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中的作用摘要:.流行病学的定义、特点、原理、方法;.传统流行病学在第一次卫生革命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代流行病学在当今医学模式转变,我国面对一、二次 卫生革命的双重任务的形势下,对疾病控制具有显著重 要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 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这门学科与社会经 济、卫生保健发展情况相适应,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门 学科综合运用观察性研究,(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性 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方 法,去完成这门学科在疾病控制,健康促进中揭示现象,找出原
2、由, 提供干预措施的任务。这门学科在疾病控制中的作用,可以分几方面:一、疾病预防:无病时预防使其不发生,发生后使其得到控制或减 少,直至消除。二、疾病的监测:长期地、连续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一定时间周 期内,一定人群内(三间分布)收集并分析疾病,及其影响因 素的动态,以判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并评价预防 对策的效果或决定是否修改已制定的预防对策。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为了彻底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发掘病因及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时,真正的病因尚未完全被阐 明,而诸多危险因素已被发掘出来,据之以防制疾病,就可以 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流行病学工作并不拘泥于非找到病因 不可,如找到一些
3、关键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控制方法,也能在 很大程度上解决防病的问题。如经多方研究显示,吸烟与肺癌 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号召人们不吸烟对减少肺癌的发生就 有明显作用。四、疾病的自然史:疾病在人的个体中有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如亚 临床期,症状早期,症状明显期,症状缓解期,恢复期。在传 染病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极期,恢复期。这是个体的疾病 自然史。疾病在人群中也有其自然发生的规律,叫人群的疾病 自然史。自然史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意义。如我们了解 到乙型肝炎有很大可能通过孕妇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就可以用 注射疫苗来早期预防。五、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在评价人群有关疾病,健康诸问题时, 个体测量是办法之
4、一,实验室检验也是办法之一,但归根结底 要看人群中的效果,看是否降低了人群发病率,是否提高了治 愈率和增加了健康率等等。只有人群中的结果才能最终说明人 群中的问题,显然,只有流行病学才能承担此任务。以上列举了五项流行病学的用途,由上述可见流行病学用途之广 泛,既涉及疾病又涉及健康;既解决现实问题又深入研究;既考查局 部的措施效果,又评价全局的卫生工作,可谓广泛地触及到了公共卫 生及保健工作的各个方面。流行病学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群体性:关心的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不仅仅注重个体的发病 情况;研究疾病的三间分布(人群、时间和地区)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对比性:对比调查、对比分析,从中发现疾病
5、发生的原因和 线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常常用相对数。社会医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 察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 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这门学科要求:一是记住人群,二是记住预防。进行决策及采取 措施时更常需运用社会手段,如加强宣教,改善生活与经济条件,改 进卫生设施及医疗保健服务等。着眼于社会人群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流行病学方法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群体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的 实验室研究方法和个体的临床研究方法并列为医学三大基础研究方 法。流行病学是直接应用到具体防病的应用学科。从上述学科定义、
6、 用途、特点可以看到其在疾病控制中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领域中, 无论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实验医学都要以其为基础,在我国它已 成为学习现代医学的必修课。流行病学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其在疾病 控制中的巨大作用,无论是在“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学科形成期,还 是在“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现代发展期。流行病学与社会经济、卫生 保健发展情况相适应,无论从防病的总任务或是学科的方法来看,都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是质的飞跃。流行病学已成为医学中当第3页之无愧的重要学科。第一次卫生革命指的是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人们开始聚集于城 市的时期。包括烈性传染病在内的各项疾病和传染病广泛袭击人类,
7、此时期内出现了许多堪称流行病学典范的事例。接种牛痘以预防天 花;关于法罗群岛麻疹大流行的调查;关于伦敦霍乱流行的调查;关 于伤寒的调查等。利用霍乱死亡名单,以标点地图等方式提示了死亡 的分布规律,分析出污染的饮用水及其传播途径,并推论其病源可能 为一种活的物质,进而追溯出某水厂为其污染的源头,经采取关闭措 施控制了发病。这是一次成功的流行调查分析及控制流行的案例,成 为流行病学史上不朽的里程碑。在这一时期,流行病学以防制传染病 为主要任务。它以首先在发达国家内取得了控制天花、古典型霍乱、 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和一批主要肠道及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伟大成就, 而进入现代发展期。现代发展期大约从第二次世界
8、大战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 至现在,也叫现代流行病学时期。它与学科形成期的主要区别是防病 的总任务由局限于传染病扩大而为人群的一切疾病和健康状态,方法 由传统的调查分析扩展为充分利用多种资料来源进行整套定型的统 计分析研究,其中尤其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利用有决定性的关系。 这时由于战后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前所未有的 进步,传染病大大地得到了控制,一些慢性非传染病日渐成为威胁人 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有了巨大的改变,人 们对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逐步转向控制,降低和预防这些疾病,并进步希冀保持,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从而使流行病学面临着人们所第4页谓的“第二次
9、卫生革命”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先后成立 了各级卫生防疫、寄生虫防治、地方病防制等机构。整顿和发展了生 物制品研究机构,大面积使用多种疫苗。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并相应在医学院校设立了卫生系,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流行病学性 质的研究机构,大力培养各级流行病学专业人才。经过短短几年的努 力,就在全国基本上消灭和控制了血吸虫病等五大寄生虫病。以后又 消灭了天花和古典型霍乱,控制了人间鼠疫,还曾以防制与取缔娼妓 结合的措施一度在全国内基本消灭了性病;大力提倡新法接生,显著 地降低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以后的二、三十年间,在防制麻疹、 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
10、流脑、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肾病综 合征出血热等防疫战线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我国对慢性病如肿瘤、高血压、冠心病、 结核病、糖尿病及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取得了 可观的基线数据资料,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 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和高血压等病的病因和防治研究,也取 得了一定成绩。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使防疫工作 纳入了法制轨道。80年代初,实行了儿童免疫大规划,使我国的免 疫预防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进一步完成了消灭和控制有关传 染病的任务。目前我们面临的是既要完成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 命任务,又要开始进行
11、防治慢性病和促进健康为主要任务的第二次卫第5页生革命。既往的社会卫生措施,通过公共卫生革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 就。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以前的一些主要危害人群健康的,相当 多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得到了控制。这些控制措施主要以流 行病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主要依赖群体预防,从增强个体免疫力, 如疫苗接种;到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如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力和改 良农产品品种提高全民的营养水平;通过市政工程改善城市供、排水 和垃圾处理系统,以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通过大力加强环保措施改善 大气、生态环境以减少某些新地方病、肿瘤的发生。但是,在大量的 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被消灭以后,出现了两个趋势:一
12、个趋势 是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病成了医院的主要对象;另一个是传染病的新 发和复燃。这两种趋势的出现和19世纪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慢性 病涉及到每个人的行为,新发和复燃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和结核病与个 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之密切程度,甚于传统的传染病。而行为的干预和 改变,一方面要依靠社会卫生措施,如群体的健康教育;但另一方面 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预防,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促进使其行为有 所改变。疾病构成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日益暴露出生物医学模式的 片面性的缺点。越来越多地研究资料表明,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 并非生物因素所能完全解释,疾病不单纯是由生物因素所引起; 采用生物医学时代的最新成果,也难以治愈
13、许多现代疾病。如许 多非传染性疾病,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起的作用甚至大于生物因 素;即使是以生物因素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在流行与防治上也受 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社会防治措施的力度、卫生服务 因素的强弱,从根本上决定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许 多疾病的病因已经不是单纯明确的一种或几种,而是日趋复杂 化,呈现多因多果,各种病因相互叠加发生作用的现代病因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是人类疾 病谱的转变,人类对疾病与健康认识社会化的产物。随着疾病谱 和死亡谱的转变,现代的疾病病因日趋复杂,发病机理难以确定, 过分专科化、单纯生物医学的方法无法确切诊断某些慢性非传染 病的病
14、因,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逐渐显现出单纯生物医学的无能为 力。冠心病的多病因性、艾滋病的行为危险因素占主导地位的特 征使得那种认为必须彻底明确生物学病因才能进行有效预防的 生物医学思想,渐渐地被控制疾病危险因素才能进行有效预防的 生物一一心理一一社会医学思想所取代。这都是流行病学科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所阐明的。用现 代医学模式的思想去看流行病学对疾病控制的作用,就愈加得出其不 可替代、极其重要显著的结论。在现代医学模式中,流行病模式转变也正在经历着四个阶段: 阶段一:主要表现:死亡率高且有波动,出生率高。主要死因:与饥荒、瘟疫有关的感染性疾病流行为主; 主要原因:饥荒减少,发送饮食和环境卫生,
15、战争控制。阶段二:疾病流行衰退主要表现:死亡率不断下降,主要发生在年轻人群,出 主要死因:感染性疾病为主,但是流行少见;主要原因: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改善,医院发展。阶段三:退行疾病与为疾病主要表现: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出生率下降;主要死因:以退行性疾病如肿瘤、心脏病以及伤害为主;主要原因:治疗发展,医疗研究突破与新技术应用。阶段四:退行疾病为主主要表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主要死因:以退行性疾病以及伤害为主;主要原因:生活方式改变(饮食,锻炼等),医学研究 突破与新技术广泛应用。表1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主要死因死亡率(1/10万)的变化趋势顺序1957 年1963 年1975
16、 年1985 年1997 年死因1/10 万%死因1/10 万%死因1/10 万%死因1/10 万%死因1/10 万%1呼吸系病120. 316.9呼吸系病64. 612.0脑血管病127. 121.6心脏病131. 023.4恶性肿瘤135. 422.72传染病112. 215.4传染病57. 510.7恶性肿瘤111. 518.8脑血管病117. 521.0脑血管病134. 922.63恶性肿瘤52. 17. 3恶性肿瘤46. 18. 6呼吸系病109. 818.6恶性肿瘤113. 820.3心脏病100. 016.84脑血管病47. 26. 6脑血管病36. 96. 9心脏病69. 21
17、1.7呼吸系病50. 99. 1呼吸系病84. 014. 15心脏病39. 05. 5心脏病36. 16. 7传染病34. 35. 8消化系病23. 34. 2损伤和中毒36. 86. 2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表2 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前10位主要死因分布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1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呼吸系病呼吸系病2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3 心脏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4 呼吸系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5 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心脏病6 消化系病消化系病消化系病消化系病消化系病7内分泌和代谢
18、病内分泌和代谢病泌尿生殖系病肺结核新生儿病8泌尿生殖系病新生儿病内分泌和代谢病新生儿病传染病9 精神病泌尿生殖系病精神病传染病肺结核10 神经系病精神病传染病泌尿生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1997从城市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的变化(表1,表2)城乡居民前10 位死因分布可以看出:建国50年来,我国的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 了重大变化,城市和发达农村地区的疾病和死亡模式已等同于或接近 于发达国家,面临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挑战。表1中显示了我国城市 人群从1957年到1997年40年间死因谱的转变。传染病于1957年和 1963年还分别列于前五位死因中的第二
19、位,到了 1975年下降为第五 位,1985年后退出了前五位死因;呼吸系统疾病则从1957年和1963 年的第一位逐渐下降到1975年的第三位,1985年和1997年的第四 位;相反,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由1957年和1963年的第四、五位逐渐 上升到1985年的第一、二位;恶性肿瘤是在1963年出现在第三位死 因当中,到了 1997年,它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的最主要 死因。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边远的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传染病、地方 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还很艰巨。 表2中显示了 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前10位主要死因的分布情况。大 城市、中小城市的死因谱中没有出
20、现结核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死因 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说明城市的卫生工作对策主要在于对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和预防。一类农村的第十位死因为传染性疾病, 除此之外,其他疾病的构成基本与中小城市相同。而二类农村和三类 农村的传染病分别占据前十位死因的第九位和第八位。肺结核也成为 二、三类农村的第七和第九位死因。此外,二、三类农村的首位死因 是呼吸系疾病,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死因也在前五位之列,说明二、 三类农村以及其他更不发达地区同时面临着控制传染病,完成第一次 卫生革命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双重紧迫 任务。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类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包括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机制,致 致病因素影响人体结构功能和信息传递机制的过程;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在人们的 相互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的布局,资源的分配、 卫生工作的方针、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各类因素对不同的疾病影响是不同的,如心血管疾病以行为生活 方式,生物因素为主,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协议2024法律效力与适用性分析
- 2024年商场清洁工定期服务协议
- 2024年协议模板书面形式
- 2024二手商品交易买卖协议大全
- 电力行业专用2024年度物资采购协议
- 数智驱动研究生教育治理模式的推广路径
- 低空经济市场竞争分析
- 中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 2024年度铝单板购买协议
- 赌博法律课件教学课件
- 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英语试题
- 【基于嵌入式的人体健康智能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14000字(论文)】
- 基础管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双体系)
- 医学课件:临床决策分析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中级会计实务(上) 050284》第4次任务参考答案
- 屋顶光伏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4.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操作流程等文件
- 四班三倒排班表
- 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 医院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
- 2023光伏发电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