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重要概念和思考题(作业习题)_第1页
世界经济重要概念和思考题(作业习题)_第2页
世界经济重要概念和思考题(作业习题)_第3页
世界经济重要概念和思考题(作业习题)_第4页
世界经济重要概念和思考题(作业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一、重 要 概 念1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2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各国国民经济的研究,即把它作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研究,揭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就是说要研究诸如WTO、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资本流动等把各国国民经济有机连接起来的各种传导机制,具体说来就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际贸易关系、国际金融关系和国际投资关系。三是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就是通过对世界经济现状、矛盾、问题等的分析,揭示作为一个整

2、体的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3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4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5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科技革命则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含有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6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

3、根本变革,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7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这时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利润的追逐要求产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却遇到了人的体力这一自然障碍,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工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从传统的手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开始;然后蒸汽机应用于轮船,产生了汽船,推动了水上交通的发展;紧接着蒸汽火车头的使用导致了修建铁路的高潮,这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过程更是功不可没。所以人们把蒸汽机作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8第二次科技革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的

4、缺点逐渐暴露,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新的动力,于是出现了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早在19世纪上半期,基础理论科学电学就有了很大的突破,但电能的广泛应用却是在19世纪末,那时,电能成为了一种可以廉价大量供应的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够保证电动机持续工作。电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通讯能力,有线电报、电话的发明一直到无线电通讯的出现,使人能看千里之远、听万里之遥。其次,依靠电,化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利用电解的作用,人们发现了许多新的元素。最后,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灯、留声机、电影、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光明和多姿多彩。除了电动机应用于生

5、产外,蒸汽机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体积小、轻便,功效大,它的发明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出现了汽车这一使用汽油通过内燃机驱动的自动车。汽车的发明、使用和推广使人们看到了公路交通方式的前景,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部门。而且,内燃机的发明使蒸汽动力的应用得到推广,扩大了对石油的需求,促进了石油部门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时还是钢铁的时代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世界钢的产量增加极快,在 1870年时还只有 52万吨,到 1900年增加到 2 830万吨,从18701913年的43年间世界钢产量增加了146倍。钢材很快排挤了其他材料

6、,成为工业大生产不可替代的原料,世界工业生产也从“棉织时代”进人“钢铁时代”,重工业在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人们开始使用人工方法合成材料,发明了合金钢和人造丝、塑料等多种人工合成材料。二、思 考 题1简述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答: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利润的追逐要求产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却遇到了人的体力这一自然障碍,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工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从传统的手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开始;然后蒸汽机应用于轮船,产生了汽船,推动了水上交通的发展;紧接着蒸汽火车头的使用导致了修建铁

7、路的高潮,这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过程更是功不可没。所以人们把蒸汽机作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从轻工业部门开始。在封建制度下手工业和行会制度发达,致使当时的毛纺织业、棉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而重工业却几乎是一片空白。一个部门技术的革新必须以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前提,所以,只有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轻工业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科技革命的成果才会慢慢推广到重工业部门,促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其次,技术发明领先于理论研究的突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科学理论对技术变革起着先导作用,新技术的发明又为新的理论研

8、究提供科学手段,然而观察这次科技革命过程中的种种发明,不难发现技术发明领先于科学理论的突破,而且它们大多是由直接参加生产的技术工人作出的。这些技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生产工具的种种不足之处,于是着手发明和改进,因此这一时期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很高。然而技术工人并非专业学者,他们无法在基础科学领域实现突破,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这次科技革命的后期,更多的是机器的改良而非创新。2。试述第一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萌芽出现的作用。答: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开始用机械力代替人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最终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反过来又使生产力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商品经济高度

9、发展,社会分工取得大进展,这一切都推动了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在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之间建立了日常的商业联系,世界经济开始萌芽。 机器大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广泛采用机器技术,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工业内部的分工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分工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的基础,进而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于是社会分工迅速跨越国界,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多或少都纳人国际分工之中。 在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市场也逐步形成了。早在1516世纪,世界市场就处在形成过程中,那时候欧

10、洲商业强国纷纷向海外争夺殖民地与市场,欧洲的贸易中心已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领域大大扩展。但真正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基础。国际分工体系的逐渐形成促进了各国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又使生产趋于专门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第一次科技革命在西方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世界市场进人了迅速发展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目标,因此机器大工业也就具有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趋势。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的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商品非本国市场所能容纳,资本必须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不断突破市场的界限,到

11、国外开辟新市场,因为一旦工业制成品找不到出路,工业生产的维持与扩大就不可能;而且工业品附加值高,利润厚,对输出国有大利可图。另一方面,伴随着生产的扩大,不但有成品销路的问题,同时存在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获取问题。一个国家的工业越发达,对原料的需求也越大。一般地说,一国的原料很少是能自给自足的,大多要靠从国外运入。这就迫使资本家到国外市场去寻求来源。他们在逐利动机的推动下,奔走于世界各国,冲破了一道道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障碍,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了世界市场。而这一时期,科技革命使交通运输工具这一市场交易的媒介得到了革新。1819年,第一艘汽船横渡大西洋,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试运行。交通运

12、输事业的突破加之通讯事业的发展,都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促使商品往来频繁进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产品生产的高效率,使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各种廉价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外市场,并且使这些国外市场按照工业国的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自身的产业结构,逐步演变成这些工业国的原料来源地和产品销售市场。于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就在相互推进中向前发展。到第一次科技革命结束时,各国都或多或少地被卷人了世界商品交换的狂流之中,这时,世界经济才开始成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术语或概念。3简述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的缺点逐渐

13、暴露,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新的动力,于是出现了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19世纪末,电能成为了一种可以廉价大量供应的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够保证电动机持续工作。电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除了电动机应用于生产外,蒸汽机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发明了内燃机。随后,出现了汽车这一使用汽油通过内燃机驱动的自动车。汽车的发明、使用和推广使人们看到了公路交通方式的前景,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部门。而且,内燃机的发明使蒸汽动力的应用得到推广,扩大了对石油的需求,促进了石油部门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时还是钢铁的时代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钢材很快

14、排挤了其他材料,成为工业大生产不可替代的原料,世界工业生产也从“棉织时代”进人“钢铁时代”,重工业在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人们开始使用人工方法合成材料,发明了合金钢和人造丝、塑料等多种人工合成材料。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世界生产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显现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特点: 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从重工业开始,为落后国家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第一次科技革命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但是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前,除英国以外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是农业占优势,而且在这些国家的工业中,轻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重工业相对而言显得薄

15、弱。这时英国号称世界工厂,其经济实力是别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又恰逢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似乎英国理所当然应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但是由于它坐守前人的创造成果,思想上趋于保守、定型而丧失了先发优势,反使后起的国家德国、美国成为这次科技革命的主导。 其次,基础理论的先导作用日益明显。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技术上的突破先于科学理论,进行发明创造的也大多数是直接从事生产的技术工人,这就使当时发明的机器具有高度的实用性,但也正是这一点局限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当时间进人19世纪时,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仍存在技术突破领先于理论突破的例子,但是基础理论起先导作用,新技术的发明为新理论研究

16、提供科学手段,这种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已日益明显。在19世纪初,就有许多的专业学者致力于电学的研究。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无穷的创新能力,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都不断地产生各种发明创造。4试述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的作用。答: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出现。此时,不但交换国际化,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如资本、货币也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在这种国际化的趋势中,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首先,科技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变革。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铁制轮船最终代替了木制帆船,世

17、界船舶总吨位在18701910年间增加了一倍多。铁路建筑的进展则更为迅速,18701913年间,世界铁路线长度增长了4倍。1870年时,94以上铁路线分布在欧美两洲,而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掠夺的加强,在这些地区也兴筑了相当规模的铁路网。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出现了汽车这一新的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出现了空运的发端。虽然这时还未出现大型、完善的飞机,但是这代表一种新的、更为快捷安全的运输方式,为以后运输业的革命奏响了序曲。其次,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运输的日益便捷使得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

18、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方式发生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找到了它们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但是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各工业国对投资场所的需求不断上升,它们向外扩张的方式也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的数量大增。其实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有资本输出,但只有到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金融资本,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后,资本输出才迅速增长。最后,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发展和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多,促进了世界

19、货币体系的形成。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必须以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并且要求这一媒介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摆脱货币的各种地方形式。这种在世界范围内的一般等价物就是世界货币,在初期其自然形态是黄金和白银。第一次科技革命后就出现了世界货币。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各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才形成以世界货币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世界货币体系一般由一个或几个强国支配,这些国家以黄金或白银为基础,发行流通的货币,此类货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和金银相同的储备功能。1816年英国依靠其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获得的经济优势首先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完成了这一过渡,形成

20、了以英国为中心的金本位制。此时,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变化,推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深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资本,世界经济才真正得以形成。综观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地理大发现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促使生产力提高。商品数量的增加使交换更为频繁,贸易开始跨越国界。随国际交换的扩大,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在贸易的推动下,产生了资本主义早期国际分工体系的萌芽。这时生产的发展已为世界经济的萌芽做好了准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发生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从封建主义进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世界市场

21、和世界货币,并使交换国际化,世界经济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以电气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形成。经济生活的各方面都展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在世界货币的基础上形成国际货币体系,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在世界经济的准备、萌芽和最终形成阶段中,都是依靠科技革命的力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完成了转折,所以世界经济的形成离不开科技发展的作用。5试述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答:世界经济并不仅仅是指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的简单加总,而是由各种经济纽带把各国和各地区联结起来的一个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矛盾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

22、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动态过程,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点。 (1)本质的市场性。世界经济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不仅参与世界经济的主体大多推行市场经济的体制,而且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遵循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具体地说,它具有交易自由化,市场主体平等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管理法制化的特性。这些特性都从本质上揭示了世界经济的市场性特点。 (2)空间的广阔性。世界经济是一个最广的经济范畴,由所有国家和所有产业组成。 (3)历史的短暂性。世界经济只是各国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仅不是与人类

23、经济活动共始点,也不是与各国国民经济共始点,它的完全形成只有近百年的历史。(4)构造的复杂性。世界经济是由各国国民经济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世界经济的整体运转中,这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的运行机制的差异是巨大的,他们各自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同的。(5)运行的多元性。在世界经济中,经济运转过程受到多极干扰。由于主权国家的存在,各国经济过程产生了相对独立性,产生了货币差异,并且世界经济活动受到政治的影响,进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主权国家的联合体,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组织、协议,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自发运行机制。这些受干扰性都是世界经济的多元性的表现。(6)整体的统一性。世界经济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存在,根本原因

24、在于世界经济的商品性。世界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世界各国各种生产方式的共性所在。(7)一体化的必然性。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增强,逐步形成有组织、可协调、高效率运转的国际经济体系,不仅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从各个层面上展现一体化的趋势。6试述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答: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多元性。世界经济由各国的国民经济作为基础,各国在经济上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各国经济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发生变革,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这构成世界经

25、济多元性的一面。(2)立体性。随着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各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是不可逆转,但由于各国经济实力、发展战略等各方面因素的差别,参与世界经济运行的程度是深浅不一的。各国商品、技术、资本各方面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使众多生产方式、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经济活动联接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结合体。(3)整体性。世界经济自上个世纪初正式形成以来的近百年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步走向一个整体的演进过程。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有所增强,但从大趋势看,它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国与国之间经济合作、相互往来的加深,因而必将推动世界经济向着一

26、个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1)国际化。国际化是指各民族国家随着相互间贸易的发展,开始了市场的统一与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诸如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技术在国际间的流动。(2)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在国际化基础上,随着分工的深入和市场的扩大,各国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全球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推进。目前的世界经济正处于这一过程中。(3)一体化。与全球化相比,一体化是世界经济更高的发展阶段,它意味着世界经济已完全融为一个整体。如果说经济全球化实现了各国经济表层化的相互依存,一体化则是在本质上达到了各国经济的充分融合。当代世界经济正朝着全

27、方位的、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迈进。第二章 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一、 重 要 概 念1.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无论在规模、深度和影响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首先它不是个别的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涌现了很多新兴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激光工业等。其次在科学领先的情况下,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科技革命过程。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科学进步和技术变革不是同时发生,科技和生产的联系也不够密切。战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使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日益广泛地

28、联结为一个整体。最后,科技革命带来了劳动自身性质以及人和机器相互关系的变化。过去科技革命的最高成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机器解放并代替了人手;现在则能做到“用机器操纵机器”,即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生产过程,机器不但能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代替人的脑力劳动。2加速折旧加速折旧是通过提取超过实际的折旧提成以降低企业的利润额,从而减少企业的纳税数额,即把应该纳入政府预算收入的那一部分利润转给了垄断组织,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垄断企业的减税优惠,是一种隐蔽的补助办法3. 风险资本由于投向尖端技术项目的投资失败性极大,风险投资成为保证技术领先和获取高额利润必不可少的基础,美国政府在利润税收方面采取了许多

29、措施,如降低风险资本所得税率、制订“安全交易委员会守则”来提供条件,给予优惠贷款,分担一部分风险费用等。目前美国风险公司已逾千家,越来越多的小企业也参与风险投资。4. 科技进步指数增长规律科学技术进步指数增长加速规律指:科学技术的加速表现在许多重要指标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间隔为130年左右,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间隔为50年左右,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科技人员的数量、科研投资量也呈加速发展趋向。1800年全世界科学家人数是 1000人,1850年增至 1万人,1900年 10万人,1950年 100万人,1970年 320万人。以美国的科研投资为例,1955年

30、为62亿美元,1960年为135亿美元,1965年为200亿美元,1970年为259亿美元,1975年353亿美元,1980年604亿美元。5. 先导产业更替周期加速规律先导产业更替周期加速规律指:每次技术革命总是以几项核心产业为支柱取得重大进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先导产业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成为该次科技高潮的标志,而随着技术进步,它的作用达到某种限度后就会逐渐下降,并把带头作用让位给新的先导产业。科技革命的历史表明,每种先导产业起带头作用的时间不断缩短,即先导产业加速更替。从科学理论看,牛顿为代表的经典力学占据理论中心达200年之久;尔后化学、物理等一组新学科取代了它,为时约100年;

31、再后来,相对论、微观物理等又成为主流大约50年;接着控制论、宇航学等上台达25年。6. 科学结构变动规律 科学结构变动规律指:每次技术革命都把科学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产生出相应的科学结构来。科学结构包括科研队伍结构(数量结构、水平结构和年龄结构等)、专业配置结构(基础、应用和开发、文理科、硬件和软件的比例等)、实验仪器技术装备分布结构、情报资料结构、科学教育水平结构等等。总之,在科学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结构始终处于动态之中。7. 产业结构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

32、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不断转移。8. 产业结构内涵式软化产业结构重心转移发生在两个层次上;产业部门内部重心的转移和产业部门之间结构重心的转移。所谓产业结构的内涵式软化,即产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性劳动的比重减少,而研究、设计、开发和信息服务等服务性劳动的比重增加,这种软化既表现为“硬产业”中科技知识等“软要素”投入的增加,也表现为“软产业”内部智能投入的增加。9. 产业结构外延式软化产业结构外延式软化,即产业部门间的层次推移,主要表现为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0. 许可证贸易许可证贸

33、易作为技术贸易的一种方式在战后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许可证贸易通过协议,让许可人允许受许可人使用其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受许可人则向许可人支付费用和其它报酬,作为使用其技术的代价。许可证贸易把“科学与技术革命、知识积累与工业应用上的革命”结合起来,加速了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的进程。技术不发达国家可以利用许可证贸易以较小投资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缩短技术差距,享受技术进步的好处。对于出口人(售证人)来说,则能收回科研投资和风险成本,是科研成果不至于“价值”磨损。11. 技术贸易技术贸易作为技术知识在国际间的转让已成为世界无形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后在国际贸易中,除商品贸易迅速增长外,技术贸易也

34、发展很快。技术贸易较商品贸易复杂。它一般是指工业生产的技术知识的买卖,但往往还包括工厂的成套设备在内,其中技术知识部分被称为软件,设备器材部分被称为硬件。在技术贸易中,专利技术和“技术诀窍”的买卖是最多的。目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技术贸易主要是软件的买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软件和硬件买卖兼有。20世纪60年代以来,技术贸易迅速发展。12. 技术诀窍在技术贸易中,专利技术和“技术诀窍”的买卖是最多的。在专利技术中,有公开的部分,又有秘密部分。此外,有些专利技术经过实践积累了很多使用上的窍门和经验,当专利人向买者提供专利技术时,往往也要提供这些不公开的技术秘密与经验,才能解决实际的

35、生产问题,这些不公开的技术秘密与经验统称为“技术诀窍”。除专利技术有相关的技术诀窍外,非专利技术也有各自的技术诀窍,因此,技术诀窍已成为技术贸易中独立的项目。13. 后工业化社会理论“后工业化社会”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哈佛大学贝尔、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热津斯基和托夫勒为代表。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大体上有四条:第一,宣扬技术决定一切。科技革命不仅可以使资本主义摆脱危机带来繁荣,而且可以“孵化出新的社会制度乃至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第二,第三产业部门的崛起意味着服务经济将取代物质经济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竞争的是信息。第三,阶级的划分不能再以所有制为标准了,而应以知识、熟练程度为准则。第四,社会权

36、利已从金融寡头转移到学者手中,因为“脑力工艺”的杰出人物手中有信息。总之,后工业化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一种崭新的社会技术社会。二、思 考 题1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产生的原因。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无论在规模、深度和影响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首先它不是个别的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涌现了很多新兴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激光工业等。其次在科学领先的情况下,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科技革命过程。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科学进步和技术变革不是同时发生,科

37、技和生产的联系也不够密切。战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使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日益广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最后,科技革命带来了劳动自身性质以及人和机器相互关系的变化。过去科技革命的最高成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机器解放并代替了人手;现在则能做到“用机器操纵机器”,即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生产过程,机器不但能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代替人的脑力劳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包含着历史的必然,也有偶然的触发,除了科技状况本身以外,经济、社会等条件也有重大影响。首先,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技革命的历史表明,科技进步具有三个趋向:一是科学一技术一生产周

38、期日趋缩短的趋向。通过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研究,可以揭示各种自然运动的规律;通过技术开发,直接把上述研究转化为实际的物质成果,并相应产生一系列新的生产工艺和测试手段;通过生产,使新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同时使新生产手段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二是边缘科学、交叉科学不断涌现的趋向。现代科学技术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不断加强。三是综合创造型新技术不断增多的趋向。这种新技术的特色在于充分利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对老技术重新进行系统组合,从而创造出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技术。其次,资本追逐利润的竞争也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并未排除竞争,相反,竞争更加尖锐。竞争的

39、加剧,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不断采用新技术是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与战前相比,战后竞争具有新的特点。一是竞争的程度更加激烈,二是竞争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三是竞争的手法不断翻新,四是竞争的范围不断扩大。再次,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干预、调节和控制,为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第四,军备竞赛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战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出于与苏联军备竞赛和争霸的需要,一直把尖端技术纳入军事化的轨道。国家不惜拨出巨额资金,组织庞大的科技队伍,使用最现代化的科研手段来研制最先进的武器。每一次新式武器的出现,都是一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军备竞赛对民用科学也发生了重大影响,一般说来,它能促进民用

40、科学的发展。虽然军用生产和科研的费用由政府负担,但研制过程和科研成果仍为少数大公司所垄断,追逐利润的竞争往往又促使大垄断资本家将军用迅速转变为民用。这样,民用生产技术在军事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此外,国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和培训各类专门人才为技术进步提供了足够的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国际科研协作、引进先进技术等因素对科技革命的发生也起了积极作用。2当代科技进步有哪些新的趋向?答: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整个物质生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后,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并未停止。进人20世纪9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美国、日本和欧洲各主要国家正在酝酿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他们正在

41、创造条件,促使新技术革命早 日到来。具体表现在: eq oac(,1)电子技术突飞猛进,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更新速度已缩短为几乎相隔三年换一代。已形成开展新技术革命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光通信已初步付诸实际使用,多媒体和世界通用电脑的优越性已为公众所认识。大学和企业密切结合的趋势,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物质产品已成为现实。通讯业的最新发展,卫星通讯服务的运用和普及使全球性经济信息网络最终形成,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变得十分迅速。信息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拉开了国际间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的序幕,标志着全球信息革命进人一个新阶段,将给未来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正是这些有利条件,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42、科技进步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向: = 1 * GB3 从新技术革命的产生看,科学理论加速转化为物质成果。从开辟新能源和节能看,动力源已开辟了一系列新途径。从仅依靠不可再生的资源矿物能源石油、天然气转向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核能发电、太阳能、地热、风力等提供着人类所需的动力资源。从劳动对象的开拓看,劳动对象已从高分子合成材料进一步转向多功能、新性质的高能人工合成材料,使人类对原始材料的依赖性更为减少。从劳动场所的变更看,劳动场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终端机不仅把整个社会的信息连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而且为在家庭中不出门即可从事社会劳动创造了物质前提。信息知识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源。由于第三产业中信息部门的急剧

43、扩大,已出现把它单独划为一类第四产业的新划分标准的说法。与战前相比,战后竞争具有哪些新的特点?答:与战前相比,战后竞争具有新的特点:一是竞争的程度更加激烈。各垄断资本集团都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其保持控制地位的最重要手段,因此,大垄断资本集团竞相扩大自己的科研力量,收罗高级研究人才,使争夺技术制高点成为竞争的中心。二是竞争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产品质量、新产品种类、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已比价格竞争显得更有决定意义。三是竞争的手法不断翻新。24小时不间断的商业广告、电视节目和电台广播,甚至连奥运会运动员的服装等都成了做广告的好地方,竞争手法无奇不有。四是竞争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外,各大垄断集团和跨国公

44、司在国际间争投资、争市场、争原料的斗争有增无减;对内,即使是同一垄断财团内部各部门间都展开激烈的竞争。此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国和地区的崛起,在上述领域里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简述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速科技进步的基本形式。答: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加速科技进步的基本形式主要有:(1)科研机构和某些尖端技术部门成为国有,国家大量拨款给予支持。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展开,对研究和发展工作提出了社会化的客观要求;而研究和发展工作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并具有长期性,只能依赖于政府承担和支持;同样,代表技术进步方向的新兴巨型工业部门如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耗资巨大,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意也不

45、可能承担,也只能由国家出面解决。(2)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私人企业科研活动。目前美国科研预算拨款中的30%分配给政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其余70直接拨给私人公司,以支持其科研活动。(3)国家对重点发展部门还采用科研合同制和购买产品的方法来加快技术进步。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拨款1亿美元签订半导体研制合同,并为它建立销售市场,支持半导体工业的发展。(4)利用税收杠杆,主要是加速折旧和减免税收。加速折旧是通过提取超过实际的折旧提成以降低企业的利润额,从而减少企业的纳税数额,即把应该纳入政府预算收入的那一部分利润转给了垄断组织,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垄断企业的减税优惠,是一种隐蔽的补助办法。(5)鼓励风

46、险资本,支持创办风险资本公司。由于投向尖端技术项目的投资失败性极大,但风险投资又是保证技术领先和获取高额利润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美国政府在利润税收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降低风险资本所得税率、制订“安全交易委员会守则”来提供条件,给予优惠贷款,分担一部分风险费用等。目前美国风险公司已逾千家,越来越多的小企业也参与风险投资。5试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答: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广泛而深刻的。 (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首先,科技革命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科技革命还通过提高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来发展生产。在

47、科技革命的作用下,生产社会化不仅表现为一国的生产部门内部的专业化,而且要求实现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这种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最后,科技革命加快了世界各国物质生产部门结构的调整,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一个物质生产部门结构转变过程。可见,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物质生产部门结构的变动正在朝着技术尖端化、生产集约化、经济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它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科技革命促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

48、,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不断转移。产业结构重心转移发生在两个层次上:产业部门内部重心的转移和产业部门之间结构重心的转移。所谓产业结构的内涵式软化,即产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性劳动的比重减少,而研究、设计、开发和信息服务等服务性劳动的比重增加,这种软化既表现为“硬产业”中科技知识等“软要素”投入的增加,也表现为“软产业”内部智能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外延式软化,即产业部门间的层次推移,主要表现为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3)科技革命促进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战后,在科技

49、革命的推动下,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主要表现在:科技革命引起各国贸易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技术贸易作为技术知识在国际间的转让已成为世界无形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投资的部门结构和投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科学技术交流增加和科学技术合作加强。6简述战后科技革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生产部门结构调整的关系。答:科技革命加快了世界各国物质生产部门结构的调整,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一个物质生产部门结构转变过程。发达国家物质生产部门结构调整具体表现在: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对传统的所谓“大烟囱工业”采取的办法,一是限制和用新技术加以改造;二是把

50、耗能多、运输量大、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部门如橡胶、纺织、某些塑料制品、钢铁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把腾出来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重点部门即尖端技术行业,使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整个物质生产部门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后,工业部门的比重急剧增加,农业部门的比重显著下降;在工业部门内部轻工业的比重也趋于下降。规模结构的调整。为适应新技术推广的需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了一大批小企业。 7 简述产业结构软化及其经济影响。答: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

51、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不断转移。产业结构重心转移发生在两个层次上:产业部门内部重心的转移和产业部门之间结构重心的转移。所谓产业结构的内涵式软化,即产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性劳动的比重减少,而研究、设计、开发和信息服务等服务性劳动的比重增加,这种软化既表现为“硬产业”中科技知识等“软要素”投入的增加,也表现为“软产业”内部智能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外延式软化,即产业部门间的层次推移,主要表现为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产业结构软化对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产业结构

52、的软化在一定时期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日趋软化,生产手段和方法日趋自动化,生产过程日趋集约化和高效率化,这些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次,产业结构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其原因如下:一是大批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抵补了“夕阳产业”衰退的负增长效应,同时,还吸收和弱化了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工业物质生产部门的冲击影响。二是产业结构的软化,使西方发达国家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导致经济增加过程中的间歇停滞时间缩短。三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和

53、预测,对商品库存规模、产销活动等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际操纵能力大大增强,在经济危机来临前后以及危机过程中,能够较为迅速地、准确地掌握市场供需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变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的深度和冲击力。再次,产业结构的软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各产业实现自动化的过程,因而必然加剧某些产业部门的失业。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一软化过程也在不断创造新的产业,扩大新的就业。总之,产业结构软化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8为什么产业结构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答:产业结构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其原因如下:一

54、是大批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抵补了“夕阳产业”衰退的负增长效应,同时,还吸收和弱化了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工业物质生产部门的冲击影响。二是产业结构的软化,使西方发达国家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导致经济增加过程中的间歇停滞时间缩短。三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对商品库存规模、产销活动等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际操纵能力大大增强,在经济危机来临前后以及危机过程中,能够较为迅速地、准确地掌握市场供需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变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的深度和冲击力。9简述战后科技革命促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国际化的

55、主要表现。答: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主要表现在:(1)科技革命引起各国贸易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对战后各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分析表明,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贸易比较利益只具有相对的重要性,而由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状况决定的生产和贸易比较利益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各国贸易结构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普通农矿品贸易逐渐缩减,低附加值的产品贸易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国际交换的重要内容。各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引起各国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战前典型的国际贸易模式是落后的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垂直分工和交换。战后科技革命使这种传统贸易模式发生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速度

56、超过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各国对外贸易中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提高,而这些产品通常流向科学技术水平比较发达的国家。(2)技术贸易作为技术知识在国际间的转让已成为世界无形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后在国际贸易中,除商品贸易迅速增长外,技术贸易也发展很快。技术贸易较商品贸易复杂。它一般是指工业生产的技术知识的买卖,但往往还包括工厂的成套设备在内,其中技术知识部分被称为软件,设备器材部分被称为硬件。在技术贸易中,专利技术和“技术诀窍”的买卖是最多的。目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技术贸易主要是软件的买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软件和硬件买卖兼有。20世纪60年代以来

57、,技术贸易迅速发展。各国技术贸易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对外贸易的增长率,另外,技术贸易75一80集中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这又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和占有。同时,许可证贸易作为技术贸易的一种方式在战后具有特别重要意义。(3)在技术革命影响下,对外投资的部门结构和投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各国对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大量增加,尤其是与科技进步相联系的新兴工业部门,已成为发达国家相互投资的主要对象。由于对外直接投资通常和新技术输出密切联系,而跨国公司则是资本输出和科技输出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形式,因此,跨国公司成了最主要的投资者。(4)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科学技术交流增加和科学技术合作

58、加强,。一方面,各国之间科学技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扩大。另一方面,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此外,科技合作还表现在国际科研组织的增加、国际科学会议的增多、各国科研政策协调活动和交流科研情报活动的增加等。10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答:“信息革命”将深入到世界各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产生极大推动,而它本身也将构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最新内容。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标志着生产力的新的飞跃,它必将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从而使一国经济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的整体之中。首先,国际贸易信息化趋势不断加

59、强。国际贸易的信息化主要指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以及信息服务在国际贸易结构中所占比重增大,以及国际贸易方式与支付手段的信息化。其次,国际金融信息化不断加强。国际金融的信息化主要表现在资金流动与生产的脱节和与信息联系的加强,资金流动方式的电子化以及金融机构经营的国际化。信息化的现代支付手段,使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对利率、汇率以及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变化反应迅速,大量资本可以迅速从一国流向另一国。国际金融市场由于凭借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处理手段而变得更灵活、高效,从而在一个更深的意义上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全球一体化的运行轨道。再次,跨过公司经营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这表现在:在跨国公司组成结构中,从事

60、信息技术产业经营的公司发展较快;跨国公司的国外投资愈来愈重视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服务领域;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日益信息化。跨国公司投资经营的信息化还反映在投资方向的变化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样为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公司可以在几分钟内调阅分布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分支机构的有关经营资料。是否具有与国际信息网络沟通的便利信息传输条件,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投资地域选择的重要依据。现在,以信息为纽带的全球性生产分工合作体系已初步形成,它在本质上正是科技革命作为首要推动因素提供持续的激励的结果。不仅上个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