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燃料项目行业背景分析_第1页
甲醇燃料项目行业背景分析_第2页
甲醇燃料项目行业背景分析_第3页
甲醇燃料项目行业背景分析_第4页
甲醇燃料项目行业背景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甲醇燃料项目行业背景分析1、国际背景关于能源节约问题的研究,国际上的开发方向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基于车辆改造的优化 现有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即发展节油汽车),二是寻找替代燃料。前者在国内没有明显优势, 后者才是可以逐步解决国内能源局势的途径。纵览国际替代燃料开发方向,从燃料类型来看,包括液化石油气LPG、CNG等),醇类 (乙醇、甲醇等),醚类(二甲醚等)以及氢燃料。而这些燃料类型,基本上可以从包括煤、石 油、天然气、生物质在内的一次能源通过不同工艺过程转换而来。比较看来,没有一种替代 燃料显著占优,在各方面都明显胜过其他燃料的选择,同时不同燃料的表现也受到当地经济 社会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可能存

2、在着技术选择的特定性与奇异性。譬如巴西,丰富的土地 与植被资源以及特殊的经济分布使得乙醇燃料成为替代燃料的首选;而在欧洲的大部分地 区,柴油车的销量与保有量已经赶上汽油车,这得益于柴油相对便宜的价格以及污染物-特 别是颗粒物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大幅下降。国际上替代燃料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液化石油气以及氢燃料。其中,液化石油气的研究主 要体现在一些石油资源丰富或能获取稳定资料供应的国家或公司,譬如壳牌天然气及发电业 务部早在04年8月便于上海浦东巴士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在上海启动壳牌天然气制油 (GTL)清洁燃料的公路试车活动;在注重环保的欧美及日本等国,氢燃料成为开发首选。目 前,基本国际上所有的大

3、型汽车厂商、能源厂商及大型科研机构都在着手氢燃料电池的开发。 舆论普遍认为,氢燃料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从上述国家或机构的开发历史来看,在相关方面的积累应该已经相当充分,问题在于任 何技术都不是独立的,都存在着一个与之配套的系统网络,从一种网络转向全新的另一种, 转换的成本很高,需要的时间也很长,这也是路径依赖以及技术锁定的原因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所有替代燃料都要与石油燃料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即在原料、 技术、投资和成本、能源利用效率、二氧化碳排放及处理,以及为清洁生产所付出的代价等 方面,要做整体评估比较,并最终能处于与石油燃料相当或更为优势的条件下,才能扩大生 产和推广应用。消费者都是短

4、视的,他们不会选择改造汽车或者转向新燃料汽车,除非在短 期这种改造的成本可以被燃料的节省所弥补。这一点,在汽车仍然属于奢侈品的中国,尤其 如此。2、国内开发及产业化进程自20世纪初期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对替代燃料的开发与研究,但是直到最近几年,伴 随国际局势的动荡及国际油价的波动,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石油消耗节节攀升,截至2006年底,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高达45%,这对我国能源安全无疑是比较严 峻的一个信号一一在这种形势下,替代燃料的开发浪潮风起云涌。替代燃料的选择首先考虑原材料的丰富程度,其次是技术的成熟度,在我们国家,同时 还有政策空间的问题。国际石油市场的高价位催发中国推广

5、替代燃料开发与使用的政策与试 点的进程。国内从2005年才开始有相关政策出台鼓励某些替代燃料的开发与应用。政府对相关替代能源主要政策态度发展过程如下:2005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八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印发车用乙醇汽油扩大 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要求,黑龙江、吉林、 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襄樊等9个地市、山东济南等7个地市、河北石家庄等6个地 市、江苏徐州等5个城市的范围内逐步扩大试点。并计划于2005年年底在8个试点省基本 实现车用乙醇汽油醇替代其他汽油(军队特需、国家和特种储备用油除外),形成全国推广 的局面。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6、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举措。”2005年7月1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发展煤基醇醚燃料是我 国替代石油的根本出路的建议书,温家宝总理对此非常重视,7月15日批示国家发改委 和科技部对此问题提出意见。科技部对发展甲醇燃料表示支持,而发改委则出具了甲醇燃料 热值低、成本高、经济性低、腐蚀性大、毒性大等相反的意见。8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 士倪维斗、谢克昌和国家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等8人上书,提出对发改委意 见的不同看法。专家们指出,不要为了推行乙醇燃料而推出封杀甲醇燃料的决定。2006年5月,国家发改委研究正式成立了国家替代能源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工作 重点锁定液体替代燃

7、料开发,国家发改委要求领导小组分阶段开展对替代能源的研究工作, 在一定时间内提交煤基和生物质液体燃料两个专项报告,并对中国液体燃料技术发展和政策 措施提出建议。项目将由能源局下属各个处室负责,如煤化工主要由石化处负责,煤液化由 煤炭处负责;至于汽车替代燃料,包括燃料电池、氢能的研发,则由工业司负责。而2006 年6月13日,领导小组成员赴山西长治市开展了第一次调研活动,调研内容就是甲醇汽车 燃料的使用。小组人士当时表示,甲醇作为车用燃料是符合国情的,新一代煤化工技术为降 低甲醇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纪

8、要的通知, 二甲醚发展将获得国家政策支持。有关部门认为,二甲醚是适合我国能源结构的替代燃料, 未来政策将支持二甲醚产业走规模化、大型化发展道路。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已有G泸 天化(000912)、G天然碱(000683)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二甲醚产业。2006年11月20日,国务院召开的研究发展替代能源会议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肯定 了甲醇燃料作为替代能源的可行性,决定放开甲醇燃料M100的市场准入,立即着手进行甲 醇燃料M100进入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3、国内替代燃料主要开发项目在获取政策及社会认同方面的角力过程及阶段性结果 石油在我国储备资源中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从石油资源转化而来的替代燃料不

9、会成为主 流。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也是煤炭大国,天然气储量也比较丰富。因此,在相当长的时 间里,主要取自粮食玉米,“具有可再生性,排放也优于汽柴油”的乙醇首先取得良好的政 策倾向;接下来,可由煤炭或天然气直接转化而成的二甲醚也成为政府放开的领域。而与此 同时,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提炼自焦炉气、高硫煤、小化肥及煤层气等资源的甲醇无论 从技术储备还是试验检测等方面来看,均取得了不错的实际进展。氢燃料对技术要求最高, 以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尚不能很好的解决有关问题。在上述三种替代燃料中:1、乙醇在腐蚀性方面优于甲醇,但是“每生产1吨乙醇,需要3吨以上的粮食”,同时, “按以3. 5吨粮食生产1吨

10、乙醇计算,在玉米价格952元/吨时,乙醇生产成本为3897元/吨”,也就是说,既对粮食富余要求高同时生产成本也不低;2、煤制甲醇技术成熟,工艺路线多样化,且生产成本低廉,按照目前市场售价2100 元2200元/吨,即使按等热值计算,价格相当于汽柴油的80%90%,完全具备低于汽 油市场价格的竞争力。如果把甲醇生产的规模搞大,甲醇售价可以稳定在15001600元, 大量代替汽油就不会有任何问题(相当汽油价的50%60%)。其输配系统建设周期短,投 资少,占地小,投资20万25万元就可以在现有汽柴加油站添建一套加甲醇设备。另外, 甲醇是液体,其特性和汽油相似,可以方便地贮、运、加注,输配系统可以并

11、入汽油系统;3、二甲醚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加压到5-6个大气压可以变为液体,物理性质类似于液 化石油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理论热值约为汽柴油的64%,应用热值相当于汽柴油的80% 左右,辛烷值大于55,高于柴油,有望作为柴油替代品,且二甲醚低毒低腐蚀性,燃烧时 常规有害气体排放量低于汽柴油,有利于环境保护。甲醇在政策支持上落后于宜乙醇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缘于:第一,长期以来受粮 丰煤多的舆论影响;第二,甲醇有毒论,事实上甲醇的毒性与汽油一样,属于中等毒性,加 以适当的技术保障,基本不足以对使用造成威胁。专家普遍认为,“贫油少气相对富煤”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煤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化石能源 中惟一可开

12、采百年以上的资源,在百年内煤势必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基本的能源。深一层看, 我国各种优质煤仅是一部分,大量的高硫高灰劣质煤需要寻求出路,采用多联供工艺发展煤 化工,用高硫高灰劣质煤制备醇醚燃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鉴于上述种种,2006年11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研究发展替代能源会议上 公开表态:“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 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前,要重点发 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 试验示范和开发应用;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力发展沼气、

13、太阳能、风能、水电、 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政府态度上, 甲醇及二甲醚的地位被大大提升。作为一个煤炭大国,将煤炭转变为清洁能源现已成为中国 向替代能源进军的标志性项目。而在此前后,国内产业界对于甲醇及二甲醚的开发和产业化已经出现热潮迭现的端倪: 甲醇:2005年8月25日,我国最大的煤炭企 神华集团“煤制油”装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工,预计第一条生产线将于2007年7月建成,2010年左右建成两条生产线。据了解, 在该项目中,神华引进了壳牌国际研究公司的“煤气化”技术,以及美国HIT工艺、南非萨 索儿(SASOL)等公司技术。2006年12月,山西

14、省开发项目,由西部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年产80万吨 二甲醚和120万吨甲醇项目,日前通过相关专家组的论证,该项目位于山西大同浑源县,该 地区拥有煤化工资源优势,同时所引进的相关技术项目成熟。2005年7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省全甲醇(M100)汽车推广及部分城市 甲醇汽油(M15)封闭运作的通知,全甲醇汽车与低比例甲醇汽油齐头并进。二甲醚:G泸天化拥有四川泸天化绿源醇业有限责任公司36.92%股权。绿源醇业15万吨二甲醚 已于2006年2月投产成功,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一套二甲醚装置。2005年8月30日,G赤天化和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共同投 资2.6亿余

15、元,建设年产30万吨合成氨、15万吨二甲醚煤化工项目。2006年6月28日G百科董事会决定,在湖北荆门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二甲醚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0943万元。G天然碱1万吨二甲醚项目已于2006年4月底试车。G兰花1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于2006年4月底动工。G天成20万吨二甲醚项目2006年即已进入环评阶段。4、国内行业领头地区甲醇燃料开发与产业化现状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探明储量为2600亿吨,占到全国煤炭已探 明储量(6000多亿吨)的近40%。这为山西走煤基代用燃料的调产之路奠定了得天独厚的 基础。山西在产业内拥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目前在山西省,不论用何种方

16、式生产甲醇,成本都可控制在1000元/吨以内, 而最新甲醇市场价为2200元/吨。以中低比例掺烧车用甲醇汽油为例,山西每年汽油消耗 约150万吨,以15%比例添加,每年可使用甲醇22. 5万吨,直接效益可达5亿元;若甲 醇汽油辐射全国汽油2亿吨的供需量,则年销售收人可达数千亿元。其次是研发能力的优势。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是国内惟一的国家级煤化工科研单位, 并拥有装备先进的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多年来,承担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合成油、甲醇、二甲醚、低碳醇方面的研究开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地位;太原理工大学在碳一化学、甲醇发动机和二甲醚替代柴油燃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处于国

17、内先进水平,国家碳一化学重点实验室就设在该校。第三是试验示范优势。山西燃料甲醇和甲醇汽车已经过了20年的研制开发和12 年的试验示范实践,已经在5个城市100多辆甲醇汽车和475辆中型车中掺烧15%甲醇进 行试运行。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石化山西分公司在各试点城市所属石油公司已新建、改 建了 100座甲醇汽油加注站。据不完全统计,在山西省及周边省市,累计使用甲醇汽油的机 动车已超过50万辆次,涉及近50种车型,单车行驶超过15万公里以上,销售变性甲醇1 万余吨,添加剂1000余吨。仅2003年,全省就累计消耗12192吨甲醇汽油。使用变性甲醇 1836吨。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把甲醇汽油(

18、MH15低比例掺烧甲醇)的试点推广工作扩大到 全省的11个地级市,并逐步对城区加油站进行技术改造,最终形成全面销售甲醇汽油的网 络。到2005年底,将有5万辆甲醇汽车导致奔驰在山西省各地。截至2005年年底,山西已经拥有甲醇汽柴油掺烧专利技术4项,甲醇发动机专利技 术15项,甲醇汽车燃烧及净化装置专利技术18项,甲醇生产专利技术1项。从示范运行及 技术测定看,醇醚燃料及清洁汽车已完全突破技术关,特别是以15%的比例将甲醇掺入汽 油中燃烧,无任何技术和环保问题,也不用改造发动机,加注燃料更不受地域限制,既减少 了污染,又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之相关的甲醇燃料建设项目也在紧张进行中。其中, MH15甲醇汽油已通过了以下检验检测: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产品质量检验;山西省 技术监督局汽车质量监督检验站整车台架和整车道路对比试验;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车 辆尾气排放监测;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车辆发动机燃烧系统和供油系统检测;太原市 机动车辆配件质量检验站供油系统材料适应性检验;山西省职业病医院从业人员职业病检 查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或优于相应标准。同时,山西大同云岗汽车集团也已于200我国第一家研制出全甲醇M100燃烧装置的曾被上百台甲醇汽车围困长达三天,原因是这些甲醇汽车全部安装了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