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前经济形势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浅析摘要:自2018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概念,便广受各界的重视。新基建具有技术门槛高、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带动效应明显等特点,发展新基建需要扩大投资规模,强化综合性配套,从而在发展新基建的同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关键词:新基建;政策;特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广受各界重视。在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投资计划发展新基建,以期拉动经济增长。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新基建的支持政策,理解其特点,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对推动新基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新基建概念新型基础设施,指我国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为应对
2、经济发展对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和智慧经济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而兴建的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为区别于传统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建设,业内将上述领域称为新型基础设施(即“新基建”)。2020年,国内遭遇疫情,中央为刺激经济发展将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纳入到新基建的范畴,但由于新增的新基建在我国已建设多年,业内一般将这三项称为类新基建。“新基建”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为传统基建补短板,如类新基建;一个是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技术或网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新基建的“新意”所在,强调技术属性及其应用领域。2015年7月,中央
3、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供给侧改革,新基建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央高层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在多轮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发展新基建的投资计划。新基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可见,当前新基建发展正处于有利的政策窗口期。二、新型基础建社的特点(一)新基建领域的技术门槛高新基建服务于新兴产业发展,从投入初始就需要严格、专业、高效的规划与统筹,需要更专业的研发人才和管理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运转。2008年“四万亿”主要集中于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领域;2020年“新基建”集中于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高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领域。(二)新
4、基建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以前老基建投资主要靠政府支出,而新基建则可以撬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预计新基建7大领域合计投资规模在2020年能够达到2万亿-2.45万亿。相比2019年,增加2400-5500亿,增速为13%-29%。其中纳入基建部分,拉动基建增速1.1%-2.6%(三)新基建综合带动效应明显新基建不仅带动投资,同时也促进消费。2019年,我国消费支出对GDP勺贡献率达到57.8%。5G、充电桩建设等与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5G建设直接会促进手机和云游戏产业的爆发,而充电桩建设会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三、目前存在的困难(一)目前新基建总体投资规模尚小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
5、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其中基建仍是重点,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崭露头角。这波约为50万亿的巨额投资计划被解读为“新基建”狂潮,但事实未必如此。首先,此轮规划是各地多年的投资计划总额,其中已公布省份2020年计划投资总额不足10万亿。而2019年的基建投资已达到17万亿。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有11个省份的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比2019年下降了1%,这说明,今年的计划投资总额大小不足为奇。其次,这只是计划投资金额,并非实际投资金额,也不会全部用于基建投资,投入新基建的投资更少。以广东为例,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涉及金额约为1万亿,占广东省计划总金额近17%,其中,涉及轨交等类新
6、基建金额超过90%,而狭义新基建项目投资金额仅占1.6%。尽管政府一再鼓励新基建发展,但是现实中新基建占比却不高,这是因为基建投资收益低且投资回报周期长,不确定风险大,企业无法成为投资主体,自然落到地方政府身上,但地方政府都有经济指标考核任务,新基建又无法在短期发力,此时,地方政府难免出现机会主义倾向,在具体落实投资计划时,势必会有所衡量,这也是新基建投资规模占比小的原因之一。(二)新基建需要综合性的技术配套从长远来看,新基建未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但它们需要应用于具体的产业发展中,形成规模经济,才能达到技术的乘数效应,让产业转型步入快车道,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新基建”涵盖内容是目前全球
7、努力攻关的新技术方向,在很多领域还有较长的研发周期,技术及产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暂无法达到规模化渗透,在产业发展上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善,终端产品还没有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在应用市场发育不足的情况下,对生产端进行大规模投资,投资效率和回报率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发挥新基建在短时间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需做好配套措施的建设,比如厂房、政策、人力、行业标准、技术研发与突破等,推动整体技术配套产业规模的发展。四、新型基础建设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尽管新基建当前存在不少困难,但在科技变革不断推动世界发展的时代趋势下,在国家的政策的引导下,在沿海先进城市对新基建的实践摸索下,新基建的发展仍存在无限可能。
8、新基建对城市的影响和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一)新基建将改变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当今,全球经济转向以“信息”为主导发展方向,而新基建正是以信息作为主要对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搜集、储存和处理数据信息,通过5G物联网等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新基建不仅应用数据的挖掘,还能以某种连接方式实现物、机、人的互通,VR等与用户互动的应用场景将会普及。不仅如此,随着新基建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连接主体间是数据流动将会更快,克服连接主体内部资源的限制,并建立知识同享的平台,产生效率倍增的学习效益,使新产业和新模式的产生成为可能。新基建的快速发展还能使资本向更多的流向信息化产业,重组资本与劳动关系。可以预见,新
9、基础建设将改变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向信息化发展的新经济态势。(二)新基建将促进城市未来的经济结构发展任何发展时代,新兴的科技革命对原有的产业组成结构都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我国正处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改造传统行业、培育新型产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新基建所包含的技术属于新兴产业。它的不断成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使信息业的供给力得以提升。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新基建使众多行业开始使用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人工智能应用于解决人类的繁杂问题,且能够自主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模式。物联网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计算,还可以进行远程操控设备和实施实时监控
10、。新基建融入各项信息技术,并进行集成化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传统行业的生产、研发等效率,促使传统行业升级。当新基建渗入到联动产业中,则使产业快速的向专业化程度发展,产业的分工程度也将更精细。新基建对城市经济结构的显著影响,将使许多城市的产业实现跨越式的上升,呈现服务质量更高、创新性更强的发展态势。可见,在未来,城市的传统产业将在新基建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中加快改造升级的步伐,呈现向高端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基于新基建的发展壮大,城市新兴产业的也将不断壮大。五、结论新基建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其本质就是一种技术,决定着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在国内,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各地都在寻求新的增长动能,用数字技术迭代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可行路径,新基建就成了产业转型升级中不可或缺的新力量。国际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竞赛,各国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为未来的数字经济竞争做准备,中国此畤发力新基建,志在赢取未来。参考文献:马继华.5G智慧社会建设,运营商将成最大的幕后英雄J.中国电信业,2019(8):50-51.董立人,郭林涛.5G发展与政府治理创新J.决策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居间授权协议书样本2篇
- 小学生参观科技馆个人观后感
-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15篇
- 让与担保合同协议的税务影响
- 设备租赁与购买合同模板
- 设计合同补充协议权利义务
- 语文水平自我评测
- 课程定制协议
- 质量保证书格式模板
- 购房借款合同
- 《成本管理培训》课件
- 少先队活动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课件
- 《失眠不寐》课件
- 法人代表代持股份协议书(2篇)
- 2024年形势与政策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企事业单位司机招聘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清洁能源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秩序维护部领班培训
- 朱子文化旅游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证券投资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