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休 闲 体 育 概 论 休闲的基本理论 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1摘要幻灯片一、人类社会休闲文明形态变迁的脉络 (一)“休闲”概念的解构 (二)前工业社会的休闲文明形态 (三) 工业社会的休闲文明形态 (四)后工业社会(20世纪最后30年中-信息、知识社会)的休闲文明形态二、中国休闲文明质态特征三、城市休闲文化的特质与结构(二)城市休闲文化的结构2摘要幻灯片(续)四、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建制(一)市场、政府、第三部与休闲文化建设1、市场机制与休闲文化发展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府供给(二)构建健全的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生态格局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城市休闲文化的市场化、社会化、
2、产业化2、积极发展文化第三部门,培育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社会空间3一、人类社会休闲文明形态变迁的脉络 (一)“休闲”概念的解构 何谓“休闲”?社会学的观点:休闲一般被定义为空闲时间,即除了工作和其它责任之外的时间。这似乎是一种极其简单易懂的定义。对此,马克思就认为,休闲时间是满足绝对需要所需劳动时间以外的从事其他活动的剩余时间;是劳动者用于消费品和用于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本身发展所需要的时间。4哲学的观点: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Godbey
3、,1985,9)有学者对此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们认为:休闲是受强迫性情绪达到极小值的一种精神状态。(以上定义并没有涉及到时间)。5休闲:一种现代文化现象和体验在给休闲下定义时,时间、精神状态都是不可避免的概念。休闲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或称闲暇,是指人们在摆脱了物质与文化环境的外在压力和支付了各种必要时间支出后所从事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为个人所喜爱和本能的感到有价值,从而成为满足人自身精神文化的、心理与生理需要的重要活动方式。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休闲体现为社会的时间结构、活动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复杂统一体,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6(二)前工业社会的休闲文明形态
4、前工业社会的休闲文明形态可以划分为占据了人类迄今以往全部历史99%以上的时间的狩猎时代和经历了8000到1万年的农业时代两大部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空闲时间的少与多。原始社会存在的艺术、神话、“体育”等。原始人的休闲方式=“动物似的本能的劳动方式”(马克思)并不是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休闲。(懒散闲适与强迫的不劳作之“空置时间”)劳动与休闲界限的模糊性-乡村式的休闲。7(三) 工业社会的休闲文明形态 工业劳动提高了效率,劳动具有的连续性质和劳动所含智力因素的增加对人们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等因素,社会安排一定的休闲时间不但成为必要而且也成为可能整个19 世纪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利润的创造主要依靠积累
5、劳动,“时间就是金钱”-休闲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韦伯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 8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主要表现为城市社会)逐渐进入了消费社会 由韦伯时代的“禁欲苦行主义”向丹尼尔的“享乐主义、炫耀性的休闲消费转化。休闲消费所维系的是生产本位主义制度。人们在刺激起来的休闲消费欲望中忍受着千方百计赚钱的单调、繁重的职业生活。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一个根本性变化是人们的休闲方式从乡村模式向城市模式转化。9(四)后工业社会(20世纪最后30年中-信息、知识社会)的休闲文明形态“物质积累”(工业社会)被“时间自由”(信息革命)所取代,这种价值形态的转型,构成了人类文明形态转型和社会发展范式更替的重要
6、标志,出现从业者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发生“历史性倒转”的现象。寻求温饱的价值观(农业社会)-寻求物质成功的价值观(工业社会)-自我表现的价值观(信息社会)。未来社会导致短缺的是的将是“时间成本”而时间的短缺并不是缺少生产时间,而是缺少人们用于自身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休闲时间。10二、中国休闲文明质态特征上述三种休闲社会形态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是呈历时态相继演进的,但在我国却呈现某种共时态的分布态势,这一特点是由我国特定的现代化“社会转型”发展道路所决定的。我国现有的现代城市发展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中国的城市休闲从总体上看具有工业文明的特征,是按着工业文明的节律、社会制度运行的。11三点说明:在这
7、种工业文明中,“工作规定了日、周和年的时间结构,划定了生产和再生产活 动自主和非自主活动的界线”,并以此来确定社会的合理化原则。我国城市大部分劳动人口仍从事第二产业制造业的劳动。休闲方式更多地依靠电视等大众传媒,更多的涉足商业休闲娱乐场所,并紧跟时尚这些都是典型的工业社会休闲文明的特征12另外,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过程中,不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带来乡村式的休闲方式,而且部分原有的城市居民中也仍会在休闲方式中表现出“都市里的村庄”情结,这种情结既表现在时间制度层面,又表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层面。在当今世界全球化 、信息化和网络化浪潮的推动下,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已发展起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结构的
8、发展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结构及其新型的休闲活动结构。出现“休闲越来越象工作”,“工作越来越象休闲” 的活动结构现象。13三、城市休闲文化的特质与结构(一) 城市休闲文化的两个维度 基于城市这一维度对城市休闲文化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城市休闲文化的语境,我们引入把握城市休闲文化的两个参照系。一个是城市与乡村的对照,一个是城市与城市的对照。14乡村-城市 我们引入“城市性”这一城市社会学的概念,作为城市休闲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质。城市性从横向来看,它与乡村性相对立,而从纵向来看,它又具有与传统性相对立的现代性。城市-城市 城市休闲文化的特质是由其区域文化、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市的独特的社会结构等方面决定的,我
9、们称之为本土性。 15两个维度:城市性与本土性1、城市性与城市休闲文化 城市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组织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与乡村完全不同的城市休闲文化。这种休闲文化的城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休闲方式的现代性 最初,城市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但是一旦城市的出现,就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乡村聚落的新的社会的生态环境模式,开始孕育一种新的文明-城市文明,导致了所谓的“城市革命”。使休闲方式的现代性成为可能。16休闲交往集聚性 城市是蕴含着“社会交流枢纽”的地域社会。在促进休闲交流与交换上,城市堪称与语言、货币这两大发明相媲美的伟大创造。形成休闲交往的经济和文化集聚效应。在空间上的集聚,一方面形
10、成城市经济学所说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促进了异质性的交流,获得了休闲文化的杂交优势。17休闲文化的多元开放性 城市作为一个在血缘、地缘、文化传统上具有异质性的陌生人的大范围聚合场所,其休闲文化上的多元性、开放性、相融性是显见的,在近现代以来全球化背景下体现得尤为明显。休闲文化产业性(此特征构成城市休闲文化城市性的一个特点) 休闲文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自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休闲文化的生产开始成为世界性的的产业,成为与城市特性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休闲文化本质上就是近
11、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产物,天然的就是现代城市的一种文化。182、本土性与城市休闲文化 城市休闲文化的本土性或个性,使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无论是特定的地域条件而形成的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特色的表达方式,还是城市休闲文化的组成因子和由此形成的生活活力,都意味着各个城市的休闲文化内涵上有着各自的个性和特色,既有现代文化内涵,也有传统文化成分。19地理地域性 城市休闲文化的产生,在文化地理学上具有一种地缘学的意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地理环境能影响城市人群的大众文化性格和生活价值取向,既决定了城市的特色,也决定了城市休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面貌和具体表现形态。
12、 从文化人类学看,某一地域人群的思维习惯,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的产生和演进,并有可能转化为城市休闲文化的基本品质和发展优势的基础。20 从文化传播学看,地域环境还直接影响了该地域的文化性格,并形成其独有的文化特点。在开放的地域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习惯保持着“日日新”的主动态势,在其文化内涵上,创发多于守成,城市文化能迅速的更新、升级、换代。人们心理上更为开放、灵活机动。这就为城市休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地理环境奠定了城市文化的基调,也决定着城市休闲文化的基本品格,城市也由此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史迹,见证了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历程。21历史的传统性 地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群落性格和风
13、俗习惯是城市休闲文化产生的基础。城市休闲文化的发展能够唤起人们对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不同阶级与阶层的生活的回忆与理解,其中所承续的人文传统,对城市休闲文化的形成有着持续不断的影响。 从民俗文化学来看,城市休闲文化还受到地方民俗的影响。由于民俗的稳定状态和代代传承的特点,它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休闲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意识的基本内容,并在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信仰方面都起着一种主导作用。所以,通过考察地域的休闲文化风俗,如赛龙舟、舞狮、舞龙灯等风俗习惯,对于了解整个城市文化,有其特殊的意义。22独特文化精神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城市绝非单纯的地域共同体。作为人类相互联系、聚集的
14、产物,城市是由许多共享的价值、利益和共同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道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信念共同体,而所有这些因素,都集中表现为一种精神气质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休闲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23 城市文化精神体现为一种文化力,一种社群居民的生活素质。独特的城市文化,将形成特有的休闲文化氛围或形态,培养出特殊的休闲文化素养的城市文化人。这有助于市民通过获得休闲生活的满足而养成热爱自己所居住城市的情感和自豪感。在创建城市特色休闲文化中,高扬人文精神,结合优秀的文化传统,时刻把握城市休闲文化的主流方向,提高市民人格定位和生活价值目标 。24 城市文化精神还表现为一种行为理念。这种理念是在优秀文化传统的
15、基础上,在富有特色的文化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它渗透到整个城市休闲文化成分中,影响着每一位城市人的休闲生活。如深圳城市文化中的精神理念所含的“竞争、务实、创新、宽容和诚信”的个性特点,直接激励着每一位深圳人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和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并感染着每位淘金者,将此转换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现实的竞争能力。25(二)城市休闲文化的结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城市休闲文化有其特有的层次,构成其特有的系统。静态解读 城市休闲文化包括四个层次,即最高层次为生活价值观念,次之为生活行为层面,再次之为制度-管理层面,最后为物质保障层面。城市休闲文化是一个由内向外的文化价值系统,其灵魂与核心是人文价值,整个城市休
16、闲文化不过是由这一核心而构成的文化价值体系。26 点评:事实上,城市休闲文化系统是一个由其组成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这一动态系统有其动力机制、价值目标、人文基础等,静态解读忽视了其内在的变化,缺乏系统的生命表现。动态解读: 城市休闲文化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休闲文化和人为顶点的三角形,构成了城市休闲文化的生态系统,一种有机动态结构。这以“城市-休闲文化、城市-人、休闲文化-人”三组关系来表达物形、行为和价值内涵,并以此扩散到一个相关的架构之中,形成独特的动态范式。27 点评:这种表达方式克服了静态表达模式所带来的不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表达方式。但在概念的认定上边界比较模糊。事实上,城市休
17、闲文化在表现上是一个静态系统,但它内在于一个动态变化之中,这是因为城市休闲文化在大众生活行为意义上有其渗透性,其深层的价值意义对人的休闲生活意识和行为辐射力和吸引力也非常大。28 从静态层次来看,城市休闲文化可分为:物形文化(含自然环境、区域休闲设施、休闲服务、内外休闲氛围等),它是支持整个城市休闲文化系统运行的硬件系统。行为文化(含管理体制、治理方式、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分配机制、人际交往等)它通过人的活动来反映社会的行为模式,是城市休闲文化的软件系统。以及反映城市品位、综合实力与开放程度的价值文化(含生活价值观念、管理哲学、生活伦理信仰等),它是城市休闲文化中既外在又内在的目标系统,三者的
18、组合与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全部。29 1、城市的物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总体休闲文化水平以及管理者和市民素质。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物形文化资源所形成的休闲文化氛围和休闲文化生态的发展水平上。重视物形文化建设,提高休闲文化品位,以休闲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培养城市品牌;以休闲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基础。302、行为文化是城市休闲文化的中心话题首先是生活内容的多样性与目的的划一性相统一。它包含了与人的所有休闲生活活动相关的文化资源,围绕城市居民的生活休闲需求,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根据社会要求和自身特点,不断更新服务内容和形式。所
19、有管理活动都定位在满足整个城市人群的休闲文化需求上。31其次,行为文化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城市休闲文化的理想水平应该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我们说,行为文化的各项内容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但这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利益为追求目的。再次,行为文化层面体现了广泛的民众参与性。一方面,休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广泛参与。广大民众的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时期休闲文化发展水平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当城市休闲文化水平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时,整个社会必然会全面扩大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空间,人们不仅是休闲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也是享受者,行为文化的内容将落实到市民的休闲生活之中,通过自由组合,为
20、形成一定的社区文化打下基础32最后是 其传播功能上的超强渗透性。文化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城市休闲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休闲生活。这使城市休闲文化的社会影响划一化、表面化,使社会经济追求在城市活动中由表层退居到隐性状态,城市休闲文化凸现了城市人群的人格内涵,并聚焦于人格的生活价值目标。33价值追求作为城市休闲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城市社群的支柱。它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意识,决定着社群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通过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而重塑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综上所述,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在当今物性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中怎样贯彻理想的、富于个
21、性的生活理念和价值定位。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和谐共生,培养广大市民科学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超越的理想信念。这就是科学的、理想的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它集中表现为对城市的文化品位的追求和对休闲文化水平的提升。34四、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建制 从城市休闲文化建设这个角度论述城市休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体制性安排中是按照怎样的方式被“生产”出来的。通过对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建制之内在机理的解释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城市休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35传统社会的休闲文化发展或精神生产,与现代社会相比较而言,其基本特点是在阶级(精英
22、)垄断的范围内,以个体为基本单位的文化创造活动,精神生产既不具备商品型、市场型,也没有大规模的纳入分工协作的社会化生产机制。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组织经历了从先前基于血缘纽带和私人关系的“公社”形式到基于契约型的合作形式的结构型转变。这种变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结构的革命。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休闲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已经不可能离开对组织特征的理解而得到说明。整个社会的精神再生产是通过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分工而达成的。在这一框架中,精神生产或休闲文化生产被现代社会以一定的模式建构起来。36介绍或推崇一种所谓的“三部门”模式来分析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建制。过去,两部门模式-“市场”与“国家”、公共部门与私
23、人部门,成为人们通常的休闲文化发展与建设的体制性视野,这使得非营利性部门这样的“第三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在关注上述三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同时,应特别要关注第三部门的建设。37(一)市场、政府、第三部门与 休闲文化建设 现代社会组织按其经济性质可大致分为商业机构(第一部门)、政府机构(第二部门)、非营利性机构(第三部门)三种。三部门模式构成了现代社会组织的一个结构特征。在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上,也存在这种结构性的特征,他们对于现代城市休闲文化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381、市场机制与休闲文化发展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起初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共同开启了人类生活的历
24、史。休闲文化在其发展的古典时期,是少数特权阶级才能享受的权利。在这个阶段,传统的统治型国家形态还没有自觉地承担公共性休闲文化发展的职能。休闲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发展处于民间的自发状态,休闲文化也没有体制性的进入市场机制,从而呈现其个人性、经营性、审美性、非商品性等特点。39现代社会休闲文化生产的模式已经呈现全新的态势,其中市场机制引入休闲文化领域是近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休闲文化产品象工业产品一样,按照工业生产程序与原则大批产出,并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休闲产品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复制性、批量性(专门性)、商品性。休闲文化的市场化生产已经成为当代休闲文化发展的一种主要的生产方
25、式之一。私人部门或第一部门成为休闲文化生产的重要组织。40 城市休闲文化的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产生的。 复制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是休闲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必要前提。休闲文化资源进入市场并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被大规模、大批量制造出来必须依托一定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手段或可以称之为传播媒介。在传播媒介的宣传鼓动下,带来了休闲文化新的表现形式,深刻的改变了城市民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并在市场化机制驱动下迅速地工业化和产业化。41大众消费社会是休闲文化市场 化、产业化的社会基础休闲文化产业化是以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为条件的。文化技术传播技术的发明、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
26、,提供了休闲文化大众化的技术前提,而一个足够规模的休闲文化消费群体是这种休闲文化产业维系和再生产的的市场基础。42经济文化一体化及知识经济的来临是休闲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核心推动力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技术、信息等文化因素日益渗透进经济领域,并与其它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从而对物质生产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例如,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就指出:“随着城市工业基础的瓦解,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这种休闲服务的发展随处可见,表现在对城市的商业性开发利用,以及对
27、商业设施、民俗文化、旅游观光、体育竞技、娱乐设施、餐饮服务等方面更高的重视,更激烈的竞争。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城市经济模式在向休闲化的转变。43 市场机制进入休闲文化领域,极大的促进了休闲文化的发展。作为一种休闲文化生产的新方式,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文化需求。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自然、社会、人自身发生全面的关系,既有理性的信仰的精神需要,也有感性的娱乐的精神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是休闲文化建设题中之意,休闲文化的内容、结构、品位以市场为中介紧紧地与大众联系在一起,随之变化而变化。44促进休闲文化内容的大众化、普及化。由于它采用市场化、规模化的生产流通
28、方式,能够低成本大批量、多形式的提供休闲文化产品和信息服务,以最广泛、最简便的方式把休闲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普及到大众,休闲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享用品,也不再是由长官意志随意钦定的计划产品。丰富和发展了休闲文化形态。引入市场机制,休闲文化借助于各种传播手段获得了日益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并不断引导和改变大众的休闲生活意识和方式。45推动休闲文化创新,提高休闲文化竞争力。由于它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能够不断激励开拓进取,推动休闲文化创新,促进优秀休闲作品和品牌以及优质的服务的形成,促进经营人才和休闲文化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发挥宣传与意识形态功能。休闲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也可以通过铺天盖地的信息潮
29、,潜移默化的改造大众的文化心态、知识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左右着大众的精神生活,使休闲文化产品成为宣传、意识形态的工具。46点评:休闲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虽然极大的促进了休闲文化的发展,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与商品的内在矛盾、以及自身的双重性特点,使休闲文化生产的市场化存在着种种的不足。一方面,休闲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休闲文化生产也是一种商品生产,休闲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休闲文化也具有意识形态性。休闲文化的商品性决定了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的必要性,而休闲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又使休闲文化的发展需要非市场化的机制。47事实上,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取代休闲文化发展的机制,主要原因在
30、于休闲文化产品的外部性问题(经济性与公益性)所导致的休闲文化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当市场不能解决资源配置效率以外的以公平问题为核心的社会问题时,就会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休闲文化产品的供给和休闲文化的发展问题同样也面领着市场失灵。48一部分休闲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使得市场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休闲文化产品和资源的高效配置问题,在这个领域,培育休闲文化市场、发展休闲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文化发展的意义,而且也有经济意义。许多休闲文化产品具有外部经济性、公益性。休闲文化产品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有着历史的、伦理的、审美的多重内涵,公益型休闲文化事业更是直接向公众服务,具有全民性和健康文化价值的导向性,其存在
31、和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无法由市场提供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其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不对称,社会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这种服务。49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府供给 市场的失灵构成了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存在的理由。从休闲文化来看,政府的职能和定位主要包括:扶持和引导休闲文化市场的发育,通过立法和执法及行政管理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休闲文化市场秩序,合理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休闲文化企业的行为和休闲文化市场的活动进行调控,引导休闲文化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公共利益目标。50保障公共休闲文化消费。图书馆、博物馆、体
32、育馆、公园等供公众消费的公益性休闲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并不适宜由市场来分配,这些部门应由政府来管理,其开支也应由政府来承担。城市中较为大型的公共休闲文化设施也应由政府来规划。制定和实施休闲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对休闲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布局、结构、总量、质量和效益进行宏观管理,使休闲文化建设得到平衡发展和合理布局,大众不同层次的休闲文化需求都得到满足。51点评: 仅仅依靠政府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也难以解决复杂多样的社会休闲文化问题。 理解以下两种可能导致出现“政府失灵”的情况:政府所具有的自然垄断的性质有可能导致出现“诺斯悖论”现象(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庞大的科层结构和某些
33、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存在,有可能使政府提供公共休闲物品的效率并不高。523、第三部门与休闲文化发展 市场缺陷未必都能通过政府来弥补,而政府缺陷同样未必都能通过市场来解决。这样在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的空白区域,产生了第三部门(Third Sector)。指的是在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之外的非政府组织(NGO)或非营利部门(NPO)。包括基金会、慈善组织、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等等涉及社会福利、生活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生态环境、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与保健、国际合作等各领域。53第三部门的界定和基本特征第三部门与第二部门(政府部门,有人将此称为第一部门)相比较,其共同特点是提供公共物品,不同点
34、是非强制性(政府是通过强制机制提供公益的组织)。第三部门与第一部门(商业或企业部门,有人将此称为第二部门)相比较,其共同点是自愿性,不同点是非营利性或公益性,尽管有可能进行经营赚取利润,但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它是通过自愿机制来提供公共物品的组织。54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开始出现并流行的,如今已经影响到非常广泛的社会领域。据统计,现在美国的各部门中,大概有20%的劳动力和15%的经济总量存在于第三部门,而且越来越大,形成一个潜力非常巨大的新潮流。第三部门是既非政府又非营利性组织,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后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与政府、企业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
35、,并以其特有的身份,发挥着政府和企业难以起到的作用。它的发展将对我国大众休闲生活的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5相对于市场和政府来说,第三部门在城市休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城市休闲文化的自主发展。第三部门作为一个自组织、自发性的自主组织,其组织机制、组织功能和活动符合休闲文化创造、发展的内在规律。休闲文化作为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创造活动,其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如交流、对话、引导、示范、沟通、批判、整合等均有赖于自主性的休闲文化组织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56承担休闲文化市场的微观管理职能。休闲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责范围,然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大量的
36、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微观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要转移出去,由休闲文化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来承担技术性的、服务性的、事务性的职能,行业协会作为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可以发挥其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监督会员单位依法经营,承担市民生活咨询与技能培训等具体工作57满足大众多元化的休闲文化需求。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社会,随着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兴趣、价值观念、精神文化都需要高度多样化,反映在休闲生活中的这种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很大部分属于所谓的准公共物品,休闲文化产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的休闲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纯公共物
37、品和部分准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但是许多休闲文化准公共物品,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政府也不能满足,市场和政府在满足这种大众休闲文化多元化需求方面的弱点,恰好是第三部门的优势,第三部门所追求的正是满足特定群体的休闲文化利益需求。58提高休闲文化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功能上存在种种问题。目前,在公共产品供给的操作、实施层面,政府正在退出或是引入市场机制,或者由第三部门来运作。现代性新文化精神的孕育和传播功能。国外一些社会管理学者认为:政府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职责主要是制定政策与监控;营利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提供产品与服务,非营利部门的职责既非制定法规,也非生产产品,而是“培育焕然一新
38、的人,它创造习俗、视野、认同感与知识”,这至少说明了第三部门的休闲文化的创造功能。59影响和制约政府的休闲文化政策。国外民间组织及第三部门已认识到休闲文化政策的形成过程,除了要“由下而上”形成政策的需求面外,更应该积极引导理论论述的架构,并针对公共机构及政策的形成建立一套公开的游说机制。为城市公共休闲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由政府独自提供公共休闲文化发展资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目前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休闲文化发展的资金缺口更是巨大。第三部门的壮大使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政府提供,成为包括政府、非营利部门的营业收入(包括会费)、民间捐赠(个人、公司、基金
39、会)的多元化社会投入格局60点评:在西方发达国家,带有公益性休闲文化事业主要是依靠第三部门来推动,国家对此的扶持主要是以基金会、政策、税收等间接手段扶持第三部门的发展。享受休闲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基本权利,但不同群体、地区的人们在休闲时间和收入的占有上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当前我国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往往在享受休闲上也表现为是弱势群体,这就给他们的休闲生活质量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为此应通过政府制定休闲产业政策等方式加以解决。比如在发展休闲产业的同时注意扶持非营利性的休闲组织(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公共免费服务场所等等。同时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特殊服务和收费政策等等,从而提高大众的生活、生命
40、质量。使城市休闲文化获得更大的发展。61(二)构建健全的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生态格局 由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第三部门失灵同时存在,这三者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合作互补关系,才能在弥补市场缺陷,提供社会休闲公共产品与服务以及对大众休闲生活需要做出反应等方面形成一个相对健全的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平台。因此在城市休闲文化发展领域,同样必须确立其三者的合作互补的生态格局。可以说,第三部门与政府、市场一起构成了休闲文化发展的三驾马车。62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城市休闲文化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我国过去的文化体制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存在着种种弊端与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
41、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在整个文化管理体制上,政府统管各项文化事业,直接控制文化单位的运行,政府充当着文化事业的所有者、举办者、管理者、经营者多重角色,文化事业单位成了政府部门的附属物。63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文化体制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总体上文化体制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目前,现行文化管理体制政企不分、企事业相混的格局并未消除,文化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文化投资体制严重滞后,仍未突破投资主体单一的政策桎梏。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的行业壁垒依然存在,制约着文化资源的流动与整合。64转变政府文化职能,建立公共休闲文化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使党政分开,党委领导文化,主要是管决策
42、、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政府管理文化,主要是管规划布局、管法规政策、管市场秩序。其次,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从以办文化为主逐步向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以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为主逐步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转变。65分类指导,推进休闲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休闲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与功能,在划分纯公益性事业、准公益性事业、经营性事业的基础上,对休闲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指导与管理。对公益性休闲文化事业单位,政府要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充分给以经费保障,但要在经费投入方式、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提高公共休闲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66积极培
43、育休闲文化市场,加快城市休闲文化产业发展。 休闲文化市场的培育与建设是一个涉及企业、中介服务、消费群体、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逐步推进和完善的过程。一是培育和壮大休闲文化企业。政府要从市场运作者的身份中逐步退出来,积极推进经营性休闲文化单位的企业化改造,并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鼓励社会创办和经营休闲文化企业,鼓励个人和企业对休闲文化企业进行投资。67二是建立和形成统一的竞争性市场。建立和形成比较规范的休闲文化商品、服务市场、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市场监督,建立和加强统一的休闲文化市场执法机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培育和发展各种休闲文化服务中介机构,完善休闲文化中介体制。
44、发达的中介服务是一个成熟市场的标志,是休闲文化市场、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实际上已经存在但还未公开和成熟的休闲文化中介机构合法化,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进行规范的公开经营,使之成为沟通休闲文化生产、服务和消费的中间环节。68四是完善休闲文化产业政策。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文化方面的承诺,具体反映在休闲文化方面,应全面制定休闲文化产业政策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打破行政垄断、扩大市场准入、实行休闲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692、积极发展文化第三部门,培育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的社会空间 城市性构成了城市休闲文化
45、的基本特质,而城市性与市民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认为,市民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第三部门构成。传统中国社会没有西方意义的市民社会。中国的城市社会是乡村社会的放大。解放后,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基本上取消各种民间组织,城市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单位组成的单位社会。70在规范的意义上,我们认为中国当代城市休闲文化的社会土壤应该立足于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就西方学者已有的共识观点看,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三个:私人领域,是指私人资助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领域,其中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构成这种私人领域的两大要素。志愿性社团,这是第三部门,这种志愿性社团不是建立在血缘或地缘联系的基础上,成员的加入和退出是
46、自愿的。公共领域,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是指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自由的、理性的、批判的讨论构成这一领域的基本特征。71在许多发达国家,第三部门在整个休闲文化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在中国现实中,第三部门实质上处于发展程度低下的、发育不完善的、社会地位低的尴尬处境,这种局面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息息相关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传统上,中国缺乏基于社会的休闲文化理念以及社会中间组织推动公共事业发展的历史,古老的中国缺乏类似第三部门这样的组织和制度,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进入限制政策,社会团体的登记要经过相当严格和复杂的审批手续。72政府监督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国目前对第三部门的规范、监督和管理,主要是通过以宏观登记管理和微观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来实现的。这一制度在目前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的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合同管理的绩效评估3篇
- 采购合同格式样式3篇
- 采购合同的战略思考3篇
- 采购合同买卖合同的培训成果展览会3篇
- 采购合同的在线客户满意度调查3篇
- 采购合同评审流程的合规性检查3篇
- 采购合同助力企业合规经营3篇
- 采购意向性协议3篇
- 采购合同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3篇
- 采购合同中的风险防范措施3篇
- 电信业务运营与服务规范
- 报考中级会计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模板
- 灭火器、消防栓安全检查表
- 东方电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2025年公路养护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地 理世界的聚落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 (完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7)试题及答案
- 虚假信息的传播与伦理
- 国家开放大学《创建小企业》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