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重点_第1页
交换技术重点_第2页
交换技术重点_第3页
交换技术重点_第4页
交换技术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换技术重点第一章、交换网络概述电信网络构建要素:终端设备、传输设备(用户线中继线)、交换设备。网络构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市话网本地网长途网,模拟网数字网,固定网移动网,无极网有级网,网状-星形-复合-环形-总线形。支撑网络: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业务网络:固定、移动、数据、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构成及功能划分:业务网、传送网(传输和接入)、支撑网、公共业务平台。发展趋势: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管理系统SMS、信令转接点STP。网络性能量度:响度足够大、适当清晰度、减小听觉疲乏消除声音掩蔽、信噪比不低26db电话传输频带30

2、0-3400Hz,抽样频率8000Hz,一路数字电话速率64Kbit/s。码元传输速率(传码率)Rb单位波特(B)。信息速率bit/s。第二章、交换技术基本电路交换:在一个呼叫期间仅用于连接此呼叫的电路,用户通话期间始终占用一条固定电路。特点:面向连接、同步时分复用、可传数据但线路利用率低、数据透传且无差错控制、最小交换单元为时隙、通信双方存在一条电路。报文交换:中继线利用率高、存储-转发方式。缺点:以报文为单位、传输时延大、占用内外存空间。分组交换:特点:最小信息单位为分组、统计时分复用、差错控制。工作方式:数据报(面向无连接)、虚电路(面向连接):临时连接(交换虚电路)、永久连接(永久虚电

3、路PVC)。第三章、程控交换技术数字交换机硬件:话路系统、控制系统。话路系统:用户级、远端用户级(远端模块)、选组级(数字交换网络)、中继接口、信号部件。控制部分:电话外设控制级、呼叫处理控制级、维护测试级。用户电路功能:BORSCHT 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码和滤波、混合电路、测试。程控交换机软件:在线程序(呼叫处理、执行管理、障碍处理、故障诊断、运行管理),支援程序(设计、测试、生产、维护子系统),数据(系统数据、局数据、用户数据)。软件设计语言:SDL、CHILL、MML。数字交换网络功能:完成时隙交换,完成任意PCM复用线上任意时隙间的信息交换。T接线器工作方式:顺序写入

4、控制读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TST交换网络:两侧采用不同工作方式(输入控制、输出控制)。实时处理:定期扫描、中断、队列。多重处理:多道程序、多重并行处理。程序执行级别:故障级、周期级、基本级。控制设备要求:呼叫处理能力(BHCA)、可靠性、灵活性适用性、经济性。控制系统结构:集中控制、分级控制、分布式控制(功能分散、等级分散、空间分散)、分散控制(容量分担、功能分担)。备用方式:微同步(同步双工)、负荷(话务)分担、主/备用、N+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在规定时间规定条件完成规定功能的成功概率。可用度A=MTBF/MTBF+MTTR。(MTBF系统平

5、均故障间隔时间,MTTR系统平均维修时间)。不可用度U=1-A。双CPU系统:U=2MTTR2/MTBF2第四章、电话通信网本地电话网指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最大服务范围300KM。国内长途电话网分两级:一级交换中心DC1、二级交换中心DC2。长途电话网路由:高效直达、低呼损直达、迂回路由。国际局分一二三级国际交换中心CT1/2/3。网同步:通过适当措施使全网中的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于相同的时钟速率。网同步方式:主从同步、相互同步、准同步、分级的主从同步。我国同步网采用等级主从同步法,等级为四级:第一级基准时钟由3个铯原子钟组成;第二级有保持功能的高稳晶体时钟,A类设置于国际局DC1

6、DC2,B类设置于DC2Tm局;第三级有保持功能的高稳晶体时钟,设置在Tm和本地端局;第四级一般晶体时钟。时钟工作状态:快捕、跟踪、保持、自由运行。时钟质量指标:最低准确度、最大频率偏移、牵引范围、初始最大频率偏差。电信管理网(TMN)功能:一般功能:传送、存储、安全、恢复、处理、用户终端支持;应用功能:性能管理、告警监测、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话务管理。我国网管系统由三级组成:一级网管中心(全国网络管理中心)、二级(省)、三级(地区)。网管系统数据:静态、动态(ABC三类)。网络控制:扩张性控制、保护性控制。第五章、移动网移动网结构: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BTSBS

7、C)、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标识寄存器EIR、鉴权中心AuC、操作维护中心OMC。网络接口:Um接口(MS与BTS间空中接口)、A接口(BSC与MSC)、A-bis接口(BTS与BSC)、C接口(MSC与HLR)、D接口(HLR与VLR)、E接口(MSC之间)、F接口(MSC与EIR)、G接口(VLR之间)。网络区域:小区、基站区、位置区、MSC服务区、服务区、系统区。移动台初始化:MS开机时自动扫描,捕获当前小区广播信道,根据广播的训练序列完成与基站同步;然后获得移动网号、基站识别码、位置区识别码等位置信息;MS提取接入信道、寻呼信道等公共控制信

8、道号码;最后移动台监听寻呼信道、处于守听状态。移动台状态:空闲、关机、忙。移动网呼叫释放:互不控制。越区切换:通话中的MS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小区,网络把移动台从原小区占用的信道切换到新小区某一信道,以保证用户通话不中断。越区切换由网络发起,移动台辅助完成。GSM网络安全:用户识别码(IMSI)保密、用户鉴权、信息在无线信道上加密。移动网呼叫过程:与固网区别:一是移动用户发起呼叫时必须先输入号码,确认不需修改后才发出;二是在号码发出和呼叫接通之前,移动台与网络之间有些附加信息需要传送。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移动用户起呼时,移动台采用“时隙ALOHA”协议竞争所在小区的随机接入信道。MS通过系统分

9、配的专用控制信道与MSC间建立信令连接,并发送业务请求消息。MSC根据IMSI检索主叫用户数据,检查该移动台是否为合法用户,是否有权进行此类呼叫。对于合法用户,系统为移动台分配一个空闲的业务信道。MSC分析被叫号码,选择路由,采用NO.7信令协议与固网建立至被叫用户通路,并向被叫用户振铃,MSC将终端局回送的成功建立消息转换成相应的无线接口信令回送给移动台,再由移动台生成回铃音信号。被叫用户摘机应答,MSC向移动台发送应答指令,移动台回送连接确认消息,然后进入通话阶段。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PSTN交换机通过号码分析判定被叫为移动用户,通过NO.7信令协议,较呼叫接至GMSC。GMSC根据MS

10、DN确定被叫所属HLR,向HLR询问有关被叫移动用户正在访问的MSC地址。HLR检索用户数据库,若该用户已漫游至其他地区,则向用户当前所在VLR请求漫游号码,VLR动态分配MSRN后回送HLR。HLR将MSRN转送GMSC,GMSC根据MSRN选择路由,将呼叫建立至被叫当前所在的MSC。被访MSC查询数据库,从LVR获取有关被叫用户数据。被访MSC通过位置区内的所有BS向移动台发送寻呼消息,消息的主要参数为被叫的IMSI。被叫移动用户收到寻呼消息,发现IMSI与自己相符,即回送寻呼响应消息,基站寻呼响应消息转发至MSC。MSC执行与移动呼叫固网相同流程,移动台振铃,向主叫用户回送呼叫接通证实信

11、号。移动用户摘机应答,向固网发送应答消息,最后进入通话阶段。第六章、宽带交换ATM:异步时分交换技术,固定长度分组:信元(cell),长度53字节,5字节信头、48字节信息段。ATM特点:携带用户信息的全部信元的传输复用交换过程,均在虚信道上进行。VPI(虚路径标示符)、VCI(虚信道标示符)。ATM协议参考模型:三个平面:用户、控制、管理信息。四个层次:物理层、ATM层、ATM适配层(AAL)、ATM高层。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属于第3层交换技术标准,关键概念:路由控制和分组转发分离。核心思想:在网络边缘进行路由和标记,在网络核心进行标记交换。MPLS分两部分:控制面、数据面。控制面负

12、责交换第三层的路由信息和标记,数据面负责基于LIB进行分组转发,主要特点是采纳ATM等固定长度标记交换技术进行分组转发。MPLS设备分两类:位于网络核心的LSR、位于网络边缘的LER。MPLS工作原理:MPLS协议标签只具有本地意义(每个标签交换机对标签是独立编号),沿着LSP路径逐跳进行转发,在每一跳都要完成标签转发与替换操作。MPLS优点:简单转发、采用等价转发类FEC增强可扩展性、基于QOS的路由、流量管理、分布处理功能、与ATM或帧中继核心网结合提高路由扩展性较低网络复杂性提高传输效率、标签合并技术解决可扩展性问题简化了标签映射表。MPLS缺点:短的数据流信令开销大、在具体数据承载网进

13、行LSP聚合操作复杂、在具体数据承载网中标签交换机还需具有传统IP分组转发功能、IP分组流自动识别并确定其对应FEC方面技术尚不成熟。光交换网络:采用空分、时分、波分、码分交换。光交换控制设备:电处理机、光处理机。软交换网络结构:边缘接入层、核心传送层、网络控制层、业务层。软交换主要功能:媒体接入、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互联互通、资源管理、认证和计费。软交换协议:H.248、SIP。H.248的八个命令:(1)Add :MGCMG, 增加一个终端到一个关联中,当不指明ContextID时,将生成一个关联,然后再将终端加入到该关联中。(2)Modify :MGCMG,修改一个终端的属性、事件和信号

14、参数。Notify命令即通知命令,只能由MG向MGC发起。通常出现在MG检测到某些事件(如用户摘挂机、拍叉簧、拨号结束、网络失效等)时通知MGC,也可以作为MG发起的心跳。(3)Subtract :MGCMG,从一个关联中删除一个终端,同时返回终端的统计状态。如关联中再没有其它的终端,将删除此关联。 (4)Move:MGCMG,将一个终端从一个关联移到另一个关联。 (5)AuditValue: MGCMG,获取有关终端的当前特性,事件、信号和统计信息。 (6)AuditCapabilities:MGCMG,获取MG 所允许的终端的特性、事件和信号的所有可能值的信息。(7)Notify :MGM

15、GC ,MG将检测到的事件通知给MGC。 (8)ServiceChange:MGCMG或MGMGC, MG使用该命令向MGC报告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将要退出服务或者刚刚进入服务。 MG也可以使用该命令向MGC进行注册并且向MGC报告MG将要开始或者已经完成了重新启动工作。同时,MGC可以使用该命令通知MG将一个终端或者一组终端进入服务或者退出服务。 注意交互过程中,应当一发一回。IMS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功能:(1)承载控制与接入层:用户接入、连接传统网络、控制承载资源。(2)会话控制层:呼叫控制、用户管理、业务触发、网络互通、媒体资源控制(3)业务能力层:提供各种各样业务能力,由不同应用服务

16、器与资源服务器组成。(4)应用层:提供第三方应用,通过OSA提供的的接口(API或消息)实现对下层业务能力调用IMS网络构架:CSCF呼叫会话控制器、BGCF出口网关控制器、MGCF媒体网关控制器、HSS归属用户服务器、SLF用户定位功能、MRF多媒体资源功能。第七章、智能网技术智能网特点:网络的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分离。基本思想:业务控制逻辑从交换软件中分离,在集中节点实现业务控制,称为业务控制点SCP;交换机在原有交换软件基础上增加业务交换功能称为SSP。智能网结构: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业务数据点SDP、业务生成环境SCE。

17、智能网概念模型:业务平面、全局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物理平面。SSP与SCP为D接口、SSP支持NO.7信令的TCAP功能及INAP。引入SHLR组网三种模式:汇接局模式、端局模式、软交换模式。CAMEL的提出是为了解决GSM网络和智能网间的互通。第八章、信令系统信令路由与话路对应工作方式:直联、准直联、分离。7号信令结构:公共消息传递部分MTP、用户部分UP。7号信令功能级:MTP-1信令数据链路级、MTP-2信令链路功能级、MTP-3信令网功能级(信令消息处理、信令网管理)、第4功能级用户部分。7号信令单元:消息信令单元MSU、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SSU、填充信令单元FISU。ISUP消息

18、格式:编路标号(DPCOPCSLS)、电路识别码CIC、消息类型编码。7号信令与智能网相关模块: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事务处理应用部分TCAP、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信令网组成: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信令链路。信令网按结构分类:无级信令网、分级信令网(HSTPLSTPSP)。我国采用三级信令网结构:长途信令网和大、中城市本地信令网。信令网编号计划:国际信令点14bit(中国4-120)、国内信令点编码24bit(主信令区8+分信令区8+信令点编码8)。信令路由选择:正常路由、迂回路由。第九章、话务量、服务标准话务量: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乘积,A=Ct * t 。

19、话务量单位:1Erl一条中继线(或一个机键)连续使用1小时。1Erl=1小时呼=60分呼=36百秒呼。交换系统处理处理话务两种方法:呼损工作制(A损=A入-A完)、待接工作制(A完=A入)。流入话务量:指话源产生的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指某群设备接收呼叫处理的话务量。BHCA(忙时呼叫次数)C=A/t。计算域呼叫数有关公用设备能力时,按正常负荷情况下呼叫数1.5倍计算,工程设计时还应考虑冗余度1.1倍系数和处理机其他开销20%。呼出次数C1=A1/t A1=0.08*10000=800Erl C1=800*(1-14%-4%)/ 60/3600 + 800*14%/ 90/3600 +800*4

20、%/ 30/3600 = 47680次。呼入次数C2=750*48%/ 60/3600 + 750*12%/ 90/3600 =25200次。BHCA=(C1+C2)*1.5*1.2*1.1=15万。影响话务量因素:所取时间T长短、呼叫强度即单位时间发生的呼叫数、每次呼叫占用时长。线群的呼损:在呼损制工作方式中,表达仙裙服务质量的服务指标就是呼损。三种计算方法:E按时间计算、B按呼叫计算、H按负载计算。E=全部出线被占用时间/总统计时间。 B=损失呼叫次数/总呼叫次数。H=A损/A入。服务等级:呼损率和接续迟延。第十章、交换网络规划设计建设交换网规划设计步骤:规划准备,用户和业务预测,网络结构

21、和网元规划,带宽或中继电路规划,编号计划、信令点码、IP地址分配、网络互连协议规划,配套设施规划、投资效益分析。交换系统选型原则:技术先进性、系统可靠性、网络环境适用性。机房设计:主机室温度18-25度,湿度40%-70%。防雷防火达到二类或二级标准。电源接地3000线以下接地电阻小于1欧,3000线以上接地电阻小于3欧。整流柜蓄电池并联浮充供电-56.8- -53.76V,整流柜单独给蓄电池充电-56.4- -57.6V,稳定度1%。招标: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具备能力的可自行办理招标。招标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如果投标人少于3个应当重新招标。邀请招标应向3各以上

22、对象发投标邀请书。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最少期限为20日。在截至时间前,投标人可补充修改撤回投标文件,截至时间后招标人影拒收招标文件。评标有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为5人以上单数,技术经济方面专家不得少于总数三分之二。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按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若中标人不履行合同,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设计概预算:是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设计预算的统称。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环节,审查投资是否合理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依据:经上级主

23、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或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和各专业的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时还应按合同中有关规定执行。竣工验收程序: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合格后的试运转及竣工报告编写、正式竣工验收。工程决算表编制:所有竣工验收的项目(工程)在办理验收手续之前,必须对所有财产和物资进行清理,编好竣工决算,分析预概算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交换系统割接开通前,必须进行初验测试。测试前应进行通电前检查、电源系统检查、硬件测试。割接原则:先局内后局间、先网内后网间。十一、交换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维护包括两

24、种方式:预防性维护(定期性维护)、纠正性维护(检修维护)。硬件维护注意:机架内部温度25+-2,湿度40%-70%,插拔电路板戴防静电手环,机房地板要有静电泄露功能。处理故障原则:先本端后对端,先局内后局外,先网内后网外,先抢通业务后处理障碍。措施:紧急替代、迂回路由、第三方转接。故障分类:一般故障、严重故障、通信阻断。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排除法、对比法、替换法。交换设备数据维护:局数据、用户数据。局数据:描述交换机各种硬件设备的状况及与通信网结构有关的数据。如交换设备机架、机框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母线分配,各种电路板的类别和属性,中继电路的数量编号和特征,信号方式,中继电路的物理位置和

25、逻辑序号的对应关系,翻译表,逻辑局号和物理局号转换方法,计费费率,话务监视及所有用户数据的索引地址,编号计划,通信网结构,汇接状态和冠号等。十二、LTELTE系统由3部分组成:核心网(EPC, Evolved Packet Core )、接入网(eNodeB)、用户设备(UE)。E-UTRAN:LTE接入网=UE+eNB,其中EPC分为三部分: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负责信令处理部分)、S-GW (Serving Gateway , 负责本地网络用户数据处理部分)、P-GW(PDN Gateway,负责用户数据包与其他网络的处理 )。2、EPC网络的接

26、口:S1-MME: E-UTRAN 和MME 间控制平面协议参考点S1-U: E-UTRAN 和 S-GW间每个承载的用户平面隧道参考点S3: S4 SGSN和MME之间的接口,能够使用户和承载信息在idle和active状态,实现3GPP网间交互S4:提供S4 SGSN和S-GW之间的相关控制和移动性管理S5:提供S-GW 和P-GW之间用户平面隧道效应和隧道管理,只用于S-GW和P-GW属于同一个PLMNS6a:为鉴别确认用户接入EPS系统,在MME 和 HSS之间传输签约数据。Gx:为PCRF和P-GW中的PCEF(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

27、tion)提供QoS准则和计费标准的传输。S8:提供S-GW和P-GW之间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传输,只用于S-GW和P-GW不属于同一个PLMNS9:为支持当地网关功能,S9提供归属PCRF和拜访区域PCRF之间传输QoS和计费控制信息。S10:MME间的接口,为MME和MME之间信息的传输。S11: 提供MME和S-GW之间的相关控制和移动性管理S12: 当直连隧道建立后,UTRAN和S-GW之间的用户面接口,与GPRS网络的UTRAN和GGSN之间接口类似SGi: P-GW和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接口。分组数据网可以是外部公共或私人数据网,也可以是内部分组数据网,例如为IMS提供服务。Rx节

28、点位于AF和PCRF之间,具体PCC部分描述LTE关键技术: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上行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AMC自适应编码,采用更高阶调制64QAM;自适应多天线技术MIMO;小区间干扰协调 ICIC;混合自动重传HARQ;MAC调度算法。4、系统演进第六章 宽带交换技术ATM异步传送模式,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融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ATM的信元CELL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头5字节,其余48字节传送信息;信元的传输、复用和交换都是在虚信道上进行;信元的寻址通过VPI/VCI完成,其中VP交换时VCI值不变;VC交换时VCI和VPI都变;ATM协议参考模型

29、的三个层面:用户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ATM协议参考模型的四个层次:物理层、ATM层、ATM适配层、ATM高层;ATM信元的五种类型:分配/未分配信元、有效/无效信元,空闲信元;目前ATM网络信令信息传输协议为AAL5UNI与NNI之间的区别:UNI多一个GFC(一般流量控制域)ATM、帧中继、X.25等网络本来就具有标签功能。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利用已有IP/ATM集成模型的主要思想和优势,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完善的第3层交换技术标准。MPLS明确规定了一整套协议和操作过程,最终通过ATM、帧中继、PPP和以太网等实现IP网络快速交换。MPLS中的关键概念是将路由控制和分组转发分离。M

30、PLS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边缘进行路由和标记,在网络核心进行标记交换。MPLS属于多层交换技术,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控制面和数据面。其中控制面负责第3层的路由信息和标记;而数据面负责基于LIB进行分组转发。组成MPLS网络的设备分为两类:位于网络核心的LSR和位于网络边缘的LER。MPLS网络标记交换的步骤:1、LSR用现有的IP路由协议获取到目的网络的可达性信息,维护并建立标准IP转发路由表FIB,并使用LDP协议建立LIB;2、入口LER接受分组,执行第3层的增值服务,为分组打上标记;3、核心LSR基于标记执行交换;4、出口LER删除标记,转发分组到目的网络。MPLS的工作原理:同ATM、

31、帧中继中的标签一样,MPLS协议规定标签只具有本地意义。沿着LSP路径逐跳进行转发,在每一跳都要完成标签的转发和替换操作。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下游按需分配的过程。逐段的向下一级请求并得到标签,在信息到达后剥离旧标签并打上新的标签。MPLS的协议分为:IP路由协议(OSPF,BGP,IS-IS,IGP)和标记分配协议(LDP/CR-LDP,RSVP/RSCP-TE)。MPLS的优缺点:优点有简单转发、采用等价转发类FEC增强可扩展性、基于QoS的路由、流量管理、分布处理功能、与ATM或帧中继核心网结合来提高路由扩展性、标签合并技术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简化标签映射表;缺点有对短的数据流,信令开销比例

32、大、数据承载网络中进行LSP聚合操作复杂、在数据承载网络中标签交换机还需具有传统IP分组转发功能、对于IP分组流的自我识别,并确定其对应的FEC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光交换网络的方法:空分交换、时分交换、波分交换和码分交换。ASON智能的自动交换光网络,能够自动完成网络连接的新型网络。是用控制平面赖完成配置和连接管理的光传送网,它是以光纤为物理传输媒体,SDH和OTN等光传输系统构成的具有智能的光传送网。ASON的3个平面: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而ASON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控制平面。并且控制平面协议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传送技术。ASON支持的连接方式:交换连接、永久连接和软永久连接。软

33、交换是下一代网络呼叫控制的核心。它的特点是将呼叫控制与传送相分离、将业务提供和网络控制相分离。软交换的架构分为4层:边缘接入层、核心传送层、网络控制层和业务层。边缘接入层将不同的网络和终端设备接入软交换体系结构,包括媒体网关MG(将各种终端盒接入网络接入核心分组网络),信令网关SG(提供NO.7信令网和分组网之间信令的转换);核心传送层为各种业务和媒体流提供公共的传送平台,其中的核心传送网为IP骨干网;网络控制层完成呼叫控制、路由、认证、资源管理等功能。主要实体为软交换设备。软交换与MG之间的信令,可使用H.248/megaco;软交换与IP电话设备之间的信令,可使用SIP或H323;业务层在

34、呼叫控制的基础上向最终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只要实体有应用服务器、特征服务器、策略服务器、AAA服务器、目录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SCP、网管及安全保障。其中AAA负责提供接入认证和计费功能。软交换的功能:媒体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互联互通功能、资源管理功能、认证和计费。H.248协议八个命令:ADD : 增加一个Termination到一个Context中,当不指定Context ID时(或第一次增加一个Termination),将生成一个Context,然后加入Termination。MODIFY : 修改一个Termination的属性、事件和信号参数。如:修改终端的编码

35、类型、通知终端检测摘机/挂机事件、修改终端的拓扑结构(双向/单向/隔离等)。SUBSTRACT : 从一个Context中删除一个Termination,同时返回Termination的统计状态。如果Context中再没有其它的Termination,将删除此Context。NOTIFY : 允许MG将检测到的事件通知给MGC。 例如:MGW将检测到的摘机事件上报给MGC。MOVE : 将一个Termination从一个Context转移到另一个Context中。AUDITVALUE : 返回Termination的当前的Properties、Events、Signals、Statistics

36、。AUDITCAPABILITIES: 返回MG中Termination特性的能力集。SERVICECHANGE : 允许MG向MGC通知一个或者多个终端将要脱离或者加入业务。用来MG向MGC进行注册、重启通知。MGC可以使用ServieceChange对MG进行重启。MGC可以使用ServiceChange通知MG注销一个或一部分的Termination。IMS,基于IP的多媒体子系统。它实现了控制与承载的分离、业务与承载的分离,并基于IP实现了与接入无关。IMS网络的四个层次:应用层,业务能力层,会话控制层和承载接入层。IMS网元: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P/S/I-CSCF), 本地用

37、户服务器HSS,出IMS网关控制功能B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IMS媒体网关IM-MGW,信令网关SGW,多媒体资源功能MRF(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器MRFP)。P-CSCF:Proxy CSCF,是IMS中与用户的第一个连接点,将来自拜访地接入网络的SIP消息,包括登记、多媒体会话等,代理转接到其归属地的S-CSCF(根据登记时记录的信息)或I-CSCF(根据SIP UA携带的归属域名)。所有IMS终端发起和终止于IMS终端的会话消息都要通过P-CSCF。S-CSCF:Serving CSCF,在IMS核心网中处于核心的控制地位,负责对UE的注册鉴权和会

38、话控制,执行针对主叫端及被叫端IMS用户的基本会话路由功能。I-CSCF:Interrogating CSCF,类似IMS的关口节点,是IMS归属网络的入口点。在注册过程中,I-CSCF通过查询HSS,为用户选择一个S-CSCF;在呼叫过程中,去往IMS网络的呼叫首先路由到I-CSCF,由I-CSCF从HSS获取用户所注册的S-SCSCF地址,将消息路由到S-CSCF。HSS:整个网络的用户数据库,存储IMS用户的鉴权信息、签约信息、业务透明数据等。MGCF和IMS-MGW:IMS核心控制面与CS域和PSTN 互通的功能实体,分别负责控制信令和媒体流的互通。MRFC和MRFP:提供收号放音等公

39、共资源服务,控制层面的MRFC通过H.248控制MRFP。BGCF:IMS域与外部网络的分界点,为IMS到PSTN/CS的呼叫选择MGCF,从而实现MGCF路由的自动获取。IMS的协议:SIP协议、Diameter协议、H.248协议。IMS通过基于SIP的ISC接口,支持三种业务提供方式:独立的SIP应用服务器方式、OSA SCS方式和IM-SSF方式(接入传统智能网,体现业务继承性)IMS的特点:与接入无关性、统一的业务触发机制、统一的路由机制、统一用户数据库、充分考虑了运营商实际运营的需求、业务与承载分离、基于SIP的会话机制、IMS和软交换的区别:在软交换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IMS

40、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IMS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因此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IMS全部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信令,而在软交换中,SIP只是可用于呼叫控制的多种协议的一种。P-CSCF(或SBC)发现流程有两种:在终端上直接配置P-CSCF(或SBC)的IP地址;在终端上配置P-CSCF(或SBC)的域名(如),终端向DNS发起域名解析请求,终端通过DNS返回的域名解析地址实现与SBC或P-CSCF 的通信。P发现流程目的是为了注册。SIP协议:用于建立,更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或呼叫的应用层协议。分为请求和响应两部分。INVITE:发起

41、会话请求; ACK:对 INVITE 请求的响应的确认;CANCEL:取消尚未完成的请求;BYE:结束会话;REGISTER:注册,完成地址绑定;OPTIONS:查询服务器能力。1xx:临时响应;2xx:成功;3xx:重定向;4xx:客户端错误;5xx:服务器端错误;6xx:全局错误。SIP的三步握手:INVITE-200-ACK。三步握手成功后,发ACK开始通话,至BYE结束。IMS注册流程:1、UE向P-CSCF发起REGISTER注册请求;2、P转发给I和HSS;3、HSS和S通信;4、S发401给I,P,UE;5、UE再次发起注册请求;6、P/I/S/HSS通信后,S发200给I,P,

42、UE;IMS会话流程:1、主叫UE注册成功后,发起会话请求INVITE;2、P转发给S,S转发给被叫I;3、被叫I查询被叫HSS;4、被叫I发INVITE到被叫S;5、被叫S发INVITE到被叫P;6、被叫P找到被叫UE;6、双方协商编解码方案并预留相关资源;7.主叫UE 180消息振铃;8、双方保持心跳等临时响应;9、被叫UE回200 OK摘机;10、主叫UE回ACK,开始通话;11通话结束发BYE;12挂机。第七章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把业务逻辑从交换软件中分离出来,在集中地节点中实现业务控制,这个节点就是业务控制点SCP。智能网最大的特点是将网络的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相分离。智能网的物理体系结

43、构: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业务生成环境SCE等部件组成。SSP:检出智能业务的请求,与SCP通信,对SCP的请求作出响应,允许SCP的业务逻辑影响呼叫处理;SCP: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并查询数据库,进行各种译码。根据SSP上报的呼叫事件启动业务逻辑,以向相应的SSP发出呼叫控制指令。SSP与SCP之间为ITU-T定义的D接口,SSP能支持NO.7信令的TCAP功能,以及作为TC用户的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CAMEL协议的提出时为了解决GSM网络与智能网间的互通问题,现已到CAMEL2第二阶段。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的3种实现方

44、式:软交换访问传统智能网的SCP、传统智能网的SSP访问应用服务器、以及利用第三方为IAD用户、SIP用户、H323用户、PSTN等各种用户提供智能网业务。第八章按信令的服务区域可将信令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传递途径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按信令的传递方向课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信令路由与话路的对应:直联工作方式、准直联工作方式和完全分离工作方式。NO.7的结构:公共消息传递部分MTP,用户部分UP。N0.7的功能级:信令数据链路级MTP1、信令链路功能级MTP2、信令网功能级MTP3、用户部分UP。MTP1,定义信令链路的物理,电气和功能特性以及接入方式。MTP2:定义信令链路

45、上信令消息的传递和一起传递有关的功能和过程。MTP3:定义传送的功能和过程。包括信令消息处理功能和信令网管理功能。UP:规定系统内某种用户专用的信令系统的功能和过程。电话业务的信令单元最佳长度为80比特,数据业务的信令单元为120比特,移动业务的为140比特。信令单元分为:消息信令单元MSU、链路状态单元LSSU和填充信令单元FISU。ISUP的消息格式:编路标号(包括DPC,OPC,SLS,SLS为8位目前只用4位)、电路识别码(CIC为两个八位组,目前只用12位)、消息类型编码、参数部分(分为必备固定部分,必备可变部分和任选部分)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任务是利用7号信令网传送呼叫控制信

46、令以外的各种信令及数据信息。TCAP事物处理应用部分,基本功能是与SCCP相配合,提供信令网中的两节点间快速有效地传送信令数据的能力。信令网由信令点SP和信令转接点STP,以及信令链路所组成。信令转接点只具有消息传递部分的功能,称为独立的信令转接点;包括用户部分功能,即信号转接点和信令点合在一起,为综合的信令转接点。我国的信令网采用3级结构:长途信令网和大、中城市本地信令网组成。即HSTP-LSTP-SPHSTP间使用A、B平面连接方式,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且为格子状连接;LSTP至少连到本主信号区的两个HSTP,每个SP至少连至两个STP。信令网的编号计划:国际网编码采用14bit,即OPC和

47、DPC都是14比特;国内网采用24bit,其中主信令区、分信令区和信令点各占8位bit。第九章话务量,在单位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乘积。A=C*T。话务量的单位为,一条中继线连续使用一小时,称为1Erl爱尔兰。传统的话务量单位有小时呼、分呼和百秒呼。1Erl=1小时呼=60分呼=36百秒呼。若某机键占用时间为半小时,则话务量在半小时内为1Erl,在一小时内为0.5Erl。交换系统处理话务的方法:呼损工作制和待接工作制。话务量大小:所取时间T的长短;呼叫强度;每次呼叫的占用时长。话务量的计算:1)100条中继上通过的话务量为70Erl,则100条平均占用时长内发生的平均占用次数是7

48、0次;2)100条中继上通过的话务量为70Erl,则该100条线占用时间总和为70小时;3)100条中继上通过的话务量为70Erl,则该100条平均同时占用数为70条。话务量的特性:随机性和波动性。所以话务量实质上都是指平均话务量。影响话务量的因素:1、用户性质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3、电话普及率的影响;4、收费制度的影响;BHCA忙时试呼数,实质上就是忙时呼叫次数。当话务量超负荷20%时,各项平均占用时间将相应缩短,而能力方面,则按正常的1.5倍计算;在工程设计时选择处理机的处理能力,还应考虑必要的冗余度1.1倍数和处理机的其他开销20%。呼损,表达线群服务质量的服务指标。3种计算

49、方法:按时间计算的呼损E、按呼叫计算的呼损B、按负载计算的呼损H。E=全部出线被占用时间时间/总统计时间;B=损失呼叫次数/总呼叫次数;H=阻塞损失的话务量/总话务量。呼损分成4类:交换机呼损、两局间电路呼损、全程呼损和全网平均呼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程呼损。服务质量QoS是用户对交换局提供电话服务的满意程度主观评定意见的一种度量。它是用户对服务是否满意的集中反映。包括传输质量、接续质量、可用性和可靠性。接续质量用服务等级QoS来规定,它是用户因遭受损失对接续质量感到不方便不满意的服务标准。包括呼损率和接续延迟。呼损率指标:1.从全网观点看的全程呼损率;2. 全程呼损率在网内各分系统上如何分

50、配;3.分配给交换系统的呼损率如何在交换机内部进一步分配。接续迟延指标:拨号前迟延、拨号后迟延、程控交换机各类呼叫占用时长(本地通话、长途通话、特种业务)网络接通率:在正常情况下用户发起呼叫后,网路完成的呼叫比率,该指标用接通的次数与总的呼叫次数的比值来规定,其中总的呼叫次数不包括由于用户原因造成的呼叫损失,如用户错拨号,中途放弃和网路无法连接的呼叫。接通的次数包括呼叫接通后用户应答,用户忙,用户无应答,用户锁定,用户关机,用户不在服务区和用户拒绝等。接通的次数(总的呼叫次数呼叫损失的次数)。接通率指标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接通的次数/总的呼叫次数)100呼叫处理性能指标:提前释放概率小于

51、等于2x10的-5次方;释放故障概率小于等于2x10的-5次方;路由选择差错概率小于等于10的-4次方;呼叫遇无音概率小于等于10的-4次方;计费差错概率小于等于10的-4次方;除此之外其他故障的概率概率小于等于10的-4次方,不含计费在内的指标可放宽至4X10的-4次方。第十章交换网络规划的步骤:规划准备、用户和业务预测、网络结构和网元规划、带宽或中继电路规划、编号计划,7号信令点码,IP地址分配和网络互连协议的规划、配套设施规划、投资效益分析。交换系统的选型原则:1、技术先进性。2、系统可靠性。(可靠性与平均故障时间成反比,和故障间隔时间的长短成正比)。3、网络环境适用性。机房设计要求:1

52、、温,湿度要求,温度18C-25C,湿度40%-70%;2、防尘要求,采用双层密闭钢窗,并安装吊顶;3、防静电要求,铺设静电地板或防静电地毯,防静电设施要良好接地;4、安全方面的要求,防雷和防火要达到二类或二级防雷、防火标准;5、通风方面的要求。电源设计的要求和措施:要求有高稳定、长寿命和无阻断。措施要求采用双套电源备份工作、采用整流器和蓄电池并联供电方式,蓄电池要两套、电源设备要良好接地(3000线以下交换机电源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3000以上小于3欧姆)。电源设备的配置原则:直流配电盘的容量应大于整流柜和蓄电池容量之和;蓄电池容量保证停电后交换机正常工作4小时以上;选用整流柜和蓄电池时考虑

53、交换机满容量时功耗,并乘以适当的安全系数,同时考虑交换机的扩容因素;采用整流柜和蓄电池浮充电电流之和,保证平时由整流柜供电,并在长时间停电后,再通电不会损坏整流柜;若使用铅酸蓄电池,尽量选用能给电池初充电的整流设备。设备招标: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招标人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具备能力的可自行办理招标。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进行公开招标的,投标人不得少于3个,否则重新招标;邀请招标,应当向3个以上对象发出投标邀请书。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最少期限为20日。在截止时间前,投标人可补充、修改或撤回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招标人应拒收投标文件。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中标通知书应当公开发出,其具有法律效力。在中标通知书发出的30日内订立书面合同,不得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投标的主要问题:政企部分,行政干预多;招标投标方式与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