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讲授内容】 前言 缺氧的概念 常用的血氧指标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讲授内容】 前言 缺氧的概念 常用的血氧指标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轻度缺氧代偿反应为主重度缺氧急性缺氧损伤性变化为主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以低张性缺氧为例呼吸系统早期PaO2呼吸深快缺氧持续的时间也影响呼吸
2、的变化PO2 60mmHg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1 代偿性反应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呼吸运动增强的意义】胸廓运动增强,胸腔负压增加,使回心血量增多,进而增加肺血流量和心排出量,利于血液摄取和运输更多的氧。增加肺泡通气量和肺泡气氧分压,进而增 加PaO2;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正常 刚到高原 47天 久居高原高6557倍高15过度通气致低碳酸血症(呼碱),抑制呼吸肾脏代偿排HCO3-,脑中pH正常,抑制呼吸作用解除外周化感器对低氧的敏感性降低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以低张性缺氧为例呼吸系统严重PaO2
3、男性 0.2正常成人体温:3637.4(腋窝)测体温(平均深部温度)的方法有三种:腋窝:口腔:36.737.7直肠:36.937.9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体温生理性病理性发热和过热的区别?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应激过热发热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 机体在激活物(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时,就称为发热。注意:体温调节功能正常,体温调节在高水平 (新的调定点)上进行。发热的概念: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 是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
4、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下丘脑损伤、出血、炎症过热的概念:病因:1 过度产热甲亢,癫痫大发作剧烈抽搐2 散热障碍中暑,先天性汗腺缺乏3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丧失调节能力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 【过热和发热的比较】过热 发热 无致热原 体内因素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有致热原病因调定点无变化,过度产热,散热障碍调定点上移发病机制体温可很高,甚至致命 体温可较高,有热限效应物理降温对抗致热原防治原则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讲授内容】 概念 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病理生理学概
5、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T升高(发热)EPs产生释放正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发热流程图骨骼肌紧张,寒战皮肤血管收缩产热散热交感N运动N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发热的3个基本环节】 1.信息传递: 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内生致热原(EP) 细胞,产生、释放 EP; 2.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3.效应器的作用: 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一、发热的信息传递激活物产EP细胞EP作用于中枢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产EP细胞的种类?EP的种类、性质、来源?EP作用的部位?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
6、、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发热激活物的概念】 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EP)细胞产生和释放EP,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1.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ET)最常见2.革兰氏阳性细菌-外毒素常见发热原因 葡萄球菌-肠毒素 A型溶血性链球菌-红疹毒素3.病毒、真菌、螺旋体等SARS病毒4.抗原抗体复合物5.类固醇本胆烷醇酮6.致炎物:硅酸盐、尿酸盐【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外致热原体内产物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菌壁脂多糖(LPS)内毒素(ET)O特异侧链核心多糖脂质A致热性和毒性的主要成分
7、临床上输血或输液发热内毒素污染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EPs产生释放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星状细胞肿瘤细胞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的概念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IL-1;TNF;IFN;IL-6;IL-2,等。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EPs产生释放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内生致热原的种类(五种):性质:多肽类物质,不耐热,7030min可被灭活1.白细胞
8、介素-1(IL-1)产生部位: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受体分布在脑内作用:引起发热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内生致热原的种类(五种):产生部位:TNF-单核吞噬细胞 TNF-活化的T淋巴细胞刺激IL-1产生性质:小分子蛋白质,不耐热,7030min可被灭活小剂量单相热大剂量双相热2.肿瘤坏死因子(TNF)作用:引起发热,同时脑室内PGE含量升高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内生致热原的种类:特点:与发热有关的是IFN-、IFN- IFN致热同时有PGE含量升高 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有关3.干扰素(IFN)产生部位:白细胞产生作用:抗病毒、肿瘤性质:蛋白质病理生理学
9、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内生致热原的种类:特点:布洛芬或吲哚美辛可阻断其作用4.白细胞介素6(IL-6)产生部位: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产生作用:引起各种动物发热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内生致热原的种类:需进一步证明。5.其它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及功能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广泛分布脑内,大剂量引起双相热,IL-1不耐热,7030min灭活广泛分布脑内,大剂量引起双相热,不耐热,7030m
10、in灭活发热反应有剂量依赖性,不耐热,6040min灭活产生细胞分布致热特点种类 白细胞介素-1(IL-1) 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白细胞发热反应有剂量依赖性,不耐热,6040min灭活致热作用出现较晚MIP-1、CNTF、IL-8等也与发热有关。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时间(分)体温单峰(相)热双峰(相)热单峰热: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双峰热:第一峰多由于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 第二峰由于产生另一种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
11、础 【EP作用的部位】体温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负调节中枢中杏仁核(MAN) 腹中隔区(VSA) 弓状核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 【EP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1.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区(OVLT)神经元。EP MMPOAH神经元POAH神经元视神经交叉第三脑室视上隐窝 OVLT区毛细血管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POAH可饱和转运机制IL-1、IL-6、TNFEP(推测)渗入毛细管床血脉络丛脑脊液循环 【EP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2.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中枢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 【EP进入体温调节
12、中枢的途径】3.通过迷走神经POAH肝巨噬细胞迷走N迷走NEPEP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发热的3个基本环节】 1.信息传递: 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内生致热原(EP) 细胞,产生、释放 EP; 2.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3.效应器的作用: 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二、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EP “调定点”上移?化学介质!正调节介质+/Ca2+4.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负调节介质1.精氨酸加压素(AVP)2.-黑素细胞刺激素( -MSH)3.脂皮质蛋白-1(lipocirtin-1)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
13、基础脂皮质蛋白1(lipicirtin-1)是一种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在体内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存在于脑、肺等器官中。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以cAMP与发热的关系为例说明。AMP cAMP 5AMP腺苷酸环化酶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茶碱能增高脑内cAMP 含量的同时,增强EP的发热效应;PDE激活剂-尼克酸则有相反的效应;给动物脑内注入二丁酰cAMP,动物迅速发热。 cAMP是EP性发热的中枢介质! V注射EP引起家兔发热时,脑脊液中cAMP含量升高。 而环境高温引起体温升高时不伴有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热限(febrile cei
14、ling)的概念: 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散热 产热=散热,高水平调节产热散热 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兴奋,竖毛肌收缩 皮肤温度,兴奋皮肤冷觉感 受器 骨骼肌不自主、节律、周期性收缩 中心体温上移的“调定点”“冷反应”冲动停止,血管扩张“调定点”回复至正常,中心体温“调定点”,散热反应。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讲授内容】 概念 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一.物质代谢的改变: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糖代谢:分解代谢加强,糖原储
15、备减少。 血糖和血乳酸升高脂肪代谢:脂肪分解加强,游离脂肪酸增多。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产生 负氮平衡。水盐维生素:大量出汗,可引起脱水。 长期发热应补充维生素。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相对弱。消瘦和负氮平衡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二.生理功能的变化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6个月4岁的幼儿高热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惊厥2.循环系统:体温升高1 ,心率增加18次/分。有例外(应尽量安静休息)机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血温高刺激窦房结意义:利于供氧和代谢底物诱发心衰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呼吸加深加快交感N兴奋 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3.呼
16、吸系统:4.消化系统:机制:血温升高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呼吸中枢(+)利于散热呼碱食欲减退,厌食,恶心,腹胀等机制:口干,口腔异味二.生理功能的变化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三.防御功能的改变抗感染能力: 发热可杀灭热敏感的致热微生物; 发热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2. 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EP(IL-1,TNF,IFN)可抑制甚至杀灭肿瘤细胞 发热疗法用于肿瘤治疗。(视频资料:中央电视台10,健康之路,街舞少年保肢记)增强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三.防御功能的改变抗感染能力:2.对肿瘤细胞的影响:3.发热可诱导急性期反应,机体防御反应的一部分。增强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的改变等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讲授内容】 概念 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病理生理学概念、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和生理基础【生物学意义】1.有利:利于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游戏公司前台接待总结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神经外科分流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草坪护理CRM软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导向销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古董搬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双膜储气罐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环保EPDM颗粒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坏死性筋膜炎药品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车辆后备箱释放电缆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光伏舟托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5年销售部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 DB3713T 340-2024 实景三维数据接口及服务发布技术规范
-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长沙专用)(考试版)
- 车间空调岗位送风方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初一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总结
- 2023-2024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