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_第1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_第2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_第3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_第4页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摘要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以后,如何进行应急响应、编制监测应急响应预案、现场应急监测 技术方案、选择应急监测方法、评价应急监测分析结果以及做好应急监测人员的防护。为环 境保护管理人员特别是参与境污染事故现场组织指挥人员提供应急监测技术和方法基础知 识,推动应急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公司的应用。提出应加强公司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 高公司环境监测相关人员、设备配置,适应当前环保形势和应急监测需要。关键词应急监测,环境化学污染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 明环境化学污染情况(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等)而进行了环境监测,包括现

2、场 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要求现场监测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 内,采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 能的危害等予以表征。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处理处置的前提和关键,也是 善后处理工作的基础。1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 对事故的特征予以表征 能迅速提供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 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 以及污染物的特点(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等。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提供必要的信息鉴于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能迅速提出适

3、当的应急处理措施,或者能为决策者及有关 方面提供充分的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事故的有害影响降至 最低限度。为此必须保证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及其他信息的高度准确和可靠。有关鉴定和 判断污染事故严重程度的数据质量尤为重要。连续、实时地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这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整个受影响地区产生的后果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 因为在特定形势下的变化,必须对原拟定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实时的修正。为实验室分析提供第一信息源有时要确切地弄清楚事故所涉及的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很困难的,此时现场监测设备往往是不够用的,但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的 实

4、验室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第一信息源,如正确的采样地点、采样范围、采样方法、采 样数量及分析方法等。为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鉴于污染事故的类型、规模、污染物性质等千差万别,所以试图预先建立一种确定的环境恢复谋划意义不大。而现场 监测系统可为特定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及其修改和调整不断提供充分的 信息和数据。 为事故的评价提供必需的资料对一切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包括十分重要的相近事故,进行事故后的报告、分析和评价,对于将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或发生后的处理处 置措施提供极为重要的参与资料。可提供的信息包括污染物的名称、性质、(有害性、 易燃性、爆炸性等)、处理处置方法、急救

5、措施及解毒剂等。2现场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现场监测仪器与设备是随着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监测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环保 产业,目前全世界从事简易、现场用仪器设备开发的厂商具有较完整规模的主要集中在几个 发达国家,如美国的HNU公司和HACH公司、德国的Drager公司和德国的Merck公司、日本 的共立公司和北川公司等。成熟简易现场分析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感官检测法这是最简易的监测方法。即用鼻、眼、口、皮肤等人体器官(也可称作人体生物传感器)感触被检物质的存在。如氰化物具有杏仁味,二氧化硫具有特殊的刺 鼻气味,含巯基的有机磷农药具有恶臭味,硝基化合物在燃烧时冒黄烟,烟囱冒黑烟则 是因为燃

6、烧不完全所致;一些化学物质,如HCL能刺激眼睛流泪,酸性物质有酸味,碱 性物质有苦涩味,酸碱还能刺激皮肤等。但感官检测法可能直接伤害检测人员,并且由 于许多化学物质是无色无味的,如CO就是无色无味气体,还有许多化学物质的形态、 颜色相同,无法区别,所以这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单靠感官检测是绝对不够的,并且 对剧毒物质不能用感官检测方法检测。动物检测法利用动物的嗅觉或敏感性来检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狗的听觉特别灵敏,国外利用狗侦查毒品已很普遍。美军曾训练狗来侦查化学毒剂,使其嗅觉可检出六 种化学毒剂,当狗闻到微量化学毒剂时即反映出不同的吠声,其检出最低浓度为 0.51.0mg/L。还有一些鸟类对有

7、毒有害气体特别敏感,如在农药厂的生产车间里养一 种金丝鸟或雏鸡,当有微量化学物质泄漏时,动物就会立即有不安的表现,甚至挣扎死 亡。植物检测法检测植物表皮的损伤也是一种简易的检测方法,现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有些植物对某些大气污染很敏感,如人能闻到二氧化硫的气味浓度为15mg/m3,在感到明显刺激,如引起咳嗽、流泪时其浓度为1020mg/m3,而有些敏感植物在0.30.5mg/m3时,在叶片上就会出现肉眼能见的伤斑。HF污染叶片后其伤斑呈环带状,分布 于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并逐渐向内发展。光化学烟雾使叶片背面变成银白色或古铜色, 叶片正面出现一道横贯全叶的坏死带。利用植物这种特有的“症状”,可为环境

8、化学污 染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旁证。化学产味法美军化学检测工作者曾设想用一种试剂与无臭味的有毒化学物质迅速反应,产生出有气味的、无毒的挥发性化合物,然后用感官来检测。如曾有人研究用N 一烃基甲酰胺与各种亲电试剂,如芳基磺酰氯反应时,使其脱水形成烃基异氰化物,这 种化合物具有辛辣及腐烂臭味,非常难闻,但对哺乳动物无毒且臭味检测灵敏度很高, 最低检出浓度可达10-810fg/L。其主要缺点是有些化学反应较复杂、反应速度缓慢; 有些反应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有些要进行脱水反应。试纸法试纸法可给出某化合物是否存在的信息,以及是否超过某一浓度的信息,被认为是一种前导性的测试,它的测量范围为110000mg/L

9、。把试纸浸泡化学试剂后,晾 干,裁成长条、方块等形状,装在密封的塑料袋或容器中,如PH试纸。使用时,取出 试纸一条,浸入被测溶液中,过一定时间后取出,与标准比色板比较即可得到测试结果。 有报道用德国Merck公司pH试纸测定雨水酸度,结果与用pH计测得的结果完全一致。 又如测定砷化物用的漠化汞试纸,是用普通滤纸在漠化汞溶液中浸泡后,晾干,在玻璃 瓶中密封保存,可稳定3年以上。使用时,把样品溶液置于检砷瓶中,加入产生剂与砷 化物反应生成砷化氢,砷化氢立即随气体逸出与漠化汞试纸接触反应,试纸呈黄褐色砷 斑为阳性,检出灵敏度可达0.2mg/L。试纸的缺点是有些化学物质在试纸上的稳定性较 差,并且测定

10、范围及间隔较粗,适于高浓度污染物的测定。侦检粉或侦检粉笔法侦检粉的优点是使用简便、经济可大面积使用,缺点是专一性不强、灵敏度差、不能用于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侦检粉主要是一些染料,如用石英 粉为载体,加入德国汗撒黄、永久红B和苏丹红等染料混匀,遇芥子气泄漏时显蓝红色。 侦检粉笔是一种将试剂和填充料混合、压成粉笔状便于携带的侦检器材,它可以直接涂 在物质表面或削成粉末撒在物质表面进行检测。如用氯胺T和硫酸钡为主要试剂制成的 侦检粉笔,可检测氯化氰,划痕处由白色变红、再变蓝。侦检粉笔在室温下可保存三年, 由于其表面积较小、减少了与外界物质作用的机会,通常比试纸稳定性好,也便于携带。缺点是反应不专一

11、,灵敏度较差。侦检片法大部分是用滤纸浸泡或制成锭剂夹在透明的薄塑料片中密封制成。检测时,置于样品中,然后观察颜色的变化。与试纸相似只是包装形式不同,稳定性有所改 善。检测管法 包括检测试管法、直接检测管法(速测管法)和吸附检测管法。检测管法 是将试剂封在毛细玻璃管中,再将其组装在一支聚乙烯软塑料试管中,试管口用一带微 孔的塞子塞住。使用时先将试管用手指捏扁,提出管中的空气,插入水样中,放开手指 便自动吸入水样,再将试管中的毛细管捏碎,数分钟内显色,与标准色板比较以确定污 染物浓度。直接检测管法(速测管法)是将检测试剂置于一支细玻璃管中,两端用脱脂 棉或玻璃棉等堵塞,再将两端熔封。使用前将检测管

12、两端割断,混入一定体积的被测水 样中,利用毛细作用将水样吸入,也可连接唧筒抽入污染的水样或空气样,观察颜色变 化或比较颜色的深浅和长度,以确定污染物的类别和含量。如有一种氯化物检测管,采 用铬酸银与硅胶混合制成茶棕色试剂,按上述方法制成检测管。当水中氯化物与铬酸银 硅胶试剂接触后,使茶棕色试剂变为白色(产生白色的氯化银),检测管中试剂变色的 长度与水中氯化物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在检测管外壁或说明书中绘制含量刻度标尺, 可作氯化物定量。吸附检测管法是将一支细玻璃管的前端置吸附剂,后端放置用玻璃安 甑封装的试剂,中间用玻璃棉等惰性物质隔开,两端用脱脂棉或玻璃棉等堵塞,再将两 端熔封。使用前将检测

13、管两端割开,用唧筒吸入污水样或空气样使其吸附在吸附剂上, 再将试剂安甑破碎,让试剂与吸附剂上的污染物作用,观察吸附剂的颜色变化,与标准 色板比较以确定污染物的浓度。 化学比色法是简易监测分析中常用方法之一。利用化学反应显色原理进行分析,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较迅速、反应结果都能产生颜色或颜色变化、便于目视或利用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定。由于器材简单、监测成本低,所以易于推广使用。但 比色法选择性较差,灵敏度有一定的限制。便携式仪器分析法这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不仅包括用于专项测定的袖珍式检测吕,而且也发展了具有多组分监测能力的综合测试仪器。通过针对常规光度计、光 谱分析仪器、电化学分

14、析仪器、色谱分析仪器等的小型化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适于现场 快速监测分析的便携式仪器。单项简易快速监测仪器法如气体污染监测方面有固定 式的报警器,也有移动式的污染气体检测器,如德国Drager公司生产的可燃气体检测 器(CH4、有机蒸气等)、袖珍式气体检测仪(CO、H2S、SO2、NO2等)、智能化袖珍气体 检测仪(CO、HS、NO、NO、NH、HCN、CL、PH、AsH等)。水体浸染监测方面有pH计、223233DO仪、COD速测仪、电导仪、氨浓度测定仪等。光度分析方法是发展最快的快速测定 方法之一,且能满足水质分析的高要求。在德国,它甚至已成为法定的替代方法。光度 分析法的原理基于待测物显色

15、反应后,在特定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而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如德国MN公司采用14mm内径的圆玻璃比色管或方形比色皿,光程为10mm或50mm。 野外水质检测箱在一个水质检测箱中配有多种试剂包,加上光电比色计,可检测数十 种,甚至上百种化学成分。如美国HACH公司生产的便携式水质检测箱,它包括一台小 型分光光度计、一台不间断数字滴定仪、便携式PH计、电导仪(可测定总可溶固体), 以及试剂包,可以测定水体的酸度、碱度、漠化物、钙离子、co2、氯化物、游离氯、六 价铬、电导率、铜离子、氟化物、总硬度、碘化物、锰离子、nh3、亚硝酸盐、硝酸盐、 DO、pH、硫酸盐、磷酸盐、铅离子、硫化物等。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16、器法这种方法很 适合突发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便携式色谱常备有23种检测器,如PID (光 离子化检测器)、ECD (电子捕获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或热导检测器等。其中PID检测 器可检测无机有害气体h2s、ph3、AsH3和有机气体和蒸气,如烷烃类、芳香烃类、醛类、 醇类、酮类、醚类(硫醇、硫醚)及有机磷杀虫剂等,其灵敏度一般较FID检测器高1 2个数量级。用ECD可测定卤代烃、氯代苯类、硝基苯类、有机氯杀虫剂等。这类仪器 可配有充电电源,可用于现场空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土壤的快速监测,是一种比较理 想的应急监测技术设备,在国外已得到广泛使用。(11)实验室仪器法对于一些特大的环境化学污

17、染事故,污染物质成分复杂,污染的范围大,影响的持续时间长,因此有时需要用实验室的仪器手段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实验 室分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对所发生的污染事故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价,对 于将来预防及处理类似的事故是极为重要的;能为决策需要进行准确可靠的复杂分析 和实验;能对事故后的态势进行不断的监测,帮助决策者采取相应的决定和处理措施; 可以应急反应行动的正确与否进行事故后的分析与评价,并可为恢复措施的制定提供 依据;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污染区的范围和污染程度。感官检测法、动物检测法、植物检测法、化学产味法仅仅是可供参与的提供旁证信息的 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的方法仍是化学分析方法和便携

18、式仪器分析方法。化学分析 方法(试纸法、侦检粉或侦检粉笔法、侦检片法、检测管法、目视比色法、分光光度法)优 点是简便快速、结果直观、价格便宜、多为一次性使用的器具、易于携带,目视比色法和分 光光度法测定准确度好,可进行多组分现场分析,缺点是选择性有时差、试剂用量较大、稳 定性有限、样品复杂时干扰较大。便携式分析仪器法(光学式仪器、电学式仪器、色谱仪器 和其它仪器)优点是一般来说操作步骤简单,试剂用量少,可进行多组分同时或连续分析, 分析灵敏度、准确度高,干扰较少,测试范围宽,样品类型较广泛,性价比较高,缺点是色 谱技术需专门知识,单项仪器仅能进行单组分分析,有的仪器价格较高,有的仪器需专门的

19、采样设备,需要电源。3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现场应急监测方案为规范对突发生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为决策者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 技术支持确定污染程度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需要制定现场应急监测方案。在制定环境化学 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应急 监测技术先进性和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环境要素的优先顺 序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制定现场应急监测方案时应考虑布点与采样、监测频次 与跟踪监测、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监测报告等几个方面。3.1点位布设、采样及样品的预处理3.1.1布点原则由于环境化学污

20、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 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 为重要。一般地应急监测的布点原则是: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性环境化学污 染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对饮用水源地、居民住 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 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的;对被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所污染的地表 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 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得足够的

21、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考虑采样 的可行性与方便性。3.1.2布点采样方法对于环境空气污染事故 应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 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影响区域、掩体或 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 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民区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采样 点。采样过程中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做好采样记录。对于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 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和现 场具体情况进行布点采样,同时测定流量。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

22、地、事故发生地的下 游布设若干点,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点)在事故影响区域内 饮用水和农灌区取水口必须设置采样断面(点);当采样断面水宽W10m时,在主流中心采 样,当断面水宽10m时,在左、中、右三点采样后混合。对湖(库)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 地、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的水流方向的出水口处,按一定间隔的圆形或扇形布点,并根据污 染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多点样品可混合成一个样;同时根据水流流向,在其上游适当距 离布设对照断面(点)。根据污染物特性,必要时对水体应同时布设沉积物采样断面(点)。对于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根据本地区地下水流向采用网格法或辐射法在周围

23、2km内布设监测井采样,同时视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方向,设置对照监测井采样;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取水处必须采样点。对于土壤污染事故 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事故发生地及其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区域按 一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取未受污染区域的样 品作为对照样品;在相对开阔的污染区域采取垂直深10cm的表层土。一般在10mX 10m范围 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法或根据地形采用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5个),将多点采集 的土壤去除杂物,现场混合后取12kg样品装在塑料袋内密封。3.2监测频次的确定污染物进入周围环境后,随着稀释、扩散、降解和沉降等自然作

24、用以及应急处理处置后,其 浓度会逐渐降低。为了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和变化趋势,常需要实时进行连续 的跟踪监测,对于确认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影响的结束,宣布应急响应行动的终止具有重要意 义。因此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事后等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监测频次,其确定可参 见表1。表1应急监测频次的确定原则监测1点位应急监测1频次跟踪监测1频次1. 环境空气污染事故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周围居民区等敏感区域事故发生地下风向事故发生地上风向对照点初始加密(数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初始加密(数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34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同频次(应急期间

25、)23次/天(应急期间)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23次/天,连续23天2.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江河事故发生地及其下游湖(库)事故发生地、受影响的出水口江河上游,湖(库)事故发生地对照点近海海域监测点初始加密(数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24次/天1次/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24次/天,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表水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表水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海水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7水平为

26、止3.地下水污染事故地下水事故发生地中心周围2km内的水井初始12次/天,第3天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下水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7水平为止地下水流经区域沿线水井地下水事故发生地对照点初始12次/天,第3天后,1次/周直至应急结束1次/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地下水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4. 土壤污染事故事故发生地受污染区域对照点12次/天(应急期间),视处置进展情况逐步降低频次1次/应急期间,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1次,应急结束后3.3监测项目的选择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形式的多样性、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 应急监测项目往往

27、一时难以确定。实际上,除非对污染事故的起因及污染成分有初步了解, 否则要尽快确定应监测的污染物。首先,可根据事故的性质(爆炸、泄漏、火灾、非正常排 放、非法丢弃等)、现场调查情况(危险源资料、现场人员提供的背景资料、污染物的气味、 颜色、人员与动植物的中毒反应等)初步确定应监测的污染物。其次,可利用检测试纸、快 速检测管、便携式检测仪等分析手段,确定应监测的污染物。最后,可快速采集样品,送到 实验室分析确定应监测的污染物。有时,这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结合平时工作积累的经验, 经过对获得信息的系统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3.4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为迅速查明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的种类、污

28、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 势,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鉴 别、确认。选择监测方法和器材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要简便,具有 易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无需特殊的专门知识,一般人不经训练或稍经训练就能掌握(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均能使用);分析方法要快速,分析结果直观、易判断;检测 器材要轻便,易于携带,采样与分析方法均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如泵吸 式传感器,具有反应快,可实时监测的特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再现性要好, 检测范围宽,尽量结合我国的现状与水平,力求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分析仪具有数据 采集、

29、存储和传输等功能;有害物质和杂质对分析方法的干扰要小;试剂用量少,稳定 性好;采样的方法要简便,采样器具要简单;不采用特殊的取样和分析测量仪器,最好 不使用电源;检测器具最好是一次性使用,避免用后进行洗刷、晾干、收存等处理工作; 投入要最小化,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简易检测器材的价格要便宜,易于推广;?1 对于不得不采用实验室方法分析的项目,应选择现有最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3.5应急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前期质量管理和运行中的质量管理。组建应急监测队伍,根据本地区(企业)危险源等潜在危险因素配备相应的应急监测设备, 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应急监测实战演练

30、。执行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制度,所有参加监测的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应保证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要求对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验、 检定、校准,仪器使用前需经功能检查。各类检测试纸、检测管、化学测试组件等应按规定 的保存条件要求进行保管、定期更新,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应急监测方法的分析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可靠性等)应该采用国家标准分析 方法、统一方法或推荐方法,经不同实验室间的比对予以确认验证。定期进行质量考核,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修正措施。实验室监测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执行相关规定。对应急监测系统应实施例行监督检查和评审,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确 保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提供高质量的应急监测服务。3.6应急监测过程的安全措施进入突发环境化学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对事故现场不熟悉、不能确 定现场安全或不按规定配备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时,未经现场指挥、 警戒人员许可,不得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应急监测时,至少应有2人同行。进入事故现场采样监测,应经现场指挥、警戒人员的许 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配备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进入易燃易爆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车辆应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使用防爆的现场应急监 测仪器(包括附件,如电源等)进行现场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现场应急仪器进

32、 行现场监测。进入水体或登高采样,应穿戴救生衣或佩带防护安全带(绳),以防安全事故。对需送实验室进行分析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性状不明样品,特别是污染源样品应用特 别的标识(如图案、文字)加以注明,以便送样、接样和分析人员采取合适的处置对策,确 保他们自身的安全。对含有剧毒或大量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样品,特别是污染源样品,不得随意处置,应做无害 化处理或送到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3.7应急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做好现场监测记录。现场监测记录是报告应急监测结果的依据之一,应按规范格式记录, 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日期、样品类型、仪器 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

33、号、测定结果、分析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签名等。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检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检验对一组或几组监测数据中的极值,除 进行分析外,还就进行同一样本总体的统计检验,剔除异常值。其检验方法有Dixon检验法、 Grubbs检验法和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法。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检验 检查监测条件,如 仪器、方法和环境条件是否一致,监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浓度单位是否相同。监测数 据的完整性检验根据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检验各污染物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是否符合取 值的要求。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检验 检验监测数据是否反映了监测环境的真实情况,最高 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是否合理等。3.8应急监测报告3.8.1

34、应急监测报告的内容应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编写现场监测报告并迅速上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现场应 急指挥中心。应急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接到通知的时间,到达现 场监测时间;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及周边自然环境(现场示意图及录像或照片);事故 发生的性质与类型(现场收集到的证据、当事人的陈述、勘察记录等);采样断面(点位)、 监测频次、监测方法;污染事故性质,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浓度及影响范围; 污染事故的危害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事故原因等;简要说明污染物的危险特性及处理 处置建议;应急监测现场负责人签字。3.8.2应急监测报告的形式可以采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快速报送

35、。同时应附一份应急监测报告的文本文 件,以备存档。4公司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现状4.1公司危险源情况公司工艺流程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及生产过程连续性的特点, 属高危行业。在生产、储存、装卸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化学品有:原油、汽油、石脑油、航空 煤油(煤油)、液化石油气、丙烯、丙烷、丁烷、戊烷、干气(瓦斯、燃料气)硫化氢、氢 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磺、氮气、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醋酸、 氢漠酸、液氨、苯、甲苯、二甲苯、压缩空气、放射源等30种危险化学品。在化验室分析 项目中少量使用迭氮化钠、硫氢酸汞、亚砷酸钠、碘化汞等剧毒化学品。依据重大危险源 辨识标准辨识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29个,分别是一联合车间2个、二联合车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