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放色彩摘要:李清照作为婉约派词人正宗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使她的诗词也具有了豪放的一面。本文则主要是写李清照诗词婉约风格背后的豪放,文章将从她青春年少的无拘无束、爱情的执着与豪放、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性格和评议施政、大胆耿直的爱国情怀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并浅析当时特有的女性文化这一社会环境对其豪放色彩的影响。关键词:李清照;豪放;女性文化?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极为少见的优秀女性作家,尤其在诗词领域,她巾帼不让须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人称之为“卓越的女作家”、“婉约之宗”。所以自宋代以来,对李涛照诗词的研究不乏其人。而评析李清照诗词的艺术风格,更是易安词研究
2、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有王彤的易安词艺术性探微、韩慧玲的李涛照词艺术特色再论、樊利军的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概说、胡峰力的谈李清照的抒情艺术等大量作品。作为“婉约之宗”的清照,研究其诗词婉约含蓄性的人自然不少,但其诗词中流露出的豪放也一直不乏有人研究。如在近十几年中,李建国在论易安词柔中寓刚的艺术表现中认为“李词貌似婉约,轻盈如水,但温情如火,柔中寓刚,不可以婉约一词以蔽之”。陈在东、阎秀平在清新峻爽李易安:李清照词风新探写到“李词词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清新峻爽,不可纯以婉约目之”。朱明秋在技法多姿,姿态百出:论李涛照词的魅力中认为“李涛照词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技法多姿,姿态百出,风格变化多端,手法应用
3、娴熟”。而任明刚则一反传统的李词婉约论,在他的李清照是南渡豪放词家明确表示,撇开北宋时期不论,李清照就是个“南宋豪放词家”。陈静也撰文论述了李清照与豪放词风的关系,认为从李清照词中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豪放风格。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使我们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看到了清照诗词中豪放的一面,也带给了我更多的感悟。那么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我想重新认识一下清照诗词中的豪放色彩,并浅析当时特有的女性文化社会环境对其豪放个性的影响。一、观其诗词婉约中难掩豪放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青春年少的无拘无束先来看看大家所熟知的两首写物的如梦令。1.“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4、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作者首次畅游溪亭时写的一首小令,整首词通过勾勒一幅日暮酒醒的归舟图,把人物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沉醉”、“兴尽”、“误入”等一连串畅快淋漓的动词,似乎刻画了一位豪放不羁、潇洒风流的少年形象,一股青春的野逸之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整首词的风格与其婉约基调有所不同,其中看不出多少含蓄忧郁的感情,而是表现得豪气四射。2.“咋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伤春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这首词中作者的感情却是惜春而不伤春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语气坦率又固执,不容置疑,使全词具有了刚健的基调和豪逸的气
5、质,相比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助与迷惘,显得感而不伤,多情又旷达。再看看她的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乍一看,“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萦绕着的是词人悲秋之情,缠绵蕴藉、婉转动人。然而其中还有一句是“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写出词人心胸宽阔、朗爽,不仅不感到悲,反以为喜、以为亲。这里词人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这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把自己陶醉于山水的情感更真切地表达了
6、出来,从而体现出词人少年时期的那种积极开阔的胸怀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具豁达豪迈的气势不亚于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感情积极真挚,虽然保留了其婉约含蓄的本色,但也富有欢快亮丽的豪放色彩。(二)爱情的执着与豪放清照18岁嫁于赵明诚,两个人都才华横益,且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可谓是“夫妇相笃,风雅相深”。所以婚后不久,清照便作了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词中清照斜插鲜花,让丈夫看一看比一比,到底是花美还是人美。在封建社会里,讲究“夫为妻纲”,作为妻子,在丈夫面前要温顺乖巧,行
7、为要谨慎得体,仪态要高贵大方,可李清照却做出妩媚之态,风情万种地在丈夫面前撒娇,与花儿争艳。从这一略带顽皮的举动上,我们看到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美的自信,更看到了作为封建大家庭里的少妇之大胆叛逆和豪放情怀。清照的另一首代表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该词当为清照新婚时赠与丈夫的送别之作。这首词既是典型的婉约之作,又舍弃了婉约词常用的“欲说还休”和“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和羞的表达方式,毫无隐晦、毫不顾忌地把对丈夫真挚、热烈、深沉的爱情和相思表白出来。这样大胆地
8、纵情歌唱爱情,对于在封建社会中饱受歧视和压迫的妇女来说,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承受一定的压力的。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指责李清照:“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恐怕与此词也不无关系。同时,词在格调上也摆脱了一般婉约词的绮靡和艳丽,显得高洁爽朗,挥洒俊逸。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悲痛异常,她在祭赵湖州文中写道:“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深悲。”为了抚平伤痛,再现李赵般美好真挚的爱情,1132年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在理学盛行的时代,“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从一而终”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李清照还是冲破了世俗的偏见,与张汝舟结合了。但婚后不久,李清
9、照就看出了张人品的低劣,她没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也没有在人前强颜欢笑极力掩饰,而是自暴家丑,亲至官府讼告张汝舟,最后李张之间的婚姻关系虽不复存在,但李清照也“被桎梏而置对”,甚至“居囹圄者九”。这一举动可以说惊世骇俗,让今天的现代女性都自愧不如。李清照与张汝舟离异时,已清醒地看到了自己日后的艰难,她在投内翰恭公崇礼启中沉痛地写道:“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可她还是决然地与之离婚,可见她的性格何等刚烈,爱憎何等分明,气魄何等雄奇,行为何等激越,虽须眉恐不及也!(三)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性格清照婚后第二年(公元1104年),由于“党争之祸”,父亲被列为“元祐党人”,一些
10、文学前辈也遭到政治打击,如“苏门四学士”的境遇就使她充满不安。清照献诗向公公求救,不料却遭冷遇。李清照愤而写下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来表达她对公公的不满。这一举措与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和伦理道德是公然相背的,表现了身为人媳的李清照独立刚正的性格。此时的清照不像一个闺中妇人,而分明是一个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斗士全然没有南唐后主李煜那种面对政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有的只是对政治官场人情淡漠的愤恨,对冷酷社会、腐败统治的不满,她将这种情感渗透到诗词的创作当中,气势掩盖了妇女的幽幽闺情,形成一股须眉男子都难以比拟的豪放气概。清照刚正不阿、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她著名的词学理论文章词论中,也得
11、到了充分地展现。在文中李清照不盲从、不随众,坚持自己的文学主张,对一些已成名成家的文坛大师的缺点,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驳。如批评柳屯田“词语尘下”,批评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句读不葺”,还指出晏几道“苦无铺叙”,贺铸“苦少典重”,秦观则“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庭坚“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这些大胆的评价使得男人主宰下的文坛为之震惊,南宋胡仔斥责说:“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从这些激烈的语言可以看出,李
12、清照的论断让充满了男性霸权思想的男人们多么愤怒,同时也证明了李清照眼光不与囿闺阁,欲与男子争锋的豪放情怀。(四)评议时政、大胆耿直的爱国情怀学者普遍认为,在这方面是最能展现出清照诗词中豪放情怀的。1100年,张耒写了一首诗为读中兴颂碑,当时广为传颂。大唐中兴颂是唐诗人元结所作,内容是歌颂郭子仪勤王,中兴唐朝的功绩。由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在祁阳港溪的石厘上。300年后,张耒见此碑文,写了这首典型的怀古诗。诗人感叹道:”百年废兴增叹慨,当时数子今安在?君不见荒凉治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那年李清照仅17岁,写下了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无论在诗风和内容方面,都与张耒的大相径庭。她大量引用典故,呈
13、现宋诗的特色;内容上,这首诗不怀古,却是首发表政治议论的讽刺诗。她反驳张耒的论点说:“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她认为歌颂郭子仪之类的英雄,不是要务,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做法应该是探求当初误国的根源,找出负国辱国的奸雄。她又说:著碑铭德真陋哉,迺令神鬼磨山厘。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她推翻一般看法,认为元结的诗不值得刻碑。郭子仪和李光弼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内心光明正大,不存疑惧而已。乱平的真正原因在天理人心的大势所趋。她见解大胆,敢于冒犯长辈,直言不讳,展现出锋芒毕露的豪放个性。而这首诗也正是清照经历了南渡逃亡所写的,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君王昏庸。北方强敌金人长驱直入。靖康二年(
14、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康王赵构仓皇逃命。清照为了躲避战火,也不得不不得不背井离乡举家南渡。一路上她目睹了民不聊生、盗贼四起、战火不断的惨痛现实,一股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油然而生。在此诗中她揭露了统治阶级“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的腐败生活,借用唐朝“安史之乱”的史实,告诫统治者要任用“贤相”、“良将”来抵御外侮。她甚至大声疾呼:“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否则就会重蹈唐朝覆辙。可见这首诗不但气势豪放,而且勇于针砭时事、干预现实,足见其忧国忧民之心。南渡之初,她就曾写诗表达自己主战的爱国思想。她说: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直刺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15、“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更是把矛头直指南宋最高统治者赵构。她耿直傲岸的个性可见一斑。而她的那首夏日绝句更是震撼人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深刻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学,此等豪壮的志向,令七尺男儿也不禁汗颜。加上她的另一首咏史:两汉本相继,新市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作者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政的历史回顾,来斥责张邦昌的伪楚和刘豫的伪齐政权,借“新市如赘疣”的历史来咒骂金人操纵下的“大楚”傀儡政权。借烈士嵇康来呼唤人间真正的刚正之气,透露了内心坚定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尊严。清照的这些诗语言铿锵有力,锋芒毕露,一般男子都难以咏唱,而李清照,一个弱不禁风、坎坷漂泊、沧桑
16、憔悴的女子,却用简略的字句,把内心对腐败统治的愤恨和炽热的爱国情感表现得如此坚定执着,实在令人拍案叫绝。这些作品一改她以往温香萦绕、弱吟娇叹的文字风格,异笔突运,显露了另一种的气质底蕴:亡国之悲愤、爱国之炽情、命运之不屈的铮铮风骨。这是一个无辜的妇人处于战乱中最彻骨的抗争,是身处江山瓦解的悲剧时代最悲壮的呼喊,同仇敌,汽的愤恨掩盖了个人的离情别绪,语言豪迈奔放,无所顾忌,是其婉约背后豪放风格的全然释放。而她的那首被学者公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豪放词渔家傲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豪放的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班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
17、正举,风休住,蓬舟吹我三山去。”作者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和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满风的帆船,然后穿天心出地腑,达到理想的境界。这首词表现出作者阔大豪迈的气度和不屈不挠的意志,颇具屈子李白的风格,一扫过去的香阁闺房的脂粉之气,想象丰富,意境开阔。词写的瑰丽雄奇,笔力横绝,是一首难得的豪放之作。而作者更是通过这次对梦境的描绘,隐喻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星河”、“转”和“千帆”、“舞”将乘船人在船上的感觉逼真地传递给读者。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符合诗人梦境的特点,虚实结合,用虚境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与冷酷
18、。结尾处词人写“九万里风鹏正举”,又是紧接上片乘船渡海的动作和四周海天相接的景象,化用庄子逍遥游里的句子,进一步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更加宏阔。在大鹏高举的时刻,词人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谓是豪气冲天,一往无前,确实不愧为豪放词。难怪前人黄寥园云:“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梁启超也说其“绝似苏辛派”(艺衡馆词选乙卷)。一个封建官宦家庭出身的女性能有此不凡的志向和抱负,真是“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了。金人退兵后,因战乱而流落异乡的人都陆续返回家乡,清照也在久病之后准备回乡。在金华逗留观览“八咏楼”时写下了题八咏楼一诗:“千古风流八咏
19、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单看这诗的气势,无法想象是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的,倒像是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所写的。确实,在此,我们看到的不是身为异客、孤苦伶仃的柔弱妇人,而是一个不含半点脂粉气息,充满豪情的“女英雄”,没有杜甫登楼的触景生情,有的是“江山留与后人愁”的豁达,是“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豪迈,言语情感的气魄也不亚于须眉男子,在女性创作领域独树一帜。二、当时特有的女性文化对清照诗词中豪放色彩的影响提起清照诗词中豪放个性的成因,学者们大都认为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和来自父母的良好的基因遗传造就了她青春年少的无拘无束,而甜蜜的婚姻生活又成就了她对爱情
20、的执着和豪放,而良好的秉性又赋予了她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性格,战乱逃亡、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使她具有了满腔的爱国热情。前辈们从这几个方面已分析是很透彻,我在此也就不敢再赘述了。但我想在北宋词文化高度繁荣的大背景下来浅析一下当时特有的女性文化对清照诗词中豪放色彩的影响。(一)宋朝的女词人群宋朝是词作发展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但宋代却出现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女词人群。像朱淑真、魏夫人、唐婉、蒋祖兴女等,而且还有大量的艺妓词人、民间女词人和宫廷女词人。在全宋词收录的1200多位词人中,女性词人有83位,约占7%。这个数目相对男性词人而言,虽然很微小,但若统观整个文
21、学史,自先秦、汉魏六朝至唐代,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女作家不过33位,她们所占的比例更小。所以我们可以说,宋代女词人创作体现了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而且在高度繁荣的词文化的影响下,这些女词人不再是等闲之辈,而是个个才高八斗;如徐君宝妻作的满庭芳(汉上繁华)、刘氏作的沁园春(我生不辰)、王清惠作的满江红(太液芙蓉)、章丽真作的春睡起(吴山秋)、金德淑作的望江南(春睡起)等。就连当时的艺妓都不再是单单以貌取悦客人,而是才貌双全,在陶尔夫的词苑丛谈中就有记载“妓女时常与一班文人厮混,故能词者十人而七八”。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中云:“姑苏官妓苏名琼,行第九。蔡元长道过苏州,太守召饮,元长闻琼之能词,因命
22、题即席为之。乞韵,以九字,词云:愈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情性风流,良辰美景在西楼,敢劝一卮芳酒。记得南宫高选,弟兄争占鳌头,金炉玉殿瑞烟浮,高占甲科第九。可见当时歌妓的词作水平,另外还有长沙歌妓谭意哥的极相思令、成都妓赵才卿的燕归梁等。所以当时的文人雅士都争相蓄养艺妓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张先到了85岁,还蓄声仗。苏轼曾作诗戏云:“诗人老去鸳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苏轼本人也有不少家妓,而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平时就与苏轼有着密切的联系。宽松的家庭环境不仅使清照能从苏轼的作品中体会到“刚劲”、“宏大”、“纵横”的男性化风格。但我想同样作为女性,那些被苏轼蓄养并受苏轼豪放气节影响的艺妓对清照诗词中豪放个
23、性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正是这些女性词人们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文学的高潮。若宋朝写词的女性只有清照一人或寥寥无几,相信她再有天赋和胆量,最终也只不过能成为一个以抒情为主的闺阁词人。正是有这些女性词人的陪伴才使她大量作词,这种女性与女性之间的相互影响,更使清照跨越封建的束缚,在婉约中大胆绽放自己的豪放。(二)特有的女性阅读文化宋代士人提倡女性阅读,宋代士人在墓志书写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誉女性的阅读。许多士人公开提倡女性应该读书,如司马光认为“然则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刘清之亦云“女子七岁,教以女仪,读孝经、论语郑侠则曰“:若女子者,深闺内阂,无所闻见,可不使知书哉?是
24、则教子之所宜急,莫若女子之为甚。”许多士人对于女性的赞许,已远远超越贞静、承顺的范畴,并将有识见的女性奉为闺闻楷模。如孙觌公然抨击不知事理的妇人,认为“妇人女子,虽以幽闲静专为德,而尸居块然,懵不知事,如土木偶人,则为愚妇”。袁燮则认为“所谓女士者,女子而有贤士之行也,其识高,其虑远,其于义理甚精,而不移于流俗,闺闻楷模于是乎在,岂独惟中馈是供乎?”可见在当时社会中,女性知书达理是士人阶层的普遍期许。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宋代有条件读书的家庭,大都重视对女子的教育,加之宋代雕版印刷广泛使用,出版事业的繁荣,更为宋代女性的阅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阅读的自主选择性又使她们的阅读内容呈现多元化:
25、包括儒家经典、佛道经典、女教典籍、家训、史书、诗词文、音乐、诸子小说、医药数术等。清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她饱读诗书,自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经国济世的理想。但是在男权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作为一位闺中女子,这样的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李清照就只能把这种豪情寄予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如她的打马赋中有这样一段绘声绘色的描写:”齐驱骥逮,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佩响,方惊玉蹬之敲;落落星罗,忽见连线之碎。若乃吴江枫落,燕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或优游仗义,正如涿鹿之师。或闻望久高,脱复庾郎之失;或声名素昧,便同痴叔
26、之奇。亦有缓缓而归,昂昂而立。鸟道惊驰,蚁封安步。崎岖峻坂,未遇王良;局促盐车,难逢造父。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无恋豆,志在著鞭。止蹄黄叶,何弃金钱。用五十六采之间,行九十一路之内。明以赏罚,核具殿最。运指麾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这一段形象生动的文字,哪是在写“打马”,简直是在描写一次大战,而李清照就是这一战的指挥者,她把棋局当成了战场,想象自己在沙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求实现自己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只见她一会儿双马并弛行棋有方,一会儿广撒棋网“如连线之碎”。“打马”进攻受挫时,如“吴江枫冷,胡山叶飞”,“打马”蓄势时,如“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举棋不定时临波不渡,
27、“似惜障泥”。有时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奇制胜;有时马失前蹄,错失良机,大意失荆州。有时缓缓收兵,昂昂出征,有时“鸟道”涉险,险象环生。但无论“战局”有多么复杂,作者却有着相当的自信,因为她有卓越的才华、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这一段文章清楚地表达出,李清照受传统文化影响,想像男子一样辅佐君王,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三、结语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注定要被永久载入史册的女词人,清照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其诗词中充满了豪放色彩,所以对其诗词风格的研究既要把握其婉约的主体,也要凸显其豪放的个性,才能更好的领悟其诗词的魅力。对于其诗词中豪放个性的成因我们则要从多方面分析,特别在是女性视角这个方面
28、,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探究其创作的社会内涵和人格力量,更深刻地领会其创作风格的多样性特征。参考文献1刘乃昌.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2史仲文.两宋词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3李振国.宋词译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4李长路等.全宋词选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5吴相洲、王志远.历代词人品鉴辞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7陆永品.诗词鉴赏新解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8吴熊和、陶然.唐宋词评汇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9小英.唐宋词抒情美探幽M.浙江:
29、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0尊明.唐宋词综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勾承益.宋词感悟M.四川:巴蜀书社,2005.13金振华.近十年李清照歌词研究综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4王彤.易安词艺术性探微J.中国职工教育,1996(增刊).15韩慧玲.李清照词艺术特色再论J.滨州师专学报,1997,(3).16樊利军.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概说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3).17蔺熙民.试论李涛照词的审美特质J.唐都学刊,1999,(2).18胡峰力.谈李清照的抒情艺术J.青海师专学报,1999,(3).19段淑萍.论李清照的豪放情怀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0刘春燕、李香珠、潘丽惠.论李清照诗词的豪放风格J.丽水学院学报,2008(4).21章海凤.倜傥丈夫气:试论李涛照词的豪放色彩J.语文学刊,2003,(6).22段淑萍.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论宋代女词人群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3铁爱花.宋代社会的女性阅读:以墓志为中心的考察刊J,2005,(5).24彭福容.论歌妓对宋词繁荣发价值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纯鲜蜂王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干式高速复合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卷笔刀刀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蜂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高科技园区承包商安全作业管理协议4篇
- 2025年中国普通夹筋铝箔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车牌租赁与共享出行平台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过户车辆权属变更责任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车险理赔人伤和解执行协议
-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初中语文2022-2024年三年中考真题汇编-学生版-专题08 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数学寒假作业(十二)
- 山西粤电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 医疗行业软件系统应急预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精密板料矫平机 第2部分:技术规范》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TQGCML 2624-2023 母婴级空气净化器 洁净空气和净化等级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