日照时数2019小 时;多年平均降雨量756.7mm,但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 6、7、8、9四个月,占年降雨量的62%,个别年份高达79%,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500mm,冬季最

16、大冻土层深0.4m,平均相对湿度72%,年降雨时空分 布不均和蒸发量接近降雨量的2倍,导致使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业生 产影响较大。地形、地貌某某县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东秦岭余脉伏牛山南坡,东南部接某某盆 地,地形由纬向三条主脉和两道低梢形成四大板块构造,地貌形态可分为 中山、低山、丘陵和河川谷地四大类型。项目区内海拔高度280m至330m按中国自然区划概要或中国水利区划,确定地貌形态为浅山丘陵类型。土壤状况项目区内土壤为紫色土,土层厚50-300cm,最大冻土层70 cm。土壤养分为:有机质 11.9-17.4 g/kg ,全氮0.62-2.89g/kg ,有效磷 10.2-30.5mg/kg ,

17、速效钾89-272mg/kg , 土壤酸碱度为中性,土壤侵 蚀程度为轻度。总体上是富钾、贫氮、少磷,有机肥不足。水资源某某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按小流域可分为老灌河、 淇河和湍河三大流域,全县共有大小河流520余条,河道干流总长479.6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 260毫米。全县水资源多年平均过境流量约 10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主要 靠地表径流补给,年补给量约 3.67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 8.97亿立方米。项目区有1座水库,1座水塘和8眼机井。1座水库为北凹水 库,北凹水库上游流域面积 1.1km2,干流长2.2km,水库总库容15 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 12万立方米,调洪库容

18、 3.0万立方米。1 座水塘容量0.5万立方米。8眼机井,根据抽水试验,每眼出水量为 320n3/h。经分析计算,项目区p=50%F水年,年水资源总量为 310.3万立 方米;P=75%B枯年,年水资源总量为 215.8万立方米.项目区流域总面积2022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8000亩。水土流失造成项目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雨、地形地貌以及岩性、土壤和植被。一是降雨集中、强度大,项目区暴雨集中69月,降水量为594.1mm左右,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且多以大雨、暴雨方式出 现,地表径流强度大,且突发性强,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二是 植被稀疏,覆盖不均,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低;三是土

19、壤结构松散,胶体 品质差,抗蚀力低。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耕地表土不断被冲走,地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山地表土的流失,加剧了植被的破坏,形成恶性循 环,各种自然灾害加剧或更为频繁,淤毁水利工程,堵塞河道,不利于 地表水体的改善。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流失强度主要 以轻度为主,分布于大面积的坡耕地、荒山荒坡和未成林造林地上。社会经济条件总人口及劳动力某某县土地面积为3454kn2。现辖2个乡,14个镇,3个街道办事 处,共有299个行政村(居)委会,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 46.086万人。 项目区涉及-镇的袁庄、北凹2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人口 2505人 (全为农业人口),劳动

20、力520人,劳力中初中以上文化220人,高中以 上文化300人,劳动力文化素质较高。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2个行政村共有土地面积20225亩,其中耕地及坡耕地面积 9000亩,本次规划治理面积 9000亩,其中坡耕地 1500亩,平耕地 7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巨大。区域内主要种植猫猴桃、小麦、 玉米等作物,复种指数1.8。1、项目区土地垦殖系数、复种指数较高。2、项目土地利用粗放,重用地轻养地,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3、项目区田块小,田填多,不利于机械化作业。4、道路布局不尽合理,未成网络,且标准较低,田块通达度差, 晴通雨阻。5、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一定程度上 制

21、约了土地生产力的提高。6、部分村庄比较分散,村内闲散地较多。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 度较低,存在土地浪费现象。7、耕地所占比重较大,但人均耕地偏低。且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区,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程度高,宜耕未利用地已开发殆尽,耕地 后备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处于浅丘陵山区,水利工程设施严重滞后,该区多年平均降雨 量为850毫米,属某某县降雨量较少的区域,土壤多为紫色土,透气性和 涵水能力差。其它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基本满足生产需要,但由于路况较 差,使用效率较低,农民劳作强度大,产出效益较低 ,加上土壤瘠薄,小 麦、玉米年平均亩产分别为900公斤,猫猴桃年平均亩产为2500公斤。通 往项

22、目区有村村通水泥硬化路公,项目区内有土路,下雨不能通车,需要 水泥硬化。条件改善后可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效 益。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1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213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亿元,增长13%;地 方公共财政估算收入8.47亿元,增长10.6%;农民人士纯收入10140元, 增长11%。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00亩,农业 总产值1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农业科技及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县里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形成了以 县农技中心为中

23、枢,乡农技站为骨干,村农技员为基础,科技示范户为 辐射点的农技服务体系网络。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乡镇农技站、村农 技员人员不足,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推广手段设施 不配套,知识老化,信息闭塞,商品意识薄弱,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改 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现状1、水利工程现状项目区有1座水库,总库容15万m3现有大口井8眼,水塘1座。 项目区地处丘陵,虽然没有大型人工开挖的排水沟,但项目区内有两条沟 道贯穿其中,河水自项目区北部(上游)向南部(下游)流出;项目区有 多条自然沟道与河流相连,项目区耕地分布在河道和沟道的两旁,耕地 内、道路旁的排水沟与自然沟道相连,自然沟道与

24、河流相连,耕地的积水 排入自然沟道再从河道排出。2、道路工程现状项目区内有小型桥涵3座,田间土渠1.3公里,有水库1座,原有灌 溉渠道已损坏;田间均没有布设管网,属大水漫灌;田间有排水沟4条公里,不能满足排洪除涝及生产要求,且很不规范;田间有生产道路 10公里,凸凹不平,不能保证晴雨通畅,特别是坡耕地没有机耕路。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现有小型农机具10台,大型农机具2台,农用车12部,基本可以满足耕、耙、种、收的需要4、防护林项目区内已实施过绿化工程,由于缺乏有效灌溉和保水设施,原有 栽植水源涵养林成活率较低,植被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效益尚未显 现。另外,项目区内农民对农田、道路

25、防护林认识不到位,认为树木生 长影响庄稼收成和通行,因此现有道路两侧的防护林参差不齐,甚至个 别主干道两侧没有栽植树木,因此需要完善道路防护林。5、电力设施某某是国家电力公司实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总体 供电战略的重要一环和“交换点”,是三峡水电站销售的关键部位,由 此 造就某某是富电区,某某县内水电资源丰富,完全可以保证双环网 电路优质优价供电,项 目区内农田网络改造完毕,电力供应充沛,能 够满足项目建设和今后运 行都有保证。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区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自然生态因素项目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为干旱、洪涝、冰雹、冰冻等,其中以旱洪灾 害为主。由于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降

26、雨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降水量 多,可达502m住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2%常发生洪涝灾害,是造成灾 害性天气的主要因素。全年干旱强度以伏旱最重,兼有春旱、秋旱。全年 夏涝出现的次数最多,秋涝次之。旱洪灾害是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 因素之一。据记载,1950年-2008年有记录的发生春旱7次,春涝5次;夏旱10 次,夏涝21次;秋旱21次,秋涝10次;冬旱4次。其中1959年、1960 年、1961年、1966年、1978年、2005年为严重干旱;1954年、1955年、 1958年1975年、1983年发生严重洪灾,小范围的洪水灾害年年有之,以 老界岭为中心的洪水灾害具有强大的毁灭性。基础设施

27、因素项目区内现有道路13条,道路狭窄且均为多为土路面和砂石路面, 部分路段损毁严重,大部分属于断头路,土路面坑洼不平,车辙较深, 晴通雨阻,不利于各类施工车辆的作业通行,造成生态建设施工难度大。 项目区供水设施严重不足,水源无保证,原有水窖由于集水面积不足等 原因,利用率较低,目前损毁严重,外加项目区旱灾频发,使得灌溉无 保障,造成树木成活率低、年年植树不见树。技术支撑因素近年来通过不间断的林业生态建设,但总体树木成果率较低,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应用滞 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灌溉 成旱季灌溉无保障,主要表现在集水窖设置 目区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在实施 土、保

28、水措施,未采用对丘陵山地植树造林 了树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二是投入不足后,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新 设施缺乏或设置不科学,造 不合理,集水面积不足,项 各类绿化程时缺少必要的固 较实用的鱼鳞坑技术,造成 制约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由十项目区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投入和产出不成止比,外加种植 结构单一,经营粗放,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 慢,用于生态建设的投入不 足,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性不高。经济因素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发展高效、节水、低耗型农 业已成为必然,而高效农业的发展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群众对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要求也十分迫切,现状的农业灌溉条件不 完善已越

29、来越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项目区内土壤贫 瘠、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其水土流失的 程度和强度、生态环 境综合治理的进度直接影响着水体水质,为了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是发展地方经济,促使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水土流失使表土变薄,水分、养分、有机质大量流失,土壤肥力减 退,土地生产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下降,当地农业生产受到严重 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由于大量水土流失和径流冲刷,大片土地被沟壑 切割的支离破碎,使得各类植被的立地条件越来

30、越差,土地利用率低, 当地群众失去生存条件。加之,受到当地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文化 素质低、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更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因此,只有大力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建设,恢复植被,增加生态林、经济林等的回枳和质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 势,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 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农业综合开发以国家投入为主并引导农民筹资投劳,为生态综合治 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某某县0.9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大力支 持和关心。县财政局领导和县、市

31、开发办主任带领有关专家多次深入项 目区,就可研作了详细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召 开会议,研究治理方案。县政府专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涉及财政、水利、农 业、林业、农机、公路、电力等单位,并抽调有关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专 业人员集体办公。项目区所在地九重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单位一把手 亲自抓,并且将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人员,确保项目开发成功。某某县 还成立了该项目可研课题组,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生态效益显著,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本项目实施后,流域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的改变,森林植被保持 水土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区域水土流失将得到全面

32、控制,形成完整的生 态防护体系和区域经济开发优势,促进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生态环 境良性循环,对项目区的公共卫生、生活环境、农村经济、土壤环境、 水质状况、径流泥沙以及生产环境都带来极为有利的影响。在项目建成 以后强化监督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对区域周边环境的改善作用将会得 到长期的发挥。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探索重要水源保护区水土 保持工作的新模式,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走出一条在重要水源区将 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水源水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有效结合的新路子, 通过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广大群众进行流域治 理的积极性。项目地点紧邻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区,它的实施不仅

33、可以 有效地保护 水源,而且还能够优化和整合当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提高 农户收入,因此将肯定得到当地农户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将为项 目的顺利实 施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基础资料详实,技术设计合理适用项目区的土地利用与水利、林业、道路交通等工程措施现状资料, 采用1/10000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现场勾绘、实地调查勘测及室内 量算汇总取得。水文、气象等资料应用项目区附近地区观测记录并结合 某某县多年平均数值取值。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区各项建设包括道路交通、 潜流坝、排水渠、提灌站、桥涵理、 防护林、土壤改良等工程,具总体布局和设计均参照相应技术规范,并充

34、分体现和运用了现有科研成果和典型治理成功经验及先进技术,既满 足项目建设宗旨又充分考虑实现项目区的自然经济资源和科学技术可行性,完全适应该区自然经济、农业发展特点,项目各项工程设计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保持水土、保护水源、美化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其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 0.1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53.4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1.8万立方米,不存在过境水和引水可 利用水量。项目区面积较小,一年四季来水很不均匀,丰枯季节变化明显,汛期 水量充沛,但多为地表径流自由流出项目区。项目区内有一座小型二

35、类水 库,总兴利库容15万立方米,一座水塘,库容 0.5万立方米,8眼机电 井,为枯水季节农田灌溉留存一定的可用水量。项目区无工业,并无其他 水体污染源,水质良好,满足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要求。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确定本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 P=75%依据某某省用水定额,结合我县实际,在75%灌溉保证率时,作物净灌溉定额如下:M小麦净= 100nV 亩, M玉米净 =95m/ 亩,M其他=55 m3/ 亩。项目区水资源总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量及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1、大气降水该项目区总面积13.49km2,其中北凹水库控制流域面1.1k

36、m2,扣除北 凹沟水库后的集水区域面积12.39km2。根据我县依据雨量站多年的降水资 料进行频率计算所绘制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及其有关水文资料和观 测资料,经计算,我县该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0.115亿立方米,不同保证率年降水量计算见下表:表4-1不同保证率年降水量表回积(km2)多年平均降水量(mm)P=50%(mm)P=75%(mm)13.498508156842、地表径流采用我省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和年径流深、离差系数 Cv 等值线图所示数据进行计算,该区多年平均和不同保证率的年地表水资 源量见下表。表4-2多年平均和不同保证率的年地表水资源量表2面积(km)多年平均P=50

37、%P=75%径流深(mm)径流量 (万m径流深(mm)径流量 (万m)径流深(mm)径流量(万 m3)13.49262353.4230310.3160215.83、地表水可利用量地表水不是都能利用,一般要从总量中扣除汛期洪水量和河流生态需 水量。汛期洪水量:通过对某某水文站有关资料分析计算,汛期洪水量所占 年径流比例约62%但项目区上游有一座水库和一座水塘,水库兴利库容 为15万立方米,水塘库容为0.5万立方米,水库、水塘具有一定的滞 洪、拦蓄作用,经分析,可使本项目区汛期洪水量所占年径流比例缩减至 50%因此,多年平均汛期洪水量为176.7万立方米;P=50嘛证率汛期洪 水量为155.2万立

38、方米;P=75麻证率汛期洪水量为107.9万立方米。河流生态水量:可按10%5流总量计算,本项目区多年平均河流生态 水量为35.3万立方米;P=50嘛证率河流生态水量为31.0万立方米; P=75麻证率河流生态水量为21.6万立方米。表4-3多年平均和不同保证率的年地表可利用水量表单位:万m项目名称多年平均P=50%P=75%地表水资源量353.4310.3215.8汛期洪水量176.7155.2107.9河流生态水量35.33121.6地表水可利用量141.4124.186.34.3.2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主要是评价浅层地下水,因为这层水离地面近,降水补给 较易,根据该区水

39、文地质条件及现有成井和前期物探资料综合分析,采用 水均衡法计算,该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由降水渗入补给量、河流侧渗补给量 和井灌回渗补给量;地下水总排泄量由潜水蒸发量、河流排泄量和地下水 开采量。降水渗入补给量的计算:降水渗入补给量Q渗指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采用下 式计算:Q渗=px ax F式中:p一多年平均降水量,850mm p=50%,为815毫米;p=75%, 为684毫米;a降水渗入补给系数,0.2 ;F一计算面积,13.49平方公里。经计算:该区多年平均降水渗入补给量 Q渗为229.3万立方米;P=50%寸,Q渗为219.9万立方米;P=75%寸,Q渗为184.5万立方米。

40、河流侧渗补给量该区河流有东、西沟河及其他支流在项目区以上流域面积为13.49km2,该河流向该区侧渗补给地下水,历年的7-10月为主要补给期。采用下式计算:Q=KX I XW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米/日,取50;I 一地下水水力坡度,取0.002 ;W-侧渗断面面积,14.05万平方米。经计算,东、西沟河及其他支流对项目区的河流侧渗补给量Q是14.05万立方米。灌溉回渗补给量项目区现有可灌面积9000亩,其中:有可利用机井8眼控制可灌面 积640亩,地表水可灌面积8360亩,灌溉回渗补给量根据灌溉面积定额 得出农业开采量,再乘以灌溉回渗系数 0.05,可得地表水和井灌回渗补给 量7.94万立

41、方米。潜水蒸发量潜水蒸发量计算根据地下水蒸发的衰减方程,结合岩性,根据项目区 埋深条件下的潜水蒸发值,进行地下水蒸发量计算。经计算该区潜水蒸发 量为59.9万立方米。河流排泄量该区域河流是季节性河流,枯水季节河流排泄地下水,用河流枯水季 节平均流量,作为地下水向河流的排水量,经计算该区河流排泄量为12.0万立方米。经计算地下水可利用量分别为:表44不同保证率年地下水可利用量表单位:万立方米项目保证率均值P=50%P=75%1、总补给量251.29241.89206.49降水渗入补给量229.3219.9184.5河流侧渗补给量14.0514.0514.05灌溉回渗补给量7.947.947.94

42、2、总排泄量71.971.971.9潜水蒸发量59.959.959.9河流排泄量1212123、可利用里179.39169.99134.594.3.3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扣除重复量,项目区水资源可利 用多年平均总量为320.79万立方米,不同保证率年水资源可利用量见下 表:表4-5 不同保证率年水资源总可利用量表单位:万立方米水资源类型保证率均值P=50%P=75%地表水141.4124.186.3地下水179.39169.99134.59合计320.79294.09220.89项目区现状及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现状需水量1、灌溉用水项目区以经济作物为主,当地群众对灌

43、溉要求强烈。区内现有机井8眼,控制灌溉面积640亩。有水塘1座,实际控制灌溉面积640亩,水库 1座,实际控制灌溉面积1400亩。根据本井灌区和水库、水塘灌溉区实际 灌溉调查分析,项目区不同保证率的作物种植结构比例和灌溉定额如下表(单位:立方米/亩)。表4-6不同保证率的作物种植结构比例和灌溉定额表类别保证率小麦玉米其他综合值2015 年(现状)复种比例80%80%20%180%P=50%808050138P=75%1009555167根据区内的现状灌溉面积和灌溉定额,采用下式可推算出项目的农田 灌溉需水量,采用下式计算:W |=M (A1M1+A2M2+ +AnMn / 刀式中:W5I一项目

44、区农业灌溉用水量(万立方米);M项目区灌溉面积(万亩);AnMn-不同作物的复种比例及其作物的相应灌溉定额(立方米 / 亩);刀一灌溉水利用系数,参照有关资料取设。项目区的现状农田灌溉需水量计算成果见下表:表4-7项目区现状农田灌溉需水量成果表年度保证率面积复种指数需水量2015 年(现状)P=50%0.91.80.55157.71P=75%0.91.80.55190.852、城镇居民及农村人畜生活用水项目区此项用水主要是地下水,扣除人畜重复用水量,根据村镇供水 工程标准每人每天按50公斤,大牲畜每天每头30公斤,猪羊每天每头10 公斤,现状城镇居民及农村人畜生活用水量见表。W4-8现状城镇居

45、民及农村人畜生活用水量表现状人口用水量牲畜用水量用水 量 合计(万 m3)人口(人)用水 标准 (kg)用水 量(万 m3)畜(头)用水 标准 (kg)用水 量(万 m3)小牲 畜 (头)用水标 准(kg)用水 量(万 m3)2013年2505504.6274200.22040100.75.53、现状需水总量估算现状需水总量包括农业用水、乡镇企业用水及城镇和农村人畜生活用 水,计算成果见下表:表4 9 现状需水总量表单位:万m年度现状(2015年)保证率P=50%P=75%农业用水157.71190.89城镇及农村人畜用水5.55.5乡镇企业用水合 计163.21196.39设计水平年需水量1

46、、灌溉用水项目实施后,建设高标准良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9000亩。根据灌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参考省、市及其他有关经验数据,通过 2016年工程实施,到2017年项目区达到设计水平,因此以 2017年为设计 水平年,项目区不同保证率的作物种植结构比例和灌溉定额如下表(单 位:立方米/亩)。表4-10不同保证率的作物种植结构比例和灌溉定额表类别保证率小麦玉米物猴桃其他综合值2017 年(设计水平年)复种比例40%40%60%40%180%P=50%808010050144P=75%1009510055160根据设计水平年的灌溉面积和灌溉定额,采用下式可推算出设计水平年项目的农田灌溉需引水量

47、,采用下式计算:W |=M (A1M1+A2M2+ +AnMn / 刀式中:W5I一项目区农业灌溉需引水量(万立方米);M项目区灌溉面积(万亩);AnMn不同作物的复种比例及其作物的相应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刀一灌溉水利用系数,参照有关资料取设。其设计水平年项目区的农田灌溉需水量计算成果见下表:表4-11 设计水平年项目区的农田灌溉需水量成果表年度保证率面积(万 亩)复种指数需水量 (万岳)2017 年(设计水平年)P=50%0.91.40.7164.57P=75%0.91.40.7182.852、城镇居民及农村人畜生活用水项目区此项用水主要是地下水,扣除人畜重复用水量,根据村镇供水 工程

48、标准每人每天按50公斤,大牲畜每天每头30公斤,猪羊每天每头10 公斤,设计水平年用水量见表。表4-12设计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用水量表设计 水平年人口用水量牲畜用水量用水量 合计 (万响人口(人)用水 标准(kg)用水 量(万 m3)畜(头)用水 标准(kg)用水 量(万 m3)小牲 畜头)用水 标准(kg)用水 量(万请)2017 年2723505.0890200.652500100.916.63、设计水平年需水总量估算设计水平年需水总量包括农业用水、乡镇企业用水及城镇和农村人畜 生活用水,计算成果见下表:表413设计水平年不同保证率需水总量表单位:方m年度设计水平年(2017年)保证率P=5

49、0%P=75%农业用水164.57182.85城镇及农村人畜用水6.66.6乡镇企业用水合 计171.17189.45供需平衡分析根据现状需水量、设计水平年需水量以及可利用水量的计算,在灌溉保证率(p=50% p=75%情况下,对项目区现状、设计水平年供需水量进行平衡分析见下表:表414项目区现状、设计水平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表流域 水系水平年保证 率可利用水量需水量余缺 水量地表 水地下 水合计农业工 业农村 生活 用水苴他合计淮河现状(2015)P=50%124.1169.99294.09157.715.5163.21130.88P=75%86.3134.59220.89190.895.51

50、96.3924.5淮河设计水 平年(2017)P=50%124.1169.99294.09164.576.6171.17122.92P=75%86.3134.59220.89182.856.6189.4531.44经计算,可供水量远大于现状及设计水平年需水量,项目区可利用水 资源大大满足现状农田灌溉、农村人畜用水要求,有很大发展农田灌溉及 解决农村人畜用水空间,不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现状水利工程设施可供水量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有1座小型二类水库、1座水塘和8眼机电井。1座水库通过近年的水库加固除险,达到原设计标准,1座水库的兴利库容总量达到1

51、2万立方米,水库的复蓄指数按1.5计算,年可供水量 达18万立方米。1座水塘库容达到0.5万立方米,水塘的复蓄指数按1.5 计算,年可供水量达0.75万立方米,现有8眼机电井,经抽水试验每眼出 水量为20吊/h ,年可供水量为70.08万立方米。通过频率计算,得到现状 水利工程设施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详见下表:表4-15现状水利工程设施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表单位:万立方米保证率P=50%P=75%小一类水库(1座)15.8410.98机电井(8眼)61.6742.75水塘(1座)0.660.46合 计78.1854.19现状需水量现状需水量采用表4-9计算结果。供需平衡分析根据现状需水量、设计水平

52、年需水量以及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的计 算,在灌溉保证率(p=50% p=75%情况下,对项目区现状不同保证率年 供需水量进行平衡分析见下表。表4-16现状水利工程设施可供水量与需水量平衡表单位:万立方米流 域 水 系水平 年保证率可利用水量需水量余缺 水量水库机井水 塘合计农业工 业农村 生活 用水苴他合计淮 河现状 (2015 )P=50%15.8461.670.6678.18157.715.5163.21-85.03P=75%10.9842.750.4654.19190.895.5196.39-142.2经计算,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小于现状需水量,存在工程性缺水问 题。需规划工程措施已满足

53、项目区灌溉及其它用水需要。水资源供需平衡结论项目区可供水量远大于现状及设计水平年需水量,项目区可利用水资 源大大满足现状农田灌溉、农村人畜用水要求,有很大发展农田灌溉及解 决农村人畜用水空间,不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但是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 量小于现状需水量,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需规划工程措施已满足项目区 灌溉及其它用水需要。第五章规划设计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 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统一规划,强化政策支持 和加大投入,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措施,着力推进小流域生态综合综合 治理,以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54、基础 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生态治 理和生态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多措 并举,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为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为加快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选项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 坚持从项目区实际出发,根 据当地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各类工程项目,成 片集中,分步实施。(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依照项目区 各类土地的适应性评价,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林、草、路 全面规划,科学制定生态综合治理项 目年度计划,坚持经济、生态、社 会效益相结合

55、,对项目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资。(3)坚持多措并举、综合配套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要求,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别 配置水利、林业、道路、科技支撑等综合治理措施,建成高效完整的生 态产业体系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4)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开发结合的原则 项目建设从保护水 源、保证水质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治理水土流 失、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体系为主线,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综合治理的积极性。(5)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生 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

56、发挥 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 众成为生态治理项目的受益主 体。坚持政府扶持与农民投入结合,建立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标准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工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业综合开 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投资目标,项 目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国农办200448号)的有关标准进行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实行统一 规划、集中整治、连片开发,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 建设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通过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使区内水土流失强度显著降低,森林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57、,抵御各类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1、水利措施标准灌溉工程规划,以解决水源问题,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 源为主,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着力发展灌溉工程,围绕提高用水效率, 依据节水灌+K技术规范SL207-98、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 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泵站技术规范SD204-86b项目区灌 溉保证率达到75%U上。提灌站高位蓄水池容积 100-600立方米,采用钢 筋硅结构,池底钢筋硅20cni池壁钢筋硅厚30GR1管理房石专混结构,配 套电机水泵。排水工程。项目区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与主要沟河相贯通, 排水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

58、,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末级固定排水沟 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田排水规划应查明治理区内的灾害情 况和排水不良的原因,合理确定排水任务和排水标准,符合流域规划,地区 水利规划及项目区实际。项目区充分考虑地形坡向,土壤和水文地质等特点规划排涝系统.各地 排水明渠应根据治理区的地形条件,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力 争自流的原则合理布设.排涝沟的设计要做到沟随路走,重点排涝地区规划 一路两沟,一般排沟地区规划一路一沟。排水沟要求三个面平整,四条线 顺直。排水干沟断面要成梯形,沟底 0.5米以上,坡度1:1 ;路边沟一般 应达到沟深1米,沟口宽2.5米以上,并有一定的坡降。排涝标准达

59、到5年一遇,建筑物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达到 灌、排、蓄、保相结合,附属建筑物形成体系,建筑物及附属设施配套齐 全。建筑物应随排水工程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满足灌排需要,方便农业 生产。合理设置农机作业通道,建筑物宽度与排水沟,道路协调一致,满足排水设计流量要求建筑物一律采用混凝土或砌石结构,达到美观大方,坚固耐用。生产 桥以平板桥为主。建筑物两侧挡土墙混凝土现浇,略高于桥面,桥面平整 并进行硬化,桥涵应有建筑护坡,起到保护作用。建筑物设计寿命在20年以上。2、道路措施标准道路建设做到布局合理,顺直畅通,主要道路进行 混凝土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硬化道路路面宽 4米,两侧各0.5米 宽 路肩

60、,路肩上种树,采用 C25混凝土 20cm,;新建道路采用米石铺垫, 路宽4ml路基米石垫层厚 15cm。3、林业措施标准防护林造林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主干道一 路两行树,树种 垂柳(胸径3cm,高2m)严格把握植树的技术环节。4、农业措施标准以提高农田单位面积的综合产出水平为目标,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 同时,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发展高产优质 高效农产品,项目区内实现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区域化,经营产业化, 使农业的比较效益明显提高。采取土壤改良、覆土整平、配方施肥等措 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 0.1个百分点。5、项目工程管护 及时进行项目产权移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