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视角下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以中兴通讯为例_第1页
管理视角下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以中兴通讯为例_第2页
管理视角下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以中兴通讯为例_第3页
管理视角下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以中兴通讯为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管理视角下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以中兴通讯为例 袁蒙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武汉 430073)Reference: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中掀起了专利权申请授权的浪潮,但在企业管理方面,专利权是国际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利益分享作为一种重要的专利权研发激励手段,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我国电子通讯业巨头中兴通讯为例,对其专利权研发激励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解读,观其利弊,进而从管理学及会计学的角度提出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构建的初步构想。构想指出专利权利益分配应该以结果为导向,直接激励和股权激励手段相结合,且可以考虑引入专利权内部证券化的方法,同时对于

2、外部专利权的获得也应该存在相应的利益分享机制。关键字:专利权 利益分享机制 股权激励 内部证券化一、 引言科斯定理指出,在明晰产权的背景下,经济的非效率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得到纠正,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降低市场交易成本。1中国现有法律解决了绝大部分实物资产的产权问题,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部分独占性和外溢问题2,无形资产产权的界定及其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专利权作为在法律范畴中对其产权作出界定的无形资产的一种,其产权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无疑能够为其他无形资产产权的界定及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提供极高的参考价值。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企业中掀起了无形资产开发的浪潮,而专利权无疑是

3、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图1所示,我国的专利权申请量和授予量从2008年到2013年成倍增长,虽然多数集中在化工、食品药品、建筑等传统领域,但也涉及电子、医药等行业。而专利权作为知识资产,是衡量企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企业一微观主体而言,我国虽然实施了以企业为重点的激励机制,我国企业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量比率和专利产业化率却仍然偏低。3作为一种专利权研发的激励手段,健全合理的专利权分享机制的建立能够改善企业专利研发的外部环境,激发内部动因,为企业形成更多高质量的专利以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本文以我国电子通讯业巨头中兴通讯为例,对其专利权研发激励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解读,从管理学及会计

4、学的角度提出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构建的初步构想,旨在通过该机制进一步激励企业内部的专利权研发。二、 理论分析(一) 专利权属于谁?产权,亦称财产所有权,涵盖了对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专利权则是产权的一种,限定了专利这一具体的财产范畴。从法学视角来看,专利权是一项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拥有的独占权利。产权经济学则将专利权描述为发明创造相关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形式或法律硬化形式。而从会计视角看,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资产。专利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专有性、无形性及可复制性。那么专利权究竟属于谁?专利权归属有三个原则,分别是利益平衡原则、效率和公平原则以及激励原则。4专利权

5、的产权归属在各国的法律中都有相应的规定。在具有法官造法特征的英美法系中,雇员的发明创造,除了劳务双方(雇佣企业与雇员)对此签订协议或该项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的范畴归属企业所有之外,均归属雇员所有。5而以成文法为特点的大陆法系大多遵循“雇员主义”,认为专利天然属于发明者。我国于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专利法规定,属于职务发明的专利,若未事前约定,其成果均归属企业所有。(二) 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构建的动机分析综上可知,国内外的法律均对专利权的归属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界定,但是在许多企业内部仍然单独发布了专利权的利益分享计划,旨在激励企业内部创新,如海尔、华为等企业都有具体的研发人员激励制度。本文认为

6、,在企业内部构件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是必需的。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动机:1. 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认为作为一个理性人进行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追求最大的物质利益。该假设下,人的自利行为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在企业专利研发活动这一范畴中,经济人假设同样适用。企业中专利的产生往往需要通过企业的研发部门进行长时间的科学技术研发过程,离不开企业核心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企业专利通常都是企业研发人员的职务发明,根据我国法律对职务发明的规定,员工的职务发明归属于企业所有。因此在企业没有员工职务发明的奖励制度或激励力度不足时,根据经济人假设,员工就会缺乏动力进

7、行专利研发,从而使得企业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推动发展。2. 不完全契约理论正如前文所述,作为企业研发人员,其进行研发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企业奖励。但是对于企业所有者而言,其最终目的则是以对研发活动最小的投入获得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专利权。因此研发人员与企业所有者的目的并不一致,而消除这种不一致现象的手段就是企业与研发人员缔结的契约。作为代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内部不仅仅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实际上企业内部的所有目标不一致都是通过契约来进行整合统一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及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内部的各种契约实际上都是不完全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与利益相关者缔结最经济

8、合理的契约。而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作为一种专利契约,能够促进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入与企业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产权经济学也认为,只有在产权的界定、维持及变更方面建立合理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够在控制交易费用的基础上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率。6因此无论国家还是企业,产权制度都是直接影响企业效率和价值的因素。三、 中兴通讯案例分析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成立于1985年,已在深交所上市,于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面对全球的综合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最大的通讯设备上市公司。(一) 中兴通讯的专利布局中兴通讯的专利之路从随机专利申请发展到如今极具企业特色的专利布

9、局,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利防御阶段。这一来自wwW.lw5u.Com阶段是指2009年以前,2004年中兴通讯第一次提出了专利布局的概念,将研发创新的重点在于国内专利权的开发及申请,通过一系列的短期激励措施,开始了企业内部专利权的初始累积。企业当时的专利权管理部门是法务部的知识产权科,最初整个部门只有10个人,专利研发年投入不足千万。此时企业内部仍然以专利数量作为企业研发成果的唯一衡量指标。而2009年至2013年则是中兴通讯的专利攻守兼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兴通讯摆脱了国内专利申请的地域束缚,将专利布局延展到全球市场,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在与其他国际

10、知名企业的残酷的专利战中争夺到了一定的话语权。此时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上,中兴通讯已经将知识产权科从法务部中独立出来,成立了拥有100多名专业人员的知识产权部门。同时,为了提高专利质量,中兴通讯构建了专利的价值衡量指标,在内部设立了一套完善的专利审核流程以评估开发项目的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并给予开发团队一定的调整建议。2014年,中兴通讯进入了专利布局的第三个阶段专利开放式竞争阶段。其提出专利布局的基础不应局限于项目与产品,还应该贯穿企业的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使专利布局与企业差异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进一步融合,促进企业积极形成以专利为核心竞争力重心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整个中兴通讯2014年的研发投入

11、达到90多亿,比上一年增长了22%。(二) 中兴通讯的专利权利益分享计划中兴通讯在专利市场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其专利权利益分享计划息息相关。前文所述,利益分享计划作为一种强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企业员工对专利研发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中兴通讯的专利权利益分享计划较为简单,大致分为短期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1. 短期激励在制定了具体专利布局计划后,中兴通讯的研发活动投入之多让许多高科技企业望而却步。如表1所示,自2006年以后,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值一直高于9%,即使在企业2012年亏损26亿元的情况下,中兴通讯在2013年的研发投入仍然保持了营业收入的9.8%。中兴通讯在专利布局初期大量

12、采用以专利申请为考核标准的一次性简单奖励,但随着企业对专利研发过程性质的了解的不断深入,企业颁布了新的专利激励办法并成立内部创投基金,将奖励原则由结果导向向全过程导向进行修正,奖励标准覆盖了专利申请、授权、成为基础专利、标准专利以及转让许可等各个流程。一旦专利为企业产生了一定价值,中兴会根据创造的价值大小进行相应的追加激励。而在专利转让或者许可他方使用从而获得直接收益时,中兴通讯设置了“专利增值”的奖项让专利发明人按照一定比率分享专利增值收益。2. 股权激励企业的激励活动往往是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这主要是考虑到企业所有者目标的长期性和研发人员目标的短期性之间的差异。中兴通讯于2007年

13、2月14日公布了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告书,拟授予中兴通讯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额度为4798万股标的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其中的分配给3414名关键岗位员工激励对象的标的股票额度为4112.2万股。此处的关键岗位员工包含了中兴通讯的重要研发人员、销售人员及其他。同时该计划标的股票总数的10%预留给对公司有重大贡献和公司需要引进的重要人才。随后中兴通讯公布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预留标的股票授予对象有794人,其中有485人属于研发体系。 该股权激励的禁售期为2年,解锁期为3年,可以分三次解锁,解锁衡量指标为企业每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不低于10%。于2013年8月27日

14、,中兴通讯发布了有关第二次股权激励的公告。 其拟向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授予总量不超过10,320万份的股票期权,对应的股票约占授予时公司股本总额的3%。该计划的激励对象人数为1,531人,占公司目前在册员工总数的2.3%。其等待期为2年,在之后三年中有三个行权期。期权行权的业绩指标包括了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率,每年的具体标准较上年有相对的增幅。两次股权激励整合后的相关信息如表2所示。(三) 激励效果通过以上专利权利益分享计划,中兴通讯在专利研发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果。截至2013年,中兴通讯国内外的专利储备数量超过了5.2万件,成为了全球通讯

15、行业专利的主要拥有者之一,许多专利属于国际通讯技术标准的基本专利,其在LTE领域更是占据了全球13%的专利份额。专利合作协定PCT为(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旨在建立一种使以一种语言在一个专利局提出的专利申请在每一个PCT成员国都有效的国际体系。PCT数量是全球公认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于每年3月对外公布。如表3所示,中兴通讯在进入专利布局的第二阶段(2009年以后)其PCT专利数量不断突破新高。实际上,近几年中兴通讯的申请量已经接近中国PCT总申请量的11%。在2011年和2

16、012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PCT排名第一位,而自从2010年以来PCT排名就在世界企业中名列三甲。而在无形资产方面,由于土地使用权的特殊性质,本文将其排除考虑,中兴通讯的无形资产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有所上升。中兴通讯的专利权不仅在数量上产生了大幅增长,在专利覆盖度和专利质量方面也有所突破。在技术方面,中兴1万多项的专利中属于新技术的超过60%,专利覆盖了LTE/4G、云计算及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核心技术,其中大量属于含金量更高的基本专利或核心专利。并且中兴通讯的国际专利重点分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结合中兴通讯的案例分析,本文发现中兴通讯的专利权激励计划对企业的专利权增长产生了很大

17、的激励作用,在实行了短期和长期激励手段后,企业拥有的专利权数量及利润都得到了大幅增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得到很大的提升。中兴通讯的专利权分享计划包括直接激励和股权激励两个部分,本文认为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直接激励计划中的激励标准不明确;其次,由于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并不仅仅是研发人员,因此股权激励对于专利研发缺乏很强的针对性;最后,中兴通讯的专利权激励手段过于单一,难以全面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四、 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设想本文认为,单纯从法律角度讨论企业专利权的产权归属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激励创新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专利权的产生应该伴随着相应的管理活动,而管理活动的本质就是

18、提升效率,重心为激励。因此,在企业内部从管理和激励的视角构建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一) 利益分享机制的原则本文认为,结合管理学和会计学的理论思想,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应该遵循结果导向。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专利权,而这种专利权正是研发活动的成果。而回归经济人假设,对于企业研发人员而言,其进行专利研发的根本动力就是其获得的物质利益。因此要在企业目标和研发人员目标两者之间建立直接而强大的联系,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就应该采取结果导向的原则,其利益分享的绩效标准应该选取能够代表专利开发结果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结合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二) 利益分享机制可行方式如前所述,

19、中兴通讯的专利权分享计划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现代企业特征和管理理论基础,认为企业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可行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四类。首先,企业应当完善直接激励的体制。中兴通讯所采取的全过程激励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企业在建立相关体制时仍应该侧重于结果导向,防止企业中产生大量不能够创造价值的专利半成品,在付出一定成本的情况下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同时,在直接激励过程中,应该建立或完善相应的专利权价值和增值评估体制,明确和统一激励基准,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评估。其次,企业可以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股权激励。企业可以将股权激励的对象范围缩小到研发人员,同时在股

20、份期权的解锁条件方面可以考虑设置企业特定项目的收益率或者是某项专利权的收益率,将激励收益与具体项目或专利挂钩,同时根据不同项目或专利的特征设定不同的解锁指标数值。然后,企业可以考虑专利权内部证券化。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的股权激励在实质上已经将无形资产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分割。因此企业可以进一步尝试专利权的证券化。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要将专利权转换成在证券市场中可以自由流通的金融工具还有漫长的发展道路。企业想要短期内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该想法将面临很大的现实阻力。因此本文认为企业可以先行尝试专利权在企业内部的证券化,基于专利权的评估价值对专利进行价值分割,形成可以在企业内部流通的金融证券发放给

21、研发人员,提高了股权激励的针对性,同时也缓解了无形资产定价难的问题。最后,企业中对于外部专利权的获得也应该存在相应的利益分享机制。对于企业而言,专利获取的方式除了自我研发以外,还可以来自于企业外部的购入或并购。实际上,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和研发能力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大多会优先考虑外购专利权来满足企业自身的技术需要。对于稀缺的专利权,比如在特殊领域的基础专利,由于其稀缺性和难以获得性,可能会对企业进入新的领域形成进入壁垒,使得企业发展进入瓶颈。对该类专利权的成功外购可能会使得企业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布局与实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向在外购过程中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份额的直接激励或股权激励。同时,企业的来自www.lw5U.com战略与相应的组织结构设置也应该与该专利权利益分享机制相协调,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以专利权研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系,为企业带来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Reference:1 Ronald 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M, Economic,1937(11).2 巴鲁?列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