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3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讲义(教师版) 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黄仁平 一、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二、考纲解读表达技巧一般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命题。从近五年全国的考试情况来看,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命题率占90%基本上是表达技巧加上语言、形象或情感式的出题方式;从重庆近四年的考试情况来看, 命题率是75%四年中有三年均设置了考题,也是“表达技巧 +语言(形象或思 想内容)”的形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08年我市的诗歌命题仍会作为重点的考 查对象。三、近四年重庆考试设题情况年份数量题型考查内容语百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2004重庆3主观2005重庆2主观

2、2006重庆2主观2007重庆2主观四、专题讲解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 法)、篇章结构。(一)修辞方法:比喻一一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 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比拟一一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一一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 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一一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借代一一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3、。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 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对偶一一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 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夸张一一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 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立文一一“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 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 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 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 样可以从已

4、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 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 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反复一一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 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 美、修辞美。排比一一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 接连说出来。双关一一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

5、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 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一一自然 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 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 能动人。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一一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

6、抒发激 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间接抒情一一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 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 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 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 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 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 残荷、梧桐细

7、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 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 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 杂的思想情感。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 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 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一一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 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 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三)表现手法:(1)描写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8、渲染与烘托一一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 渲染是指国画中, 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 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 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 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 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衬托与对比一一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 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

9、更加突出、 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 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 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虚实结合一一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中的“虚”包 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 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 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

10、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 倍增其乐。“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 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 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 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 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动静结合一一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 写,动静结合是

11、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 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 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正侧结合一一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 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 的想象余地。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 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

12、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 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细节描写一一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 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 也同样不能忽 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 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白描工笔一一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 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 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

13、,也不用精雕细 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 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 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 彩浓墨的描绘。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比兴手法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 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 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 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铺陈一一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

14、而直言之”,指 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象征一一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 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 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 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 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用典一一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

15、委 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 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 有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运用历史故事。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 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 的理想世界。抑扬关系一一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 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

16、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 分。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 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 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 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 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 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四)、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层层

17、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首句标目一一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 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 “航标”。开门见山一一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曲笔入题一一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 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伏笔一一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 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 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 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 同时能使

18、文章 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一一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 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 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 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卒章显志一一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以景结情一一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 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画龙点睛一一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浑然天成一一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

19、种表现手法?五、答题研究答题指津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 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和方法:(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 是用了这种手法。(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 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

20、辞手法的运用。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 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 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六、真题训练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7分)(07年北京卷)米苜采采茉苜,薄言采之。采采茉苜,薄言有之。采采茉苜,薄言掇之。采采 茉苜,薄言捋之。采采茉苜,薄言秸之。采采茉苜,薄言襁之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茉苜:车前(草名), 可食。薄、言:都是

21、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 把地握取。秸:手持衣角盛物。 襁: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 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答:(1分)赋(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22、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TOC o 1-5 h z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1)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 殿荒凉。(1分)(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

23、叹王朝的兴衰。(2分)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江苏卷)鹏鸽大?送人 羊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大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股,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问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 种表现手法?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抒情或寓情于景。(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 途风波险恶得多。4、07年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24、然后回答问题。(8分)雨后池上刘皴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 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 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 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 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 景图。诗文注释平

25、:指水涨与地面平。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淡,轻C 磨,拭。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 荷心:荷叶。作者简介刘皴ban (10221088)字贡父,北宋新喻人,字贡父,史学家。有彭 城集。他跟他哥哥刘敞都是博学者,也许在史学考古方面算得北宋最精博的人。名句研读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一一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 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 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风狂雨骤时, 杨柳枝条不停摆动不会引人注目,雨打荷叶响声一片也不会声声入耳。只有在风 停雨住之后,

26、一切归于沉寂,才会留意那突然风穿杨柳出现的舞动, 才会捕捉到 柳枝上的水珠抛向荷叶时发出的点点声响。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 然的怡然心态。模拟考场有人评说“淡磨”二字看似平常却颇可玩味,请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淡磨”即轻磨拂拭的意思,诗中将经雨水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 的明镜,比喻中有拟人,这比一般常见的“水面如镜”比喻更显新意而更见意境, 如此略带动感的“淡磨”,不仅突显了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情态,同时也 让人联想到此前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给人以消美的艺术享 受。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湖北卷

27、)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沪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2)暮春沪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 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

28、给分。丹阳送韦参军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 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 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 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 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 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 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旬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 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

29、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 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 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 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 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 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 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 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 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暮春沪水送

30、别历来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甚至涕泗交流。韩琮此诗则匠心独运,撇开 柔情,着重擒“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别具新意。“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 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 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 别,心情很不平静。“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 一本作 “宫阙”),“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

31、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 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侔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 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阙洒满斜晖璋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黄昏,唐室式微,摇摆欲坠 之感。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萃于笔端,俱由这“古今情”三字含蕴 了。还是这个“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先前水,流尽年 光是此声。” “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沪水。沪水源出蓝田 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蠲水, 沪蠲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 去,故云。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 泼泼,充耳

32、引起远行人 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 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 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 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 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 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 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 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周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 尽长江滚滚

33、流”。辛词汪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 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 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 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 轴线,首句蓄势,次旬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 后回味无穷。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6年江西卷)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

34、”是什么?【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 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 风浪考验的主旨。7、(0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

35、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 句更妙,为什么?(4分)(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答案】(1) (6分)(1)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 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 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 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分析】第(1)题是一个开放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36、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 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 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 你看, 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 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 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 带走愁心, 并与下旬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

37、生动活泼,情 趣盎然。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答案】(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 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意思对即可)【分析】第(2)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 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 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可能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的幻景。8、(0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 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

38、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 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 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 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 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39、【答案】(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瀑布的色彩和形态。.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 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如 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9、05年湖北卷16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 蠲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汉宫秋第三折梅花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 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粮粮,打猎

40、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 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萤;泣寒 萤,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寒螯:寒蝉。(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 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 术效果。(2分)【答案】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4分)对仗:显示了语言的

41、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 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分析】汉宫秋并不是一出以情节取胜的悲剧,它的戏剧冲突在第二折 就基本解决了,第三折是个尾声。但观众历来并不以看到了矛盾的解决为满足, 还要倾听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脍炙人口的曲子,马致远是向来为人称 道的文采派作家,汉宫秋的曲词不但文思精妙,文采斐然,尤擅长于把外界 景物的描写同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融为一体, 因景生情,以情化景,兼以音乐导 引,观众便如入幻境,陶醉其间,获得奇妙的艺术享受。梅花洒、收江南曲牌,作者巧妙地使用变格的手法,首末都是增句,末尾六字句,都顿成两个三 字

42、短句,前后重复,形成重叠回环的句式,增强了唱词的表现力与音乐感,使人 读后回肠荡气,余味无穷。真是字字含情,苍凉凄楚。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讲义(学生版) 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黄仁平 一、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二、考纲解读表达技巧一般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命题。从近五年全国的考试情况来看,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命题率占90%基本上是表达技巧加上语言、形象或情感式的出题方式;从重庆近四年的考试情况来看, 命题率是75%四年中有三年均设置了考题,也是“表达技巧 +语言(形象或思 想内容)”的形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08年我市的诗歌命题仍会作为重点的

43、考 查对象。三、近四年重庆考试设题情况年份数量题型考查内容语百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2004重庆3主观2005重庆2主观2006重庆2主观2007重庆2主观四、专题讲解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 法)、篇章结构。(一)修辞方法:比喻一一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 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比拟一一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一一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 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

44、,令人回味。反问一一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借代一一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 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对偶一一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 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夸张一一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 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立文一一“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 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 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

45、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 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 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 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 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反复一一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 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

46、 美、修辞美。排比一一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 接连说出来。双关一一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 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一一自然 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 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

47、样的诗就写得好, 能动人。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一一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 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间接抒情一一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 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 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 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 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

48、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 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 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三)表现手法:(1)描写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渲染与烘托一一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 渲染是指国画中, 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 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 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 物象明显

49、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 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衬托与对比一一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 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 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 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 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虚实结合一

50、一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中的“虚”包 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二已逝之景之境。三设想的未来之境。“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 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 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 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 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动

51、静结合一一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 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 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 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正侧结合一一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 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 的想象余地。点面结合一一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 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

52、丰满,更有特色。往 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细节描写一一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 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 也同样不能忽 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 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白描工笔一一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 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 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 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 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

53、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 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 彩浓墨的描绘。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比兴手法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 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 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 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铺陈一一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 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象征一一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

54、概念、思 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 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 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 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用典一一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 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 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55、、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 有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运用历史故事。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 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 的理想世界。抑扬关系一一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 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 分。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 后褒扬,犹如

56、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 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 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 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 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四)、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首句标目一一开宗明义,直接点题。开门见山一一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曲笔

57、入题一一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 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伏笔一一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 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 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 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 同时能使文章 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一一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 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 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

58、文的脉络。照应的 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卒章显志一一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以景结情一一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 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画龙点睛一一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浑然大成一一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五、答题研究答题指津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 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和方法:(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59、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 是用了这种手法。(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 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 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 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六、真题训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7分)(07年北京卷)米苜采采茉苜,薄言采之。采采茉苜,薄言有之。采采茉苜,薄言掇之。采采茉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