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和谐人格解读与培育_第1页
大学生和谐人格解读与培育_第2页
大学生和谐人格解读与培育_第3页
大学生和谐人格解读与培育_第4页
大学生和谐人格解读与培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和谐人格解读和培育潘欣(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处大学生)摘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是高等教育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研究探讨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定义、分析,提出了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大学生;和谐人格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我国学者黄希庭认为“人格是决定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的内部机制,是精神健康的基础,也是影响智力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多年来,英国牛津等大学一直坚持“大学功能不在于职业教育,而在培养人格,”美国哈佛大学现

2、行“实现自我,服务社会”的校训也蕴含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作曾对英法等国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和考察后,也倍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人格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大学的真义的所在。一、研究背景人格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球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课题组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在成就需要、自我接纳、个人道德、认知需要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陷。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流是健康向上、和谐统一的。但是,由于我国人格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培育不够重视,造成传统人格培养的失效

3、,现实人格培养失范,理想人格培养缺失。特别是由于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高校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迷惘、困惑、烦恼、焦虑和压抑,大学生自杀事件逐年上升,全国各地不断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多次调查,结果显示因人格不健全造成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比例达到12.56%。“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家爵”事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二、大学生和谐人格的要素人格personality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意指戏剧舞台上演员所用的假面具,和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代表的是剧中人物的身份

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包含了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能、自我意识等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和人之间差异性。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结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之用、和为贵”、“和者,天下之道也”等,都体现了和谐的思想。所谓“和谐”,辞海解释为:“和谐即协调”,现在汉语词典则解释为:“配合的适当和匀称”。具体地说,和谐是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因素之间的平衡、协调和统一。和谐人格是指和和谐社会相

5、适应,个人自觉地和谐地组织自己的各种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而形成的能够进行和谐生活的最佳人格。大学生和谐人格是指大学生所具备的既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个体全面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人格。大学生和谐人格内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个体自身的协调一致,主要指构成人格的要素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即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动机、兴趣、信仰、价值、行为方式、思维、情感等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个体调控机制的完善;二是个体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即个体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善待外部世界并适时调整个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和他人、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大学生和谐人格特征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其个人的需要和动机、理

6、想和信念、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人格倾向都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内心协调一致、知行统一。其特点为:一是自由性,和谐的人格能使人的心灵平和、清澈,让一个人在体验生活时充满幸福感,能自由、自觉、自愿地充分开发自己丰富的个性和潜能;二是完整性,在和谐状态下,一个人会具备感觉敏锐、头脑睿智、情感丰富、善于调适、道德高尚等多种优良品质;三是平衡性,和谐人格是一种平衡人格,可以集感性和理性于一身,融激情和理智于一炉,既张驰有度,充满积极的浪漫精神和创造活力;四是适应性,人格和谐的人,其思想、观念、追求能够和时代进步的节奏相合拍,和时俱进,既让一个人活得自由、幸福、充实,同时又能为社会发

7、展做出创造贡献。大学生和谐人格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格完美的标准。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中包括了对人格和谐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个人品质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发展、人和自然界的高度和谐。而人格教育正是借助于伦理和道德的教导和训练,使受教育者获得个人的成熟性及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人格和谐意味着人自身各要素、人和自然、社会、他人等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优化。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和谐在发展趋向和整体目标上是一致的。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和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

8、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精神世界极其丰富而且是人格和谐的人。大学生无论是和谐人格还是全面发展,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谐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二、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意义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先生在“科学和和平周大型报告会”中,就人格教育问题发表演讲的第一位专家,他的演讲题目是爱的人格是世界和平的基础。他说“本世纪初时,许多人以为凭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然而,今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若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良知的个人及稳定的家庭,就无法期待美好社会。

9、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人格是人整个心理行为的基础。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成才、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关键前提。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目标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完美人格的标准,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会做人”是和谐人格教育的核心。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的教育应教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

10、、“学会合作”。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人格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和谐人格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学会做人,即做人格和谐发展的人。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d.Erikson1902-)在接受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的基础上,把人格的发展过程概括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我国大学生处人格发展第五阶段青春期和第六阶段成人早期阶段。这个阶段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帮助获得亲密感,防止孤独感。埃里克森认为如果每个阶段都能顺利发展,那么就会对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阶

11、段是每大学生个性形成、自我同一性形成、并形成亲密感的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大学生人格矛盾凸现的时期。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要面对新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要面对爱情的追求、职业的选择等人生课题。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就会引发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如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理智和情感的冲突、自尊和自卑的冲突、乐群和防范的冲突、竞争和求稳的冲突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将会形成心理障碍,不利于和谐人格形成。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谐人格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培育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和

12、潜能的开发,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挑战,也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只有具备和谐人格底蕴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和谐人格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的人格特征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标志。不和谐的人格特征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不健康因素,也是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197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的国际卫生保健大会上,对健康提出了定义,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健康既包括躯体、也包括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实现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统一,才能培

13、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和谐人格有利于大学生的智慧发展和成才。一个人成才的关键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人格因素。国内外关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表明:和谐的人格,如独立性、自信心、勤奋、踏实、坚韧、耐挫、责任感和进取心等是成才必不可少的因素。人格和谐的人,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认识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客观制定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习中会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充满求知欲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的发挥个体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和创造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和谐人格有利于大学生克服成长、成才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和谐人格的人才

14、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和谐,能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恋爱等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困难,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3、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爱因斯坦在1945年的论教育中指出:“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在这里,爱因斯坦所谓“和谐的人”,显然是指“人格和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中强调:“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是人作为个体、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国家公民、生产者、发明者、创造者、梦想者等具有丰富内涵的个性的完整实现。”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目标

15、旨在通过卓有成效的专业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陶冶,更是要注重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全面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和谐人格有着内在的联系。和谐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和谐人格”和“和谐社会”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关系。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相对特殊和优秀的群体,他们的人格素质关乎整个和谐社会的进展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人格素

16、质。因此,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四、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方法和途径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和谐人格教育的宗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适应社会、做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把“知、情、意”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整和谐心理结构。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由自我意识教育、智能教育、个性倾向性方面的教育、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教育等几大部分组成。笔者认为,各高校及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和塑造,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教育的精神实质,确立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正确理念,探究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有效方法。1.目标和原

17、则目标: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格。使大学生能达到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的统一,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使大学生能真正具有自主坚强的人格,具有爱的品格和乐观开朗的人格特征。(1)追求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的统一。理想人格是人一生所追求的自我完善的目标,对个体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而现实人格指大学生现实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心理。从实际出发,教育大学生形成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实和谐人格时,更要积极理想引导大学生,以提升大学生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只有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和谐统一,才能培养出大学生和谐人

18、格。(2)实现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健康人格既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身心健康的良好表现。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第二次生长高峰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不可分的,是互相制约和影响的。只有实现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统一,才能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3)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统一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旨在激发他们的超越精神,使他们能够超越物质需求,追求精神价值,不断超越自我,坚持个人和谐人格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相协调,在全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原则: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和谐人格培育时必须把握大学生人格发展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19、。以人为本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充分强调个体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充分尊重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精髓所在。(1)以人为本,尊重人,启发大学生的自觉性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谐人格培养要做到尊重人,尊重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统一。(2)以人为本,关心人,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在成长和发

20、展的过程中也有各种需要,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尊重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尊重大学生的选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能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选择,实际上也是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分析并理清各种利益关系,克服各种错误观念,做好自我的发展规划。(3)以人为本,开发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和谐人格培养,通过和谐人格养成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的“全面发展”的人。2.大学

21、生和谐人格培育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做人”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核心。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基本思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三个”结合,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人格品质道德情操环境熏陶学生自我教育内化”的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机制,使大学生从内心获得人生的积极意义、体会生命的神圣尊严,从而培养修身律己、友善他人、建设社会的热情和信心。和谐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又能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和提升。将和谐人格培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建

22、立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体系。把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人格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纳为一体,以人格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开设大学生人格培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充分利用院报、报栏、广播站、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和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谐人格和高校德育教育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是调整人和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高校德育教育应该从全面发展的高度定位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以德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发展,帮助大学生涵育和保持善良

23、、仁爱、质朴等品质,使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归属于个人发展的自由性、全面性。并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时刻引导大学生努力追求身体、心理、知识、潜能、主动性、创造性等人格要素的全面发展,既把“和谐”“、自由”、“全面”“、发展”等范畴紧密相联,即“和谐”,又“全面”、“自由”地发展。惟其如此,大学生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成才,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美好。谐人格培育和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熏陶和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丰富而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起到不可估量的渗透和催化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如举办校园

24、文化艺术节、先进集体评比、宿舍文化建设、课余休闲活动、系列讲座、文体竞赛等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营造出参和、理解、关爱、积极、美好的心理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好机会,使大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促进个体人格的和谐发展。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是一项综合、系统的教育工程。随着社会变迁,经济的许多国许多国发展,关于人格的研究和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教育活动的重心已由于原来的“知识教育”、“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提出了受教育者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研究大学生人格发展特点,探索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途径,培养大学生和

25、谐人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任重道远,高校应强化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意识,坚持知识传授和和谐人格教育的统一。参考文献:【1】徐稳.养和谐人格是高等教育的目标A.东岳论丛2008,29(5)【2】刘春元.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学生人格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81(5)【3】李伟,李勃.和谐社会大学德育教师的素质思考J.工会论坛,2007,13(5)【4】张晔,秦华伟.人格理论和塑造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周爱平.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塑造

26、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7月第07期【6】何齐宗和谐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3).【7】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8】孙月冬.从全面发展的视角看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A教育研究,2009年5月大学生学业不良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策略研究李红燕闫琼谢晓风(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处,仲英书院)摘要:本文以日渐突出的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成就动机、归因和应对方式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论述了影响其行为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提出采用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学业导师指导、授课方式的改进等方法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状况,最大可能地发挥潜能。关

27、键词:大学生学业不良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和普及化教育的迅速发展时期,学生不仅在数量上大幅提高,而且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上出现了较大分化,以往鲜见的学业成绩达不到学校教育所规定的标准(各门功课合格,达到所应修学分)的现象日渐突出。按照目前有关研究惯例,将在大学期间没有按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情况称为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这一现象所涉群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所涉及的院校、专业甚广,频频见诸报端。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显示,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率(实际毕业生数和招生学生数之比)为87.64%,有近11.5万学生未获得学位证书。大

28、学生学业不良现象给社会、学校、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这不仅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相关培养费用,直接增加了教育产出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投入,给学生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类学生的关注不仅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也是促进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一、大学生学业不良的界定和表现大学生学业不良和传统绝对意义上所指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中小学生不同,更强调其相对性涵义,特指学生学习成就和其智力提供的潜力的差距,即由于情绪、动机、性格等个性心理因素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它不仅表现为学业成绩的滞后,掌握知识的低效,还常常伴

29、有压抑、焦虑等负性情绪,以及不良的人际关系和较差的行动力。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某一个学期,所修课程成绩不合格,造成所修学分未达到规定要求而留级;(2)在规定的学期,所学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学分达不到规定要求;(3)修业期满,所修课程学分达不到应修课程的总学分数;(4)修业期满,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成绩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等等。存在以上任何一种情形,都可能会受到延长学习年限、退学、不授学位等处理而产生不能按期毕业的结果。二、影响大学生学业不良的诸多因素造成目前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十分复杂,众多研究倾向于分别从个体的人格特征、成就动机、归因和应对方式、学习效能感、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内部因素和教

30、育体制、教师教学、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来阐明大学生学业问题。1影响个体学业不良的人格和心理因素国内外对学业不良和对人格形成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人格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如Blickle经过实验研究证实,人格因素对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Unstedt等的研究认为,包括人格特征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是造成学习成绩优劣的最主要原因。罗标的调查研究表明乐于合作、热情主动、敢做敢为、持之以恒、自律自制,以及减少忧虑,降低紧张,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对于提高学业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和学业关系较为密切的影响因素还有成就动机、归因和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方法和策略等。1.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

31、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奥苏贝尔指出:“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关系。”成就动机强的人渴望成功,富于创新,积极进取,更希望在学业和工作中出众。而缺乏成就动机的人对学业成绩无强烈要求,容易丧失学习动力,出现厌倦情绪和逃避学习行为。有关研究也表明,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不佳,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为成就动机水平过低,对学习和成绩持无所谓态度,较少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不能按时、按质、按量掌握课业内容,导致学业成绩较差;另一部分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过高,对学习赋予太多实际的价

32、值,渴望班级或专业前几名,渴望较高的奖学金,使个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抑制了正常思维能力的发挥、降低了学习效率、学习中频频出错、测试时易产生不及格等不佳的学习结果。归因和应对方式。大学学习和生活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都是一种全新模式,自然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如何解释某一事件结果产生的原因,即为归因。心理学家海德的归因理论学说,根据控制源和稳定性维度将归因方式分为内(能力和努力)、外(任务难度和运气)归因、稳定(能力和任务难度)和不稳定(努力和运气)归因、可控(努力)和不可控(运气、任务难度、能力)归因。研究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往往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差、任务难、运气差、教师水平低、学习环境不

33、好等不可控、外部、不稳定因素,从而夸大自己面对的困境,自尊降低,自信心差,感觉无法改变学业不良的处境,甚至有习得性无助感。同时也容易采用如自责、退避、合理化等较为消极的应对方式,不能灵活地、多角度地解决面临问题,从而更加强了学业不良的感受。学习方法和策略。高中的学习和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截然不同,高中的学习主要围绕着高考进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而在大学,很多时候是需要学生自己来学。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其学习方法和策略有很大差距,在大学里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如掌握不当就可能导致学业不良。学习效能感。学习效能,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

34、,是学生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获得学业成绩的能力的主观预测和主观判断,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它通过一定心理机制发挥对学习活动的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学业成绩。学习效能感较高的大学生,对学习活动投入更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十足,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课业内容,对学业成绩寄予较高的期望;而学业不良大学生往往学习效能感偏低,在学习中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对学业成绩期望较低,不能灵活地完成学习计划,导致学业成绩较差。2个体学业不良的外部环境因素102.1教育体制的缺陷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和培养模式虽有些改革,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不能就读和自己兴趣或专长有关的专业,无奈选择了自己的弱

35、势学科,造成学习难度大,学业成绩低下不能毕业;同时大多数高校基本上仍然沿用了培养“标准件”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对于职业、专业规划的认识缺乏,学习主动性差,也是造成学业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材选择以及师生关系等对大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有直接的关联。部分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投入教学的精力不够、不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导致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不高;有的教师上课的形式太死板,采用注入式、教条式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而言,环境可分学校小环境及社会大环境两个层次。小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系、

36、班级和宿舍等。小环境是大学生直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因而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非常重要,其中的学习风气、学习条件是大学生产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社会大环境也对大学生产生学业不良有一定影响。如社会上的经商热和出国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有较大的影响;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学生们及早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昂的生活费用,促使学生参加各种勤工助学活动,来筹措学费、生活费,等等各种表现,都是造成大学生学业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大学生学业不良心理干预策略为了预防和克服学生的学业不良,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核心问题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体措施如下:1、个体心理咨询心

37、理咨询中心和各学院、书院联合开展工作,由学院、书院排查情况,将出现学业不良情况的学生推荐至心理咨询中心,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进行个体咨询,发掘学生产生学业不良情况的根源,改变学生的心理现状,调整他们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学生学业不良的现状。2、团体辅导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开展专门团体辅导活动。在团体中,提升学业不良学生对于校园的归属感,增强其人际关系能力,通过归因训练提高自我效能感,全面开发其内部动力系统。同时采用同伴支持、教师引导、团队监督来帮助个体改善学业不良状况。3、学业导师进行专业学习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困难、方法欠缺,为其提供学业导师,通过导师的个别辅导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学习某一专

38、业课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和方法或进行科研指导,提升其学习兴趣。4、调整适当的授课方式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提供学生的认知层次,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采取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增强对学生的关注,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让学生能产生敬佩、模仿的心理,向榜样学习,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改善学业不良的现状。大学生学业不良其实质是“潜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因此,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际关系,将会使学生学会自主解决学业不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沈烈敏.学业不良的相对性涵义及测定的实证研究.心理科学,2004,27(1)

39、:88-91.沈烈敏.关于学生自我妨碍策略和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6,29(2):618-620.j.心理科.16.雷雳,张钦,侯志瑾.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学,2001,24(2):242.曾守锤,吴华清.国内学业不良研究的回顾和反思.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6:14-16.钟启泉.“学业不良”的界定及其因析模式述评.华东师范人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2.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育对策.宁波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2.施丽红.刍议大学生的学习障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7).魏萍,唐海波,宋宝萍.大学生应对方

40、式、情感体验和学业倦怠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549-556.唐海波,张花.学业不良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5):2926-2928.曹贞.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分析及对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11):5-7.高校贫困生自我和谐及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马瑾纪敏(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一、问题提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它的主要内容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在我国经济持续高

41、速增长,但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也同时日趋明显,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和社会风险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提出的。从其概念的产生背景我们就以得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人。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如何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就成为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辅导员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人自身的和谐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够对自身、环境及期望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接纳信任自己,正确的对自己的能力及现实状况做出客观评价,从而做出务实可行的决策,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有关研究表

42、明,如果个体体验到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自我的不和谐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个体就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这样就为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1。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改革以来,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长期的经济拮据的巨大压力,容易造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惑和障碍,导致自我的不和谐,以及性格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和非贫困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一定的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探讨贫

43、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和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就显得十分迫切。应对方式是个体摆脱精神紧张的自我心理适应和心理支持机制,可简单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和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重要中间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压力的后果和严重性,对个体的自我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2。该研究旨在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和应对方式关系的探讨,为有针对性地促进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从而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良好地成长。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44、,随机选取我校大学生312名发放问卷,回收306份,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6.73%。其中由学校审定的贫困生132人,非贫困生164人。2研究工具(1)自我和谐量表。采用王登峰根据Rogers有关自我和谐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包括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体现个体处理问题时的思维刻板程度,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和自我的刻板性相反。本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完全不符

45、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其中“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两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而“自我的灵活性”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就越高。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和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计为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0不采取,1偶尔采取,2有时采取,3经常采取)。3研究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要求被试做出独立的、客观的自我评定。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三、研究结果1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比较对贫困大学生和

46、非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v0.05)。(见表1)表1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M土SD)组别人数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贫困生13244.557.6044.946.9217.283.6788.6611.49非贫困生16441.699.0746.756.2517.053.7486.9212.70t8.81-1.290.521.23pv0.05v0.050.050.05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47、,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应付方式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表2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应对方式量表评分比较(MSD)组别人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贫困生13223.235.129.713.88非贫困生16424.824.889.494.07t-2.690.46Pv0.05v0.05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显示,除自我的刻板性和积极应对之间无显著的相关,自我和谐各分量表以及总分均和两种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相关。(见表3)表3贫困生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自我和谐量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0.140.24自我的灵活性0.33-0.21自我的刻板性-0.04

48、0.38自我和谐总分-0.290.40除自我的刻板性和积极应对之间的相关,P0.05,其余P值均v0.05。4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和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为进一步了解个体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预测程度,运用逐步多元回归,以自我和谐分量表得分和总分为因变量,两种应对方式为自变量,考察两种应对方式的回归效应。(见表4)表4贫困生自我和谐和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因变量预测变量R23值t值P值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积极应对0.08-0.26-2.770.01消极应对0.524.410.00自我的灵活性积极应对0.160.466.470.00消极应对-0.40-4.380.00自我的刻板性积极应对0.15-0.07

49、-1.250.21消极应对0.367.050.00自我和谐总分积极应对0.26-0.76-6.320.00消极应对1.288.290.00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对自我的灵活性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和谐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对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自我的灵活性有负向预测作用。四、分析讨论“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反映的是自我和经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自我对其能力的评价,它所产生的症状更多地反映了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在自我和谐量表中,此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自我和现实经验越不和谐,主观幸福感差、有神经质倾向。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贫

50、困生自我和经验的和谐水平低于非贫困学生。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倾向于对自我的能力做出负性评价。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明显不如别人,贫困生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容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先天不如他人,感到无能为力,往往会放弃一切积极的努力,消极地面对生活,久而久之,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形成恶性循环。“自我的灵活性”反映的是自我有较深的反省,有较高的自尊水平,愿意求助他人,这有助于提高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协调性。分数越高,自我灵活性越强,高分者强烈要求自己个性的发展,能尽快调整心情,适应新环境,以期在日后取得好成绩。相反,自我灵活性低者,多有自卑感,对现实的适应缺乏主动性4。多数贫困生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

51、生活状况单一,他们接受的新鲜事物较少,信息量较小,久而久之导致其思维较为局限,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进行合理的分析,表现为爱钻牛角尖,认死理,喜欢用放大镜来看待事物的消极面。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时所做出的认知行为努力5。在应激状态下,个体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帮助个体增强自信;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加大问题的困难程度,从而使个体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本研究结果表明,和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如通过和人沟通、讨论,向他人求助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善于缓解内心的紧张和压力,而更多的是以消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挫折,一方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

52、方面使自信心受挫,价值感降低。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的使用和自我和谐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6。个体在应激状态下,如果能以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就会尽快地走出困境,摆脱内心的冲突,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能够逐渐丰富和完善问题解决的经验,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最终完成自我和经验的统一,达到自我和谐状态。相反,个体如果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遇事退缩,自我封闭,容易导致自卑和孤僻心理,而陷入不和谐状态。如此循环,必然会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因此,应注重对

53、贫困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帮助其提高自我和谐水平。五、教育对策进一步开展知心工程工作。罗杰斯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对成长中的个体,尽量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他在自然的情境中,形成其自我和谐的观念,从而奠定其自我实现的人格基础7。为此,书院应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知心工程工作,通过辅导员和学生开展面对面谈话,使辅导员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教育贫困大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优缺点,养成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一道道难关的突破、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建立信心,从而使他们在面对任何事情,做出各种决策时,不会畏首畏尾、

54、举棋不定。指导贫困大学生调节心理期望水平,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切实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要做到自我和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咨询中心可经常组织贫困生开展团体辅导训练,如:沙盘游戏、“攒钱”游戏等,在活动中培养贫困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鼓励贫困大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关心和理解他人,主动和他人交往,而不是消极回避。加大对贫困生的支持力度。在平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尽可能为贫困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如安排他们参加勤工助学;鼓励他们拼搏奋进,努力争取学校“自强不息”荣誉称号等,对贫困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此类活

55、动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和谐水平。切实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优秀学生在同学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组成宣讲团深入到大学生中间讲成长、谈体会,以点带面、示范引导。为此,各书院可通过党组织生活、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此类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等组成优秀大学生宣讲团,介绍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成长经历和真切体会,为贫困生提出最真诚的建议和忠告,从而帮助和引导贫困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注重全面提高,达到自我和谐。当今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除了应在生理、知

56、识层面上完善之外,还应在精神、心灵层面上趋于完善,惟其如此,他才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价值观。为此,学校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书院常规工作当中,尝试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及采取适当方法,使学生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参考文献:.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和训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55.6.李志凯.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0.4.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7,30(6):15025.辛勇.

57、贫困大学生自尊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497.李洁,朱晓斌.杭州高校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和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146对我校新生心理测评工作模式的思考和建议刘宏李红燕(西安交通大学仲英书院,学生处)摘要:大学新生入学的不适应是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的体会,对新生入学不适进行了理性分析,对我校新生心理测评模式提出参考建议。关键词:新生;心理测评;建议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包括心理健康素质)的关键期。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已经成为决定其能否

58、顺利完成学业和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几年来,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4年又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十六号文件。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号文件的精神,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在此之前,教育部也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目前新生测评概括介绍我校每年入学本科新生3千多人,这些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年龄大小不一、经历各不相同、生活环境迥异、各地习俗差别较大,他们从中学进入大学,普遍存在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从他们

59、身上所反映出的新生的入学不适越来越引起广泛我校领导的关注。从2005年开始我校对全校本科新生进行心理测评,至今已有5年。因我校学生人数众多,以2009级学生为例,全校3千多学生,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人数有限,统一组织全校范围的测试难度较大。因此我校的新生心理测评周期较长。目前的测评流程是:书院统计学生人数一心理咨询中心安排测试时间(一般以书院为单位统一进行)一心理咨询中心统一回收、整理统计一给书院反馈需要二次筛查的学生名单T由书院负责通知学生二次筛查时间-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和二次筛查的学生进行20分钟的面谈一心理咨询中心再将二次筛查结果反馈到书院。根据这个工作流程,书院学生从第一次测评到二次筛查

60、完成,耗时约12周(约3个月),即我校2009级新生的心理测评从10月下旬开始,持续到12月下旬结束。二、新生测评工作的心理学基础和实际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进入大学之后,每个新生都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学习上的自觉、时间上的自由安排、经济上的自主支配、目标上的自我确定、选择上的自我判断、心理上的自我调节等一系列的变化,由于对变化尚无有效的调整方法,使得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期表现出的最直接的矛盾是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适应,相应产生一些消极心理,新生适应期常见的消极心理主要是:1、间歇心理:经过高中3年超负荷的拼搏,新生入学后几乎身心俱疲,相当部分学生滋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考上大学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