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炎症分子机制第一节 炎症性刺激信号及其受体第二节 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及其作用机制第三节 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分子及其作用机制第四节 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第五节 急性时相反应第六节 炎症反应的的调控点7/25/20222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伴随多种疾病状态的一种共有的病理现象炎症的本质是机体对各种损伤性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只能发生在有血管分布的组织内炎症具有杀灭病原体、限制感染及修复损伤等作用炎症需要精确调控的过程,反应紊乱会造成组织损伤, 危害机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7/25/20223炎症反应基本过程主要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抗原识别特异性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抗体(浆细胞)
2、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补体补救途径、凝血系统 炎症反应放大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补体系统、凝血系统花生四烯酸衍生物、肥大细胞释放物质血小板活化因子、缓激肽、5-羟色胺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 抗原清除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杀伤淋巴细胞、补体、穿孔素、活性氧参与炎症反应基本过程的主要细胞和分子举例7/25/20224第一节 炎症性刺激信号及其受体一、生物致炎因素的主要受体TLR受体二、物理及化学伤害性刺激信号受体7/25/20225一、生物致炎因素的主要受体TLR受体家族 生物致炎因素病原微生物受体TLR家族(Toll-like recept
3、ors, TLR) Toll可接受生物致炎信号刺激的一种重要受体;是果蝇体内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种重要受体目前已发现的TLR家族成员有11个作用是与各种细菌或病毒的分解产物结合7/25/20226 TLR受体家族接受的外源刺激信号 TLR受体家族接受的外源刺激信号 TLR受体种类接受的主要刺激TLR1细菌脂蛋白TLR2细菌脂蛋白、甘露糖TLR3病毒双链RNA、Poly(I:C)TLR4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LPS)TLR5细菌鞭毛蛋白TLR6细菌脂蛋白、甘露糖TLR7病毒单链RNA (如HIV-1)TLR8病毒单链RNA(如HIV-1)TLR9CpG DNATLR10未确定TLR11泌尿系敏感细
4、菌产物7/25/20227二、物理及化学伤害性刺激信号受体 伤害性刺激信号温度、压力、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受体种类 压力受体、温度受体等7/25/20228受体作用伤害性刺激压力受体、温度受体向细胞转导 诱导机体对这些刺激产生保护性反应 7/25/20229伤害性刺激信号受体示意图7/25/202210第二节 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及其作用机制一、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 二、炎症反应细胞聚集的分子机制7/25/202211细胞种类释放的炎性介质主要作用肥大细胞组织胺、5-羟色胺、蛋白聚糖、趋化因子小动脉扩张、小静脉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强、致痛、刺激其他白细胞活化中性粒细胞穿孔素、粒酶、溶菌防御素、蛋白酶
5、、酯酶、自由基,包括活性氧和活性氮化合物细胞毒作用巨噬细胞IL-1、TNF- a等100多种炎症介质防御反应的二线细胞破坏被吞噬的病原微生物、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复制、杀伤靶细胞、辅助T细胞活化、提呈抗原一、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7/25/202212特点1. 炎症急性期、慢性期参与反应的细胞不同2. 肥大细胞是天然炎症反应的最初反应细胞3.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是炎症反应的中心细胞7/25/202213 中性粒细胞是对感染原等发生排斥的第一线细胞 巨噬细胞是对感染原等发生排斥的第二线细胞 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吞噬 分泌 杀伤 抗原呈递7/25/202214二、炎症反应细胞聚集的分子机制1.
6、 白细胞进入炎症组织的三个步骤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 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刺激活化 穿过血管壁基底膜进入组织间隙7/25/202215种类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离子依赖的细胞粘附素家族使白细胞粘附在血管内表面作用7/25/202216粘附因子的种类和作用 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相应的粘附分子作 用选择素相互作用 p150sLex (CD15)sLex (CD15)L-选择素 ( CD62L)P-选择素(CD62P)E选择素(CD62E)GlyCAM白细胞移动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合整合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相互作用LFA-1(CD11a/ CD18)VLA-4 (CD49
7、d/CD29)ICAM-1(CD54 )ICAM-2 (CD102 )VCAM-1 ( CD106)继发性粘附、伸展、在炎症组织的归巢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相互作用PECAM-1 (CD31)HCAM ( CD44 )PECAM-1 (CD31)增强粘附、白细胞跨血管壁基质的移动、与透明质酸及其他细胞外基质结合7/25/202217白细胞迁移方式 自然发生的非定向移动 诱导发生的非定向移动 在趋化物作用下发生的移动在感染和损伤部位聚集的主要方式趋化性迁移(chemotaxis)7/25/202218白细胞趋化性迁移白细胞随着环境中化学物质分布的梯度进行定向迁移 趋化物的特点既有吸引细胞的物质,也有排
8、斥细胞的物质;既有内源性也有外源性7/25/202219趋化因子(chemokine) 由宿主细胞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内源性趋化物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分子种类 C-X-C C-C C作用 促使白细胞停留、粘附、移动和渗出血管(C代表半胱氨酸,X代表任何氨基酸) 7/25/202220代表性内源趋化因子的种类和作用 趋化因子的种类作用细胞中性粒单核/巨噬嗜酸嗜碱淋巴自然杀伤C-X-C 类趋化因子IL-8、NAP-2+-C-C 类趋化因子 MCP-1-+-+ MCP-3、MIP-1、 RANTES-+C类趋化因子 Lymphotactin-+其他类趋化因子C5a+- LTB4、PAF+-
9、PDGF+- IL-3、IL-5-+- TGF-+-+7/25/202221第三节 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分子及其作用机制一、炎症介质 二、细胞因子 三、小分子炎性介质 四、其它炎性介质7/25/202222一、炎症介质 定义可溶的、可扩散的分子,在感染或组织损伤的局部或扩散至远处发挥作用 适当浓度即可在相关组织引起相似的炎症反应 炎症发生时介质能从组织中释放 炎症组织细胞中存在着该介质生成的酶,当介质增加时有酶活性增强 体内存在使该介质分解、吸收或脱敏的机制 用药理学方法改变介质的合成、储存、释放或代谢时可以影响炎症过程 该介质过多或缺乏对炎症反应有可预见的影响 能证明在靶细胞上存在相应的介质受
10、体,并可触发或调节特异性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应具备以下条件7/25/202223 分类外源性炎症介质内源性炎症介质内毒素等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组胺等7/25/202224二、细胞因子 由体内特定细胞分泌产生,通过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经由特有的信号转导过程,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状态和其他功能,从而改变细胞的行为的一类可溶性蛋白分子 定义7/25/202225 特点 不具有催化活性 作用浓度低(一般在pmol/L 到nmol/L之间) 作用方式 多方面,取决于靶细胞的类型、该因子的浓度及同时存在的其他细胞因子的种类和浓度7/25/202226 分类 促炎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巨
11、噬细胞产生主要由T细胞产生7/25/202227最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促炎细胞因子功能TNF-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直接刺激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加重炎症症状IL-1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6和TNF;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促进肝细胞合成急性时相蛋白等7/25/202228主要促炎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作用 作用细胞因子促炎细胞因子致热源IL-1、TNF-、IL-6放大炎症反应IL-1、TNF-、IL-6、IFN-、IFN-b、趋化因子促进急性时相反应物质产生IL-1、IL-6、IL-11、TNF-、INF-g、TGF-b、LIF、OSM、CNTF趋化因子CXC 趋化因子IL
12、-8、PF-4、PBP、 NAP-2、-TGCC 趋化因子MIP-1; MIP-1b; MCP-1; MCP-2; MCP-3; RANTESC 趋化因子Lymphotactin促进促炎细胞因子产生IL-12抗炎细胞因子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IL-4、IL-10、IL-13、TGF-b7/25/202229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网络7/25/202230三、小分子炎性介质最早发现的一种炎症介质,由左旋组氨酸脱羧生成 1组胺作用 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强、非血管平滑肌收缩、募集嗜酸细胞、阻断T淋巴细胞功能等7/25/202231细胞内两大类小分子炎症介质的重要中间产物 花生四烯
13、酸 (环氧化酶) (脂氧化酶) 环状结构的前列腺素 线状结构的白三烯 作用7/25/202232花生四烯酸与小分子炎性介质7/25/2022333.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作用 舒张血管 致支气管、胃肠和子宫平滑肌收缩 增强腺体分泌作为趋化因子 致热 7/25/202234四、其它炎性介质30种以上的糖蛋白,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血清或细胞膜 1补体系统激活方式 免疫复合物诱发的经典激活途径 糖、凝血素诱发的凝集素途径 菌体产物诱发的补救途径7/25/202235补体系统在炎症中的作用 活 性补体组分和片段增加血管通透性平滑肌收缩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脱颗粒C5a、C3a、C5a
14、desArg、C4a中性粒细胞活化及趋化促进PG和LT合成C5a、C5adesArg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和免疫复合物C3b、C4b刺激专门吞噬细胞和呼吸道聚集C3b、C5a、C5adesArg、C1q溶解外源细菌或细胞C5b溶解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C3b、CR17/25/202236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聚集并活化血小板 释放活性胺类,扩张毛细血管并增加通透性 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定义作用磷脂类介质,主要由活化的肥大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因有激活血小板的能力而命名7/25/2022373感觉神经肽定义是一组由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肽类物质,主要包括P
15、物质神经激肽A和NK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作用促炎,通过轴突反射机制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及加重炎症反应7/25/202238感觉神经肽和神经系统参加炎症反应7/25/2022394酶类介质 激肽生成系统是血液中除补体外的第二大介质形成系统,其多种中间产物与补体系统互有联系激肽原酶(kininogenase) 为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含有的酶类之一,释出后可活化激肽生成系统,并将血浆中的激肽原转变为激肽7/25/2022405.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富含的一种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它形成了颗粒的结构基质,也作为半抗原和其他介质的结合部位7/25/202
16、241 第四节 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7/25/202242TLR-4介导的LPS信号转导7/25/202243TNF-a受体介导的TNF-a信号转导 7/25/202244趋化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7/25/202245第五节 急性时相反应 发热 肝代谢和基因表达的改变 炎症急性期全身反应7/25/202246急性时相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s,APPs 急性炎症反应使得血浆蛋白在肝的合成谱有所改变,一些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合成大大增加。后者称为急性时相蛋白特点 蛋白的浓度可以增加50%或数倍,个别重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浓度甚至可以增加1000倍以上7/25/202247作用 直接中和炎症反应物质,减小局部组织损伤程度 参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7/25/202248第六节 炎症反应的的调控点 1.早期正向炎症信号早期 加速反应后期 双信号系统调控 第一信号:炎症介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担保合同条款确认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初级农产品电商平台内容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绿色建筑门面租赁及物业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跨国企业外籍员工绩效考核合同
- 二零二五版模具开模与全球市场拓展合同3篇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园代建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复垦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电网项目施工与运维个人雇佣合同4篇
- 2025版存单质押生物科技产业贷款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限价版)4篇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汽车修理厂管理方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学生口算天天练
- 三年级数学添括号去括号加减简便计算练习400道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300题及答案
- 澳洲牛肉行业分析
- 老客户的开发与技巧课件
- 计算机江苏对口单招文化综合理论试卷
- 成人学士学位英语单词(史上全面)
- KAPPA-实施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